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不嫁——”
她果然又尖聲大叫起來,鬧出的動靜那般刺耳、房裏的丫頭婆子們卻都見怪不怪了。
“我絕不會嫁給那個病秧子皇帝——也不會陪他去送死——”
“父親他休想——他休想——”
然而這私底下的脾氣無論鬧得多大多響亮、真到緊要關頭卻也半點作不得數, 宋疏淺已跑到她父親跟前鬧了多回、隻盼對方能給自己一句準話,宋澹卻始終諱莫如深, 怎麽都不說究竟更屬意哪個女兒去當那個倒黴皇後。
“我聽父親說,伯父像是更屬意讓姐姐你去……”二房的兒女們卻在與宋疏淺交談時透了這樣一陣風,“說是顧忌你四妹妹性情乖張不敬尊長,怕她日後會在宮中惹出什麽亂子……”
這話可真像一把刀狠狠紮在宋疏淺心上,令她在驚痛之餘更感到一陣燒心的憤怒——怎麽,“性情乖張不敬尊長”?這意思是如四妹妹那般荒唐悖逆的可以逃過一劫,而如她這般懂事順從的便反要□□了?
父親……父親他怎能做出這等妄誕殘忍之事!
宋三小姐的天塌了個徹底,頭一回也如她四妹妹一般嚐到了無處說理的絕望滋味,轟轟烈烈地躲回自己房中痛哭了一場,此後又終日飲酒買醉、像是偏要在荒唐一道上賣力拔個頭籌似的。
萬氏屢次苦勸無果,不得已隻好給身在揚州的長女宋疏影去了信,問她可否將妹妹接過去住上一段日子,總好過由她日日在金陵鬧得雞飛狗跳;她那長女一貫體貼穩妥,即便剛生育過不久身子尚還弱著也依舊攬下了照看妹妹的重責,回信說無論妹妹要在揚州住到幾時都使得,恰好也能在父親麵前做一番姿態、博得他幾分垂憐。
於是宋三小姐就這麽坐上馬車搖搖擺擺地一路去了揚州,那正是萬氏的母族、院子裏往來的全是巴結宋家人的表親,誰也不嫌她是個眼高手低十九歲還沒嫁出去的老姑娘,相反還一個賽一個地說著甜蜜話奉承吹捧,總算讓這位難伺候的貴女心情稍霽。
她姐姐待她尤其細心,如今每日除了照看剛出世不足兩月的四子倫兒便是硬挺著剛出月子的身子到她房裏來探望,兩姐妹一同吃茶繡花談天說地、一天工夫也就這麽過去了,倒果真找回幾分過去在長安閨中時的愜意。
“姐姐真是好福氣,能過上這樣的神仙日子……”
宋三小姐感慨萬分,隻覺得姐姐這兒一切都是好的——她已經有四個孩子了,兩男兩女、個個生得雪玉可愛,公婆都是母親娘家人,全拿媳婦當女兒一樣疼愛,大姐夫那樣出挑的相貌、待姐姐卻始終一心一意,身邊別說什麽妾室通房、便是一個能湊到近前的丫頭都沒有,每日無論如何忙碌都會特意抽出時間陪妻子和幾個孩子,若逢她在她房中聊得晚了、還要親自過來催著接人呢。
“你定也不會差的……”宋疏影輕輕拍著妹妹的手背,聲音無限溫柔,“如今朝廷還在與叛軍交戰,形勢也未必就如你想得那般不好,即便日後當真入了宮父親也會從旁多番打點,總不會教自家女兒磕著碰著……”
頓一頓,又小心補充:“當今陛下是真龍天子,過去在東宮時便有賢德寬仁的美名,沒道理娶了繼後卻不以禮相待……未必不是良人。”
——這話卻沒說到她妹妹心坎上。
真龍天子是不假,隻卻不知還能在那個皇位上坐幾時,便是沒被突厥人拉下馬、那副多病的身子恐也撐不了幾年,到時早早駕崩入了皇陵,她這個皇後豈不就要早早守了寡?
她如今也算開悟了,明白這世上萬事終究還是講究一個公平,譬如權勢盛如貽之哥哥,那般的得天獨厚尊貴無極,到頭來卻遭了天妒、年紀輕輕便戰死沙場;取舍之下卻還不如她這個大姐夫,雖則家世並不算多麽顯赫、卻勝在安穩太平無災無難,可巧又知冷知熱溫柔體貼,這便足夠讓一個女子一生過得歡喜恬然了。
“姐姐說得這般好聽,幹脆與我換了罷……”她破罐子破摔說起荒唐話來,伏在姐姐懷裏連頭都不想抬,“你入宮去做那勞什子娘娘,我便留在揚州替你照顧姐夫和孩子們,如此豈非兩全其美?”
她那時不過隨口一說,宋疏影也就隻當逗趣隨意一聽,姐妹二人都沒往心裏去、依偎在一處又閑話到日頭西沉;戌時過半後萬昇卻終於忍不住要到三姨妹客居的院子來接人,年過而立的男子依然俊逸如仙玉樹臨風,低頭與妻子說話時總是輕聲細語:“昨日還答應我要好好養身子,今日便連膳都不按時用,便是倫兒都比你教人省心……”
如此溫柔的責備實在聽得人心裏發癢,宋疏影在丈夫麵前也變得同少女一般嬌羞了,輕輕抬眉嗔了他一眼,又自辯:“午膳用得盡夠,晚上便吃不下了……”
對方歎息一聲,順手便刮了刮她的鼻子,夫妻恩愛羨煞旁人,更令一旁的宋疏淺看得心旌搖曳,不知怎麽眼前的姐夫便鍍上了一層柔光,暖融融的教人忍不住靠近。
“說來還是我忘了時辰,姐夫可別怪罪姐姐,”她扶著姐姐湊到近前說話,聲音不自覺又變得婉轉動聽了,“下回我也不敢了,保準不讓姐姐勞心費神。”
萬昇聞言看向她,神情照舊很溫和,說:“三妹妹自己也該按時用膳——我聽下人說這幾日你用得都不多,也不知是否是家中菜肴粗疏不合你的胃口?”
這一聲“三妹妹”可真是酥了人的骨頭。
宋疏淺迷迷蒙蒙,不知何故卻竟在那時驀然又想起方獻亭,她當初親耳聽他叫過宋疏妍那賤人一聲“四妹妹”,也如此刻的姐夫一般溫柔似水含情脈脈——仔細想想她的姐妹們一個個都已得到過男子的鍾情愛護,就隻有她……
酸辛自憐愁腸百結,宋三小姐那一顆心已全浸在苦水裏,再抬頭看姐夫時更如飄萍窺見堤岸,不自覺就想靠得更近。
“沒,沒有……”
她已悄悄臉紅了。
而那廂萬昇也不過就是說了一句客氣話、實則心思分明還全牽在妻子身上,與三姨妹相互寒暄過幾句後終而別過,半摟著妻子離去的背影也是那麽俊美出塵。
宋疏淺倚在門框上癡癡地看,好半晌才終於收回逾禮的目光,半夜自己躺在床幃間、寂寞枯冷又侵蝕了她的心,恨嫁的貴女終於破了自己的心防,隻盼能遇上一位良人妥帖溫存地將自己擁進懷裏。
——他要英俊,他要溫柔,他要……
她彎彎繞繞地想著,心裏那道模糊的殘影一時像她的貽之哥哥一時又像她的姐夫,後者自令她驚慌失措惶惶不安、更對自己的姐姐深懷愧疚無地自容,可漸漸地一個更大膽的念頭又還是頑固地從心底漸漸浮顯——
倘若她已不是完璧之身,是不是……
……便再無可能嫁入宮中了?
第86章
這廂正房上下鬧出如此大的動靜, 聰敏如宋疏妍,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不知曉眼下家中的形勢了。
她感到自己像被人用刀劈成了兩個,一個如同行屍走肉對世上的一切都漠不關心, 另一個卻還垂死掙紮瘋狂保持著思考,所有混沌都在沉默裏變得清晰, 她想她已經知道自己的家族正在打著怎樣漂亮的算盤, 而他們畏首畏尾汲汲營營的模樣又是多麽令人惡心。
……實在太過無趣。
無趣的人,無趣的事,無趣的世道……她明明就生活在這一切之中,卻又感到自己與一切都毫無聯係, 也或許隻是那些與她相幹的人都一一離去了, 所以她也漸漸不願再於此地耽擱盤桓。
——離開能是多難的事?
於先國公而言不過隻需一杯毒酒, 於薑氏而言也不過隻需一條白綾,她比他們渺小得多, 定能走得更加安靜容易;須臾之後豁然開朗, 跨過橋便能再見想見的人,原來放棄才是最容易的事,總歸比畫地為牢身不由己要好上太多太多。
四月裏鶯飛草長, 將她鎖在房中一月有餘的父親忽而大發慈悲放她出府,彼時看向她的目光也很複雜, 說:“金陵亦是你的家……你該多出去走走的。”
那時她便知曉事出有異, 疲乏的身子和異常警醒的精神撕扯得厲害、讓她隻能對他報以冷漠的回望;最後終於還是出了門,江南煙雨纏綿悱惻,好似在那人北去後便再未放晴,如同悲傷千絲萬縷糾纏不清。
她乘船至於青溪, 水波與煙霧連成一片空蕩飄渺,再看左右兩岸無數亭台也似蜃樓海市虛幻無依——上回在絳雲樓小坐是何時的事?他和薑氏都在她身邊, 幾百裏外的錢塘也有外祖母在等她回家,隻不料區區兩年物是人非,竟似前世今生般兩相迥異。
再向前去便是台城故地,連綿城垣遮不住數百年前的雕梁畫棟帝宮氣象,高牆之外又見柳色青青、果然如詩中所言那般煙籠無情;靠到近處卻見岸上緩緩顯出幾道人影,為首者是一位身材頎長瘦削的公子,遠遠見了她便對她拱手,揚聲問她可否渡他過河。
他的麵容在一片水霧中若隱若現,她卻依然看到對方隱隱青紫的唇色,心中了然的同時又驀地想起過去大江之上的潮聲和那人在潮聲裏對自己漠漠說的話,一時心頭感慨萬千,又答:“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公子當知我隻此一條船,卻是無力再渡他人了。”
這分明是一語雙關的婉拒、那公子聽後卻悠悠一笑,隔水望向她的目光透出幾分欣賞,又歎:“莫怪宋卿總稱幺女聰敏,今日一見果真不同凡響。”
……卻是把話挑破了。
她終於被逼至牆角,心底倦意更甚卻還不得不讓人停船靠岸,屏退左右獨自上前跪拜,複垂首曰:“……臣女叩見陛下。”
衛欽一身黛色常服立於河畔負手注視她良久,夢落孤篷綠蕪萋萋,江南的春日也終究是過去了,俄而方才擺手道:“四小姐請起。”
她便依言起了身,此後又無話可同眼前這位天下之主去說,過去在驪山獵場和先國公靈堂上僅有的兩麵之緣已漸次模糊消退,她隻依稀感到他比數年前更為深沉內斂,臉色亦更蒼白憔悴。
“六朝故地繁華一夢,區區百年便成舊跡,想來長安也無非如是,終有一日要淪為一座荒城……”
他卻當先開了口,語氣平靜得像隻是隨口與她閑談。
“四小姐更喜歡哪一處?——西都還是台城?”
她心如止水,麵對一國之君也不驚不懼,隻是喪卻了過去小心斟酌仔細計算的良習,隻從心說:“都不喜歡。”
轉頭直視他的眼睛,她的語氣更涼了些:“凡帝宮所在之處,臣女皆避之不及。”
這話放肆得令天子身旁近臣怒而厲喝一聲“大膽”,聲音在霧氣縈繞的河麵上飄出很遠,衛欽卻隻對左右之人擺擺手、接著淡淡笑應一聲“是麽”,神情和煦之餘又顯出幾分悵然。
“我也一樣……”他低聲應答,卻竟並未以“朕”自稱,“……都不喜歡。”
水聲潺潺楊柳依依,清風過時其聲簌簌,宋疏妍的一顆心是空的,好像無論聽到什麽都不會再起波瀾了。
“身在東宮時總一心向往帝位,如今果真遂願才知此負之重,或許我本非帝王之才,也或許隻是未能遇上對的時機……”
他像是並不在意她之所想,隻顧自喃喃自語。
“帝宮不是好去處……我曾親眼在其中看見人心鬼蜮生死相鬥,也曾親手送一些人上路……那裏太高也太冷,會把人變得不像人……”
她字字聽著,眼裏又見台城斑駁的宮牆,許多東西都在伴隨歲月剝落,最後剩下的好像無非隻是一抔黃土。
“四小姐可曾見過貽之麽?”
出神間忽而聽到那人的名字,便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兩指彈出萬般音,原來她並非心如鐵石再無波瀾,隻要事涉那人便會立刻一敗塗地潰不成軍。
“他乃先國公方賀之子,後為先帝貶為潁川侯,於公乃我心腹之臣,於私更似至交手足……”
衛欽並未察覺她那一瞬的異樣,黯淡的雙眼遠望寧靜的水波,聲音也如霧氣般潮濕迷離。
“他戰死於西北關內,率一萬之兵與十萬突厥鐵騎周旋相抗,終而殺敵五萬有餘、護得關內十幾萬百姓周全,如今卻埋骨沙場未能歸鄉,連一具完整的屍首都難以尋回……”
“他的父親亦是為我而死,過去十數年皆為保我儲位而逆先帝之意與鍾氏相持,最後一杯毒酒自戕而定大事……”
“還有他的姐姐,他的母親,他的兄弟,他的叔伯……”
“……很多很多人,數不盡的人。”
衛欽在歎息,而宋疏妍的心已鮮血淋漓。
“所以朕不能走……”
他的語氣忽而一變,那個象征無上權力的自稱也終於在這一刻出現,似乎正在顯示他的內心是何等痛苦又堅決。
“朕要守在這裏……直到守不住的那天。”
“朕要驅胡虜出中原、護百姓爭太平,要向先帝證明朕可以做好這個皇帝——朕不能讓這一路上忠烈而亡的人們寒心……”
說到此處他唇色更青、似是胸痹之症又犯,他身邊的臣子高呼“陛下”匆匆上前,他卻一手捂住胸口一手將他們揮退,隻再次低頭看向她。
“朕需要宋氏……”
他毫不掩飾字字坦誠,語氣急迫又沉鬱。
“南渡或已迫在眉睫,金陵便是最後的選擇……朕過去的腹心已然不複存在,可這天下卻終歸要人去救……”
“四小姐……你與宋氏,可願助朕一臂之力?”
天子最後一字落下時河麵上起了更濃的霧,煙雨樓閣皆不可見,令人仿佛與世隔絕。
那一刻宋疏妍耳邊響起許多故人的聲音,外祖母的教誨尤其清晰,告訴她人生一世大多不過浮萍草芥、能守得安穩太平已是萬般不易,既非生來坐擁無限權財便不必擔那千鈞之重,遑論自保從來不是錯處、而是如她這般的尋常弱質賴以維係的生存之道。
而下一刻……又想起他。
他在玉皇山的春樹下輕輕擁抱她,在她耳邊寥寥幾句提及他的父親,他說人生一世孰不畏死、委屈卻總難免要受,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隻要向前走一步便會多許多人因這一步而受益,是以不必計較得失衡量利弊,隻要一意向前走。
……他沒有說空話。
他像他的父親一樣砥節奉公恪盡職守,為社稷與百姓不惜徇國忘身視死如歸,每一言每一行都與外祖母對她的教導截然不同,可又無論如何都無法讓她稱之為謬誤。
她的眼前同樣劃過許多紛亂的光影,譬如潁川城中鋪天蓋地的大雪和處處高懸的喪幡,譬如靈堂之上空空如也的棺槨和一排排或新或舊的衣冠,譬如南歸途中昏倒在路旁的婦孺和裹住老翁的草席,譬如金陵城外看不到頭的長隊和青溪兩岸暫未休止的笙歌……
……那麽多,那麽多。
她忽而不知應當如何去答,或許此前一生都是渺小軟弱膽怯自利,命運卻偏偏教她在商州落雪的山道上與這世上最無私心之人相逢,他親自彎腰手沾汙泥為素昧平生的過客抬起沉重的車轅,從此便在她心底種下一段無妄的因果。
“朕深知婚姻大事本應關乎兩心,亦曾因此害了一個女子一生……”
衛欽再次開了口,言語染上回憶難解的遺憾和傷痛。
“若卿終願入宮為後,朕自當以君臣之禮相待,此後天下複定海晏河清,亦必有你與宋氏一份功勳。”
“宋小姐,朕再問你一次……”
“……你可願助朕渡河麽?”
她果然又尖聲大叫起來,鬧出的動靜那般刺耳、房裏的丫頭婆子們卻都見怪不怪了。
“我絕不會嫁給那個病秧子皇帝——也不會陪他去送死——”
“父親他休想——他休想——”
然而這私底下的脾氣無論鬧得多大多響亮、真到緊要關頭卻也半點作不得數, 宋疏淺已跑到她父親跟前鬧了多回、隻盼對方能給自己一句準話,宋澹卻始終諱莫如深, 怎麽都不說究竟更屬意哪個女兒去當那個倒黴皇後。
“我聽父親說,伯父像是更屬意讓姐姐你去……”二房的兒女們卻在與宋疏淺交談時透了這樣一陣風,“說是顧忌你四妹妹性情乖張不敬尊長,怕她日後會在宮中惹出什麽亂子……”
這話可真像一把刀狠狠紮在宋疏淺心上,令她在驚痛之餘更感到一陣燒心的憤怒——怎麽,“性情乖張不敬尊長”?這意思是如四妹妹那般荒唐悖逆的可以逃過一劫,而如她這般懂事順從的便反要□□了?
父親……父親他怎能做出這等妄誕殘忍之事!
宋三小姐的天塌了個徹底,頭一回也如她四妹妹一般嚐到了無處說理的絕望滋味,轟轟烈烈地躲回自己房中痛哭了一場,此後又終日飲酒買醉、像是偏要在荒唐一道上賣力拔個頭籌似的。
萬氏屢次苦勸無果,不得已隻好給身在揚州的長女宋疏影去了信,問她可否將妹妹接過去住上一段日子,總好過由她日日在金陵鬧得雞飛狗跳;她那長女一貫體貼穩妥,即便剛生育過不久身子尚還弱著也依舊攬下了照看妹妹的重責,回信說無論妹妹要在揚州住到幾時都使得,恰好也能在父親麵前做一番姿態、博得他幾分垂憐。
於是宋三小姐就這麽坐上馬車搖搖擺擺地一路去了揚州,那正是萬氏的母族、院子裏往來的全是巴結宋家人的表親,誰也不嫌她是個眼高手低十九歲還沒嫁出去的老姑娘,相反還一個賽一個地說著甜蜜話奉承吹捧,總算讓這位難伺候的貴女心情稍霽。
她姐姐待她尤其細心,如今每日除了照看剛出世不足兩月的四子倫兒便是硬挺著剛出月子的身子到她房裏來探望,兩姐妹一同吃茶繡花談天說地、一天工夫也就這麽過去了,倒果真找回幾分過去在長安閨中時的愜意。
“姐姐真是好福氣,能過上這樣的神仙日子……”
宋三小姐感慨萬分,隻覺得姐姐這兒一切都是好的——她已經有四個孩子了,兩男兩女、個個生得雪玉可愛,公婆都是母親娘家人,全拿媳婦當女兒一樣疼愛,大姐夫那樣出挑的相貌、待姐姐卻始終一心一意,身邊別說什麽妾室通房、便是一個能湊到近前的丫頭都沒有,每日無論如何忙碌都會特意抽出時間陪妻子和幾個孩子,若逢她在她房中聊得晚了、還要親自過來催著接人呢。
“你定也不會差的……”宋疏影輕輕拍著妹妹的手背,聲音無限溫柔,“如今朝廷還在與叛軍交戰,形勢也未必就如你想得那般不好,即便日後當真入了宮父親也會從旁多番打點,總不會教自家女兒磕著碰著……”
頓一頓,又小心補充:“當今陛下是真龍天子,過去在東宮時便有賢德寬仁的美名,沒道理娶了繼後卻不以禮相待……未必不是良人。”
——這話卻沒說到她妹妹心坎上。
真龍天子是不假,隻卻不知還能在那個皇位上坐幾時,便是沒被突厥人拉下馬、那副多病的身子恐也撐不了幾年,到時早早駕崩入了皇陵,她這個皇後豈不就要早早守了寡?
她如今也算開悟了,明白這世上萬事終究還是講究一個公平,譬如權勢盛如貽之哥哥,那般的得天獨厚尊貴無極,到頭來卻遭了天妒、年紀輕輕便戰死沙場;取舍之下卻還不如她這個大姐夫,雖則家世並不算多麽顯赫、卻勝在安穩太平無災無難,可巧又知冷知熱溫柔體貼,這便足夠讓一個女子一生過得歡喜恬然了。
“姐姐說得這般好聽,幹脆與我換了罷……”她破罐子破摔說起荒唐話來,伏在姐姐懷裏連頭都不想抬,“你入宮去做那勞什子娘娘,我便留在揚州替你照顧姐夫和孩子們,如此豈非兩全其美?”
她那時不過隨口一說,宋疏影也就隻當逗趣隨意一聽,姐妹二人都沒往心裏去、依偎在一處又閑話到日頭西沉;戌時過半後萬昇卻終於忍不住要到三姨妹客居的院子來接人,年過而立的男子依然俊逸如仙玉樹臨風,低頭與妻子說話時總是輕聲細語:“昨日還答應我要好好養身子,今日便連膳都不按時用,便是倫兒都比你教人省心……”
如此溫柔的責備實在聽得人心裏發癢,宋疏影在丈夫麵前也變得同少女一般嬌羞了,輕輕抬眉嗔了他一眼,又自辯:“午膳用得盡夠,晚上便吃不下了……”
對方歎息一聲,順手便刮了刮她的鼻子,夫妻恩愛羨煞旁人,更令一旁的宋疏淺看得心旌搖曳,不知怎麽眼前的姐夫便鍍上了一層柔光,暖融融的教人忍不住靠近。
“說來還是我忘了時辰,姐夫可別怪罪姐姐,”她扶著姐姐湊到近前說話,聲音不自覺又變得婉轉動聽了,“下回我也不敢了,保準不讓姐姐勞心費神。”
萬昇聞言看向她,神情照舊很溫和,說:“三妹妹自己也該按時用膳——我聽下人說這幾日你用得都不多,也不知是否是家中菜肴粗疏不合你的胃口?”
這一聲“三妹妹”可真是酥了人的骨頭。
宋疏淺迷迷蒙蒙,不知何故卻竟在那時驀然又想起方獻亭,她當初親耳聽他叫過宋疏妍那賤人一聲“四妹妹”,也如此刻的姐夫一般溫柔似水含情脈脈——仔細想想她的姐妹們一個個都已得到過男子的鍾情愛護,就隻有她……
酸辛自憐愁腸百結,宋三小姐那一顆心已全浸在苦水裏,再抬頭看姐夫時更如飄萍窺見堤岸,不自覺就想靠得更近。
“沒,沒有……”
她已悄悄臉紅了。
而那廂萬昇也不過就是說了一句客氣話、實則心思分明還全牽在妻子身上,與三姨妹相互寒暄過幾句後終而別過,半摟著妻子離去的背影也是那麽俊美出塵。
宋疏淺倚在門框上癡癡地看,好半晌才終於收回逾禮的目光,半夜自己躺在床幃間、寂寞枯冷又侵蝕了她的心,恨嫁的貴女終於破了自己的心防,隻盼能遇上一位良人妥帖溫存地將自己擁進懷裏。
——他要英俊,他要溫柔,他要……
她彎彎繞繞地想著,心裏那道模糊的殘影一時像她的貽之哥哥一時又像她的姐夫,後者自令她驚慌失措惶惶不安、更對自己的姐姐深懷愧疚無地自容,可漸漸地一個更大膽的念頭又還是頑固地從心底漸漸浮顯——
倘若她已不是完璧之身,是不是……
……便再無可能嫁入宮中了?
第86章
這廂正房上下鬧出如此大的動靜, 聰敏如宋疏妍,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不知曉眼下家中的形勢了。
她感到自己像被人用刀劈成了兩個,一個如同行屍走肉對世上的一切都漠不關心, 另一個卻還垂死掙紮瘋狂保持著思考,所有混沌都在沉默裏變得清晰, 她想她已經知道自己的家族正在打著怎樣漂亮的算盤, 而他們畏首畏尾汲汲營營的模樣又是多麽令人惡心。
……實在太過無趣。
無趣的人,無趣的事,無趣的世道……她明明就生活在這一切之中,卻又感到自己與一切都毫無聯係, 也或許隻是那些與她相幹的人都一一離去了, 所以她也漸漸不願再於此地耽擱盤桓。
——離開能是多難的事?
於先國公而言不過隻需一杯毒酒, 於薑氏而言也不過隻需一條白綾,她比他們渺小得多, 定能走得更加安靜容易;須臾之後豁然開朗, 跨過橋便能再見想見的人,原來放棄才是最容易的事,總歸比畫地為牢身不由己要好上太多太多。
四月裏鶯飛草長, 將她鎖在房中一月有餘的父親忽而大發慈悲放她出府,彼時看向她的目光也很複雜, 說:“金陵亦是你的家……你該多出去走走的。”
那時她便知曉事出有異, 疲乏的身子和異常警醒的精神撕扯得厲害、讓她隻能對他報以冷漠的回望;最後終於還是出了門,江南煙雨纏綿悱惻,好似在那人北去後便再未放晴,如同悲傷千絲萬縷糾纏不清。
她乘船至於青溪, 水波與煙霧連成一片空蕩飄渺,再看左右兩岸無數亭台也似蜃樓海市虛幻無依——上回在絳雲樓小坐是何時的事?他和薑氏都在她身邊, 幾百裏外的錢塘也有外祖母在等她回家,隻不料區區兩年物是人非,竟似前世今生般兩相迥異。
再向前去便是台城故地,連綿城垣遮不住數百年前的雕梁畫棟帝宮氣象,高牆之外又見柳色青青、果然如詩中所言那般煙籠無情;靠到近處卻見岸上緩緩顯出幾道人影,為首者是一位身材頎長瘦削的公子,遠遠見了她便對她拱手,揚聲問她可否渡他過河。
他的麵容在一片水霧中若隱若現,她卻依然看到對方隱隱青紫的唇色,心中了然的同時又驀地想起過去大江之上的潮聲和那人在潮聲裏對自己漠漠說的話,一時心頭感慨萬千,又答:“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公子當知我隻此一條船,卻是無力再渡他人了。”
這分明是一語雙關的婉拒、那公子聽後卻悠悠一笑,隔水望向她的目光透出幾分欣賞,又歎:“莫怪宋卿總稱幺女聰敏,今日一見果真不同凡響。”
……卻是把話挑破了。
她終於被逼至牆角,心底倦意更甚卻還不得不讓人停船靠岸,屏退左右獨自上前跪拜,複垂首曰:“……臣女叩見陛下。”
衛欽一身黛色常服立於河畔負手注視她良久,夢落孤篷綠蕪萋萋,江南的春日也終究是過去了,俄而方才擺手道:“四小姐請起。”
她便依言起了身,此後又無話可同眼前這位天下之主去說,過去在驪山獵場和先國公靈堂上僅有的兩麵之緣已漸次模糊消退,她隻依稀感到他比數年前更為深沉內斂,臉色亦更蒼白憔悴。
“六朝故地繁華一夢,區區百年便成舊跡,想來長安也無非如是,終有一日要淪為一座荒城……”
他卻當先開了口,語氣平靜得像隻是隨口與她閑談。
“四小姐更喜歡哪一處?——西都還是台城?”
她心如止水,麵對一國之君也不驚不懼,隻是喪卻了過去小心斟酌仔細計算的良習,隻從心說:“都不喜歡。”
轉頭直視他的眼睛,她的語氣更涼了些:“凡帝宮所在之處,臣女皆避之不及。”
這話放肆得令天子身旁近臣怒而厲喝一聲“大膽”,聲音在霧氣縈繞的河麵上飄出很遠,衛欽卻隻對左右之人擺擺手、接著淡淡笑應一聲“是麽”,神情和煦之餘又顯出幾分悵然。
“我也一樣……”他低聲應答,卻竟並未以“朕”自稱,“……都不喜歡。”
水聲潺潺楊柳依依,清風過時其聲簌簌,宋疏妍的一顆心是空的,好像無論聽到什麽都不會再起波瀾了。
“身在東宮時總一心向往帝位,如今果真遂願才知此負之重,或許我本非帝王之才,也或許隻是未能遇上對的時機……”
他像是並不在意她之所想,隻顧自喃喃自語。
“帝宮不是好去處……我曾親眼在其中看見人心鬼蜮生死相鬥,也曾親手送一些人上路……那裏太高也太冷,會把人變得不像人……”
她字字聽著,眼裏又見台城斑駁的宮牆,許多東西都在伴隨歲月剝落,最後剩下的好像無非隻是一抔黃土。
“四小姐可曾見過貽之麽?”
出神間忽而聽到那人的名字,便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兩指彈出萬般音,原來她並非心如鐵石再無波瀾,隻要事涉那人便會立刻一敗塗地潰不成軍。
“他乃先國公方賀之子,後為先帝貶為潁川侯,於公乃我心腹之臣,於私更似至交手足……”
衛欽並未察覺她那一瞬的異樣,黯淡的雙眼遠望寧靜的水波,聲音也如霧氣般潮濕迷離。
“他戰死於西北關內,率一萬之兵與十萬突厥鐵騎周旋相抗,終而殺敵五萬有餘、護得關內十幾萬百姓周全,如今卻埋骨沙場未能歸鄉,連一具完整的屍首都難以尋回……”
“他的父親亦是為我而死,過去十數年皆為保我儲位而逆先帝之意與鍾氏相持,最後一杯毒酒自戕而定大事……”
“還有他的姐姐,他的母親,他的兄弟,他的叔伯……”
“……很多很多人,數不盡的人。”
衛欽在歎息,而宋疏妍的心已鮮血淋漓。
“所以朕不能走……”
他的語氣忽而一變,那個象征無上權力的自稱也終於在這一刻出現,似乎正在顯示他的內心是何等痛苦又堅決。
“朕要守在這裏……直到守不住的那天。”
“朕要驅胡虜出中原、護百姓爭太平,要向先帝證明朕可以做好這個皇帝——朕不能讓這一路上忠烈而亡的人們寒心……”
說到此處他唇色更青、似是胸痹之症又犯,他身邊的臣子高呼“陛下”匆匆上前,他卻一手捂住胸口一手將他們揮退,隻再次低頭看向她。
“朕需要宋氏……”
他毫不掩飾字字坦誠,語氣急迫又沉鬱。
“南渡或已迫在眉睫,金陵便是最後的選擇……朕過去的腹心已然不複存在,可這天下卻終歸要人去救……”
“四小姐……你與宋氏,可願助朕一臂之力?”
天子最後一字落下時河麵上起了更濃的霧,煙雨樓閣皆不可見,令人仿佛與世隔絕。
那一刻宋疏妍耳邊響起許多故人的聲音,外祖母的教誨尤其清晰,告訴她人生一世大多不過浮萍草芥、能守得安穩太平已是萬般不易,既非生來坐擁無限權財便不必擔那千鈞之重,遑論自保從來不是錯處、而是如她這般的尋常弱質賴以維係的生存之道。
而下一刻……又想起他。
他在玉皇山的春樹下輕輕擁抱她,在她耳邊寥寥幾句提及他的父親,他說人生一世孰不畏死、委屈卻總難免要受,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隻要向前走一步便會多許多人因這一步而受益,是以不必計較得失衡量利弊,隻要一意向前走。
……他沒有說空話。
他像他的父親一樣砥節奉公恪盡職守,為社稷與百姓不惜徇國忘身視死如歸,每一言每一行都與外祖母對她的教導截然不同,可又無論如何都無法讓她稱之為謬誤。
她的眼前同樣劃過許多紛亂的光影,譬如潁川城中鋪天蓋地的大雪和處處高懸的喪幡,譬如靈堂之上空空如也的棺槨和一排排或新或舊的衣冠,譬如南歸途中昏倒在路旁的婦孺和裹住老翁的草席,譬如金陵城外看不到頭的長隊和青溪兩岸暫未休止的笙歌……
……那麽多,那麽多。
她忽而不知應當如何去答,或許此前一生都是渺小軟弱膽怯自利,命運卻偏偏教她在商州落雪的山道上與這世上最無私心之人相逢,他親自彎腰手沾汙泥為素昧平生的過客抬起沉重的車轅,從此便在她心底種下一段無妄的因果。
“朕深知婚姻大事本應關乎兩心,亦曾因此害了一個女子一生……”
衛欽再次開了口,言語染上回憶難解的遺憾和傷痛。
“若卿終願入宮為後,朕自當以君臣之禮相待,此後天下複定海晏河清,亦必有你與宋氏一份功勳。”
“宋小姐,朕再問你一次……”
“……你可願助朕渡河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