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種書院,若是成了規模,那便可以引導士林輿論,繼而影響大明廟堂,對於大明朝廷來說隻會增加更多的矛盾和內耗,重蹈唐朝牛李黨爭的覆轍,絕非是什麽好事。
朱棣很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再結合江南士紳一貫以來的德行,隻需要略加設想東林黨會搞出點什麽事,就不由地讓他眉頭一皺。
“那東林黨的主張,都是什麽?”
薑星火沉默了幾息。
朱棣隱隱感到了不妙的意味。
果然,薑星火的回答也沒讓他失望。
“第一條,東林黨主張放開言路。”
“也就是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
朱棣的臉黑了一分。
“第二條,反對皇帝征收礦稅。”
“認為皇帝派礦監、稅使到各地征收礦稅,是與民爭利的弊政。”
朱棣的臉黑了兩分。
“第三條,反對宦官幹政。”
“認為宦官之害非比尋常,必須恢複祖製,宦官不得幹政。”
朱棣的臉黑了三分,徹底繃不住了。
“荒唐!”
“——齊泰黃子澄都不敢這麽搞!”
這個所謂的“東林黨”,每一條主張,聽起來都是那麽的為國為民、光明正大。
可朱棣很清楚,如果大明到了王朝末年還要這麽搞,那麽走向覆滅的結局,其實是必然的。
就拿最後一條來說。
到了王朝末年,皇帝長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勳貴武臣也早就爛完了,想要振作朝綱,不依靠跟自己一條心的宦官,能依靠誰?
朱元璋禁止宦官幹政,那是因為老朱太猛,根本不需要宦官。
而朱棣,恰恰是開了大量使用宦官這一先河的明朝皇帝。
這裏麵固然有朱棣在燕王時期,就在府中培養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宦官的緣故,朱棣不僅讓這些宦官帶兵打仗,如鄭和等人,還讓他們代表自己出使外國。
但更重要的是,朱棣作為皇帝,很清楚地認識到,宦官對於皇權,是一種重要的輔助,而且用起來,比使用外戚的代價,要小得多。
所以這最後一條,就跟內閣一樣,是在打朱棣的臉。
隻不過剛才是薑星火打他的臉,現在是還不存在的“東林黨”打他的臉。
另外兩條,放開言路,必然會導致大明朝野思想不統一;而反對皇帝收礦稅,朱棣想都不想就知道,這裏麵的貓膩大得很!
士紳集團為什麽會反對皇帝收礦稅?難道真是為民請命?不可能的!
根本原因,一定是收礦稅動了士紳集團的利益。
而沒了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會使得明末的財政收入來源更加單一,朝廷的稅收來源基本全部依賴於普通自耕農的土地稅,這會直接導致大明的財政拮據!
朱棣再稍加回想一下剛才薑星火所提到的崇禎元年旱災,就明白,一旦各種天災不斷,造成了大量自耕農破產,大明基於土地稅的稅基就會塌陷一個角。
而盜匪裹挾流民形成的流寇,為了活命,會向其他布政使司的地域流竄,繼而導致更多的自耕農因戰亂主動或被動地加入流寇。
大明的稅基,至此徹底崩塌。
所以薑星火說大明亡於東林黨,真的一點都不冤。
東林黨就像是一群倉庫裏的管理員,打著為倉庫主人好的名義,把倉庫裏的東西,都搬到了自己家裏。
不僅勸倉庫主人不要派人追查,忍忍算了,還說這是為你好。
若是角色是倉庫邊上的尋常鄰居,心思齷齪些,倒也樂見倉庫主人這個狗大戶被挖牆腳,甚至還會向管理員們要求分一杯羹。
但現在的問題是,朱棣就是倉庫主人啊!
朱棣相當於眼見著自己給子孫後代積攢下來的家業,被一群管理員給光明正大地搬走,心中豈有不氣之理?
“書院、講學、言路,朕要統統禁止!”
薑星火反而笑吟吟地說道:“巧了。”
“什麽巧了?”朱棣蹙眉問道。
“張居正也是這麽想的。”薑星火收斂笑意。
“張居正,禁止言路,毀掉天下書院,聚眾講學以下獄論罪。”
“僅僅十年,政熄人亡,數十年後,東林崛起。”
“當然,若是沒有‘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的張居正力挽狂瀾,十年變革積蓄國力,恐怕在我預測的未來裏,大明還挺不到那時候。”
朱棣沒由來地眼皮一跳。
他沒想到,這個未來的大明首輔,敢號稱“吾非相,乃攝也”的文官,竟然這麽狠。
這完全是不顧自己身家性命,以一己之力推動變革大明。
硬生生地給大明續了一口氣!
想到這裏,朱棣反而有些敬佩起了這位類似王安石,甚至猶有過之的未來之人。
“所以啊,士林言論這種東西,堵不如疏,掌握在自己手裏,比縫上江南士紳的嘴容易。”
薑星火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
朱棣若有所思地問道:“那既然禁止書院、講學、言路行不通,薑先生的意思是?”
薑星火見朱棣領悟了他的意圖,正色說道。
“創辦以六門自然科學為主,十餘門社會科學為輔的科學書院,以科學和改良荀學的結合,用來取代程朱理學。”
“你問什麽是科學?”
“程朱理學能解釋的東西,我的科學能解釋。”
“程朱理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我的科學一樣能解釋。”
“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經濟管理.大明所需的方方麵麵,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從我之前講課的內容,相信陛下明白,薑某所言非虛。”
若是換個旁人來,朱棣定是不信的。
可是薑星火說出這話,還是帶著“陛下”說的,朱棣開始考慮信一信了。
不過以科學對抗程朱理學的事情,朱棣還要繼續考慮考慮再做決定。
畢竟,《變法八策疏》裏的內容,並沒有這部分,朱棣也下意識地想到,若是扶持起一個新的學說,難道就不會變成另一個程朱理學嗎?
若是與新的手工業階層相結合,恐怕也不是不可能形成程朱理學與江南士紳階層相結合的那種效果,同樣會威脅皇權統治。
朱棣的心思,薑星火自然也能猜度出一二。
但薑星火卻並不著急說服朱棣。
道理也很簡單,推廣科學,用以對抗舊的程朱理學,其實是變法進入到某個階段後的必然。
這裏麵的道理就不用細說了,略一思量就能想明白。
所以,眼下朱棣是否出於鞏固皇權的考慮,不願意同意大規模推廣科學,薑星火並不在意。
等給朱棣展示展示科學技術的威力,幫朱棣解決一些程朱理學根本不可能解決的難題,朱棣就會“真香”了。
薑星火隻是做了些鋪墊,在朱棣的腦海中,深化了之前植入的“科學”這個概念。
旋即,朱棣也有意跳過了這個話題,問道。
“那在薑先生預測的未來裏,東林黨,最終如何了?”
聽到這個問題,薑星火的手指慢慢地敲擊著椅子的扶手,吟了一首詩。
“謙益出處好胸襟,山鬥才名天下聞。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
吟完詩,薑星火搖頭歎息道:“可惜,還是水太涼、頭皮太癢。”
水太涼?
頭皮太癢?
朱棣頗有些迷惑不解。
第272章 欲挽天傾
“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卻道水太涼。”
薑星火哈哈大笑,給朱棣講了一段小故事。
“在我所見到的那個未來裏,女真人兵臨城下,便如數百年前搜山檢海那般,於江南橫行無忌。”
“東林魁首錢謙益,對外高調聲稱自己欲效法屈原,投水自盡,誓與大明共存亡,不僅如此,他還率領家人至常熟尚湖,準備找湖邊自盡。”
“然而到了投水自盡那一天,錢謙益在湖邊猶豫不已,旁邊秦淮名妓出身的夫人柳如是對他說‘是宜取義全大節,以副盛名’。”
“錢謙益無奈,下手摸了摸湖水,悠然說了句: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反而奮身欲沉池水中,被錢謙益攔住.這便是水太涼的由來了。”
朱棣聽了這段小故事,除了麵露不屑之色,倒也沒什麽特別的反應,隻是淡淡地說了句。
“江南好臣,不如秦淮妓子多矣,不甚奇怪。”
事實上,朱棣率領燕軍渡江後的這幾個月,這種士大夫,他已經見得太多了。
解縉、胡廣,不都是這樣?隻不過沒這麽反差到離譜罷了。
所以,朱棣一點都不感到奇怪。
不過下一個小故事,很快就讓朱棣的怒氣值瞬間滿格了。
“至於頭皮太癢嘛”
“這便是說,女真人自宋代開始,便是要剃頭皮紮小辮的,而為了從衣冠禮樂這些傳統禮儀層麵摧毀漢人,女真人所到之處,強行推行剃發易服。”
朱棣很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再結合江南士紳一貫以來的德行,隻需要略加設想東林黨會搞出點什麽事,就不由地讓他眉頭一皺。
“那東林黨的主張,都是什麽?”
薑星火沉默了幾息。
朱棣隱隱感到了不妙的意味。
果然,薑星火的回答也沒讓他失望。
“第一條,東林黨主張放開言路。”
“也就是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
朱棣的臉黑了一分。
“第二條,反對皇帝征收礦稅。”
“認為皇帝派礦監、稅使到各地征收礦稅,是與民爭利的弊政。”
朱棣的臉黑了兩分。
“第三條,反對宦官幹政。”
“認為宦官之害非比尋常,必須恢複祖製,宦官不得幹政。”
朱棣的臉黑了三分,徹底繃不住了。
“荒唐!”
“——齊泰黃子澄都不敢這麽搞!”
這個所謂的“東林黨”,每一條主張,聽起來都是那麽的為國為民、光明正大。
可朱棣很清楚,如果大明到了王朝末年還要這麽搞,那麽走向覆滅的結局,其實是必然的。
就拿最後一條來說。
到了王朝末年,皇帝長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勳貴武臣也早就爛完了,想要振作朝綱,不依靠跟自己一條心的宦官,能依靠誰?
朱元璋禁止宦官幹政,那是因為老朱太猛,根本不需要宦官。
而朱棣,恰恰是開了大量使用宦官這一先河的明朝皇帝。
這裏麵固然有朱棣在燕王時期,就在府中培養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宦官的緣故,朱棣不僅讓這些宦官帶兵打仗,如鄭和等人,還讓他們代表自己出使外國。
但更重要的是,朱棣作為皇帝,很清楚地認識到,宦官對於皇權,是一種重要的輔助,而且用起來,比使用外戚的代價,要小得多。
所以這最後一條,就跟內閣一樣,是在打朱棣的臉。
隻不過剛才是薑星火打他的臉,現在是還不存在的“東林黨”打他的臉。
另外兩條,放開言路,必然會導致大明朝野思想不統一;而反對皇帝收礦稅,朱棣想都不想就知道,這裏麵的貓膩大得很!
士紳集團為什麽會反對皇帝收礦稅?難道真是為民請命?不可能的!
根本原因,一定是收礦稅動了士紳集團的利益。
而沒了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會使得明末的財政收入來源更加單一,朝廷的稅收來源基本全部依賴於普通自耕農的土地稅,這會直接導致大明的財政拮據!
朱棣再稍加回想一下剛才薑星火所提到的崇禎元年旱災,就明白,一旦各種天災不斷,造成了大量自耕農破產,大明基於土地稅的稅基就會塌陷一個角。
而盜匪裹挾流民形成的流寇,為了活命,會向其他布政使司的地域流竄,繼而導致更多的自耕農因戰亂主動或被動地加入流寇。
大明的稅基,至此徹底崩塌。
所以薑星火說大明亡於東林黨,真的一點都不冤。
東林黨就像是一群倉庫裏的管理員,打著為倉庫主人好的名義,把倉庫裏的東西,都搬到了自己家裏。
不僅勸倉庫主人不要派人追查,忍忍算了,還說這是為你好。
若是角色是倉庫邊上的尋常鄰居,心思齷齪些,倒也樂見倉庫主人這個狗大戶被挖牆腳,甚至還會向管理員們要求分一杯羹。
但現在的問題是,朱棣就是倉庫主人啊!
朱棣相當於眼見著自己給子孫後代積攢下來的家業,被一群管理員給光明正大地搬走,心中豈有不氣之理?
“書院、講學、言路,朕要統統禁止!”
薑星火反而笑吟吟地說道:“巧了。”
“什麽巧了?”朱棣蹙眉問道。
“張居正也是這麽想的。”薑星火收斂笑意。
“張居正,禁止言路,毀掉天下書院,聚眾講學以下獄論罪。”
“僅僅十年,政熄人亡,數十年後,東林崛起。”
“當然,若是沒有‘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的張居正力挽狂瀾,十年變革積蓄國力,恐怕在我預測的未來裏,大明還挺不到那時候。”
朱棣沒由來地眼皮一跳。
他沒想到,這個未來的大明首輔,敢號稱“吾非相,乃攝也”的文官,竟然這麽狠。
這完全是不顧自己身家性命,以一己之力推動變革大明。
硬生生地給大明續了一口氣!
想到這裏,朱棣反而有些敬佩起了這位類似王安石,甚至猶有過之的未來之人。
“所以啊,士林言論這種東西,堵不如疏,掌握在自己手裏,比縫上江南士紳的嘴容易。”
薑星火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
朱棣若有所思地問道:“那既然禁止書院、講學、言路行不通,薑先生的意思是?”
薑星火見朱棣領悟了他的意圖,正色說道。
“創辦以六門自然科學為主,十餘門社會科學為輔的科學書院,以科學和改良荀學的結合,用來取代程朱理學。”
“你問什麽是科學?”
“程朱理學能解釋的東西,我的科學能解釋。”
“程朱理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我的科學一樣能解釋。”
“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經濟管理.大明所需的方方麵麵,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從我之前講課的內容,相信陛下明白,薑某所言非虛。”
若是換個旁人來,朱棣定是不信的。
可是薑星火說出這話,還是帶著“陛下”說的,朱棣開始考慮信一信了。
不過以科學對抗程朱理學的事情,朱棣還要繼續考慮考慮再做決定。
畢竟,《變法八策疏》裏的內容,並沒有這部分,朱棣也下意識地想到,若是扶持起一個新的學說,難道就不會變成另一個程朱理學嗎?
若是與新的手工業階層相結合,恐怕也不是不可能形成程朱理學與江南士紳階層相結合的那種效果,同樣會威脅皇權統治。
朱棣的心思,薑星火自然也能猜度出一二。
但薑星火卻並不著急說服朱棣。
道理也很簡單,推廣科學,用以對抗舊的程朱理學,其實是變法進入到某個階段後的必然。
這裏麵的道理就不用細說了,略一思量就能想明白。
所以,眼下朱棣是否出於鞏固皇權的考慮,不願意同意大規模推廣科學,薑星火並不在意。
等給朱棣展示展示科學技術的威力,幫朱棣解決一些程朱理學根本不可能解決的難題,朱棣就會“真香”了。
薑星火隻是做了些鋪墊,在朱棣的腦海中,深化了之前植入的“科學”這個概念。
旋即,朱棣也有意跳過了這個話題,問道。
“那在薑先生預測的未來裏,東林黨,最終如何了?”
聽到這個問題,薑星火的手指慢慢地敲擊著椅子的扶手,吟了一首詩。
“謙益出處好胸襟,山鬥才名天下聞。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
吟完詩,薑星火搖頭歎息道:“可惜,還是水太涼、頭皮太癢。”
水太涼?
頭皮太癢?
朱棣頗有些迷惑不解。
第272章 欲挽天傾
“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卻道水太涼。”
薑星火哈哈大笑,給朱棣講了一段小故事。
“在我所見到的那個未來裏,女真人兵臨城下,便如數百年前搜山檢海那般,於江南橫行無忌。”
“東林魁首錢謙益,對外高調聲稱自己欲效法屈原,投水自盡,誓與大明共存亡,不僅如此,他還率領家人至常熟尚湖,準備找湖邊自盡。”
“然而到了投水自盡那一天,錢謙益在湖邊猶豫不已,旁邊秦淮名妓出身的夫人柳如是對他說‘是宜取義全大節,以副盛名’。”
“錢謙益無奈,下手摸了摸湖水,悠然說了句: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反而奮身欲沉池水中,被錢謙益攔住.這便是水太涼的由來了。”
朱棣聽了這段小故事,除了麵露不屑之色,倒也沒什麽特別的反應,隻是淡淡地說了句。
“江南好臣,不如秦淮妓子多矣,不甚奇怪。”
事實上,朱棣率領燕軍渡江後的這幾個月,這種士大夫,他已經見得太多了。
解縉、胡廣,不都是這樣?隻不過沒這麽反差到離譜罷了。
所以,朱棣一點都不感到奇怪。
不過下一個小故事,很快就讓朱棣的怒氣值瞬間滿格了。
“至於頭皮太癢嘛”
“這便是說,女真人自宋代開始,便是要剃頭皮紮小辮的,而為了從衣冠禮樂這些傳統禮儀層麵摧毀漢人,女真人所到之處,強行推行剃發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