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戰事數月未定,拓那汗王屢次邀你至王庭議事——可你呢?充耳不聞!”
“終日沉迷酒色像個廢物,你還如何配做這大周之主!又如何配踏足你父皇的甘露殿!”
疾言厲色不留情麵,可不像當初睿宗在時那般客氣守禮了,衛錚聽了卻絲毫不惱,側耳聽著琵琶斷弦悠長的餘音,直等到它徹底喑啞方才緩緩抬頭看向自己的舅父;淩亂的散發之下目光也是一片混沌,隻有迷狂的笑是真切確鑿的,又優哉遊哉地反問:“我自是不配的……可難道如舅父一般對突厥王庭奴顏婢膝,便可令我父皇含笑九泉了麽?”
這一句譏誚實在辛辣,直將坊間對攝政王的嘲弄謾罵端起來潑了鍾曷一臉,他勃然變色怒發衝冠、劈手便狠狠扇了衛錚一個耳光,怒喝:“無知小兒!若非有我在你早十年便會被衛欽剁成肉泥!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敢這般與我說話!”
這一巴掌用了十分力、打得衛錚側身重重翻倒在地,他卻仿佛極痛快地放聲大笑、笑著笑著眼角又現出幾點淚光,十年前意氣風發的秦王殿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今卻比道邊乞兒更加狼狽潦倒,倘若睿宗果真泉下有知……恐也不忍再看了。
“笑!你便繼續這般裝瘋賣傻、不知所謂地笑——”
鍾曷怒氣不減,聲聲嗬斥在與十年前毫厘無差的甘露殿內盤旋回蕩。
“你可知外麵正發生著什麽?”
“都羅恐不敵謝辭薑潮而要與金陵議和!屆時拓那汗王如何自處?又當如何對待你我?”
“你以為躲在你父皇這座宮殿便能高枕無憂了?生死勝敗一線之間!輸的人就要去死!”
這些話衛錚早都聽得兩耳生繭,十年間隻要前方一有風吹草動舅父便會似這般窮凶極惡聲嘶力竭,他過去尚會耐心一聽、如今則隻趴在地上伸手去夠那把被摔爛的琵琶,鍾曷見狀又狠狠一腳踹在他腹間,他毫不抵抗地仰麵而倒,嘴角流出的鮮血染汙了白玉為地的先帝寢宮。
“若非你還姓衛,本王此刻便一刀殺了你——”
鍾曷陰毒的聲音回響在耳畔,偶然提及的一個“衛”字卻越發令人感到可笑——天下分崩大勢已定,一個苟延殘喘的國家又有什麽值得尊敬?何況一個軟弱昏聵的皇姓……更是一文不名。
“趁你還對國家有些用處,本王勸你早日振作迷途知返——南境形勢將變,屆時有些人還需天子親自去見。”
……南境?
血汙之中衛錚混沌的眼神微微一凝,卻不知他舅父的消息竟已靈通到了如此地步——施鴻杜澤勳的請奏才送到金陵多少日子?他這便知曉了二人圖謀甚至推演到了後續之事——有什麽人是必須衛家天子親自見的?事關節度,莫非……
常年浸淫酒色的心神已不似少年時機敏,可久居亂局的直覺卻依然告訴他事出有異,果然下一刻又聽鍾曷低聲冷笑,道:“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之中金陵能抓住幾個?中原喪後地利已失,如今人和也要離他們遠去了……他方獻亭不會永遠那般好運,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死裏逃生……”
自語般的喃喃著實意義難辨,可其中的偏執癲狂卻又未必比衛錚少上半分——沒有人會明說的,潁川方氏永遠是攝政王心底無解的結,先國公和如今的潁川侯受到多少讚譽頌揚、他隴右鍾氏滿門上下便受到多少謾罵詛咒——他鍾曷永遠都是方氏至清之名下一條陰暗齷齪的臭蟲,唯獨最終的勝利能讓他一洗經年的恥辱、更有機會在史書上剜去那眾口一致的惡名。
“一切不會太久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鍾曷收斂起眼底的恐懼與亢奮,旋即回身闊步向宮外走去,燈火寂寥的長安不過隻是一座虛有其名的死城,而在業已墮入地獄的人眼中卻早就不那麽重要了。
衛錚冷冷看著對方漸漸沒入黑夜的背影,亂發遮蔽的眼底一閃而過一絲清醒的銳芒。
第125章
光祐元年四月廿一, 嶺南節度使施鴻及劍南節度使杜澤勳赴金陵朝拜天子,兩人各擁五千兵、一路行來聲勢浩大,沿途百姓望之皆惶惶, 還以為是哪路叛軍要就此一路打到台城。
直至金陵城外一百裏、婁風將軍親率部眾迎接二使,甫一會麵便是一張冷臉, 拱手對二人道:“王侯入京尚不可攜兵逾千, 兩位如此興師動眾恐驚擾聖駕,還請精簡人馬再行向前。”
施鴻與杜澤勳為官多年,焉能不知朝廷規矩?隻是此來打的便是先發製人的主意、還想著要給扶清殿裏那位小太後一個下馬威,自然要將兵帶得足足的、不可教人輕看了去。
“婁將軍有所不知, ”施鴻皮笑肉不笑地與婁風打起太極, “南境形勢複雜, 我等領兵北上也是為求一個穩妥,大軍遠來十分疲敝, 在此荒野之地怕也難以駐紮, 不如還是先容他們入城,此後我等自會向太後與陛下解依譁釋……”
婁風卻並無耐心與之周旋,堪堪把話聽完便明言拒絕道:“金陵台城天子腳下, 豈容兵戈衝撞冒犯?二位說話行事還需仔細些,莫因一時之失惹上麻煩。”
這話已說得十分不客氣、後半句更分明暗含警告之意, 施鴻眉間的刀疤登時顯出幾分狠辣, 顯見心下怒火已起。
——他婁風算個什麽東西?
關內婁氏喪家之犬,在上梟穀一役後便成了國家的罪人!如今不過苟延殘喘勉強吊著一條性命,也配在他這等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麵前叫囂?
他當場便欲反嗆教對方吃個教訓,不幸卻被一旁的杜澤勳暗拉了一把——後者實是和稀泥的一把好手, 此刻更似儒士般風度翩翩地對婁風點了點頭,應:“婁將軍提點的是, 是我二人思慮不周了……”
退一步後便同老友使起眼色、示意他也以大局為重,無奈施鴻並不買賬,依舊反唇相譏:“今上仁慈寬厚,便是當年抗命害國之人尚能重用,想來這區區多帶幾千人的小節也不至那般計較罷?”
有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八年前婁嘯違軍令而致長安淪喪之罪終究無法被時間磨滅,此一句譏諷不單紮爛了婁風的心、更令他身後一幹婁氏親兵臉色鐵青;施鴻觀之大笑,又虛偽地搖頭自稱“失言”,得意之時忽聞一陣馬蹄聲自遠處傳來,黑雲一線似疾風過境,不必招展旌旗便知來者乃潁川神略軍。
“何事遮道喧嘩?”
為首者瞧著臉生、約莫隻是方氏旁支的哪位將軍,勒馬之時全軍肅穆、真正是令行禁止威風凜凜;施鴻杜澤勳一看不敢怠慢,前者更很快收了臉上的笑向對方客氣拱手,婁風的臉色依舊難看,側首同對方耳語了幾句。
那位方姓將軍聽後麵色一沉,隨即麵無表情向二使看來,並不如何疾言厲色,隻道:“節度入京按製可攜兵五百,違者處謀逆罪,殺。”
“殺”字之後一幹將士氣息皆是一厲,天下聞名的精銳之師終究並非尋常可比,施鴻杜澤勳帶來的私兵見狀不禁紛紛下意識後退了一步,畏懼之色已昭昭然寫在了臉上。
施鴻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方才尚且強橫囂張的氣焰此刻已散去一半,杜澤勳更趕忙自行造竿往下爬,連聲道:“是,是,我等自當照章辦事,照章辦事……”
兩人遂依言各點兵五百隨行向前,其餘人等就地駐紮聽候調遣,神略軍親自引之入金陵城,道旁百姓見之皆心悅誠服恭敬退避。
扶清殿自是最早接到二使入宮城的消息的,彼時宋疏妍安坐內殿垂目看著許宗堯從地方州縣遞上來的土地清查奏表,頭也不抬地吩咐左右:“讓他們在鳳陽殿候著,就說孤稍後便到。”
“帝王道,心術也……”
過去仁宗在病中常常這般教誨她。
“有時要對臣子遮掩自己的情緒,而有時又要教他們知道你的不滿——疏妍,你要自己拿捏其中的分寸。”
她明白他的意思,實而示之虛、虛而示之實,為君者總不能不令臣下生畏,如今不僅施鴻杜澤勳想給她一個下馬威、她亦同樣想打他們一頓殺威棒,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許多機會便潛藏在這些不顯山不露水的爭鬥交鋒裏。
隻是那時她畢竟年輕、並不全然理解衛欽的意思,便在他病榻之側恭敬地欠身問道:“陛下也曾用過心術麽?對何人遮掩……又對何人顯露?”
他那時沉默了,倚靠在龍床深處的影子顯得孱弱不堪,微微闔目的模樣又顯得高深莫測,她於是自知說了一句蠢話,後來也就不再問了。
如今她用他教的法子規訓臣子,直將兩個節度使晾在鳳陽殿幹等了大半日,直到入夜時分方才打發朝華去給二人傳話,說太後政務繁忙今日無暇接見,請之先至館驛落腳、明日再行進宮覲見。
施鴻自是艴然不悅,可心下也的確悄悄打起了鼓,思及白日裏在神略軍處吃的暗虧、不禁懷疑這小太後待他二人如此不客氣是否是因另外備了後手;生性更謹慎的杜澤勳則更是不安,當夜索性一夜無眠,次日入宮時眼下兩抹青黑十分鮮明,入鳳陽殿時手心更出了一層薄汗。
先前為二人所鄙薄的小太後便安坐於禦案之後,沒人敢抬頭看她的臉,隻恭敬下拜行跪禮;她默了半晌方才淡淡說了一句“平身”,隨後也並未叫人賜座,可跟素日對待重臣的態度大不相同。
“兩位將軍遠來金陵舟車勞頓,說來著實辛苦,”她終於開了口,聲音卻是微涼的,“隻是南渡以來民生多艱,孤已親口說了宮中用度一切從簡,今次便不專程為兩位備接風宴了。”
這番托辭尋得頗為得體,實際誰都知曉這是她在當眾下兩位節度使的臉麵,群臣百官都會知曉他二人觸了太後的黴頭,對他們的態度也就不會多麽熱絡。
施鴻心裏憋了一口氣、不甘就這麽被一介女流騎在頭上作威作福,此刻先順勢說了幾句客氣話,後又作語重心長貌,道:“臣自知德薄才疏身無寸功,不敢忝顏而食分外之祿,亦深知國難當頭朝廷不易,故鬥膽為計欲為太後與陛下分憂……”
話接得漂亮,上首的太後卻不發一言,他狠了狠心,繼續道:“前之奏表想已達覽,臣之所慮絕無私心——嶺南五府係邊防重鎮,自我朝始立便負威懾南境之責,然太清以來糧餉吃緊,軍中將士常無米下鍋無矛可執、與綏靖部族交戰多是傷亡慘痛,臣每視之未嚐不扼腕痛惜……”
“而若朝廷下釋糧餉征收之權,軍中所需當即齊備,戍邊衛國再無後顧之憂,全軍上下必可戮力同心為我朝再鑄銅牆鐵壁——臣深知鍾氏之禍為天下所忌,亦絕無擁兵自重以下犯上之心,誠請太後開張聖聽、下派刺史督辦五府軍政財務,臣必事事上達無一欺瞞,如有所違提頭謝罪!”
語罷“撲通”一聲又跪了下去,伴著“提頭”二字更顯得駭人,杜澤勳心中一跳也跟著下拜叩首,懇切的模樣仿佛真是經天緯地流芳千古的仁人誌士。
宋疏妍輕輕一勾唇,心說這兩人謀算得還真是頗為細致,連下派刺史之事都替她打算好了——下派刺史能有什麽用?誠然初時可做她之耳目督查幾鎮軍政,可時日一久卻難免被收買威脅,一旦事情有變更會頭一個被這些驕兵悍將殺來祭旗,最終能奉命守節的能有幾個?
“愛卿思慮周詳,倒顯得孤見識短淺了,”她聲音更涼幾分,鳳陽殿內侍奉的宮人心裏都有些打怵,“不過依卿之言,若兩鎮財權不得下釋、節度之軍便不肯戮力同心戍邊衛國了麽?”
這一句問得犀利,施鴻杜澤勳雙雙叩首高呼“不敢”,宋疏妍則麵無表情,語氣變得越發嚴厲:“施卿既言‘鍾’之一字,便當知而今離亂禍根何來,七方節度本已手握重兵高官顯爵,若再貪求其他便是奢心妄念、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一個“誅”字正與此前“提頭”二字相和,雖不像施鴻說得那般激昂、卻也擲地有聲振聾發聵;跪在地上的兩人聞之雙雙身軀一震,卻未料小太後竟將話說得這般不留情麵無可轉圜。
“孤也知道你們的日子難過……”
忽而她又話鋒一轉,語氣亦隨之平和起來,帝王心術在乎恩威並施,她確將先帝授與她的一切都學得極好。
“如今製科方罷、朝廷已決意施行新政,富民之後國本可固,屆時各方軍需自也能足額下撥——諸位愛卿皆是為先帝所信的兩朝重臣,想來必也能夠體諒孤與陛下的難處……”
這是打一巴掌又給一顆甜棗,輕飄飄幾句話便要將人心玩弄於股掌之間,施鴻暗暗攥了攥拳、心說自己還真是小瞧了這個女人,頭上戴了如此一頂沉重的帽子,卻是連申說堅持的餘地都難再有了。
“臣……”
他還欲再辯,上首的太後卻已神情不耐地擺了擺手,秀眉微蹙間隻差把“休要不識抬舉”六個大字寫在臉上,俄而又冷冷道:“兩位愛卿遠來辛勞,大可在新都多住上一段時日,待時候到了……再來同孤辭行吧。”
這最後一句話的意義十分深奧,仔細品來像是有要將他二人扣在金陵不放的意思,施鴻與杜澤勳各自沉默地從鳳陽殿中出來,本就被神略軍嚇掉一半的武勇此刻隻剩下兩三分了。
“鵬達,這……”
杜澤勳已是六神無主,唯恐太後果真動了殺伐之心,屆時即便可以南境形勢相搏、他二人的生死命數也還是被牢牢抓在他人手中;施鴻同樣有些亂了,猶疑惶恐間又見禦道遠處行來幾人,定睛一看乃是當今五輔,為首者一身紫袍冷眉肅目赫然正是潁川侯,落後其一步的那位目光含笑神情微妙、便是陰平王衛弼了。
二人皆一驚,連忙匆匆拱手欠身向幾位上官行禮,君侯步伐不停、很快便越過他們向鳳陽殿而去,其餘幾位輔臣同樣與他們無話;唯獨陰平王應聲止了步,看到杜澤勳還親切地同他寒暄了幾句,接著目光隱隱看向君侯離去的方向,微微抬高聲音道:“季茂與本王應也有多年不見了,今晚若是得閑、倒可至我王府一敘……”
這番示好於二人可真是救命稻草,杜澤勳受寵若驚地對衛弼一揖到底、連忙應道:“承蒙王爺不棄,下官一定到、一定到。”
施鴻一見也趕緊暗扯同僚衣角示意他為自己引薦,陰平王來者不拒一並和煦地拍了拍他的肩、隨後方才笑著大步離去;兩人目送五輔踏入鳳陽殿宮門,對視時各自的目光都微微深了。
第126章
當晚陰平王的確設宴款待了施鴻杜澤勳。
他毫不避諱, 王府之內燈火輝煌笙歌不斷,洛陽派的官員去了不少,明明此前都持觀望態度不敢對兩位節度使示好, 如今卻又無所顧忌地同席暢飲了。
衛府將消息傳回扶清殿,當夜的宋疏妍實是一夜無眠——今早鳳陽殿內一番叱咄究竟有幾分虛張聲勢她自己最清楚, 南境形勢之險更無法不心知肚明, 嶺南劍南二鎮隻是一個引子,若她無法及時掐滅這火苗其餘五鎮立刻便會蜂擁而至鬧著跟朝廷討要財權,屆時割據分裂之禍必將來臨。
……可她已經力不從心。
許宗堯和李賦在地方州縣的檢田點戶之事辦得十分不順,江南勢力盤根錯節、層層遮掩官官相護, 幾座小山丘裏就能翻出一本厚實的糊塗賬, 甚至有人直接與官府對抗、還在推搡間將一位檢田吏打成重傷。
她知這些豪強膽敢如斯放肆必是背後有所倚杖、甚至泰半還與她的母族宋氏相幹, 單憑許宗堯他們這些資曆尚淺的文官絕不可能成事,最終的結果恐怕還是要動兵——她手中又有多少籌碼?唯一肯毫無保留為她遮風擋雨的從來隻有那人一個, 可他身上的擔子已經太多太重, 她不可能在戰事之外還同時讓他收拾節度使和新政兩大要命的爛攤子。
他是孤立無援的。
而她……兩手空空。
沒頂的倦意忽而傾瀉,帝宮之外廣闊的天幕漆黑得沒有哪怕一顆星鬥,太後年輕的麵容美麗卻又毫無生機, 唯獨蒼老的目光可在此刻投向高不可攀的宮牆之外。
那裏……是她從未親眼見過的潁川侯府。
同樣的夜晚,方獻亭左右亦是無人。
陰平王府熱鬧的宴飲舞樂傳得幾條街外都能聽見, 相比之下侯府實在靜默得有些蕭條了;他也知道衛弼今夜緣何擺出這樣的陣仗, 無非是在提醒他早做決斷與之聯手,否則便要與施鴻杜澤勳走得更近、將南境兩鎮都圈至自己治下。
“你既看得如此明白,如今又因何猶疑不決?”
方氏在金陵的府宅雖是新建、但製式構造卻大多參照長安舊邸,這是下麵人辦事的巧思, 於受用者而言卻不知是憂是喜;後園中修了一座與父親自絕那晚極為肖似的石亭,此刻他獨坐其間恍惚又聽到燙酒的小爐發出吱吱的聲響, 一側首,父親便在身邊這般嚴厲地問他。
“你這人……”
他尚未來得及答、卻聽一道熟悉的聲音打斷了對方,抬目一看才見是母親從石亭的另一邊行至父親身側坐下,神情嗔怪栩栩如生。
“才說後悔過去待他苛刻,如今一見老毛病又犯了……”
說著抬手要為父親倒水,石案上的酒爐倏爾消失,杯盞內隻有一片淡淡的茶香。
“不許喝酒了,你的傷還沒好呢,”母親又對父親板起臉,過片刻大約又想起他當初獨酌服毒之事,眼眶隨即泛起一陣紅,“……以後都不許再喝。”
父親是一貫拿母親沒法子的、何況此刻她又要哭,於是隻好一邊歎息一邊輕輕攬住她的肩膀,輕聲哄慰:“不喝了,我都聽你的……”
母親對這話大約是滿意的,但還是繼續以袖遮麵假哭了一陣,泰半是拿捏父親的手段、其實並沒有什麽眼淚,過一會兒又耍蠻道:“那你也不許再逼貽之——他很累了,你便讓他喘一口氣……”
這回的招式卻不甚管用,父親的目光重又落回他身上,語氣格外幽深,說:“所以他才需要助力——水無常形人無常態,衛弼不會永遠是你的敵人,現在你需要他。”
“可是疏妍呢?”
“終日沉迷酒色像個廢物,你還如何配做這大周之主!又如何配踏足你父皇的甘露殿!”
疾言厲色不留情麵,可不像當初睿宗在時那般客氣守禮了,衛錚聽了卻絲毫不惱,側耳聽著琵琶斷弦悠長的餘音,直等到它徹底喑啞方才緩緩抬頭看向自己的舅父;淩亂的散發之下目光也是一片混沌,隻有迷狂的笑是真切確鑿的,又優哉遊哉地反問:“我自是不配的……可難道如舅父一般對突厥王庭奴顏婢膝,便可令我父皇含笑九泉了麽?”
這一句譏誚實在辛辣,直將坊間對攝政王的嘲弄謾罵端起來潑了鍾曷一臉,他勃然變色怒發衝冠、劈手便狠狠扇了衛錚一個耳光,怒喝:“無知小兒!若非有我在你早十年便會被衛欽剁成肉泥!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敢這般與我說話!”
這一巴掌用了十分力、打得衛錚側身重重翻倒在地,他卻仿佛極痛快地放聲大笑、笑著笑著眼角又現出幾點淚光,十年前意氣風發的秦王殿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今卻比道邊乞兒更加狼狽潦倒,倘若睿宗果真泉下有知……恐也不忍再看了。
“笑!你便繼續這般裝瘋賣傻、不知所謂地笑——”
鍾曷怒氣不減,聲聲嗬斥在與十年前毫厘無差的甘露殿內盤旋回蕩。
“你可知外麵正發生著什麽?”
“都羅恐不敵謝辭薑潮而要與金陵議和!屆時拓那汗王如何自處?又當如何對待你我?”
“你以為躲在你父皇這座宮殿便能高枕無憂了?生死勝敗一線之間!輸的人就要去死!”
這些話衛錚早都聽得兩耳生繭,十年間隻要前方一有風吹草動舅父便會似這般窮凶極惡聲嘶力竭,他過去尚會耐心一聽、如今則隻趴在地上伸手去夠那把被摔爛的琵琶,鍾曷見狀又狠狠一腳踹在他腹間,他毫不抵抗地仰麵而倒,嘴角流出的鮮血染汙了白玉為地的先帝寢宮。
“若非你還姓衛,本王此刻便一刀殺了你——”
鍾曷陰毒的聲音回響在耳畔,偶然提及的一個“衛”字卻越發令人感到可笑——天下分崩大勢已定,一個苟延殘喘的國家又有什麽值得尊敬?何況一個軟弱昏聵的皇姓……更是一文不名。
“趁你還對國家有些用處,本王勸你早日振作迷途知返——南境形勢將變,屆時有些人還需天子親自去見。”
……南境?
血汙之中衛錚混沌的眼神微微一凝,卻不知他舅父的消息竟已靈通到了如此地步——施鴻杜澤勳的請奏才送到金陵多少日子?他這便知曉了二人圖謀甚至推演到了後續之事——有什麽人是必須衛家天子親自見的?事關節度,莫非……
常年浸淫酒色的心神已不似少年時機敏,可久居亂局的直覺卻依然告訴他事出有異,果然下一刻又聽鍾曷低聲冷笑,道:“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之中金陵能抓住幾個?中原喪後地利已失,如今人和也要離他們遠去了……他方獻亭不會永遠那般好運,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死裏逃生……”
自語般的喃喃著實意義難辨,可其中的偏執癲狂卻又未必比衛錚少上半分——沒有人會明說的,潁川方氏永遠是攝政王心底無解的結,先國公和如今的潁川侯受到多少讚譽頌揚、他隴右鍾氏滿門上下便受到多少謾罵詛咒——他鍾曷永遠都是方氏至清之名下一條陰暗齷齪的臭蟲,唯獨最終的勝利能讓他一洗經年的恥辱、更有機會在史書上剜去那眾口一致的惡名。
“一切不會太久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鍾曷收斂起眼底的恐懼與亢奮,旋即回身闊步向宮外走去,燈火寂寥的長安不過隻是一座虛有其名的死城,而在業已墮入地獄的人眼中卻早就不那麽重要了。
衛錚冷冷看著對方漸漸沒入黑夜的背影,亂發遮蔽的眼底一閃而過一絲清醒的銳芒。
第125章
光祐元年四月廿一, 嶺南節度使施鴻及劍南節度使杜澤勳赴金陵朝拜天子,兩人各擁五千兵、一路行來聲勢浩大,沿途百姓望之皆惶惶, 還以為是哪路叛軍要就此一路打到台城。
直至金陵城外一百裏、婁風將軍親率部眾迎接二使,甫一會麵便是一張冷臉, 拱手對二人道:“王侯入京尚不可攜兵逾千, 兩位如此興師動眾恐驚擾聖駕,還請精簡人馬再行向前。”
施鴻與杜澤勳為官多年,焉能不知朝廷規矩?隻是此來打的便是先發製人的主意、還想著要給扶清殿裏那位小太後一個下馬威,自然要將兵帶得足足的、不可教人輕看了去。
“婁將軍有所不知, ”施鴻皮笑肉不笑地與婁風打起太極, “南境形勢複雜, 我等領兵北上也是為求一個穩妥,大軍遠來十分疲敝, 在此荒野之地怕也難以駐紮, 不如還是先容他們入城,此後我等自會向太後與陛下解依譁釋……”
婁風卻並無耐心與之周旋,堪堪把話聽完便明言拒絕道:“金陵台城天子腳下, 豈容兵戈衝撞冒犯?二位說話行事還需仔細些,莫因一時之失惹上麻煩。”
這話已說得十分不客氣、後半句更分明暗含警告之意, 施鴻眉間的刀疤登時顯出幾分狠辣, 顯見心下怒火已起。
——他婁風算個什麽東西?
關內婁氏喪家之犬,在上梟穀一役後便成了國家的罪人!如今不過苟延殘喘勉強吊著一條性命,也配在他這等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麵前叫囂?
他當場便欲反嗆教對方吃個教訓,不幸卻被一旁的杜澤勳暗拉了一把——後者實是和稀泥的一把好手, 此刻更似儒士般風度翩翩地對婁風點了點頭,應:“婁將軍提點的是, 是我二人思慮不周了……”
退一步後便同老友使起眼色、示意他也以大局為重,無奈施鴻並不買賬,依舊反唇相譏:“今上仁慈寬厚,便是當年抗命害國之人尚能重用,想來這區區多帶幾千人的小節也不至那般計較罷?”
有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八年前婁嘯違軍令而致長安淪喪之罪終究無法被時間磨滅,此一句譏諷不單紮爛了婁風的心、更令他身後一幹婁氏親兵臉色鐵青;施鴻觀之大笑,又虛偽地搖頭自稱“失言”,得意之時忽聞一陣馬蹄聲自遠處傳來,黑雲一線似疾風過境,不必招展旌旗便知來者乃潁川神略軍。
“何事遮道喧嘩?”
為首者瞧著臉生、約莫隻是方氏旁支的哪位將軍,勒馬之時全軍肅穆、真正是令行禁止威風凜凜;施鴻杜澤勳一看不敢怠慢,前者更很快收了臉上的笑向對方客氣拱手,婁風的臉色依舊難看,側首同對方耳語了幾句。
那位方姓將軍聽後麵色一沉,隨即麵無表情向二使看來,並不如何疾言厲色,隻道:“節度入京按製可攜兵五百,違者處謀逆罪,殺。”
“殺”字之後一幹將士氣息皆是一厲,天下聞名的精銳之師終究並非尋常可比,施鴻杜澤勳帶來的私兵見狀不禁紛紛下意識後退了一步,畏懼之色已昭昭然寫在了臉上。
施鴻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方才尚且強橫囂張的氣焰此刻已散去一半,杜澤勳更趕忙自行造竿往下爬,連聲道:“是,是,我等自當照章辦事,照章辦事……”
兩人遂依言各點兵五百隨行向前,其餘人等就地駐紮聽候調遣,神略軍親自引之入金陵城,道旁百姓見之皆心悅誠服恭敬退避。
扶清殿自是最早接到二使入宮城的消息的,彼時宋疏妍安坐內殿垂目看著許宗堯從地方州縣遞上來的土地清查奏表,頭也不抬地吩咐左右:“讓他們在鳳陽殿候著,就說孤稍後便到。”
“帝王道,心術也……”
過去仁宗在病中常常這般教誨她。
“有時要對臣子遮掩自己的情緒,而有時又要教他們知道你的不滿——疏妍,你要自己拿捏其中的分寸。”
她明白他的意思,實而示之虛、虛而示之實,為君者總不能不令臣下生畏,如今不僅施鴻杜澤勳想給她一個下馬威、她亦同樣想打他們一頓殺威棒,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許多機會便潛藏在這些不顯山不露水的爭鬥交鋒裏。
隻是那時她畢竟年輕、並不全然理解衛欽的意思,便在他病榻之側恭敬地欠身問道:“陛下也曾用過心術麽?對何人遮掩……又對何人顯露?”
他那時沉默了,倚靠在龍床深處的影子顯得孱弱不堪,微微闔目的模樣又顯得高深莫測,她於是自知說了一句蠢話,後來也就不再問了。
如今她用他教的法子規訓臣子,直將兩個節度使晾在鳳陽殿幹等了大半日,直到入夜時分方才打發朝華去給二人傳話,說太後政務繁忙今日無暇接見,請之先至館驛落腳、明日再行進宮覲見。
施鴻自是艴然不悅,可心下也的確悄悄打起了鼓,思及白日裏在神略軍處吃的暗虧、不禁懷疑這小太後待他二人如此不客氣是否是因另外備了後手;生性更謹慎的杜澤勳則更是不安,當夜索性一夜無眠,次日入宮時眼下兩抹青黑十分鮮明,入鳳陽殿時手心更出了一層薄汗。
先前為二人所鄙薄的小太後便安坐於禦案之後,沒人敢抬頭看她的臉,隻恭敬下拜行跪禮;她默了半晌方才淡淡說了一句“平身”,隨後也並未叫人賜座,可跟素日對待重臣的態度大不相同。
“兩位將軍遠來金陵舟車勞頓,說來著實辛苦,”她終於開了口,聲音卻是微涼的,“隻是南渡以來民生多艱,孤已親口說了宮中用度一切從簡,今次便不專程為兩位備接風宴了。”
這番托辭尋得頗為得體,實際誰都知曉這是她在當眾下兩位節度使的臉麵,群臣百官都會知曉他二人觸了太後的黴頭,對他們的態度也就不會多麽熱絡。
施鴻心裏憋了一口氣、不甘就這麽被一介女流騎在頭上作威作福,此刻先順勢說了幾句客氣話,後又作語重心長貌,道:“臣自知德薄才疏身無寸功,不敢忝顏而食分外之祿,亦深知國難當頭朝廷不易,故鬥膽為計欲為太後與陛下分憂……”
話接得漂亮,上首的太後卻不發一言,他狠了狠心,繼續道:“前之奏表想已達覽,臣之所慮絕無私心——嶺南五府係邊防重鎮,自我朝始立便負威懾南境之責,然太清以來糧餉吃緊,軍中將士常無米下鍋無矛可執、與綏靖部族交戰多是傷亡慘痛,臣每視之未嚐不扼腕痛惜……”
“而若朝廷下釋糧餉征收之權,軍中所需當即齊備,戍邊衛國再無後顧之憂,全軍上下必可戮力同心為我朝再鑄銅牆鐵壁——臣深知鍾氏之禍為天下所忌,亦絕無擁兵自重以下犯上之心,誠請太後開張聖聽、下派刺史督辦五府軍政財務,臣必事事上達無一欺瞞,如有所違提頭謝罪!”
語罷“撲通”一聲又跪了下去,伴著“提頭”二字更顯得駭人,杜澤勳心中一跳也跟著下拜叩首,懇切的模樣仿佛真是經天緯地流芳千古的仁人誌士。
宋疏妍輕輕一勾唇,心說這兩人謀算得還真是頗為細致,連下派刺史之事都替她打算好了——下派刺史能有什麽用?誠然初時可做她之耳目督查幾鎮軍政,可時日一久卻難免被收買威脅,一旦事情有變更會頭一個被這些驕兵悍將殺來祭旗,最終能奉命守節的能有幾個?
“愛卿思慮周詳,倒顯得孤見識短淺了,”她聲音更涼幾分,鳳陽殿內侍奉的宮人心裏都有些打怵,“不過依卿之言,若兩鎮財權不得下釋、節度之軍便不肯戮力同心戍邊衛國了麽?”
這一句問得犀利,施鴻杜澤勳雙雙叩首高呼“不敢”,宋疏妍則麵無表情,語氣變得越發嚴厲:“施卿既言‘鍾’之一字,便當知而今離亂禍根何來,七方節度本已手握重兵高官顯爵,若再貪求其他便是奢心妄念、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一個“誅”字正與此前“提頭”二字相和,雖不像施鴻說得那般激昂、卻也擲地有聲振聾發聵;跪在地上的兩人聞之雙雙身軀一震,卻未料小太後竟將話說得這般不留情麵無可轉圜。
“孤也知道你們的日子難過……”
忽而她又話鋒一轉,語氣亦隨之平和起來,帝王心術在乎恩威並施,她確將先帝授與她的一切都學得極好。
“如今製科方罷、朝廷已決意施行新政,富民之後國本可固,屆時各方軍需自也能足額下撥——諸位愛卿皆是為先帝所信的兩朝重臣,想來必也能夠體諒孤與陛下的難處……”
這是打一巴掌又給一顆甜棗,輕飄飄幾句話便要將人心玩弄於股掌之間,施鴻暗暗攥了攥拳、心說自己還真是小瞧了這個女人,頭上戴了如此一頂沉重的帽子,卻是連申說堅持的餘地都難再有了。
“臣……”
他還欲再辯,上首的太後卻已神情不耐地擺了擺手,秀眉微蹙間隻差把“休要不識抬舉”六個大字寫在臉上,俄而又冷冷道:“兩位愛卿遠來辛勞,大可在新都多住上一段時日,待時候到了……再來同孤辭行吧。”
這最後一句話的意義十分深奧,仔細品來像是有要將他二人扣在金陵不放的意思,施鴻與杜澤勳各自沉默地從鳳陽殿中出來,本就被神略軍嚇掉一半的武勇此刻隻剩下兩三分了。
“鵬達,這……”
杜澤勳已是六神無主,唯恐太後果真動了殺伐之心,屆時即便可以南境形勢相搏、他二人的生死命數也還是被牢牢抓在他人手中;施鴻同樣有些亂了,猶疑惶恐間又見禦道遠處行來幾人,定睛一看乃是當今五輔,為首者一身紫袍冷眉肅目赫然正是潁川侯,落後其一步的那位目光含笑神情微妙、便是陰平王衛弼了。
二人皆一驚,連忙匆匆拱手欠身向幾位上官行禮,君侯步伐不停、很快便越過他們向鳳陽殿而去,其餘幾位輔臣同樣與他們無話;唯獨陰平王應聲止了步,看到杜澤勳還親切地同他寒暄了幾句,接著目光隱隱看向君侯離去的方向,微微抬高聲音道:“季茂與本王應也有多年不見了,今晚若是得閑、倒可至我王府一敘……”
這番示好於二人可真是救命稻草,杜澤勳受寵若驚地對衛弼一揖到底、連忙應道:“承蒙王爺不棄,下官一定到、一定到。”
施鴻一見也趕緊暗扯同僚衣角示意他為自己引薦,陰平王來者不拒一並和煦地拍了拍他的肩、隨後方才笑著大步離去;兩人目送五輔踏入鳳陽殿宮門,對視時各自的目光都微微深了。
第126章
當晚陰平王的確設宴款待了施鴻杜澤勳。
他毫不避諱, 王府之內燈火輝煌笙歌不斷,洛陽派的官員去了不少,明明此前都持觀望態度不敢對兩位節度使示好, 如今卻又無所顧忌地同席暢飲了。
衛府將消息傳回扶清殿,當夜的宋疏妍實是一夜無眠——今早鳳陽殿內一番叱咄究竟有幾分虛張聲勢她自己最清楚, 南境形勢之險更無法不心知肚明, 嶺南劍南二鎮隻是一個引子,若她無法及時掐滅這火苗其餘五鎮立刻便會蜂擁而至鬧著跟朝廷討要財權,屆時割據分裂之禍必將來臨。
……可她已經力不從心。
許宗堯和李賦在地方州縣的檢田點戶之事辦得十分不順,江南勢力盤根錯節、層層遮掩官官相護, 幾座小山丘裏就能翻出一本厚實的糊塗賬, 甚至有人直接與官府對抗、還在推搡間將一位檢田吏打成重傷。
她知這些豪強膽敢如斯放肆必是背後有所倚杖、甚至泰半還與她的母族宋氏相幹, 單憑許宗堯他們這些資曆尚淺的文官絕不可能成事,最終的結果恐怕還是要動兵——她手中又有多少籌碼?唯一肯毫無保留為她遮風擋雨的從來隻有那人一個, 可他身上的擔子已經太多太重, 她不可能在戰事之外還同時讓他收拾節度使和新政兩大要命的爛攤子。
他是孤立無援的。
而她……兩手空空。
沒頂的倦意忽而傾瀉,帝宮之外廣闊的天幕漆黑得沒有哪怕一顆星鬥,太後年輕的麵容美麗卻又毫無生機, 唯獨蒼老的目光可在此刻投向高不可攀的宮牆之外。
那裏……是她從未親眼見過的潁川侯府。
同樣的夜晚,方獻亭左右亦是無人。
陰平王府熱鬧的宴飲舞樂傳得幾條街外都能聽見, 相比之下侯府實在靜默得有些蕭條了;他也知道衛弼今夜緣何擺出這樣的陣仗, 無非是在提醒他早做決斷與之聯手,否則便要與施鴻杜澤勳走得更近、將南境兩鎮都圈至自己治下。
“你既看得如此明白,如今又因何猶疑不決?”
方氏在金陵的府宅雖是新建、但製式構造卻大多參照長安舊邸,這是下麵人辦事的巧思, 於受用者而言卻不知是憂是喜;後園中修了一座與父親自絕那晚極為肖似的石亭,此刻他獨坐其間恍惚又聽到燙酒的小爐發出吱吱的聲響, 一側首,父親便在身邊這般嚴厲地問他。
“你這人……”
他尚未來得及答、卻聽一道熟悉的聲音打斷了對方,抬目一看才見是母親從石亭的另一邊行至父親身側坐下,神情嗔怪栩栩如生。
“才說後悔過去待他苛刻,如今一見老毛病又犯了……”
說著抬手要為父親倒水,石案上的酒爐倏爾消失,杯盞內隻有一片淡淡的茶香。
“不許喝酒了,你的傷還沒好呢,”母親又對父親板起臉,過片刻大約又想起他當初獨酌服毒之事,眼眶隨即泛起一陣紅,“……以後都不許再喝。”
父親是一貫拿母親沒法子的、何況此刻她又要哭,於是隻好一邊歎息一邊輕輕攬住她的肩膀,輕聲哄慰:“不喝了,我都聽你的……”
母親對這話大約是滿意的,但還是繼續以袖遮麵假哭了一陣,泰半是拿捏父親的手段、其實並沒有什麽眼淚,過一會兒又耍蠻道:“那你也不許再逼貽之——他很累了,你便讓他喘一口氣……”
這回的招式卻不甚管用,父親的目光重又落回他身上,語氣格外幽深,說:“所以他才需要助力——水無常形人無常態,衛弼不會永遠是你的敵人,現在你需要他。”
“可是疏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