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劉家的家主,也對他十分客氣。


    紀煬來這不到一天時間,把他直接排到太新縣衙門的第四位?


    同是縣丞,比玉縣丞地位還低?


    連裴縣令這個傀儡都在他之上?


    再多的紀煬也不想多問,先不說他對太新縣情況本就有數,在汴京那麽多資料不是白看的。


    不僅他知道,玉縣丞淩縣尉都知道。


    而且現在問不出什麽,得來的東西要有一分是真,那都是他賺了。


    假數據也有假數據的好。


    再假的東西,也要有個依據,能透著東西看幾分出來。


    裴縣令跟鮑主簿也看了看紀煬。


    兩人感覺又有不同。


    鮑主簿表情不多,依舊沉默。


    而裴縣令則有些不敢相信。


    他跟紀知縣一起看?


    難道紀煬不是專權獨斷?對他這個搶權的人竟然如此大度?


    隻能說,太新縣的舊人們,現在滿肚子疑惑,很多問題都找不到答案。


    所以隻能盯著紀煬,想看看他到底什麽想法。


    這事過後,鮑主簿很快讓人傳信回鮑地,讓家主決斷。


    裴縣令猶豫再三,做了同樣的事。


    隻有劉縣丞還帶了些自負,想再試探試探。


    等無關緊要的雜事處理完,紀煬笑著對裴縣令道:“裴大人,你對此地熟悉,能不能帶紀某走一走,也好先了解裴地?”


    今日是昌盛三十五年十月的最後一天。


    也是紀煬來這裏的第一天。


    沒有大家想象中的劍拔弩張,隻有紀煬和和氣氣的處理好事情,然後邀請同官服,同品級的當地縣令在此地轉一轉。


    當初縣令,知縣,這兩個職位為何並存?


    就是因為當朝的朝廷派自己的知縣,來取代前朝的縣令。


    前朝縣令深知此事,更知道自己屬於“前朝舊人”,隻要好好交接,朝廷非但不會為難,反而會給予嘉獎。


    以後雖不能做官,但能做個富貴閑翁。


    這對前朝的縣令來說,其實是個很好的選擇。


    在朝代更迭中,能保全性命家人財產,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太新縣情況不大相同。


    這裏並非朝代更迭,隻是權利轉移。


    所以裴縣令顯得不尷不尬。


    他本以為紀知縣會用更激烈的手段應對,甚至裴家也做好打算。


    沒想到紀知縣竟然真把他當七品官一樣,政務一起處理,還要一起巡查?


    他在太新縣當縣令一個月,從未做過這樣的事啊,都是劉縣丞包辦,再不行還有鮑主簿。


    作為裴家唯一一個念過書的,裴縣令知道那兩個的意思。


    但他們裴家向來玩不明白這些彎彎繞繞,所以幹脆不管,但能摻和,能學到怎麽管政務,難道他不想做?


    肯定想啊。


    紀煬的態度讓裴家暫時放下暗中的刀槍,連昨天幫了監工也沒說話,甚至大罵監工對知縣不敬。


    紀煬跟裴縣令從外麵回來,就聽到韓家探聽到的消息。


    果然,三家湊一起,怎麽會同心協力。


    如果真是一個個對付,確實會很費功夫,現在看來也還好。


    這次出去跟裴縣令出去,紀煬對太新縣情況了解更多,以前是看資料,現在實地觀察,自然有很大不同。


    但有一點是一致的。


    太新縣這三個地方,裴地,劉地,鮑地,基本上沒有普通農戶。


    就是像扶江縣那樣,單獨一家一戶的,特別少。


    大多百姓都沒有土地,隻能在這三家下麵當佃戶。


    這種佃戶在扶江縣隔壁的常華縣也有,但那邊的佃戶權益至少還有保證。


    那地方的魏大人雖然一心升官,可有潞州城官員強壓監管,當地鄉紳也做不出太過分的事。


    而太新縣這三個地方的鄉紳豪強,跟之前流竄到扶江縣的那幾戶人家一樣,都是想方設法坑騙百姓手中土地。


    讓普通百姓失去土地,成為自己家的佃戶。


    失去土地的佃戶,再沒有監管跟強壓,基本任人欺淩。


    這種情況也會讓佃戶本身沒有勞動的想法。


    扶江縣百姓有自己的土地,隻要踏實努力,一年到來都有收獲。


    可這些佃戶不同,他們說是佃戶,其實隻是被雇來種莊稼,地裏莊稼收成,五成交田稅,四成是田租。


    剩下一成讓人餓不死就行。


    除開這些。


    這些百姓除了要種莊稼之外,在裴地的百姓還要被奴役修路修工事。


    如果說修路修工事還好,畢竟是守衛自己家園。


    可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還有裴家的豪宅,裴家的別院,給裴家驅車趕馬,打仗的時候當敢死隊。


    這都在其中。


    而劉地那邊,他們本就做走私的買賣,劉地的百姓就要幫他們趕車,搬運貨物等等。


    修豪宅都是最基本的,這都不用講。


    鮑地糧多,但也隻是鮑家糧多,其他人都是他家的種田工具人。


    自己倉庫滿滿。


    百姓還是那句話,餓不死就行。


    吃飽了還鬧事。


    也有人問,為什麽不反抗,先不說有監工的存在,再者能反抗的,早就去當山賊流寇了。


    否則這地方為什麽那麽多賊人。


    再者,更多百姓隻是普通人。


    他們有家人,有孩子要照顧,他們跑了,家人怎麽辦?


    他們又沒有自己的土地,對外麵的世界更是全然陌生,隻能日複一日被奴役。


    這種時候不能責怪受苦百姓,更應該把矛頭對準那些惡人。


    怒其不爭,也要看對方能不能爭。


    紀煬對他們心存憐憫,一路走來甚是沉默,多是讓裴縣令說。


    很少有人能聽裴縣令說這麽多話。


    其實他也是挑了好聽的講,隻說大家的職責是什麽。


    可紀煬還是察覺到裏麵的意思。


    不過也沒反駁裴縣令,隻是淡淡聽著,讓裴縣令根本察覺不出裏麵的意思。


    從裴縣令出生起,此地便是如此,即使讀了幾年書,其實對此地的認識並不算多。


    更不用說從小沒讀過書,不知道外麵世界的百姓了。


    在怪異的世界裏,你不怪異,那才是格格不入。


    從紀煬到太新縣之後,基本都在跟裴縣令一起看看這地方,兩人隻帶了一個平安,但原本盜賊遍地的太新縣,卻顯得格外安全。


    原因自不用說。


    等到五日後,按照紀煬原來的計劃,應該去左邊,也就是西邊的劉地看看。


    但騎馬過去,直接被一條河流攔住去路。


    裴縣令道:“紀知縣應該知道,我們三個縣,乃至隔壁兩個縣,所有水源都是北邊山脈流下,河道曲曲折折。到我們這邊,便是從東到西,貫穿邊域五個縣城。”


    紀煬聽此,開口道:“意思是,想要去西邊劉地,有河流阻攔,往東去鮑地,同樣也有河流。”


    “對。如今水還算小的,等到雨季,水會更大。”裴縣令道。


    這種事,資料可沒說啊!


    “那三個縣的百姓如何來往?”


    “有浮橋可過,但浮橋危險,所以基本沒什麽交流。”


    裴縣令其實不明白紀煬問這些做什麽。


    但隻要不是敏感問題,問了便答,這幾日他跟著紀知縣,在縣衙已然是第二人,裴家對此十分滿意。


    他終於接觸到政務了!


    所以這會對紀知縣也有些隱隱的感激。


    紀煬聽著消息,卻差點扶額。


    說好的三個縣合並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