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指揮使都見過了,更在最後幾個指揮使麵前立了威。


    這讓他如何不激動興奮。


    在外麵的時候還好,在紀煬麵前,完全是求誇的模樣。


    紀煬看看旁邊的人,隻得道:“皇上這次進退有度,很是不錯。”


    金炳郡也點頭,他誇的更多了。


    不料徐九祥抬抬手:“朕知道,朕還有許多不足。這次多謝二位了。”


    “還有林大學士,更有杜家穆家。”


    這會的杜家應該最高興,皇上選了他家去鎮守屯青崖,這會已經在清點子弟,清點兵馬,趕在科舉之前就會離京。


    穆家雖有些喪氣,但在皇上允許他們跟著工部一起試驗新武器後,算是聊補遺憾。


    勤政殿裏一片和諧。


    不知不覺中,徐九祥已經有了自己的班底。


    如今這個班底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不怪其他人感覺,一個出乎意料的盛世即將來臨。


    講到這,徐九祥笑道:“紀學士,我聽說你那翰林院裏,沒什麽打下手的,科舉將至,你可要好好挑。”


    雖說翰林院裏,早就默認紀煬先挑,誰讓他那人少。


    可皇上開口,自然更有不同。


    紀煬領旨謝恩。


    消息傳出去,再淡定的備考書生們全都心神蕩漾。


    有些人甚至已經做起給紀煬當見習進士的白日夢。


    試問這屆考生當中,誰不想給紀煬打下手。


    若能中進士,去翰林院,便是哭著喊著也要去的啊。


    其中潞州來的江春便是其中之一。


    不少人都說以他的才華,必然榜上有名,不過平時說起來,他都是十分謙遜。


    可這話問到江春,他立刻道:“若能中榜,肯定要去找紀大人的。”


    還有粵地江南西北的考生。


    甚至連狀元的熱門人選這會都滿懷期待。


    “等我中進士,去翰林院,你們千萬別跟我搶。”


    “不可能不搶,誰不知道紀大人的厲害,誰不知道跟著他雖不能發財,必然可以升官。”


    “豈止升官,跟著他做事,半年頂別人兩三年學的。”


    “能學紀大人一兩分,隻怕都會受益終身。”


    最後還是茶樓老板,把他們手中的京都趣聞抽走,忍不住道:“你們還在做白日夢呢,沒看到隔壁茶樓的學生們都開始深夜苦讀了。”


    “還不快去讀書!”


    對哦!


    要快點溫書,才有機會給紀大人打下手!


    第143章


    泰安二年, 加開恩科。


    由禮部以及翰林院金學士,文學士主辦。


    文學士又是個人精, 對同為世家, 又是皇上嶽丈的金學士很是客氣,絕不搶功。


    禮部尚書瞧著,也知道怎麽回事, 自然把名頭讓給金家。


    所以這次恩科,顯得格外和諧,並準備收錄一百二十人, 算是近些年最多。


    消息傳出,自然感念新皇恩德。


    再加上各處指揮使拜會的恭恭敬敬, 又讓從益寧府來的小象跟著京中幾個佛寺的大象慶賀, 很是長了一波臉。


    不少人漸漸發現, 如今的承平國, 似乎隨著少年皇帝登基, 竟然散去之前的暮氣,變得朝氣蓬勃起來。


    這對一個有二三百年曆史的國家來說, 可太難得了。


    當然有先皇打下的基礎, 可新皇不努力, 也不會有這樣的景象。


    京都還趁機又新出幾個報紙, 經過京都府衙下報紙機構長官晁盛輝等人審查時候,也漸漸上市。


    京都趣聞跟汴京文報還算穩重。


    那些報紙則對如今的朝氣青春大誇特誇。


    像是一個年到中年,甚至末年的朝代, 重新有了生機一樣。


    晁盛輝還在跟紀煬說:“他們要把原因歸結在你身上,我跟映月瞧了都不妥。”


    “那家報紙筆者犀利, 算是直中要害, 可惜若真登出來, 那些暗地裏看你不爽的人,肯定拿住這個罪名。”


    今日是紀煬家中設宴小聚。


    來的都是自己人,不過晁盛輝還是低聲說了此事。


    紀煬無奈:“多半是來京都趕考的舉子們,他們什麽都敢寫。”


    但又欠缺些考慮,所以才會如此。


    不過有晁盛輝攔著,那多半沒問題。


    別人都想方設法靠著報紙,靠著眾人之口揚名。


    他卻不行。


    他這名聲還是低調點好。


    晁盛輝知道他謹慎,笑道:“之前你名聲差的時候,那是半點也不在意。”


    “如今名聲好起來,反而著急了。”


    兩人都笑。


    沒辦法,人怕出名豬怕壯!


    話是這麽說,但已經科考結束的進士們的表現可不低調。


    在榜單揭曉的時候,他們先是欣喜,然後是看看周圍人。


    對手!


    大家都是對手!


    這次錄取了一百二十人,難道各個都能去紀大人身邊?


    這樣看來,他們不是對手是什麽!


    沒想到科考的時候,身邊人都是對手,如今科考結束,大家還是對手!


    於是,汴京竟然出現一個奇觀。


    沒考中的學子們陸陸續續返鄉,又或者幹脆在汴京喝酒狂歡。


    反而是考中的人,繼續在客棧苦讀。


    馬上要進翰林院,多讀點書才行!


    這讓那些沒考中的人目瞪口呆,隨後默默收起酒壺。


    瞧他們的模樣,汴京城內的“紈絝”們摸一把辛酸淚。


    有紀煬的地方,就沒有紈絝們的生存之地!


    明明他之前也是紈絝啊!


    怎麽現在這樣了!


    算了,還是看書吧,說不定有一日也能學學紀煬?


    汴京的好學之風簡直讓人咋舌。


    雖說原因讓人哭笑不得,可結果自然是好的。


    徐九祥還調侃紀煬,說他讓本屆考生更愛學了。


    調侃歸調侃,但真的到新科進士們到翰林院時,紀煬還是沒有先選,反而客氣的讓林大學士,以及其他四位學士先來。


    以他的年紀,在翰林院做翰林大夫都算年輕的,何況學士。


    不得不說,紀煬這種做法,確實讓大家心裏都舒服。


    不過林大學士那並未選人,他都是快要退的年紀,隻有朝中最緊要的事才會找他,其他時候跟劉學士,王學士寫字畫畫為多。


    讓新人跟著他,倒是蹉跎了。


    劉學士跟王學士那邊則去了幾個,都是敬仰兩個學士的書畫造詣,早早想拜師的。


    還有些金家進士,文家一派進士各自去了他們那邊。


    剩下六七十人則還在原地等著。


    別看他們在外麵風光無限,進到翰林院裏麵,哪個不是戰戰兢兢,生怕去錯了地方。


    而留下的人當中,本次科考的前三名卻都還在。


    放在往年,他們早早就被挑走,今年文學士金學士那邊也有暗示,但他們卻不想離開。


    原因嘛,自不用說。


    本就算雙向選擇,其他學士們也不會強求。


    一甲不少人都在等著,其中就有潞州出來的江春,他們已經快等不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