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壽攥著拳,在心裏暗自發誓,今後一定要對弟弟更好,方不辜負這份幫焐被窩的心意。
嗚嗚嗚,好感動——
緊接著,他也睡熟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一看,天地間蒼茫一片,滿世界都是銀白色,是下雪了。
前世沈長林是個南方孩子,除了去北方旅遊見過雪,很少有機會近距離見到這樣飄飄灑灑,帶著清冽寒氣的雪花。
“哇——”他立刻穿上厚棉襖跑了出去,拿起掃帚刷刷的掃雪。
雪大概半寸厚,掃幹淨院子剛好夠他堆一個漂亮的大雪人,不一會沈玉壽也參與進來,但是想到他體寒,玩了一刻鍾沈長林就喊他先到旁邊看,他皮厚不怕挨凍。
錢氏梳洗妥當走出房門,看兩個孩子又笑又鬧騰的也被感染了,臉上不由的浮現出笑意。
有沈長林在家,日子總不會太過沉悶。
她量了米叫兒媳去做早飯,自己舀了幾勺糠準備和豬食,一邊做一邊憂心忡忡的打量房子的屋頂。
他們住的房是老房子,有很多年了,且近年沒有修整過,雪下的這麽早,想來後麵還有第二場、第三場,不知道房子能不能禁得起折騰,可不要被雪給壓塌了。
等這場初雪融化後找人來修葺一番是最佳選擇,但是秋糧隻買了五兩銀子,要是拿來修了房子,青黃不接的,今後這幾個月吃啥喝啥呢。
錢氏發愁呀,周氏那邊她是死都不會去求的,若被逼的沒法子,隻能再去娘家看看。
鄉間的小日子平淡的過著,縣裏正發生一件大事情。
賀青山怕嚇著兩個新認識來的小友,沒有告訴他們,那日要沈長林幫忙作弊的是柳君顯是柳秀才的親侄子,在書館讀書的時候就很耀武耀威,柳秀才又非常的護犢子,更助長了柳君顯的囂張氣焰。
顧訓導繳獲了一枚無字的紙團,不能做為柳君顯作弊的證據,於是他私下找到了柳秀才告知此事,讓他好好的教導侄兒,若在朝廷舉辦的正式考試中舞弊,可是要掉腦袋的。
誰知柳秀才根本不買顧訓導的賬,柳秀才年過五旬,在縣城開書館已有十五載春秋,熬走了三任縣太爺兩位數的訓導,可是說是流水的官員鐵打的柳秀才。
麵對二十歲出頭的顧訓導,柳秀才冷冷一哂,轉背就和向顧北安的頂頭上司孫教諭告黑狀。
“我教出來的學生個個清白,童考在即,若給我的學生扣一個作弊未遂的帽子,勢必讓學生寒心,孫教諭也不想看我們永清縣這次童考一無所獲吧。”
“柳秀才多慮了,這件事情是顧訓導辦的不妥,但柳君顯在考試的時候說話亂動,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事情都過去了,就不要再提起了。”孫教諭和稀泥很有一手,笑嗬嗬哄走了柳秀才,又將顧北安找來。
前麵說過,想要參加童生考試的人,必須去柳秀才的書館讀上一年半載,方能參加,不過這不是明文規定,而是諸人默認的潛規則,主要原因在於白身參加童生考試需要秀才做保,縣試府試一名,院試需要兩名。
永清縣統共八位健在的秀才,五位繼續科舉的行蹤不定,有的外出求學,有的閉關自學,剩下兩位耄耋老人在家頤養天年,其家人不許客人輕易登門,以免打擾老人休息,因此,一個完全沒有人脈的學子,想要找到秀才幫自己做保,去柳秀才那裏讀書是最優解。
時日一長,就成了潛規則。
顧北安本就有些看不慣這規則,柳秀才縱容親侄子作弊還不服氣,他就更窩火了,他好歹是舉人,竟被區區秀才欺負至此。
他沉吟片刻,說出了那個醞釀很久的想法:“孫教諭,不如我們在永清縣再辦一個書館吧。”
孫教諭一副你瘋了的表情:“永清縣一直隻有一個書館。”
“那又怎麽樣,柳秀才如此品行,能教出什麽好學生?就算僥幸培養出一兩個來,他的尾巴不得翹到天上去?恐怕連大人你他都不放在眼中了。”顧北安不是懵懂的小白兔,為官的這段時間裏學會了察言觀色,見孫教諭不為所動,他就拿出了殺手鐧,為官的最想要什麽呢?自然是升官發財。
縣級的教諭、訓導是學官,有俸祿而無品級,正是戲文中戲謔的“不入流的芝麻小官”。
“教諭大人難道不想升一升?若能調到府裏任教諭,可就有品級了,正九品。”雖還是芝麻點大小,好歹有了品級。
孫教訓動心了:“哦?”
顧北安繼續循循善誘:“要是我們牽頭辦的書館裏出了秀才、舉人,大計時縣令大人臉上有光,若因此得到升遷,會忘了大人您嗎?屆時隻要一份推舉信,大人就可平步青雲了。”
“顧訓導,有大才啊,不錯,這個想法不錯。”孫教訓心動不已,做了十幾載無品小官,他很想升級,顧北安的話戳在了他的心坎上。
這次考試隻評前三甲,在柳秀才書館就讀的隻有一位入選,孫教諭怕柳秀才不爽,得罪了他,還想斟酌一下名單,並叫縣令大人過目的,現在,哼哼。
孫教諭整理了一下衣裳袖子,他不僅做好了得罪柳秀才的準備,他還要與他打擂台。
九品烏紗帽,他來了。
*
這日午後,錢氏真憂心忡忡的打量著家裏的屋頂,她心裏不踏實,看了一會後搬了張凳子來,用竹竿戳屋頂的積雪。
正忙碌著,突然村口一陣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這是哪家人要定親嫁女,還是娶媳婦啦?”她嘀咕了一句。
話音剛落,虛掩的院門就被推開。
一向吃瓜在第一線的文老太探身進來:“你還管什麽積雪,快下來,官府的人來你家報喜啦!”
“什麽?”錢氏震驚的瞪大雙眼。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5-04 20:00:35~2022-05-05 11:56:2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顆大白菜 1個;
第18章 十兩銀
◎新書文房四寶◎
文老太嫌錢氏太磨蹭,顛著一雙細腿走到跟前來:“我扶你下來!”
“用不著。”錢氏趕緊推開文老太的手,這老太太七十多了,她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將老太婆給壓癟嘍。
“人都進村啦,走走走,玉壽和長林呢?”
錢氏手忙腳亂的拍打著衣襟上的灰,用手理著鬢發:“今日天氣好,他們去後山撿鬆針了。”
說了沒兩句,縣裏來的宣布成績的人已到了院門口,一個打鑼一個挑著口紅木箱,喜氣洋洋的對錢氏作揖道喜:“恭喜沈老夫人,府上小公子沈長林考得第一名!”
瞧著這副大陣仗,饒是錢氏這般能撐場的老婦,也不免麵紅耳赤,心跳如鼓:“哎呀,那可太好了……快,兩位差人到院裏坐。”
說著拍了邊上瞧熱鬧的沈語秋一下,請他跑一趟,把沈長林二人找回來。
鹹水村本就不大,現在又值農閑,村人都在家嗑瓜子曬太陽聊閑天,正無聊的緊,聽見外麵的鑼鼓聲後都走出家門來看熱鬧,陸續的圍到了錢氏家門口。
“請喝茶。”羅氏用今年春天去山上摘的野山茶泡了水,招待客人。
野山茶品質一般,又存了快一年,茶香跑了大半,比樹葉子好不了多少,羅氏自覺有些拿不出手,但家裏就剩這點茶葉了,誰料兩位公差喝了,卻是讚不絕口:“香氣撲鼻,好茶,好茶啊。”
對沒茶味的陳茶都能閉眼吹,兩位公差誇起沈長林來更不手軟。
驚為天人,天降神童,文曲星下凡,沒有二位不敢誇的詞。
村人從一開始的瞧熱鬧,震驚,吃味,到最後隻剩下羨慕,沈長林真這麽有出息?
錢氏一開始陪著樂嗬,聽人誇自家孫兒,雖是領養的,但也如親生一般,她與有榮焉,可聽著聽著就有點不對勁了,她一個農家老太太,雖大字不識,也不了解科舉考試,但是記得李先生說過,這隻是縣裏舉辦的一次考評,就算得了第一,也犯不著如此猛誇吧。
換句話說,今後的日子還長,這就有捧殺的嫌疑了,況且,她也不想豎起一麵家有神童的旗幟,免得遭是非。
“外頭風大,二位請進屋坐吧。”
錢氏趕緊打岔,一麵給兒媳使眼色請人進屋,一麵準備轟人關門,還沒來得及動作,沈長林和沈玉壽抬著一麻袋鬆針葉到了家門口。
“沈小公子回來了!”兩位公差激動的站起來:“我們這就把縣裏的獎品拿出來,這是孫教諭吩咐的,一定要親自送到沈小公子手上。”
一雙雙眼睛都熱切的盯著院裏的大紅木箱,紛紛在心裏猜測裏頭藏著什麽好東西。
錢氏清了清嗓,她其實也一直盯著,雖然這樣有點眼皮子淺,但是她忍不住,罷了,想看就看,裝啥清高,因此還往前走了幾步,好看得清楚一些。
“上品文房四寶一套。”
沈長林接過來看了看,硯台和墨條明顯比上次獎的那套更好,從雕功和墨香味就能看出,而紙也不再是粗糙的黃麻紙,而是潔白的宣紙,筆有三支,粗細軟硬不同,可以用來練不同的字體。
但他現在缺的是品質更好的文具嗎?顯然不是,沈長林已經在盤算要不要將這套上品文具賣了變現。
公差繼續往外掏東西:“四書一套。”
上次縣裏就賞過一套四書,沈長林不禁懷疑縣衙的庫房裏是不是積壓了好些,這次獎一套五經也好啊,但轉念一想,這些東西是不要錢白送的,他還要什麽自行車。
人貴在懂得知足,況且,書也可以變現。
紅木箱子裏還有東西,公差掏啊掏,掏出一本字帖:“這是顧訓導親筆寫的。”
沈長林眼前一亮,通過刻苦練習,他現在的毛筆字勉強算工整,但離好字還有十萬八千裏的距離,需下一番苦工才能更上一層樓。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字帖,想努力也沒有方向。
上次考試時他見過顧北安的字,字如其名,端莊大氣還帶幾分瀟灑,正是沈長林喜歡的字體,如今得到他所寫的字帖,毫無疑問,是個巨大的驚喜,比得到上品文具和四書高興多了。
“讀書好啊,考個縣裏的第一,得了這麽些好東西。”
“要不說讀書人金貴呢,看的我都想把小兒子送李先生那去了。”
“得了吧你,你家幺兒都十三了,還讀個球,這讀書是人人能讀的嗎?沈長林才讀半年就能得第一,有的讀兩三年也啥都不會……”
村人嘰嘰喳喳的議論著,周氏站在人群背後,心裏酸的像喝了一缸老醋,總覺得那句“讀兩三年啥都不會”是在影射她家玉堂,不由的翻了個白眼,小聲的嘀咕:“有什麽稀奇的,不就是賞了點破石頭破書,能吃還是能喝啊,值得你們蒼蠅似的圍著看,哼。”
平日裏她酸幾句或許還有人和她打嘴仗,今日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錢氏一家身上,竟一個搭理她的人也沒有,周氏討了個沒趣。
真正讀了兩三年啥也沒學著的沈語秋反而沒多心,看的津津有味,周氏瞟了他一眼,這也是個傻的!跺跺腳剛準備離開,免得被氣的肝疼,就聽見眾人齊齊深吸一口氣。
周氏納罕,難道那紅木大箱子裏還有東西不成,想著又回頭瞅了眼,這下眼睛瞪的如銅鈴,震驚的口舌都發麻。
兩位公差竟捧著兩個小銀元寶,一個五兩,合十兩銀子放在了沈長林掌中。
銀子,那可是白花花十兩銀子,莊戶人種地一年的收成,周氏覺得自己簡直要心梗了。
不僅是她,在場的村人沒一個淡定的,連沈如康、羅氏這樣淡定低調的人都維持不住平和,吃驚的張開了嘴,這份獎勵,是不是太重了些。
沈長林也瞳孔地震了一下,公差笑眯眯的叫他收好了,很滿意在場諸人的反應,這樣就好跟孫教諭交差了。
這次考評的第一原隻有四書和文房四寶做為獎勵,字帖是顧北安添的,而那十兩銀子則是孫教諭的手筆,為了自個的九品烏紗帽,小小的花點銀子不算什麽。
孫教諭的俸祿不高,但是家裏有礦。
況且,要是不大方一些,怎麽給新書館創建一個美好的開始。
“去縣裏讀書?”
“對對對,孫教諭和顧訓導牽頭,年後將在縣城建一間新的書館,特邀沈小公子和沈玉壽小公子入學,做書館的第一批學生。”兩個公差十分賣力的吹噓:“屆時顧訓導、孫教諭會親自給學生們授課。”
沈長林持續震驚中,一件件事情接連發生,當人處在高密度的信息爆炸中心,會無暇思考,簡言之就是飄,尤其是這些事情乍看起來都是好事,更容易一臉懵並被牽著鼻子走。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簡單的捋了捋,學官們想牽頭開辦新書館,準備挖他做拓荒人,一旦加入新書館,就等於和柳秀才割席。
就怕學官們一時興起,到時潮水退去,留他在沙灘裸/奔。
那可就完蛋了。
嗚嗚嗚,好感動——
緊接著,他也睡熟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一看,天地間蒼茫一片,滿世界都是銀白色,是下雪了。
前世沈長林是個南方孩子,除了去北方旅遊見過雪,很少有機會近距離見到這樣飄飄灑灑,帶著清冽寒氣的雪花。
“哇——”他立刻穿上厚棉襖跑了出去,拿起掃帚刷刷的掃雪。
雪大概半寸厚,掃幹淨院子剛好夠他堆一個漂亮的大雪人,不一會沈玉壽也參與進來,但是想到他體寒,玩了一刻鍾沈長林就喊他先到旁邊看,他皮厚不怕挨凍。
錢氏梳洗妥當走出房門,看兩個孩子又笑又鬧騰的也被感染了,臉上不由的浮現出笑意。
有沈長林在家,日子總不會太過沉悶。
她量了米叫兒媳去做早飯,自己舀了幾勺糠準備和豬食,一邊做一邊憂心忡忡的打量房子的屋頂。
他們住的房是老房子,有很多年了,且近年沒有修整過,雪下的這麽早,想來後麵還有第二場、第三場,不知道房子能不能禁得起折騰,可不要被雪給壓塌了。
等這場初雪融化後找人來修葺一番是最佳選擇,但是秋糧隻買了五兩銀子,要是拿來修了房子,青黃不接的,今後這幾個月吃啥喝啥呢。
錢氏發愁呀,周氏那邊她是死都不會去求的,若被逼的沒法子,隻能再去娘家看看。
鄉間的小日子平淡的過著,縣裏正發生一件大事情。
賀青山怕嚇著兩個新認識來的小友,沒有告訴他們,那日要沈長林幫忙作弊的是柳君顯是柳秀才的親侄子,在書館讀書的時候就很耀武耀威,柳秀才又非常的護犢子,更助長了柳君顯的囂張氣焰。
顧訓導繳獲了一枚無字的紙團,不能做為柳君顯作弊的證據,於是他私下找到了柳秀才告知此事,讓他好好的教導侄兒,若在朝廷舉辦的正式考試中舞弊,可是要掉腦袋的。
誰知柳秀才根本不買顧訓導的賬,柳秀才年過五旬,在縣城開書館已有十五載春秋,熬走了三任縣太爺兩位數的訓導,可是說是流水的官員鐵打的柳秀才。
麵對二十歲出頭的顧訓導,柳秀才冷冷一哂,轉背就和向顧北安的頂頭上司孫教諭告黑狀。
“我教出來的學生個個清白,童考在即,若給我的學生扣一個作弊未遂的帽子,勢必讓學生寒心,孫教諭也不想看我們永清縣這次童考一無所獲吧。”
“柳秀才多慮了,這件事情是顧訓導辦的不妥,但柳君顯在考試的時候說話亂動,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事情都過去了,就不要再提起了。”孫教諭和稀泥很有一手,笑嗬嗬哄走了柳秀才,又將顧北安找來。
前麵說過,想要參加童生考試的人,必須去柳秀才的書館讀上一年半載,方能參加,不過這不是明文規定,而是諸人默認的潛規則,主要原因在於白身參加童生考試需要秀才做保,縣試府試一名,院試需要兩名。
永清縣統共八位健在的秀才,五位繼續科舉的行蹤不定,有的外出求學,有的閉關自學,剩下兩位耄耋老人在家頤養天年,其家人不許客人輕易登門,以免打擾老人休息,因此,一個完全沒有人脈的學子,想要找到秀才幫自己做保,去柳秀才那裏讀書是最優解。
時日一長,就成了潛規則。
顧北安本就有些看不慣這規則,柳秀才縱容親侄子作弊還不服氣,他就更窩火了,他好歹是舉人,竟被區區秀才欺負至此。
他沉吟片刻,說出了那個醞釀很久的想法:“孫教諭,不如我們在永清縣再辦一個書館吧。”
孫教諭一副你瘋了的表情:“永清縣一直隻有一個書館。”
“那又怎麽樣,柳秀才如此品行,能教出什麽好學生?就算僥幸培養出一兩個來,他的尾巴不得翹到天上去?恐怕連大人你他都不放在眼中了。”顧北安不是懵懂的小白兔,為官的這段時間裏學會了察言觀色,見孫教諭不為所動,他就拿出了殺手鐧,為官的最想要什麽呢?自然是升官發財。
縣級的教諭、訓導是學官,有俸祿而無品級,正是戲文中戲謔的“不入流的芝麻小官”。
“教諭大人難道不想升一升?若能調到府裏任教諭,可就有品級了,正九品。”雖還是芝麻點大小,好歹有了品級。
孫教訓動心了:“哦?”
顧北安繼續循循善誘:“要是我們牽頭辦的書館裏出了秀才、舉人,大計時縣令大人臉上有光,若因此得到升遷,會忘了大人您嗎?屆時隻要一份推舉信,大人就可平步青雲了。”
“顧訓導,有大才啊,不錯,這個想法不錯。”孫教訓心動不已,做了十幾載無品小官,他很想升級,顧北安的話戳在了他的心坎上。
這次考試隻評前三甲,在柳秀才書館就讀的隻有一位入選,孫教諭怕柳秀才不爽,得罪了他,還想斟酌一下名單,並叫縣令大人過目的,現在,哼哼。
孫教諭整理了一下衣裳袖子,他不僅做好了得罪柳秀才的準備,他還要與他打擂台。
九品烏紗帽,他來了。
*
這日午後,錢氏真憂心忡忡的打量著家裏的屋頂,她心裏不踏實,看了一會後搬了張凳子來,用竹竿戳屋頂的積雪。
正忙碌著,突然村口一陣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這是哪家人要定親嫁女,還是娶媳婦啦?”她嘀咕了一句。
話音剛落,虛掩的院門就被推開。
一向吃瓜在第一線的文老太探身進來:“你還管什麽積雪,快下來,官府的人來你家報喜啦!”
“什麽?”錢氏震驚的瞪大雙眼。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5-04 20:00:35~2022-05-05 11:56:2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顆大白菜 1個;
第18章 十兩銀
◎新書文房四寶◎
文老太嫌錢氏太磨蹭,顛著一雙細腿走到跟前來:“我扶你下來!”
“用不著。”錢氏趕緊推開文老太的手,這老太太七十多了,她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將老太婆給壓癟嘍。
“人都進村啦,走走走,玉壽和長林呢?”
錢氏手忙腳亂的拍打著衣襟上的灰,用手理著鬢發:“今日天氣好,他們去後山撿鬆針了。”
說了沒兩句,縣裏來的宣布成績的人已到了院門口,一個打鑼一個挑著口紅木箱,喜氣洋洋的對錢氏作揖道喜:“恭喜沈老夫人,府上小公子沈長林考得第一名!”
瞧著這副大陣仗,饒是錢氏這般能撐場的老婦,也不免麵紅耳赤,心跳如鼓:“哎呀,那可太好了……快,兩位差人到院裏坐。”
說著拍了邊上瞧熱鬧的沈語秋一下,請他跑一趟,把沈長林二人找回來。
鹹水村本就不大,現在又值農閑,村人都在家嗑瓜子曬太陽聊閑天,正無聊的緊,聽見外麵的鑼鼓聲後都走出家門來看熱鬧,陸續的圍到了錢氏家門口。
“請喝茶。”羅氏用今年春天去山上摘的野山茶泡了水,招待客人。
野山茶品質一般,又存了快一年,茶香跑了大半,比樹葉子好不了多少,羅氏自覺有些拿不出手,但家裏就剩這點茶葉了,誰料兩位公差喝了,卻是讚不絕口:“香氣撲鼻,好茶,好茶啊。”
對沒茶味的陳茶都能閉眼吹,兩位公差誇起沈長林來更不手軟。
驚為天人,天降神童,文曲星下凡,沒有二位不敢誇的詞。
村人從一開始的瞧熱鬧,震驚,吃味,到最後隻剩下羨慕,沈長林真這麽有出息?
錢氏一開始陪著樂嗬,聽人誇自家孫兒,雖是領養的,但也如親生一般,她與有榮焉,可聽著聽著就有點不對勁了,她一個農家老太太,雖大字不識,也不了解科舉考試,但是記得李先生說過,這隻是縣裏舉辦的一次考評,就算得了第一,也犯不著如此猛誇吧。
換句話說,今後的日子還長,這就有捧殺的嫌疑了,況且,她也不想豎起一麵家有神童的旗幟,免得遭是非。
“外頭風大,二位請進屋坐吧。”
錢氏趕緊打岔,一麵給兒媳使眼色請人進屋,一麵準備轟人關門,還沒來得及動作,沈長林和沈玉壽抬著一麻袋鬆針葉到了家門口。
“沈小公子回來了!”兩位公差激動的站起來:“我們這就把縣裏的獎品拿出來,這是孫教諭吩咐的,一定要親自送到沈小公子手上。”
一雙雙眼睛都熱切的盯著院裏的大紅木箱,紛紛在心裏猜測裏頭藏著什麽好東西。
錢氏清了清嗓,她其實也一直盯著,雖然這樣有點眼皮子淺,但是她忍不住,罷了,想看就看,裝啥清高,因此還往前走了幾步,好看得清楚一些。
“上品文房四寶一套。”
沈長林接過來看了看,硯台和墨條明顯比上次獎的那套更好,從雕功和墨香味就能看出,而紙也不再是粗糙的黃麻紙,而是潔白的宣紙,筆有三支,粗細軟硬不同,可以用來練不同的字體。
但他現在缺的是品質更好的文具嗎?顯然不是,沈長林已經在盤算要不要將這套上品文具賣了變現。
公差繼續往外掏東西:“四書一套。”
上次縣裏就賞過一套四書,沈長林不禁懷疑縣衙的庫房裏是不是積壓了好些,這次獎一套五經也好啊,但轉念一想,這些東西是不要錢白送的,他還要什麽自行車。
人貴在懂得知足,況且,書也可以變現。
紅木箱子裏還有東西,公差掏啊掏,掏出一本字帖:“這是顧訓導親筆寫的。”
沈長林眼前一亮,通過刻苦練習,他現在的毛筆字勉強算工整,但離好字還有十萬八千裏的距離,需下一番苦工才能更上一層樓。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字帖,想努力也沒有方向。
上次考試時他見過顧北安的字,字如其名,端莊大氣還帶幾分瀟灑,正是沈長林喜歡的字體,如今得到他所寫的字帖,毫無疑問,是個巨大的驚喜,比得到上品文具和四書高興多了。
“讀書好啊,考個縣裏的第一,得了這麽些好東西。”
“要不說讀書人金貴呢,看的我都想把小兒子送李先生那去了。”
“得了吧你,你家幺兒都十三了,還讀個球,這讀書是人人能讀的嗎?沈長林才讀半年就能得第一,有的讀兩三年也啥都不會……”
村人嘰嘰喳喳的議論著,周氏站在人群背後,心裏酸的像喝了一缸老醋,總覺得那句“讀兩三年啥都不會”是在影射她家玉堂,不由的翻了個白眼,小聲的嘀咕:“有什麽稀奇的,不就是賞了點破石頭破書,能吃還是能喝啊,值得你們蒼蠅似的圍著看,哼。”
平日裏她酸幾句或許還有人和她打嘴仗,今日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錢氏一家身上,竟一個搭理她的人也沒有,周氏討了個沒趣。
真正讀了兩三年啥也沒學著的沈語秋反而沒多心,看的津津有味,周氏瞟了他一眼,這也是個傻的!跺跺腳剛準備離開,免得被氣的肝疼,就聽見眾人齊齊深吸一口氣。
周氏納罕,難道那紅木大箱子裏還有東西不成,想著又回頭瞅了眼,這下眼睛瞪的如銅鈴,震驚的口舌都發麻。
兩位公差竟捧著兩個小銀元寶,一個五兩,合十兩銀子放在了沈長林掌中。
銀子,那可是白花花十兩銀子,莊戶人種地一年的收成,周氏覺得自己簡直要心梗了。
不僅是她,在場的村人沒一個淡定的,連沈如康、羅氏這樣淡定低調的人都維持不住平和,吃驚的張開了嘴,這份獎勵,是不是太重了些。
沈長林也瞳孔地震了一下,公差笑眯眯的叫他收好了,很滿意在場諸人的反應,這樣就好跟孫教諭交差了。
這次考評的第一原隻有四書和文房四寶做為獎勵,字帖是顧北安添的,而那十兩銀子則是孫教諭的手筆,為了自個的九品烏紗帽,小小的花點銀子不算什麽。
孫教諭的俸祿不高,但是家裏有礦。
況且,要是不大方一些,怎麽給新書館創建一個美好的開始。
“去縣裏讀書?”
“對對對,孫教諭和顧訓導牽頭,年後將在縣城建一間新的書館,特邀沈小公子和沈玉壽小公子入學,做書館的第一批學生。”兩個公差十分賣力的吹噓:“屆時顧訓導、孫教諭會親自給學生們授課。”
沈長林持續震驚中,一件件事情接連發生,當人處在高密度的信息爆炸中心,會無暇思考,簡言之就是飄,尤其是這些事情乍看起來都是好事,更容易一臉懵並被牽著鼻子走。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簡單的捋了捋,學官們想牽頭開辦新書館,準備挖他做拓荒人,一旦加入新書館,就等於和柳秀才割席。
就怕學官們一時興起,到時潮水退去,留他在沙灘裸/奔。
那可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