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基本就那幾種。
要麽是名次太低,能力不足,各處都不想要。
要麽是部門眼光高,反正翻過年就是昌盛四十二年,馬上新一批的進士們就要新鮮出爐,不如挑選新人。
還有一部分則因為沒有背景,更沒有人脈,學問也不是特別突出,於是就被留了下來。
他們這二十多人很是尷尬。
中進士三年了,還是見習進士,還在翰林院打雜。
馬上新人要來,那可真是隻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不過比他們更尷尬的,還有上上屆留下來,沒被選走的兩個人。
他們兩個中進士快六年了,本以為登榜之後便有官做,沒想到得罪了人,直接在翰林院打六年的雜。
一般來說,馬上要到科舉年,他們肯定更加無人問津,估計隻有等到新科進士來了之後,他們的名單再被送到各部挑選。
等到那會,或許有大人可憐,選他們去其他地方。
反正能留下來的,多多少少會有點問題。
不過今年有些不同,他們的名單在科舉年的前一年又被整理出來,跟賦閑的名單放到一起,全都送到紀煬那裏。
也有人稱這份名單是次等名單。
畢竟有本事的被挑走,有人脈的不願意跟著紀煬。
隻有這些沒什麽本事還沒人脈,甚至得罪人了的臣子們,才會上這份名單。
那可不就是次等名單。
這種惡毒的酸話,也隻有汴京文報了。
看似諷刺名單上的人,其實是在笑話紀煬,笑話他隻能選這些“次等”官員。
可惜紀煬竟然認認真真在京都趣聞頭版上回應了。
回應得十分簡短。
大意是,這些都是正經科考上來的學子。
從童試到縣試鄉試,再到中進士,已經是許多人沒有的造化跟努力聰明。
隻因時運不濟便嘲諷他們,實在有辱斯文。
在自己眼中,他們隻是明珠蒙塵,作為陛下的臣子,作為承平國科考上來的官員,怎麽可能沒有真才實學。
有朝一日青雲直上,那可未可知。
誰也想不到,紀煬頭一次在報紙上回應那些一直損他的酸儒們,竟然是為酸儒們說話。
誇得這些名單上眾人隻覺得自己馬上要飛黃騰達了。
這些被冷落的官員,以前哪個不是心高氣傲,如今紀煬說他們明珠蒙塵,私底下頭都要點酸了。
就算再謙遜的人,都會被這句話安慰到。
原本眾人還在想怎麽推辭,畢竟上這份名單確實不好聽。
但紀煬這麽一說,大家竟然有點期待怎麽辦?
他們都已經這樣了,跟著紀煬得罪人又怎麽樣?
有這樣賞識他們的大人,他們還有什麽好求的?
總好過再留在翰林院,當個三年的見習進士?
挑剩下的又怎麽樣!
他們是明珠蒙塵!紀煬說的!
紀煬的本事跟眼力,你們不服的嗎?
其實紀煬這話,不僅安慰了名單上的人,這世上時運不濟的人可比高官厚祿仕途通達的人多。
汴京文報看到紀煬的文章好幾日才反應過來。
他們是在嘲諷紀煬隻能拿到次等人員名單。
這些大家都明白的。
可紀煬的回應,直接把問題上升到汴京文報是看不起這些辛辛苦苦卻運氣不好,人脈不行的讀書人。
這下可不引起天底下所有時運不濟官員的共鳴?
與其思考自己是不是有問題,還不如把這事怪到運氣不好上。
紀煬的說法,顯然更得人心。
還有一件事,是他們也沒法否認的。
就算那名單上的翰林們遲遲沒人挑選,他們也確實中了進士。
這些人都被自己這麽嘲諷,那下麵的舉人秀才呢?
此時不敢多想,一想起來,就已經發現不對勁了。
汴京文報的人這時候才發現。
紀煬一直不直接跟他們打擂台,是人家根本就不想。
他這一番話,直接讓還未入職的官員們對他抱有好感,甚至死心塌地。
紀煬隻能說,跟他打輿論戰,那還早呢。
他這邊看過名單之後,直接大手一揮。
這些人。
他全都要了!
全都來他們汴京府衙!
都說了大家是明珠蒙塵,那就讓大家看看,他說的對不對。
吏部尚書欲言又止。
可想著紀煬做事看似莽撞,其實一直有分寸,等私下問過皇上之後。
這事竟然就定下了。
紀煬一口氣要了四十多人補充到汴京府衙裏。
所有收到通知的見識進士跟賦閑官員們,一時有點懵。
剛開始是高興的。
等知道所有人都被選中的時候,自然就變成發蒙了。
紀煬要這麽多人,是幹什麽啊?
汴京府衙,需要這麽多人嗎?
不管大家怎麽想。
反正紀煬就是要了
要這麽多人,自然有他的道理。
他甚至覺得這些人手還不夠呢。
畢竟接下來要做的事,跟之前可大不一樣。
九月二十五,所有來報道的官員看著上麵年輕的長官。
命運在這一刻,悄然發生改變。
雖說是糊裏糊塗進來。
可心裏卻有無窮的向往,更有無限的希望。
當紀煬的手下,應該不是件壞事吧?
第123章
萬忠傑, 汴京人士,四十三歲, 昌盛三十六年的進士。
在昨天到汴京府衙之前, 還是翰林院的“見習”進士。
要知道現在已經是昌盛四十一年九月底。
在翰林院做了整整五年半的雜事。
沒辦法,現在人人都知道,皇上喜歡年輕有為的官吏, 皇上這麽選,下麵的各部也這樣選。
各部選人,要麽年長有資曆的, 要麽選年輕剛中進士的。
還有些是家裏有點關係,可以托人說情的。
他哪個優勢都沒有。
隻能在翰林院蹉跎。
硬生生做了五年半的雜事, 看著身邊年輕人一個個被選走, 來了一批, 又走了一批。
這裏隻剩下他跟陳子雲, 陳子雲倒是年輕, 今年也才三十,剛中進士的時候二十四。
可他剛中進士的時候, 跟著嘲笑了宗室的鳥糞刺繡, 正好被長公主聽到。
直到現在, 鳥糞刺繡也是長公主的禁忌之一。
原本以為過兩年就沒事了, 可陳子雲又在醉酒的時候吐槽宗室什麽也不敢,隻會吃喝玩樂。
這下就不是兩年的事了。
要知道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就因為是短處, 所以被指出來之後對方便會惱羞成怒。
更別說這些年皇上一直也在因為這件事跟宗室掰手腕。
要麽是名次太低,能力不足,各處都不想要。
要麽是部門眼光高,反正翻過年就是昌盛四十二年,馬上新一批的進士們就要新鮮出爐,不如挑選新人。
還有一部分則因為沒有背景,更沒有人脈,學問也不是特別突出,於是就被留了下來。
他們這二十多人很是尷尬。
中進士三年了,還是見習進士,還在翰林院打雜。
馬上新人要來,那可真是隻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不過比他們更尷尬的,還有上上屆留下來,沒被選走的兩個人。
他們兩個中進士快六年了,本以為登榜之後便有官做,沒想到得罪了人,直接在翰林院打六年的雜。
一般來說,馬上要到科舉年,他們肯定更加無人問津,估計隻有等到新科進士來了之後,他們的名單再被送到各部挑選。
等到那會,或許有大人可憐,選他們去其他地方。
反正能留下來的,多多少少會有點問題。
不過今年有些不同,他們的名單在科舉年的前一年又被整理出來,跟賦閑的名單放到一起,全都送到紀煬那裏。
也有人稱這份名單是次等名單。
畢竟有本事的被挑走,有人脈的不願意跟著紀煬。
隻有這些沒什麽本事還沒人脈,甚至得罪人了的臣子們,才會上這份名單。
那可不就是次等名單。
這種惡毒的酸話,也隻有汴京文報了。
看似諷刺名單上的人,其實是在笑話紀煬,笑話他隻能選這些“次等”官員。
可惜紀煬竟然認認真真在京都趣聞頭版上回應了。
回應得十分簡短。
大意是,這些都是正經科考上來的學子。
從童試到縣試鄉試,再到中進士,已經是許多人沒有的造化跟努力聰明。
隻因時運不濟便嘲諷他們,實在有辱斯文。
在自己眼中,他們隻是明珠蒙塵,作為陛下的臣子,作為承平國科考上來的官員,怎麽可能沒有真才實學。
有朝一日青雲直上,那可未可知。
誰也想不到,紀煬頭一次在報紙上回應那些一直損他的酸儒們,竟然是為酸儒們說話。
誇得這些名單上眾人隻覺得自己馬上要飛黃騰達了。
這些被冷落的官員,以前哪個不是心高氣傲,如今紀煬說他們明珠蒙塵,私底下頭都要點酸了。
就算再謙遜的人,都會被這句話安慰到。
原本眾人還在想怎麽推辭,畢竟上這份名單確實不好聽。
但紀煬這麽一說,大家竟然有點期待怎麽辦?
他們都已經這樣了,跟著紀煬得罪人又怎麽樣?
有這樣賞識他們的大人,他們還有什麽好求的?
總好過再留在翰林院,當個三年的見習進士?
挑剩下的又怎麽樣!
他們是明珠蒙塵!紀煬說的!
紀煬的本事跟眼力,你們不服的嗎?
其實紀煬這話,不僅安慰了名單上的人,這世上時運不濟的人可比高官厚祿仕途通達的人多。
汴京文報看到紀煬的文章好幾日才反應過來。
他們是在嘲諷紀煬隻能拿到次等人員名單。
這些大家都明白的。
可紀煬的回應,直接把問題上升到汴京文報是看不起這些辛辛苦苦卻運氣不好,人脈不行的讀書人。
這下可不引起天底下所有時運不濟官員的共鳴?
與其思考自己是不是有問題,還不如把這事怪到運氣不好上。
紀煬的說法,顯然更得人心。
還有一件事,是他們也沒法否認的。
就算那名單上的翰林們遲遲沒人挑選,他們也確實中了進士。
這些人都被自己這麽嘲諷,那下麵的舉人秀才呢?
此時不敢多想,一想起來,就已經發現不對勁了。
汴京文報的人這時候才發現。
紀煬一直不直接跟他們打擂台,是人家根本就不想。
他這一番話,直接讓還未入職的官員們對他抱有好感,甚至死心塌地。
紀煬隻能說,跟他打輿論戰,那還早呢。
他這邊看過名單之後,直接大手一揮。
這些人。
他全都要了!
全都來他們汴京府衙!
都說了大家是明珠蒙塵,那就讓大家看看,他說的對不對。
吏部尚書欲言又止。
可想著紀煬做事看似莽撞,其實一直有分寸,等私下問過皇上之後。
這事竟然就定下了。
紀煬一口氣要了四十多人補充到汴京府衙裏。
所有收到通知的見識進士跟賦閑官員們,一時有點懵。
剛開始是高興的。
等知道所有人都被選中的時候,自然就變成發蒙了。
紀煬要這麽多人,是幹什麽啊?
汴京府衙,需要這麽多人嗎?
不管大家怎麽想。
反正紀煬就是要了
要這麽多人,自然有他的道理。
他甚至覺得這些人手還不夠呢。
畢竟接下來要做的事,跟之前可大不一樣。
九月二十五,所有來報道的官員看著上麵年輕的長官。
命運在這一刻,悄然發生改變。
雖說是糊裏糊塗進來。
可心裏卻有無窮的向往,更有無限的希望。
當紀煬的手下,應該不是件壞事吧?
第123章
萬忠傑, 汴京人士,四十三歲, 昌盛三十六年的進士。
在昨天到汴京府衙之前, 還是翰林院的“見習”進士。
要知道現在已經是昌盛四十一年九月底。
在翰林院做了整整五年半的雜事。
沒辦法,現在人人都知道,皇上喜歡年輕有為的官吏, 皇上這麽選,下麵的各部也這樣選。
各部選人,要麽年長有資曆的, 要麽選年輕剛中進士的。
還有些是家裏有點關係,可以托人說情的。
他哪個優勢都沒有。
隻能在翰林院蹉跎。
硬生生做了五年半的雜事, 看著身邊年輕人一個個被選走, 來了一批, 又走了一批。
這裏隻剩下他跟陳子雲, 陳子雲倒是年輕, 今年也才三十,剛中進士的時候二十四。
可他剛中進士的時候, 跟著嘲笑了宗室的鳥糞刺繡, 正好被長公主聽到。
直到現在, 鳥糞刺繡也是長公主的禁忌之一。
原本以為過兩年就沒事了, 可陳子雲又在醉酒的時候吐槽宗室什麽也不敢,隻會吃喝玩樂。
這下就不是兩年的事了。
要知道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就因為是短處, 所以被指出來之後對方便會惱羞成怒。
更別說這些年皇上一直也在因為這件事跟宗室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