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感到有些無趣、在與宋家人周旋過後也著實有幾分疲憊,當時卻不便在眾目睽睽之下傷他的臉麵,遂也隻好接了二哥的話說:“若方侯今夜無事,便也同坐吧。”
語氣不甚熱絡、誰都聽出隻是客氣的官腔,他卻偏偏沒有推卻這最易拒絕的邀約,對她躬身道:“……臣卻之不恭。”
衛熹聞言十分欣喜、連忙喚人為方侯賜座,宋疏妍卻已不願一本正經地坐到席麵上去,仍半懶地倚在美人靠上不起身;眾人自都是牽就她的,幼主很快便在她右手一側坐定,宋明真看了他三哥一眼、自發將妹妹左手側的位子讓了出來,方獻亭領了,這位次以親疏論自是不妥、可按官階尊卑論卻也還說得過去。
王穆靈巧地指揮宮人搬來小案置於廊椅前、又將中郎將帶來的佳肴一一從食盒中取出擺好,江南酒釀淡淡的香氣再次蕩開,那一夜的月色的確溫吞又明亮;宋疏妍本不想動筷、心底同那個坐在自己身側的男子有些微妙的齟齬,可屬於故鄉的舊跡終歸惑人,大約那時她也感到了一些孤單吧。
舉箸夾了一片薄薄的鮓脯入口,鮮香甘美的味道立刻在舌尖悄悄漫開,其實與孫媽媽的手藝仍相去甚遠、可在那一刻卻竟圓滿得教人無話可說——她像是又回到了少年時,外祖母亦慈眉善目地坐在她身邊,溫柔的手一下一下拍著她的背,輕輕慨歎:“我們鶯鶯,怎麽許久不回家了呢……”
她忽而就想落淚,不知怎麽竟感到百倍的委屈和悲傷——她真的很想回去,整整八年沒有一刻不想從四麵高聳的宮牆中逃離,可有些選擇一旦做了便無法回頭,她的一生亦沒有哪怕一刻由得自己做主;南渡途中也曾默默望向錢塘的方向,明明不過幾日車程卻像與她相隔千山萬水,何況她知道即便回去了一切也是物是人非,所謂故鄉從不是指一個地方、而隻是有故人作伴的一場美夢罷了。
“母後可要飲酒?”幼主亦嚐了一塊鮓脯、卻大約並不很喜歡那種鹽漬的味道,錢塘梨花春清淡的香氣倒頗得他心,此刻便著人斟了半杯遞到母後手上,“畢竟是壽辰,且飲一杯吧。”
她心潮起伏尚不能平,或許那時飲酒也正是最好的,接過之後一飲而盡、又令夕秀斟了滿杯,笑道:“確是好酒。”
她也實在變了不少,明明過去淺抿一小口都要咳個不停、如今卻喝上整杯都麵不改色,滿飲過後又叫人添,已是第三杯了;夕秀順從地執壺上前,卻還未近身便見君侯抬了抬手,他那時正低眉看著坐在自己身側不遠處的女子,神情在一貫的疏冷外又夾雜絲縷難以言說的微妙情致。
“春熟之酒性溫,貪杯卻亦傷身,”他低沉的聲音就像水榭之外將謝的瓊英一般含蓄,“便是生辰也不宜多飲。”
夜風正在那一刻吹起,滿枝的繁花都隨它簌簌而落,幽幽的暗香撲鼻盈袖,飄零的花瓣亦在水麵上蕩開小小的漣漪;宋疏妍不知自己是不是醉了,隻覺得他當時的語氣有種過分的熟悉,好像十年前在湖州驛館隔門相對一般朦朧,往後一步是守禮尋常,往前一步是孟浪逾矩。
她在含混的酒香中抬頭看他,又在對方深邃的眼中看見自己的倒影,明明那時他已不再開口說話、她的耳邊卻還回響著那聲稀罕的“生辰”。
——這會是巧合麽?
所有人都稱今日是她的“壽辰”,偏偏隻有他換了一個說法,一字之差就將她帶回了過去,仿佛她不是如今這個地位輩分都高得可怕的“太後”、而隻是及笄之年在錢塘與思慕之人同遊湖心的少女。
……他總是這樣的。
知曉她心底最隱蔽處不足為外人道的酸楚……同時,又對它似有若無不即不離地關照嗬護。
她別開了目光,眼熱的感覺卻反而更強烈,原來人無論多大脾氣都是一樣的,不被哄的時候怎麽都好,一旦察覺被人在意反而就想折騰出什麽動靜;左右的宮人都很懂事,知曉如今君侯權勢滔天、便連天家的體麵尊榮也都來自於他,於是自然順著他的意思不敢再給太後斟酒,水榭之內一時也靜默下去了。
那樣的安靜她最喜歡,柔和的月色同樣助長人的脆弱,告訴她隻偷偷難過一下也無傷大雅——她不肯再看他,半低著頭的樣子像在鬧別扭,可其實目光卻在他的影子上流連,她想伸手碰一碰、就像那日在船艙中那樣,可惜今夜四周都是人,怕是不能遂願了。
她暗暗歎了一口氣,將小小的遺憾留在心底,他卻忽而起身親自從宮人手中接過酒壺為她添了一杯新酒,落座時離她比方才更近,雖則彼此實際還隔著兩尺遠,地上的影子卻已悄悄緊密相依。
啊……
她有些恍惚,一時也難分辨一切究竟是巧合還是刻意,後來卻又覺得答案已不重要,月影之下隱晦的秘密已是他給她最好的生辰禮——她收下了,盡管暗地裏還有許多悲傷和不甘心,眾目睽睽之下的犯禁依然如此盡興,世上無人知曉他曾在這個月夜如何輕易地填滿了她的心。
她飲盡了他親手斟的酒,又在放杯之時拿捏著分寸輕輕側過了臉,地上的影子不像她本尊一般小心翼翼、已然堂而皇之地倚靠上了男子的肩膀;他亦微微側過臉,板正的模樣照舊不苟言笑,可他的影子卻在她額前落下一吻,那麽溫柔又憐惜、仿佛她還是他名正言順真心喜歡的女子,微妙的偏差是月光施舍的饋贈,唯獨在這一刻疏離也能變成纏綿的親密。
她的眼淚都流到心底了——
三哥你知道麽?
這是我第一個……有你陪在身邊的生辰。
第110章
這廂水榭之內其樂融融笙磬同音, 那廂繁華之外的洗粹宮卻是寂寥無人冷冷清清。
此處正是天子生母太妃董氏的寢宮,離禦園不過百來步遠、若是豎起耳朵還能聽見宮人往來間杯盤相碰的清脆聲,湖畔一側的燈火徹夜長明亮如白晝, 誰都知曉今日是那位宋氏太後的壽辰,幼主為哄她高興還專程大張旗鼓重修了一座梅林。
梅林……
董嫻在黑暗中獨自倚在窗口遠眺水榭, 眼前難免又浮現當初先帝在洛陽為那個女人修築的玉妃園, 同樣的花似紅雲落英繽紛,同樣的珍之重之榮寵無雙,憑誰見了都要歎為觀止萬般豔羨。
……那麽她呢?
她便是千般不好萬般不堪、到底也是為先帝誕下了唯一的子嗣,何以卻要被打發去白鷺台幽居十餘載?如今新君乃她十月懷胎辛苦所生、即便甚少謀麵也總時時令她牽腸掛肚, 何以眼中卻隻有那個與他無關的異姓女人而偏偏對她避如蛇蠍?
……這不公平。
她隻是沒有一個好出身, 難道僅僅因此就活該處處低人一等?先帝嫌惡她、皇兒厭棄她, 甚至衛弼範玉成那些做臣子的都不把她當人看,一見她不得幼主之心便將她丟在一旁自生自滅, 任由她被宮裏那些一貫隻知捧高踩低的奴婢輕慢作踐!
她委屈、她憤恨, 遠處梅林間的歡聲笑語又仿佛在往她臉上扇巴掌,告訴她一輩子都不可能得到如宋氏女那般的尊榮愛戴,甚至連想見自己的親兒一麵都是癡心妄想。
明亮的燈火似燒紅的烙鐵、悠揚的絲竹則是刺耳的嘲弄, 她生受了大半夜酷刑才終於等到瓊筵結束,遠遠便瞧見那個女人如眾星捧月般從梅林離去, 也許是吃醉了酒、步伐已然搖搖晃晃, 當朝第一的權臣潁川侯親自護在左右,目光始終落在她身上像在時刻提防人摔倒;她的皇兒亦眼巴巴跟在身後,可惜卻全然插不上手,滿天滿地的偏愛像是都落在那女人身上了, 她輕而易舉坐擁一切的模樣將世上其餘那些拚盡全力才可苟延殘喘之人都襯成了可悲的笑話。
她待他們全走盡了才哭著奔出洗粹宮,看著滿園盛開的梅樹隻恨不得一把火將它們都燒光, 原地痛哭了半晌方才步履蹣跚悻悻而去,將出禦園時卻又恰巧遇上了不知何故半路折回的王穆;她立時眼前一亮,如遇救星般快步上前一把緊緊抓住對方的手,口中先高呼一聲“中貴人”,下一刻竟“噗通”一聲徑直跪在對方麵前。
“太妃這是做甚——”
王穆似也吃了一驚、當即便伸手來攙扶。
“天子生母身份貴重,奴婢不過一介下賤閹人,豈敢受太妃之禮?——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董嫻又怎麽會起來?
皇兒不肯見她,她為對他示好不得已連歸安殿的小內侍都要巴結討好,本就不富裕的財帛一個勁往對方手裏送、隻求他能在幼主麵前美言幾句讓他們母子得以相見,然而一切至今還是無果,那賤奴拿人錢財卻不辦事、白白令她的心血付諸東流——可王穆不一樣,他是侍奉先帝的老人,眼中早無那些黃白之物,且他在熹兒麵前說得上話,隻要他肯幫她她便一定還有活路可走!
她遂跪得越發堅定、甚至還要俯身對王穆磕頭,痛哭道:“中貴人——中貴人——我本不過宮婢出身,又豈敢輕看天子身側之人?如今遭了熹兒厭棄、更不敢以太妃自居!隻是母子骨肉血濃於水,我真的隻想見他一麵,還望中貴人垂憐,為我指一條明路吧——”
這姿態實在低進了塵埃,先帝才人、今上生母,竟活生生被逼到如此地步,說來也是令人唏噓;王穆歎息一聲,還是堅持將人扶起,隨後拱手對她輕輕一拜,答:“太妃愛子之心老奴心知肚明,隻是陛下自幼養在太後身邊,一時恐怕……”
這話就有了些許打太極的味道、泰半是不願幫的意思,董嫻急得當即又要跪,卻聽王穆補道:“但太妃有一言說得不錯——母子骨肉血濃於水,太後終究並非陛下生母,依老奴之見……興許過不了多久陛下便會有需太妃援手的時候……”
……援手?
這話說得深奧,彼時王穆的神情亦十分微妙,一雙在深宮中看盡人情變幻的老眼閃動著既混濁又透徹的光,令人見了既心潮澎湃又惴惴不安。
“中貴人的意思是……”
她尚不解,王穆卻似已生出去意,淡淡一笑後再對董嫻一拜,低聲道:“等時機到了,太妃自會明白的。”
同樣的深夜,宋府亦是燈火通明。
自離宮歸家後滿族上下便義憤填膺,別說是那萬氏一房、就是宋泊一支都不禁要關起房門非議太後今日言行,亥時前後燈都熄了宋泊還被氣得睡不著覺,躺在床上輾轉良久終於忍不住披衣而起,拉上三弟宋澄便向大哥院中而去,後者當夜獨自歇在書房,被弟弟們吵醒後眉頭微鎖,道:“大半夜的不去休息,到我這裏鬧什麽?”
宋泊急得心頭起火,見得兄長這般穩當模樣反而更是躁鬱,反問:“大哥如何還能睡得著?莫非今日沒瞧見你那幺女對我族之人是何等不留情麵麽!”
“她竟要將選官之權交與陳蒙!”
他不等長兄發話便自行落座滔滔不絕。
“大哥貴為尚書令,又乃我金陵宋氏一族之主,論地位、聲望、家學,哪一點不比他陳蒙更宜坐那個位子!她如今舍近求遠分明是還對家族懷恨在心,往後必會斷送我族兒郎仕途前程!”
一番控訴十足有力,果真是為自己膝下幾個兒孫操碎了心,宋澹的情緒倒頗平穩,當時淡淡看了二弟一眼,頭一句隻說:“仲汲,慎言。”
“她已貴為我朝太後,今更兼有垂簾之權,”他的語氣有些沉,“你我臣子不可僭越妄議。”
這話……
宋泊心底冷哼一聲,暗道大哥如今是又做起好人了——怎麽,這話是在替他那幺女開脫?當初逼都將人逼進宮了,難道如今輕飄飄體諒幾分便能再接續那原本便沒多少分量的父女之情了?
“我確可以慎言,但難道太後就不必慎行了麽?”宋泊不退反進,繼續眉頭緊鎖著逼問兄長,“洛陽一派對我族懷恨在心、這些年暗地裏給子皋子陵使了多少絆子?便是子澗也在著作郎的閑差上停了六年了!難道孩子們便活該受這份罪?”
“他們是受了委屈的!何況我族原本也並未指望貪得什麽情理之外的東西!若能主考此次製科此後朝堂情勢必能一改,那衛弼範玉成之流也必不敢再以下犯上恣意妄為,豈非一舉數得?而若太後連這點恩賞都不肯下賜,日後又憑什麽指望我等為她賣命!”
這都是實在極了的質問——世上能有幾個潁川方氏?多的是為謀一己之私而不惜貪贓枉法的狂悖之徒,宋氏能兼顧國與家已算是難得的忠良,難道還真指望他們個個去做聖人不成!
一旁的宋澄見二哥情緒激動也不禁出言勸慰,此刻一邊輕拍他的背一邊也轉頭看向長兄,歎道:“大哥,二哥所言並非沒有道理……我們做長輩的可以不為自己考慮,卻不能不替兒孫們多做打算啊……“
兩個弟弟一怒一歎一硬一軟、卻令宋澹越發感到一陣強烈的疲憊與無奈——他大概的確是上了年紀、也或許並不善斷的性情原本便不適宜做這世家大族的主君。
“但我們也不能全然不為太後想……”
他低低咳嗽了幾聲,燈影之下可見鬢發已是花白。
“南渡之後局勢未穩,坐在那個位置上自也有她的為難——洛陽一派占據朝堂半壁,難道還果真能拋之不顧?如此時節將主考之位交於我族之手,衛弼範玉成還不借機造勢生吞了她?”
“此前睿宗偏寵鍾氏,終致而今離亂之禍,天下人早已對外戚之患恨之入骨,我族又何必趕在這當口去觸這個黴頭?我知孩子們都受了委屈,可眼下最要緊的還是避免被洛陽派抓住把柄,否則宋氏必受千夫所指身敗名裂,又哪裏還能求得什麽榮華富貴?”
“依我看此次主考之事交由長仁去辦也未為不可——此前先帝駕崩他不是還幫過我族?可見其人中正耿介、至少不會偏袒洛陽一派——這便夠了,再多的事本也不歸我等臣子思慮……”
“可是大哥,這——”宋泊似有非議,此刻欲出言再辯。
“十年前疏妍入宮時便曾與家族做過了斷,”宋澹卻打斷了他,聲音依稀變得更低沉,此外隱隱又有幾分悵惘,“她是替宋氏去赴死的,自那一刻起便與我隻有君臣之義而無父女之情,如今我確已無顏再苛求她為家族綢繆更多。”
“製科之事便全憑她安排……若你二人仍心存不滿,自可親去扶清殿前長跪請命。”
話到此處便是說絕了,宋泊臉色鐵青拂袖而去,宋澄左右看看也同樣為難地追著二哥匆匆出了房門,原本吵鬧的書房終於安靜下來,宋澹喚來下人熄了燈,合眼後卻在一片黑暗中想起幺女今日在“家宴”上興致缺缺的模樣——她其實原本是個性子溫軟的人,隻是總在麵對同族時顯出幾分不馴和鋒利。
其實這樣也好——她該防著他們,心懷戒備才能謀得長久,而在宋氏之外她要防的人還有很多。
她……能防得盡麽?
第111章
次日休沐不必早朝, 宋疏妍也是難得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她昨夜是太放縱了些,酒吃了數杯、從水榭離開時人已是半醉,迷蒙含混間一直依偎著那人的影子, 他動也不動、隻在月光偏移彼此的身影將要分開時不動聲色地再與她坐近幾分,令她越發確信一切都不是偶然巧合。
……他這是什麽意思?
是在哄她……?因在揚州那晚她表現得太失控, 怕她崩潰所以來撫慰她?
還是……
她歎了口氣, 又在層層床幔的遮蔽下往錦被中縮了縮,若幹關於昨夜的瑣碎記憶再次翻回眼前,譬如他出現在她餘光裏的深紫的廣袖,譬如他親自為她斟酒時微低的腰身, 譬如他在她舉箸夾起鮓脯時投來的似有若無的目光……一絲絲一寸寸, 原來即便負氣也還是一一記在了心裏, 那人是春江花月一般的醴夢,時至今日依舊令她求而不得寤寐思服。
又不是十幾歲的少女了……怎麽還這樣沒出息。
她暗暗叱了自己幾句, 起身後便費力將這些旖思都丟掉了, 梳洗上妝時夕秀卻又進內殿回稟,說中郎將下值前親自送了盞解酒的湯藥來,囑請太後早些服下;左右服侍的宮娥都乘機大讚中郎將與太後兄妹情深, 唯獨宋疏妍知曉二哥昨夜當值並無暇為她張羅這些瑣事,這解酒湯不是他送的、隻是假借他的手罷了。
方獻亭……
她閉了閉眼, 將將平靜下來的心湖又被再次掀起漣漪。
朝內政務複雜繁瑣, 卻並不給她多少餘裕細細思量與那人之間越發含混的關係,製科將開千頭萬緒,她也要早些將心思用到正事上去了。
次日朝會後她單獨召見太傅陳蒙,坦言要請他受累擔任此次主考之職, 彼時對方看向她的眼神多少有些微妙,繼而拱手道:“臣蒙太後信重不勝榮幸惶恐, 隻是自知德薄能鮮不能服眾,未若還是請宋公……”
宋疏妍明白對方這是有心試探,自己卻無意跟人兜圈子,當時便徑直道:“先帝臨崩而寄眾卿以大事、便是欲為幼主鋪平來日之路,孤今日之托亦是為他日還政早做準備,太傅不必心存顧慮。”
這話的直白顯然在陳蒙預料之外,啞然間又聽太後語氣放緩,繼續道:“如今朝中形勢太傅心知肚明,孤要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便不能厚此薄彼失了公允,太傅為陛下取士便是在為大周盡忠,還望卿莫再推辭。”
先言“還政”再言“公允”,她確是將底都交到了陳蒙眼前,這位重臣神情微變似有動容,再抬頭看向她時眼神也有些溫和了。
“為國取士責有攸歸,量1定準繩才是難中之最,”他徐徐一歎,語氣依舊意味深長,“天下人才濟濟各有所長,卻不知太後最想取的是何方之士?”
宋疏妍聞言淡淡一笑,隻覺得與這位臣子交談像在答策論,幸而這問題她早已深思熟慮,如今作答也是好整以暇:“國之中興必以新政,唯不務空名之輩堪當天下棟梁,孤需他單人獨馬,更需他不自量力。”
陳蒙聞言笑而頷首,這次眼底已有幾分欣慰讚賞,片刻後複折腰拱手,恭敬道:“既如此,臣便知此事該如何辦了。”
越日太後特下懿旨、著太傅陳蒙主考製科,朝野上下一時嘩然,各家都是議論紛紛。
語氣不甚熱絡、誰都聽出隻是客氣的官腔,他卻偏偏沒有推卻這最易拒絕的邀約,對她躬身道:“……臣卻之不恭。”
衛熹聞言十分欣喜、連忙喚人為方侯賜座,宋疏妍卻已不願一本正經地坐到席麵上去,仍半懶地倚在美人靠上不起身;眾人自都是牽就她的,幼主很快便在她右手一側坐定,宋明真看了他三哥一眼、自發將妹妹左手側的位子讓了出來,方獻亭領了,這位次以親疏論自是不妥、可按官階尊卑論卻也還說得過去。
王穆靈巧地指揮宮人搬來小案置於廊椅前、又將中郎將帶來的佳肴一一從食盒中取出擺好,江南酒釀淡淡的香氣再次蕩開,那一夜的月色的確溫吞又明亮;宋疏妍本不想動筷、心底同那個坐在自己身側的男子有些微妙的齟齬,可屬於故鄉的舊跡終歸惑人,大約那時她也感到了一些孤單吧。
舉箸夾了一片薄薄的鮓脯入口,鮮香甘美的味道立刻在舌尖悄悄漫開,其實與孫媽媽的手藝仍相去甚遠、可在那一刻卻竟圓滿得教人無話可說——她像是又回到了少年時,外祖母亦慈眉善目地坐在她身邊,溫柔的手一下一下拍著她的背,輕輕慨歎:“我們鶯鶯,怎麽許久不回家了呢……”
她忽而就想落淚,不知怎麽竟感到百倍的委屈和悲傷——她真的很想回去,整整八年沒有一刻不想從四麵高聳的宮牆中逃離,可有些選擇一旦做了便無法回頭,她的一生亦沒有哪怕一刻由得自己做主;南渡途中也曾默默望向錢塘的方向,明明不過幾日車程卻像與她相隔千山萬水,何況她知道即便回去了一切也是物是人非,所謂故鄉從不是指一個地方、而隻是有故人作伴的一場美夢罷了。
“母後可要飲酒?”幼主亦嚐了一塊鮓脯、卻大約並不很喜歡那種鹽漬的味道,錢塘梨花春清淡的香氣倒頗得他心,此刻便著人斟了半杯遞到母後手上,“畢竟是壽辰,且飲一杯吧。”
她心潮起伏尚不能平,或許那時飲酒也正是最好的,接過之後一飲而盡、又令夕秀斟了滿杯,笑道:“確是好酒。”
她也實在變了不少,明明過去淺抿一小口都要咳個不停、如今卻喝上整杯都麵不改色,滿飲過後又叫人添,已是第三杯了;夕秀順從地執壺上前,卻還未近身便見君侯抬了抬手,他那時正低眉看著坐在自己身側不遠處的女子,神情在一貫的疏冷外又夾雜絲縷難以言說的微妙情致。
“春熟之酒性溫,貪杯卻亦傷身,”他低沉的聲音就像水榭之外將謝的瓊英一般含蓄,“便是生辰也不宜多飲。”
夜風正在那一刻吹起,滿枝的繁花都隨它簌簌而落,幽幽的暗香撲鼻盈袖,飄零的花瓣亦在水麵上蕩開小小的漣漪;宋疏妍不知自己是不是醉了,隻覺得他當時的語氣有種過分的熟悉,好像十年前在湖州驛館隔門相對一般朦朧,往後一步是守禮尋常,往前一步是孟浪逾矩。
她在含混的酒香中抬頭看他,又在對方深邃的眼中看見自己的倒影,明明那時他已不再開口說話、她的耳邊卻還回響著那聲稀罕的“生辰”。
——這會是巧合麽?
所有人都稱今日是她的“壽辰”,偏偏隻有他換了一個說法,一字之差就將她帶回了過去,仿佛她不是如今這個地位輩分都高得可怕的“太後”、而隻是及笄之年在錢塘與思慕之人同遊湖心的少女。
……他總是這樣的。
知曉她心底最隱蔽處不足為外人道的酸楚……同時,又對它似有若無不即不離地關照嗬護。
她別開了目光,眼熱的感覺卻反而更強烈,原來人無論多大脾氣都是一樣的,不被哄的時候怎麽都好,一旦察覺被人在意反而就想折騰出什麽動靜;左右的宮人都很懂事,知曉如今君侯權勢滔天、便連天家的體麵尊榮也都來自於他,於是自然順著他的意思不敢再給太後斟酒,水榭之內一時也靜默下去了。
那樣的安靜她最喜歡,柔和的月色同樣助長人的脆弱,告訴她隻偷偷難過一下也無傷大雅——她不肯再看他,半低著頭的樣子像在鬧別扭,可其實目光卻在他的影子上流連,她想伸手碰一碰、就像那日在船艙中那樣,可惜今夜四周都是人,怕是不能遂願了。
她暗暗歎了一口氣,將小小的遺憾留在心底,他卻忽而起身親自從宮人手中接過酒壺為她添了一杯新酒,落座時離她比方才更近,雖則彼此實際還隔著兩尺遠,地上的影子卻已悄悄緊密相依。
啊……
她有些恍惚,一時也難分辨一切究竟是巧合還是刻意,後來卻又覺得答案已不重要,月影之下隱晦的秘密已是他給她最好的生辰禮——她收下了,盡管暗地裏還有許多悲傷和不甘心,眾目睽睽之下的犯禁依然如此盡興,世上無人知曉他曾在這個月夜如何輕易地填滿了她的心。
她飲盡了他親手斟的酒,又在放杯之時拿捏著分寸輕輕側過了臉,地上的影子不像她本尊一般小心翼翼、已然堂而皇之地倚靠上了男子的肩膀;他亦微微側過臉,板正的模樣照舊不苟言笑,可他的影子卻在她額前落下一吻,那麽溫柔又憐惜、仿佛她還是他名正言順真心喜歡的女子,微妙的偏差是月光施舍的饋贈,唯獨在這一刻疏離也能變成纏綿的親密。
她的眼淚都流到心底了——
三哥你知道麽?
這是我第一個……有你陪在身邊的生辰。
第110章
這廂水榭之內其樂融融笙磬同音, 那廂繁華之外的洗粹宮卻是寂寥無人冷冷清清。
此處正是天子生母太妃董氏的寢宮,離禦園不過百來步遠、若是豎起耳朵還能聽見宮人往來間杯盤相碰的清脆聲,湖畔一側的燈火徹夜長明亮如白晝, 誰都知曉今日是那位宋氏太後的壽辰,幼主為哄她高興還專程大張旗鼓重修了一座梅林。
梅林……
董嫻在黑暗中獨自倚在窗口遠眺水榭, 眼前難免又浮現當初先帝在洛陽為那個女人修築的玉妃園, 同樣的花似紅雲落英繽紛,同樣的珍之重之榮寵無雙,憑誰見了都要歎為觀止萬般豔羨。
……那麽她呢?
她便是千般不好萬般不堪、到底也是為先帝誕下了唯一的子嗣,何以卻要被打發去白鷺台幽居十餘載?如今新君乃她十月懷胎辛苦所生、即便甚少謀麵也總時時令她牽腸掛肚, 何以眼中卻隻有那個與他無關的異姓女人而偏偏對她避如蛇蠍?
……這不公平。
她隻是沒有一個好出身, 難道僅僅因此就活該處處低人一等?先帝嫌惡她、皇兒厭棄她, 甚至衛弼範玉成那些做臣子的都不把她當人看,一見她不得幼主之心便將她丟在一旁自生自滅, 任由她被宮裏那些一貫隻知捧高踩低的奴婢輕慢作踐!
她委屈、她憤恨, 遠處梅林間的歡聲笑語又仿佛在往她臉上扇巴掌,告訴她一輩子都不可能得到如宋氏女那般的尊榮愛戴,甚至連想見自己的親兒一麵都是癡心妄想。
明亮的燈火似燒紅的烙鐵、悠揚的絲竹則是刺耳的嘲弄, 她生受了大半夜酷刑才終於等到瓊筵結束,遠遠便瞧見那個女人如眾星捧月般從梅林離去, 也許是吃醉了酒、步伐已然搖搖晃晃, 當朝第一的權臣潁川侯親自護在左右,目光始終落在她身上像在時刻提防人摔倒;她的皇兒亦眼巴巴跟在身後,可惜卻全然插不上手,滿天滿地的偏愛像是都落在那女人身上了, 她輕而易舉坐擁一切的模樣將世上其餘那些拚盡全力才可苟延殘喘之人都襯成了可悲的笑話。
她待他們全走盡了才哭著奔出洗粹宮,看著滿園盛開的梅樹隻恨不得一把火將它們都燒光, 原地痛哭了半晌方才步履蹣跚悻悻而去,將出禦園時卻又恰巧遇上了不知何故半路折回的王穆;她立時眼前一亮,如遇救星般快步上前一把緊緊抓住對方的手,口中先高呼一聲“中貴人”,下一刻竟“噗通”一聲徑直跪在對方麵前。
“太妃這是做甚——”
王穆似也吃了一驚、當即便伸手來攙扶。
“天子生母身份貴重,奴婢不過一介下賤閹人,豈敢受太妃之禮?——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董嫻又怎麽會起來?
皇兒不肯見她,她為對他示好不得已連歸安殿的小內侍都要巴結討好,本就不富裕的財帛一個勁往對方手裏送、隻求他能在幼主麵前美言幾句讓他們母子得以相見,然而一切至今還是無果,那賤奴拿人錢財卻不辦事、白白令她的心血付諸東流——可王穆不一樣,他是侍奉先帝的老人,眼中早無那些黃白之物,且他在熹兒麵前說得上話,隻要他肯幫她她便一定還有活路可走!
她遂跪得越發堅定、甚至還要俯身對王穆磕頭,痛哭道:“中貴人——中貴人——我本不過宮婢出身,又豈敢輕看天子身側之人?如今遭了熹兒厭棄、更不敢以太妃自居!隻是母子骨肉血濃於水,我真的隻想見他一麵,還望中貴人垂憐,為我指一條明路吧——”
這姿態實在低進了塵埃,先帝才人、今上生母,竟活生生被逼到如此地步,說來也是令人唏噓;王穆歎息一聲,還是堅持將人扶起,隨後拱手對她輕輕一拜,答:“太妃愛子之心老奴心知肚明,隻是陛下自幼養在太後身邊,一時恐怕……”
這話就有了些許打太極的味道、泰半是不願幫的意思,董嫻急得當即又要跪,卻聽王穆補道:“但太妃有一言說得不錯——母子骨肉血濃於水,太後終究並非陛下生母,依老奴之見……興許過不了多久陛下便會有需太妃援手的時候……”
……援手?
這話說得深奧,彼時王穆的神情亦十分微妙,一雙在深宮中看盡人情變幻的老眼閃動著既混濁又透徹的光,令人見了既心潮澎湃又惴惴不安。
“中貴人的意思是……”
她尚不解,王穆卻似已生出去意,淡淡一笑後再對董嫻一拜,低聲道:“等時機到了,太妃自會明白的。”
同樣的深夜,宋府亦是燈火通明。
自離宮歸家後滿族上下便義憤填膺,別說是那萬氏一房、就是宋泊一支都不禁要關起房門非議太後今日言行,亥時前後燈都熄了宋泊還被氣得睡不著覺,躺在床上輾轉良久終於忍不住披衣而起,拉上三弟宋澄便向大哥院中而去,後者當夜獨自歇在書房,被弟弟們吵醒後眉頭微鎖,道:“大半夜的不去休息,到我這裏鬧什麽?”
宋泊急得心頭起火,見得兄長這般穩當模樣反而更是躁鬱,反問:“大哥如何還能睡得著?莫非今日沒瞧見你那幺女對我族之人是何等不留情麵麽!”
“她竟要將選官之權交與陳蒙!”
他不等長兄發話便自行落座滔滔不絕。
“大哥貴為尚書令,又乃我金陵宋氏一族之主,論地位、聲望、家學,哪一點不比他陳蒙更宜坐那個位子!她如今舍近求遠分明是還對家族懷恨在心,往後必會斷送我族兒郎仕途前程!”
一番控訴十足有力,果真是為自己膝下幾個兒孫操碎了心,宋澹的情緒倒頗平穩,當時淡淡看了二弟一眼,頭一句隻說:“仲汲,慎言。”
“她已貴為我朝太後,今更兼有垂簾之權,”他的語氣有些沉,“你我臣子不可僭越妄議。”
這話……
宋泊心底冷哼一聲,暗道大哥如今是又做起好人了——怎麽,這話是在替他那幺女開脫?當初逼都將人逼進宮了,難道如今輕飄飄體諒幾分便能再接續那原本便沒多少分量的父女之情了?
“我確可以慎言,但難道太後就不必慎行了麽?”宋泊不退反進,繼續眉頭緊鎖著逼問兄長,“洛陽一派對我族懷恨在心、這些年暗地裏給子皋子陵使了多少絆子?便是子澗也在著作郎的閑差上停了六年了!難道孩子們便活該受這份罪?”
“他們是受了委屈的!何況我族原本也並未指望貪得什麽情理之外的東西!若能主考此次製科此後朝堂情勢必能一改,那衛弼範玉成之流也必不敢再以下犯上恣意妄為,豈非一舉數得?而若太後連這點恩賞都不肯下賜,日後又憑什麽指望我等為她賣命!”
這都是實在極了的質問——世上能有幾個潁川方氏?多的是為謀一己之私而不惜貪贓枉法的狂悖之徒,宋氏能兼顧國與家已算是難得的忠良,難道還真指望他們個個去做聖人不成!
一旁的宋澄見二哥情緒激動也不禁出言勸慰,此刻一邊輕拍他的背一邊也轉頭看向長兄,歎道:“大哥,二哥所言並非沒有道理……我們做長輩的可以不為自己考慮,卻不能不替兒孫們多做打算啊……“
兩個弟弟一怒一歎一硬一軟、卻令宋澹越發感到一陣強烈的疲憊與無奈——他大概的確是上了年紀、也或許並不善斷的性情原本便不適宜做這世家大族的主君。
“但我們也不能全然不為太後想……”
他低低咳嗽了幾聲,燈影之下可見鬢發已是花白。
“南渡之後局勢未穩,坐在那個位置上自也有她的為難——洛陽一派占據朝堂半壁,難道還果真能拋之不顧?如此時節將主考之位交於我族之手,衛弼範玉成還不借機造勢生吞了她?”
“此前睿宗偏寵鍾氏,終致而今離亂之禍,天下人早已對外戚之患恨之入骨,我族又何必趕在這當口去觸這個黴頭?我知孩子們都受了委屈,可眼下最要緊的還是避免被洛陽派抓住把柄,否則宋氏必受千夫所指身敗名裂,又哪裏還能求得什麽榮華富貴?”
“依我看此次主考之事交由長仁去辦也未為不可——此前先帝駕崩他不是還幫過我族?可見其人中正耿介、至少不會偏袒洛陽一派——這便夠了,再多的事本也不歸我等臣子思慮……”
“可是大哥,這——”宋泊似有非議,此刻欲出言再辯。
“十年前疏妍入宮時便曾與家族做過了斷,”宋澹卻打斷了他,聲音依稀變得更低沉,此外隱隱又有幾分悵惘,“她是替宋氏去赴死的,自那一刻起便與我隻有君臣之義而無父女之情,如今我確已無顏再苛求她為家族綢繆更多。”
“製科之事便全憑她安排……若你二人仍心存不滿,自可親去扶清殿前長跪請命。”
話到此處便是說絕了,宋泊臉色鐵青拂袖而去,宋澄左右看看也同樣為難地追著二哥匆匆出了房門,原本吵鬧的書房終於安靜下來,宋澹喚來下人熄了燈,合眼後卻在一片黑暗中想起幺女今日在“家宴”上興致缺缺的模樣——她其實原本是個性子溫軟的人,隻是總在麵對同族時顯出幾分不馴和鋒利。
其實這樣也好——她該防著他們,心懷戒備才能謀得長久,而在宋氏之外她要防的人還有很多。
她……能防得盡麽?
第111章
次日休沐不必早朝, 宋疏妍也是難得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她昨夜是太放縱了些,酒吃了數杯、從水榭離開時人已是半醉,迷蒙含混間一直依偎著那人的影子, 他動也不動、隻在月光偏移彼此的身影將要分開時不動聲色地再與她坐近幾分,令她越發確信一切都不是偶然巧合。
……他這是什麽意思?
是在哄她……?因在揚州那晚她表現得太失控, 怕她崩潰所以來撫慰她?
還是……
她歎了口氣, 又在層層床幔的遮蔽下往錦被中縮了縮,若幹關於昨夜的瑣碎記憶再次翻回眼前,譬如他出現在她餘光裏的深紫的廣袖,譬如他親自為她斟酒時微低的腰身, 譬如他在她舉箸夾起鮓脯時投來的似有若無的目光……一絲絲一寸寸, 原來即便負氣也還是一一記在了心裏, 那人是春江花月一般的醴夢,時至今日依舊令她求而不得寤寐思服。
又不是十幾歲的少女了……怎麽還這樣沒出息。
她暗暗叱了自己幾句, 起身後便費力將這些旖思都丟掉了, 梳洗上妝時夕秀卻又進內殿回稟,說中郎將下值前親自送了盞解酒的湯藥來,囑請太後早些服下;左右服侍的宮娥都乘機大讚中郎將與太後兄妹情深, 唯獨宋疏妍知曉二哥昨夜當值並無暇為她張羅這些瑣事,這解酒湯不是他送的、隻是假借他的手罷了。
方獻亭……
她閉了閉眼, 將將平靜下來的心湖又被再次掀起漣漪。
朝內政務複雜繁瑣, 卻並不給她多少餘裕細細思量與那人之間越發含混的關係,製科將開千頭萬緒,她也要早些將心思用到正事上去了。
次日朝會後她單獨召見太傅陳蒙,坦言要請他受累擔任此次主考之職, 彼時對方看向她的眼神多少有些微妙,繼而拱手道:“臣蒙太後信重不勝榮幸惶恐, 隻是自知德薄能鮮不能服眾,未若還是請宋公……”
宋疏妍明白對方這是有心試探,自己卻無意跟人兜圈子,當時便徑直道:“先帝臨崩而寄眾卿以大事、便是欲為幼主鋪平來日之路,孤今日之托亦是為他日還政早做準備,太傅不必心存顧慮。”
這話的直白顯然在陳蒙預料之外,啞然間又聽太後語氣放緩,繼續道:“如今朝中形勢太傅心知肚明,孤要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便不能厚此薄彼失了公允,太傅為陛下取士便是在為大周盡忠,還望卿莫再推辭。”
先言“還政”再言“公允”,她確是將底都交到了陳蒙眼前,這位重臣神情微變似有動容,再抬頭看向她時眼神也有些溫和了。
“為國取士責有攸歸,量1定準繩才是難中之最,”他徐徐一歎,語氣依舊意味深長,“天下人才濟濟各有所長,卻不知太後最想取的是何方之士?”
宋疏妍聞言淡淡一笑,隻覺得與這位臣子交談像在答策論,幸而這問題她早已深思熟慮,如今作答也是好整以暇:“國之中興必以新政,唯不務空名之輩堪當天下棟梁,孤需他單人獨馬,更需他不自量力。”
陳蒙聞言笑而頷首,這次眼底已有幾分欣慰讚賞,片刻後複折腰拱手,恭敬道:“既如此,臣便知此事該如何辦了。”
越日太後特下懿旨、著太傅陳蒙主考製科,朝野上下一時嘩然,各家都是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