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韓瀟年輕,但他的學問沒得說。
從其中兩個今安縣書生嘴裏,紀煬還聽到點今安縣的事。
今安縣就是隔壁縣。
當初邊關五個縣合成兩個縣城。
太新縣三合一,今安縣二合一,那邊新知縣也已經定下,一個梁王那邊的宗室子弟,應該是血緣比較遠,早就沒落的宗室。
聽兩個書生講,他們那邊也推出了個縣令,現在縣令領著二合一的兩家人,已經有些正軌的意思。
但這正軌跟紀煬的正軌不同。
如果再不阻止,那邊就要磨合結束,他們要抱起團,紀煬都要發愁片刻。
可新知縣沒去,大家也沒辦法。
想到梁王的想法,估計他身邊會武德充沛,到時候看看他們怎麽管理隔壁的今安縣。
之前林家來信,說過這位宗室子弟會在年後過來。
算著也快了。
不過也看他行程快慢,不是所有人都像紀煬這樣著急趕路。
知道今安縣的情況,紀煬稍稍皺眉,不過還是舒緩了些,等隔壁知縣到了再說吧。
到時候看看那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想到皇帝讓他來之前說過,希望他能在五年之內從知縣做到知府。
不知道有沒有對這位說也講過。
今安縣那邊,其實也用劉地的黑市,畢竟跟劉地接近,之間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年後再看吧。
希望宗室子弟好用一些,他也不用太操心。
新的一年到來,街上也算熱鬧,積雪漸漸融化,已經是昌盛三十六年的正月十五。
紀煬跟五姑娘帶著人做了花燈,年節也宣告結束。
租種官田的人戶開始有所動作,雖說現在積雪未化,但本就耕種晚了的百姓早早開始下地幹活。
好在此地冬小麥跟春小麥都能種,隻是春小麥的質量不如冬小麥好吃。
而這些租種的農戶,除了相信知縣大人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在種冬小麥的時候,他們沒有銀錢租種裴家土地,也沒有餘力簽契約。
可以說是裴家佃戶裏最窮的一波。
沒想到之前沒地種,現在反而因禍得福。
他們肯定會加緊時間做事的。
紀煬派人從灌江城買的種子也已經到了,依舊跟田租一樣,簽訂契約,畝產過多少多少,就不收利息。
等事情傳到三家人耳朵裏,下意識皺眉。
紀煬不收利息?
那誰都知道以後種誰家的田地好。
畢竟租種他們家的,田租要利息,種子要利息,農具要利息。
紀煬那邊都不要,明擺著省錢了。
以後佃戶都蜂擁過去怎麽辦?
但又一想,紀煬手裏才有多少地,那也不夠分啊。
而且都已經到現在了,他們多想也沒用。
總不能因為那點利息去尋紀煬?
三家本能不想麵對他。
真惹怒紀煬,誰知道他又有什麽招數。
就算專心對付紀煬,難道另外兩家不會趁機侵吞他家東西?
三方製衡,紀煬那邊很好動作。
知道利息的事算是過去,紀煬並不意外。
他踩著大家的線在往前走,為這點小事翻臉不值得。
相信大家都不明白。
再說,不要利息損失的是他的錢,別人心疼個什麽勁。
你們還是心疼心疼即將要修的石橋吧!
鮑地到裴地還好說,浮橋還在。
但劉地到鮑地就不好說了,之前險些起兵禍,浮橋直接砍斷,如今隻能船渡,比之前費事不少。
修橋迫在眉睫。
紀煬正月十六收到林家來信,這信上自然說的是尋找泉州修橋匠人的事。
林大學士的人脈自不用說,泉州通判是他某一屆帶出的科考學生,跟那邊去信運作,說年後那位修橋工匠就會帶著徒弟直接前往灌江府。
估計在二月左右便到,讓紀煬派人去接。
其他地方就算了。
灌江府這種地方,肯定要派人去接的。
上次井旭送糧過來,若不是有人接,估計也會死傷不少。
這裏的匪賊流寇可不是開玩笑的。
有林家來信,紀煬臉上有了笑意。
等看到林家大公子來信,笑意更多了。
林啟寫的信自然放鬆很多,隻說紀煬收到信的時候,他已經已經去任職了,南邊的一個小州,應該是從六品做起。
算是監察一類的官職,不出意外就是走林大學士那條路。
同時還說了井旭回京的事。
井旭親自幫紀煬買糧送到灌江府,實在震驚不少人。
連陛下都在朝堂上多問幾句,還當眾對井旭的祖父誇讚,說他孫兒得力雲雲。
這話自然樂得井旭祖父合不攏嘴。
等井旭回去,再看他瘦了好幾圈,家裏人既心疼又為他驕傲。
沒過兩天,井旭真的如同紀煬所說,被陛下召見。
皇帝問了不少問題,井旭全都如實回答,連他騎馬雙腿被磨出繭子這種話都說了。
井旭有什麽答什麽,縱然不是所有答案都符合陛下想聽的,但勝在真誠。
這兩個字足以讓皇帝網開一麵。
等提到定江關堅守二十七年的指揮使後,皇帝也沉默片刻,又誇井旭做得不錯,又問他現在有沒有任職等等。
這就是要給差事做了,估計年後會見分曉。
井旭提到的邊關將士武器磨損,盔甲老舊的事,也已經交給兵部。
不出意外的話,這邊會送來一批兵器,隻是到底給誰給多少,那不好說。
畢竟灌江府大大小小十幾個關卡,個個嗷嗷待哺,也不是每個都像定江關這般忠誠。
如果給了通外敵的人,那得不償失。
所以這事能成,但怎麽辦,又是一回事。
林啟分析之後,又道:“這些事你肯定比我了解,我也是班門弄斧了。”
紀煬笑著看他調侃,隨後又遞給五姑娘。
五姑娘看完,也笑道:“他就是酸呢,酸你比他聰明。”
“我比哥聰明?”紀煬挑眉。
林啟身為林家大公子,年紀輕輕中舉不說,人又生得端正。
平日在汴京,也是最聰明最拔尖那一撥。
到五姑娘嘴裏,卻是不如紀煬的。
林婉芸努力讓話正經一點:“對啊,他確實不如你。”
手腕心智能力,甚至經驗。
“我隻是客觀來看,沒別的想法。”
越這樣說,五姑娘身邊幾個婢女都忍不住笑,連平安都笑出聲。
紀煬搖搖頭,讓五姑娘把信件都收好。
眼看到春天,不僅各項事開始有動作,屋內擺設也在陸陸續續換掉。
看著素竹抱來一尊粉白色水晶鹽礦石,紀煬咦了聲。
五姑娘詢問道:“有什麽不對的嗎?這是我從箱子裏拿出,那再放回去?”
王伯送來許多箱子,紀煬都交給五姑娘打理,說東西都可以動,不用問他。
難道拿錯了?
“不用,隻是沒想到王伯把這個也裝上了。”紀煬笑,跟五姑娘說這東西的來曆。
“當時潞州的知州,也是現在汴京工部的田興誌田大人。他在隔壁涼西州賑災的時候,路過涼西州跟灌江府交界處帶來的東西。”
“這是鹽礦周邊才會產生的粉白礦石,看著確實漂亮。田大人同我關係不錯,送其他特產的時候,便送來一尊。”
“我帶著這東西從扶江縣到潞州,又從潞州到汴京,原本想留在汴京別院算了。”
“沒想到王伯又給裝上。”
從其中兩個今安縣書生嘴裏,紀煬還聽到點今安縣的事。
今安縣就是隔壁縣。
當初邊關五個縣合成兩個縣城。
太新縣三合一,今安縣二合一,那邊新知縣也已經定下,一個梁王那邊的宗室子弟,應該是血緣比較遠,早就沒落的宗室。
聽兩個書生講,他們那邊也推出了個縣令,現在縣令領著二合一的兩家人,已經有些正軌的意思。
但這正軌跟紀煬的正軌不同。
如果再不阻止,那邊就要磨合結束,他們要抱起團,紀煬都要發愁片刻。
可新知縣沒去,大家也沒辦法。
想到梁王的想法,估計他身邊會武德充沛,到時候看看他們怎麽管理隔壁的今安縣。
之前林家來信,說過這位宗室子弟會在年後過來。
算著也快了。
不過也看他行程快慢,不是所有人都像紀煬這樣著急趕路。
知道今安縣的情況,紀煬稍稍皺眉,不過還是舒緩了些,等隔壁知縣到了再說吧。
到時候看看那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想到皇帝讓他來之前說過,希望他能在五年之內從知縣做到知府。
不知道有沒有對這位說也講過。
今安縣那邊,其實也用劉地的黑市,畢竟跟劉地接近,之間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年後再看吧。
希望宗室子弟好用一些,他也不用太操心。
新的一年到來,街上也算熱鬧,積雪漸漸融化,已經是昌盛三十六年的正月十五。
紀煬跟五姑娘帶著人做了花燈,年節也宣告結束。
租種官田的人戶開始有所動作,雖說現在積雪未化,但本就耕種晚了的百姓早早開始下地幹活。
好在此地冬小麥跟春小麥都能種,隻是春小麥的質量不如冬小麥好吃。
而這些租種的農戶,除了相信知縣大人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在種冬小麥的時候,他們沒有銀錢租種裴家土地,也沒有餘力簽契約。
可以說是裴家佃戶裏最窮的一波。
沒想到之前沒地種,現在反而因禍得福。
他們肯定會加緊時間做事的。
紀煬派人從灌江城買的種子也已經到了,依舊跟田租一樣,簽訂契約,畝產過多少多少,就不收利息。
等事情傳到三家人耳朵裏,下意識皺眉。
紀煬不收利息?
那誰都知道以後種誰家的田地好。
畢竟租種他們家的,田租要利息,種子要利息,農具要利息。
紀煬那邊都不要,明擺著省錢了。
以後佃戶都蜂擁過去怎麽辦?
但又一想,紀煬手裏才有多少地,那也不夠分啊。
而且都已經到現在了,他們多想也沒用。
總不能因為那點利息去尋紀煬?
三家本能不想麵對他。
真惹怒紀煬,誰知道他又有什麽招數。
就算專心對付紀煬,難道另外兩家不會趁機侵吞他家東西?
三方製衡,紀煬那邊很好動作。
知道利息的事算是過去,紀煬並不意外。
他踩著大家的線在往前走,為這點小事翻臉不值得。
相信大家都不明白。
再說,不要利息損失的是他的錢,別人心疼個什麽勁。
你們還是心疼心疼即將要修的石橋吧!
鮑地到裴地還好說,浮橋還在。
但劉地到鮑地就不好說了,之前險些起兵禍,浮橋直接砍斷,如今隻能船渡,比之前費事不少。
修橋迫在眉睫。
紀煬正月十六收到林家來信,這信上自然說的是尋找泉州修橋匠人的事。
林大學士的人脈自不用說,泉州通判是他某一屆帶出的科考學生,跟那邊去信運作,說年後那位修橋工匠就會帶著徒弟直接前往灌江府。
估計在二月左右便到,讓紀煬派人去接。
其他地方就算了。
灌江府這種地方,肯定要派人去接的。
上次井旭送糧過來,若不是有人接,估計也會死傷不少。
這裏的匪賊流寇可不是開玩笑的。
有林家來信,紀煬臉上有了笑意。
等看到林家大公子來信,笑意更多了。
林啟寫的信自然放鬆很多,隻說紀煬收到信的時候,他已經已經去任職了,南邊的一個小州,應該是從六品做起。
算是監察一類的官職,不出意外就是走林大學士那條路。
同時還說了井旭回京的事。
井旭親自幫紀煬買糧送到灌江府,實在震驚不少人。
連陛下都在朝堂上多問幾句,還當眾對井旭的祖父誇讚,說他孫兒得力雲雲。
這話自然樂得井旭祖父合不攏嘴。
等井旭回去,再看他瘦了好幾圈,家裏人既心疼又為他驕傲。
沒過兩天,井旭真的如同紀煬所說,被陛下召見。
皇帝問了不少問題,井旭全都如實回答,連他騎馬雙腿被磨出繭子這種話都說了。
井旭有什麽答什麽,縱然不是所有答案都符合陛下想聽的,但勝在真誠。
這兩個字足以讓皇帝網開一麵。
等提到定江關堅守二十七年的指揮使後,皇帝也沉默片刻,又誇井旭做得不錯,又問他現在有沒有任職等等。
這就是要給差事做了,估計年後會見分曉。
井旭提到的邊關將士武器磨損,盔甲老舊的事,也已經交給兵部。
不出意外的話,這邊會送來一批兵器,隻是到底給誰給多少,那不好說。
畢竟灌江府大大小小十幾個關卡,個個嗷嗷待哺,也不是每個都像定江關這般忠誠。
如果給了通外敵的人,那得不償失。
所以這事能成,但怎麽辦,又是一回事。
林啟分析之後,又道:“這些事你肯定比我了解,我也是班門弄斧了。”
紀煬笑著看他調侃,隨後又遞給五姑娘。
五姑娘看完,也笑道:“他就是酸呢,酸你比他聰明。”
“我比哥聰明?”紀煬挑眉。
林啟身為林家大公子,年紀輕輕中舉不說,人又生得端正。
平日在汴京,也是最聰明最拔尖那一撥。
到五姑娘嘴裏,卻是不如紀煬的。
林婉芸努力讓話正經一點:“對啊,他確實不如你。”
手腕心智能力,甚至經驗。
“我隻是客觀來看,沒別的想法。”
越這樣說,五姑娘身邊幾個婢女都忍不住笑,連平安都笑出聲。
紀煬搖搖頭,讓五姑娘把信件都收好。
眼看到春天,不僅各項事開始有動作,屋內擺設也在陸陸續續換掉。
看著素竹抱來一尊粉白色水晶鹽礦石,紀煬咦了聲。
五姑娘詢問道:“有什麽不對的嗎?這是我從箱子裏拿出,那再放回去?”
王伯送來許多箱子,紀煬都交給五姑娘打理,說東西都可以動,不用問他。
難道拿錯了?
“不用,隻是沒想到王伯把這個也裝上了。”紀煬笑,跟五姑娘說這東西的來曆。
“當時潞州的知州,也是現在汴京工部的田興誌田大人。他在隔壁涼西州賑災的時候,路過涼西州跟灌江府交界處帶來的東西。”
“這是鹽礦周邊才會產生的粉白礦石,看著確實漂亮。田大人同我關係不錯,送其他特產的時候,便送來一尊。”
“我帶著這東西從扶江縣到潞州,又從潞州到汴京,原本想留在汴京別院算了。”
“沒想到王伯又給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