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之感在心底盤桓,事後想想一切卻都有跡可循,那時她卻暗暗自欺以為對方隻是心懷高義為人剛強,也再未打聽過別的了。
薑氏也偶爾會來看她。
盡管自己已瘦得有些病態、可每次見到宋疏妍卻都還要說她瘦得太厲害,甚至不惜親自捧起粥碗喂一個晚輩吃東西;宋疏妍既慟且愧、自然不敢勞煩薑氏親自動手,便隻好接過飯食逼自己一口口往下咽,薑氏瞧著終於淺淺露出一個笑,道:“就該如此……你在我這裏留著,我總不能教你傷了身子。”
這話實在太暖,實則那一刻宋疏妍已有些想喚她一聲母親,隻是若如此叫了難免便會想起方獻亭,那無論於她還是於她都是一種折磨;她便沒開這個口,隻轉而道:“夫人也該多多珍重身體,若一直這般勞累,恐……”
薑氏自明了她的好意,當時笑著摸摸她的小臉兒,說待忙到年後應當就會清閑下來,過一會兒又端詳她一陣,說:“聽人說你整日在房裏悶著,這卻也不利於將養身子,近幾日雪後難得出了太陽,你也該多出去走動走動才是。”
第82章
——她確該出去走走。
此處是他一族故地, 當有許多與他相關的舊景,何況她那時總擔憂薑氏是強顏歡笑故作從容,心中亦不願見她左右無人。
於是後來便常強撐病體陪同對方去城中各處撫問, 落雪之後潁川更似一座喪城、處處皆是雪白一片,喪夫喪子的女眷們總是淚眼朦朧, 每入一門皆能聽到撕心裂肺的哭聲。
“夫人——”
人人都對薑氏伸出手、向她陳情訴苦毫無保留, 宋疏妍在每一張流淚的臉孔上都看到困厄絕望、卻從未目睹哪怕一絲惱恨怨尤,或許世人皆知方氏所失才是最重,而他們從不曾高高在上淩駕於人、卻始終先於天下承受苦痛。
半大的孩子也在哭、哭完又擦幹眼淚去拿自己尚拿不起的沉重刀兵,揚言要為自己戰死的父兄報仇雪恨;一代代人便這樣出生、長大、征戰、死亡……周而複始循環不休。
她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麵——江南之地總是鶯歌燕舞小橋流水, 即便在這離亂飄搖的當下也尚且富庶安樂, 宋氏清流世家更不曾有過如此的壯烈與血性, 或許直到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先國公當初為何執意舍身,平寧安定總是世上最為珍貴之物, 可惜明白這道理的人卻總是太少太少。
……
“……隻要我向前走一步便會多許多人因這一步而受益, 是以不必計較得失衡量利弊,隻要一意向前走。”
……
那人的話再次回響於耳畔,隻是眼前之景卻由玉皇山下蔥鬱的山色變幻成潁川城中飄飛的大雪, 她心底亦漸漸徒留一片蒼茫,卻竟在他離去之後才真正讀懂他的心。
我好像的確由此越發愛你。
……可又深知這便是所謂謬誤虛妄。
年關將近時方氏故邸又來了一位意想不到的遠客, 乘馬車入城時悄然無息不聲不響, 後來才知那竟是當今大周皇後、薑氏所出嫡女方冉君。
宋疏妍過去隻在元彰七年冬狩獵場和先國公靈堂之上見過對方兩麵,依稀記得當年那位太子妃同方獻亭生得有六七分相像,如今數年一過竟已白發叢生,大好的年華也顯得滄桑老態了;去歲她在江南時也曾有耳聞, 說當朝皇後身染怪疾、天子特下恩旨準允其至驪山行宮將養,仔細算來至今也有年餘工夫, 如今她又歸了潁川,莫非……
她素來想得多,薑氏見到女兒時一顆心卻是空的,大抵久別重逢總是悲喜交雜苦樂摻半,母女二人緊緊相擁時便連在一旁瞧著的奴婢們也都紛紛跟著紅了眼眶。
“冉兒……我的冉兒……”
薑氏終於落了淚,那時既像痛得錐心刺骨又似終於了無遺憾,宋疏妍看著她們、恍惚間又像看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心道倘若她們也終於能在這世間何處重逢,想來也會如這般淚流滿麵百感交集罷。
她退出門去不再打攪人家骨肉團聚,入夜後卻又見皇後身邊侍女前來召她謁見;她依言去了,大冷的天卻見皇後坐在廊下賞雪,枯瘦的側影恰似她的母親,原來方氏上下不單男子需為國赴死、便連女子也是一般茹苦含辛。
“臣女拜見皇後娘娘。”
她對她低眉下拜。
夜雪紛飛寒意襲人,方冉君轉頭看向她時或曾淡淡一笑,道:“我既歸家便隻是母親的女兒,不再是什麽皇後娘娘——宋小姐不必拘禮,請坐吧。”
她言辭懇切,一個“我”字說得尤其隨和,宋疏妍看著她與那人十分相似的眉眼,終於還是從命起身坐於對方身側。
“我與貽之生得很像麽?”她像是看出她所想,一雙疲憊的眼睛顯得比過去更黯淡,“你一直在看我。”
“貽之”……
熟悉的舊稱仍然傷人,原來她至今還是聽不得他的名字,當時聲音也有些啞了,隻答:“臣女惶恐……確有幾分神似。”
方冉君又寡淡一笑,這次便顯出幾分悵然了,俄而伸手接住幾片飄落的雪瓣,聲音一並顯得空靈:“隻有皮囊相近罷了,我總是不如他的。”
這話很難接,幸而她也不需要她接,說起故人總難免思及往事,時過境遷後更平添幾多慨歎。
“他比我成器,也比我有韌性……父親生前對我二人皆有諸多教誨,我百無一成蹉跎至今、他卻日日恪守從無懶怠——他與父親很像,可終歸,不是父親……”
說到這裏她搖了搖頭,似乎也在嫌棄自己語無倫次,片刻後再次側首看向宋疏妍,神情更柔和了些。
“他與我提起過你。”
啊……
瀟瀟夜雪徐徐落在心上,宋疏妍已感到手心是一片涼,方冉君的聲音卻還殘存幾分暖意,又說:“他說遇到了一個心儀的女子,待戰事一了便要與她成婚……他說你很好,他很喜歡你。”
即便數月間對那人的懷緬從未間斷,此刻再聽人提及卻仍輕易潸然淚下——其實她與他之間真的隻差一點點,隻要再多一毫一厘的緣分,便……
“宋小姐……”
方冉君歎了一口氣,看著她的眼神終於漸漸顯得悲涼憐憫。
“貽之生前並不曾有過多少舒心暢意的日子,幸而終是與你去過錢塘,也算了卻一樁遺憾,”她緩緩伸手為她拭淚,手心間是冰涼一片,“母親說你重情,心裏還是放不下他……我知情濃如許驟然分離總是殘忍,隻是世間之事多是注定,早一日放下才能早一日解脫。”
話至此處微微一頓,她的唇角似乎染上幾分苦笑。
“我亦曾愛過一個男子,不惜為他做了許多傻事……”
“幼時本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入東宮後便相隔宮牆從此陌路……父親百般申斥責罰逼我放手,貽之亦曾疾言厲色勸我回頭,我都不肯聽,最後終於鑄成大錯。”
“我害了我父親,令他受先帝折辱而死,方氏本有‘無一事不可對天下言’的美名,也因我一人之過再不複存……如今想想情愛又是什麽?所謂嗔癡愛恨也不過都是空無幻夢罷了。”
她絮絮說著,一張不施粉黛的臉已漸生幾許方外之色,宋疏妍心中一片空茫,不知對方何以對幾乎陌生的自己坦白如斯,同時又竟感到與一個度外之人休戚與共。
“……那你放下了麽?”
她開口問她,在那一刻也放下了俗世之中的尊卑禮節,方冉君靜靜平視於她,同似業已脫出樊籠。
“也許吧,”她回答她,“總歸……不像過去那樣執拗了。”
——誰說不是呢?
自去歲離宮後她便避居驪山,元彰七年末尚未落成的道觀那時也已收拾停當,她躲在其中跟隨道長清修,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身外諸般紛擾好似一瞬便遠了,她才知道自己過去那些悲喜憂樂本不過是滾滾紅塵之中一粒流沙。
蘇瑾亦曾來尋過她。
衛欽終是仁厚之君,即便與她恩恩怨怨糾纏多年也終還是饒了蘇瑾一條性命,他被罷官成了白身,那段日子便時時在驪山腳下等待與她相見。
人間之事何等可笑?當初冬狩時拚死也要見上一麵、便是人人阻攔也不肯回頭,如今障礙皆消卻反而再沒了廝守的力氣,或許她心知自己身上背著先父一條性命和方氏一族榮辱,終究還是與他有緣無份。
他們便一個山上一個山下地終日相對,似乎彼此互不相幹又似已然白頭偕老,原來所謂陰陽道法便是這般玄妙,道為太極心為大極,一物兩體混沌為一。
“便就快些忘了他吧……”
方冉君最後這樣說著,那雙與方獻亭十分相似的眼睛像正跨越死生萬裏望進宋疏妍心底。
“倘若貽之還在……必也不忍見你久困傷心的。”
月餘過後除夕將至,潁川城中卻仍無半分歡慶顏色。
中原大禍臨頭,當初若非方獻亭率神略軍一戰反殲突厥五萬兵令胡人元氣大傷、恐怕眼下西都早成敵寇囊中之物;隻是他死後軍中便無人可再獨挑大梁,以致戰場之上形勢依然萬分嚴峻,據說天子已在籌備東遷洛陽,而若北方謝氏再擋不住東突厥,那便……
薑氏卻似不再陷於這些慘淡愁雲,撫恤過軍中將士家眷後便親自在方氏故邸張羅起籌備新歲之事;宋疏妍自接到了金陵來信、是叔父代父親催她早日歸家,她並未理會隻隨手將信燒了,卻又不知自己久久忝居方府究竟是否妥當。
“你可不要想這些,隻管隨心住下去,”薑氏知曉她之所慮,果然立刻便來開解,“今歲難得你與冉兒都在我身邊,便讓我像有了一雙女兒似的……”
她笑得頗為開懷,像是果真漸漸從喪子之痛中走了出來,甚而轉頭還令仆役去備了花炮,預備在家中好生熱鬧一番。
“繼往開來除舊迎新,既是要賀新歲便合該有一番新氣象,”她坦然說著,言語間未曾暴露一絲軟弱,“便讓不好的事都留在今年吧,待除夕一過……便日日都是好事了。”
眾人亦都是苦怕了,便皆依主母的令賣力操辦了一場除夕家宴,身在潁川的方氏族人皆一同歡聚守歲,人人都企盼既往之失再不複來,一國一家皆能時來運轉柳暗花明;他們一同驅疫祭祖掃塵灑茶,又一同推杯換盞默然祈福,每一張臉孔上的笑意都是那麽小心謹慎,仿佛皆知眼前安謐薄若蟬翼不堪一擊,未來終要一同經曆更為慘痛暴烈的風雨。
“送寒餘雪盡,迎歲早梅新……”
薑氏像是有些醉了,一雙眼倒映著火樹銀花萬家燈火,隱隱又泛起幾點淚光。
“隻願你們……都歲歲平安啊。”
第83章
太清三年正月初一, 方氏主母於潁川故邸懸梁自盡。
婢女察覺有異時她的屍身已然僵冷,身邊連半紙遺書絕筆都不曾留下,仔細想來一切正與三年前先國公自戕的光景別無二致, 同樣時值寒冬大雪紛飛,同樣孤身一人默然無聲。
新歲之喜隻一瞬便土崩瓦解, 宋疏妍接到消息更如遇當頭棒喝, 可後來想想她那時其實也並沒有多麽震驚,或許心底裏亦深知世人皆難承此重創,薑氏的選擇也不過隻是一種必然罷了。
她跌跌撞撞向對方房中奔去,卻見方冉君已先一步到了, 此刻所謂一國之後也不過就是一個平凡的女兒, 隻是麻木的眼中再也流不出淚、更不會像當初在先父靈堂上一般尖銳激動;接踵而至的重重慘禍終於耗盡了這一族人的心力, 或許他們日後還會像過去一樣站立著抵擋淒風苦雨,卻也終歸隻會是不知痛癢的人偶傀儡罷了。
“母親生前與先父情深意重, 身後亦當不舍分離……”
方冉君麵無表情地字字說著, 唯獨手還緊緊抓著母親不放。
“……便請雙親同穴合葬吧。”
左右仆役紛紛跪地稱是,轉頭便又要著手去辦另一場突如其來的喪事,不祥的素白再次鋪滿整個故邸, 置身其中不僅深感悲哀且還難免感到幾分荒誕——宋疏妍已有些恍惚出離了,自太清二年八月始紛至遝來的樁樁噩耗已將她砸得天旋地轉頭昏眼花, 外祖母、他、薑氏……好像愛她的和她愛的人都在一一離她遠去, 無論她如何拚盡全力最終也還是兩手空空。
……什麽都留不住。
“小姐……”
墜兒和崔媽媽如今都不知該怎麽勸了,隻是輪流終日陪在她身邊、夜裏入睡也要在床側守著,或許都怕她想不開也要去尋短見;而實際她連那樣的心力都喪卻了,原來悲哀到極致剩下的便隻有疲倦, 此外最多還殘存一點困惑——他們究竟是做錯了什麽才會被如此對待呢?明明都是心存善念毫無保留的人……何以卻竟要一個接一個地被逼入死地?
她想不通,命運也同樣不給她機會去想, 二月上旬剛過潁川便又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赫然正是她的長兄宋明卓。
“四妹妹……”
對方居高臨下地看著她,或許是因至今仍還記恨著太清元年在家中的那一場爭執,投向她的目光冷漠中又夾雜幾許猙獰。
“家中長輩已多次致書要你南歸金陵,而你始終置若罔聞視若無睹,卻不知是哪般緣故?”
宋疏妍並無興致與之糾纏,彼時隻淡淡道:“去歲以來諸事紛擾,兄長也當知我無心歸家,還請早些離開吧。”
宋明卓聞言不怒反笑,神情間更添幾分殘忍譏誚,又道:“你因外祖母故去而心中傷情、父親也是體恤的,是以自八月至今從未對你責問催促——可你卻變本加一意賴在方氏不走,情理之外更傷及宋氏聲譽,這卻是族內不得不管的了。”
他高高在上字字強橫,仿佛正拿準了過去那些愛護關照她的人都已一一故去,於是便再不肯對這異母的妹妹留有餘地;她雖自幼便深知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如今卻更清楚地看見偽善之下最真切的凶殘,暴戾恣睢麵目可憎,竟連半點遮掩的假麵都懶得再戴。
“我已說了不會回去,兄長又何必勉強於人,”她心中已無恨無怒,隻在滿目喪白中感到綿延不絕的悲戚,“何況眼下方夫人屍骨未寒……你我又豈可驚擾逝者清淨?”
“笑話!”
宋明卓聽言又是一聲冷笑,語氣越發冰冷輕蔑。
“你與方氏婚約未成,如今彼此自然再無瓜葛!方夫人新喪雖當致意,卻也絕無終日盤桓遲遲不歸的道理——今日你說什麽都要隨我回家,也勸你莫要一意孤行自討苦吃!”
說著便要揮手命同來的家丁強行將人綁走,墜兒和崔媽媽嚇得白了臉、趕緊雙雙拚命去攔,墜兒更“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大聲哀求:“大公子請行行好吧——我家小姐病得厲害,著實再受不得這些折騰了——”
此等舍身護主的忠義落在宋大公子眼中卻是萬般討嫌,他冷冷皺眉避開墜兒的求告、此後見甩不脫又幹脆狠狠一腳將人踹翻在地,厲聲喝:“放肆!如此目無尊卑肆無忌憚,便是你家小姐教你的規矩不成!”
薑氏也偶爾會來看她。
盡管自己已瘦得有些病態、可每次見到宋疏妍卻都還要說她瘦得太厲害,甚至不惜親自捧起粥碗喂一個晚輩吃東西;宋疏妍既慟且愧、自然不敢勞煩薑氏親自動手,便隻好接過飯食逼自己一口口往下咽,薑氏瞧著終於淺淺露出一個笑,道:“就該如此……你在我這裏留著,我總不能教你傷了身子。”
這話實在太暖,實則那一刻宋疏妍已有些想喚她一聲母親,隻是若如此叫了難免便會想起方獻亭,那無論於她還是於她都是一種折磨;她便沒開這個口,隻轉而道:“夫人也該多多珍重身體,若一直這般勞累,恐……”
薑氏自明了她的好意,當時笑著摸摸她的小臉兒,說待忙到年後應當就會清閑下來,過一會兒又端詳她一陣,說:“聽人說你整日在房裏悶著,這卻也不利於將養身子,近幾日雪後難得出了太陽,你也該多出去走動走動才是。”
第82章
——她確該出去走走。
此處是他一族故地, 當有許多與他相關的舊景,何況她那時總擔憂薑氏是強顏歡笑故作從容,心中亦不願見她左右無人。
於是後來便常強撐病體陪同對方去城中各處撫問, 落雪之後潁川更似一座喪城、處處皆是雪白一片,喪夫喪子的女眷們總是淚眼朦朧, 每入一門皆能聽到撕心裂肺的哭聲。
“夫人——”
人人都對薑氏伸出手、向她陳情訴苦毫無保留, 宋疏妍在每一張流淚的臉孔上都看到困厄絕望、卻從未目睹哪怕一絲惱恨怨尤,或許世人皆知方氏所失才是最重,而他們從不曾高高在上淩駕於人、卻始終先於天下承受苦痛。
半大的孩子也在哭、哭完又擦幹眼淚去拿自己尚拿不起的沉重刀兵,揚言要為自己戰死的父兄報仇雪恨;一代代人便這樣出生、長大、征戰、死亡……周而複始循環不休。
她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麵——江南之地總是鶯歌燕舞小橋流水, 即便在這離亂飄搖的當下也尚且富庶安樂, 宋氏清流世家更不曾有過如此的壯烈與血性, 或許直到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先國公當初為何執意舍身,平寧安定總是世上最為珍貴之物, 可惜明白這道理的人卻總是太少太少。
……
“……隻要我向前走一步便會多許多人因這一步而受益, 是以不必計較得失衡量利弊,隻要一意向前走。”
……
那人的話再次回響於耳畔,隻是眼前之景卻由玉皇山下蔥鬱的山色變幻成潁川城中飄飛的大雪, 她心底亦漸漸徒留一片蒼茫,卻竟在他離去之後才真正讀懂他的心。
我好像的確由此越發愛你。
……可又深知這便是所謂謬誤虛妄。
年關將近時方氏故邸又來了一位意想不到的遠客, 乘馬車入城時悄然無息不聲不響, 後來才知那竟是當今大周皇後、薑氏所出嫡女方冉君。
宋疏妍過去隻在元彰七年冬狩獵場和先國公靈堂之上見過對方兩麵,依稀記得當年那位太子妃同方獻亭生得有六七分相像,如今數年一過竟已白發叢生,大好的年華也顯得滄桑老態了;去歲她在江南時也曾有耳聞, 說當朝皇後身染怪疾、天子特下恩旨準允其至驪山行宮將養,仔細算來至今也有年餘工夫, 如今她又歸了潁川,莫非……
她素來想得多,薑氏見到女兒時一顆心卻是空的,大抵久別重逢總是悲喜交雜苦樂摻半,母女二人緊緊相擁時便連在一旁瞧著的奴婢們也都紛紛跟著紅了眼眶。
“冉兒……我的冉兒……”
薑氏終於落了淚,那時既像痛得錐心刺骨又似終於了無遺憾,宋疏妍看著她們、恍惚間又像看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心道倘若她們也終於能在這世間何處重逢,想來也會如這般淚流滿麵百感交集罷。
她退出門去不再打攪人家骨肉團聚,入夜後卻又見皇後身邊侍女前來召她謁見;她依言去了,大冷的天卻見皇後坐在廊下賞雪,枯瘦的側影恰似她的母親,原來方氏上下不單男子需為國赴死、便連女子也是一般茹苦含辛。
“臣女拜見皇後娘娘。”
她對她低眉下拜。
夜雪紛飛寒意襲人,方冉君轉頭看向她時或曾淡淡一笑,道:“我既歸家便隻是母親的女兒,不再是什麽皇後娘娘——宋小姐不必拘禮,請坐吧。”
她言辭懇切,一個“我”字說得尤其隨和,宋疏妍看著她與那人十分相似的眉眼,終於還是從命起身坐於對方身側。
“我與貽之生得很像麽?”她像是看出她所想,一雙疲憊的眼睛顯得比過去更黯淡,“你一直在看我。”
“貽之”……
熟悉的舊稱仍然傷人,原來她至今還是聽不得他的名字,當時聲音也有些啞了,隻答:“臣女惶恐……確有幾分神似。”
方冉君又寡淡一笑,這次便顯出幾分悵然了,俄而伸手接住幾片飄落的雪瓣,聲音一並顯得空靈:“隻有皮囊相近罷了,我總是不如他的。”
這話很難接,幸而她也不需要她接,說起故人總難免思及往事,時過境遷後更平添幾多慨歎。
“他比我成器,也比我有韌性……父親生前對我二人皆有諸多教誨,我百無一成蹉跎至今、他卻日日恪守從無懶怠——他與父親很像,可終歸,不是父親……”
說到這裏她搖了搖頭,似乎也在嫌棄自己語無倫次,片刻後再次側首看向宋疏妍,神情更柔和了些。
“他與我提起過你。”
啊……
瀟瀟夜雪徐徐落在心上,宋疏妍已感到手心是一片涼,方冉君的聲音卻還殘存幾分暖意,又說:“他說遇到了一個心儀的女子,待戰事一了便要與她成婚……他說你很好,他很喜歡你。”
即便數月間對那人的懷緬從未間斷,此刻再聽人提及卻仍輕易潸然淚下——其實她與他之間真的隻差一點點,隻要再多一毫一厘的緣分,便……
“宋小姐……”
方冉君歎了一口氣,看著她的眼神終於漸漸顯得悲涼憐憫。
“貽之生前並不曾有過多少舒心暢意的日子,幸而終是與你去過錢塘,也算了卻一樁遺憾,”她緩緩伸手為她拭淚,手心間是冰涼一片,“母親說你重情,心裏還是放不下他……我知情濃如許驟然分離總是殘忍,隻是世間之事多是注定,早一日放下才能早一日解脫。”
話至此處微微一頓,她的唇角似乎染上幾分苦笑。
“我亦曾愛過一個男子,不惜為他做了許多傻事……”
“幼時本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入東宮後便相隔宮牆從此陌路……父親百般申斥責罰逼我放手,貽之亦曾疾言厲色勸我回頭,我都不肯聽,最後終於鑄成大錯。”
“我害了我父親,令他受先帝折辱而死,方氏本有‘無一事不可對天下言’的美名,也因我一人之過再不複存……如今想想情愛又是什麽?所謂嗔癡愛恨也不過都是空無幻夢罷了。”
她絮絮說著,一張不施粉黛的臉已漸生幾許方外之色,宋疏妍心中一片空茫,不知對方何以對幾乎陌生的自己坦白如斯,同時又竟感到與一個度外之人休戚與共。
“……那你放下了麽?”
她開口問她,在那一刻也放下了俗世之中的尊卑禮節,方冉君靜靜平視於她,同似業已脫出樊籠。
“也許吧,”她回答她,“總歸……不像過去那樣執拗了。”
——誰說不是呢?
自去歲離宮後她便避居驪山,元彰七年末尚未落成的道觀那時也已收拾停當,她躲在其中跟隨道長清修,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身外諸般紛擾好似一瞬便遠了,她才知道自己過去那些悲喜憂樂本不過是滾滾紅塵之中一粒流沙。
蘇瑾亦曾來尋過她。
衛欽終是仁厚之君,即便與她恩恩怨怨糾纏多年也終還是饒了蘇瑾一條性命,他被罷官成了白身,那段日子便時時在驪山腳下等待與她相見。
人間之事何等可笑?當初冬狩時拚死也要見上一麵、便是人人阻攔也不肯回頭,如今障礙皆消卻反而再沒了廝守的力氣,或許她心知自己身上背著先父一條性命和方氏一族榮辱,終究還是與他有緣無份。
他們便一個山上一個山下地終日相對,似乎彼此互不相幹又似已然白頭偕老,原來所謂陰陽道法便是這般玄妙,道為太極心為大極,一物兩體混沌為一。
“便就快些忘了他吧……”
方冉君最後這樣說著,那雙與方獻亭十分相似的眼睛像正跨越死生萬裏望進宋疏妍心底。
“倘若貽之還在……必也不忍見你久困傷心的。”
月餘過後除夕將至,潁川城中卻仍無半分歡慶顏色。
中原大禍臨頭,當初若非方獻亭率神略軍一戰反殲突厥五萬兵令胡人元氣大傷、恐怕眼下西都早成敵寇囊中之物;隻是他死後軍中便無人可再獨挑大梁,以致戰場之上形勢依然萬分嚴峻,據說天子已在籌備東遷洛陽,而若北方謝氏再擋不住東突厥,那便……
薑氏卻似不再陷於這些慘淡愁雲,撫恤過軍中將士家眷後便親自在方氏故邸張羅起籌備新歲之事;宋疏妍自接到了金陵來信、是叔父代父親催她早日歸家,她並未理會隻隨手將信燒了,卻又不知自己久久忝居方府究竟是否妥當。
“你可不要想這些,隻管隨心住下去,”薑氏知曉她之所慮,果然立刻便來開解,“今歲難得你與冉兒都在我身邊,便讓我像有了一雙女兒似的……”
她笑得頗為開懷,像是果真漸漸從喪子之痛中走了出來,甚而轉頭還令仆役去備了花炮,預備在家中好生熱鬧一番。
“繼往開來除舊迎新,既是要賀新歲便合該有一番新氣象,”她坦然說著,言語間未曾暴露一絲軟弱,“便讓不好的事都留在今年吧,待除夕一過……便日日都是好事了。”
眾人亦都是苦怕了,便皆依主母的令賣力操辦了一場除夕家宴,身在潁川的方氏族人皆一同歡聚守歲,人人都企盼既往之失再不複來,一國一家皆能時來運轉柳暗花明;他們一同驅疫祭祖掃塵灑茶,又一同推杯換盞默然祈福,每一張臉孔上的笑意都是那麽小心謹慎,仿佛皆知眼前安謐薄若蟬翼不堪一擊,未來終要一同經曆更為慘痛暴烈的風雨。
“送寒餘雪盡,迎歲早梅新……”
薑氏像是有些醉了,一雙眼倒映著火樹銀花萬家燈火,隱隱又泛起幾點淚光。
“隻願你們……都歲歲平安啊。”
第83章
太清三年正月初一, 方氏主母於潁川故邸懸梁自盡。
婢女察覺有異時她的屍身已然僵冷,身邊連半紙遺書絕筆都不曾留下,仔細想來一切正與三年前先國公自戕的光景別無二致, 同樣時值寒冬大雪紛飛,同樣孤身一人默然無聲。
新歲之喜隻一瞬便土崩瓦解, 宋疏妍接到消息更如遇當頭棒喝, 可後來想想她那時其實也並沒有多麽震驚,或許心底裏亦深知世人皆難承此重創,薑氏的選擇也不過隻是一種必然罷了。
她跌跌撞撞向對方房中奔去,卻見方冉君已先一步到了, 此刻所謂一國之後也不過就是一個平凡的女兒, 隻是麻木的眼中再也流不出淚、更不會像當初在先父靈堂上一般尖銳激動;接踵而至的重重慘禍終於耗盡了這一族人的心力, 或許他們日後還會像過去一樣站立著抵擋淒風苦雨,卻也終歸隻會是不知痛癢的人偶傀儡罷了。
“母親生前與先父情深意重, 身後亦當不舍分離……”
方冉君麵無表情地字字說著, 唯獨手還緊緊抓著母親不放。
“……便請雙親同穴合葬吧。”
左右仆役紛紛跪地稱是,轉頭便又要著手去辦另一場突如其來的喪事,不祥的素白再次鋪滿整個故邸, 置身其中不僅深感悲哀且還難免感到幾分荒誕——宋疏妍已有些恍惚出離了,自太清二年八月始紛至遝來的樁樁噩耗已將她砸得天旋地轉頭昏眼花, 外祖母、他、薑氏……好像愛她的和她愛的人都在一一離她遠去, 無論她如何拚盡全力最終也還是兩手空空。
……什麽都留不住。
“小姐……”
墜兒和崔媽媽如今都不知該怎麽勸了,隻是輪流終日陪在她身邊、夜裏入睡也要在床側守著,或許都怕她想不開也要去尋短見;而實際她連那樣的心力都喪卻了,原來悲哀到極致剩下的便隻有疲倦, 此外最多還殘存一點困惑——他們究竟是做錯了什麽才會被如此對待呢?明明都是心存善念毫無保留的人……何以卻竟要一個接一個地被逼入死地?
她想不通,命運也同樣不給她機會去想, 二月上旬剛過潁川便又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赫然正是她的長兄宋明卓。
“四妹妹……”
對方居高臨下地看著她,或許是因至今仍還記恨著太清元年在家中的那一場爭執,投向她的目光冷漠中又夾雜幾許猙獰。
“家中長輩已多次致書要你南歸金陵,而你始終置若罔聞視若無睹,卻不知是哪般緣故?”
宋疏妍並無興致與之糾纏,彼時隻淡淡道:“去歲以來諸事紛擾,兄長也當知我無心歸家,還請早些離開吧。”
宋明卓聞言不怒反笑,神情間更添幾分殘忍譏誚,又道:“你因外祖母故去而心中傷情、父親也是體恤的,是以自八月至今從未對你責問催促——可你卻變本加一意賴在方氏不走,情理之外更傷及宋氏聲譽,這卻是族內不得不管的了。”
他高高在上字字強橫,仿佛正拿準了過去那些愛護關照她的人都已一一故去,於是便再不肯對這異母的妹妹留有餘地;她雖自幼便深知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如今卻更清楚地看見偽善之下最真切的凶殘,暴戾恣睢麵目可憎,竟連半點遮掩的假麵都懶得再戴。
“我已說了不會回去,兄長又何必勉強於人,”她心中已無恨無怒,隻在滿目喪白中感到綿延不絕的悲戚,“何況眼下方夫人屍骨未寒……你我又豈可驚擾逝者清淨?”
“笑話!”
宋明卓聽言又是一聲冷笑,語氣越發冰冷輕蔑。
“你與方氏婚約未成,如今彼此自然再無瓜葛!方夫人新喪雖當致意,卻也絕無終日盤桓遲遲不歸的道理——今日你說什麽都要隨我回家,也勸你莫要一意孤行自討苦吃!”
說著便要揮手命同來的家丁強行將人綁走,墜兒和崔媽媽嚇得白了臉、趕緊雙雙拚命去攔,墜兒更“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大聲哀求:“大公子請行行好吧——我家小姐病得厲害,著實再受不得這些折騰了——”
此等舍身護主的忠義落在宋大公子眼中卻是萬般討嫌,他冷冷皺眉避開墜兒的求告、此後見甩不脫又幹脆狠狠一腳將人踹翻在地,厲聲喝:“放肆!如此目無尊卑肆無忌憚,便是你家小姐教你的規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