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建議道:“不如分化拉攏,令將帥離心,扶持對立,使利益衝突。”
裴秉點頭:“有理。”
三日後,衛越邀歲星於丞相府一見,歲星如時赴約。
相對而坐,衛越親自給歲星倒了第一杯酒:“侯爺此次平亂之功,功高蓋世,臣心慕至極。”
歲星應道:“若不是丞相提出勤王,西邑軍便無用武之地。此番不敢居功,還要多謝丞相相助。”
衛越輕笑道:“為將者,多精於戰陣,卻不通政務。然觀侯爺一路行來,諸事明達,籌謀有方,舉措得宜,可謂少有之能人。”
歲星舉了舉手中酒杯:“丞相謬讚。您雖在朝堂之上,不亦是決勝千裏、功成四海嗎?”
互相抬舉的話說了幾輪,衛越將杯中酒仰頭一飲而盡:“看來侯爺與本相,可稱得上是惺惺相惜的同路人了。”
歲星搖頭緩道:“其道殊途,未必同路。”
聽聞此言,衛越神色不變,臉上依舊掛著得體的微笑:“侯爺此言何解?”
歲星的手指輕點著桌麵:“從西到東,百姓口中之丞相,可與本侯截然不同。”
衛越反問道:“侯爺是救萬民於水火的蓋世英雄,那本相,莫非是推萬民入水火的蠅狗之輩?”
歲星不答,隻道:“丞相心中,自有定論。”
衛越不置可否:“聽聞侯爺有一雙識人慧眼,能辨善惡奸直,那在你看來,本相是忠臣,還是奸臣?”
歲星說得毫無猶豫:“自然是奸臣。”
聽聞這個答案,衛越並沒有惱怒,反而似早有預料般淡然一笑:“侯爺何出此言?”
“你推行苛捐雜稅,用高壓治理百姓,大肆賣官鬻爵,以強權殘害忠良,使朝堂混沌不堪,所做之事,無一可稱得上是忠。”歲星話音微頓,繼續道,“你覺得王朝腐爛,無藥可醫,無力回天,索性不破不立,瘋狂激化矛盾,以圖加速其滅亡。無論世事走向是否如你所望,當代人或後代人,無人會覺得你忠。”
聽完歲星之言,衛越已送到唇邊的酒卻似乎有些喝不下了,他微閉了閉眼,將酒杯放回桌麵,杯中酒輕晃一下,些許灑落於案桌之上。
他倏地勾唇一笑,看著歲星,目光灼灼:“我自認聽慣了阿諛奉承,但像侯爺這麽角度清奇,明貶暗褒的,還是頭一遭。侯爺,您著實高看臣了。臣畢生所求,不過二字:權和欲。”
“你要權,就不該激發叛亂,你重欲,可這府上卻是冷清。”歲星直言道,“我這樣說,也並非對你加以歌頌。你想當奸臣,我卻要當忠臣。你想摧毀這腐朽破敗,我卻要讓這朽樹開花。所以,你我絕非一路人,甚至,可稱得上是敵人。”
“那侯爺此次,是來向臣宣戰的嗎?”
“宣戰二字未免太重。”歲星搖了搖頭,“丞相不覺得今夜正是你我難得的和平共處的時刻嗎?”
衛越噙著一如既往的笑意,一杯飲盡,密密麻麻的熱自胸膛向四肢流竄,仿佛咽下了映在酒中搖曳的燭火,於肺腑間交織冷暖:改變一個王朝,可比摧毀一個王朝難上百倍。西邑侯,你真的能做到嗎?
歲星選擇的路,確實很難,內有憂患頻生,外有敵寇環伺。下有諸臣掣肘,上有帝王多疑。
裴秉一方麵以體恤為名,派了兩批禦醫為歲星診治,在障眼法的蒙蔽下,禦醫回稟的診治結果是:西邑侯痼疾累年,舊恙纏身。元氣大虧,精血虛耗,以致確不能行人倫之事。
他另一方麵又接連幾日親自見過西邑軍的主要將領,關懷慰問,論功行賞。這樣明目張膽的拉攏,讓軍心惶惶。
被裴秉召見過後,秦雲和秦子荀馬不停蹄地去拜見了歲星。
秦子荀被封車騎將軍,而秦雲則被封驃騎將軍,金印紫綬,位同三公,且不說地位直逼侯爵,隻論裴秉越級封授,跳過歲星,就足以讓他們不安。
歲星看著緊皺眉頭苦大仇深的二人,就好像裴秉不是行賞,而是刺罪一般。她無奈笑道:“安心受著便是。你們越是位高權重,我在朝堂上就越是如魚得水。”
她自然知道裴秉的打算,隻可惜他打錯了算盤,他永遠無法想象,也不能相信,在西邑軍這樣龐大複雜的組織內部,竟然能做到上下全然相親相信。
聞言,秦雲詢問道:“侯爺,我們不回西邑了嗎?”
“西邑有都丞在,就夠了。我們用了這麽久才走到皇城,怎能輕易回去?”歲星道,“治善一郡固然重要,然統攝一國,其義更為深遠。此番,隻願使百姓蒼生,皆得安康。”
二人聞言,齊齊拱手道:“願為侯爺宏圖,效犬馬之勞。”
歲星思索道:“既然皇帝想搞分化離間之計,那不如順水推舟。今後,你們多與朝堂穩固勢力往來,結交皇親國戚,滲透禁軍內部,站穩腳跟。很多事情,想順利推行的話,我們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事半功倍。”
秦雲和秦子荀互看一眼,領命應下,鬥誌十足。
幾日後,裴秉收到了歲星呈遞的入宮覲見的請求,害怕她是因他近日所為來討要說法、興師問罪,不免心中打鼓,立刻與大太監劉振商量起應對之策來。
收到覲見批複的歲星來到宣政殿外,腳步不由一頓。
無人敢造次的宮殿之外,此刻竟派了重兵把守,一列列禁軍挺直而立,個個神色肅穆,嚴陣以待,手中兵刃寒光閃爍,頗有震懾之意。
歲星隨即反應過來,無奈一笑:看來這裴秉倒是知道自己做的不地道,畏我如虎狼。
心虛之下,他做出的事,實在貽笑大方。歲星還沒有蠢到要獨身進宮對他不利的地步,但他卻已然方寸大亂地暴露了他的恐懼。
她不受這浩大陣勢影響,目不斜視,神情自若地踏入殿內。
裴秉點頭:“有理。”
三日後,衛越邀歲星於丞相府一見,歲星如時赴約。
相對而坐,衛越親自給歲星倒了第一杯酒:“侯爺此次平亂之功,功高蓋世,臣心慕至極。”
歲星應道:“若不是丞相提出勤王,西邑軍便無用武之地。此番不敢居功,還要多謝丞相相助。”
衛越輕笑道:“為將者,多精於戰陣,卻不通政務。然觀侯爺一路行來,諸事明達,籌謀有方,舉措得宜,可謂少有之能人。”
歲星舉了舉手中酒杯:“丞相謬讚。您雖在朝堂之上,不亦是決勝千裏、功成四海嗎?”
互相抬舉的話說了幾輪,衛越將杯中酒仰頭一飲而盡:“看來侯爺與本相,可稱得上是惺惺相惜的同路人了。”
歲星搖頭緩道:“其道殊途,未必同路。”
聽聞此言,衛越神色不變,臉上依舊掛著得體的微笑:“侯爺此言何解?”
歲星的手指輕點著桌麵:“從西到東,百姓口中之丞相,可與本侯截然不同。”
衛越反問道:“侯爺是救萬民於水火的蓋世英雄,那本相,莫非是推萬民入水火的蠅狗之輩?”
歲星不答,隻道:“丞相心中,自有定論。”
衛越不置可否:“聽聞侯爺有一雙識人慧眼,能辨善惡奸直,那在你看來,本相是忠臣,還是奸臣?”
歲星說得毫無猶豫:“自然是奸臣。”
聽聞這個答案,衛越並沒有惱怒,反而似早有預料般淡然一笑:“侯爺何出此言?”
“你推行苛捐雜稅,用高壓治理百姓,大肆賣官鬻爵,以強權殘害忠良,使朝堂混沌不堪,所做之事,無一可稱得上是忠。”歲星話音微頓,繼續道,“你覺得王朝腐爛,無藥可醫,無力回天,索性不破不立,瘋狂激化矛盾,以圖加速其滅亡。無論世事走向是否如你所望,當代人或後代人,無人會覺得你忠。”
聽完歲星之言,衛越已送到唇邊的酒卻似乎有些喝不下了,他微閉了閉眼,將酒杯放回桌麵,杯中酒輕晃一下,些許灑落於案桌之上。
他倏地勾唇一笑,看著歲星,目光灼灼:“我自認聽慣了阿諛奉承,但像侯爺這麽角度清奇,明貶暗褒的,還是頭一遭。侯爺,您著實高看臣了。臣畢生所求,不過二字:權和欲。”
“你要權,就不該激發叛亂,你重欲,可這府上卻是冷清。”歲星直言道,“我這樣說,也並非對你加以歌頌。你想當奸臣,我卻要當忠臣。你想摧毀這腐朽破敗,我卻要讓這朽樹開花。所以,你我絕非一路人,甚至,可稱得上是敵人。”
“那侯爺此次,是來向臣宣戰的嗎?”
“宣戰二字未免太重。”歲星搖了搖頭,“丞相不覺得今夜正是你我難得的和平共處的時刻嗎?”
衛越噙著一如既往的笑意,一杯飲盡,密密麻麻的熱自胸膛向四肢流竄,仿佛咽下了映在酒中搖曳的燭火,於肺腑間交織冷暖:改變一個王朝,可比摧毀一個王朝難上百倍。西邑侯,你真的能做到嗎?
歲星選擇的路,確實很難,內有憂患頻生,外有敵寇環伺。下有諸臣掣肘,上有帝王多疑。
裴秉一方麵以體恤為名,派了兩批禦醫為歲星診治,在障眼法的蒙蔽下,禦醫回稟的診治結果是:西邑侯痼疾累年,舊恙纏身。元氣大虧,精血虛耗,以致確不能行人倫之事。
他另一方麵又接連幾日親自見過西邑軍的主要將領,關懷慰問,論功行賞。這樣明目張膽的拉攏,讓軍心惶惶。
被裴秉召見過後,秦雲和秦子荀馬不停蹄地去拜見了歲星。
秦子荀被封車騎將軍,而秦雲則被封驃騎將軍,金印紫綬,位同三公,且不說地位直逼侯爵,隻論裴秉越級封授,跳過歲星,就足以讓他們不安。
歲星看著緊皺眉頭苦大仇深的二人,就好像裴秉不是行賞,而是刺罪一般。她無奈笑道:“安心受著便是。你們越是位高權重,我在朝堂上就越是如魚得水。”
她自然知道裴秉的打算,隻可惜他打錯了算盤,他永遠無法想象,也不能相信,在西邑軍這樣龐大複雜的組織內部,竟然能做到上下全然相親相信。
聞言,秦雲詢問道:“侯爺,我們不回西邑了嗎?”
“西邑有都丞在,就夠了。我們用了這麽久才走到皇城,怎能輕易回去?”歲星道,“治善一郡固然重要,然統攝一國,其義更為深遠。此番,隻願使百姓蒼生,皆得安康。”
二人聞言,齊齊拱手道:“願為侯爺宏圖,效犬馬之勞。”
歲星思索道:“既然皇帝想搞分化離間之計,那不如順水推舟。今後,你們多與朝堂穩固勢力往來,結交皇親國戚,滲透禁軍內部,站穩腳跟。很多事情,想順利推行的話,我們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事半功倍。”
秦雲和秦子荀互看一眼,領命應下,鬥誌十足。
幾日後,裴秉收到了歲星呈遞的入宮覲見的請求,害怕她是因他近日所為來討要說法、興師問罪,不免心中打鼓,立刻與大太監劉振商量起應對之策來。
收到覲見批複的歲星來到宣政殿外,腳步不由一頓。
無人敢造次的宮殿之外,此刻竟派了重兵把守,一列列禁軍挺直而立,個個神色肅穆,嚴陣以待,手中兵刃寒光閃爍,頗有震懾之意。
歲星隨即反應過來,無奈一笑:看來這裴秉倒是知道自己做的不地道,畏我如虎狼。
心虛之下,他做出的事,實在貽笑大方。歲星還沒有蠢到要獨身進宮對他不利的地步,但他卻已然方寸大亂地暴露了他的恐懼。
她不受這浩大陣勢影響,目不斜視,神情自若地踏入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