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跟皇帝娶妻,肯定不會像普通人家一樣親迎。
要選近臣,或者宗親代替。
若沒有紀煬,該是宗室平王,又或者林大學士迎接,連文學士都是第三人選,可見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等皇上聖旨下來,朝野上下這才意識到,世家再攻擊討伐紀煬有什麽用!
人家要給太子當迎親主禮官了!
你們還在這鬥?
手段是不是需要升級了?
消息傳出,文學士,國子監祭酒也沒了往常的淡然。
此等要位,怎麽能給他?
怎麽可以給紀煬?!
第132章
太子大婚, 無論什麽時候都是頭等要事。
代替太子前去迎親,更是無上光榮。
皇上沒選平王, 沒選林大學士, 也沒選文學士,卻選了紀煬。
本就在汴京是風口浪尖的人,這下更是推到最高位, 你要在汴京卻不認識紀煬,都還以為你是不是好幾年都沒醒過來,否則會不知道他。
現在又被封為太子的迎親禮官, 風頭隻會更盛。
當未來國君的迎親禮官,誰不高看一眼, 就算以後有什麽事, 想著這一層關係, 未來國君都會對你好一些。
連文學士, 國子監祭酒都想要的位置, 能差嗎。
紀煬接到聖旨之後,笑著對林婉芸道:“好戲快開場了。”
“至少要在太子大婚之後, 他們不敢觸皇上的黴頭。”林婉芸整理著國子監的東西, 順手給紀煬看。
林婉芸跟韓瀟在國子監做事, 兩人明顯跟國子監祭酒, 主簿對立。
憑借兩人的能力跟聲勢,是有些競爭力的。
紀煬看了看國子監如今的情況,有娘子跟韓瀟在, 那邊不是鐵桶一塊。
內裏想要趁著改革分權力的人也不少。
或者說,想站隊紀煬的人不少。
紀煬早就成為後起之秀, 成為眾多可以追隨的勢力之一, 不怪有人投誠。
可他娘子說得沒錯, 現在那些人確實恨透自己,恨不得讓他立刻下台。
但所有的事,都會等到太子大婚之後。
否則皇上不可能繞過他們。
紀煬被命為迎親禮官之後,又多了個差事,那就是跟著太子一起學迎親的禮儀。
對於這事,太子跟小雲中都很高興。
他們可以在一起的時間又長了!
太子大婚,必然隆重正式奢華,畢竟代表整個承平國的臉麵。
更意味著大婚之後,就會正式接管政務,完成承平國的權力交接。
這也意味著,大婚之後,朝堂絕對不會一如往常。
之前所有爭鬥,所有角逐,所有陰謀陽謀,都會在這時候落下尾聲。
到底誰會贏,誰會在這權力更迭的時候占得上風。
就看太子大婚之後的一兩個月了。
算下來,應該能在年前落幕。
越知道這場婚事的重要性,朝堂各處也就越上心。
而紀煬跟國子監長達三四個月的爭鬥,在這個時候竟然安靜下來,有些像暴風雨前的寧靜。
新舊兩個勢力,怎麽才能分出勝負,看戲的可不止一個人。
朝中的甚至可以清晰明了劃分陣營。
出頭的國子監背後有著文家為首的世家。
紀煬背後,有著林家,以及零散的幾個大家,再有武將。
這兩個勢力誰才會成為太子真的左右手,就看大婚之後了。
其中的金家,以及皇後娘家,更像是優先晉級,不用太過參與裏麵的爭鬥。
六部各有選擇,不再贅述。
說到當朝皇後,紀煬學習禮官禮儀的時候見過幾次,像個非常和善的長輩。
她性子溫和,不爭不搶,跟皇上是少年時候的情誼。
就連成婚多年未有生育,皇上也沒有另納妃子。
皇後還笑:“許是沒時間,他年輕的時候也是很忙的。”
話是這樣講,但後宮隻有一個皇後,已經足見感情。
實在沒辦法的時候,皇後主動給皇上納了兩個妃子,其中一個妃子懷有身孕,被抬為四妃之一,卻也是不怎麽出宮門的。
平日裏吃喝待遇自然不錯,可皇上不喜歡她湊上前,更不準她多看太子一眼。
太子也知道有個生母在,但他從小養在溫柔的母後身邊,更有慈愛的父皇,自然不去多想,逢年過節的時候雖會多送些禮物。
但為著體弱的母後,為著一出生身上就有的重擔,他都不會再有雜念。
這會太子行過一遍禮,皇後溫和笑道:“很不錯,吾兒長大了。”
紀煬在一旁跟著做事,規規矩矩一絲禮儀都不差。
上午忙完,皇後又留了紀煬吃午飯。
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終於到了太子大婚當日。
紀煬跟林婉芸當然都要參加,特別是紀煬,他要作為迎親禮官,跟著太子在皇宮祭天地,祭太廟,再從皇宮出發。
這個時候太子是不必去的,開口讓紀煬以及幾個近臣去迎,紀煬自然是主禮官,後麵小雲中也在其中。
作為太子伴讀,這個身份足夠了,還能彰顯太子對太子妃的重視。
除了太子妃之外,還有兩個側妃,她們也有禮官迎接,但都是禮部跟宗正寺派人過去而且隻走側門。
大婚的現場跟她們沒有關係。
不過場麵也會非常隆重,等到明日大婚結束,兩個側妃再去太子正殿拜見太子跟太子妃。
等她們拜會之後,太子攜太子妃拜見皇上皇後,算是最終禮成。
這期間紀煬基本要一直跟著,可見位置重要。
也不怪文學士跟國子監祭酒都有些皺眉。
紀煬倒是覺得急匆匆的,從早到晚,也隻喝口水,連太子宴會都要跟著。
中間還是他娘子塞了糕餅給他墊墊肚子。
等到晚上睡在太子側殿,紀煬也就知道,真正的血雨腥風便要來了。
他這次風頭正盛,又持續讓世家放了幾個月的血,那可是真金白銀送給各地百姓,誰家田地多,送出去的好處就越多。
這些人如何能不恨他。
現在他又當了迎親主禮官,幫著太子迎妃,可想知道支持他改革國子監的官員隻會更多。
如今他這魚鉤上已經下了重重的餌料。
那些人若是不咬,就要看著他把國子監改革成功,順手再把權勢交到韓瀟跟自己娘子手中。
要麽狠狠心,衝著魚鉤過去,試著把他拖下水。
到底會是個什麽結果,很快便會見分曉。
不過說起來。
這是他回汴京之後,頭一次跟娘子分開。
今日她陪著皇後,估計也很累了。
但看著人家成親,紀煬不由得想到自己成婚時。
他跟婉芸成親匆忙,雖然場麵盛大,可到底沒那麽細致。
他們兩個那會相處並不多,可那時紀煬就知道,他們兩個總有一天會心意相通,互相喜歡。
很難再找一個像林婉芸這樣的女孩子。
紀煬笑笑,等天蒙蒙亮,又被喊起來。
人家成親,他倒是比自己婚禮還累。
好在終於要禮成了。
太子大婚,全國放假三天。
中午紀煬從皇宮回家,竟然得了難得的悠閑時刻。
但所有人都知道。
這是最後的時間了。
等三天結束,早朝開始,新一輪的攻勢就會正式開始。
暴風雨前的寧靜不過如此。
紀煬一回家,便看到側門處排著長隊要來送禮的各家。
要選近臣,或者宗親代替。
若沒有紀煬,該是宗室平王,又或者林大學士迎接,連文學士都是第三人選,可見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等皇上聖旨下來,朝野上下這才意識到,世家再攻擊討伐紀煬有什麽用!
人家要給太子當迎親主禮官了!
你們還在這鬥?
手段是不是需要升級了?
消息傳出,文學士,國子監祭酒也沒了往常的淡然。
此等要位,怎麽能給他?
怎麽可以給紀煬?!
第132章
太子大婚, 無論什麽時候都是頭等要事。
代替太子前去迎親,更是無上光榮。
皇上沒選平王, 沒選林大學士, 也沒選文學士,卻選了紀煬。
本就在汴京是風口浪尖的人,這下更是推到最高位, 你要在汴京卻不認識紀煬,都還以為你是不是好幾年都沒醒過來,否則會不知道他。
現在又被封為太子的迎親禮官, 風頭隻會更盛。
當未來國君的迎親禮官,誰不高看一眼, 就算以後有什麽事, 想著這一層關係, 未來國君都會對你好一些。
連文學士, 國子監祭酒都想要的位置, 能差嗎。
紀煬接到聖旨之後,笑著對林婉芸道:“好戲快開場了。”
“至少要在太子大婚之後, 他們不敢觸皇上的黴頭。”林婉芸整理著國子監的東西, 順手給紀煬看。
林婉芸跟韓瀟在國子監做事, 兩人明顯跟國子監祭酒, 主簿對立。
憑借兩人的能力跟聲勢,是有些競爭力的。
紀煬看了看國子監如今的情況,有娘子跟韓瀟在, 那邊不是鐵桶一塊。
內裏想要趁著改革分權力的人也不少。
或者說,想站隊紀煬的人不少。
紀煬早就成為後起之秀, 成為眾多可以追隨的勢力之一, 不怪有人投誠。
可他娘子說得沒錯, 現在那些人確實恨透自己,恨不得讓他立刻下台。
但所有的事,都會等到太子大婚之後。
否則皇上不可能繞過他們。
紀煬被命為迎親禮官之後,又多了個差事,那就是跟著太子一起學迎親的禮儀。
對於這事,太子跟小雲中都很高興。
他們可以在一起的時間又長了!
太子大婚,必然隆重正式奢華,畢竟代表整個承平國的臉麵。
更意味著大婚之後,就會正式接管政務,完成承平國的權力交接。
這也意味著,大婚之後,朝堂絕對不會一如往常。
之前所有爭鬥,所有角逐,所有陰謀陽謀,都會在這時候落下尾聲。
到底誰會贏,誰會在這權力更迭的時候占得上風。
就看太子大婚之後的一兩個月了。
算下來,應該能在年前落幕。
越知道這場婚事的重要性,朝堂各處也就越上心。
而紀煬跟國子監長達三四個月的爭鬥,在這個時候竟然安靜下來,有些像暴風雨前的寧靜。
新舊兩個勢力,怎麽才能分出勝負,看戲的可不止一個人。
朝中的甚至可以清晰明了劃分陣營。
出頭的國子監背後有著文家為首的世家。
紀煬背後,有著林家,以及零散的幾個大家,再有武將。
這兩個勢力誰才會成為太子真的左右手,就看大婚之後了。
其中的金家,以及皇後娘家,更像是優先晉級,不用太過參與裏麵的爭鬥。
六部各有選擇,不再贅述。
說到當朝皇後,紀煬學習禮官禮儀的時候見過幾次,像個非常和善的長輩。
她性子溫和,不爭不搶,跟皇上是少年時候的情誼。
就連成婚多年未有生育,皇上也沒有另納妃子。
皇後還笑:“許是沒時間,他年輕的時候也是很忙的。”
話是這樣講,但後宮隻有一個皇後,已經足見感情。
實在沒辦法的時候,皇後主動給皇上納了兩個妃子,其中一個妃子懷有身孕,被抬為四妃之一,卻也是不怎麽出宮門的。
平日裏吃喝待遇自然不錯,可皇上不喜歡她湊上前,更不準她多看太子一眼。
太子也知道有個生母在,但他從小養在溫柔的母後身邊,更有慈愛的父皇,自然不去多想,逢年過節的時候雖會多送些禮物。
但為著體弱的母後,為著一出生身上就有的重擔,他都不會再有雜念。
這會太子行過一遍禮,皇後溫和笑道:“很不錯,吾兒長大了。”
紀煬在一旁跟著做事,規規矩矩一絲禮儀都不差。
上午忙完,皇後又留了紀煬吃午飯。
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終於到了太子大婚當日。
紀煬跟林婉芸當然都要參加,特別是紀煬,他要作為迎親禮官,跟著太子在皇宮祭天地,祭太廟,再從皇宮出發。
這個時候太子是不必去的,開口讓紀煬以及幾個近臣去迎,紀煬自然是主禮官,後麵小雲中也在其中。
作為太子伴讀,這個身份足夠了,還能彰顯太子對太子妃的重視。
除了太子妃之外,還有兩個側妃,她們也有禮官迎接,但都是禮部跟宗正寺派人過去而且隻走側門。
大婚的現場跟她們沒有關係。
不過場麵也會非常隆重,等到明日大婚結束,兩個側妃再去太子正殿拜見太子跟太子妃。
等她們拜會之後,太子攜太子妃拜見皇上皇後,算是最終禮成。
這期間紀煬基本要一直跟著,可見位置重要。
也不怪文學士跟國子監祭酒都有些皺眉。
紀煬倒是覺得急匆匆的,從早到晚,也隻喝口水,連太子宴會都要跟著。
中間還是他娘子塞了糕餅給他墊墊肚子。
等到晚上睡在太子側殿,紀煬也就知道,真正的血雨腥風便要來了。
他這次風頭正盛,又持續讓世家放了幾個月的血,那可是真金白銀送給各地百姓,誰家田地多,送出去的好處就越多。
這些人如何能不恨他。
現在他又當了迎親主禮官,幫著太子迎妃,可想知道支持他改革國子監的官員隻會更多。
如今他這魚鉤上已經下了重重的餌料。
那些人若是不咬,就要看著他把國子監改革成功,順手再把權勢交到韓瀟跟自己娘子手中。
要麽狠狠心,衝著魚鉤過去,試著把他拖下水。
到底會是個什麽結果,很快便會見分曉。
不過說起來。
這是他回汴京之後,頭一次跟娘子分開。
今日她陪著皇後,估計也很累了。
但看著人家成親,紀煬不由得想到自己成婚時。
他跟婉芸成親匆忙,雖然場麵盛大,可到底沒那麽細致。
他們兩個那會相處並不多,可那時紀煬就知道,他們兩個總有一天會心意相通,互相喜歡。
很難再找一個像林婉芸這樣的女孩子。
紀煬笑笑,等天蒙蒙亮,又被喊起來。
人家成親,他倒是比自己婚禮還累。
好在終於要禮成了。
太子大婚,全國放假三天。
中午紀煬從皇宮回家,竟然得了難得的悠閑時刻。
但所有人都知道。
這是最後的時間了。
等三天結束,早朝開始,新一輪的攻勢就會正式開始。
暴風雨前的寧靜不過如此。
紀煬一回家,便看到側門處排著長隊要來送禮的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