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棄糧種桑!生靈塗炭!
毒士:活閻王駕到!百官通通閃開 作者:海上浮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尚書點頭表示知道了,接著往下說:“這種賺錢的機會梁國人不會錯過,一定會養更多的蠶織更多的布,然後、然後……程禦史我想不出來了。”
趙尚書沒養過蠶更沒織過布,想象力十分有限。
倒是唐相,似有所悟,順著趙尚書預設的未來繼續想象。
“然後梁國會大肆種植桑樹,好養更多的蠶,織更多的布,賺更多的錢!”
“對,所以唐相知道梁國最後的結果了嗎?”
最後結果是什麽意思?
梁國到此為止難道就能亡國了嗎?
麵對程彧的提問,唐相實在想象不出來,也卡了殼。
程彧知道換位思考結束了,他拍手鼓掌。
“恭喜唐相又答對了一部分,到這裏為止,梁國的耕地因為種植桑樹,直接損失了至少五成!”
“當梁國人知道織布比糧食能賺更多的錢,誰還會去種糧?都改去種樹了!”
君臣三人悚然一驚,接著欣喜不已。
終於明白了程彧這一計謀的真正作用!
梁國人棄糧種桑,很快就要沒飯吃,隻能從別的國家買入。
蕭九齡當即想到了梁國的未來。
“愛卿可是想趁火打劫,再高價把糧食賣給梁國,反賺一筆?”
“還是直接掐住梁國的糧食命脈,讓他們臣服於大周?”
不不不。
程彧搖了搖頭,又從懷裏掏出寫好的稿紙。
在君臣三人翹首以望時,他卻並未展開,而是將剩餘的計劃,全盤托出。
“等梁國棄糧種桑,糧食出現嚴重短缺時,咱們要本著關懷的精神,送梁國皇族一些口糧,足夠他們度過這個難關。”
“???”
哪怕蕭九齡知道,程彧這麽做自有他的理由。
卻難免覺得,程彧對待梁國皇族,好像更加格外關照一些呢?
就在她這麽以為時,就聽程彧狡黠一笑。
“到時候,梁國百姓沒有糧食吃,苦不堪言,梁國皇族卻繼續保持驕奢淫逸的生活,梁國百姓會怎麽想?”
還能怎麽想?
身為皇帝的蕭九齡,換位思考後,心道:百姓們一定認為梁國皇族不顧他們的死活!隻知道自己享受!
梁國皇族本來就不得人心,如此一來,與百姓之間的矛盾會更加深重!
“等到百姓們餓得走投無路時,再派人揭竿而起,掀起反旗,一斤糧懸賞一顆梁國皇族的人頭。”
“等到梁國血流成河,生靈塗炭之時,我大周的耕地越來越多,囤積的糧草十分的充沛,大周軍隊去解救梁國苦難的百姓。”
程彧右手握成拳頭,語氣無比堅定地宣布。
“梁國!唾手可得!”
聽完程彧的全盤計劃,蕭九齡人都麻了。
先利用梁國特產的縞布,送梁國一份實打實的潑天富貴。
等到梁國上下全部爭搶這份富貴時,卻絲毫沒有看到腳下的萬丈深淵。
“棄糧種桑,看似賺了許多的錢財,實際上卻賠上了自己賴以生存的活路!”
“賺再多的錢財,當它們無法流通,無法購買到維持生命的糧食時,也隻是一張廢紙,一塊廢鐵!”
特別是最後,在她以為程彧是想反手坑梁國一筆時。
結果程彧要利用梁國現有的矛盾,並將其激化,直接讓梁國皇族覆滅。
她對程彧,心悅誠服!
而唐相和趙尚書,對程彧用計歹毒的下限,有了新的認知。
利用梁國人的貪心和盲從,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走到懸崖處往下跳。
絕了!
“愛卿的這一謀略如果能順利實施,必定名垂青史!”
蕭九齡毫不吝嗇自己的讚賞。
程彧想到這套計謀的出處,是管仲的齊紈魯縞。
此計能夠兵不血刃地拿下一個國家的手段,成為後世許多國家經濟戰中的常用手法。
雖然他運用起來得心應手,但還有一些旁枝末節需要打理清楚,方能一計必中!
“愛卿好像有心事?”
蕭九齡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
程彧沒有否認,而是將他掏出來的稿紙展開。
稿紙上簡單地畫了一個地圖,北邊是大周,往南是梁國,再往南,梁國南邊的領國,則是滇南國。
程彧比劃著抽象的一小塊滇南國。
“此計讓梁國棄糧種桑容易,隻要梁國的縞布的價格一直往上漲價就行。”
“但想讓梁國無法在改種桑樹後獲得糧食,除了管控大周糧食不能外溢以外,還要滇南國不再向梁國賣糧!”
滇南國的國土隻有梁國的兩三成,因此經常被欺負。
不是土地被蠶食,就是手裏沒錢了,去滇南國打家劫舍,找借口要求上貢。
蕭九齡沉吟道:“滇南國的糧食其實也僅夠他們自己吃的,如何讓他們袖手旁觀,才是最重要的。”
程彧讚同地點了點頭。
“這一點隻能利用兩國之間已有的積怨,給滇南國製造一些假象,讓滇南國懷疑梁國要徹底吞並它。”
“隻有在這種情況下,滇南國哪怕去死,也不會賣糧食給梁國。”
他停頓一下,有些口幹。
蕭九齡立即命人端上茶水來。
君臣三人耐心地等著他潤完喉,一眼不眨地盯著他的嘴。
等他展開說說,要怎樣給滇南國製造假象。
“這次梁國換俘,旨在不久的將來開啟國戰,但隻要我們對外宣揚,是兩國邦交更進一步,並且把陛下下令,全國隻購買梁國縞布的消息傳過去。”
“相信靠近梁國的滇南國邊境,也會跟風種植桑樹,為了加強他們的決心,可以派人前往滇南國租田種桑,以此來引導當地人,並把大周的餘糧賣給滇南國過渡。”
“然後,等到他們‘不小心’發現梁國在練兵時,一定會懷疑梁國,與大周交好,是為了先騰出手來收拾滇南國。”
有梁國不時侵犯南滇國的先例在。
滇南國人人自危,糧食還要靠大周供應,哪還有餘力去管梁國的死活?
他們巴不得梁國去死!
唐相略一琢磨,當即發聲表示支持。
“陛下,梁國為了麻痹我們,也會把換俘說成邦交更進一步,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再有切實的利益交往,滇南國不會懷疑這個消息。”
“滇南國被梁國打壓幾百年,龜縮一隅,向來消息閉塞,隻需派人帶著糧食和銀錢,去租田種桑,一定能水到渠成!”
全盤計劃連細節都補充到位了。
看似一切天衣無縫,但還麵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
“愛卿,所有行動的花費,從哪裏來?”
既然是為了坑梁國,當然不能從國庫裏出。
更不可能轉嫁到大周百姓身上去。
否則本國的百姓不遵從命令,引起國內矛盾,那就虧大發了。
所以隻能由蕭九齡來掏這個錢。
可從內庫裏出,難免捉襟見肘。
蕭九齡隻能提醒程彧。
“愛卿,這兩日玉石賣出的速度減緩。”
“朕擔心後繼無力,哪日銀錢因意外斷了供應,導致整套計劃半路夭折。”
趙尚書沒養過蠶更沒織過布,想象力十分有限。
倒是唐相,似有所悟,順著趙尚書預設的未來繼續想象。
“然後梁國會大肆種植桑樹,好養更多的蠶,織更多的布,賺更多的錢!”
“對,所以唐相知道梁國最後的結果了嗎?”
最後結果是什麽意思?
梁國到此為止難道就能亡國了嗎?
麵對程彧的提問,唐相實在想象不出來,也卡了殼。
程彧知道換位思考結束了,他拍手鼓掌。
“恭喜唐相又答對了一部分,到這裏為止,梁國的耕地因為種植桑樹,直接損失了至少五成!”
“當梁國人知道織布比糧食能賺更多的錢,誰還會去種糧?都改去種樹了!”
君臣三人悚然一驚,接著欣喜不已。
終於明白了程彧這一計謀的真正作用!
梁國人棄糧種桑,很快就要沒飯吃,隻能從別的國家買入。
蕭九齡當即想到了梁國的未來。
“愛卿可是想趁火打劫,再高價把糧食賣給梁國,反賺一筆?”
“還是直接掐住梁國的糧食命脈,讓他們臣服於大周?”
不不不。
程彧搖了搖頭,又從懷裏掏出寫好的稿紙。
在君臣三人翹首以望時,他卻並未展開,而是將剩餘的計劃,全盤托出。
“等梁國棄糧種桑,糧食出現嚴重短缺時,咱們要本著關懷的精神,送梁國皇族一些口糧,足夠他們度過這個難關。”
“???”
哪怕蕭九齡知道,程彧這麽做自有他的理由。
卻難免覺得,程彧對待梁國皇族,好像更加格外關照一些呢?
就在她這麽以為時,就聽程彧狡黠一笑。
“到時候,梁國百姓沒有糧食吃,苦不堪言,梁國皇族卻繼續保持驕奢淫逸的生活,梁國百姓會怎麽想?”
還能怎麽想?
身為皇帝的蕭九齡,換位思考後,心道:百姓們一定認為梁國皇族不顧他們的死活!隻知道自己享受!
梁國皇族本來就不得人心,如此一來,與百姓之間的矛盾會更加深重!
“等到百姓們餓得走投無路時,再派人揭竿而起,掀起反旗,一斤糧懸賞一顆梁國皇族的人頭。”
“等到梁國血流成河,生靈塗炭之時,我大周的耕地越來越多,囤積的糧草十分的充沛,大周軍隊去解救梁國苦難的百姓。”
程彧右手握成拳頭,語氣無比堅定地宣布。
“梁國!唾手可得!”
聽完程彧的全盤計劃,蕭九齡人都麻了。
先利用梁國特產的縞布,送梁國一份實打實的潑天富貴。
等到梁國上下全部爭搶這份富貴時,卻絲毫沒有看到腳下的萬丈深淵。
“棄糧種桑,看似賺了許多的錢財,實際上卻賠上了自己賴以生存的活路!”
“賺再多的錢財,當它們無法流通,無法購買到維持生命的糧食時,也隻是一張廢紙,一塊廢鐵!”
特別是最後,在她以為程彧是想反手坑梁國一筆時。
結果程彧要利用梁國現有的矛盾,並將其激化,直接讓梁國皇族覆滅。
她對程彧,心悅誠服!
而唐相和趙尚書,對程彧用計歹毒的下限,有了新的認知。
利用梁國人的貪心和盲從,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走到懸崖處往下跳。
絕了!
“愛卿的這一謀略如果能順利實施,必定名垂青史!”
蕭九齡毫不吝嗇自己的讚賞。
程彧想到這套計謀的出處,是管仲的齊紈魯縞。
此計能夠兵不血刃地拿下一個國家的手段,成為後世許多國家經濟戰中的常用手法。
雖然他運用起來得心應手,但還有一些旁枝末節需要打理清楚,方能一計必中!
“愛卿好像有心事?”
蕭九齡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
程彧沒有否認,而是將他掏出來的稿紙展開。
稿紙上簡單地畫了一個地圖,北邊是大周,往南是梁國,再往南,梁國南邊的領國,則是滇南國。
程彧比劃著抽象的一小塊滇南國。
“此計讓梁國棄糧種桑容易,隻要梁國的縞布的價格一直往上漲價就行。”
“但想讓梁國無法在改種桑樹後獲得糧食,除了管控大周糧食不能外溢以外,還要滇南國不再向梁國賣糧!”
滇南國的國土隻有梁國的兩三成,因此經常被欺負。
不是土地被蠶食,就是手裏沒錢了,去滇南國打家劫舍,找借口要求上貢。
蕭九齡沉吟道:“滇南國的糧食其實也僅夠他們自己吃的,如何讓他們袖手旁觀,才是最重要的。”
程彧讚同地點了點頭。
“這一點隻能利用兩國之間已有的積怨,給滇南國製造一些假象,讓滇南國懷疑梁國要徹底吞並它。”
“隻有在這種情況下,滇南國哪怕去死,也不會賣糧食給梁國。”
他停頓一下,有些口幹。
蕭九齡立即命人端上茶水來。
君臣三人耐心地等著他潤完喉,一眼不眨地盯著他的嘴。
等他展開說說,要怎樣給滇南國製造假象。
“這次梁國換俘,旨在不久的將來開啟國戰,但隻要我們對外宣揚,是兩國邦交更進一步,並且把陛下下令,全國隻購買梁國縞布的消息傳過去。”
“相信靠近梁國的滇南國邊境,也會跟風種植桑樹,為了加強他們的決心,可以派人前往滇南國租田種桑,以此來引導當地人,並把大周的餘糧賣給滇南國過渡。”
“然後,等到他們‘不小心’發現梁國在練兵時,一定會懷疑梁國,與大周交好,是為了先騰出手來收拾滇南國。”
有梁國不時侵犯南滇國的先例在。
滇南國人人自危,糧食還要靠大周供應,哪還有餘力去管梁國的死活?
他們巴不得梁國去死!
唐相略一琢磨,當即發聲表示支持。
“陛下,梁國為了麻痹我們,也會把換俘說成邦交更進一步,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再有切實的利益交往,滇南國不會懷疑這個消息。”
“滇南國被梁國打壓幾百年,龜縮一隅,向來消息閉塞,隻需派人帶著糧食和銀錢,去租田種桑,一定能水到渠成!”
全盤計劃連細節都補充到位了。
看似一切天衣無縫,但還麵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
“愛卿,所有行動的花費,從哪裏來?”
既然是為了坑梁國,當然不能從國庫裏出。
更不可能轉嫁到大周百姓身上去。
否則本國的百姓不遵從命令,引起國內矛盾,那就虧大發了。
所以隻能由蕭九齡來掏這個錢。
可從內庫裏出,難免捉襟見肘。
蕭九齡隻能提醒程彧。
“愛卿,這兩日玉石賣出的速度減緩。”
“朕擔心後繼無力,哪日銀錢因意外斷了供應,導致整套計劃半路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