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一派自是心有不甘,也不知太後因何舍近求遠放任肥水流了外人田;洛陽一派則是喜憂摻半,既覺得陳蒙一向中立、由他主考自會比什麽宋澹宋泊公道平允,又擔心他已被太後收買,表麵無偏無黨大公無私、背地裏卻仍會想方設法為宋氏謀利,於是風向一時也曖昧起來了,各方都立意暫且觀望而不急於早早下判。
方氏對此事的態度頗為平和,畢竟將門豪族與什麽明經進士也不如何相關,他們擔憂的隻是當今太後不能服眾、他日結果一經公布會引得朝野動蕩,如今聽聞她舍宋公而定陳蒙為主考,的確也是略鬆了一口氣。
“過去我總以為當今太後年紀尚輕、身為女子更難免依賴母族,如今看來倒是個知輕重明是非的,”已乞骸骨的前兵部尚書方廉關起門來同自家晚輩議論,語氣間有三分讚賞七分慨歎,“長仁做事一向公道穩妥,想來也不會辜負了她的一番苦心。”
席間方氏子弟紛紛稱是,唯獨坐在主位上的方獻亭一語不發,細看去他眉頭微鎖、分明卻是心存隱憂。
——他當然知道她聰敏善斷,朝中萬象雖則複雜、她必也能條分縷析拆解清楚;此次製科請太傅主考也的確穩妥,隻是如此疏遠宋氏卻未必是一件好事,那終歸是她的母族,除他之外、他們是她最有力的靠山。
他也明白她與她父親嫌隙已深、多年積怨總不可能一朝消弭,但比起這些是是非非他顯然更重視她的安全——他不可能一直守在她身邊,其間總要離朝征戰,年前宮變大亂的一幕絕不能再重演,這世上每多一個人為她拚命他的心便多安一分。
“我們家的事,三哥還不知麽?”
那晚她生辰過後子邱送他出宮禁,同路時便歎息著與他說起。
“主母一向待她苛刻,父親又因先夫人之事與她隔了一層,當年三哥離開江南後不久她便同家裏鬧翻了……後來入宮做皇後也是受家族所迫,她又如何能繼續將他們視作親人?”
“何況她又一心念著過去……我總怕,她會傷著自己……”
後一句話說得含糊,其中意義亦很複雜——她能如何傷著自己?是與宋氏割席後恐遭合族怨憎?還是……
他閉了閉眼,又想起那日在梅林水榭中所見的光景,“家宴”散後杯盤狼藉,本該是熱鬧的日子她的臉上卻無一絲歡喜,看到他和她哥哥來也是一樣神情麻木,也許那時她根本不曾指望他們會給她什麽驚喜。
也就是那些故鄉舊物引起了她幾分注意,沒人知道她舉箸夾起那薄薄一片鮓脯時他的心也被擰了一下,即便表麵裝作一切如常毫不在意、餘光也依舊細細觀察著她的反應——她的眼眶分明是紅了,也不知是想起了自己的外祖母還是和他在錢塘的種種往事,橫豎都是傷懷遺憾,大約就快要被惹哭了吧。
他真心疼她,那一刻又不免想起自己的姐姐,也同她一般被困宮牆不得自由、即便懷緬過去也要小心翼翼百般遮掩——而她比姐姐更難也更堅強,整整八年過去了,依舊獨自一人在諸般慘淡下苦苦支撐。
他見過她流淚的樣子,情濃之時如魚似水、清冷如她也曾在他麵前卸下心防,那一時他實在很想為她拭淚,她卻借仰頭飲酒將那些脆弱盡數逼了回去,也許在揚州時他的確傷了她的心,所以她才不肯再在他麵前袒露心跡。
他不想那樣,實際他比她更需要她暴露脆弱,他們彼此都沒有說真話的幸運,但若果真能讓其中一個得到片刻的解脫,他會毫不猶豫地將機會留給她——他被這世上千千萬萬的人依賴著,可說到底也隻有她一個人的依賴會令他感到久違的安慰和慶幸。
逾越的謬誤便在那一刻降臨:他不由自主地起身與她坐近,先帝屍骨未寒、身邊的幼主與許多宮人又都在明明白白地看著,他卻依舊放肆地讓自己的影子與她相貼,也許心底也在借這毫無意義的舉動向她討饒致歉;她那時像是愣了一下,又在朦朧的酒香裏似有若無地看了他一眼,小小的委屈和小小的甜蜜,比這世上任何一樣東西都更能刺穿他的心。
他確然能酌善飲千杯不醉,可在她那一眼裏卻又分明感到不勝桮杓,遑論此後她還微微側首靠上了他的肩膀,隱晦的秘密並不令人感到刺激,隻能餘下千百倍的幹渴與酸辛。
——下一次呢?
他們還要再等多久……才能再次像這樣毫無意義地靠近?
混雜的思緒越飄越遠,終於令同坐席間的族人也察覺了他的心不在焉,方興對他拱了拱手、又低聲喚了一句“主君”,在他回神時垂首問:“不知我族是否要做什麽動作?開科取士畢竟事關重大,那位太後主政時日尚短,恐怕……”
這是疑她處置會有疏漏,他擺了擺手,隻道:“不必,且都聽太後安排。”
頓一頓,又微微闔上眼:“若牽出什麽是非,再代她料理不遲。”
第112章
光祐元年二月十三禮部下製科文書, 開誌烈秋霜科、武足安邊科、洞明韜略運籌決勝科及直言極諫科,而元彰年間曾設的才膺管樂科、文辭雅麗科及博學宏詞科則暫閉不開,天下遂知今歲取士業有所向, 南渡之後朝廷更立意破舊立新興利除弊。
太傅陳蒙乃令和年間狀元出身,如今位列五輔年高德劭自可服眾, 他不受請托不聞舉薦, 明言當朝官員與白身士子皆可應考,禦試之前又設閣試,可謂大周建朝三百年之未有;天下舉子雲集響應,至三月上便紛紛聚於金陵新都, 禮部貢院人滿為患摩肩接踵, 確是太清年間少見的繁盛之景。
“這個長仁, 行事未免太過刻板……”
這日中書令範玉成拜會陰平王府,衛弼於席間還不忘與同僚抱怨。
“本王親自向他舉薦河東道李賦, 文解家狀一應俱全, 他卻看都不肯看上一眼——還說什麽‘若有大才必得擢選、不必另尋請托多此一舉’,你說氣不氣人!”
範相聞言笑而捋須,先請衛弼“稍安勿躁”, 又道:“不過我聽聞宋泊登門拜府時也被他拒之門外,可見長仁視同一律並無偏私, 也算是個好消息了。”
不錯。
如今擬入閣選的那一批士子家世清白背景幹淨、幾與當朝官員全無往來, 可見陳蒙此次確是秉公主考、同樣也避免了把自己扯進紛爭混戰裏。
“哼,算他識相……”
陰平王冷哼一聲,語氣雖仍不佳可神情間也不見什麽怒色,可見對目前的結果還是服氣的;範玉成淡淡一笑, 斟酌片刻後又道:“此次製科太後能做如此安排,想來也是在對我洛陽派示好, 王爺不妨也想想,可否也對她做些表示……”
“表示”。
這話說得含糊,實則意義卻很分明——那宋氏女如今擺出一副大公無私的聖君架勢,想來一是為給自己博個好名聲、二也是忌憚他們洛陽派的威勢,他衛弼雖不懼她、卻也要為身後這些同僚做打算,如今未若趁勢將與天家的關係修複一番,往後在朝堂上騰挪的餘地也能更寬綽幾分。
他沉吟著不置可否,範玉成心知對方這是心高氣傲抹不開麵子、不願被人說自己對一個女人低了頭,遂又在旁好言好語恭維安撫了一番,稱:“王爺乃是宗親、與陛下終歸血脈相連,一家人哪有隔夜仇?那宋氏女自然也不得不忌憚——王爺不必給他們金陵宋氏多少體麵,此間關節不過皆係於君侯一身……”
是的——方獻亭。
他如今與金陵派走得近、像是打定主意要為宮裏那對孤兒寡母撐腰,其實念的不過是先帝的情分,本質倒未必是要與宋澹宋泊沆瀣一氣——若他陰平王府能同潁川侯府搭上幹係、往後自然便可借方氏之勢無往不利,而恰巧他的女兒將將及笄、方獻亭身邊又尚無妻妾……
衛弼手指輕敲桌案,神情是越發若有所思了。
隻是永安縣主衛蘭美名在外、確是秀外慧中耳聰目明,不必她父親如何為她打點、自己便知曉該如何爭得一份好前程。
揚州江岸驚鴻一瞥、自此那位君侯的身影便在她心底盤桓不去,在園子裏賞花時要想,在房中吩咐丫頭收拾東西時要想,與雙親兄姐一同用膳時要想,深夜獨自在床幃內輾轉反側時更要想——炬火刀鋒烈烈森森,天下人敬他更甚於敬龍袍加身的九五至尊,隻不知他有朝一日會愛上怎樣的女子,又是否會有低眉垂目柔情似水的時候?
她是有些發了癡,以致終日心猿意馬神不守舍,後來終於忍不住要派人去打聽君侯行蹤,得知對方平日要麽在官署兵營要麽在侯府深居、少有應酬請得動他,唯獨青溪右岸一個叫絳雲樓的酒家不知何故頗得他青眼,偶逢閑暇便會撥冗光顧。
她於是常去碰運氣,每每都是描眉畫眼膏澤脂香,可惜一回都不曾有幸與對方遇上,隻意外得知這上了年頭的酒樓過去本已沒落、近來卻因得君侯下顧而又成了金陵名流競相追捧的所在,一時之間貴客盈門迎來送往、倒是又有了一番枯木逢春的熱鬧氣象。
如此精誠所至地守候了數日,終於金石為開教她等到了夢中的男子,休沐之日一身黛色常服與友人騎馬而至,坐在二樓窗側正巧可以看到酒樓東家親自打躬作揖為他和同行之人牽馬作引。
“小姐你瞧,那是君侯——”
身邊的丫頭驚喜一指,她的心則早已撲通撲通跳得飛快,及笄之年的少女總是稚嫩,聰慧如她也免不了要麵紅耳熱;她應了一聲,顧不得矜持便親自出了雅間去尋人,奈何五輔之首左右總是重門擊柝,他一來整個三樓都戒了嚴,鐵麵威嚴的士兵牢牢把守著樓梯,便是一隻蠅蟲飛蛾都撲不進去。
她也無意鬧出動靜丟了臉麵,畢竟父親與兄長在朝堂上與他政見相左,她貿然露臉泰半隻會適得其反,何況王府縣主自當有一番貴女體麵,行事過於輕佻也會令男子輕看;她於是又默然折了回去,一坐定便問左右人:“與君侯同行之人是誰?瞧著倒是臉生。”
如今小小一個金陵城裝了東西兩都如雲的貴人,能同方氏主君搭上幹係的卻統共也就那麽幾個,那男子她從未見過,卻不知是何方神聖?
丫頭小廝們自不懂得這些,出去打聽了一番才來回話,答:“確不是兩都來人,聽說是廬州薑氏的長房公子薑潮,同方氏也有親。”
的確有親。
方獻亭的亡母便是廬州薑氏出身,那薑潮算來應是他的表兄,早些年做過上中府果毅都尉,如今該是調到金陵新都任上州別駕了。
衛蘭也不是那平庸的閨閣女兒,跟在父兄身邊也對朝堂之事頗有幾分了解,心知如今製科正開各方勢力都蠢蠢欲動,君侯在這時見母族之人想來也有一番自己的打算;她默默歎了一口氣,心道自己出身高貴又滿腹才情、怕是放眼整個天下也無人比她更堪為潁川侯之配,隻盼他能不計較與她父兄過去的齟齬、迎了她做他的妻……
如此這般飄飄忽忽想了良久,大半個時辰便這樣過去了,雕窗之外正午的陽光十分明媚溫暖,江南的氣候也終於在這與他相逢的日子變得柔情可愛;忠心耿耿的小廝進門傳話,說三樓有些動靜、想是君侯要走了,她遂趕忙收拾心神、起身前又側首向窗外看了一眼,見已有官兵在絳雲樓下清道,眼睛微微一轉便匆匆向樓下而去。
青溪兩岸寸土寸金,這酒樓間的行道修得算不上多寬闊,陰平王府的排場又一向是極大的,供自家小姐出行的馬車幾與道路同寬,以致一登車便聽外頭有官軍催促,稱此地將有貴人經過、應速速閃避不得衝撞。
衛蘭在車中淡淡一笑,示意侍女同自家車夫悄悄打聲招呼,後者當即會意,表麵點頭哈腰十分順從、實則車卻是半晌不曾動上一動。
那官軍發了急、語氣也愈凶了些,爭執吵嚷間她等的人終於是到了,隻聽車窗外傳來一道低沉的男聲,肅聲道:“私行非為公務,何故驚擾百姓?”
語氣頗為嚴厲,上位者的威嚴顯露無疑,衛蘭嘴角笑容更濃幾分,心道此前所聞傳言果真不虛——潁川侯雖權傾朝野處尊居顯,可卻從不喜伐功矜能鋒芒外露,在外更不許左右之人欺淩百姓,是時刻將規矩教養刻在骨子裏的。
那官兵十分惶恐、連忙躬身低頭向君侯告罪,衛蘭便拿捏著時機挑開簾子走下馬車,蛾眉輕掃明眸皓齒、落落大方顧盼生輝,確是姿容十分出挑的美人。
“小女不知君侯在此,驚擾尊駕萬望寬宥——”
她裝作十分驚訝不安地盈盈下拜,窈窕的身段真如弱柳扶風般纖柔動人,不多時便聽身前的男子淡淡回了一聲“不必多禮”,起身之際心已跳得不能更快;大著膽子抬頭看了對方一眼,隻見山眉海目英俊深邃、右眼尾處還有一點漂亮的小痣,剛毅之中正因此添了幾分漂亮溫柔,真是造物巧奪天工般的神來之筆。
她的臉頰已在不覺間染上緋色,手還因平生第一次與他如此靠近而在衣袖下亢奮地微微發抖,下一刻又聽他問:“左右之人魯莽,小姐可曾受驚?”
禮貌的一問也教人心蕩神馳,衛蘭訥訥搖頭答了一聲“不曾”,隨後便見他點了點頭欲與友人上馬離去;如此寡淡的反應實在令人落寞又懊喪,她心中一急隻想把人留下,便又匆忙道:“今日衝犯君侯實是小女之過,他日當請父兄代為至府上致歉賠罪。”
這一句“衝犯”著實是過了,幸而總算令方獻亭暫緩了腳步,回頭問她:“不知小姐是哪家女眷?”
她真是著了魔,連聽他稱自己一聲“小姐”都要暗自歡喜雀躍,此刻又垂首答:“回君侯,家父正是陰平王。”
他挑了挑眉,像是有些意外,而後淡淡接:“原是永安縣主。”
她驚喜於他知曉她的身份、又失落於他隻知她封號而不識她真容,忽憂忽喜間一旁的濯纓已頗不耐煩——它的脾氣是一如既往的既急又壞,隻是稍待片刻便禁不住要煩躁地打起鼻響。
衛蘭的目光也不禁落在它身上,感歎這聞名天下的神駒果然高大健壯不同凡響;它也回看她,黑葡萄一樣的雙目炯炯有神一眨不眨,她便以為它是喜歡她、因存了幾分想在君侯麵前露臉的念頭而不自覺伸手要摸馬麵,濯纓立刻怒而暴起,前蹄高揚長聲嘶鳴,直把她駭得麵色慘白連連後退。
幸而那韁繩被方獻亭牢牢牽在手中,濯纓剛有異動他便牢牢將它製住、更騰出一隻手拉了一把即將跌倒的衛蘭;短暫的觸碰如蜻蜓點水,即便隔著衣袖也教人心旌搖曳,衛蘭一邊驚魂不定一邊受寵若驚,都顧不得責備自己方才的冒失唐突了。
“戰馬性凶恐會傷人,縣主還應多當心些。”
他放開她後眉頭微鎖,微冷的語氣像是已有幾分不悅,她立刻便生出幾分畏懼,終於明白自家兄長每每提及這位君侯時眼底的忌憚之色究竟從何而來,而後還不及開口解釋告罪便見他與同行的薑潮一並翻身上馬而去,背影寥遠風骨出眾,隻可遠觀不可觸碰。
她有些怔愣地望著他消失在長街盡頭。
……悵然若失。
第113章
至三月下, 四科之中已有一科臨近尾聲,便是今歲特開的武科;陳太傅一介文臣自是管不了這事,主考之位便由兵部侍郎代領, 大約三月廿二便要禦選定名,相關奏疏已遞到了宋疏妍案頭。
那日上午她正在禦書房鳳陽殿內批複, 宮人忽回稟說君侯在外求見, 她微微一愣擱了筆,一默後才道:“……宣。”
宮人應聲退下,不多時殿門複開、方獻亭一身紫服緩步而入,兩人目光堪堪對上, 一時那夜在水榭的放縱又翻回眼前, 於是神情各自變化、彼此心底都有種難以言說的微妙滋味。
“臣……叩見太後。”
他的語氣也有些遲疑了, 雖則在旁人聽來一切如常、可在她這裏卻仍有端倪可循;她抿了抿嘴,微微別開目光, 說:“平身, 賜座。”
……更微妙了。
他咳嗽了一聲,隨後方才謝恩落座,她不知何故感到一陣局促, 便有些著急地開口問:“卿何事覲見?”
公事是最好的話題,於此刻的他們而言更是上佳的遮蔽, 他果然看上去更輕鬆了一些, 提及軍務神情語氣都更嚴肅深沉。
——說來還是幽州戰局之事。
此前朝廷軍於範陽小勝東突厥並活捉汗王次子畢忽努,然都羅其人好戰嗜殺心高氣傲、至今不肯念骨肉親情休戰服降,甚至借次子被俘一事在軍中大肆煽動鼓噪、令麾下將士皆誓死向大周複仇,於是戰局複現焦灼之態, 朝廷軍雖仍占據上風、但要徹底了結幹戈恐還要再耗上一段時日。
“時下胡人士氣正盛,河東之北恐為焦土, ”方獻亭聲音微寒,神情間也有幾分鬱色,“臣願領兵馳援謝辭,不知太後意下如何?”
他親自去?
宋疏妍皺了皺眉,目光從他月前在揚州江岸留下的傷口處掠過,尖刀鋒銳刺入血肉、恐怕至今仍未能痊愈。
“新都初立諸事紛擾,如今製科又開更易牽出變動,”她的語氣也很嚴肅,“孤以為眼下方侯還是留於朝內更加穩妥。”
這話說得一半為私一半為公:誠然她並不願見他帶傷征戰再涉險境,但如今金陵正需他坐鎮也是實情——製科放榜必引多方震動,他若不在、旁人自也壓不住那各自為政的洛陽金陵二派。
他也知道她的考量在理,於是當時也並未拂她之意再行請戰,鳳陽殿內一時靜默,宋疏妍試圖讓自己的目光穿過宮牆一路看到那血肉橫飛的修羅戰場。
“聽聞東突厥內也分兩派勢力,一主與西突厥合流統一,一則主與拓那楚河漢界各行其是,”她勉力回憶著自先帝在時便細細記在心中的見聞,“如今大戰當前,不知此兩派又是如何鬥法的?”
方獻亭聞言一挑眉,像是沒想到她能對北方胡人政權了解到如此地步,眼中一時浮起一抹激賞、此後又是一片正色。
“兩派確有不和,”他答道,“主與西突厥合流的乃是戰派、欲重整部族勢力大舉進犯我朝,另一則是和派、不願做逆王與鍾曷手中刀刃平添胡人傷亡,據悉如今兩派分歧漸大,都羅左右平衡也頗為費力。”
宋疏妍點點頭,道:“國庫空虛日久,個中底細方侯必也心知肚明,若要再增兵馳援,其中消耗朝廷恐難以負荷——不知能否在這兩派間做些文章?逆王與鍾曷新敗,想來東突厥的和派也不至於在都羅麵前無話可說。”
她確已有主政之人的眼光與見地了。
方氏對此事的態度頗為平和,畢竟將門豪族與什麽明經進士也不如何相關,他們擔憂的隻是當今太後不能服眾、他日結果一經公布會引得朝野動蕩,如今聽聞她舍宋公而定陳蒙為主考,的確也是略鬆了一口氣。
“過去我總以為當今太後年紀尚輕、身為女子更難免依賴母族,如今看來倒是個知輕重明是非的,”已乞骸骨的前兵部尚書方廉關起門來同自家晚輩議論,語氣間有三分讚賞七分慨歎,“長仁做事一向公道穩妥,想來也不會辜負了她的一番苦心。”
席間方氏子弟紛紛稱是,唯獨坐在主位上的方獻亭一語不發,細看去他眉頭微鎖、分明卻是心存隱憂。
——他當然知道她聰敏善斷,朝中萬象雖則複雜、她必也能條分縷析拆解清楚;此次製科請太傅主考也的確穩妥,隻是如此疏遠宋氏卻未必是一件好事,那終歸是她的母族,除他之外、他們是她最有力的靠山。
他也明白她與她父親嫌隙已深、多年積怨總不可能一朝消弭,但比起這些是是非非他顯然更重視她的安全——他不可能一直守在她身邊,其間總要離朝征戰,年前宮變大亂的一幕絕不能再重演,這世上每多一個人為她拚命他的心便多安一分。
“我們家的事,三哥還不知麽?”
那晚她生辰過後子邱送他出宮禁,同路時便歎息著與他說起。
“主母一向待她苛刻,父親又因先夫人之事與她隔了一層,當年三哥離開江南後不久她便同家裏鬧翻了……後來入宮做皇後也是受家族所迫,她又如何能繼續將他們視作親人?”
“何況她又一心念著過去……我總怕,她會傷著自己……”
後一句話說得含糊,其中意義亦很複雜——她能如何傷著自己?是與宋氏割席後恐遭合族怨憎?還是……
他閉了閉眼,又想起那日在梅林水榭中所見的光景,“家宴”散後杯盤狼藉,本該是熱鬧的日子她的臉上卻無一絲歡喜,看到他和她哥哥來也是一樣神情麻木,也許那時她根本不曾指望他們會給她什麽驚喜。
也就是那些故鄉舊物引起了她幾分注意,沒人知道她舉箸夾起那薄薄一片鮓脯時他的心也被擰了一下,即便表麵裝作一切如常毫不在意、餘光也依舊細細觀察著她的反應——她的眼眶分明是紅了,也不知是想起了自己的外祖母還是和他在錢塘的種種往事,橫豎都是傷懷遺憾,大約就快要被惹哭了吧。
他真心疼她,那一刻又不免想起自己的姐姐,也同她一般被困宮牆不得自由、即便懷緬過去也要小心翼翼百般遮掩——而她比姐姐更難也更堅強,整整八年過去了,依舊獨自一人在諸般慘淡下苦苦支撐。
他見過她流淚的樣子,情濃之時如魚似水、清冷如她也曾在他麵前卸下心防,那一時他實在很想為她拭淚,她卻借仰頭飲酒將那些脆弱盡數逼了回去,也許在揚州時他的確傷了她的心,所以她才不肯再在他麵前袒露心跡。
他不想那樣,實際他比她更需要她暴露脆弱,他們彼此都沒有說真話的幸運,但若果真能讓其中一個得到片刻的解脫,他會毫不猶豫地將機會留給她——他被這世上千千萬萬的人依賴著,可說到底也隻有她一個人的依賴會令他感到久違的安慰和慶幸。
逾越的謬誤便在那一刻降臨:他不由自主地起身與她坐近,先帝屍骨未寒、身邊的幼主與許多宮人又都在明明白白地看著,他卻依舊放肆地讓自己的影子與她相貼,也許心底也在借這毫無意義的舉動向她討饒致歉;她那時像是愣了一下,又在朦朧的酒香裏似有若無地看了他一眼,小小的委屈和小小的甜蜜,比這世上任何一樣東西都更能刺穿他的心。
他確然能酌善飲千杯不醉,可在她那一眼裏卻又分明感到不勝桮杓,遑論此後她還微微側首靠上了他的肩膀,隱晦的秘密並不令人感到刺激,隻能餘下千百倍的幹渴與酸辛。
——下一次呢?
他們還要再等多久……才能再次像這樣毫無意義地靠近?
混雜的思緒越飄越遠,終於令同坐席間的族人也察覺了他的心不在焉,方興對他拱了拱手、又低聲喚了一句“主君”,在他回神時垂首問:“不知我族是否要做什麽動作?開科取士畢竟事關重大,那位太後主政時日尚短,恐怕……”
這是疑她處置會有疏漏,他擺了擺手,隻道:“不必,且都聽太後安排。”
頓一頓,又微微闔上眼:“若牽出什麽是非,再代她料理不遲。”
第112章
光祐元年二月十三禮部下製科文書, 開誌烈秋霜科、武足安邊科、洞明韜略運籌決勝科及直言極諫科,而元彰年間曾設的才膺管樂科、文辭雅麗科及博學宏詞科則暫閉不開,天下遂知今歲取士業有所向, 南渡之後朝廷更立意破舊立新興利除弊。
太傅陳蒙乃令和年間狀元出身,如今位列五輔年高德劭自可服眾, 他不受請托不聞舉薦, 明言當朝官員與白身士子皆可應考,禦試之前又設閣試,可謂大周建朝三百年之未有;天下舉子雲集響應,至三月上便紛紛聚於金陵新都, 禮部貢院人滿為患摩肩接踵, 確是太清年間少見的繁盛之景。
“這個長仁, 行事未免太過刻板……”
這日中書令範玉成拜會陰平王府,衛弼於席間還不忘與同僚抱怨。
“本王親自向他舉薦河東道李賦, 文解家狀一應俱全, 他卻看都不肯看上一眼——還說什麽‘若有大才必得擢選、不必另尋請托多此一舉’,你說氣不氣人!”
範相聞言笑而捋須,先請衛弼“稍安勿躁”, 又道:“不過我聽聞宋泊登門拜府時也被他拒之門外,可見長仁視同一律並無偏私, 也算是個好消息了。”
不錯。
如今擬入閣選的那一批士子家世清白背景幹淨、幾與當朝官員全無往來, 可見陳蒙此次確是秉公主考、同樣也避免了把自己扯進紛爭混戰裏。
“哼,算他識相……”
陰平王冷哼一聲,語氣雖仍不佳可神情間也不見什麽怒色,可見對目前的結果還是服氣的;範玉成淡淡一笑, 斟酌片刻後又道:“此次製科太後能做如此安排,想來也是在對我洛陽派示好, 王爺不妨也想想,可否也對她做些表示……”
“表示”。
這話說得含糊,實則意義卻很分明——那宋氏女如今擺出一副大公無私的聖君架勢,想來一是為給自己博個好名聲、二也是忌憚他們洛陽派的威勢,他衛弼雖不懼她、卻也要為身後這些同僚做打算,如今未若趁勢將與天家的關係修複一番,往後在朝堂上騰挪的餘地也能更寬綽幾分。
他沉吟著不置可否,範玉成心知對方這是心高氣傲抹不開麵子、不願被人說自己對一個女人低了頭,遂又在旁好言好語恭維安撫了一番,稱:“王爺乃是宗親、與陛下終歸血脈相連,一家人哪有隔夜仇?那宋氏女自然也不得不忌憚——王爺不必給他們金陵宋氏多少體麵,此間關節不過皆係於君侯一身……”
是的——方獻亭。
他如今與金陵派走得近、像是打定主意要為宮裏那對孤兒寡母撐腰,其實念的不過是先帝的情分,本質倒未必是要與宋澹宋泊沆瀣一氣——若他陰平王府能同潁川侯府搭上幹係、往後自然便可借方氏之勢無往不利,而恰巧他的女兒將將及笄、方獻亭身邊又尚無妻妾……
衛弼手指輕敲桌案,神情是越發若有所思了。
隻是永安縣主衛蘭美名在外、確是秀外慧中耳聰目明,不必她父親如何為她打點、自己便知曉該如何爭得一份好前程。
揚州江岸驚鴻一瞥、自此那位君侯的身影便在她心底盤桓不去,在園子裏賞花時要想,在房中吩咐丫頭收拾東西時要想,與雙親兄姐一同用膳時要想,深夜獨自在床幃內輾轉反側時更要想——炬火刀鋒烈烈森森,天下人敬他更甚於敬龍袍加身的九五至尊,隻不知他有朝一日會愛上怎樣的女子,又是否會有低眉垂目柔情似水的時候?
她是有些發了癡,以致終日心猿意馬神不守舍,後來終於忍不住要派人去打聽君侯行蹤,得知對方平日要麽在官署兵營要麽在侯府深居、少有應酬請得動他,唯獨青溪右岸一個叫絳雲樓的酒家不知何故頗得他青眼,偶逢閑暇便會撥冗光顧。
她於是常去碰運氣,每每都是描眉畫眼膏澤脂香,可惜一回都不曾有幸與對方遇上,隻意外得知這上了年頭的酒樓過去本已沒落、近來卻因得君侯下顧而又成了金陵名流競相追捧的所在,一時之間貴客盈門迎來送往、倒是又有了一番枯木逢春的熱鬧氣象。
如此精誠所至地守候了數日,終於金石為開教她等到了夢中的男子,休沐之日一身黛色常服與友人騎馬而至,坐在二樓窗側正巧可以看到酒樓東家親自打躬作揖為他和同行之人牽馬作引。
“小姐你瞧,那是君侯——”
身邊的丫頭驚喜一指,她的心則早已撲通撲通跳得飛快,及笄之年的少女總是稚嫩,聰慧如她也免不了要麵紅耳熱;她應了一聲,顧不得矜持便親自出了雅間去尋人,奈何五輔之首左右總是重門擊柝,他一來整個三樓都戒了嚴,鐵麵威嚴的士兵牢牢把守著樓梯,便是一隻蠅蟲飛蛾都撲不進去。
她也無意鬧出動靜丟了臉麵,畢竟父親與兄長在朝堂上與他政見相左,她貿然露臉泰半隻會適得其反,何況王府縣主自當有一番貴女體麵,行事過於輕佻也會令男子輕看;她於是又默然折了回去,一坐定便問左右人:“與君侯同行之人是誰?瞧著倒是臉生。”
如今小小一個金陵城裝了東西兩都如雲的貴人,能同方氏主君搭上幹係的卻統共也就那麽幾個,那男子她從未見過,卻不知是何方神聖?
丫頭小廝們自不懂得這些,出去打聽了一番才來回話,答:“確不是兩都來人,聽說是廬州薑氏的長房公子薑潮,同方氏也有親。”
的確有親。
方獻亭的亡母便是廬州薑氏出身,那薑潮算來應是他的表兄,早些年做過上中府果毅都尉,如今該是調到金陵新都任上州別駕了。
衛蘭也不是那平庸的閨閣女兒,跟在父兄身邊也對朝堂之事頗有幾分了解,心知如今製科正開各方勢力都蠢蠢欲動,君侯在這時見母族之人想來也有一番自己的打算;她默默歎了一口氣,心道自己出身高貴又滿腹才情、怕是放眼整個天下也無人比她更堪為潁川侯之配,隻盼他能不計較與她父兄過去的齟齬、迎了她做他的妻……
如此這般飄飄忽忽想了良久,大半個時辰便這樣過去了,雕窗之外正午的陽光十分明媚溫暖,江南的氣候也終於在這與他相逢的日子變得柔情可愛;忠心耿耿的小廝進門傳話,說三樓有些動靜、想是君侯要走了,她遂趕忙收拾心神、起身前又側首向窗外看了一眼,見已有官兵在絳雲樓下清道,眼睛微微一轉便匆匆向樓下而去。
青溪兩岸寸土寸金,這酒樓間的行道修得算不上多寬闊,陰平王府的排場又一向是極大的,供自家小姐出行的馬車幾與道路同寬,以致一登車便聽外頭有官軍催促,稱此地將有貴人經過、應速速閃避不得衝撞。
衛蘭在車中淡淡一笑,示意侍女同自家車夫悄悄打聲招呼,後者當即會意,表麵點頭哈腰十分順從、實則車卻是半晌不曾動上一動。
那官軍發了急、語氣也愈凶了些,爭執吵嚷間她等的人終於是到了,隻聽車窗外傳來一道低沉的男聲,肅聲道:“私行非為公務,何故驚擾百姓?”
語氣頗為嚴厲,上位者的威嚴顯露無疑,衛蘭嘴角笑容更濃幾分,心道此前所聞傳言果真不虛——潁川侯雖權傾朝野處尊居顯,可卻從不喜伐功矜能鋒芒外露,在外更不許左右之人欺淩百姓,是時刻將規矩教養刻在骨子裏的。
那官兵十分惶恐、連忙躬身低頭向君侯告罪,衛蘭便拿捏著時機挑開簾子走下馬車,蛾眉輕掃明眸皓齒、落落大方顧盼生輝,確是姿容十分出挑的美人。
“小女不知君侯在此,驚擾尊駕萬望寬宥——”
她裝作十分驚訝不安地盈盈下拜,窈窕的身段真如弱柳扶風般纖柔動人,不多時便聽身前的男子淡淡回了一聲“不必多禮”,起身之際心已跳得不能更快;大著膽子抬頭看了對方一眼,隻見山眉海目英俊深邃、右眼尾處還有一點漂亮的小痣,剛毅之中正因此添了幾分漂亮溫柔,真是造物巧奪天工般的神來之筆。
她的臉頰已在不覺間染上緋色,手還因平生第一次與他如此靠近而在衣袖下亢奮地微微發抖,下一刻又聽他問:“左右之人魯莽,小姐可曾受驚?”
禮貌的一問也教人心蕩神馳,衛蘭訥訥搖頭答了一聲“不曾”,隨後便見他點了點頭欲與友人上馬離去;如此寡淡的反應實在令人落寞又懊喪,她心中一急隻想把人留下,便又匆忙道:“今日衝犯君侯實是小女之過,他日當請父兄代為至府上致歉賠罪。”
這一句“衝犯”著實是過了,幸而總算令方獻亭暫緩了腳步,回頭問她:“不知小姐是哪家女眷?”
她真是著了魔,連聽他稱自己一聲“小姐”都要暗自歡喜雀躍,此刻又垂首答:“回君侯,家父正是陰平王。”
他挑了挑眉,像是有些意外,而後淡淡接:“原是永安縣主。”
她驚喜於他知曉她的身份、又失落於他隻知她封號而不識她真容,忽憂忽喜間一旁的濯纓已頗不耐煩——它的脾氣是一如既往的既急又壞,隻是稍待片刻便禁不住要煩躁地打起鼻響。
衛蘭的目光也不禁落在它身上,感歎這聞名天下的神駒果然高大健壯不同凡響;它也回看她,黑葡萄一樣的雙目炯炯有神一眨不眨,她便以為它是喜歡她、因存了幾分想在君侯麵前露臉的念頭而不自覺伸手要摸馬麵,濯纓立刻怒而暴起,前蹄高揚長聲嘶鳴,直把她駭得麵色慘白連連後退。
幸而那韁繩被方獻亭牢牢牽在手中,濯纓剛有異動他便牢牢將它製住、更騰出一隻手拉了一把即將跌倒的衛蘭;短暫的觸碰如蜻蜓點水,即便隔著衣袖也教人心旌搖曳,衛蘭一邊驚魂不定一邊受寵若驚,都顧不得責備自己方才的冒失唐突了。
“戰馬性凶恐會傷人,縣主還應多當心些。”
他放開她後眉頭微鎖,微冷的語氣像是已有幾分不悅,她立刻便生出幾分畏懼,終於明白自家兄長每每提及這位君侯時眼底的忌憚之色究竟從何而來,而後還不及開口解釋告罪便見他與同行的薑潮一並翻身上馬而去,背影寥遠風骨出眾,隻可遠觀不可觸碰。
她有些怔愣地望著他消失在長街盡頭。
……悵然若失。
第113章
至三月下, 四科之中已有一科臨近尾聲,便是今歲特開的武科;陳太傅一介文臣自是管不了這事,主考之位便由兵部侍郎代領, 大約三月廿二便要禦選定名,相關奏疏已遞到了宋疏妍案頭。
那日上午她正在禦書房鳳陽殿內批複, 宮人忽回稟說君侯在外求見, 她微微一愣擱了筆,一默後才道:“……宣。”
宮人應聲退下,不多時殿門複開、方獻亭一身紫服緩步而入,兩人目光堪堪對上, 一時那夜在水榭的放縱又翻回眼前, 於是神情各自變化、彼此心底都有種難以言說的微妙滋味。
“臣……叩見太後。”
他的語氣也有些遲疑了, 雖則在旁人聽來一切如常、可在她這裏卻仍有端倪可循;她抿了抿嘴,微微別開目光, 說:“平身, 賜座。”
……更微妙了。
他咳嗽了一聲,隨後方才謝恩落座,她不知何故感到一陣局促, 便有些著急地開口問:“卿何事覲見?”
公事是最好的話題,於此刻的他們而言更是上佳的遮蔽, 他果然看上去更輕鬆了一些, 提及軍務神情語氣都更嚴肅深沉。
——說來還是幽州戰局之事。
此前朝廷軍於範陽小勝東突厥並活捉汗王次子畢忽努,然都羅其人好戰嗜殺心高氣傲、至今不肯念骨肉親情休戰服降,甚至借次子被俘一事在軍中大肆煽動鼓噪、令麾下將士皆誓死向大周複仇,於是戰局複現焦灼之態, 朝廷軍雖仍占據上風、但要徹底了結幹戈恐還要再耗上一段時日。
“時下胡人士氣正盛,河東之北恐為焦土, ”方獻亭聲音微寒,神情間也有幾分鬱色,“臣願領兵馳援謝辭,不知太後意下如何?”
他親自去?
宋疏妍皺了皺眉,目光從他月前在揚州江岸留下的傷口處掠過,尖刀鋒銳刺入血肉、恐怕至今仍未能痊愈。
“新都初立諸事紛擾,如今製科又開更易牽出變動,”她的語氣也很嚴肅,“孤以為眼下方侯還是留於朝內更加穩妥。”
這話說得一半為私一半為公:誠然她並不願見他帶傷征戰再涉險境,但如今金陵正需他坐鎮也是實情——製科放榜必引多方震動,他若不在、旁人自也壓不住那各自為政的洛陽金陵二派。
他也知道她的考量在理,於是當時也並未拂她之意再行請戰,鳳陽殿內一時靜默,宋疏妍試圖讓自己的目光穿過宮牆一路看到那血肉橫飛的修羅戰場。
“聽聞東突厥內也分兩派勢力,一主與西突厥合流統一,一則主與拓那楚河漢界各行其是,”她勉力回憶著自先帝在時便細細記在心中的見聞,“如今大戰當前,不知此兩派又是如何鬥法的?”
方獻亭聞言一挑眉,像是沒想到她能對北方胡人政權了解到如此地步,眼中一時浮起一抹激賞、此後又是一片正色。
“兩派確有不和,”他答道,“主與西突厥合流的乃是戰派、欲重整部族勢力大舉進犯我朝,另一則是和派、不願做逆王與鍾曷手中刀刃平添胡人傷亡,據悉如今兩派分歧漸大,都羅左右平衡也頗為費力。”
宋疏妍點點頭,道:“國庫空虛日久,個中底細方侯必也心知肚明,若要再增兵馳援,其中消耗朝廷恐難以負荷——不知能否在這兩派間做些文章?逆王與鍾曷新敗,想來東突厥的和派也不至於在都羅麵前無話可說。”
她確已有主政之人的眼光與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