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節
宋慈洗冤筆記(出書版) 作者:巫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慈沒有直接去大獄,而是去役房找到許義,請許義走一趟大獄,將桑老丈帶到幹辦房相見。
許義行事利索,隻消片刻時間,便將桑老丈帶到。
宋慈讓許義留守在幹辦房外,將門關上了,請桑老丈在凳子上坐了下來。他將供狀展開,道:“老丈,這是今早喬大人提審你時,你親口招認的罪行。喬大人提審時,可有對你用刑?”
桑老丈搖頭道:“沒有。”
“這麽說,當真是你在糕點裏下了砒霜,毒殺了劉鵲?”
桑老丈麵如死灰,低頭應道:“是我。”
宋慈盯著桑老丈看了一陣,忽然道:“事到如今,你還是不肯說實話嗎?”
“我……我說的都是實話,是我下的毒……”
“那你說說,你是如何將砒霜下在糕點裏的?”
桑老丈愣了一下,道:“我趁榆兒和麵之時,將她支開,偷偷倒了砒霜在裏麵……”
“經我查驗,砒霜隻在糕點的表皮上,並不在糕點裏麵,分明是糕點做好之後,再撒上去的砒霜。”宋慈直視著桑老丈,“老丈,你為何要撒謊?”
桑老丈不敢與宋慈對視,道:“是我記錯了……是榆兒做好糕點後,我再下的砒……”
宋慈打斷了桑老丈的話:“你這麽做,是想攬下一切罪責,好讓桑榆脫罪吧?”
一條條皺紋顫抖了起來,滿是褐色斑塊的雙手攥在一起,桑老丈囁嚅道:“我……我……”
“你當真以為自己攬下一切,桑榆便能獲釋出獄嗎?你這麽做,非但害了你自己,桑榆也會受到牽連,還會讓真正的凶手逍遙法外。”宋慈語氣一變,變得極為嚴肅,“你不把一切說出來,還要有所遮掩,難道真想坐視桑榆被定罪論死?”
桑老丈忙道:“我寧願死了自己,也不願榆兒有事啊……可是有些事說了出來,隻會……”
“隻會什麽?”
“隻會害了榆兒啊……”
宋慈肅聲道:“那你也得說!”
桑老丈嘴唇顫抖,欲言又止。
“隻如何下毒這一點,便可知你是故意頂罪,你當真以為能瞞得過喬大人?你招供的這些事,隻會讓桑榆擁有殺人動機。有下毒的糕點在,那是物證;劉太丞家有人指認是桑榆送去的糕點,那是人證;如今又有了殺人動機。你即使遮掩隱瞞,單憑這些人證、物證,桑榆照樣必死無疑。”宋慈道,“你把一切都說出來,還原事情的來龍去脈,桑榆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桑老丈猶豫了一陣後,攥緊的雙手終於一鬆,道:“宋提刑,我……我說,我都說……”老眼一閉,歎道,“是我撒了謊,糕點裏的砒霜,不是我下的……那日宋提刑與劉公子請來劉太丞為我治病,我一見劉太丞,覺得他很像當年劫掠桑家的劉二。榆兒也覺得像,當年其實她也看到了劉二的長相,她甚至記得比我還要清楚。她想確認劉太丞究竟是不是劉二,這才做了一盒糕點,送去了劉太丞家。我原本不想讓她去的,可她長大了,不肯聽我的勸,我實在是拗不過她……”
“這麽說,你們還不確定劉鵲就是當年的劉二?”
“是啊。榆兒送去糕點上門道謝,就是為了確認是與不是。”
宋慈想想也是如此,十年的時間,人的模樣多少會發生變化,哪有隻見一麵,便能確認是當年之人的道理?他道:“既然尚未確認劉鵲的身份,那就不可能直接送去有毒的糕點。你為何不直說,反而要遮掩此事,自行認罪呢?”
桑老丈長歎了一口氣,道:“那天榆兒送去糕點,回到榻房時,變得心事重重,我問她見劉鵲怎麽樣了,她什麽也不肯透露。入夜時,她又出去了一趟,回來後便收拾起了行李,要離開臨安回建陽去。我問她出了什麽事,她示意是為了讓我回家好好休養身子。轉天她雇來牛車,拉上行李和貨物,帶著我出城。後來我們被提刑司的人抓了起來,又受了喬大人的審問,我才知道劉太丞死了……”
宋慈知道桑榆入夜時出去了一趟,是趕去太學見了他,向他打聽了蟲達的事,至於桑榆為何突然變得心事重重,為何急著要離開臨安,他也困惑不解。他明白桑老丈為何要遮掩隱瞞這些事了,隻因桑榆這種種反常之舉,一旦說了出來,隻會加重桑榆的嫌疑。他道:“其實老丈心裏也覺得,毒殺劉鵲的很可能就是桑榆,對吧?”
桑榆見過劉鵲後的種種反常之舉,很難不讓桑老丈起疑。但這些懷疑隻在心頭一掠而過,桑老丈很確信地道:“不會的,榆兒不會殺人的。我知道她是什麽樣的人,她不會做出這種事的!”
宋慈點了點頭,道:“劉鵲的案子,喬大人已命我接手查辦。桑榆是不是凶手,我會查個水落石出,隻要她沒有做過,我絕不會讓她無辜受罪。”
“多謝……多謝宋提刑!老朽給你叩頭了……”桑老丈顫巍巍地離開凳子,就地跪了下去。
“使不得。”宋慈忙將桑老丈扶起,喚入許義,讓他將桑老丈押回大獄,再將桑榆帶來幹辦房。
過不多時,桑榆被帶來了。
宋慈仍是讓許義留守在外。他請桑榆坐了,拿出供狀道:“桑姑娘,這是今早喬大人提審時,桑老丈親口招認的罪行,你看看吧。”
桑榆接過供狀看了,這才知道桑老丈已經認罪。她明顯有些急了,指著供狀上記錄桑老丈下毒的內容,連連搖頭擺手,示意糕點是她親手做的,桑老丈從始至終沒有在裏麵下過毒。
宋慈不提桑老丈下毒之事,問道:“你去見劉鵲時,與他在醫館書房裏閉門相見達半個時辰之久,一定說過不少事吧。你們到底說了什麽?”
桑榆一聽這話,低下了頭,如昨日那般默不回應。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宋慈忽然道,“以前我一直以為隻有自己才明白喪母之痛,沒想到你也是如此。”
聽見“喪母之痛”四字,桑榆不禁抬起頭來。她看宋慈的眼神微微一變,流露出哀憐之色。
“桑姑娘,你想不想知道,上次在梅氏榻房,我為何要向金國正副使打聽蟲達的下落?”宋慈沒有追問見劉鵲的事,轉而提起了蟲達。不等桑榆回應,他徑直往下說道:“實不相瞞,其實我與你一樣,也經曆過痛失至親之苦。太學東麵有一家錦繡客舍,客舍一樓有一間行香子房,那裏是我娘親死難之處。十五年前,我娘親就死在我的身邊,殺害她的凶手是誰,至今不明。但當年錦繡客舍的十多位住客當中,便有蟲達。我娘親死後,現場沒有留下任何證據,隻在她身上發現了三根血指印,而蟲達的右手末尾二指已斷,隻餘三根手指,他有極大可能是殺害我娘親的凶手。”
宋慈這番話說得很慢,語氣也很淡然,可是說到最後,每一個字出口之時,聲音都在微微顫抖。
“你前夜向我打聽蟲達的下落,是因為蟲達是那支官軍的將領,是害你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我追查蟲達的下落,是為了查明我娘親的死,抓住真凶,替她昭雪冤屈,讓她九泉之下得能瞑目。”宋慈看著桑榆的眼睛,“桑姑娘,你與劉鵲閉門相見那麽久,想必聊過不少事。當夜你來找我,問起蟲達的下落,還提及蟲達會不會沒去金國,我想你應該是從劉鵲那裏得知了一些蟲達的事吧。倘若真是如此,還望你能告知於我。”他將早已準備好的紙筆拿出,放在了桑榆的麵前。
這一次桑榆沒有再默然不應。她慢慢拿起了筆,在紙上寫下了“光孝寺”三字。
“報恩光孝禪寺?”宋慈眉頭一凝。
桑榆點了一下頭。
報恩光孝禪寺位於建安縣境內,是閩北名氣最盛的古刹大寺,如淨慈報恩寺那般,是高宗皇帝為了超度徽宗皇帝而下詔更改的寺名。他之前向趙之傑和完顏良弼打聽蟲達的下落,二人卻說從沒聽過蟲達投金一事,他因此有過懷疑蟲達是不是投金不成,或是根本沒去金國,而是為了避罪隱姓埋名躲藏了起來,心想果真如此的話,蟲達躲藏的地方必定很是偏僻隱秘,沒想到竟是這麽大有名氣的地方。他道:“蟲達在光孝寺,這是劉鵲告訴你的?”
桑榆又點了一下頭。
“聽說你上門拜訪劉鵲時,曾給他看過一張字條。”宋慈問道,“不知那字條上寫了什麽?”
桑榆在“光孝寺”三個字的旁邊,寫下了“十年前,建安縣,東溪鄉”九個字。
“所以劉鵲一見到這幾個字,”宋慈道,“便領你入書房閉門相見?”
桑榆回以點頭。她想起那日劉鵲見過這幾個字後,立馬變了神色,請她進入書房相見,又吩咐黃楊皮守在書房外,不許任何人打擾。劉鵲關起門來,低聲問她是誰,她沒有隱瞞,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劉鵲麵露悔色,連聲向她道歉,說當年參與劫掠是他一時糊塗,雖說他沒有殘害過人命,隻是跟著亂兵搶了些財物,但他身為救死扶傷的大夫,沒有試圖阻止亂兵殘害無辜,那便是罪大惡極,他這些年時常痛悔萬分。他問桑榆是不是來找他報仇的,桑榆心亂如麻,沒有回應他。他說冤有頭債有主,當年他雖沒有害過人命,但畢竟闖入桑家搶了財物,也沒有阻止亂兵殺害桑榆的父母兄長,桑榆若是來報仇的,他願意以死謝罪,隻求他死之後,桑榆不要再傷害他的家人。
過去的十年裏,桑榆從沒有忘記過父母兄長之仇,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報仇,隻是她將這些心思深藏了起來,從不讓桑老丈知道。她清楚地記得當年那支亂軍的將領名叫蟲達,歸根結底,蟲達縱容亂兵燒殺搶掠,殺良冒功,才是害得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她隨著桑老丈四處售賣木作時,背著桑老丈偷偷地打聽蟲達的消息,得知蟲達早已叛宋投金。她以為蟲達去了金國,自己這輩子隻怕都報仇無望了,沒想到竟會在臨安城裏撞見劉鵲。她雖然恨劉鵲參與了當年的劫掠,但她知道劉鵲隻是搶掠財物,沒有害過人命,不是殺害她父母兄長的罪人。她問當年殺害她父母兄長的那夥亂兵身在何處,劉鵲搖頭說不知道,她又打聽蟲達在哪裏。出乎她意料的是,劉鵲竟沒說蟲達去了金國,而是說蟲達隱姓埋名做了和尚,藏身在報恩光孝禪寺裏。
桑榆不清楚劉鵲所說的是真是假,想起宋慈曾向金人查問蟲達投金一事,心想宋慈說不定知道蟲達的下落,便去太學找了宋慈打聽,希望能得到印證,然而宋慈並不知情。她返回梅氏榻房,收拾好行李和貨物,第二天一早雇車離開,想著先回建陽縣,安頓好了桑老丈,再獨自去報恩光孝禪寺一探究竟。她知道桑老丈將她的安危看得比自個性命還重,一旦知道她要去尋蟲達報仇,必會為此擔驚受怕。桑老丈本就年事已高,加之又是大病初愈,她怕桑老丈經受不了,便沒說實話,隻說是帶他回家好好休養。隻是沒想到劉鵲突然死於非命,她因為送去的糕點被驗出有毒,被抓入提刑司關押了起來。她昨日之所以一直沉默不應,是因為這些事關係到她父母兄長之死,她本就不願意提起,更重要的是一旦她說了出來,桑老丈便會知道她有尋蟲達報仇之心,她實在不願看到桑老丈為此擔驚受恐。若不是今日桑老丈突然認罪招供,她仍是不打算說出這些事的。
桑榆時而在紙上寫字,時而比畫手勢,將這些事告知了宋慈。她一再示意桑老丈沒有在糕點裏下過砒霜,示意桑老丈一定是擔心她被治罪,為了保護她才這麽做的。
宋慈凝著眉頭,想到劉鵲對桑榆說出願意以死謝罪的話,結果當晚他真的死在了醫館書房,難道他是自盡?可就因為一個素未謀麵的女子找上門來說起當年他參與劫掠的事,他會出於悔恨,或是害怕這女子報仇,便決定以死謝罪,並且當晚真的自盡嗎?宋慈覺得換了任何人,都不可能這麽做,更何況在他眼中,劉鵲並非一般人。他與劉鵲隻在梅氏榻房有過一麵之緣,其人長須花白、麵色紅潤,看起來甚是麵善,關於劉鵲的其他印象,則是從劉太丞家眾人口中聽來的,大都比較正麵,但他隱隱覺得劉鵲這人沒那麽簡單,尤其是劉鵲閉門見桑榆時說出的那些話,更讓他確信自己的這種感覺。劉鵲說自己罪大惡極也好,說自己痛悔萬分也罷,其實話裏話外一再地在強調他沒有殘害過人命,隻是跟著亂兵搶了一些財物,還說自己願意以死謝罪,求桑榆不要找他的家人尋仇。麵對一個十六七歲、涉世未深的女子,劉鵲這一通話說下來,桑榆即便有心尋他報仇,恐怕也下不去手。
宋慈這樣想著,覺得劉鵲是個甚有心機的人,這樣的人居然在桑榆一問之下便透露了蟲達的下落,這不得不令他起疑。他道:“桑姑娘,你有沒有想過,劉鵲為何要把蟲達的下落告訴你?”
桑榆從沒有想過這些,搖了搖頭。
宋慈的眉頭凝得更重了。蟲達六年前判宋投金,此後再也沒有他的消息,可見他藏身光孝寺一事應該是極其隱秘的。劉鵲參與劫掠桑家是在十年前,據白首烏所言,劉鵲到臨安幫助劉扁打理醫館也是在十年前,也就是說,劉鵲很可能是在那次隨軍進剿峒寇之後,便從軍中去職,離開了蟲達麾下,那他後來又是如何知道蟲達沒有叛投金國,而是藏身光孝寺的?就算劉鵲真的知道蟲達的下落,可他隻不過初次與桑榆相見,為何如此輕易便說出這等隱秘之事?宋慈越想越覺得不合常理,道:“桑姑娘,劉鵲能這麽輕易地說出蟲達的下落,極可能說的不是真話。”
桑榆比畫手勢,問蟲達不在光孝寺,那在何處?
“我也不知道。”宋慈搖頭道,“劉鵲或許當真知道蟲達的下落,隻可惜他本人已經死了,沒辦法找他查問。”
桑榆眼中透著不甘,盯著寫在紙上的“光孝寺”三字。
宋慈一見桑榆的眼神,便知她不信自己所言,仍打算去報恩光孝禪寺探明究竟,尋蟲達報仇。
宋慈是見過蟲達的,雖然那是十五年前的事,雖然那時他隻有五歲,可他清楚地記得蟲達的性情有多麽暴虐,下手有多麽狠辣,也隻有那等心狠手辣之人,才會縱容手下士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且不說蟲達很可能不在報恩光孝禪寺,即便他真的在那裏,桑榆一個十六七歲的弱女子,想尋那樣的人報仇,無異於飛蛾撲火,到頭來很可能報仇不成,反而害了自己。可桑榆報仇之誌已決,桑老丈尚且拗不過她,宋慈又如何勸阻得了?不渡無邊苦海,莫勸回頭是岸,其實宋慈根本沒打算勸桑榆放下,隻因他自己便從未放下過。十五年來,他多少次噩夢驚魂,母親渾身是血的場景,一遍又一遍地出現在眼前。蟲達關乎他母親之死,他無論如何要追查到底。他決定陪桑榆一起撲這個火,既是為了桑榆,也是為了他自己。他目光堅毅,道:“桑姑娘,我已奉喬大人之命接手劉鵲一案,三日之內,我一定查明真相,還你和桑老丈的清白。我也會追查蟲達的下落,一直追查到底,總有一天我會找出此人,還你我一個公道。”
桑榆抬頭望著宋慈,眼睛裏隱隱有淚花閃動。但她隻望了這一眼,便低下頭去,等到再抬起頭時,她已收住了淚水。她豎起拇指,輕輕彎曲了兩下,那是謝謝之意。她指了一下供狀,掌心貼在耳邊,輕輕地點了一下頭,以示相信之意。但尋蟲達報仇,她示意這是她自己的事,無論將來是何結果,都不希望牽連宋慈進來。
“桑姑娘,我不是怕牽連……”
宋慈話未說出,桑榆已比畫手勢,示意她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希望宋慈能為她保密,暫且瞞著桑老丈,不要讓桑老丈知道她決心報仇的事。
宋慈微微一呆,點了點頭。他不再多說什麽,喚入許義,將桑榆押回了大獄。
宋慈獨自在幹辦房裏坐了半晌,等許義回來後,他便站起身來,讓許義隨他走一趟劉太丞家。他此前已親自查驗過劉鵲的屍體,但作為凶案現場的醫館書房,他還沒有親自勘驗過。
第五章 牽機之毒
劉克莊奔出司理獄,又奔出府衙,直到一口氣奔出了清波門,腳步才有所放緩。沿著西湖東岸的城牆外道,他漫無目的地往前走著,過不多時,飛簷翹角的豐樂樓遙遙在望,鮮豔招展的酒旗映入了眼簾。一想到韓?隻徒一年,他便覺得心頭堵得厲害,不醉生夢死一場,如何解得胸中這口惡氣?
劉克莊踏入豐樂樓,麵對迎上來的侍者,留下一句“拿三五瓶皇都春來”,便上了樓去。他來到上次和宋慈一同坐過的中樓散座,很快侍者端來了五瓶皇都春,在他麵前一字擺開。他抓起一個酒瓶,拔掉瓶塞,也不往酒盞裏倒酒,直接高舉起來,往嘴裏灌了好大一口。
時當上午,豐樂樓才開樓不久,可中樓鼓聲簫聲齊鳴,歌伎舞姬獻藝,已有兩桌酒客在此宴飲。
劉克莊朝那兩桌酒客瞧了瞧,其中一桌隻有一個女子,身著淺黃衣裙,竟是之前在錦繡客舍行香子房遇見過的韓絮。他昨晚聽白首烏提及,韓絮是韓侂胄的侄孫女,貴為新安郡主,沒想到她竟會一大早獨自來豐樂樓喝酒,令他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劉克莊對韓絮隻是多看兩眼,對另一桌酒客,他卻是一邊喝酒,一邊恨恨地盯著。另一桌酒客聚著六七個膏粱子弟,當中一人手把折扇,是之前追隨韓?左右的史寬之,其他幾個膏粱子弟,此前也常鞍前馬後地簇擁著韓?,劉克莊都是見過的。想不到韓?剛下獄沒幾天,史寬之和這幫膏粱子弟便照常聚眾宴飲,縱情聲色,酒肉之交,不過爾爾。
劉克莊上樓之時,史寬之便已瞧見了他。與幾個膏粱子弟推杯換盞之際,史寬之時不時地朝劉克莊瞥上一眼,時不時又朝樓梯方向望一望。過了片刻,他讓幾個膏粱子弟繼續喝著,左手持折扇,右手持酒盞,起身來到劉克莊的散座前,道:“我說是誰瞧著眼熟,原來是劉公子。”
劉克莊沒好氣地哼了一聲。
“怎麽隻劉公子一人?”史寬之道,“宋公子沒來嗎?”
“宋慈來沒來,與你何幹?”劉克莊白了史寬之一眼,絲毫不掩飾眼神裏的恨意。
史寬之並不著惱,麵露微笑,道:“上次熙春樓點花牌,那道十一字同偏旁的絕對,劉公子隻消片刻便能對出,還能接連對出兩聯,當真令人大開眼界。正巧,今日我約了三五好友,在此間行酒對課,消閑為樂。適才我出了一聯,幾位好友輪番嚐試,卻無一人對出。”說著端起酒盞,向劉克莊遞出,“聞聽劉公子是以詞賦第一考入的太學,何不過來與我等飲酒對課,一起親近親近?”
“你倒是把我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劉克莊沒理會史寬之遞來的酒盞,徑自拿起酒瓶,灌了一口酒,“親近就不必了,你若想考較我,盡管來。”
史寬之笑了笑,將酒盞放下了。他朝北樓一間雅閣望了一眼,唰地撐開折扇,拿在胸前輕搖慢晃,道:“我這一聯不難,叫作‘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你這一聲羊叫,倒是惟妙惟肖極了。”劉克莊哼了一聲,順著史寬之的目光,朝北樓那間雅閣望了一眼,見那間雅閣的牆壁上繪有一幅壁畫,畫中高山流水,鳥飛猿騰,另有牛羊散布山水之間,題墨“猿鳥啼嘉景,牛羊傍晚暉”。他知道史寬之這一聯是從壁畫中出來的,隨口應道:“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呸!”
山羊是“咩咩”做聲,水牛是“哞哞”而叫,就算淹了牛鼻子,鼻子裏噴出水來,也該是“噗”的一聲,劉克莊卻故意來了一聲“呸”。他這一聯對得很是響亮,尤其是最後那一聲“呸”,驚得幾個歌伎的鼓聲簫聲微微一頓,幾個膏粱子弟也紛紛投來目光。另一桌的韓絮原本斜倚著身子自斟自飲,這時妙目一轉,也朝劉克莊看了過來。
史寬之並不生氣,道一聲:“好對!”目光掃動,落在那幾個敲鼓奏簫的歌伎身上,“那我再出一聯:金鼓動動動,實勸你不動不動不動。劉公子,請吧。”
劉克莊見那幾個歌伎所敲之鼓皆嵌有金邊,動字又暗合鼓聲,史寬之這一聯倒是出得頗有妙處。幾個歌伎除了敲鼓,還在奏簫,劉克莊不假思索,對道:“玉簫何何何,且看我如何如何如何。”
史寬之脫口道:“好對,更是好對!”猛地扇了幾下折扇,目光轉向他處,似在尋思下一聯出什麽。
劉克莊又自行灌了一口酒,道:“考較了兩聯,我看也差不多了。你有什麽話就直說,不必在此拐彎抹角。”
史寬之將折扇一收,道:“劉公子果真是爽快人。”他在劉克莊的對側落座,稍稍壓低了聲音,“聽說宋公子近來又在查案,他沒隨你來,莫非是查案子去了?”
劉克莊原本舉起酒瓶又要喝酒,聞聽此言,將酒瓶往桌上一擱,冷冷地瞧著史寬之,道:“姓史的,你要替韓?出氣,找我就行,別想著打宋慈的主意!”
史寬之微笑道:“劉公子會錯意了,我若要為難你與宋公子,何必在此多費口舌?”又湊近了一些,聲音壓得更低了,“聽說淨慈寺後山發現了一具屍骨,是當年在宮中做過太丞的劉扁,宋公子正在查這起案子。”
劉克莊冷聲冷氣地道:“你耳目倒是通達。”
“耳目是有的,至於通達與否,那就另當別論了,否則宋公子查到何種程度,我就不必來向劉公子打聽了。”
劉克莊冷哼一聲,道:“你如此在意劉扁的案子,難不成是你殺了他?”
史寬之豎起折扇抵在唇前,噓了一聲,聲音又壓低了幾分:“我與劉扁之死毫無瓜葛,與之相關的另有其人,此人可以說是大有來頭。”
“你說的是誰?”劉克莊問道。
史寬之笑了笑,沒有回答。他右手持扇,慢悠悠地拍打左掌,道:“查得如何,劉公子當真不肯透露?”
劉克莊哼了一聲,道:“無可奉告!”拿起一瓶皇都春和一隻酒盞,起身離開散座,不再理會史寬之,而是朝韓絮所在的那一桌走了過去。
史寬之也不生氣,笑著回到幾個膏粱子弟所在的酒桌,繼續傳杯弄盞,仿佛剛才的事從沒發生過一般。
許義行事利索,隻消片刻時間,便將桑老丈帶到。
宋慈讓許義留守在幹辦房外,將門關上了,請桑老丈在凳子上坐了下來。他將供狀展開,道:“老丈,這是今早喬大人提審你時,你親口招認的罪行。喬大人提審時,可有對你用刑?”
桑老丈搖頭道:“沒有。”
“這麽說,當真是你在糕點裏下了砒霜,毒殺了劉鵲?”
桑老丈麵如死灰,低頭應道:“是我。”
宋慈盯著桑老丈看了一陣,忽然道:“事到如今,你還是不肯說實話嗎?”
“我……我說的都是實話,是我下的毒……”
“那你說說,你是如何將砒霜下在糕點裏的?”
桑老丈愣了一下,道:“我趁榆兒和麵之時,將她支開,偷偷倒了砒霜在裏麵……”
“經我查驗,砒霜隻在糕點的表皮上,並不在糕點裏麵,分明是糕點做好之後,再撒上去的砒霜。”宋慈直視著桑老丈,“老丈,你為何要撒謊?”
桑老丈不敢與宋慈對視,道:“是我記錯了……是榆兒做好糕點後,我再下的砒……”
宋慈打斷了桑老丈的話:“你這麽做,是想攬下一切罪責,好讓桑榆脫罪吧?”
一條條皺紋顫抖了起來,滿是褐色斑塊的雙手攥在一起,桑老丈囁嚅道:“我……我……”
“你當真以為自己攬下一切,桑榆便能獲釋出獄嗎?你這麽做,非但害了你自己,桑榆也會受到牽連,還會讓真正的凶手逍遙法外。”宋慈語氣一變,變得極為嚴肅,“你不把一切說出來,還要有所遮掩,難道真想坐視桑榆被定罪論死?”
桑老丈忙道:“我寧願死了自己,也不願榆兒有事啊……可是有些事說了出來,隻會……”
“隻會什麽?”
“隻會害了榆兒啊……”
宋慈肅聲道:“那你也得說!”
桑老丈嘴唇顫抖,欲言又止。
“隻如何下毒這一點,便可知你是故意頂罪,你當真以為能瞞得過喬大人?你招供的這些事,隻會讓桑榆擁有殺人動機。有下毒的糕點在,那是物證;劉太丞家有人指認是桑榆送去的糕點,那是人證;如今又有了殺人動機。你即使遮掩隱瞞,單憑這些人證、物證,桑榆照樣必死無疑。”宋慈道,“你把一切都說出來,還原事情的來龍去脈,桑榆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桑老丈猶豫了一陣後,攥緊的雙手終於一鬆,道:“宋提刑,我……我說,我都說……”老眼一閉,歎道,“是我撒了謊,糕點裏的砒霜,不是我下的……那日宋提刑與劉公子請來劉太丞為我治病,我一見劉太丞,覺得他很像當年劫掠桑家的劉二。榆兒也覺得像,當年其實她也看到了劉二的長相,她甚至記得比我還要清楚。她想確認劉太丞究竟是不是劉二,這才做了一盒糕點,送去了劉太丞家。我原本不想讓她去的,可她長大了,不肯聽我的勸,我實在是拗不過她……”
“這麽說,你們還不確定劉鵲就是當年的劉二?”
“是啊。榆兒送去糕點上門道謝,就是為了確認是與不是。”
宋慈想想也是如此,十年的時間,人的模樣多少會發生變化,哪有隻見一麵,便能確認是當年之人的道理?他道:“既然尚未確認劉鵲的身份,那就不可能直接送去有毒的糕點。你為何不直說,反而要遮掩此事,自行認罪呢?”
桑老丈長歎了一口氣,道:“那天榆兒送去糕點,回到榻房時,變得心事重重,我問她見劉鵲怎麽樣了,她什麽也不肯透露。入夜時,她又出去了一趟,回來後便收拾起了行李,要離開臨安回建陽去。我問她出了什麽事,她示意是為了讓我回家好好休養身子。轉天她雇來牛車,拉上行李和貨物,帶著我出城。後來我們被提刑司的人抓了起來,又受了喬大人的審問,我才知道劉太丞死了……”
宋慈知道桑榆入夜時出去了一趟,是趕去太學見了他,向他打聽了蟲達的事,至於桑榆為何突然變得心事重重,為何急著要離開臨安,他也困惑不解。他明白桑老丈為何要遮掩隱瞞這些事了,隻因桑榆這種種反常之舉,一旦說了出來,隻會加重桑榆的嫌疑。他道:“其實老丈心裏也覺得,毒殺劉鵲的很可能就是桑榆,對吧?”
桑榆見過劉鵲後的種種反常之舉,很難不讓桑老丈起疑。但這些懷疑隻在心頭一掠而過,桑老丈很確信地道:“不會的,榆兒不會殺人的。我知道她是什麽樣的人,她不會做出這種事的!”
宋慈點了點頭,道:“劉鵲的案子,喬大人已命我接手查辦。桑榆是不是凶手,我會查個水落石出,隻要她沒有做過,我絕不會讓她無辜受罪。”
“多謝……多謝宋提刑!老朽給你叩頭了……”桑老丈顫巍巍地離開凳子,就地跪了下去。
“使不得。”宋慈忙將桑老丈扶起,喚入許義,讓他將桑老丈押回大獄,再將桑榆帶來幹辦房。
過不多時,桑榆被帶來了。
宋慈仍是讓許義留守在外。他請桑榆坐了,拿出供狀道:“桑姑娘,這是今早喬大人提審時,桑老丈親口招認的罪行,你看看吧。”
桑榆接過供狀看了,這才知道桑老丈已經認罪。她明顯有些急了,指著供狀上記錄桑老丈下毒的內容,連連搖頭擺手,示意糕點是她親手做的,桑老丈從始至終沒有在裏麵下過毒。
宋慈不提桑老丈下毒之事,問道:“你去見劉鵲時,與他在醫館書房裏閉門相見達半個時辰之久,一定說過不少事吧。你們到底說了什麽?”
桑榆一聽這話,低下了頭,如昨日那般默不回應。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宋慈忽然道,“以前我一直以為隻有自己才明白喪母之痛,沒想到你也是如此。”
聽見“喪母之痛”四字,桑榆不禁抬起頭來。她看宋慈的眼神微微一變,流露出哀憐之色。
“桑姑娘,你想不想知道,上次在梅氏榻房,我為何要向金國正副使打聽蟲達的下落?”宋慈沒有追問見劉鵲的事,轉而提起了蟲達。不等桑榆回應,他徑直往下說道:“實不相瞞,其實我與你一樣,也經曆過痛失至親之苦。太學東麵有一家錦繡客舍,客舍一樓有一間行香子房,那裏是我娘親死難之處。十五年前,我娘親就死在我的身邊,殺害她的凶手是誰,至今不明。但當年錦繡客舍的十多位住客當中,便有蟲達。我娘親死後,現場沒有留下任何證據,隻在她身上發現了三根血指印,而蟲達的右手末尾二指已斷,隻餘三根手指,他有極大可能是殺害我娘親的凶手。”
宋慈這番話說得很慢,語氣也很淡然,可是說到最後,每一個字出口之時,聲音都在微微顫抖。
“你前夜向我打聽蟲達的下落,是因為蟲達是那支官軍的將領,是害你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我追查蟲達的下落,是為了查明我娘親的死,抓住真凶,替她昭雪冤屈,讓她九泉之下得能瞑目。”宋慈看著桑榆的眼睛,“桑姑娘,你與劉鵲閉門相見那麽久,想必聊過不少事。當夜你來找我,問起蟲達的下落,還提及蟲達會不會沒去金國,我想你應該是從劉鵲那裏得知了一些蟲達的事吧。倘若真是如此,還望你能告知於我。”他將早已準備好的紙筆拿出,放在了桑榆的麵前。
這一次桑榆沒有再默然不應。她慢慢拿起了筆,在紙上寫下了“光孝寺”三字。
“報恩光孝禪寺?”宋慈眉頭一凝。
桑榆點了一下頭。
報恩光孝禪寺位於建安縣境內,是閩北名氣最盛的古刹大寺,如淨慈報恩寺那般,是高宗皇帝為了超度徽宗皇帝而下詔更改的寺名。他之前向趙之傑和完顏良弼打聽蟲達的下落,二人卻說從沒聽過蟲達投金一事,他因此有過懷疑蟲達是不是投金不成,或是根本沒去金國,而是為了避罪隱姓埋名躲藏了起來,心想果真如此的話,蟲達躲藏的地方必定很是偏僻隱秘,沒想到竟是這麽大有名氣的地方。他道:“蟲達在光孝寺,這是劉鵲告訴你的?”
桑榆又點了一下頭。
“聽說你上門拜訪劉鵲時,曾給他看過一張字條。”宋慈問道,“不知那字條上寫了什麽?”
桑榆在“光孝寺”三個字的旁邊,寫下了“十年前,建安縣,東溪鄉”九個字。
“所以劉鵲一見到這幾個字,”宋慈道,“便領你入書房閉門相見?”
桑榆回以點頭。她想起那日劉鵲見過這幾個字後,立馬變了神色,請她進入書房相見,又吩咐黃楊皮守在書房外,不許任何人打擾。劉鵲關起門來,低聲問她是誰,她沒有隱瞞,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劉鵲麵露悔色,連聲向她道歉,說當年參與劫掠是他一時糊塗,雖說他沒有殘害過人命,隻是跟著亂兵搶了些財物,但他身為救死扶傷的大夫,沒有試圖阻止亂兵殘害無辜,那便是罪大惡極,他這些年時常痛悔萬分。他問桑榆是不是來找他報仇的,桑榆心亂如麻,沒有回應他。他說冤有頭債有主,當年他雖沒有害過人命,但畢竟闖入桑家搶了財物,也沒有阻止亂兵殺害桑榆的父母兄長,桑榆若是來報仇的,他願意以死謝罪,隻求他死之後,桑榆不要再傷害他的家人。
過去的十年裏,桑榆從沒有忘記過父母兄長之仇,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報仇,隻是她將這些心思深藏了起來,從不讓桑老丈知道。她清楚地記得當年那支亂軍的將領名叫蟲達,歸根結底,蟲達縱容亂兵燒殺搶掠,殺良冒功,才是害得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她隨著桑老丈四處售賣木作時,背著桑老丈偷偷地打聽蟲達的消息,得知蟲達早已叛宋投金。她以為蟲達去了金國,自己這輩子隻怕都報仇無望了,沒想到竟會在臨安城裏撞見劉鵲。她雖然恨劉鵲參與了當年的劫掠,但她知道劉鵲隻是搶掠財物,沒有害過人命,不是殺害她父母兄長的罪人。她問當年殺害她父母兄長的那夥亂兵身在何處,劉鵲搖頭說不知道,她又打聽蟲達在哪裏。出乎她意料的是,劉鵲竟沒說蟲達去了金國,而是說蟲達隱姓埋名做了和尚,藏身在報恩光孝禪寺裏。
桑榆不清楚劉鵲所說的是真是假,想起宋慈曾向金人查問蟲達投金一事,心想宋慈說不定知道蟲達的下落,便去太學找了宋慈打聽,希望能得到印證,然而宋慈並不知情。她返回梅氏榻房,收拾好行李和貨物,第二天一早雇車離開,想著先回建陽縣,安頓好了桑老丈,再獨自去報恩光孝禪寺一探究竟。她知道桑老丈將她的安危看得比自個性命還重,一旦知道她要去尋蟲達報仇,必會為此擔驚受怕。桑老丈本就年事已高,加之又是大病初愈,她怕桑老丈經受不了,便沒說實話,隻說是帶他回家好好休養。隻是沒想到劉鵲突然死於非命,她因為送去的糕點被驗出有毒,被抓入提刑司關押了起來。她昨日之所以一直沉默不應,是因為這些事關係到她父母兄長之死,她本就不願意提起,更重要的是一旦她說了出來,桑老丈便會知道她有尋蟲達報仇之心,她實在不願看到桑老丈為此擔驚受恐。若不是今日桑老丈突然認罪招供,她仍是不打算說出這些事的。
桑榆時而在紙上寫字,時而比畫手勢,將這些事告知了宋慈。她一再示意桑老丈沒有在糕點裏下過砒霜,示意桑老丈一定是擔心她被治罪,為了保護她才這麽做的。
宋慈凝著眉頭,想到劉鵲對桑榆說出願意以死謝罪的話,結果當晚他真的死在了醫館書房,難道他是自盡?可就因為一個素未謀麵的女子找上門來說起當年他參與劫掠的事,他會出於悔恨,或是害怕這女子報仇,便決定以死謝罪,並且當晚真的自盡嗎?宋慈覺得換了任何人,都不可能這麽做,更何況在他眼中,劉鵲並非一般人。他與劉鵲隻在梅氏榻房有過一麵之緣,其人長須花白、麵色紅潤,看起來甚是麵善,關於劉鵲的其他印象,則是從劉太丞家眾人口中聽來的,大都比較正麵,但他隱隱覺得劉鵲這人沒那麽簡單,尤其是劉鵲閉門見桑榆時說出的那些話,更讓他確信自己的這種感覺。劉鵲說自己罪大惡極也好,說自己痛悔萬分也罷,其實話裏話外一再地在強調他沒有殘害過人命,隻是跟著亂兵搶了一些財物,還說自己願意以死謝罪,求桑榆不要找他的家人尋仇。麵對一個十六七歲、涉世未深的女子,劉鵲這一通話說下來,桑榆即便有心尋他報仇,恐怕也下不去手。
宋慈這樣想著,覺得劉鵲是個甚有心機的人,這樣的人居然在桑榆一問之下便透露了蟲達的下落,這不得不令他起疑。他道:“桑姑娘,你有沒有想過,劉鵲為何要把蟲達的下落告訴你?”
桑榆從沒有想過這些,搖了搖頭。
宋慈的眉頭凝得更重了。蟲達六年前判宋投金,此後再也沒有他的消息,可見他藏身光孝寺一事應該是極其隱秘的。劉鵲參與劫掠桑家是在十年前,據白首烏所言,劉鵲到臨安幫助劉扁打理醫館也是在十年前,也就是說,劉鵲很可能是在那次隨軍進剿峒寇之後,便從軍中去職,離開了蟲達麾下,那他後來又是如何知道蟲達沒有叛投金國,而是藏身光孝寺的?就算劉鵲真的知道蟲達的下落,可他隻不過初次與桑榆相見,為何如此輕易便說出這等隱秘之事?宋慈越想越覺得不合常理,道:“桑姑娘,劉鵲能這麽輕易地說出蟲達的下落,極可能說的不是真話。”
桑榆比畫手勢,問蟲達不在光孝寺,那在何處?
“我也不知道。”宋慈搖頭道,“劉鵲或許當真知道蟲達的下落,隻可惜他本人已經死了,沒辦法找他查問。”
桑榆眼中透著不甘,盯著寫在紙上的“光孝寺”三字。
宋慈一見桑榆的眼神,便知她不信自己所言,仍打算去報恩光孝禪寺探明究竟,尋蟲達報仇。
宋慈是見過蟲達的,雖然那是十五年前的事,雖然那時他隻有五歲,可他清楚地記得蟲達的性情有多麽暴虐,下手有多麽狠辣,也隻有那等心狠手辣之人,才會縱容手下士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且不說蟲達很可能不在報恩光孝禪寺,即便他真的在那裏,桑榆一個十六七歲的弱女子,想尋那樣的人報仇,無異於飛蛾撲火,到頭來很可能報仇不成,反而害了自己。可桑榆報仇之誌已決,桑老丈尚且拗不過她,宋慈又如何勸阻得了?不渡無邊苦海,莫勸回頭是岸,其實宋慈根本沒打算勸桑榆放下,隻因他自己便從未放下過。十五年來,他多少次噩夢驚魂,母親渾身是血的場景,一遍又一遍地出現在眼前。蟲達關乎他母親之死,他無論如何要追查到底。他決定陪桑榆一起撲這個火,既是為了桑榆,也是為了他自己。他目光堅毅,道:“桑姑娘,我已奉喬大人之命接手劉鵲一案,三日之內,我一定查明真相,還你和桑老丈的清白。我也會追查蟲達的下落,一直追查到底,總有一天我會找出此人,還你我一個公道。”
桑榆抬頭望著宋慈,眼睛裏隱隱有淚花閃動。但她隻望了這一眼,便低下頭去,等到再抬起頭時,她已收住了淚水。她豎起拇指,輕輕彎曲了兩下,那是謝謝之意。她指了一下供狀,掌心貼在耳邊,輕輕地點了一下頭,以示相信之意。但尋蟲達報仇,她示意這是她自己的事,無論將來是何結果,都不希望牽連宋慈進來。
“桑姑娘,我不是怕牽連……”
宋慈話未說出,桑榆已比畫手勢,示意她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希望宋慈能為她保密,暫且瞞著桑老丈,不要讓桑老丈知道她決心報仇的事。
宋慈微微一呆,點了點頭。他不再多說什麽,喚入許義,將桑榆押回了大獄。
宋慈獨自在幹辦房裏坐了半晌,等許義回來後,他便站起身來,讓許義隨他走一趟劉太丞家。他此前已親自查驗過劉鵲的屍體,但作為凶案現場的醫館書房,他還沒有親自勘驗過。
第五章 牽機之毒
劉克莊奔出司理獄,又奔出府衙,直到一口氣奔出了清波門,腳步才有所放緩。沿著西湖東岸的城牆外道,他漫無目的地往前走著,過不多時,飛簷翹角的豐樂樓遙遙在望,鮮豔招展的酒旗映入了眼簾。一想到韓?隻徒一年,他便覺得心頭堵得厲害,不醉生夢死一場,如何解得胸中這口惡氣?
劉克莊踏入豐樂樓,麵對迎上來的侍者,留下一句“拿三五瓶皇都春來”,便上了樓去。他來到上次和宋慈一同坐過的中樓散座,很快侍者端來了五瓶皇都春,在他麵前一字擺開。他抓起一個酒瓶,拔掉瓶塞,也不往酒盞裏倒酒,直接高舉起來,往嘴裏灌了好大一口。
時當上午,豐樂樓才開樓不久,可中樓鼓聲簫聲齊鳴,歌伎舞姬獻藝,已有兩桌酒客在此宴飲。
劉克莊朝那兩桌酒客瞧了瞧,其中一桌隻有一個女子,身著淺黃衣裙,竟是之前在錦繡客舍行香子房遇見過的韓絮。他昨晚聽白首烏提及,韓絮是韓侂胄的侄孫女,貴為新安郡主,沒想到她竟會一大早獨自來豐樂樓喝酒,令他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劉克莊對韓絮隻是多看兩眼,對另一桌酒客,他卻是一邊喝酒,一邊恨恨地盯著。另一桌酒客聚著六七個膏粱子弟,當中一人手把折扇,是之前追隨韓?左右的史寬之,其他幾個膏粱子弟,此前也常鞍前馬後地簇擁著韓?,劉克莊都是見過的。想不到韓?剛下獄沒幾天,史寬之和這幫膏粱子弟便照常聚眾宴飲,縱情聲色,酒肉之交,不過爾爾。
劉克莊上樓之時,史寬之便已瞧見了他。與幾個膏粱子弟推杯換盞之際,史寬之時不時地朝劉克莊瞥上一眼,時不時又朝樓梯方向望一望。過了片刻,他讓幾個膏粱子弟繼續喝著,左手持折扇,右手持酒盞,起身來到劉克莊的散座前,道:“我說是誰瞧著眼熟,原來是劉公子。”
劉克莊沒好氣地哼了一聲。
“怎麽隻劉公子一人?”史寬之道,“宋公子沒來嗎?”
“宋慈來沒來,與你何幹?”劉克莊白了史寬之一眼,絲毫不掩飾眼神裏的恨意。
史寬之並不著惱,麵露微笑,道:“上次熙春樓點花牌,那道十一字同偏旁的絕對,劉公子隻消片刻便能對出,還能接連對出兩聯,當真令人大開眼界。正巧,今日我約了三五好友,在此間行酒對課,消閑為樂。適才我出了一聯,幾位好友輪番嚐試,卻無一人對出。”說著端起酒盞,向劉克莊遞出,“聞聽劉公子是以詞賦第一考入的太學,何不過來與我等飲酒對課,一起親近親近?”
“你倒是把我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劉克莊沒理會史寬之遞來的酒盞,徑自拿起酒瓶,灌了一口酒,“親近就不必了,你若想考較我,盡管來。”
史寬之笑了笑,將酒盞放下了。他朝北樓一間雅閣望了一眼,唰地撐開折扇,拿在胸前輕搖慢晃,道:“我這一聯不難,叫作‘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你這一聲羊叫,倒是惟妙惟肖極了。”劉克莊哼了一聲,順著史寬之的目光,朝北樓那間雅閣望了一眼,見那間雅閣的牆壁上繪有一幅壁畫,畫中高山流水,鳥飛猿騰,另有牛羊散布山水之間,題墨“猿鳥啼嘉景,牛羊傍晚暉”。他知道史寬之這一聯是從壁畫中出來的,隨口應道:“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呸!”
山羊是“咩咩”做聲,水牛是“哞哞”而叫,就算淹了牛鼻子,鼻子裏噴出水來,也該是“噗”的一聲,劉克莊卻故意來了一聲“呸”。他這一聯對得很是響亮,尤其是最後那一聲“呸”,驚得幾個歌伎的鼓聲簫聲微微一頓,幾個膏粱子弟也紛紛投來目光。另一桌的韓絮原本斜倚著身子自斟自飲,這時妙目一轉,也朝劉克莊看了過來。
史寬之並不生氣,道一聲:“好對!”目光掃動,落在那幾個敲鼓奏簫的歌伎身上,“那我再出一聯:金鼓動動動,實勸你不動不動不動。劉公子,請吧。”
劉克莊見那幾個歌伎所敲之鼓皆嵌有金邊,動字又暗合鼓聲,史寬之這一聯倒是出得頗有妙處。幾個歌伎除了敲鼓,還在奏簫,劉克莊不假思索,對道:“玉簫何何何,且看我如何如何如何。”
史寬之脫口道:“好對,更是好對!”猛地扇了幾下折扇,目光轉向他處,似在尋思下一聯出什麽。
劉克莊又自行灌了一口酒,道:“考較了兩聯,我看也差不多了。你有什麽話就直說,不必在此拐彎抹角。”
史寬之將折扇一收,道:“劉公子果真是爽快人。”他在劉克莊的對側落座,稍稍壓低了聲音,“聽說宋公子近來又在查案,他沒隨你來,莫非是查案子去了?”
劉克莊原本舉起酒瓶又要喝酒,聞聽此言,將酒瓶往桌上一擱,冷冷地瞧著史寬之,道:“姓史的,你要替韓?出氣,找我就行,別想著打宋慈的主意!”
史寬之微笑道:“劉公子會錯意了,我若要為難你與宋公子,何必在此多費口舌?”又湊近了一些,聲音壓得更低了,“聽說淨慈寺後山發現了一具屍骨,是當年在宮中做過太丞的劉扁,宋公子正在查這起案子。”
劉克莊冷聲冷氣地道:“你耳目倒是通達。”
“耳目是有的,至於通達與否,那就另當別論了,否則宋公子查到何種程度,我就不必來向劉公子打聽了。”
劉克莊冷哼一聲,道:“你如此在意劉扁的案子,難不成是你殺了他?”
史寬之豎起折扇抵在唇前,噓了一聲,聲音又壓低了幾分:“我與劉扁之死毫無瓜葛,與之相關的另有其人,此人可以說是大有來頭。”
“你說的是誰?”劉克莊問道。
史寬之笑了笑,沒有回答。他右手持扇,慢悠悠地拍打左掌,道:“查得如何,劉公子當真不肯透露?”
劉克莊哼了一聲,道:“無可奉告!”拿起一瓶皇都春和一隻酒盞,起身離開散座,不再理會史寬之,而是朝韓絮所在的那一桌走了過去。
史寬之也不生氣,笑著回到幾個膏粱子弟所在的酒桌,繼續傳杯弄盞,仿佛剛才的事從沒發生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