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打罵仆役的做派實在同他生母一脈相承,且這火氣更因自太清元年至今壓了整整兩載而越發洶湧熾烈,宋疏妍強撐病體撲上前去護墜兒,家丁們則隻看著大公子的臉色毫不顧惜地來拉扯她,一片混亂之際忽聽斬釘截鐵一聲“住手”,轉頭時才見是丁嶽匆匆自外踏進門來。
仔細想想兩年前在金陵時他便是這般護著宋四小姐,義正詞嚴擲地有聲、逼得宋氏主君都不得不節節敗退,如今依然鏗鏘有力對宋明卓拱手道:“宋大公子遠來是客、四小姐卻更為方氏座上之賓,若其本心不願離開潁川,我等便不可坐視大公子勉強於人。”
……可這便有用了麽?
他不過區區一介方氏私臣、過去一切體麵皆來自他家侯爺,如今方獻亭一朝身死、方氏上下更是動蕩不安,宋氏嫡長子又憑什麽再對個尋常家臣有所忌憚?
“荒謬!”果然宋明卓不再買賬,反詰的語氣亦是咄咄逼人,“我族既無緣與方氏互成姻親,自家女兒便沒有留在你家為方侯守靈的道理!今日我還偏就要帶四妹妹離開中原,且看誰能有理出來說個不字!”
丁嶽被駁得啞口無言,亦知宋四小姐實際已與方氏無甚牽扯,雖則眼下皇後娘娘還在家中、可她也正為主母離世深感悲痛,又豈有心力與宋家人爭執拉扯?
遑論四小姐終歸還是宋氏的女兒……即便再不心甘再不情願,她的父兄也依舊是她的天。
丁嶽沉默下去了,望向宋疏妍的眼神無力又充滿愧疚,那柔弱的女子最後報以他的目光卻隻有澄明與感激,在被她兄長強行帶走前更回身向他點頭致意,清寡的笑容裏有隱隱的哀色,更多卻是知曉天命後的倦意與枯寂。
“有勞閣下一路相護至此……”
他最後聽她如此說道。
“往後所謂前路,便盡由我一人獨行。”
暮春三月溫吞如許,江南卻也終不能在這烽火連天的日子裏獨善其身。
宋疏妍被長兄一路押著自潁川南下,沿途遍見流民無數,其中大多來自西北、是欲渡江至南方避禍;金陵城外人山人海,老弱婦孺皆望眼欲穿隻盼能入城暫歇,守城的官兵們卻一張鐵麵嚴加盤查,總要被偷偷塞上若幹銀錢才能早幾步放人過關。
宋家的馬車一路暢通無阻入了城,青溪兩岸卻還是歌舞升平管急弦繁,想來兩年前被潁川侯親自敲打的金陵太守記性實在不好、所謂禁娼也終於在做過表麵功夫後逐漸不了了之;一片紙醉金迷中宋疏妍眼前卻隻閃過潁川連日來的大雪,鋪天蓋地的喪白總是觸目驚心,卻不知多久不曾有過如金陵城中這般的歡聲笑語了。
她眼底也結了冰霜,其實那時心中剩的也就隻有一片漠然,被長兄用力拖拽著從馬車上趕下時不慎側身歪倒,這回終於不再有一雙溫暖穩健的手輕輕摟在後腰把她托起;她隻有獨自狠狠摔在地上,抬頭時才見眼前那個被稱之為“家”的宋府高大森嚴到令人難以想象,便如這世上最為幽深冰冷的囚牢,要一生將她牢牢困鎖其中。
“起來,”長兄自然不會扶她,能不將含淚彎腰的墜兒驅走已是仁至義盡,冷眼看著幺妹的目光透著痛快與暢意,仿佛他們之間果真有什麽了不得的深仇大恨,“進去。”
府外早早迎候的仆役們都在瞧著,其中大半都在太清元年她與方獻亭情定時跑到她跟前獻過殷勤,如今情勢一改便也立刻跟著變了臉,似乎都與大公子同仇敵愾、將她看作是低人一等的貓兒狗兒了。
她淡淡一笑,卻連什麽淒涼羞惱都感覺不到,上堂時所見的滿屋子“親眷”又都比她情緒激昂——甚至連叔父一房上下都來了,大約都知曉今日最是有熱鬧可瞧。
最歡喜的該是繼母與三姐姐——她們過去即為憾失佳婿痛心扼腕、想到糾結處更不惜對她打罵遷怒,後來自認受了委屈便更不得了,那真是暴跳如雷火冒三丈、一心盼著有朝一日抱怨雪恥,如今見她這個失了母親的孤女重新掉回手心裏背地裏的痛快得意大概已多得難以計量——哦,奚落應當也是少不了的吧,“瞧,那賤人過去竟還以為自己能得高嫁,卻不知福淺命薄耐受不住,到頭來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父親呢?
他也在看她,端端坐在主位上的模樣真是莊重無限,兩年前那個膽敢借著潁川侯威勢冒犯於他的不孝女終於重新孤零零出現在眼前,大約心底也自有一番怡悅酣暢吧?隻是她見他的眉頭微微皺著、上下打量她的目光又隱隱透著探究,想來多少還是比繼母和三姐姐來得高明些,不至於將一切心思都寫在臉上。
她實在心力交瘁不堪其負,也不知還當如何與眼前這些血脈相連的無關之人周旋,當時連欠身問好的興致都不再有,隻站在堂上淡淡問:“父親不遠千裏令長兄北上將女兒帶回,卻不知是有何等重要之事要當麵吩咐呢?”
第84章
——自然是有極重要的事。
宋澹默然不言, 不動聲色間卻與坐在下首的宋泊宋澄對視一眼,兄弟三人麵上皆劃過一抹異色,心底更一同盤算起眼前天下的形勢。
自元彰八年始宋氏便因受奪嫡之亂牽連被迫遷出長安, 此後雖避一時之禍卻難免與東宮離心,是以新帝登基後遲遲不肯下旨召宋氏兄弟左遷歸朝, 其一族在朝中的地位也漸漸顯得微妙尷尬起來;原本宋澹想著若幺女果真能同潁川侯成婚, 日後得夫家多番提攜、宋氏前程自然無憂,卻不料對方一朝戰死,此前種種寄望竟皆一應成了空。
然而上梟穀一敗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這天下的走向亦是雲山霧罩撲朔迷離, 坊間盛傳朝廷有意遷都洛陽, 而實際天家所慮卻恐怕並非如此。
正月裏諫議大夫陳蒙曾親下江南, 表麵說是為訪故友、實際卻泰半是奉聖命來探宋氏的口風——他畢竟自新帝還居東宮時便侍奉左右,當是正正經經的天子近臣了。
“那逆王與鍾曷大逆不道與虎謀皮, 以致如今中原動蕩兵戈屢起, 宋公卻攜一族在這溫軟江南躲清閑,真是好福氣。”
這句笑語狀似調侃,背後卻自藏有幾多深意, 彼時宋澹也拿不準這其中是否夾雜天子申斥,便隻得半真半假地與之打太極, 回道:“長文有所不知……我與仲汲早欲北歸長安同赴國難為君盡忠, 奈何此前一步踏錯卻是無顏再上書陳情,而今困居江南實是情非得已啊……”
陳蒙聞言搖頭笑笑,捋胡須的動作卻是漸漸放緩,俄而回望宋澹道:“陛下仁德寬厚、自不會計較那些陳年舊事, 若宋公果真心懷報國之念,眼下分明正是時機。”
宋澹心中一動, 麵上卻是不顯,隻拱手問:“不知長文此言是指……”
陳蒙擺擺手,假作所言隻是友人間的閑話,又道:“你我皆知天子最是倚重方氏之人,如今方侯殉國陛下終日寢食難安,別說是那西都長安,恐怕就連東都洛陽也……”
這話……
“難道陛下竟有意南渡?”宋澹微微睜大了眼睛。
陳蒙諱莫如深,兩指細撚胡須、悠悠道:“西北一線潰敗,東側謝氏也未必就擋得住東突厥,一旦戰事有變都畿道也將為胡虜魚肉,又豈能算是安穩妥帖的去處?”
此言十分在理。
東西二都原本相距不過六百餘裏,若逢兵敗隻一眨眼的工夫便會被敵寇打上門來,自然不如南渡過江來得令人心安;如今朝廷對此隱而不宣,想來也是怕告諸天下會引得人心愈發動蕩,自古失中原者皆難定天下,陛下定也不願早早背上失地天子的千古罵名。
既如此,那麽……
“宋公……”
陳蒙徐徐一歎,眼神同樣深了。
“金陵宋氏本為江南第一望族,在這中原之外自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若陛下果真決意南下遷都……宋氏又會否與天子同心同德和衷共濟呢?”
試探之意至此終於展露無疑,宋澹不及心驚便匆匆起身一揖到底,所拜非陳蒙而是其身後的天子,又恭聲道:“臣之一族深受天恩蔭蔽,自當剖肝瀝膽銜環以報,今社稷不寧奸邪當道,我族當庶竭駑鈍為陛下驅馳,凡江南士族必無有不從。”
這一番忠心表得十足響亮,幾乎已是在對新君保證將為其整肅盤踞於江南的諸多世家勢力,陳蒙聽後大抵也頗感滿意、稱必將宋公今日所言上達天聽,沉默半晌後又微微壓低了聲音,說:“陛下體恤臣子,自也不會令忠良寒心——若宋公果真赤血丹心一意為國,那這中宮皇後之位……”
皇後之位……?
宋澹聞言一愣,這回卻是再也無法遮掩眼中驚異之色,又問:“可皇後……?”
……不早就是方氏那位嫡女了麽?
“那位娘娘離宮一年有餘,自是早與陛下離心……”陳蒙的歎息聲更沉重了些,“如今方侯與先國公夫人又相繼辭世,恐……”
這話點到為止、卻是不肯再往更深處講,一個“恐”字意味深長,也不知是恐皇後娘娘大悲傷身香消玉殞,還是……
“陛下雖愛重方氏,可身為君主卻總要向前看,”陳蒙搖了搖頭,神情間亦是蕭索一片,“宋公當還有一雙未嫁的女兒吧?既如此……可切記莫要錯失良機啊。”
“良機?這算什麽良機!”
陳蒙離去之後宋澹與兩個弟弟秉燭夜談,宋澄一向老實本分沉默寡言,而宋泊則是一聽完原委便當即惱得拍案而起。
“那逆王與突厥沆瀣一氣來勢洶洶、便連潁川神略軍都抵擋不住,往後朝野上下又能去指望誰?”
“大哥,我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萬一,萬一我大周當真……”
一個“亡”字重若千鈞、即便不說出口也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宋澹眉頭打成一個死結,又聽弟弟說:“助陛下南渡避禍遷都金陵本不為難,可萬一傾覆之日果真將近……那我宋氏便再無後路可退了!”
……誰說不是呢?
大周風雨飄搖危如累卵,說不準再吃一敗便要被凶惡的胡虜撞開國門,屆時當今陛下必首當其衝為人所殺,其左右近臣又豈能保全性命?若宋氏日後果真出了一位皇後,待到國破之日……便是大禍臨頭滿門抄斬之期。
可——
“可若我們回絕此事陛下又當作何想?”一旁的三弟宋澄終於接了口,臉色因恐懼顯出幾分蒼白,“會不會……順勢另尋由頭治我族不臣之罪?”
的確。
宋氏清流世家,身處亂世手中卻無一兵一卒,得天子恩寵便可生、為天子所憎就當死,從來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他們原本就因過去驪山之事觸了今上的黴頭,若如今再不識抬舉回絕嫁女之事,那……
宋澹深吸一口氣,心中已明了陛下為何走這一步棋——他知曉要南渡遷都必少不了宋氏襄助,可又唯恐宋氏會同此前一般臨陣變節,於是便要以姻親緊緊將他們一族拴住,令他們不得不在天下人麵前為他的王朝舍生效死豁出一切。
“我們沒得選……”
他的手微微發著抖,聲音同樣起伏不平。
“疏淺與疏妍……必要有一人入宮為後。”
室內一片沉重,唯有幾點燭火還在隨著冬春交界之時的寒風微微搖曳,宋泊與宋澄亦知自己的家族正如眼前膏燭,是燃是滅都在禦座之上那位陛下一念之間。
“還是讓疏妍去吧……”
宋泊斟酌之下無奈歎道。
“那孩子能忍善斷、是個聰明機敏的,如今潁川侯既死,那樁婚約自然也不作數了……”
宋澹對自己這兩個女兒自然也有一番衡量,深知疏淺好妒易怒心思淺薄、遠不如疏妍來得沉靜穩妥,隻是幺女此前畢竟曾與他鬧過一場、他也看得出她心底對他懷怨不淺,他日若當真入了宮怕也是不好拿捏……
他頭疼不已,整個二月裏都在反複思慮酌量,眼下在堂上被雙目冷清的幺女質問也依舊難以作答;一默的工夫身旁的萬氏又當先開了口,大約也同她那嫡子一般忘卻不了兩年前所受之辱,迫不及待便要使些手段往宋疏妍身上招呼。
“四丫頭近兩載未曾歸家,卻竟把自幼學的規矩都忘淨了,”她冷嘲熱諷十分刻薄,一雙鋒利的顴骨似乎也比過去聳得更高,“拜見父母豈可平身而立?便不知屈一屈膝、彎一彎腰麽?”
“就是——”
一旁的宋三小姐趕忙接了口,在這母女二人眼中一身喪白病弱不堪的宋疏妍可沒有半點值得憐憫,她隻是高嫁不成又從枝上墜進泥裏的山雞、再如何拚命撲騰也成不了鳳凰——怎麽樣?兩年前她不是很得意、很威風麽?不是倚仗著貽之哥哥的寵愛不把父親母親嫡兄嫡姐放在眼裏麽?如今怎麽了?沒有本事了?變成啞巴了?隻能老老實實任由她們銼磨擺布了?
“父親母親都念你念得緊,我與哥哥亦都不是計較之人,過去的事誰也不想再提,隻要妹妹好生賠一句不是便算是過去了……”
她像是巴不得要逼她低頭,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她的臉狠狠踩到地上,要她認自己的命、就是一輩子都要在這個亮堂堂的家裏做小伏低;宋疏妍卻隻覺得好笑,無論如何都不明白在這離亂慘痛的人間究竟為何總有人以欺淩他人為樂,仿佛不知上天擲下的苦難早已是足夠得多,偏還執意要讓一切變得更加汙糟不堪。
她在那一刻慘笑起來,並非獨為己身傷懷、更感到眼前的一切都是荒誕不經,在二哥北去征戰之後這個所謂的“家”便再不剩哪怕一絲溫存柔軟,隻有無窮無盡的刁惡戾氣。
笑著笑著又流出了淚,矛盾的樣子瞧著多少有些駭人,堂上眾人那時都暗想四小姐怕是害了瘋症、畢竟這從天墜到地的苦楚也不是誰都受得的,萬氏和她那寶貝女兒見狀卻更感到痛快,隻恨不得將宋疏妍逼得自去尋了死才好。
兩人還待要再開口、宋澹卻終於冷臉擺了擺手,望向幺女的目光越發複雜難測,依稀也有幾分擔憂憐憫,可與那藏於更深處的計算推敲相比卻又顯得不值一提。
“你累了,今日且早些回房歇息。”
他眉頭緊鎖地注視著她,四平八穩的模樣與其說像一個父親、倒不如說更像一個彼此生疏又互懷芥蒂的雇主。
“之後的事……便過幾日再說罷。”
第85章
“父親究竟是如何想的!怎可那般輕易饒了那賤人——”
一從彬蔚堂上折回房中宋三小姐便禁不住撒起潑來, 卻是在惱她父親不曾命人狠狠將四妹妹責打一番出氣;她母親萬氏同樣眉頭緊鎖,隻是在不甘外更隱隱多出幾分憂慮,此時顧不上哄慰女兒, 僅道:“你父親自有他的考量,若日後終究要讓四丫頭嫁進宮去, 眼下自然便不能做得太過……”
宋疏淺一聽這話卻是立刻來了精神。
“母親是說父親已拿定了主意?——女兒不必再入宮了?”
——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宋三小姐也不全然是個蠢的, 事涉自己終身總歸還有幾分慎重警覺——如今那皇後之位豈是好坐的?不過聽著尊貴風光,實質一旦國門被破便要頭一個為天家殉葬,能否留下一副體麵的全屍都還兩說。
那位陛下又算什麽良配呢?既不高大又不英俊,甚至連身子骨都多病羸弱, 過去她在長安便聽過一些傳言, 說當初方氏那位太子妃之所以遲遲未能懷上身孕便是因為那位殿下他……
她宋疏淺如今雖已近十九歲、在那些高門望族的夫人小姐們口中已是一朵將謝的黃花, 可她的心氣兒還高著呢——她就是要賭這一口氣!偏要尋個頂好頂體麵的男子嫁了!此後更要把日子過得熱熱鬧鬧漂漂亮亮、憑誰瞧了都要在心裏酸溜溜地說一句“還是她嫁得最好”。
萬氏焉能不知女兒的心思?更知她這些年已偏執到有些魔怔的地步,隻要是不如那位潁川侯的男子便一概瞧不上, 眼眶生生高到天上去;她也不願去逼她, 心知強扭的瓜不甜、如她這般氣性大的若被迫得緊了最後還要鬧出大亂子,隻是陛下迎娶新後一事終於還是到了眼前,她與四丫頭之間總有一個是要為家族嫁進宮裏去的。
可宋疏妍那賤種今日瞧著卻分明是病了, 不單骨瘦如柴臉色慘淡、甚至連精神都已有些不濟,若果真是害了瘋症那還如何進宮?若進不了宮那她的淺兒又……
“母親自是舍不得讓你去宮中受苦……”萬氏憂心忡忡, 一邊輕輕把女兒摟進懷裏一邊仔細撫摸著她薄薄的後背, “可若你父親拿定了主意,母親也……”
這一聲欲言又止的歎息可真能要了人的命,久久待字閨中的宋三小姐本已被崩成一條將斷的弦、如今又豈還受得住更多拉扯?便是輕輕一碰也要斷的。
仔細想想兩年前在金陵時他便是這般護著宋四小姐,義正詞嚴擲地有聲、逼得宋氏主君都不得不節節敗退,如今依然鏗鏘有力對宋明卓拱手道:“宋大公子遠來是客、四小姐卻更為方氏座上之賓,若其本心不願離開潁川,我等便不可坐視大公子勉強於人。”
……可這便有用了麽?
他不過區區一介方氏私臣、過去一切體麵皆來自他家侯爺,如今方獻亭一朝身死、方氏上下更是動蕩不安,宋氏嫡長子又憑什麽再對個尋常家臣有所忌憚?
“荒謬!”果然宋明卓不再買賬,反詰的語氣亦是咄咄逼人,“我族既無緣與方氏互成姻親,自家女兒便沒有留在你家為方侯守靈的道理!今日我還偏就要帶四妹妹離開中原,且看誰能有理出來說個不字!”
丁嶽被駁得啞口無言,亦知宋四小姐實際已與方氏無甚牽扯,雖則眼下皇後娘娘還在家中、可她也正為主母離世深感悲痛,又豈有心力與宋家人爭執拉扯?
遑論四小姐終歸還是宋氏的女兒……即便再不心甘再不情願,她的父兄也依舊是她的天。
丁嶽沉默下去了,望向宋疏妍的眼神無力又充滿愧疚,那柔弱的女子最後報以他的目光卻隻有澄明與感激,在被她兄長強行帶走前更回身向他點頭致意,清寡的笑容裏有隱隱的哀色,更多卻是知曉天命後的倦意與枯寂。
“有勞閣下一路相護至此……”
他最後聽她如此說道。
“往後所謂前路,便盡由我一人獨行。”
暮春三月溫吞如許,江南卻也終不能在這烽火連天的日子裏獨善其身。
宋疏妍被長兄一路押著自潁川南下,沿途遍見流民無數,其中大多來自西北、是欲渡江至南方避禍;金陵城外人山人海,老弱婦孺皆望眼欲穿隻盼能入城暫歇,守城的官兵們卻一張鐵麵嚴加盤查,總要被偷偷塞上若幹銀錢才能早幾步放人過關。
宋家的馬車一路暢通無阻入了城,青溪兩岸卻還是歌舞升平管急弦繁,想來兩年前被潁川侯親自敲打的金陵太守記性實在不好、所謂禁娼也終於在做過表麵功夫後逐漸不了了之;一片紙醉金迷中宋疏妍眼前卻隻閃過潁川連日來的大雪,鋪天蓋地的喪白總是觸目驚心,卻不知多久不曾有過如金陵城中這般的歡聲笑語了。
她眼底也結了冰霜,其實那時心中剩的也就隻有一片漠然,被長兄用力拖拽著從馬車上趕下時不慎側身歪倒,這回終於不再有一雙溫暖穩健的手輕輕摟在後腰把她托起;她隻有獨自狠狠摔在地上,抬頭時才見眼前那個被稱之為“家”的宋府高大森嚴到令人難以想象,便如這世上最為幽深冰冷的囚牢,要一生將她牢牢困鎖其中。
“起來,”長兄自然不會扶她,能不將含淚彎腰的墜兒驅走已是仁至義盡,冷眼看著幺妹的目光透著痛快與暢意,仿佛他們之間果真有什麽了不得的深仇大恨,“進去。”
府外早早迎候的仆役們都在瞧著,其中大半都在太清元年她與方獻亭情定時跑到她跟前獻過殷勤,如今情勢一改便也立刻跟著變了臉,似乎都與大公子同仇敵愾、將她看作是低人一等的貓兒狗兒了。
她淡淡一笑,卻連什麽淒涼羞惱都感覺不到,上堂時所見的滿屋子“親眷”又都比她情緒激昂——甚至連叔父一房上下都來了,大約都知曉今日最是有熱鬧可瞧。
最歡喜的該是繼母與三姐姐——她們過去即為憾失佳婿痛心扼腕、想到糾結處更不惜對她打罵遷怒,後來自認受了委屈便更不得了,那真是暴跳如雷火冒三丈、一心盼著有朝一日抱怨雪恥,如今見她這個失了母親的孤女重新掉回手心裏背地裏的痛快得意大概已多得難以計量——哦,奚落應當也是少不了的吧,“瞧,那賤人過去竟還以為自己能得高嫁,卻不知福淺命薄耐受不住,到頭來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父親呢?
他也在看她,端端坐在主位上的模樣真是莊重無限,兩年前那個膽敢借著潁川侯威勢冒犯於他的不孝女終於重新孤零零出現在眼前,大約心底也自有一番怡悅酣暢吧?隻是她見他的眉頭微微皺著、上下打量她的目光又隱隱透著探究,想來多少還是比繼母和三姐姐來得高明些,不至於將一切心思都寫在臉上。
她實在心力交瘁不堪其負,也不知還當如何與眼前這些血脈相連的無關之人周旋,當時連欠身問好的興致都不再有,隻站在堂上淡淡問:“父親不遠千裏令長兄北上將女兒帶回,卻不知是有何等重要之事要當麵吩咐呢?”
第84章
——自然是有極重要的事。
宋澹默然不言, 不動聲色間卻與坐在下首的宋泊宋澄對視一眼,兄弟三人麵上皆劃過一抹異色,心底更一同盤算起眼前天下的形勢。
自元彰八年始宋氏便因受奪嫡之亂牽連被迫遷出長安, 此後雖避一時之禍卻難免與東宮離心,是以新帝登基後遲遲不肯下旨召宋氏兄弟左遷歸朝, 其一族在朝中的地位也漸漸顯得微妙尷尬起來;原本宋澹想著若幺女果真能同潁川侯成婚, 日後得夫家多番提攜、宋氏前程自然無憂,卻不料對方一朝戰死,此前種種寄望竟皆一應成了空。
然而上梟穀一敗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這天下的走向亦是雲山霧罩撲朔迷離, 坊間盛傳朝廷有意遷都洛陽, 而實際天家所慮卻恐怕並非如此。
正月裏諫議大夫陳蒙曾親下江南, 表麵說是為訪故友、實際卻泰半是奉聖命來探宋氏的口風——他畢竟自新帝還居東宮時便侍奉左右,當是正正經經的天子近臣了。
“那逆王與鍾曷大逆不道與虎謀皮, 以致如今中原動蕩兵戈屢起, 宋公卻攜一族在這溫軟江南躲清閑,真是好福氣。”
這句笑語狀似調侃,背後卻自藏有幾多深意, 彼時宋澹也拿不準這其中是否夾雜天子申斥,便隻得半真半假地與之打太極, 回道:“長文有所不知……我與仲汲早欲北歸長安同赴國難為君盡忠, 奈何此前一步踏錯卻是無顏再上書陳情,而今困居江南實是情非得已啊……”
陳蒙聞言搖頭笑笑,捋胡須的動作卻是漸漸放緩,俄而回望宋澹道:“陛下仁德寬厚、自不會計較那些陳年舊事, 若宋公果真心懷報國之念,眼下分明正是時機。”
宋澹心中一動, 麵上卻是不顯,隻拱手問:“不知長文此言是指……”
陳蒙擺擺手,假作所言隻是友人間的閑話,又道:“你我皆知天子最是倚重方氏之人,如今方侯殉國陛下終日寢食難安,別說是那西都長安,恐怕就連東都洛陽也……”
這話……
“難道陛下竟有意南渡?”宋澹微微睜大了眼睛。
陳蒙諱莫如深,兩指細撚胡須、悠悠道:“西北一線潰敗,東側謝氏也未必就擋得住東突厥,一旦戰事有變都畿道也將為胡虜魚肉,又豈能算是安穩妥帖的去處?”
此言十分在理。
東西二都原本相距不過六百餘裏,若逢兵敗隻一眨眼的工夫便會被敵寇打上門來,自然不如南渡過江來得令人心安;如今朝廷對此隱而不宣,想來也是怕告諸天下會引得人心愈發動蕩,自古失中原者皆難定天下,陛下定也不願早早背上失地天子的千古罵名。
既如此,那麽……
“宋公……”
陳蒙徐徐一歎,眼神同樣深了。
“金陵宋氏本為江南第一望族,在這中原之外自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若陛下果真決意南下遷都……宋氏又會否與天子同心同德和衷共濟呢?”
試探之意至此終於展露無疑,宋澹不及心驚便匆匆起身一揖到底,所拜非陳蒙而是其身後的天子,又恭聲道:“臣之一族深受天恩蔭蔽,自當剖肝瀝膽銜環以報,今社稷不寧奸邪當道,我族當庶竭駑鈍為陛下驅馳,凡江南士族必無有不從。”
這一番忠心表得十足響亮,幾乎已是在對新君保證將為其整肅盤踞於江南的諸多世家勢力,陳蒙聽後大抵也頗感滿意、稱必將宋公今日所言上達天聽,沉默半晌後又微微壓低了聲音,說:“陛下體恤臣子,自也不會令忠良寒心——若宋公果真赤血丹心一意為國,那這中宮皇後之位……”
皇後之位……?
宋澹聞言一愣,這回卻是再也無法遮掩眼中驚異之色,又問:“可皇後……?”
……不早就是方氏那位嫡女了麽?
“那位娘娘離宮一年有餘,自是早與陛下離心……”陳蒙的歎息聲更沉重了些,“如今方侯與先國公夫人又相繼辭世,恐……”
這話點到為止、卻是不肯再往更深處講,一個“恐”字意味深長,也不知是恐皇後娘娘大悲傷身香消玉殞,還是……
“陛下雖愛重方氏,可身為君主卻總要向前看,”陳蒙搖了搖頭,神情間亦是蕭索一片,“宋公當還有一雙未嫁的女兒吧?既如此……可切記莫要錯失良機啊。”
“良機?這算什麽良機!”
陳蒙離去之後宋澹與兩個弟弟秉燭夜談,宋澄一向老實本分沉默寡言,而宋泊則是一聽完原委便當即惱得拍案而起。
“那逆王與突厥沆瀣一氣來勢洶洶、便連潁川神略軍都抵擋不住,往後朝野上下又能去指望誰?”
“大哥,我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萬一,萬一我大周當真……”
一個“亡”字重若千鈞、即便不說出口也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宋澹眉頭打成一個死結,又聽弟弟說:“助陛下南渡避禍遷都金陵本不為難,可萬一傾覆之日果真將近……那我宋氏便再無後路可退了!”
……誰說不是呢?
大周風雨飄搖危如累卵,說不準再吃一敗便要被凶惡的胡虜撞開國門,屆時當今陛下必首當其衝為人所殺,其左右近臣又豈能保全性命?若宋氏日後果真出了一位皇後,待到國破之日……便是大禍臨頭滿門抄斬之期。
可——
“可若我們回絕此事陛下又當作何想?”一旁的三弟宋澄終於接了口,臉色因恐懼顯出幾分蒼白,“會不會……順勢另尋由頭治我族不臣之罪?”
的確。
宋氏清流世家,身處亂世手中卻無一兵一卒,得天子恩寵便可生、為天子所憎就當死,從來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他們原本就因過去驪山之事觸了今上的黴頭,若如今再不識抬舉回絕嫁女之事,那……
宋澹深吸一口氣,心中已明了陛下為何走這一步棋——他知曉要南渡遷都必少不了宋氏襄助,可又唯恐宋氏會同此前一般臨陣變節,於是便要以姻親緊緊將他們一族拴住,令他們不得不在天下人麵前為他的王朝舍生效死豁出一切。
“我們沒得選……”
他的手微微發著抖,聲音同樣起伏不平。
“疏淺與疏妍……必要有一人入宮為後。”
室內一片沉重,唯有幾點燭火還在隨著冬春交界之時的寒風微微搖曳,宋泊與宋澄亦知自己的家族正如眼前膏燭,是燃是滅都在禦座之上那位陛下一念之間。
“還是讓疏妍去吧……”
宋泊斟酌之下無奈歎道。
“那孩子能忍善斷、是個聰明機敏的,如今潁川侯既死,那樁婚約自然也不作數了……”
宋澹對自己這兩個女兒自然也有一番衡量,深知疏淺好妒易怒心思淺薄、遠不如疏妍來得沉靜穩妥,隻是幺女此前畢竟曾與他鬧過一場、他也看得出她心底對他懷怨不淺,他日若當真入了宮怕也是不好拿捏……
他頭疼不已,整個二月裏都在反複思慮酌量,眼下在堂上被雙目冷清的幺女質問也依舊難以作答;一默的工夫身旁的萬氏又當先開了口,大約也同她那嫡子一般忘卻不了兩年前所受之辱,迫不及待便要使些手段往宋疏妍身上招呼。
“四丫頭近兩載未曾歸家,卻竟把自幼學的規矩都忘淨了,”她冷嘲熱諷十分刻薄,一雙鋒利的顴骨似乎也比過去聳得更高,“拜見父母豈可平身而立?便不知屈一屈膝、彎一彎腰麽?”
“就是——”
一旁的宋三小姐趕忙接了口,在這母女二人眼中一身喪白病弱不堪的宋疏妍可沒有半點值得憐憫,她隻是高嫁不成又從枝上墜進泥裏的山雞、再如何拚命撲騰也成不了鳳凰——怎麽樣?兩年前她不是很得意、很威風麽?不是倚仗著貽之哥哥的寵愛不把父親母親嫡兄嫡姐放在眼裏麽?如今怎麽了?沒有本事了?變成啞巴了?隻能老老實實任由她們銼磨擺布了?
“父親母親都念你念得緊,我與哥哥亦都不是計較之人,過去的事誰也不想再提,隻要妹妹好生賠一句不是便算是過去了……”
她像是巴不得要逼她低頭,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她的臉狠狠踩到地上,要她認自己的命、就是一輩子都要在這個亮堂堂的家裏做小伏低;宋疏妍卻隻覺得好笑,無論如何都不明白在這離亂慘痛的人間究竟為何總有人以欺淩他人為樂,仿佛不知上天擲下的苦難早已是足夠得多,偏還執意要讓一切變得更加汙糟不堪。
她在那一刻慘笑起來,並非獨為己身傷懷、更感到眼前的一切都是荒誕不經,在二哥北去征戰之後這個所謂的“家”便再不剩哪怕一絲溫存柔軟,隻有無窮無盡的刁惡戾氣。
笑著笑著又流出了淚,矛盾的樣子瞧著多少有些駭人,堂上眾人那時都暗想四小姐怕是害了瘋症、畢竟這從天墜到地的苦楚也不是誰都受得的,萬氏和她那寶貝女兒見狀卻更感到痛快,隻恨不得將宋疏妍逼得自去尋了死才好。
兩人還待要再開口、宋澹卻終於冷臉擺了擺手,望向幺女的目光越發複雜難測,依稀也有幾分擔憂憐憫,可與那藏於更深處的計算推敲相比卻又顯得不值一提。
“你累了,今日且早些回房歇息。”
他眉頭緊鎖地注視著她,四平八穩的模樣與其說像一個父親、倒不如說更像一個彼此生疏又互懷芥蒂的雇主。
“之後的事……便過幾日再說罷。”
第85章
“父親究竟是如何想的!怎可那般輕易饒了那賤人——”
一從彬蔚堂上折回房中宋三小姐便禁不住撒起潑來, 卻是在惱她父親不曾命人狠狠將四妹妹責打一番出氣;她母親萬氏同樣眉頭緊鎖,隻是在不甘外更隱隱多出幾分憂慮,此時顧不上哄慰女兒, 僅道:“你父親自有他的考量,若日後終究要讓四丫頭嫁進宮去, 眼下自然便不能做得太過……”
宋疏淺一聽這話卻是立刻來了精神。
“母親是說父親已拿定了主意?——女兒不必再入宮了?”
——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宋三小姐也不全然是個蠢的, 事涉自己終身總歸還有幾分慎重警覺——如今那皇後之位豈是好坐的?不過聽著尊貴風光,實質一旦國門被破便要頭一個為天家殉葬,能否留下一副體麵的全屍都還兩說。
那位陛下又算什麽良配呢?既不高大又不英俊,甚至連身子骨都多病羸弱, 過去她在長安便聽過一些傳言, 說當初方氏那位太子妃之所以遲遲未能懷上身孕便是因為那位殿下他……
她宋疏淺如今雖已近十九歲、在那些高門望族的夫人小姐們口中已是一朵將謝的黃花, 可她的心氣兒還高著呢——她就是要賭這一口氣!偏要尋個頂好頂體麵的男子嫁了!此後更要把日子過得熱熱鬧鬧漂漂亮亮、憑誰瞧了都要在心裏酸溜溜地說一句“還是她嫁得最好”。
萬氏焉能不知女兒的心思?更知她這些年已偏執到有些魔怔的地步,隻要是不如那位潁川侯的男子便一概瞧不上, 眼眶生生高到天上去;她也不願去逼她, 心知強扭的瓜不甜、如她這般氣性大的若被迫得緊了最後還要鬧出大亂子,隻是陛下迎娶新後一事終於還是到了眼前,她與四丫頭之間總有一個是要為家族嫁進宮裏去的。
可宋疏妍那賤種今日瞧著卻分明是病了, 不單骨瘦如柴臉色慘淡、甚至連精神都已有些不濟,若果真是害了瘋症那還如何進宮?若進不了宮那她的淺兒又……
“母親自是舍不得讓你去宮中受苦……”萬氏憂心忡忡, 一邊輕輕把女兒摟進懷裏一邊仔細撫摸著她薄薄的後背, “可若你父親拿定了主意,母親也……”
這一聲欲言又止的歎息可真能要了人的命,久久待字閨中的宋三小姐本已被崩成一條將斷的弦、如今又豈還受得住更多拉扯?便是輕輕一碰也要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