劉教瑜聽著哭笑不得:“韓瀟先生學識淵博,自然見不得這些學生筆下的文章。不過假以時日,總能挑選幾個可用之才。”
這話韓瀟倒是同意:“學問本就講持之以恒。”
最後二十一份試卷中,終於選出三名學子,揭開名字一開,考前所說的江春赫然在列,也是韓瀟親點的頭名。
剩下兩個學生不分伯仲,找了原本的試卷按照字跡優劣給了成績。
以江春為首的三人學生,也就是他們扶江縣今年縣試的前三名,有了去潞州州試的機會!
雖說這離朝堂還有萬裏之遙,但總歸是個進步。
紀煬也沒吝嗇誇讚,讓縣城鑼鼓隊敲鑼打鼓去三家送好消息。
江春家自然是最後一個去的,他們全家二十多口人一起出門迎接,江春長輩兄姐們都是不敢置信。
他們世世代代種田的人,家裏竟然供出個學生?
還考了整個扶江縣的頭名?
頭名?
這兩個字以前跟他們家有什麽關係,還是縣試的頭名。
要知道在去年的時候,他們連縣試是什麽都不知道,隻曉得知縣大人辦了學堂,家裏又有餘糧,就讓孩子們去讀一讀。
小五的頭名完全是意外之喜。
但就算再不懂這些,也明白考試的好處,好多人都是考了科舉,還能做當官。
跟他們知縣老爺一樣!
雖說不指望江春跟知縣大人一樣厲害,能有個幾分,就知足了的。
一時間,江春家門口聚集不少人,整個村子都因為鑼鼓聲過來圍觀,得知他家孩子縣試考了頭名。
知縣大人還派人送錢送糧,更是豔羨不已。
三江村裏長也過來,臉上的笑簡直止不住。
扶江縣現在六個村,他們村的學生考了頭名!這能不誇耀?以後見到其他村的裏長,肯定要好好炫耀!
江春家就是扶江縣最普通的百姓人戶,這還是頭一次得到這麽多人豔羨,祝福的話更是鋪天蓋地。
連他們家大兒子成親都沒這樣熱鬧。
整個三江村都沉浸在慶祝的歡騰裏。
扶江縣第一次縣試,就在江春跟其他兩個學生家慶祝中結束。
其他落榜的學子雖然失落,倒也知道自己的實力,像他們知縣說的,與其沮喪不如繼續讀書。
明年,後年,大後年,隻要頭懸梁錐刺股,他們就不信考不成!
知縣大人還說,等明年官學規模再大一點,去潞州參加州試的名額還會多點,豈不是更有機會!
劉教瑜都沒想到,此次縣試像是給學生們打雞血一般。
不僅是男子們,女孩子們也一樣,因為在知縣的主持下,香粉作坊那邊也要開始考試。
她們那邊考試也很嚴格,但隻要通過考試,就能跟之前十六位娘子一樣,享受同樣的福利待遇跟月錢。
這也因為識字的女孩子越來越多,那識字也要分出誰識的多,誰識的少。
考試內容還是從韓家出的題裏選出來的,難是難的,可總會有人答出來。
可隻有答出來,答的好,便能有月錢,能留在香粉作坊。
衝著這些,各家都願意讓女兒們用功讀書。
反正現在扶江縣各家條件好了不少,也不用孩子們一定在家幹活,無論男女該上學上學,總比他們的出路好。
在韓家人眼裏,從他剛來時,扶江縣百姓隻願意學常用詞,隻願意學簡單算數。
到現在無論男女主動學習四書五經,這種轉變讓他們都沒敢信。
要知道紀知縣既沒有勸學,也沒有到處宣講讀書的好處。
他用兩條不一樣的路來證明讀書的用處。
縱然作坊那邊證明的有些功利,可還是讓韓家人大受震撼。
所以紀煬想請個女夫子去香粉作坊閱卷的時候,韓瀟娘子主動出來,她同樣是飽學之士,詩詞上甚至還超過韓瀟的造詣,來做女子們閱卷絕對不是問題。
等韓家五個夫子去官學,韓娘子去香粉作坊,韓瀟還跟著紀煬去衙門的時候。
韓族老總覺得有哪點不太對勁?
罷了罷了,這不是他這個老頭子能管的,還是看看紀知縣最近寫的文章,這次又要畫幾個圈出來。
剛拿出文章,韓族老表情一僵,自己跟其他人好像一樣?
縣試餘溫還沒過,前三名學子已經在準備行囊,要提前十天送他們到潞州城,由劉教瑜跟兩個捕快護送他們去潞州城官學暫住。
三月份,潞州下麵各個縣城縣試前幾名都會去潞州城官學,去那等待三月下旬的州試。
州試沒過便還鄉。
州試過了,可以留在潞州城官學等待院試,兩次院試考過,就是秀才之身。
秀才家裏不僅每年發米糧,還免田租。
免田租這話一說,整個扶江縣讀書風氣更盛。
不知道多少人羨慕江春一家,他家可是縣試頭名,也就他家最有機會。
發米糧,免田租,見長官可以不拜。
這些都讓人激動啊。
江春本人倒還穩得住,他今年十四,早些年也下地幹過活的,吃過苦,自然更珍惜現在的生活。
江春跟其他兩個學生被韓家夫子拉著單獨輔導,算是在出發去潞州之前補補功課。
紀煬也已經給他們準備好東西,畢竟是頭一批去潞州考試的學生,還安排了馬車同行。
他們上次從潞州城買回來的馬匹已經上工了,現在送他們過去剛好合適。
副捕頭衛藍帶著手下,更是把事情安排的十分妥當。
二月十五,考過縣試的三個學子正式出發。
劉教瑜特意整理好官服,如今也是有品級的官員,還是要鄭重點。
什麽?
去之前同為夫子的人麵前炫耀?
也不算炫耀,就是讓他們看看自己的選擇,他選擇是對的!
送走考試的學生們,官學裏說不出的勤勉,這樣的氛圍讓紀煬笑了笑,想必等他走了之後,這裏還能繼續下去。
有這樣的風氣便很好。
淩縣尉看著知縣大人這麽笑,心裏就賭得慌,他最近的表情讓玉縣丞都感到不對勁,私下問過許多次了,這次又問。
“你到底怎麽了?從潞州城回來之後,一直不對勁,丘益川也說你臉色不好。”
“有什麽事你說啊,潞州那邊有問題?”
玉縣丞下意識想的,便是潞州城有問題,絕對不是他們扶江縣有問題。
淩縣尉口風嚴可不是說說,就算是自己老搭檔,他也不會說的。
即使知縣大人從未讓他保密,他也不會說。
伯爵嫡子的事如此,五月六月要離開更是如此。
反正眼看都到三月份,說不說有區別嗎。
淩縣尉拍拍玉縣丞肩膀,歎氣:“珍惜現在的好日子吧。”
???
怎麽越說越嚇人?
等玉縣丞還要再問,紀煬已經在整理扶江縣大大小小資料,接下來肯定要忙起來,自然沒時間問。
雖說平日這些事做得都很好,但要匯總起來,還是個大工程。
更別說經過去年一波波落戶的非編戶,如今的扶江縣人口已經到了六千多,民戶則到了八百五朝上,還有不到一百五。
扶江縣便會從下縣中的下縣變成中縣。
紀煬對這個並不懷疑,因為有運河在,趕在今年春天,會有更多人過來。
而且都知道,他們扶江縣無論男女都有活計做,現在的荒地還有不少,頗有些先到先得的感覺。
這種情況下搬來的人自然更多。
之前所謂本地外地,在扶江縣早就沒界限,搬過來便會留下來。
別說紀煬有信心,扶江縣各處百姓也在想他們什麽時候成為中縣,以後再成為上縣。
那以後出門也不會被嘲笑了。
還笑話扶江縣窮?
看看他們還窮不窮!
玉縣丞聽著知縣大人一件件吩咐,什麽化肥作坊不能太依賴化肥,可以嚐試在山上種果樹,利用運河運出去。
還有葫蘆作坊轉型的還算成功,低廉器具盡量全部拋棄,因為其他地方已經有仿製,作坊利用現在的商戶優勢,主要做更精美的物件。
香粉作坊不用說太多,紀煬已經把能鋪的路都鋪了,隻要好好開耕,請更多女子來做工。
他們做出的香粉肯定會有人買。
不說在汴京,扶江縣香粉的名諱,單說他名下產業,每年幫忙消化幾萬斤不是問題。
等各色鮮花都種出來,試著自己調香,能賣出更好價格。
知縣大人幾乎把每一個作坊,甚至每一個村子的發展都寫了下來。
這個樣子,怎麽有種托付的意思?
玉縣丞作為知縣的副手,整個人都有點傻眼,雖說不知道怎麽回事,但下意識拒絕:“大人,年底您才離開,現在就說,是不是有點早?”
這話韓瀟倒是同意:“學問本就講持之以恒。”
最後二十一份試卷中,終於選出三名學子,揭開名字一開,考前所說的江春赫然在列,也是韓瀟親點的頭名。
剩下兩個學生不分伯仲,找了原本的試卷按照字跡優劣給了成績。
以江春為首的三人學生,也就是他們扶江縣今年縣試的前三名,有了去潞州州試的機會!
雖說這離朝堂還有萬裏之遙,但總歸是個進步。
紀煬也沒吝嗇誇讚,讓縣城鑼鼓隊敲鑼打鼓去三家送好消息。
江春家自然是最後一個去的,他們全家二十多口人一起出門迎接,江春長輩兄姐們都是不敢置信。
他們世世代代種田的人,家裏竟然供出個學生?
還考了整個扶江縣的頭名?
頭名?
這兩個字以前跟他們家有什麽關係,還是縣試的頭名。
要知道在去年的時候,他們連縣試是什麽都不知道,隻曉得知縣大人辦了學堂,家裏又有餘糧,就讓孩子們去讀一讀。
小五的頭名完全是意外之喜。
但就算再不懂這些,也明白考試的好處,好多人都是考了科舉,還能做當官。
跟他們知縣老爺一樣!
雖說不指望江春跟知縣大人一樣厲害,能有個幾分,就知足了的。
一時間,江春家門口聚集不少人,整個村子都因為鑼鼓聲過來圍觀,得知他家孩子縣試考了頭名。
知縣大人還派人送錢送糧,更是豔羨不已。
三江村裏長也過來,臉上的笑簡直止不住。
扶江縣現在六個村,他們村的學生考了頭名!這能不誇耀?以後見到其他村的裏長,肯定要好好炫耀!
江春家就是扶江縣最普通的百姓人戶,這還是頭一次得到這麽多人豔羨,祝福的話更是鋪天蓋地。
連他們家大兒子成親都沒這樣熱鬧。
整個三江村都沉浸在慶祝的歡騰裏。
扶江縣第一次縣試,就在江春跟其他兩個學生家慶祝中結束。
其他落榜的學子雖然失落,倒也知道自己的實力,像他們知縣說的,與其沮喪不如繼續讀書。
明年,後年,大後年,隻要頭懸梁錐刺股,他們就不信考不成!
知縣大人還說,等明年官學規模再大一點,去潞州參加州試的名額還會多點,豈不是更有機會!
劉教瑜都沒想到,此次縣試像是給學生們打雞血一般。
不僅是男子們,女孩子們也一樣,因為在知縣的主持下,香粉作坊那邊也要開始考試。
她們那邊考試也很嚴格,但隻要通過考試,就能跟之前十六位娘子一樣,享受同樣的福利待遇跟月錢。
這也因為識字的女孩子越來越多,那識字也要分出誰識的多,誰識的少。
考試內容還是從韓家出的題裏選出來的,難是難的,可總會有人答出來。
可隻有答出來,答的好,便能有月錢,能留在香粉作坊。
衝著這些,各家都願意讓女兒們用功讀書。
反正現在扶江縣各家條件好了不少,也不用孩子們一定在家幹活,無論男女該上學上學,總比他們的出路好。
在韓家人眼裏,從他剛來時,扶江縣百姓隻願意學常用詞,隻願意學簡單算數。
到現在無論男女主動學習四書五經,這種轉變讓他們都沒敢信。
要知道紀知縣既沒有勸學,也沒有到處宣講讀書的好處。
他用兩條不一樣的路來證明讀書的用處。
縱然作坊那邊證明的有些功利,可還是讓韓家人大受震撼。
所以紀煬想請個女夫子去香粉作坊閱卷的時候,韓瀟娘子主動出來,她同樣是飽學之士,詩詞上甚至還超過韓瀟的造詣,來做女子們閱卷絕對不是問題。
等韓家五個夫子去官學,韓娘子去香粉作坊,韓瀟還跟著紀煬去衙門的時候。
韓族老總覺得有哪點不太對勁?
罷了罷了,這不是他這個老頭子能管的,還是看看紀知縣最近寫的文章,這次又要畫幾個圈出來。
剛拿出文章,韓族老表情一僵,自己跟其他人好像一樣?
縣試餘溫還沒過,前三名學子已經在準備行囊,要提前十天送他們到潞州城,由劉教瑜跟兩個捕快護送他們去潞州城官學暫住。
三月份,潞州下麵各個縣城縣試前幾名都會去潞州城官學,去那等待三月下旬的州試。
州試沒過便還鄉。
州試過了,可以留在潞州城官學等待院試,兩次院試考過,就是秀才之身。
秀才家裏不僅每年發米糧,還免田租。
免田租這話一說,整個扶江縣讀書風氣更盛。
不知道多少人羨慕江春一家,他家可是縣試頭名,也就他家最有機會。
發米糧,免田租,見長官可以不拜。
這些都讓人激動啊。
江春本人倒還穩得住,他今年十四,早些年也下地幹過活的,吃過苦,自然更珍惜現在的生活。
江春跟其他兩個學生被韓家夫子拉著單獨輔導,算是在出發去潞州之前補補功課。
紀煬也已經給他們準備好東西,畢竟是頭一批去潞州考試的學生,還安排了馬車同行。
他們上次從潞州城買回來的馬匹已經上工了,現在送他們過去剛好合適。
副捕頭衛藍帶著手下,更是把事情安排的十分妥當。
二月十五,考過縣試的三個學子正式出發。
劉教瑜特意整理好官服,如今也是有品級的官員,還是要鄭重點。
什麽?
去之前同為夫子的人麵前炫耀?
也不算炫耀,就是讓他們看看自己的選擇,他選擇是對的!
送走考試的學生們,官學裏說不出的勤勉,這樣的氛圍讓紀煬笑了笑,想必等他走了之後,這裏還能繼續下去。
有這樣的風氣便很好。
淩縣尉看著知縣大人這麽笑,心裏就賭得慌,他最近的表情讓玉縣丞都感到不對勁,私下問過許多次了,這次又問。
“你到底怎麽了?從潞州城回來之後,一直不對勁,丘益川也說你臉色不好。”
“有什麽事你說啊,潞州那邊有問題?”
玉縣丞下意識想的,便是潞州城有問題,絕對不是他們扶江縣有問題。
淩縣尉口風嚴可不是說說,就算是自己老搭檔,他也不會說的。
即使知縣大人從未讓他保密,他也不會說。
伯爵嫡子的事如此,五月六月要離開更是如此。
反正眼看都到三月份,說不說有區別嗎。
淩縣尉拍拍玉縣丞肩膀,歎氣:“珍惜現在的好日子吧。”
???
怎麽越說越嚇人?
等玉縣丞還要再問,紀煬已經在整理扶江縣大大小小資料,接下來肯定要忙起來,自然沒時間問。
雖說平日這些事做得都很好,但要匯總起來,還是個大工程。
更別說經過去年一波波落戶的非編戶,如今的扶江縣人口已經到了六千多,民戶則到了八百五朝上,還有不到一百五。
扶江縣便會從下縣中的下縣變成中縣。
紀煬對這個並不懷疑,因為有運河在,趕在今年春天,會有更多人過來。
而且都知道,他們扶江縣無論男女都有活計做,現在的荒地還有不少,頗有些先到先得的感覺。
這種情況下搬來的人自然更多。
之前所謂本地外地,在扶江縣早就沒界限,搬過來便會留下來。
別說紀煬有信心,扶江縣各處百姓也在想他們什麽時候成為中縣,以後再成為上縣。
那以後出門也不會被嘲笑了。
還笑話扶江縣窮?
看看他們還窮不窮!
玉縣丞聽著知縣大人一件件吩咐,什麽化肥作坊不能太依賴化肥,可以嚐試在山上種果樹,利用運河運出去。
還有葫蘆作坊轉型的還算成功,低廉器具盡量全部拋棄,因為其他地方已經有仿製,作坊利用現在的商戶優勢,主要做更精美的物件。
香粉作坊不用說太多,紀煬已經把能鋪的路都鋪了,隻要好好開耕,請更多女子來做工。
他們做出的香粉肯定會有人買。
不說在汴京,扶江縣香粉的名諱,單說他名下產業,每年幫忙消化幾萬斤不是問題。
等各色鮮花都種出來,試著自己調香,能賣出更好價格。
知縣大人幾乎把每一個作坊,甚至每一個村子的發展都寫了下來。
這個樣子,怎麽有種托付的意思?
玉縣丞作為知縣的副手,整個人都有點傻眼,雖說不知道怎麽回事,但下意識拒絕:“大人,年底您才離開,現在就說,是不是有點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