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我之前產生的疑問,也始終沒有任何答案。兩塊龍板究竟是從哪裏尋來的,到底是前蘇聯,還是錦州古塔?舅舅將一塊暗藏牆內,暗示肯定是秘密大到登天,但為什麽又將另一塊輕易地送給了徐文淵,實在讓人費解。
鍾宏達帶著我們再次拜祭徐文淵的遺體後,便坐車離開。車子並沒有駛回市內,而是一路開往昌平郊區,在小湯山一棟不起眼的別墅前停下。鍾宏達說這是國安的一處外勤聯係點,讓我們先在此休息,作為臨時的據點,又要走了我攜帶的紅木龍板,準備回去做技術檢驗,三日後再研究下一步的工作。老穆將我們安頓妥當,也隨他一同離去。
吃過晚飯,小唐到我房間閑坐。我們聊著聊著,就拐到了徐文淵身上。小唐從挎包裏取出一根銀針,把玩了一會兒,作勢在額頭上比比畫畫。
我看得好奇,輕聲問她:“小唐,幹嗎呢?”小唐放下銀針,回頭說:“肖姐姐,你不覺得徐老額頭的圓圈好像個文身嗎?”我愣了愣,仔細回憶一下,老人額頭的紅圈印記確實鮮明,“挺像的,但那是拔出的火罐印。”
小唐斜了我一眼,搖了搖頭,略帶不屑地說:“你還是不懂啊,極高明的文身不但……”說到這裏,她突然伸個了懶腰,將話題岔開,“好困啊,睡覺吧。”起身便要出門。
我對此早就習以為常,也不去阻攔。看她捏著銀針往外走,不知道從哪裏來的靈感,我忽然想到一個有趣之處,楚輕蘭、唐雅琪、宋月婉,三個年輕女孩的名字不但朗朗上口,優美雅致,深含古意,而且各自的手藝均離不開一根針,如同本家姐妹一般。
聽我問起這些,小唐身子晃了晃,又立刻站穩,攥著門把手,頭也不回,隻是淡淡地說:“女人心,海底針……肖姐姐,你好好想想吧。”而後推門走了出去。
第四天清晨,還沒等我做早飯,鍾宏達和老穆各自拎著一個黑色皮包匆匆到來。鍾宏達把手中的皮包打開,捧出兩塊龍板放在桌上,木質紅潤,龍紋鮮明,根本分不出彼此。
鍾宏達表情古古怪怪的,坐在沙發上,自顧自嘟囔半天,才猛然冒出一句,“丫邪性了,兩塊龍板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鍾宏達告訴我們,通過考古專家驗看,兩塊龍板木質相同,確實都是以產於外興安嶺的镔鐵紅所製,屬於遼代時期的產物。經儀器細致測量,等長等寬等高,幾乎精確到微米。更為奇怪的是,表麵龍紋完全一致,位置相稱,大小相同,甚至針眼的個數、深淺和排布規律都毫無區別,幾乎就是立體複製下來的。
實在太不可思議了,估計就是以現在的工藝手段,都無法做到如此精準,那麽千年前究竟是怎樣製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木板呢?
想到上麵的龍紋為刻形手藝,我急忙詢問小唐。小唐想了想,慢慢走到桌前,用衣袖將桌上的灰塵擦幹淨,兩手各捏住一根銀針,歪著頭,緊緊地盯著桌麵。
鍾宏達抓了抓頭發,起身走過去,問:“姑娘,你這是……”我知道小唐肯定有其獨特用意,急忙拉住鍾宏達的手,用眼神示意他不要打擾。
小唐微微眯起眼睛,口中默念幾句,雙手同時下落,一聲疊加的輕響,針尖刺入桌麵幾毫米。頓了頓,她又同時拔出,在前一個針眼旁再刺一針。
她兩隻手同時同向而動,逐一落針行刺,無論直行還是畫弧,都保持完全一致的姿勢和力道。姿勢曼妙,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隨著連綿不絕的輕響,慢慢地,桌麵現出兩朵梅花圖案。外形一模一樣,筆畫繁複變化,極其逼真,怒放之姿,分明可見。
鍾宏達還是初次看到小唐施展手藝,手扶桌沿,張大嘴巴,愣愣地盯著兩朵梅花,嘖嘖稱奇。最後他一拍大腿,看著小唐,興奮地說:“丫的,原來是這樣,那就好解釋了,這不就是雙手寫梅花篆字的套路嘛。”
小唐哼了哼,緩緩搖頭,說:“不對,不對,我這手藝還差得遠,你們再仔細看看。”
第15章 :避免
我們俯身低頭細細查看,這才發現,雖然兩朵梅花貌似一樣,但是大小和花瓣形態還是有些微差異,線條走勢、針孔粗細也不盡相同。尤其是花瓣彼此交接轉折的位置,幾枚緊密的針孔明顯錯亂,內壁貫穿角度全然不一。
小唐告訴我們,她這種手法叫雙手文刻術,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眼前的刺鏤同狀紋理,另一種則是刺鏤異狀紋理。說著,她捏起兩枚銀針,左手針先落,快速刺擊後,劃出一條橫向長弧,右手針再落,緊貼下麵劃出一條縱向長弧。稍頓片刻,兩手同時飛速運針,線條走形卻毫無相同之處。
片刻,小唐輕輕收針,桌麵上立刻出現了一朵帶著莖葉的菊花,如風掠過,搖曳不定。
原來,小唐左手刻花團,右手刻莖葉,最後匯聚組合。如此分心二用,二者竟然結合得完美無瑕,令人歎為觀止。
小唐一板一眼地跟我們解釋,文身術千變萬化,手法技巧繁多,但都是講求同樣一條規律,也就是針、勢、心、物的四者合一。也就是說,指端刺針品類、運針手法形勢、心中敏銳預測和受刺物體的質地結構,是牢牢相依、密不可分的。忽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稱不上文身刻形中的上品。
說到這裏,小唐伸指輕點桌麵,肯定地說:“就算兩塊龍板並排放在一起,我雙手同刺,但是,要想刺後麵,就必須翻轉過來,位置角度肯定會發生偏差,截麵和背麵的圖案難免不同。誰也做不到環周刺物法的。”
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將兩塊木板用繩索綁縛,豎直懸立,下方加以支撐物固定,文身師在旁邊轉圈遊走行針。
小唐笑了笑,說:“也不行的,俗話說力從地起,身土不二,文身術的‘勢’也是這樣。‘足不穩,勢必亂,心隨之畏,物則易夭’。《墨文堂集》裏說得清清楚楚,可不是我自己胡編的。”
我們麵麵相覷,想不到文身術還有這麽多講究。鍾宏達摸著下巴,好奇道:“我原來以為文身就是蘸上染料往肉上紮呢。”
小唐輕輕一笑,說:“又不是打針,哪能那麽簡單呢。而且不光這些,染料也分為好多種,根據不同受刺物的材質屬性,要施以不同墨料,比如西湖鱸魚膽、南海墨魚汁,還要配合不同的刺針。”說著,她將隨身挎包打開給我們看。
挎包內裝有不少花花綠綠的小瓶小罐,小唐取出一隻巴掌大小的粉紅色荷包,解開絨繩,裏麵插滿了各種粗細不等、長短不一的銀針,其中掛有一個極小的口袋,繡滿金絲銀線。她從口袋裏捏出一根細如牛毛的銀白小針,眼珠轉了轉,突然作勢往鍾宏達臉上刺去,大喊道:“刺瞎你。”
鍾宏達“啊呀”一聲,猛地把頭縮了回來,卻見小唐已笑著將小針收了回來,撇著嘴說:“切,逗你呢,這隻小針是我的心尖尖兒,你的眼睛還不配用。”
當時我以為小唐不過是開玩笑,這根小針細細短短的,掉在地上就找不著了,能有什麽特別之處。但日後當我們深入錦州古塔,遭遇種種機關後,我才知道這小針還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救命寶貝。
小唐的話讓我們徹底否定了兩塊龍板是同一個文身師的刻形之作,至於為何形態高度一致,目前算是多出了一個謎。
鍾宏達讓老穆把桌麵拾掇幹淨,又打開另一個皮包,抽出一束大大的卷軸,展開鋪在桌上,是一座高塔的立體結構圖,紙麵微微泛黃,顯然有些年頭了。
鍾宏達指著卷軸說:“根據眼前種種跡象來看,國安高層還是傾向於錦州古塔內含玄機,特意從中國文物局調來了錦州古塔的結構圖。”
我心中一動,急忙問他:“鍾司長,是不是想讓我們探探古塔?”
鍾宏達點了點頭,“沒錯,上麵就是這個意思。錦州古塔建於遼道宗清寧三年,用來收藏皇後所降的舍利子,是國家二級保護文物。建國後做過細致勘測,內部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估計這貓膩在下麵。考慮到你是這起事件的當事人,探塔工作就交給你,老穆和小唐會給你打下手。至於能不能找出問題,就看你們幾個人的本事了。”
我點了點頭,心想老穆經驗豐富,有他從旁協助,那自然最好不過,可帶上小唐就純屬累贅了,到時候要是真的發生危險,還得分心照顧她。不禁又追問一句:“除了我們,還有誰?”
鍾宏達嘿嘿一笑,一邊慢慢卷著畫軸,一邊說:“甭指望別人了,就你們三個。而且你們去了之後,不會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任何協助,為避免走漏消息,這件事隻有國安最高層,還有咱們四個人知道。”
看我有些發愣,鍾宏達打個哈哈,語帶調侃地說:“幹活時悠著點兒,真出了什麽事兒,甭尋思有我保你們,就等著以盜竊損壞文物罪入獄吧。”
自那次談話之後,鍾宏達再也沒露過麵。老穆忙著籌備赴錦的各項事宜,也不怎麽過來。我和小唐每天無所事事,隻能悶在別墅裏,靠上網和看電視打發時間。
某天吃早飯時,小唐忽然跟我提起那個女中醫宋月婉,說我老捏額角,應該是偏頭痛,可以找她瞧瞧。我深知這是常年熬夜落下的毛病,也想徹底去根兒,就跟老穆打聽宋月婉醫館的地址,讓他派兩名特工保護我們前去。
宋月婉的醫館位於昌平區回龍觀村,離我們所住的小湯山不算遠,也就沒有開車,而是乘坐地鐵13號線,權當透氣散心,順便逛逛北京城。
車上人特別多,亂哄哄的,我和小唐被擠在人群中間,緊抓頭頂吊環,眼望窗外景致,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閑話,兩名特工則貼身站在後麵。
當城鐵速度漸緩,報站提示已到龍澤,下一站就是回龍觀時,小唐突然“咦”了一聲,莫名其妙地說了句話:“肖姐姐,你不覺得有意思嗎?”
我怔了怔,急忙轉過頭,“什麽……什麽有意思?”小唐皺了皺眉,猶豫著說:“這個回……”
就在這時,車門自動打開,一群乘客湧了上來,迫使我們又往裏挪了挪。
站穩後,我又問小唐。她半天沒吱聲,後來吞吞吐吐說沒什麽,但看那神態,明顯是口不應心。我沒繼續追問,隻是心裏覺得奇怪,回……回什麽呢,難道是指回龍觀嗎?
後來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我總是埋怨自己反應遲鈍,小唐口中的一個字,其實已泄露了天機,當時竟然被我粗心地忽略了。
很快,城鐵駛入回龍觀站。下車後,我們向路人詢問,原來距回龍觀村還有一段路程,就打了輛出租車。
城市連年進行改造擴建,回龍觀村早已高樓林立,不過在西北角,還保留著一小片平房,宋月婉的醫館就在其中。
那是一處占地頗大的老北京四合院,外牆磚石斑駁,破損嚴重,看得出年代非常久遠,還保持著原汁原味的風貌。紅漆大門向內敞開,上麵有兩個碗口大小、亮閃閃的紅銅門環,門楣上掛著一幅黑色牌匾,燙著四個鎏金仿宋大字:九竅堂。
小唐站在門口,仰著頭,眯起眼睛仔細看了看,扭頭跟我小聲說:“這名字有古怪。”她告訴我,九竅在中醫領域裏是指人體的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前陰尿道和後陰肛門。文身術雖有“文刻身形,遍體著墨”的解釋,但也有“九禁”之說,講的是人體九竅之內絕不可施展文刺,否則便是大不敬,必遭天譴。
我聽得有些犯傻,下意識地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唇線,“敢情這也是犯忌諱了。可眼睛裏還能做出文身嗎?”還有尿道、肛門、陰……這簡直是開國際玩笑了。
見我發出疑問,小唐嘿嘿一樂,笑嘻嘻地說:“這個暫時保密,咱們進去吧。”
繞過刻有鬆鶴長春圖的紅磚影壁牆,眼前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大院子,地麵鋪著巨大的石板,每塊石板足有兩米見方,青幽幽的纖塵不染,除了正中有一眼深井,沒有任何多餘物件,顯得空蕩蕩的。
我環顧四周,立刻發現了一個奇怪之處,整個大院無論是正房還是廂房,通通沒有窗戶,所有門上都掛著厚重的黑色棉門簾,整個一悶葫蘆結構,似乎極怕陽光和風塵進入。
讓兩名特工守在院中,我和小唐走上正房台階,伸手掀起門簾,緩緩推開棕色的木門。想來門軸處裝了潤滑油,木門無聲地敞開,裏麵漆黑一片,靜悄悄的,竟然沒點燈。
我剛要張嘴詢問,突然,黑暗中傳來一個細細弱弱的聲音,“你們進來吧,外麵冷。”稚嫩至極,仿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女童。
緊接著,就聽嚓的一響,眼前頓時一亮,隻見寬敞的室內,一個人坐在深處,麵孔朝向大門方向,身旁的茶幾上燃著半根白蠟。火光悠悠,在她蒼白的臉上忽明忽暗地晃動,正是那個宋月婉,手裏還輕搖著一根熄滅的火柴。
我皺了皺眉,心想這女孩沒毛病吧,大白天的一個人坐在黑屋子裏,還點著一根白蠟燭,可真是邪氣。想到這裏,心中又是微微一動,她剛才說“你們進來吧”,主語可是“你們”。要知道,我和小唐都穿著旅遊鞋,而且腳步極輕,也沒進門,她如何能聽得出是兩個人呢?
出於禮貌,我也無暇細想,拉著小唐的手,一同走了進去。借著微弱的燭光,屋中陳設一目了然,四壁立著一排排的書架,相距極近,上麵密密麻麻地放滿了書籍。可奇怪的是,屋內冷颼颼的,呼吸間白氣分明,顯然沒有暖氣火爐。宋月婉略欠了欠身,招呼道:“坐吧,咱們見過麵。”
我猛然一怔,盲人耳音靈敏不假,但能靈到如此,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忍不住脫口問道:“你……你怎麽知道咱們見過?”
宋月婉麵露微笑,左手一指旁邊的兩張木椅,待我們坐下,才輕輕地說:“我在香山幹休所聽過你們的腳步聲,自然就忘不掉了。”
我心中暗暗稱奇,可還是不敢貿然相信,這種耳力實在太誇張了,簡直就是武林高手。我偷偷去看她的雙眼,依舊暗淡無光,回頭望望小唐,她慢慢搖著頭,也是一臉的疑惑。
人體對外界的感知,百分之九十來自於視覺,我以前審訊犯罪嫌疑人時,不但會注意口供細節,也會側重觀察他們的眼神,從中捕捉裏麵蘊藏的信息。比如兩人麵對麵的交談,當說話者做出某個動作後,傾聽者的眼球最先運動,隨即才是頭部和肢體,這跟瞳孔遇到強光照射會收縮、皮膚遇冷會起雞皮疙瘩一樣,都屬於生命體最常見的應激反應,是無論如何也偽裝不了的。
想到這裏,我疑心頓起,決意試探一下,假裝調整坐姿,借著蹺二郎腿的機會,右腳輕輕一蹭地麵。
隨著摩擦聲響起,宋月婉脖子一轉,立刻向聲源處微微偏頭,顯然是在傾聽,但眼珠凝滯,毫無轉動之象。
至此我才相信,她肯定是盲人了。不過我又注意到,宋月婉的右手始終搭在身邊的小茶幾上,五根指頭此起彼伏,不停地輕敲幾麵,如彈琴打字一般,雖然無聲無息,卻又極具韻律。
我搖搖頭,心想她看見看不見無所謂,能幫我看病就行了,就說:“聽說你針灸不錯,想找你看看病,我老是頭疼,有三四年了。”宋月婉笑了笑,讓我伸出手臂,說要給我切切脈。
我側過身,挽起袖子,伸出手臂,放在冰冷的小幾上。在我一貫的印象中,診脈都是用指頭按壓腕脈,但宋月婉卻翻轉手掌,將食指和中指的指甲搭在我的手腕上。她的指甲異常柔軟,又冷得嚇人,就像一塊冰,才一搭上手腕,我就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燭火搖曳間,宋月婉的手心顯得極其白皙,整隻手掌就是一塊光溜溜的平板,看不到任何指紋。
我心頭突然一跳,胳膊往回縮了縮,似乎聯想到某件事情,宋月婉撲哧一笑,說道:“奇怪嗎,我天生就沒有指紋,這是種病,而且我也習慣了反切脈。”
我吞了口唾沫,直愣愣地望著她,這女孩簡直神了,竟然單憑動作反應,就可以如此準確地判斷出別人的心理。
宋月婉淡淡地笑著,也不說話,兩手摸索著打開挎包,取出一個舊皮卷,放在小幾上。展開後,裏麵插滿了各式銀白色小針,粗粗細細,長長短短,閃閃發亮,甚是鋒銳。
她的指頭逐一掠過,隨便捏出一根,又拿出一個小瓷瓶,拔去塞子,插進去微微一晃,取出時,銀針表麵已鍍了一層水潤的亮色。整個過程毫無阻滯,一氣嗬成,竟比明眼人還要嫻熟麻利。
我心中不禁生出些許異樣,總覺得她這門手藝施展之時,與小唐的文身有異曲同工之處。再扭頭看看小唐,她兩眼放光,也直直地盯著宋月婉,表情中不但摻雜驚奇,還帶著一種怪異。
宋月婉將銀針舉到眼前,口中默念有詞,聲音低微,含含糊糊,也不知在說些什麽。對此我更是驚訝不已——她的這番舉動,完全與小唐施針前一模一樣嘛。
宋月婉起身走到我麵前,說要給我進行針灸,又將一個淡青色的小瓷碗遞過來,讓我托在腮幫下。
我依言舉著瓷碗,端正坐好,斜著眼睛打量著她。
這回離得近了,我發現她皮膚真是白,五官小巧精致,好像一個瓷娃娃,能看到裏麵的血肉骨骼,周身散發出一股淡淡的藥香氣。
宋月婉伸出左手,拇指輕輕地壓住我的額角,用力按了幾下,隨後撐住身旁小幾,右手銀針則順勢緩緩落下。我就覺得太陽穴微微有些刺痛,一股熱乎乎的液體立刻順著臉頰流下,一滴一滴落在瓷碗內,滴答有聲。
宋月婉指端輕撚,不停地揉搓銀針旋轉,隨著血液流失漸多,額角處傳來陣陣舒暢感,似乎有一注溫暖的水線,在我的頭腦內來回遊移躥動,所到之處無不通透爽快。
宋月婉一麵行針,一麵經絡耗損、陰陽不調、氣血兩衰地說了一大通,繞來繞去,盡是些中醫名詞。我也沒太聽懂,不過自己總結就是四個字:神經衰弱。
幾分鍾後,已經接了小半碗鮮血,顏色深紅,腥氣濃重,掛壁的血絲久久不退,看來極其黏稠。
宋月婉輕輕拔出銀針,叮囑我說:“平時不要老熬夜,多吃些補腦的東西。”我點頭謝過,放下瓷碗,起身摸著錢包,說:“多少錢?”她微微搖頭,笑著說:“不用了,小意思。”
臨走前,我和小唐分別跟她握手告別。我注意到,當小唐與她握手時,兩人身體都是微微一晃,表情變得很是古怪。
小唐看了她幾眼,快速地抽出手,也不說話,轉身拉起我,逃命似的急急走出房門。關門的時候,我忍不住回頭去看。隻見宋月婉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低垂著頭,看不到表情,似乎在深思。
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當初兩人握手時,為何會產生那麽強烈的情緒波動,但其中深藏的蹊蹺內情,卻是我當時無論如何也猜不出來的。
我們走出院門,剛好看到有一輛黑色別克商務車停下,車體灰塵厚重,懸掛著川w牌照,明顯是四川那邊的,但具體城市不太清楚。隨後車門打開,一個人貓著腰下來,站在原地左顧右盼。
那是一個年輕女子,歲數跟我相仿,衣著樸素簡潔,身形纖細苗條,雖然五官清秀,卻是滿臉警覺嚴肅。
我隻看了一眼,就立刻憑直覺做出判斷:她肯定是警察,而且是一線刑警。我幹刑警這麽多年,可以說是閱人無數,她身上透露出的那種犀利氣質,對我來說簡直太熟悉了,絕對不會有錯。
與此同時,那女子也抬頭看向我,雙眉立即微微皺起。通過她的表情判斷,應該與我有類似的想法,或許這就是心有靈犀吧。
盡管心中暗叫有趣,但我當時也沒往深處想,揚手叫來一輛出租車鑽了進去。當車子駛出十幾米後,我下意識地回頭望去,那女子正從車內攙出一個人,身材肥胖高大,穿著一件藏青色的大袍子,腳步踉踉蹌蹌,一步三搖地走進院中,相貌卻沒有看清楚,估計是前來問診的患者。
回去的路上,小唐始終沉默不語,眼睛望向窗外,怔怔地出神,似乎心事重重。我曾幾次詢問,為何剛才與宋月婉握手時,情緒出現波動,她都不正麵回答。
我微微搖頭,總覺得這些掌握民間奇術的女孩,行事都有些古古怪怪的,跟正常人不太一樣。
突然,我想起一件最反常的事,宋月婉是個盲人,怎麽可能擺了滿屋子書。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自己神經過敏,有書也未必看啊,沒準是人家祖輩傳下來的呢。
鍾宏達帶著我們再次拜祭徐文淵的遺體後,便坐車離開。車子並沒有駛回市內,而是一路開往昌平郊區,在小湯山一棟不起眼的別墅前停下。鍾宏達說這是國安的一處外勤聯係點,讓我們先在此休息,作為臨時的據點,又要走了我攜帶的紅木龍板,準備回去做技術檢驗,三日後再研究下一步的工作。老穆將我們安頓妥當,也隨他一同離去。
吃過晚飯,小唐到我房間閑坐。我們聊著聊著,就拐到了徐文淵身上。小唐從挎包裏取出一根銀針,把玩了一會兒,作勢在額頭上比比畫畫。
我看得好奇,輕聲問她:“小唐,幹嗎呢?”小唐放下銀針,回頭說:“肖姐姐,你不覺得徐老額頭的圓圈好像個文身嗎?”我愣了愣,仔細回憶一下,老人額頭的紅圈印記確實鮮明,“挺像的,但那是拔出的火罐印。”
小唐斜了我一眼,搖了搖頭,略帶不屑地說:“你還是不懂啊,極高明的文身不但……”說到這裏,她突然伸個了懶腰,將話題岔開,“好困啊,睡覺吧。”起身便要出門。
我對此早就習以為常,也不去阻攔。看她捏著銀針往外走,不知道從哪裏來的靈感,我忽然想到一個有趣之處,楚輕蘭、唐雅琪、宋月婉,三個年輕女孩的名字不但朗朗上口,優美雅致,深含古意,而且各自的手藝均離不開一根針,如同本家姐妹一般。
聽我問起這些,小唐身子晃了晃,又立刻站穩,攥著門把手,頭也不回,隻是淡淡地說:“女人心,海底針……肖姐姐,你好好想想吧。”而後推門走了出去。
第四天清晨,還沒等我做早飯,鍾宏達和老穆各自拎著一個黑色皮包匆匆到來。鍾宏達把手中的皮包打開,捧出兩塊龍板放在桌上,木質紅潤,龍紋鮮明,根本分不出彼此。
鍾宏達表情古古怪怪的,坐在沙發上,自顧自嘟囔半天,才猛然冒出一句,“丫邪性了,兩塊龍板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鍾宏達告訴我們,通過考古專家驗看,兩塊龍板木質相同,確實都是以產於外興安嶺的镔鐵紅所製,屬於遼代時期的產物。經儀器細致測量,等長等寬等高,幾乎精確到微米。更為奇怪的是,表麵龍紋完全一致,位置相稱,大小相同,甚至針眼的個數、深淺和排布規律都毫無區別,幾乎就是立體複製下來的。
實在太不可思議了,估計就是以現在的工藝手段,都無法做到如此精準,那麽千年前究竟是怎樣製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木板呢?
想到上麵的龍紋為刻形手藝,我急忙詢問小唐。小唐想了想,慢慢走到桌前,用衣袖將桌上的灰塵擦幹淨,兩手各捏住一根銀針,歪著頭,緊緊地盯著桌麵。
鍾宏達抓了抓頭發,起身走過去,問:“姑娘,你這是……”我知道小唐肯定有其獨特用意,急忙拉住鍾宏達的手,用眼神示意他不要打擾。
小唐微微眯起眼睛,口中默念幾句,雙手同時下落,一聲疊加的輕響,針尖刺入桌麵幾毫米。頓了頓,她又同時拔出,在前一個針眼旁再刺一針。
她兩隻手同時同向而動,逐一落針行刺,無論直行還是畫弧,都保持完全一致的姿勢和力道。姿勢曼妙,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隨著連綿不絕的輕響,慢慢地,桌麵現出兩朵梅花圖案。外形一模一樣,筆畫繁複變化,極其逼真,怒放之姿,分明可見。
鍾宏達還是初次看到小唐施展手藝,手扶桌沿,張大嘴巴,愣愣地盯著兩朵梅花,嘖嘖稱奇。最後他一拍大腿,看著小唐,興奮地說:“丫的,原來是這樣,那就好解釋了,這不就是雙手寫梅花篆字的套路嘛。”
小唐哼了哼,緩緩搖頭,說:“不對,不對,我這手藝還差得遠,你們再仔細看看。”
第15章 :避免
我們俯身低頭細細查看,這才發現,雖然兩朵梅花貌似一樣,但是大小和花瓣形態還是有些微差異,線條走勢、針孔粗細也不盡相同。尤其是花瓣彼此交接轉折的位置,幾枚緊密的針孔明顯錯亂,內壁貫穿角度全然不一。
小唐告訴我們,她這種手法叫雙手文刻術,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眼前的刺鏤同狀紋理,另一種則是刺鏤異狀紋理。說著,她捏起兩枚銀針,左手針先落,快速刺擊後,劃出一條橫向長弧,右手針再落,緊貼下麵劃出一條縱向長弧。稍頓片刻,兩手同時飛速運針,線條走形卻毫無相同之處。
片刻,小唐輕輕收針,桌麵上立刻出現了一朵帶著莖葉的菊花,如風掠過,搖曳不定。
原來,小唐左手刻花團,右手刻莖葉,最後匯聚組合。如此分心二用,二者竟然結合得完美無瑕,令人歎為觀止。
小唐一板一眼地跟我們解釋,文身術千變萬化,手法技巧繁多,但都是講求同樣一條規律,也就是針、勢、心、物的四者合一。也就是說,指端刺針品類、運針手法形勢、心中敏銳預測和受刺物體的質地結構,是牢牢相依、密不可分的。忽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稱不上文身刻形中的上品。
說到這裏,小唐伸指輕點桌麵,肯定地說:“就算兩塊龍板並排放在一起,我雙手同刺,但是,要想刺後麵,就必須翻轉過來,位置角度肯定會發生偏差,截麵和背麵的圖案難免不同。誰也做不到環周刺物法的。”
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將兩塊木板用繩索綁縛,豎直懸立,下方加以支撐物固定,文身師在旁邊轉圈遊走行針。
小唐笑了笑,說:“也不行的,俗話說力從地起,身土不二,文身術的‘勢’也是這樣。‘足不穩,勢必亂,心隨之畏,物則易夭’。《墨文堂集》裏說得清清楚楚,可不是我自己胡編的。”
我們麵麵相覷,想不到文身術還有這麽多講究。鍾宏達摸著下巴,好奇道:“我原來以為文身就是蘸上染料往肉上紮呢。”
小唐輕輕一笑,說:“又不是打針,哪能那麽簡單呢。而且不光這些,染料也分為好多種,根據不同受刺物的材質屬性,要施以不同墨料,比如西湖鱸魚膽、南海墨魚汁,還要配合不同的刺針。”說著,她將隨身挎包打開給我們看。
挎包內裝有不少花花綠綠的小瓶小罐,小唐取出一隻巴掌大小的粉紅色荷包,解開絨繩,裏麵插滿了各種粗細不等、長短不一的銀針,其中掛有一個極小的口袋,繡滿金絲銀線。她從口袋裏捏出一根細如牛毛的銀白小針,眼珠轉了轉,突然作勢往鍾宏達臉上刺去,大喊道:“刺瞎你。”
鍾宏達“啊呀”一聲,猛地把頭縮了回來,卻見小唐已笑著將小針收了回來,撇著嘴說:“切,逗你呢,這隻小針是我的心尖尖兒,你的眼睛還不配用。”
當時我以為小唐不過是開玩笑,這根小針細細短短的,掉在地上就找不著了,能有什麽特別之處。但日後當我們深入錦州古塔,遭遇種種機關後,我才知道這小針還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救命寶貝。
小唐的話讓我們徹底否定了兩塊龍板是同一個文身師的刻形之作,至於為何形態高度一致,目前算是多出了一個謎。
鍾宏達讓老穆把桌麵拾掇幹淨,又打開另一個皮包,抽出一束大大的卷軸,展開鋪在桌上,是一座高塔的立體結構圖,紙麵微微泛黃,顯然有些年頭了。
鍾宏達指著卷軸說:“根據眼前種種跡象來看,國安高層還是傾向於錦州古塔內含玄機,特意從中國文物局調來了錦州古塔的結構圖。”
我心中一動,急忙問他:“鍾司長,是不是想讓我們探探古塔?”
鍾宏達點了點頭,“沒錯,上麵就是這個意思。錦州古塔建於遼道宗清寧三年,用來收藏皇後所降的舍利子,是國家二級保護文物。建國後做過細致勘測,內部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估計這貓膩在下麵。考慮到你是這起事件的當事人,探塔工作就交給你,老穆和小唐會給你打下手。至於能不能找出問題,就看你們幾個人的本事了。”
我點了點頭,心想老穆經驗豐富,有他從旁協助,那自然最好不過,可帶上小唐就純屬累贅了,到時候要是真的發生危險,還得分心照顧她。不禁又追問一句:“除了我們,還有誰?”
鍾宏達嘿嘿一笑,一邊慢慢卷著畫軸,一邊說:“甭指望別人了,就你們三個。而且你們去了之後,不會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任何協助,為避免走漏消息,這件事隻有國安最高層,還有咱們四個人知道。”
看我有些發愣,鍾宏達打個哈哈,語帶調侃地說:“幹活時悠著點兒,真出了什麽事兒,甭尋思有我保你們,就等著以盜竊損壞文物罪入獄吧。”
自那次談話之後,鍾宏達再也沒露過麵。老穆忙著籌備赴錦的各項事宜,也不怎麽過來。我和小唐每天無所事事,隻能悶在別墅裏,靠上網和看電視打發時間。
某天吃早飯時,小唐忽然跟我提起那個女中醫宋月婉,說我老捏額角,應該是偏頭痛,可以找她瞧瞧。我深知這是常年熬夜落下的毛病,也想徹底去根兒,就跟老穆打聽宋月婉醫館的地址,讓他派兩名特工保護我們前去。
宋月婉的醫館位於昌平區回龍觀村,離我們所住的小湯山不算遠,也就沒有開車,而是乘坐地鐵13號線,權當透氣散心,順便逛逛北京城。
車上人特別多,亂哄哄的,我和小唐被擠在人群中間,緊抓頭頂吊環,眼望窗外景致,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閑話,兩名特工則貼身站在後麵。
當城鐵速度漸緩,報站提示已到龍澤,下一站就是回龍觀時,小唐突然“咦”了一聲,莫名其妙地說了句話:“肖姐姐,你不覺得有意思嗎?”
我怔了怔,急忙轉過頭,“什麽……什麽有意思?”小唐皺了皺眉,猶豫著說:“這個回……”
就在這時,車門自動打開,一群乘客湧了上來,迫使我們又往裏挪了挪。
站穩後,我又問小唐。她半天沒吱聲,後來吞吞吐吐說沒什麽,但看那神態,明顯是口不應心。我沒繼續追問,隻是心裏覺得奇怪,回……回什麽呢,難道是指回龍觀嗎?
後來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我總是埋怨自己反應遲鈍,小唐口中的一個字,其實已泄露了天機,當時竟然被我粗心地忽略了。
很快,城鐵駛入回龍觀站。下車後,我們向路人詢問,原來距回龍觀村還有一段路程,就打了輛出租車。
城市連年進行改造擴建,回龍觀村早已高樓林立,不過在西北角,還保留著一小片平房,宋月婉的醫館就在其中。
那是一處占地頗大的老北京四合院,外牆磚石斑駁,破損嚴重,看得出年代非常久遠,還保持著原汁原味的風貌。紅漆大門向內敞開,上麵有兩個碗口大小、亮閃閃的紅銅門環,門楣上掛著一幅黑色牌匾,燙著四個鎏金仿宋大字:九竅堂。
小唐站在門口,仰著頭,眯起眼睛仔細看了看,扭頭跟我小聲說:“這名字有古怪。”她告訴我,九竅在中醫領域裏是指人體的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前陰尿道和後陰肛門。文身術雖有“文刻身形,遍體著墨”的解釋,但也有“九禁”之說,講的是人體九竅之內絕不可施展文刺,否則便是大不敬,必遭天譴。
我聽得有些犯傻,下意識地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唇線,“敢情這也是犯忌諱了。可眼睛裏還能做出文身嗎?”還有尿道、肛門、陰……這簡直是開國際玩笑了。
見我發出疑問,小唐嘿嘿一樂,笑嘻嘻地說:“這個暫時保密,咱們進去吧。”
繞過刻有鬆鶴長春圖的紅磚影壁牆,眼前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大院子,地麵鋪著巨大的石板,每塊石板足有兩米見方,青幽幽的纖塵不染,除了正中有一眼深井,沒有任何多餘物件,顯得空蕩蕩的。
我環顧四周,立刻發現了一個奇怪之處,整個大院無論是正房還是廂房,通通沒有窗戶,所有門上都掛著厚重的黑色棉門簾,整個一悶葫蘆結構,似乎極怕陽光和風塵進入。
讓兩名特工守在院中,我和小唐走上正房台階,伸手掀起門簾,緩緩推開棕色的木門。想來門軸處裝了潤滑油,木門無聲地敞開,裏麵漆黑一片,靜悄悄的,竟然沒點燈。
我剛要張嘴詢問,突然,黑暗中傳來一個細細弱弱的聲音,“你們進來吧,外麵冷。”稚嫩至極,仿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女童。
緊接著,就聽嚓的一響,眼前頓時一亮,隻見寬敞的室內,一個人坐在深處,麵孔朝向大門方向,身旁的茶幾上燃著半根白蠟。火光悠悠,在她蒼白的臉上忽明忽暗地晃動,正是那個宋月婉,手裏還輕搖著一根熄滅的火柴。
我皺了皺眉,心想這女孩沒毛病吧,大白天的一個人坐在黑屋子裏,還點著一根白蠟燭,可真是邪氣。想到這裏,心中又是微微一動,她剛才說“你們進來吧”,主語可是“你們”。要知道,我和小唐都穿著旅遊鞋,而且腳步極輕,也沒進門,她如何能聽得出是兩個人呢?
出於禮貌,我也無暇細想,拉著小唐的手,一同走了進去。借著微弱的燭光,屋中陳設一目了然,四壁立著一排排的書架,相距極近,上麵密密麻麻地放滿了書籍。可奇怪的是,屋內冷颼颼的,呼吸間白氣分明,顯然沒有暖氣火爐。宋月婉略欠了欠身,招呼道:“坐吧,咱們見過麵。”
我猛然一怔,盲人耳音靈敏不假,但能靈到如此,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忍不住脫口問道:“你……你怎麽知道咱們見過?”
宋月婉麵露微笑,左手一指旁邊的兩張木椅,待我們坐下,才輕輕地說:“我在香山幹休所聽過你們的腳步聲,自然就忘不掉了。”
我心中暗暗稱奇,可還是不敢貿然相信,這種耳力實在太誇張了,簡直就是武林高手。我偷偷去看她的雙眼,依舊暗淡無光,回頭望望小唐,她慢慢搖著頭,也是一臉的疑惑。
人體對外界的感知,百分之九十來自於視覺,我以前審訊犯罪嫌疑人時,不但會注意口供細節,也會側重觀察他們的眼神,從中捕捉裏麵蘊藏的信息。比如兩人麵對麵的交談,當說話者做出某個動作後,傾聽者的眼球最先運動,隨即才是頭部和肢體,這跟瞳孔遇到強光照射會收縮、皮膚遇冷會起雞皮疙瘩一樣,都屬於生命體最常見的應激反應,是無論如何也偽裝不了的。
想到這裏,我疑心頓起,決意試探一下,假裝調整坐姿,借著蹺二郎腿的機會,右腳輕輕一蹭地麵。
隨著摩擦聲響起,宋月婉脖子一轉,立刻向聲源處微微偏頭,顯然是在傾聽,但眼珠凝滯,毫無轉動之象。
至此我才相信,她肯定是盲人了。不過我又注意到,宋月婉的右手始終搭在身邊的小茶幾上,五根指頭此起彼伏,不停地輕敲幾麵,如彈琴打字一般,雖然無聲無息,卻又極具韻律。
我搖搖頭,心想她看見看不見無所謂,能幫我看病就行了,就說:“聽說你針灸不錯,想找你看看病,我老是頭疼,有三四年了。”宋月婉笑了笑,讓我伸出手臂,說要給我切切脈。
我側過身,挽起袖子,伸出手臂,放在冰冷的小幾上。在我一貫的印象中,診脈都是用指頭按壓腕脈,但宋月婉卻翻轉手掌,將食指和中指的指甲搭在我的手腕上。她的指甲異常柔軟,又冷得嚇人,就像一塊冰,才一搭上手腕,我就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燭火搖曳間,宋月婉的手心顯得極其白皙,整隻手掌就是一塊光溜溜的平板,看不到任何指紋。
我心頭突然一跳,胳膊往回縮了縮,似乎聯想到某件事情,宋月婉撲哧一笑,說道:“奇怪嗎,我天生就沒有指紋,這是種病,而且我也習慣了反切脈。”
我吞了口唾沫,直愣愣地望著她,這女孩簡直神了,竟然單憑動作反應,就可以如此準確地判斷出別人的心理。
宋月婉淡淡地笑著,也不說話,兩手摸索著打開挎包,取出一個舊皮卷,放在小幾上。展開後,裏麵插滿了各式銀白色小針,粗粗細細,長長短短,閃閃發亮,甚是鋒銳。
她的指頭逐一掠過,隨便捏出一根,又拿出一個小瓷瓶,拔去塞子,插進去微微一晃,取出時,銀針表麵已鍍了一層水潤的亮色。整個過程毫無阻滯,一氣嗬成,竟比明眼人還要嫻熟麻利。
我心中不禁生出些許異樣,總覺得她這門手藝施展之時,與小唐的文身有異曲同工之處。再扭頭看看小唐,她兩眼放光,也直直地盯著宋月婉,表情中不但摻雜驚奇,還帶著一種怪異。
宋月婉將銀針舉到眼前,口中默念有詞,聲音低微,含含糊糊,也不知在說些什麽。對此我更是驚訝不已——她的這番舉動,完全與小唐施針前一模一樣嘛。
宋月婉起身走到我麵前,說要給我進行針灸,又將一個淡青色的小瓷碗遞過來,讓我托在腮幫下。
我依言舉著瓷碗,端正坐好,斜著眼睛打量著她。
這回離得近了,我發現她皮膚真是白,五官小巧精致,好像一個瓷娃娃,能看到裏麵的血肉骨骼,周身散發出一股淡淡的藥香氣。
宋月婉伸出左手,拇指輕輕地壓住我的額角,用力按了幾下,隨後撐住身旁小幾,右手銀針則順勢緩緩落下。我就覺得太陽穴微微有些刺痛,一股熱乎乎的液體立刻順著臉頰流下,一滴一滴落在瓷碗內,滴答有聲。
宋月婉指端輕撚,不停地揉搓銀針旋轉,隨著血液流失漸多,額角處傳來陣陣舒暢感,似乎有一注溫暖的水線,在我的頭腦內來回遊移躥動,所到之處無不通透爽快。
宋月婉一麵行針,一麵經絡耗損、陰陽不調、氣血兩衰地說了一大通,繞來繞去,盡是些中醫名詞。我也沒太聽懂,不過自己總結就是四個字:神經衰弱。
幾分鍾後,已經接了小半碗鮮血,顏色深紅,腥氣濃重,掛壁的血絲久久不退,看來極其黏稠。
宋月婉輕輕拔出銀針,叮囑我說:“平時不要老熬夜,多吃些補腦的東西。”我點頭謝過,放下瓷碗,起身摸著錢包,說:“多少錢?”她微微搖頭,笑著說:“不用了,小意思。”
臨走前,我和小唐分別跟她握手告別。我注意到,當小唐與她握手時,兩人身體都是微微一晃,表情變得很是古怪。
小唐看了她幾眼,快速地抽出手,也不說話,轉身拉起我,逃命似的急急走出房門。關門的時候,我忍不住回頭去看。隻見宋月婉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低垂著頭,看不到表情,似乎在深思。
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當初兩人握手時,為何會產生那麽強烈的情緒波動,但其中深藏的蹊蹺內情,卻是我當時無論如何也猜不出來的。
我們走出院門,剛好看到有一輛黑色別克商務車停下,車體灰塵厚重,懸掛著川w牌照,明顯是四川那邊的,但具體城市不太清楚。隨後車門打開,一個人貓著腰下來,站在原地左顧右盼。
那是一個年輕女子,歲數跟我相仿,衣著樸素簡潔,身形纖細苗條,雖然五官清秀,卻是滿臉警覺嚴肅。
我隻看了一眼,就立刻憑直覺做出判斷:她肯定是警察,而且是一線刑警。我幹刑警這麽多年,可以說是閱人無數,她身上透露出的那種犀利氣質,對我來說簡直太熟悉了,絕對不會有錯。
與此同時,那女子也抬頭看向我,雙眉立即微微皺起。通過她的表情判斷,應該與我有類似的想法,或許這就是心有靈犀吧。
盡管心中暗叫有趣,但我當時也沒往深處想,揚手叫來一輛出租車鑽了進去。當車子駛出十幾米後,我下意識地回頭望去,那女子正從車內攙出一個人,身材肥胖高大,穿著一件藏青色的大袍子,腳步踉踉蹌蹌,一步三搖地走進院中,相貌卻沒有看清楚,估計是前來問診的患者。
回去的路上,小唐始終沉默不語,眼睛望向窗外,怔怔地出神,似乎心事重重。我曾幾次詢問,為何剛才與宋月婉握手時,情緒出現波動,她都不正麵回答。
我微微搖頭,總覺得這些掌握民間奇術的女孩,行事都有些古古怪怪的,跟正常人不太一樣。
突然,我想起一件最反常的事,宋月婉是個盲人,怎麽可能擺了滿屋子書。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自己神經過敏,有書也未必看啊,沒準是人家祖輩傳下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