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煬跟工部等人,終於見到吳將軍跟韓瀟的時候,汴京那邊已經收到飛鴿傳書。


    沒辦法,鹽礦簡直是暴利,還是梁王插手灌江府最後一個機會。


    現在這個機會也溜走了。


    氣的梁王把徐銘爹娘找過來臭罵。


    但再罵也無濟於事。


    事情已經發生了,那邊的權利已經被奪了。


    雖說這事明麵找不到他頭上,可朝中上下難道看不出來?


    皇上最近兩年也變了性子,竟然沒之前那樣依靠他。


    怎麽?


    他要是沒了,難道兒子還能交給別人?


    交給別人,可能徐家江山都要易主。


    交給自己,至少還在徐家手裏。


    梁王揣摩皇帝的心思,宗室這幾年過得不如之前,用度一點點削減,早就引起大家不滿。


    現在他就看著他的臣子損害徐家的利益?


    這江山到底是姓徐的!


    梁王已經真的恨上紀煬。


    原本以為關市的事,他辦的不錯,說不定還能拉攏,現在看來他還是不識好歹。


    惹了那群讀書人,又來惹宗室。


    紀煬是不是不想活了?


    不過想到那群讀書人也折騰出來另一份報紙,明顯娛樂性也有。


    上麵還刊登汴京各處好玩的雜耍戲班,惹得他都要多看幾眼,估計足夠跟紀煬打擂台的了。


    暫且先看看他們怎麽鬥。


    灌江府那邊他暫時伸不過去,回汴京之後,有他好受的。


    說起那報紙,紀煬從汴京好友那,以及工部帶來的報紙已經了解到了。


    由國子監牽頭辦得報紙,叫做汴京文報,裏麵內容也很是有趣,還有當朝大家的書畫,已經名家寫詩,很是吸引讀書人。


    偏偏還能雅俗共賞,把汴京各地好玩的搜集起來,好玩的也喜歡看。


    有了讀者基礎,自然可以跟紀煬的京都趣聞對著幹。


    兩邊不僅在頭版上對著罵戰,罵的不帶髒字,還要妙趣橫生,已經成了固定節目。


    後麵甚至還在比誰家的連載小說好看,也是吸引人的點。


    不少文人對罵戰不感興趣,但對寫文章有興趣,自然也參與進來。


    汴京在報紙上的事,可是極為熱鬧。


    工部的人見紀煬麵不改色看別人他罵他,甚至還指給身邊的人看,說哪句寫得妙,以後罵人用得到。


    這都行?


    這怎麽不行。


    隻要不幹擾他做正事,就說唄?


    說多了,大家對他那些事也就脫敏了。


    而且,他不是去的書信,也給了最好的還擊。


    沒記錯的話,接下來十月十五這期的京都趣聞,頭版隻有兩個大字。


    嗬嗬。


    就這,沒了。


    沒有文章,沒有激情飛揚地罵戰。


    隻有這兩個字。


    這兩個字,足以給對方成噸的嘲諷。


    字越少,越容易讓人腦補跟分析。


    不明白意思也沒關係,自己猜去吧。


    他都說了!


    自己很會氣人的!


    這些人就是不信!


    順手了解下汴京的事,接下來就是修建城牆了。


    舊城牆的原址已經被吳將軍派人全都整理出來,甚至屯兵的衛所也標注好了。


    派來的工部官員忍不住道:“不愧是前朝鼎盛時期建造的城牆跟衛所,至今還有參考價值。”


    而且吳將軍他們還清理的非常仔細,方便工部的人過來直接測量繪製。


    古博城外麵在繪製城牆,連古博城本身的城牆也要重新修繕,此地古博王室許久都沒管過。


    他們接手,自然不能留口子。


    隨行官員又仔細參觀了古博城,看到韓城主的時候十分認真拜見。


    這位可是韓瀟!


    韓家的家主,學識淵博!


    他家族老基本都能被稱為大家,都尊敬得很。


    不過看見韓先生讓人帶來金銀的時候,他們一瞬間以為,韓城主要賄賂知府?


    韓瀟對紀煬道:“不止這些,還有庫房中搜出來的王室財物,賬冊已經整理好,其中使用也有名目,這些都是清理出來,可以用來修城牆的。”


    紀煬看看韓瀟,看看金銀,又把東西推回去。


    換做其他知縣,他肯定是把東西先收上來,回頭換做東西再送來。


    可韓瀟這裏,自從王室覆滅,他就沒說過話,韓瀟自然知道是信任,韓家的性格也不會讓他動分毫。


    既然知道韓家性格,紀煬肯定懶得再管,開口便是:“這些你拿回去,給工部來用。”


    工部剛以為是讓他們修城牆用,沒想到紀煬又道:“用來研究一種新的材料。”


    古法的城牆,質量較好的,自然是碎石粉碎,加入打碎的雞蛋,然後做成胚子。


    等沒幹的時候砌成牆,這樣的城牆可以屹立上千年。


    但說到底,這樣的製作方法,就是現代說的膠凝材料。


    而現代的一種膠凝材料,也是大家最為熟知的材料。


    水泥。


    如果製作出水泥,再加上沙石攪拌,就會成為混凝土。


    這種高強度的建築,或許抵擋不住現代的炮彈,但在古代,實在是大殺器。


    所以紀煬在跟工部的人說什麽,要便宜,要高聳,還要堅固的城牆時,想的就是這個。


    但問題是,水泥也分很多種,如果仔細了解的話,水泥的類型很不少,而且不同地方用的水泥也不一樣。


    甚至水泥跟沙子攪拌時,還不能用關外沙漠裏的沙石。


    沙漠裏的沙多帶土,更細,還有油性,並不合適做混凝土,如果想要河沙,又要長途運輸。


    還有,考慮到古博城冬日的寒冷,更要研究抗凍的水泥。


    說到這裏,已經不是紀煬的研究範圍之內了。


    所以他在等兵部的人過來,把自己早就整理好的兩種製作水泥方法拿出來。


    現代製作水泥的方法太過成熟,這跟做青黴素太不一樣,幾乎隻要照著做,不用多久都能成功。


    更不用說,過來的還都是專業人才,最了解各種土質,各種泥沙,各種碎石之間的差別。


    比如工部的人當中,一個叫談遠新的官員道:“草木灰也好,碎石,泥瓦碎也好,還有生石灰,打碎融合,像是用這些東西代替了糯米水跟雞蛋。”


    看看人家,一眼就專業。


    吳將軍皺眉:“如果研究新方法,會不會耽誤時間。”


    “再過一段時間,就要入冬了。”


    現在已經是十月下旬,天氣都冷了起來。


    工部的人搖頭:“就是快入冬了,才有研究的時間。如今這時節還能幹活,再過幾日此地不是要下雪,根本不能做事。”


    吳將軍自然了解此地,他在邊關幾十載,什麽時候下雪抬抬頭都知道。


    可他說這話,也是擔心這裏的安危。


    紀煬道:“磨刀不誤砍柴工。”


    “信我,這東西做出來,古博城將會牢不可破。”


    紀煬很少有這樣斬釘截鐵的話,但凡他說了,都會成真。


    這世上吳將軍最能相信的人就是紀煬,點頭道:“好,我會派兵士給工部大人們打下手,開春之前研究出來,咱們建個牢不可破的城牆。”


    眾人聽著這話,隻覺得熱血澎湃。


    他們收回來的故土,他們自己守護!


    他們要把這裏變成銅牆鐵壁!


    工部眾人直接分成三部分,測量的測量,研究水泥的研究水泥,重新繪製跟規劃古博城的規劃古博城。


    沒錯。


    工部的人還要幫著古博城重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