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驚疑在心中升騰,漸漸又在不安和恐懼中紮下了根——他知三哥已派薑潮和婁風赴潁川保護太後,千機府名義上是在各地平息暴丨亂、可實際卻皆為太後所調遣,所以即便前方兵力吃緊至此三哥也不曾動過調神略馳援的心思,寧願自己……
他的心越跳越快,第一次認真思索起三哥一切安排背後的用意,而當許多痕跡與鍾曷方才所言一一貼合、一個前所未有的問題又忽然出現在他心底——
倘若三哥真的要反……
身為潁川方氏之後的他是該選擇順從……還是抗拒?
他還未想出答案,一聲沉重的銳響便突然炸開在耳畔,抬頭隻見三哥已與那突厥人戰至一處,對方身材孔武、手中雙刀卻舞得虎虎生風,冷刃的殘影在半空中織成一張細密的大網、仿佛兜頭便要將人籠罩其中。
“啊——”
那突厥人口中不斷發出桀桀怪叫,碧色的眼也像野獸在暗影中發出陰厲的寒光,長戟不斷與雙刀相接,剛猛的力道令兵刃頻頻發出金玉破碎之聲,天羅地網岌岌可危,殊死一搏險象環生。
第172章
“噅——”
駿馬長嘶其聲蕭蕭, 是三哥的馬臨事亂了陣腳——它很年輕也很健壯、正像當年的濯纓一樣高大矯捷,隻是它陪他的時日終究太短、不能像濯纓一樣懂得他的心意,刀光劍影間難免受了驚嚇, 在雙刀再次伴隨怪叫劈下時步伐卻有一瞬的凝頓。
“三哥——”
就是那一瞬害了他。
冰冷的刀鋒狠狠刺穿甲胄,方雲誨心驚膽戰的疾呼也不能改變什麽, 他三哥的血順著刀柄一滴滴墜落、在長安城下的滿地霜白中就像一朵朵瀲灩的梅花。
三軍皆是變色, 居高觀戰的鍾曷亦是雙目放光振奮不已,方獻亭的神情卻沒一點變化、仿佛被在胸口上幾寸開了個血洞的人並不是自己,不避對方的力道卻反順之向前、令見慣血腥殺人如麻的突厥人都不免一愣,下一刻鋒利的長戟向上一挑、不等對方反應便割斷了他的喉嚨, 濃烈的腥氣隨風遠遠飄散, 那個橫刀立馬的男子在那個時刻正似一尊無忌的殺神。
“當——”
他將刺入自己血肉的雙刀拔出又隨手扔到地上, 抬頭遠望城樓的目光染著平靜的血色,鍾曷看到他遙遙向自己望來, 難以言喻的羞憤與絕望傷人髒腑摧人心肝。
“劍——”
“拿本王的劍來——”
他如失智一般粗聲下令, 眼前天地早已混沌難分界限,落日徹底沉沒了、西都城下便隻有一片茫茫的黑,漸漸無數火把在黑夜中亮起, 車如流水馬如龍……明明都是來圍殺他的炬焰、卻偏偏令他想起了最鼎盛繁華的舊時長安。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高聲的吟誦怪誕不經, 盛世的繁花卻似在一刹那開滿了, 他看到千峰疊翠的終南一山,看到山下燈火璀璨的曲江夜宴,看到西都之外深林落雪的驪山冬狩,看到宮闈之內金碧輝煌的瓊樓玉宇。
看到妹妹, 看到濟兒,看到曾將鍾氏這個隴西小族步步拔擢為大周新貴的睿宗, 看到冥頑不靈永遠在朝堂上與他針鋒相對的方賀……
……最後終於看到自己。
那個壯年時意氣風發闊步邁入長安城門的自己。
這個末路時白發蒼蒼一手毀去長安基業的自己。
“攝政王——敵軍又在攻城——”
士兵驚慌失措地大聲叫喊,他則同樣看到如龍的火把步步向自己逼近——他並不恐懼,玉石俱焚乃是天下第一流的暢意,他用盡自己最後的力氣舉起沉重的鐵劍與敵廝殺,又模糊看見城下的方獻亭從身邊將士手中接過一把長弓——挽之似滿月、颯遝如流星,當年的晉國公世子便是這般一箭傾天下,為坐擁盛世的睿宗射下翱翔天際的白肩雕。
“嗖——”
他的目光追隨利箭劃過夜空,親眼看到它射向懸於城樓之上的“鍾”字旌旗,方氏之主箭無虛發、旗杆應聲而斷,那個“鍾”字便在千萬人眼中緩緩墜落——它在黑暗中飄零、終而萎頓在無數的火光裏,千軍萬馬都從它上麵踏過,鮮血與汙泥似乎已在昭示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殺——”
“殺——”
“殺——”
人人都殺紅了眼,遠自江南而來的朝廷軍也姑且放下了片刻前對君侯的猜忌,前鋒營在漫天箭雨中拚命向前,冒死為中軍撞木蹚出一條血路;守城一方亦無路可退,背靠長安堅城、即便隻剩孤軍也可在彈盡糧絕前再支撐數日,他們要隨攝政王置之死地而後生,援兵一定就在路上,拓那汗王不會對他們見死不救——
長夜漫漫無邊,每個眨眼的瞬間都有人無謂地死去,他們舉刀相向仿佛曾有宿世的冤仇、可實際卻都隻不過是他人爭鬥中素昧平生的棋子——這偌大一個天下還剩多少可堪征戰的壯年男子?蒼顏白發的老朽也被逼著拿起刀劍同人拚殺,直到終於流盡最後一滴血,直到終於無人問津屍陳荒野——長安終於又成為了一座不夜城,巨大的轟鳴恰似徹夜的笙歌,壯烈的烽煙便是不滅的燈火。
沒有人會在那樣的時刻留意一個緩緩走向城門的人,即便他未著甲胄,隻有一身寡淡素淨的白衣。
許多年了……他已有許多年不曾好好打理過自己,蓬草似的亂發遮蔽住原本英挺的麵容,潦倒的酒氣則是勉強為自己遮羞的工具——今日卻終於得以端端正正淨麵束發,那一身不合時宜的龍袍也終於能夠毫不留戀地脫去,世上無人能夠懂得那一刻他心中感到怎樣的輕盈,正似劫後餘生重見天日的歡喜。
他知道的。
一切……都要在今天結束了。
“陛下快走——”
“陛下——”
有忠心的將士在對他疾呼,大約是見他孤身走向城門唯恐他被刀劍所傷;他隻笑著擺擺手,心底卻因稱這一聲“陛下”想起已故的父皇,令和年間四海升平,也唯有盛世之君才不愧臣民這般敬重。
——他應該被稱作“殿下”的。
普天之下那麽多人……也唯獨隻有一個人從頭到尾都這樣稱呼他。
“……殿下。”
那是少年時,他們幾個皇子還一同在晉國公府習劍,長安的夏日漫長炎熱、國公的教導又總是十分嚴格,皇兄因有胸痹之症向來不會受到苛責,他卻和那些方氏子弟一般被銼磨得厲害,他在宮中養尊處優,哪比得將門之子顛撲不破?常常不到一個時辰便大汗淋漓癱倒在地,因此時常受到國公斥責、難免因失顏麵而心中鬱鬱。
“父親執教固然嚴厲,但殿下今日饒討得也實在不高明,”貽之很少替他說話,私下還常同他父親一樣出言擠兌,“比前日還早小兩刻,如何能令父親不生氣?”
他不滿,躺在他們國公府廂房的屋頂上看星星,西都的夏夜百無一是,唯獨星星瞧著比平時大些,近得仿佛一伸手便能摘下來。
“你懂個屁——”
他在他麵前不忌說諢話,那時年紀輕,也沒有後來漸生的許多隔膜。
“你父親就是厚此薄彼!——我皇兄日日揮兩下劍就走、剩下的工夫都去尋你姐姐喝烏梅漿,他怎麽就不說他?”
貽之聽言搖頭,大約那時確當他是親近的友人、與對元景元希他們沒什麽不同,聽他提及皇兄神情又謹慎起來,說:“東宮之事不宜議論,今日在此便罷、往後殿下卻切不可如此了。”
年少輕狂豈甘屈居人下?他不領情,反嗤笑一聲嗆他:“我還當你們方氏與旁人有何不同,原來也不過是攀高接貴趨炎附勢之輩——怎麽,就因為你姐姐要嫁進東宮去,我便半句不能說嘴了?”
當時天家與方氏婚約未結、隻是人人都知東宮已對晉國公之女誌在必得,他衛錚不甘心如此臂助為他人所得,或許的確生來就是野心勃勃欲問其鼎,也或許最初的最初……不過就是一點意氣。
貽之不接話了、像是打定主意不再同他說這些,他卻怕他走了單剩他一個晾在屋頂,就又扭頭沉了聲說下去:“我隻是希望你們公平些……”
“希望你和你父親都知道……我也已經盡力了。”
耿耿星河欲曙天,後來想想似那般同對方徹夜長談的機會一生也沒有幾次,父皇說過潁川方氏是世上最難駕馭的臣子——他們的確最為忠誠,可要在遵從之外贏得他們真正的敬意,殊為不易。
“父親是知道的。”
貽之忽然開了口,他抬頭看向他,那時對方右目下的小痣不像眼淚而像一顆天上星辰的落影。
“他知殿下才幹出眾、他日必能為君分憂,是以方才朝督暮責傾囊相授,不願見君虛度荒廢。”
“我也知道,”他又對他一笑,少年相識的情分永遠最是明澈朗霽,“君有文武冠絕之能,卻也未必偏要同人相爭——為人臣者有許多能做的事,你我總能尋到當歸之處。”
“‘你我’?”
他揚眉一笑,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聽到對方這麽說心下也有幾分新奇歡喜。
“這倒難得是句好聽的話——待日後皇兄坐上那個位子你與他便不能再稱‘你我’,如此說來這正是為人臣能得的第一樁妙處!”
他們相視一笑、什麽齟齬芥蒂也沒有,隻是他不想把一些話藏在心底,便又繼續把話說到了底:“可假使是我坐上那個位置、即便你再如何推辭我也要與你稱‘你我’——方貽之,你該知我從未當你是什麽臣子,而隻是我難得交心的朋友罷了。”
“我隻要你隻答我一句——倘若我立意偏要與皇兄爭個強弱高低……”
“你……當如何?”
那實在是愚蠢的一問,仔細想來也是他在借自幼的情分逼迫於他,可歎方貽之一向心硬、竟連半句好聽的搪塞都不願說給他聽,長安的星星一瞬變得不那麽明亮了,就像他默然別開的眼睛一樣清冷黯淡。
“那便恕我不能與殿下同路。”
他答。
“有過當罰,有罪當誅——若殿下執迷不悟一意孤行,我會……”
“……殺了你。”
時間實在過去了太久,衛錚已記不清當年的自己聽後究竟作何反應,而二十年後的他卻在回憶起這些瑣碎時輕笑起來,白衣素淡不染塵垢,其實他始終都希望自己能是幹幹淨淨的。
“陛下——”
“陛下——”
“陛下——”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他身邊呼喊,大約因為他已離那道象征生死的城門越來越近,巨大的撞木攻城之聲震耳欲聾,鮮血與烽煙越來越多地濺上他的衣襟——他明白得實在太遲,原來隻要身在局中便注定無法清清白白從容來去。
第173章
“……開門吧。”
他淡淡說著, 是這十餘年來最難得的清醒篤定,身邊的人卻都當他是瘋了,驚恐的注視如影隨形——多好笑, 一葉障目時人人追捧、酩酊酒醒時又人人懷疑,墮夢便是如此容易的事, 他確不能指望還有什麽人能拉他一把了。
這也無妨, 他可以獨自踏血向前,每個見到他的士兵都不自覺地小心退後,也許最初他們並不知他要做什麽、可當看到他伸手扶向長安城門翹關的那一刻一切也就清晰明了——他聽到有人哭了,有人又在悲喜難辨地歎息, 無論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注定會辜負一些人, 可十數年前因他而起的因果、今日卻總應當由他親手做一個了結。
“轟……”
十年一醉消磨心誌, 他太久不曾出過宮門、都已沒有力氣抬起那道沉重的翹關,可漸漸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幫他, 他們的職責本該是死守此門與城同在, 如今卻也同他一樣隻求一個了斷。
……那並不難。
一雙雙手同時抬起自己的命運,城門緩緩開啟的那刻他又再次看到了荒原之上漫天的星星——它們那麽大又那麽亮、幾乎就跟那晚他在屋頂與友人同看的一樣璀璨,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也許很快世人便能見到另一個盛世,也許長安終有一日還能恢複成他記憶中的樣子。
而他少年時的那個友人……也在那裏。
隔著重疊交錯的火光, 隔著寒芒森森的刀鋒, 無盡的星河就隱在他身後一望無際的黑夜裏,某一刻他好像也看到了他,一刹的怔愣過後目光竟似也有幾分悲哀。
——悲哀……?
你在為我悲哀麽?
因我早生華發麵目全非,即便今日專程正冠束發也依舊難掩滄桑狼狽?
抑或隻是未料當初西北一別還能再見……又偏偏是你我都最熟識的長安城下?
他笑了, 洞開的城門是平生唯一的功績,牆外的將士卻都驚疑不定、手執戈矛提防他這洪水猛獸般凶殘不祥的逆王——可他其實隻是想再見一次自己的故友罷了, 倘若來得及……還想再同他說幾句話。
他向他走去,城門之下的陰影便漸漸褪卻,他要走到清白的月色裏、要像過去一樣自由地伸手摘星辰,沐浴到第一縷月光時他隻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暢意,仿佛終於得到什麽天大的恩赦、可以從此放過自己了。
貽之就在遠處看他,某一刻目光卻又忽然移開了,他覺得有些遺憾、心說彼此最後一麵還當再多幾分珍重,下一刻卻見對方變了臉色、目光又從城樓之上落回他這裏,四周的吵鬧讓他聽不到他的聲音,隻依稀感到他在叫他——
“殿下——”
……“殿下”。
他的心越跳越快,第一次認真思索起三哥一切安排背後的用意,而當許多痕跡與鍾曷方才所言一一貼合、一個前所未有的問題又忽然出現在他心底——
倘若三哥真的要反……
身為潁川方氏之後的他是該選擇順從……還是抗拒?
他還未想出答案,一聲沉重的銳響便突然炸開在耳畔,抬頭隻見三哥已與那突厥人戰至一處,對方身材孔武、手中雙刀卻舞得虎虎生風,冷刃的殘影在半空中織成一張細密的大網、仿佛兜頭便要將人籠罩其中。
“啊——”
那突厥人口中不斷發出桀桀怪叫,碧色的眼也像野獸在暗影中發出陰厲的寒光,長戟不斷與雙刀相接,剛猛的力道令兵刃頻頻發出金玉破碎之聲,天羅地網岌岌可危,殊死一搏險象環生。
第172章
“噅——”
駿馬長嘶其聲蕭蕭, 是三哥的馬臨事亂了陣腳——它很年輕也很健壯、正像當年的濯纓一樣高大矯捷,隻是它陪他的時日終究太短、不能像濯纓一樣懂得他的心意,刀光劍影間難免受了驚嚇, 在雙刀再次伴隨怪叫劈下時步伐卻有一瞬的凝頓。
“三哥——”
就是那一瞬害了他。
冰冷的刀鋒狠狠刺穿甲胄,方雲誨心驚膽戰的疾呼也不能改變什麽, 他三哥的血順著刀柄一滴滴墜落、在長安城下的滿地霜白中就像一朵朵瀲灩的梅花。
三軍皆是變色, 居高觀戰的鍾曷亦是雙目放光振奮不已,方獻亭的神情卻沒一點變化、仿佛被在胸口上幾寸開了個血洞的人並不是自己,不避對方的力道卻反順之向前、令見慣血腥殺人如麻的突厥人都不免一愣,下一刻鋒利的長戟向上一挑、不等對方反應便割斷了他的喉嚨, 濃烈的腥氣隨風遠遠飄散, 那個橫刀立馬的男子在那個時刻正似一尊無忌的殺神。
“當——”
他將刺入自己血肉的雙刀拔出又隨手扔到地上, 抬頭遠望城樓的目光染著平靜的血色,鍾曷看到他遙遙向自己望來, 難以言喻的羞憤與絕望傷人髒腑摧人心肝。
“劍——”
“拿本王的劍來——”
他如失智一般粗聲下令, 眼前天地早已混沌難分界限,落日徹底沉沒了、西都城下便隻有一片茫茫的黑,漸漸無數火把在黑夜中亮起, 車如流水馬如龍……明明都是來圍殺他的炬焰、卻偏偏令他想起了最鼎盛繁華的舊時長安。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高聲的吟誦怪誕不經, 盛世的繁花卻似在一刹那開滿了, 他看到千峰疊翠的終南一山,看到山下燈火璀璨的曲江夜宴,看到西都之外深林落雪的驪山冬狩,看到宮闈之內金碧輝煌的瓊樓玉宇。
看到妹妹, 看到濟兒,看到曾將鍾氏這個隴西小族步步拔擢為大周新貴的睿宗, 看到冥頑不靈永遠在朝堂上與他針鋒相對的方賀……
……最後終於看到自己。
那個壯年時意氣風發闊步邁入長安城門的自己。
這個末路時白發蒼蒼一手毀去長安基業的自己。
“攝政王——敵軍又在攻城——”
士兵驚慌失措地大聲叫喊,他則同樣看到如龍的火把步步向自己逼近——他並不恐懼,玉石俱焚乃是天下第一流的暢意,他用盡自己最後的力氣舉起沉重的鐵劍與敵廝殺,又模糊看見城下的方獻亭從身邊將士手中接過一把長弓——挽之似滿月、颯遝如流星,當年的晉國公世子便是這般一箭傾天下,為坐擁盛世的睿宗射下翱翔天際的白肩雕。
“嗖——”
他的目光追隨利箭劃過夜空,親眼看到它射向懸於城樓之上的“鍾”字旌旗,方氏之主箭無虛發、旗杆應聲而斷,那個“鍾”字便在千萬人眼中緩緩墜落——它在黑暗中飄零、終而萎頓在無數的火光裏,千軍萬馬都從它上麵踏過,鮮血與汙泥似乎已在昭示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殺——”
“殺——”
“殺——”
人人都殺紅了眼,遠自江南而來的朝廷軍也姑且放下了片刻前對君侯的猜忌,前鋒營在漫天箭雨中拚命向前,冒死為中軍撞木蹚出一條血路;守城一方亦無路可退,背靠長安堅城、即便隻剩孤軍也可在彈盡糧絕前再支撐數日,他們要隨攝政王置之死地而後生,援兵一定就在路上,拓那汗王不會對他們見死不救——
長夜漫漫無邊,每個眨眼的瞬間都有人無謂地死去,他們舉刀相向仿佛曾有宿世的冤仇、可實際卻都隻不過是他人爭鬥中素昧平生的棋子——這偌大一個天下還剩多少可堪征戰的壯年男子?蒼顏白發的老朽也被逼著拿起刀劍同人拚殺,直到終於流盡最後一滴血,直到終於無人問津屍陳荒野——長安終於又成為了一座不夜城,巨大的轟鳴恰似徹夜的笙歌,壯烈的烽煙便是不滅的燈火。
沒有人會在那樣的時刻留意一個緩緩走向城門的人,即便他未著甲胄,隻有一身寡淡素淨的白衣。
許多年了……他已有許多年不曾好好打理過自己,蓬草似的亂發遮蔽住原本英挺的麵容,潦倒的酒氣則是勉強為自己遮羞的工具——今日卻終於得以端端正正淨麵束發,那一身不合時宜的龍袍也終於能夠毫不留戀地脫去,世上無人能夠懂得那一刻他心中感到怎樣的輕盈,正似劫後餘生重見天日的歡喜。
他知道的。
一切……都要在今天結束了。
“陛下快走——”
“陛下——”
有忠心的將士在對他疾呼,大約是見他孤身走向城門唯恐他被刀劍所傷;他隻笑著擺擺手,心底卻因稱這一聲“陛下”想起已故的父皇,令和年間四海升平,也唯有盛世之君才不愧臣民這般敬重。
——他應該被稱作“殿下”的。
普天之下那麽多人……也唯獨隻有一個人從頭到尾都這樣稱呼他。
“……殿下。”
那是少年時,他們幾個皇子還一同在晉國公府習劍,長安的夏日漫長炎熱、國公的教導又總是十分嚴格,皇兄因有胸痹之症向來不會受到苛責,他卻和那些方氏子弟一般被銼磨得厲害,他在宮中養尊處優,哪比得將門之子顛撲不破?常常不到一個時辰便大汗淋漓癱倒在地,因此時常受到國公斥責、難免因失顏麵而心中鬱鬱。
“父親執教固然嚴厲,但殿下今日饒討得也實在不高明,”貽之很少替他說話,私下還常同他父親一樣出言擠兌,“比前日還早小兩刻,如何能令父親不生氣?”
他不滿,躺在他們國公府廂房的屋頂上看星星,西都的夏夜百無一是,唯獨星星瞧著比平時大些,近得仿佛一伸手便能摘下來。
“你懂個屁——”
他在他麵前不忌說諢話,那時年紀輕,也沒有後來漸生的許多隔膜。
“你父親就是厚此薄彼!——我皇兄日日揮兩下劍就走、剩下的工夫都去尋你姐姐喝烏梅漿,他怎麽就不說他?”
貽之聽言搖頭,大約那時確當他是親近的友人、與對元景元希他們沒什麽不同,聽他提及皇兄神情又謹慎起來,說:“東宮之事不宜議論,今日在此便罷、往後殿下卻切不可如此了。”
年少輕狂豈甘屈居人下?他不領情,反嗤笑一聲嗆他:“我還當你們方氏與旁人有何不同,原來也不過是攀高接貴趨炎附勢之輩——怎麽,就因為你姐姐要嫁進東宮去,我便半句不能說嘴了?”
當時天家與方氏婚約未結、隻是人人都知東宮已對晉國公之女誌在必得,他衛錚不甘心如此臂助為他人所得,或許的確生來就是野心勃勃欲問其鼎,也或許最初的最初……不過就是一點意氣。
貽之不接話了、像是打定主意不再同他說這些,他卻怕他走了單剩他一個晾在屋頂,就又扭頭沉了聲說下去:“我隻是希望你們公平些……”
“希望你和你父親都知道……我也已經盡力了。”
耿耿星河欲曙天,後來想想似那般同對方徹夜長談的機會一生也沒有幾次,父皇說過潁川方氏是世上最難駕馭的臣子——他們的確最為忠誠,可要在遵從之外贏得他們真正的敬意,殊為不易。
“父親是知道的。”
貽之忽然開了口,他抬頭看向他,那時對方右目下的小痣不像眼淚而像一顆天上星辰的落影。
“他知殿下才幹出眾、他日必能為君分憂,是以方才朝督暮責傾囊相授,不願見君虛度荒廢。”
“我也知道,”他又對他一笑,少年相識的情分永遠最是明澈朗霽,“君有文武冠絕之能,卻也未必偏要同人相爭——為人臣者有許多能做的事,你我總能尋到當歸之處。”
“‘你我’?”
他揚眉一笑,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聽到對方這麽說心下也有幾分新奇歡喜。
“這倒難得是句好聽的話——待日後皇兄坐上那個位子你與他便不能再稱‘你我’,如此說來這正是為人臣能得的第一樁妙處!”
他們相視一笑、什麽齟齬芥蒂也沒有,隻是他不想把一些話藏在心底,便又繼續把話說到了底:“可假使是我坐上那個位置、即便你再如何推辭我也要與你稱‘你我’——方貽之,你該知我從未當你是什麽臣子,而隻是我難得交心的朋友罷了。”
“我隻要你隻答我一句——倘若我立意偏要與皇兄爭個強弱高低……”
“你……當如何?”
那實在是愚蠢的一問,仔細想來也是他在借自幼的情分逼迫於他,可歎方貽之一向心硬、竟連半句好聽的搪塞都不願說給他聽,長安的星星一瞬變得不那麽明亮了,就像他默然別開的眼睛一樣清冷黯淡。
“那便恕我不能與殿下同路。”
他答。
“有過當罰,有罪當誅——若殿下執迷不悟一意孤行,我會……”
“……殺了你。”
時間實在過去了太久,衛錚已記不清當年的自己聽後究竟作何反應,而二十年後的他卻在回憶起這些瑣碎時輕笑起來,白衣素淡不染塵垢,其實他始終都希望自己能是幹幹淨淨的。
“陛下——”
“陛下——”
“陛下——”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他身邊呼喊,大約因為他已離那道象征生死的城門越來越近,巨大的撞木攻城之聲震耳欲聾,鮮血與烽煙越來越多地濺上他的衣襟——他明白得實在太遲,原來隻要身在局中便注定無法清清白白從容來去。
第173章
“……開門吧。”
他淡淡說著, 是這十餘年來最難得的清醒篤定,身邊的人卻都當他是瘋了,驚恐的注視如影隨形——多好笑, 一葉障目時人人追捧、酩酊酒醒時又人人懷疑,墮夢便是如此容易的事, 他確不能指望還有什麽人能拉他一把了。
這也無妨, 他可以獨自踏血向前,每個見到他的士兵都不自覺地小心退後,也許最初他們並不知他要做什麽、可當看到他伸手扶向長安城門翹關的那一刻一切也就清晰明了——他聽到有人哭了,有人又在悲喜難辨地歎息, 無論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注定會辜負一些人, 可十數年前因他而起的因果、今日卻總應當由他親手做一個了結。
“轟……”
十年一醉消磨心誌, 他太久不曾出過宮門、都已沒有力氣抬起那道沉重的翹關,可漸漸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幫他, 他們的職責本該是死守此門與城同在, 如今卻也同他一樣隻求一個了斷。
……那並不難。
一雙雙手同時抬起自己的命運,城門緩緩開啟的那刻他又再次看到了荒原之上漫天的星星——它們那麽大又那麽亮、幾乎就跟那晚他在屋頂與友人同看的一樣璀璨,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也許很快世人便能見到另一個盛世,也許長安終有一日還能恢複成他記憶中的樣子。
而他少年時的那個友人……也在那裏。
隔著重疊交錯的火光, 隔著寒芒森森的刀鋒, 無盡的星河就隱在他身後一望無際的黑夜裏,某一刻他好像也看到了他,一刹的怔愣過後目光竟似也有幾分悲哀。
——悲哀……?
你在為我悲哀麽?
因我早生華發麵目全非,即便今日專程正冠束發也依舊難掩滄桑狼狽?
抑或隻是未料當初西北一別還能再見……又偏偏是你我都最熟識的長安城下?
他笑了, 洞開的城門是平生唯一的功績,牆外的將士卻都驚疑不定、手執戈矛提防他這洪水猛獸般凶殘不祥的逆王——可他其實隻是想再見一次自己的故友罷了, 倘若來得及……還想再同他說幾句話。
他向他走去,城門之下的陰影便漸漸褪卻,他要走到清白的月色裏、要像過去一樣自由地伸手摘星辰,沐浴到第一縷月光時他隻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暢意,仿佛終於得到什麽天大的恩赦、可以從此放過自己了。
貽之就在遠處看他,某一刻目光卻又忽然移開了,他覺得有些遺憾、心說彼此最後一麵還當再多幾分珍重,下一刻卻見對方變了臉色、目光又從城樓之上落回他這裏,四周的吵鬧讓他聽不到他的聲音,隻依稀感到他在叫他——
“殿下——”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