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立刻又問:“大太太,是給你打嫁妝的那個陳木匠嗎?”


    奶奶笑出了滿臉皺紋,“那是老陳木匠,早就死啦,這個陳木匠是他的兒!”


    姑爹和馮小河連跑三趟,才把東西都搬回了漫水橋。小院的路上,大家來來回回地朝屋裏搬東西,床和櫃子被抬進去,衣服和被褥被一一歸置,屋裏回蕩著人們的說話聲、孩子的笑聲和跑鬧聲,空寂的房屋頓時充實起來。


    第15章 搬新居


    天氣漸漸熱起來了,鄉間草木散發出蓬勃的夏日氣息。對於居住在石橋南村的人們來說,這並不是件好事,一場大雨過後,空氣濕熱,陽光蒸騰下,牲畜糞便吸引著蒼蠅和蚊蟲,老槐樹上,知了們開始沒完沒了的嘶鳴。


    佳慧對於搬家的願望也迫切了起來。


    前兩天趁著下雨無事,她登錄了海角論壇,充分感受到互聯網的魔力,——她收到了站內短信,是版主發來的,通知她帖子已被加精。


    ……版主,啊,多麽親切而又古老的稱謂!


    然後佳慧點開自己的帖子,發現回帖已經多達兩百多層樓。大部分人都在表示羨慕嫉妒恨。


    “啊啊啊啊,風景太美了吧這也!”


    “一家一個小山頭,樓主簡直不要住得太爽!”


    “這樣的鄉間小屋我也想要!”


    “這是什麽神仙生活?在這裏住上一年半載能成仙嗎?”


    ……


    當然也有人在說酸話:“樓主有錢人吧?富人眼裏農村才是淨土,窮人眼裏農村盡是土。”


    “我負責地告訴大家,真實的農村並不是這樣的!”


    ……


    佳慧心想,真實的農村當然不是這樣的,至少,她現在住著的石橋南村就不那麽爽心悅目。她記錄的隻是自己的小世界罷了。她沒有能力去影響很多人,但至少能讓身邊的小世界盡量變得美好。


    主樓的那幾張照片當然也是她精心挑選的。半開的天藍色窗欞,明淨的玻璃,還有窗外秀麗的山和濃墨重彩的藍空白雲,妥妥就是一張風景明信片。她對網絡語言是非常熟悉的,還有著這個年代很多人不具備的幽默感,在三言兩語表明自己擁有了一幢鄉間小屋後,她用照片+調侃的文字,展示了一小部分改造小屋的經曆,以及打磨窗戶、改造衣櫃的過程。


    老家具的拍攝也要講技巧,前後對比強烈,才能吸引人眼球。之前落滿灰塵的舊家具,賣給收破爛的似乎都沒人要,經過修修補補、打磨上漆,再裝上穿衣鏡,竟有種懷舊風的古樸美感,比新家具還多幾分韻味。——這當然也是佳慧跪著趴著到處找角度,才拍出來的效果。


    既然有人喜歡,佳慧也就再接再厲,又發了改造八仙條案和碗櫥的照片。同時在內心感歎,海角論壇真不愧號稱“**最大的華人網絡社區”。每天都有海量的帖子在論壇浮浮沉沉,更有海量的用戶在這裏尋尋覓覓。隻要內容稍微別致點,大家的熱情就很容易被引爆啊。


    那些回帖,不管是批評、嘲諷還是讚美,她都看得很開心,所有的評論照單全收。時隔多年,她都快忘了,這個時代,網上還沒那麽多噴子。人們還在充滿熱情地擁抱自己的網絡生活,他們中的很多人第一次發現,他們的喜好、學識、見解……能如此輕易地展示出來,也能如此輕易地尋找到同好。這在過去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天時晴時雨。雨停的時候,佳慧就去漫水橋那邊翻地,很多農作物都要趕緊種下去了。她從姑姑的田裏剪了紅薯苗,先扡插了一小塊紅薯。又趕著種了黃瓜苗、小香蔥、辣椒苗等。下雨的時候,佳慧逛完論壇,便帶著全家上網購買窗簾。這一過程,也讓兩位老人開了眼,充分感受到了網購的魔力。


    他們一左一右,像兩大護法一樣,坐在佳慧身後,伸長脖子看電腦裏琳琅滿目的窗簾花色和窗簾杆,嘖嘖發出驚歎。


    “這電腦裏頭有多少家店?……成千上萬?老天爺!那不是比城裏的店鋪都多!”


    “一張照片就是一種簾子的款式?……等等,慢些看,我眼都看花了!”


    “五顏六色的,這怎麽挑得過來?……這個花怪好看!”


    “除了賣窗簾,網上還賣啥?……啥都有賣的?天爺!這多方便!車都不用坐!”


    最後兩位老人商量,決定把房間裏裝上同一款窗簾,在佳慧建議下,他們挑選了淺綠色和白底淺綠碎花拚接的棉麻窗簾。接下來是七寶,雖然我們的奧特戰士心心念念地想開挖掘機,但是她的審美趣味還脫不開小女孩,再加上旁邊還有一位粉紅少女心的苗參謀,兩個小腦袋湊在電腦前,最後挑選的窗簾是粉紅小碎花的,還要有層層疊疊公主風的花邊,還要搭配粉色的印花窗紗。


    然後一家老小經過熱烈的討論,給樓上樓下的大廳窗戶挑選了一款綠底複古花卉的窗簾,看起來挺典雅。佳慧自己的臥室,則選了素淨又溫馨的奶油色棉麻窗簾。


    挑完了窗簾,佳慧順便又給奶奶的嫁妝箱子購置了一套仿古銅配件,什麽銅包角、銅合頁、銅拉手一應俱全。奶奶看著照片上黃燦燦的配件,又驚了,“這種老古代的東西還有人做?這是哪個村的銀匠打的?”


    佳慧笑,“奶奶,這些東西可不是手工的,都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


    奶奶和外婆同時感歎:“這個電腦可真不得了!啥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有!這都是哪些人在上頭買貨賣貨啊?”


    “五湖四海的人!買貨的也是五湖四海的人。”大姑在旁邊忍不住笑,“媽,上回佳慧還在電腦上訂了個木格子的碗櫥門,你忘啦?”


    姑爹便問:“那到時候我們香菇種出來了,能不能也拿到網上去賣?”


    佳慧朝姑爹伸出大拇指,“姑爹,還是你有商業眼光!那是肯定的。以後我們廠子辦起來了,也會開淘寶小店。前兩天的新聞還在說,要實施寬帶中國工程呢。現在鎮上收發快遞還是不方便,等以後很快要發展起來的。想寄東西到外地,打個電話別人就來給你收走了。而且,等我們廠子發展到一定規模,在廠裏設置一個物流點也不是不可能。”


    她畫的這個大餅讓大家都很興奮,姑姑又問:“那我的臘蹄子、臘香腸、土雞蛋這些東西能不能也拿去網上賣啊?”


    “能啊!”佳慧趁機科普:“以後還會直播帶貨呢。……就是你站在攝像頭前,把自己的這些臘貨介紹給大家,網絡傳遞給千家萬戶,自然就有人來買了,跟麵對麵介紹商品是一樣的。”


    “看來還是要多讀書啊,”姑爹不由感歎:“你們讀過書的人,知道得就是多!”


    佳慧不禁抿嘴笑了,心裏湧上微微的自豪。她覺得自己還是稍微地影響了這個小世界的運轉,——她讓偏居一隅的奶奶、外婆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廣闊,也讓姑姑一家提前感受到了網絡的便利和有趣。她回到這裏,不隻是種地,更是為了給他們帶來之前生活裏不曾接觸的東西。


    窗簾全部安裝好了以後,全家人挑了一個好日子,正式搬進了漫水橋的新家。——其實到這一天已經沒什麽好搬的了,最主要的事情是營造儀式感,做一頓飯,暖一暖房。


    佳慧大清早就去鎮上買菜,她現在對小鎮已經很熟悉了,尤其是鎮裏的菜場。裏麵經常有附近的老人采了菌子或摘了自家田裏的農作物來賣,看著那些一小束一小束紮起來的新鮮蔬菜,和用竹籃裝著的各種水果,佳慧就會從心底生出歡喜來。


    七月的應季蔬菜太多了,空心菜、辣椒、茄子、黃瓜……,還有野地裏采摘的馬齒莧、魚腥草、掃帚苗等。她在鎮上買了雞、肉和一些蔬菜,還買了一小筐杏子。黃橙橙的杏子掰開,飽滿的果肉裏脫出來一顆果核,果肉甜中微酸,軟綿綿的,兩位老人都很喜歡吃。果核還可以留著給苗苗抓子兒玩。


    姑姑堅持按照喬遷新居的標準,給他們帶來了白菜、蘋果、魚,寓意著百財、平安、年年有餘等好兆頭。搬家這一天,廚房做飯的人換成了姑爹,因為姑爹才是真正的農村大師傅。他靠著自學成材,成為了鄉村有名的廚師長,平時還承接各種宴請的流水席。


    這天的主菜是雜菌燉老母雞。老母雞清燉,再放進各種菌子,起鍋時灑幾粒小香蔥,熱氣騰騰、湯清味鮮。還有橡子皮炒韭菜、涼拌馬齒莧等,八個人把餐廳的圓桌打開,團團坐著吃了一頓飯,就算正式入住了。


    第16章 種花草


    搬進新房的第二天,奶奶這個鄉村社交女王就結識了他們的新鄰居。


    那天佳慧把菜園裏剩下的地都鬆了一遍,就跟馮小河去了廠裏。廠子馬上要開始收貯香菇棒的製作原料了。家裏的活兒好容易忙得差不得了,現在得趕緊忙廠裏的活兒,製棒設備也要檢修好,為八月份出第一批香菇棒作準備。


    現在香菇廠裏裏外外也都拾掇幹淨了。院裏的荒草清理一空,從院門到廠房鋪了一條石子路,方便運原料的車開進來。路旁邊的空地裏,按間距豎著一根根水泥柱,上麵用竹子撐起了圓形拱頂。到時候在上麵覆蓋上薄膜,就是香菇大棚。


    這種水泥+竹子製成的菇棚,當然比不上鋼構的大棚堅固,而且過幾年竹子就得更換。但他們資金有限,也隻能先搭建一批這樣的大棚,反正不影響使用。附近很多村民的棚子還是木頭搭的呢。


    香菇菌棒製作出來後,先要熏蒸滅菌,再接菌種,最後放到大棚裏的架子上進行培育,三個月左右開始出菇。這期間大棚內要時刻注意保持一定濕度和溫度。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對菇棒進行補水。溫度高了要掀開大棚出入口的薄膜,讓裏麵及時通風降溫。


    總之隻要是涉及到農業種植,都是費心費力的事情。但他們既然做了,就想做好。哪怕姑爹種過香菇,有一定經驗,這段時間馮小河也天天晚上查資料,光筆記就做了一大本。


    香菇廠的廠牌已經做好了,還沒掛起來,這會兒馮小河把牌子從廠房裏扛出來,和佳慧搭手釘到了院門旁的牆上。


    “平安市七寶食用菌有限公司,”馮小河念著牌子上的字,露出笑臉,“應該讓七寶來看看的,她年紀輕輕的都有公司了。”


    佳慧跟他並排站著,仰頭看牌子上的字樣,說:“可不是!我們都是打工人。”


    她邊往院裏走,邊念叨起後世很火的打工謠:“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是什麽讓我天天見到淩晨四點的香菇廠?是事業嗎?是夢想嗎?不!是熊熊燃燒的打工魂,打工使我快樂……”


    馮小河在後麵哈哈大笑。


    在廠裏抹抹擦擦、修修補補的,一下午很快就過去了。等他們晚上回家時,外婆和奶奶已經做好了飯。廚房的長木桌上,擺放著好幾盤菜,有嫩嫩的燉雞蛋、炒空心菜、煎虎皮青椒等,一家人在桌旁坐下,佳慧洗了臉過來,看著菜問:“哪兒來的空心菜?姑姑今天來過了?”


    苗苗搶先答:“是隔壁劉太太給的。”


    佳慧和馮小河都詫異了,“咱們這單家獨院的,哪兒來的隔壁?”


    隔壁當然是有的,就是隔得有點遠。往北十幾米外,隔著樹林確實有一戶人家。但佳慧來這邊裝修房子那麽久,一次也沒碰到過人。她還一直以為是空房子呢。


    “人家屋裏住著兩老呢,老頭姓胡,他老伴姓劉。兒女都有出息,女兒嫁在外地,兩個兒子都在市裏工作。說起來,這劉婆婆娘家媽的侄兒的女婿,他妹妹還嫁到了我們紅山村咧。”奶奶解釋。


    正式搬進來後,按農村傳統,自然是要拜會左鄰右舍的。所以奶奶下午特特地拎了一小袋杏,——昨天沒吃完的,甜甜的可好吃了——拉著婆婆、牽著娃兒一同去了鄰居家,作了正式的拜訪。幾個老太太坐在一起聊了會兒天。


    千萬不要小看農村媽媽婆婆輩的社交能力,隻是一個下午,雙方就由陌生人變成了熟人,還了解了彼此的家庭情況,回來時還提了回禮,一袋菜地裏新掐的空心菜,用的還是裝杏兒的那個塑料袋。


    馮小河哈哈笑起來,“怎麽,奶奶你這麽快就跟人攀上親戚了?”


    “什麽親戚不親戚的!”奶奶瞪他一眼,“不都說遠親比不上近鄰嘛。隔壁兩行,就該常走動走動。”


    七寶費力地捏著筷子,吃得臉上都是飯粒,此時堅毅抬頭:“我喜歡劉太太!”


    “為什麽?”佳慧問。


    “她有梨!好多梨!”七寶滿臉向往,“她要請七寶吃梨!”


    大家都笑了起來,外婆給她擦了擦臉,說:“我七寶這個小饞貓呀,就惦著人家院裏那棵梨樹上的果子了。”


    “不就是梨嗎?我們自己也栽兩棵,”佳慧道:“還要栽葡萄、杏子樹、梅子樹、棗樹……,想吃什麽種什麽。”


    “種多多的樹!”七寶珍惜地捏住手背上的飯粒,喂進嘴裏,道:“七寶也要種!”


    不過,這個季節已經不適合栽樹了。天氣是越來越熱了,一早一晚還有些涼意,到了中午,連村裏的狗都不往太陽下跑了,都窩在陰涼地裏歇暑。幼兒園放假後,苗苗就住到漫水橋邊了。白天佳慧和馮小河去廠裏忙,老人們做做家務,孩子們就在大樟樹的濃蔭下玩耍。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正在播出,下午最熱的時候,兩個老人會跟著娃兒們看兩集電視,穿堂風吹進來,客廳裏倒也涼快。那句“元芳你怎麽看”現在成了苗苗的口頭禪,被她廣泛使用在各種場合。


    “我們去玩過家家吧,”她說:“七寶,你怎麽看?”


    七寶能怎麽看呢?她挺著小圓肚子站著,左看又右看,最後說:“我看好啦,姐姐,沒問題。”


    兩個小姑娘帶著七寶的奧特曼,——聽說還取了名字叫小剛——用蓋房剩下的瓦片,盛放了找來的各種樹葉和花草,在樟樹下辦家家酒,還邀請大太太和小太太來吃席。席麵可豐盛了,七八個碗呢。兩個孩子折了灌木的枝條當筷子,一本正經地吃飯,還給小剛和太太們挾菜,招待得相當殷勤。


    佳慧傍晚回來時,在夕陽下看到了這一幕,火速跑到屋裏拿了相機,一邊樂,一邊跟狗仔一樣拍了很多照片。


    照片發到網上,歡笑聲一片,有人對這種童年遊戲表示懷念,有人對奧特戰士小剛的遭遇表示幸災樂禍:別人都去打怪獸,小剛隻能陪孩子們玩家家酒哈哈哈哈……


    其中有一張照片,拍的是夕陽中老人和孩子的剪影,也讓很多人留言:忽然想我奶奶/外婆/姥姥/爺爺了……


    天氣太熱,不能種樹,不過一早一晚還是可以種點花花草草的。佳慧網購了一大包重瓣太陽花和蜀葵的種子,沿著小徑和水渠的邊緣,錯落灑了些。誰不喜歡生命力強的花草啊,尤其是太陽花,花期長,生命力強,隻需要澆點水,它就會持續開出五顏六色的花朵來,一直開到冬天。


    這是需要花錢的,還有些花草則是野地裏找來的。早上天剛亮,佳慧就帶著兩個娃兒,扛著鍬出了門,踩著露水去尋找牽牛花、野菊花或金銀花的老樁。空氣清爽而濕潤,她們穿過門前的小徑,兩個孩子在身後嘁嘁喳喳,旁邊溪水流過石頭發出輕聲,遠山籠罩在淡淡霧氣裏,抬眼望天,西邊還掛著半個白月亮。


    “媽媽,姐姐,這有個花!”


    “這有個果果!”


    兩個孩子在田野裏尋找得很認真。七寶不時停下來,把看到的花和果實分享給她倆。有些花和果實佳慧認識,便給她們稍作講解。


    “這是夏枯草,是一種中藥材,曬幹了用在藥裏,可以給人治病。”


    “這是蛇莓,紅紅的很可愛吧?……不好吃。在野外不認識的果子不要吃哦……”


    “這是構樹,果子沒有毒,但是不好吃,……苗苗說得對,要是好吃早被摘光了。我想起‘道旁苦李’的故事,你們要不要聽……”


    “這種植物叫紅蓼,很美吧?古代很多人都把它寫進詩裏。比方說唐朝有位叫白居易的詩人,他有這樣兩句詩: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詩裏的紅蓼就是這種花,青蕪就是青青的野草……他為什麽叫白居易?問得好,那是因為……,來,我們采一點回去插在瓶子裏……”


    有些花草佳慧也不認識,便拿相機拍下來,準備回去查一查再告訴孩子們。葉子君說得對,鄉下教育資源確實比不上城裏,孩子們沒有圖書館看不到科技展覽等等,但佳慧覺得,教育很多時候也並不是教授課本裏的知識。帶著孩子們在野外探索,讓她們認識身邊的世界,這也同樣是一種教育。


    當然她們也找到了想要的老樁。在蘢山鎮這一帶,金銀花和野菊花都是極其常見的植物,附近田埂邊、溪邊、路邊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佳慧挖了兩大兜野菊花,和孩子們一起種在水渠邊,野菊略帶苦味的綠葉鋪展開來,直垂到渠道的水麵上,可以想象,到了秋天肯定會是黃燦燦的一大片。車庫邊上則栽了兩棵金銀花藤,金銀花不僅又香又好看,花骨朵摘下來,曬幹了還能泡茶喝。


    最讓人驚喜的是牽牛花。她們從稻田邊的緩坡上挖到一棵很粗壯的藤蔓,移植到水渠的小橋邊,還很仔細地把藤蔓纏繞到了橋欄上。七月正是牽牛花盛開的季節,欄杆上每天都會開滿美麗的小喇叭。奶奶經過小橋時也會發出驚歎,“這花怎麽在咱們院子裏格外好看似的,平時長在野草地裏,誰注意過啊。”


    有一天,苗苗和七寶跑來告訴她,這些小喇叭會變色。早上花朵是豔麗的紫紅色,到了傍晚,它們又都變成了濃鬱的紫藍色。佳慧觀察了一下,果然是這樣。而且碰上多雲天氣,藤蔓上還會同時盛開兩種顏色的花朵。


    “神奇的植物!”苗苗睜著大眼睛,看著花感歎。


    “神奇的植物!”七寶站在姐姐旁邊,扛著奧特曼小剛快樂地複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山村人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山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山橫並收藏重生之山村人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