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連澤哥兒眼裏都開始有些冒著光:“那,我們去那院子裏, 我將我最近學的練給寧哥哥看, 回頭寧哥哥告訴旎旎姐姐我很用功。”


    ......


    院裏太湖石旁, 幾人站著,待澤哥兒氣喘籲籲地在院子裏比劃了一番後,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時辰。


    細密的汗水撲滿他額前,細細還在他旁邊為他加油。


    如果寧妍旎在,她肯定就笑著拿著帕子,為澤哥兒拭著汗了。


    寧子韞駐足站著看了許久,最後拿出一方明黃的巾帕,遞給了澤哥兒。


    “你把他們照顧得很好。”寧子韞同餘還景走過前院,一邊說著,“多謝了。”


    寧子韞在這待得也有些久了,是需要回宮去了。


    兩個孩子後麵又絮絮叨叨地說了好些想跟寧妍旎說的事,爾後他們就被餘還景遣回了書房繼續寫字。


    今日的寧子韞實在不像往常,餘還景笑了笑,“陛下為什麽還要和臣說‘多謝’二字。我府上沒有多的旁人,這兩個小孩在我府上正好。我有伴,他們也有人管著。”


    “倒是陛下,陛下似是變了很多。以往的陛下,不是這樣的。”


    餘還景笑著,說完,餘還景還轉頭過去,問著身後一直不說話的杭實,“杭大人難道不是這樣覺得嗎?”


    被點中的杭實輕咳了一聲,抬頭看了眼自家主子的神色。


    杭實當然也是這樣覺得的。


    昔日在那般窮山惡水的朔北營裏,就算是被相當流放,再無所事事時,寧子韞也不可能這麽耐著性子看著一個小孩在這比劃。


    有一次他們入了南國邊陲腹地,在中迷了路時,寧子韞都是直接逼問過路的小孩的,哪有今天這樣和顏悅色的時候。


    但是杭實不敢說。


    他不敢置信地聽著,他家主子竟然還回問了餘還景:“那你覺得,我是變得如何了。”


    餘還景斟酌了一下,賅括地回著寧子韞,“變得有些人味兒。陛下最近這是怎麽了?”


    那這意思就是之前的他沒有人味兒了。


    寧子韞眼皮撩起,沒有回答餘還景的疑問,隻同餘還景說著,“你府上哪個時辰方便,我讓於將軍每日過來,帶這兩個小孩習練下。”


    於將軍是二品的在朝將軍。


    這兩個小孩的根骨其實不強,剛才寧子韞也看到了,但是寧子韞還想讓一個二品的將軍每日來教導這兩個小孩。


    聞言,餘還景也微斂了笑意,開始忖著,敏銳地意識到寧子韞的反常所在。


    寧妍旎所住的承禧宮外,現在禁衛軍守得森嚴,這個餘還景知道。寧妍旎很不喜歡寧子韞,這個餘還景也看得清楚。


    寧子韞這人,脾性確實有些差。但是他一向是麵冷,對朋友和身邊的人卻是好的。隻是寧子韞做事向來不喜歡解釋,獨斷專行慣了。


    餘還景一直以為寧子韞先前是為了不讓人置喙,所以哪怕寧子韞很不喜寧妍旎,寧妍旎現在也依舊是宮裏被尊崇的長公主。


    但是看寧子韞這個模樣,這麽照顧溫府的這兩個小孩,除了是因為寧妍旎,餘還景也想不出還能是有些別的什麽原因。


    餘還景垂眼,看著寧子韞身上係著的白玉旁,那個杏子黃的荷囊。


    寧子韞今日穿得一身玉色常服,蟠螭形的白玉襯得很是高雋。但再搭上那個杏子黃的荷囊,卻有些格不相入。


    而且細看那荷囊,上麵的針線繡工都極其一般,不像是宮內內廷司會貢奉上的,應該隻會是哪個女子所繡。


    為什麽寧子韞偏生要係這麽一個荷囊。


    這個荷囊,上次秋獵時,餘還景記得也見過寧子韞拿在手上把玩。那時寧子韞麵上的表情,還沒現在這般係著的珍而重之。


    “還景?你府上不方便?還是你覺得於將軍不合適,雷將軍和黎將軍也可以。”寧子韞擰著眉,開口問著一言不發的餘還景。


    餘還景抬眼,從思緒中抽回,“雷將軍也行。於將軍脾氣有些躁,要是天天對著這兩個小孩,估摸於將軍天天都會氣得嚷嚷。”


    寧子韞對哪個將軍更適合教小孩並沒有推究過,但餘還景說得是有些道理的,寧子韞信他,就點了點頭。


    杭實在身後,低頭將自己滿臉的駭然送往大地。


    餘還景還是如常,清淺地笑了笑,“那臣替兩個小孩謝過陛下。”


    方才餘還景製住寧子韞替兩個小孩言謝的話還言猶在耳,現在餘還景反而替這兩個小孩來謝他。


    寧子韞的腳步一頓,沒多的立場再說些什麽,他便默著離開了餘府。


    餘還景站在府門外,目看著寧子韞越行越遠。


    許久,餘還景才微擰著眉回了自己府中。


    寧子韞出宮出得早,雖然在餘還景府上逗留得久了些,但回到宮中,處理折子的時間還是有的。


    寧子韞先回了言德殿。


    今日寧子韞落著朱批的手都快了些,折子看完,杭實有補充的就在旁說著給寧子韞聽,寧子韞當下就有了決斷。


    宮人將金鑲玉端上來,寧子韞也隻啜了兩口,就埋首在折子中。


    最後處理了那一小遝的折子後,寧子韞抬頭與杭實說的第一句話便是,“你說,我若是跟她說那兩個小孩的事,她可會聽得開心?”


    杭實不是寧妍旎,不知道她到底會不會因此開心。但是杭實說“會”的時候,寧子韞還是淡笑地相信了他的話。


    濃鬱的金紅日色落在高巍闕樓上時,寧子韞就去了承禧宮。


    其實來她承禧宮,或者去他禦和殿,都無所謂。比起她而言,這些事在現在看來,實在是不重要的。


    寧子韞進殿時,夕陽西沉那微末的光還有最後一抹,正灑打在菱花木窗上,雀躍生動。


    殿內卻是很安靜,香葉正輕手輕腳地燃著鎏金香爐裏的香。


    見狀,寧子韞的腳步不由放得更輕了些。一眼沒望到她,寧子韞下意識地便朝著書案上走去。


    書案前也無一人。


    倒是案上硯台裏的墨還未幹,應該是前一兩刻還有人在用著的。


    寧子韞來之前那有些躍起的心,見狀,稍稍沉了下去。


    他轉身,待他來到榻前,看著榻上已經裹著羅衾,側身背對著他的寧妍旎,麵色更是極為冷沉。


    寧子韞走遠了幾步,嚴著聲問著一旁阿梔,“你家主子是病了麽,你們都是怎麽照顧的。讓鍾太醫來看過了麽,鍾太醫怎麽說。”


    阿梔正一言不發地收著東西。


    本來對著寧子韞她也沒什麽好臉色,寧子韞這話聲音雖然壓得低,但是語氣卻很是凶厲,阿梔不由地嚇了一跳。


    阿梔反應了好一會,才聽清楚寧子韞這一連串的問話。


    但是她家主子好端端的,沒病啊。阿梔有些了然,低聲回著他,“長公主隻是累了,就先就寢了。”


    她分明說的是假話,事實並不是這樣,寧妍旎隻是不想看到寧子韞而已。


    在寧子韞來的前一刻,寧妍旎其實還坐在書案前,執著毫筆。


    那硯台未幹的墨,還有木窗外尚殘留著的日光,讓寧子韞在瞬時,就想明白了寧妍旎其實是不願見他。


    本就沉著的心更是壘砌了千斤負。


    是他沒有經過她允準,就日日擅來她的宮中。寧妍旎不想見他,難道不是正常。


    但他其實,本來隻是過來想和她說下那溫府的兩個小孩很乖,很聽話。


    寧妍旎卻什麽都不想聽。


    她一找到機會,就這麽避他如梟蛇鬼怪,連榻前鵝黃的帳幔都未來得及打下。


    寧子韞緩步走到榻前,望著她那小半張側顏。


    寧子韞的心頭沉得一時緩不過來,他很想扯著在羅衾中的寧妍旎起身。他相信她還是極其清醒的。


    他想告訴她,連餘還景和杭實都覺得他開始有些人味兒了,她就不能再看他多一眼。


    但是昨日確實也是他,又迫著她做了她不願的事。


    寧子韞沉寂了半響。


    直到木窗外殘留的那抹日光消散,夜幕沉沉漸漸鋪蓋上天際,寧子韞覆在她羅衾上的手也未動。


    最後,寧子韞伸手覆在了寧妍旎額前,確認了阿梔的話之後,寧子韞上榻臥在了她身旁。


    寧子韞輕輕地擁著她。


    黑夜和靜默會讓他有著自欺欺人的錯覺,他們還有時間。殿廊下宮燈照著的那些虛無掩著莫名的慌亂和躁戾。


    寧妍旎沒去聽,月上中天時,寧子韞還在低聲道著些什麽話。


    寧妍旎隻知道柳絮漸起,已近初春,萬物複蘇的生機時季已經到了。


    餘還景竟邀了她出外踏青。


    那是翌日。


    寧妍旎沿著東所廊道的白玉欄杆漫步走著,不期而會,見著了餘還景。


    餘還景的眼裏還映著池中光,笑著看她,“長公主。”


    寧妍旎將她前日寫好要給澤哥兒的信,悄然遞了給餘還景。正想再和他說些什麽,卻見餘還景拿著信,躊躇了好久。


    餘還景向來很少這樣的表情,以至於寧妍旎很擔心,她出言問著他,“餘公子,可是讓你為難了?”


    “這信其實不要緊,如果餘公子為難,不如還回來。”


    聽了她的話,餘還景向來沉朗的臉更是揚了些赧然上去,他搖了搖頭,連連擺手。


    最後餘還景看著她的眸,說出了一句,“長公主,我可以,邀你同我一起外出踏青麽。”


    ? 第六十九章


    餘還景的麵上還有些赧然, 問寧妍旎這話時的神情卻是分外的認真。


    他那映著池光的眸很亮,叫寧妍旎看著有些不適應。


    餘還景還在接著對她說:“長公主,同我一道去踏青罷, 我有些話想和長公主說。”


    有那麽一瞬,寧妍旎很擔心餘還景會直接說出些什麽話來。


    他的示好無遮無掩, 但這其實是不應該的。


    餘還景這樣的人, 霽月清風, 他就應該和那澄碧透淨的人一起。


    待來日, 她的難堪在日下無所遁形,他就會知道,此時他的心思是有多麽的離譜和荒謬。


    寧妍旎的唇張了張, 想要說出口的話, 一直在她唇邊,說不出來, 又嗌不回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掌上春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饅頭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饅頭泥並收藏掌上春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