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節
我把親爹卷成首輔(穿書) 作者:二木則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淙……
是‘三水居士’???
《竹精傳記》是他畫的,《銀竹篇》也是他畫的?!
“你,你你你,你是三水居士?!”傅申驚訝得直接站了起來,盯著許淙左看右看,難以置信地說道:“你居然是三水居士!”
他細數自己從小到大看到的畫冊,越數越驚訝,“所以《科舉記》是你畫的,《竹精傳記》是你畫的,《銀竹篇》也是你畫的咯?”
傅申這個王爺都站了起來,許淙自然也不好坐下,他同樣也站了起來道:“不錯,都是我畫的,因為是一邊讀書一邊畫,所以難免就慢了些。”
聽到許淙親口承認,但傅申還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喃喃道:“……怪不得它們一年都隻出一兩本,原來都是你畫的。”
這實在是太讓人驚訝了!
完全是他沒有想到的結果!
雖然傅申從小到大,總是嚷嚷著說要把‘三水居士’綁到京城來,讓他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天天畫、日日畫,但從沒有真的將人綁過來。
他不但沒有這樣做,而且也沒有讓人去查‘三水居士’到底是誰,不然隻要將湘王的身份擺出來,祥雲書坊那邊肯定是不敢隱瞞的。
所以每次他都隻是說說而已。
沒想到……
許淙居然是三水居士!
傅申沒忍住,盯著許淙看了又看,心中既新奇又感慨。
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察覺到傅申看大熊貓一樣的目光,許淙有些不自在。
“殿下……”
沒等他把話說完,傅申就突然開口打斷了他的話,急切地追問道:“許淙!你既然是三水居士,那《銀竹篇》的下一本你什麽時候寫啊?”
“銀竹打敗對手了嗎?”
“還有你在畫冊裏寫的那個什麽,讀聖賢書可以修煉出浩然正氣,是不是真的那麽神奇啊,可為什麽我讀來讀去都感覺不到呢?”
“你感覺到沒有?”
傅申越說越興奮,甚至還開始了聯想,“對了,你能考中狀元,是不是就是因為領悟到了這個浩然正氣,然後別人都考不過你啊?”
許淙:“……”
不是,你都不生氣一下的嗎?
許淙啞然,然後開始解釋:“殿下,讀書的確可使人開智,明理,但浩然正氣是我小時候胡亂想出來的。”
“若世上真的有浩然正氣,那孔聖人肯定是能領悟的,而許多的前輩們也早就發現了,不會等我畫出來。”
“這樣啊……”
傅申的臉上露出了失望之色,雖然理智上知道事實的確是這樣,但他剛剛還是抱著僥幸的心理,畢竟如果真的有浩然正氣的話,那多好了,可惜希望破滅了。
許淙哭笑不得。
……
回到家後,許淙將傅申是湘王的事情跟許明成說了。
許明成難得地露出了一個驚訝的表情,“你的那個小朋友傅申,居然是湘王殿下?”
許淙在他對麵坐下,歎了一口氣,“是啊,我們前陣子還見過呢,我還送了他幾本祥雲書坊那邊新送來的畫冊。“
“今天我去宮裏給皇子、皇孫們上課,結果一進門就發現他坐在屋子的正中間。之前師兄跟我說過,那個位置是留給湘王的,嚇了我一跳。”
“沒想到他居然是湘王。”
許明成沉吟起來。
沒過多久,他的臉上露出了恍然之色,“他居然是湘王啊。”
“難怪了,當年你們第一次見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周圍的人氣勢不凡,不像是簡單的。如果他是湘王的話,那倒是正常了。”
這也解答了他很久之前的一個疑惑,畢竟如今朝廷重文抑武,如果傅申隻是一個沒落勳貴家裏的孩子的話,當年他應該不會那麽張揚才對。
但他是皇子,是皇子的話那隻能說這麽多年來,是很低調了。
“他的確是說不想張揚,”許淙回想著今天跟傅申的對話,笑了起來,“對了,爹,我把我是三水居士的事告訴他了。”
“我今天跟他說話的時候,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不然繼續隱瞞下去的話,他將來發現了肯定會非常生氣的。”
“不過我有請他幫忙隱瞞,他也答應了。”
許明成也讚同,“這事你做主就好。”
“之前讓你取一個別號,是想著你畫的那什麽‘帝流漿’太打眼了些,而且畫這些怪力亂神的東西,傳出去有人恐怕會覺得你不務正業,進而影響到科舉。”
“但你如今已考中狀元,也長大成人了,那傳了出去也不打緊。頂多就是以後麻煩了些,會有人說閑話而已。”
“你自己料理好了就行。”
說起這個,許明成想起了一件事,對許淙道:“對了,你雖然尚未及冠,但已經開始當差了,所以我跟你的老師商量了一下,準備提前給你加冠取字。”
“加冠取字?”
聽到‘取字’這個詞,許淙頓時就回想起從小到大,兩人討論過的關於‘取字’的話題。他記得以前許明成說過,他的字要留給老師來取的。而且許明成這個渣爹還嚇唬他,說如果是他取的話,就要給他取‘秤砣’、或者是‘錢簍子’這樣的字。
當然,現在的許淙已經很肯定這是玩笑話了,但並不影響他對字的在意,於是問道:“爹,老師會給我取什麽字啊?”
許明成搖頭,“這你得問你的老師了。”
字通常是加冠那一日,由長輩告知的。每個人的字都代表了賜字人的期許,所以別說許明成不知道雲光霽會給兒子取什麽字,即便是知道了,也不會提前透露。
許淙的表情頓時就失望起來。
第150章
《禮記·內則》雲:“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加冠取字後,這個人就正式成年,從此以後是一個大人了。而因為字往往會蘊含著本人的一些特征或者期許,而且還是重要的長輩賜予的,所以一個人成年後外人一般是稱呼他的字,而不是名。
就比如許明成,他姓許名林,字明成。
從許淙有記憶開始,大家都喊他許明成,喊許林的人是少之又少。以前奶奶王老夫人以及老家的一些長輩們還會喊,但現在王老夫人也不喊了。
也就是說在許明成三十歲之後,‘許明成’這三個字就代表了他個人,至於‘許林’是誰,說出來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
由此可見字的重要性。
許淙想要一個好的字,畢竟沒有意外的話,老師取的這個字會跟隨自己幾十年的時間。雖然有的人中途會更換自己的字,但雲光霽不但是老師,還是未來嶽父,所以他取的字許淙是不想再換的。
所以好聽就很重要、非常重要了!
可惜不能提前知道。
但失望的情緒並沒有在許淙的腦海中停留太久,他忽地想起一件事來,便問:“爹,你知道太子那件事怎麽樣了嗎?”
“我今天曾想過要不要告訴湘王殿下,但後來覺得不妥,因為如果他應該知道的話,那麽陛下或者太子會告訴他的,而不是由我來說。”
許明成道:“有些許進展。”
“但具體查到了什麽雲閣老卻沒說,隻是讓我們莫要再往外傳。既然如此那我們安心等待就是了,畢竟涉及到皇子,急不來的。”
既然許明成這麽說,那許淙也就沒再追問了。
或許是因為太子從一個名字,變成了朋友的哥哥,所以他在許淙這裏,也變得立體了起來。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許淙暗暗留意起了京城的一些動向,比如官員的調動、宮裏的守衛變化等等。
但或許是因為他的官做得不大,人脈也不夠,所以並未發現什麽異常。而更細致的打聽他也不敢做,怕將自己牽連進去。
好在這段時間裏,有另外幾件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第一件事當然是加冠取字。
許淙已經滿十八歲了。
選了個黃道吉日後,他在親朋好友們的見證下舉行了冠禮。冠禮的正賓是他的老師雲光霽,加冠後給他取的字是‘瑾之’。
對於這個名字,雲光霽是這麽說的,“瑾者,玉也。”
“《楚辭》有雲,‘今世所睹,懷瑾瑜而握蘭桂者,悉恥為之’,為師望你以後便如此字,握瑜懷瑾,瑾之,亦謹之。”
瑾之,瑾之……
許淙在心裏默念了幾次,然後俯身下拜,“弟子多謝老師。”
這個字比他想象中的好多了,他很滿意。
而在許淙加冠的這段時間裏,之前說要成親的張元蒲,也把請帖送了過來,邀請許淙去參加他的婚宴。張元蒲在他們這一科進士裏,不算今年最早成親的,但也不是最晚,等許淙喝完最後一場同年的喜酒,時間已經到了冬天。
這年冬天的某個下午,一個消息如驚雷般響徹京城。
太子與湘王遇刺!
……
消息傳來的時候,許淙和其他庶吉士們一起,正跟隨於學士他們整理先帝的起居注,以便摘選其中重要的內容,加入到將要修訂的書中。
聽聞太子和湘王遇刺,滿屋子的人都驚呆了,一時間鴉雀無聲。
於學士豁然站起,不敢置信地問道:“此,此話當真?!”
來傳消息的是個皂吏,他神情恍惚地道:“……外頭都傳遍了,血,太子乘坐的那輛馬車從城門到宮門,流了一地的血。”
“一地的血啊大人!”
“小的剛剛跑到門口,就看到太醫院裏麵的太醫們,全都被侍衛們接到宮裏麵去了。他們都說,都說那麽多的血,太子和湘王恐怕凶多吉少……”
此言一出,頓時嘩聲四起。
“真的嗎?太子真的遇刺了嗎?”
“你剛剛說還有湘王,難道湘王也出事了嗎?”
“現在外麵怎麽樣嗎?”
“抓到凶手了嗎……”
轉瞬之間,這些平日裏衣冠楚楚,吟詩作賦的翰林官們,就亂成了一團。不止是新來的庶吉士們議論紛紛,就連於學士等久居官場的人,也焦急地詢問著。其中有些人的臉上,更是露出了害怕、恐慌等等表情。
是‘三水居士’???
《竹精傳記》是他畫的,《銀竹篇》也是他畫的?!
“你,你你你,你是三水居士?!”傅申驚訝得直接站了起來,盯著許淙左看右看,難以置信地說道:“你居然是三水居士!”
他細數自己從小到大看到的畫冊,越數越驚訝,“所以《科舉記》是你畫的,《竹精傳記》是你畫的,《銀竹篇》也是你畫的咯?”
傅申這個王爺都站了起來,許淙自然也不好坐下,他同樣也站了起來道:“不錯,都是我畫的,因為是一邊讀書一邊畫,所以難免就慢了些。”
聽到許淙親口承認,但傅申還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喃喃道:“……怪不得它們一年都隻出一兩本,原來都是你畫的。”
這實在是太讓人驚訝了!
完全是他沒有想到的結果!
雖然傅申從小到大,總是嚷嚷著說要把‘三水居士’綁到京城來,讓他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天天畫、日日畫,但從沒有真的將人綁過來。
他不但沒有這樣做,而且也沒有讓人去查‘三水居士’到底是誰,不然隻要將湘王的身份擺出來,祥雲書坊那邊肯定是不敢隱瞞的。
所以每次他都隻是說說而已。
沒想到……
許淙居然是三水居士!
傅申沒忍住,盯著許淙看了又看,心中既新奇又感慨。
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察覺到傅申看大熊貓一樣的目光,許淙有些不自在。
“殿下……”
沒等他把話說完,傅申就突然開口打斷了他的話,急切地追問道:“許淙!你既然是三水居士,那《銀竹篇》的下一本你什麽時候寫啊?”
“銀竹打敗對手了嗎?”
“還有你在畫冊裏寫的那個什麽,讀聖賢書可以修煉出浩然正氣,是不是真的那麽神奇啊,可為什麽我讀來讀去都感覺不到呢?”
“你感覺到沒有?”
傅申越說越興奮,甚至還開始了聯想,“對了,你能考中狀元,是不是就是因為領悟到了這個浩然正氣,然後別人都考不過你啊?”
許淙:“……”
不是,你都不生氣一下的嗎?
許淙啞然,然後開始解釋:“殿下,讀書的確可使人開智,明理,但浩然正氣是我小時候胡亂想出來的。”
“若世上真的有浩然正氣,那孔聖人肯定是能領悟的,而許多的前輩們也早就發現了,不會等我畫出來。”
“這樣啊……”
傅申的臉上露出了失望之色,雖然理智上知道事實的確是這樣,但他剛剛還是抱著僥幸的心理,畢竟如果真的有浩然正氣的話,那多好了,可惜希望破滅了。
許淙哭笑不得。
……
回到家後,許淙將傅申是湘王的事情跟許明成說了。
許明成難得地露出了一個驚訝的表情,“你的那個小朋友傅申,居然是湘王殿下?”
許淙在他對麵坐下,歎了一口氣,“是啊,我們前陣子還見過呢,我還送了他幾本祥雲書坊那邊新送來的畫冊。“
“今天我去宮裏給皇子、皇孫們上課,結果一進門就發現他坐在屋子的正中間。之前師兄跟我說過,那個位置是留給湘王的,嚇了我一跳。”
“沒想到他居然是湘王。”
許明成沉吟起來。
沒過多久,他的臉上露出了恍然之色,“他居然是湘王啊。”
“難怪了,當年你們第一次見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周圍的人氣勢不凡,不像是簡單的。如果他是湘王的話,那倒是正常了。”
這也解答了他很久之前的一個疑惑,畢竟如今朝廷重文抑武,如果傅申隻是一個沒落勳貴家裏的孩子的話,當年他應該不會那麽張揚才對。
但他是皇子,是皇子的話那隻能說這麽多年來,是很低調了。
“他的確是說不想張揚,”許淙回想著今天跟傅申的對話,笑了起來,“對了,爹,我把我是三水居士的事告訴他了。”
“我今天跟他說話的時候,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不然繼續隱瞞下去的話,他將來發現了肯定會非常生氣的。”
“不過我有請他幫忙隱瞞,他也答應了。”
許明成也讚同,“這事你做主就好。”
“之前讓你取一個別號,是想著你畫的那什麽‘帝流漿’太打眼了些,而且畫這些怪力亂神的東西,傳出去有人恐怕會覺得你不務正業,進而影響到科舉。”
“但你如今已考中狀元,也長大成人了,那傳了出去也不打緊。頂多就是以後麻煩了些,會有人說閑話而已。”
“你自己料理好了就行。”
說起這個,許明成想起了一件事,對許淙道:“對了,你雖然尚未及冠,但已經開始當差了,所以我跟你的老師商量了一下,準備提前給你加冠取字。”
“加冠取字?”
聽到‘取字’這個詞,許淙頓時就回想起從小到大,兩人討論過的關於‘取字’的話題。他記得以前許明成說過,他的字要留給老師來取的。而且許明成這個渣爹還嚇唬他,說如果是他取的話,就要給他取‘秤砣’、或者是‘錢簍子’這樣的字。
當然,現在的許淙已經很肯定這是玩笑話了,但並不影響他對字的在意,於是問道:“爹,老師會給我取什麽字啊?”
許明成搖頭,“這你得問你的老師了。”
字通常是加冠那一日,由長輩告知的。每個人的字都代表了賜字人的期許,所以別說許明成不知道雲光霽會給兒子取什麽字,即便是知道了,也不會提前透露。
許淙的表情頓時就失望起來。
第150章
《禮記·內則》雲:“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加冠取字後,這個人就正式成年,從此以後是一個大人了。而因為字往往會蘊含著本人的一些特征或者期許,而且還是重要的長輩賜予的,所以一個人成年後外人一般是稱呼他的字,而不是名。
就比如許明成,他姓許名林,字明成。
從許淙有記憶開始,大家都喊他許明成,喊許林的人是少之又少。以前奶奶王老夫人以及老家的一些長輩們還會喊,但現在王老夫人也不喊了。
也就是說在許明成三十歲之後,‘許明成’這三個字就代表了他個人,至於‘許林’是誰,說出來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
由此可見字的重要性。
許淙想要一個好的字,畢竟沒有意外的話,老師取的這個字會跟隨自己幾十年的時間。雖然有的人中途會更換自己的字,但雲光霽不但是老師,還是未來嶽父,所以他取的字許淙是不想再換的。
所以好聽就很重要、非常重要了!
可惜不能提前知道。
但失望的情緒並沒有在許淙的腦海中停留太久,他忽地想起一件事來,便問:“爹,你知道太子那件事怎麽樣了嗎?”
“我今天曾想過要不要告訴湘王殿下,但後來覺得不妥,因為如果他應該知道的話,那麽陛下或者太子會告訴他的,而不是由我來說。”
許明成道:“有些許進展。”
“但具體查到了什麽雲閣老卻沒說,隻是讓我們莫要再往外傳。既然如此那我們安心等待就是了,畢竟涉及到皇子,急不來的。”
既然許明成這麽說,那許淙也就沒再追問了。
或許是因為太子從一個名字,變成了朋友的哥哥,所以他在許淙這裏,也變得立體了起來。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裏,許淙暗暗留意起了京城的一些動向,比如官員的調動、宮裏的守衛變化等等。
但或許是因為他的官做得不大,人脈也不夠,所以並未發現什麽異常。而更細致的打聽他也不敢做,怕將自己牽連進去。
好在這段時間裏,有另外幾件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第一件事當然是加冠取字。
許淙已經滿十八歲了。
選了個黃道吉日後,他在親朋好友們的見證下舉行了冠禮。冠禮的正賓是他的老師雲光霽,加冠後給他取的字是‘瑾之’。
對於這個名字,雲光霽是這麽說的,“瑾者,玉也。”
“《楚辭》有雲,‘今世所睹,懷瑾瑜而握蘭桂者,悉恥為之’,為師望你以後便如此字,握瑜懷瑾,瑾之,亦謹之。”
瑾之,瑾之……
許淙在心裏默念了幾次,然後俯身下拜,“弟子多謝老師。”
這個字比他想象中的好多了,他很滿意。
而在許淙加冠的這段時間裏,之前說要成親的張元蒲,也把請帖送了過來,邀請許淙去參加他的婚宴。張元蒲在他們這一科進士裏,不算今年最早成親的,但也不是最晚,等許淙喝完最後一場同年的喜酒,時間已經到了冬天。
這年冬天的某個下午,一個消息如驚雷般響徹京城。
太子與湘王遇刺!
……
消息傳來的時候,許淙和其他庶吉士們一起,正跟隨於學士他們整理先帝的起居注,以便摘選其中重要的內容,加入到將要修訂的書中。
聽聞太子和湘王遇刺,滿屋子的人都驚呆了,一時間鴉雀無聲。
於學士豁然站起,不敢置信地問道:“此,此話當真?!”
來傳消息的是個皂吏,他神情恍惚地道:“……外頭都傳遍了,血,太子乘坐的那輛馬車從城門到宮門,流了一地的血。”
“一地的血啊大人!”
“小的剛剛跑到門口,就看到太醫院裏麵的太醫們,全都被侍衛們接到宮裏麵去了。他們都說,都說那麽多的血,太子和湘王恐怕凶多吉少……”
此言一出,頓時嘩聲四起。
“真的嗎?太子真的遇刺了嗎?”
“你剛剛說還有湘王,難道湘王也出事了嗎?”
“現在外麵怎麽樣嗎?”
“抓到凶手了嗎……”
轉瞬之間,這些平日裏衣冠楚楚,吟詩作賦的翰林官們,就亂成了一團。不止是新來的庶吉士們議論紛紛,就連於學士等久居官場的人,也焦急地詢問著。其中有些人的臉上,更是露出了害怕、恐慌等等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