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沉聲道:“朕要你們一鼓作氣,打到商邑的都城皇宮裏。”語氣裏麵的野心難以隱藏。
宋遠軍和周宵當即就齊齊應道:“臣遵旨。”
有了皇帝的話,兩人率著軍隊到了塬城之後,第二天就派軍隊攻打商邑的邊城。
商邑盡管做足了準備,奈何實力遠遠不敵安朝,一路節節敗退,而安朝的大軍勢如破竹,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攻下了商邑五座城池。
商邑本就是個小國,土地麵積實在算不得多大,攏共也隻有大大小小二十來座城池,如今,四分之一的國土已經歸入了安朝。
軍隊也講禮儀尊卑,但更能讓士兵服氣的是實打實拚出來的軍功。對於周宵這個空降者,很多人都是極其不服氣的。一個郡王爺,連戰場都沒見過,上了戰場隻怕會嚇得抱頭鼠竄的公子哥兒,有什麽資格直接擔任副將的位置。
可經過了幾次戰役之後,軍中上上下下對周宵的態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因無他,周宵在戰場上的表現實在是異常勇猛,幾場戰役之中屢立奇功。
商邑的軍隊一路節節敗退,眼看再打下去的話,都城都快保不住了。
商邑的人慌了,上到皇帝大臣,下到普通百姓。商邑的皇帝和大臣原本以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商邑就算不說能和安朝平分秋色吧,起碼也能擋住安朝的大軍的攻勢。
結果呢?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啊,城池丟了四分之一。
這下子,商邑的人慌了,上到貴族大臣,下到黎民百姓,紛紛咒罵皇帝,一時間倒是民怨沸騰的,簡直是內憂外患。
商邑的皇帝立馬給安朝皇帝修書一封,姿態放的更低了。
可安朝皇帝對此置之不理,甚至給宋遠軍下了命令,讓他加快速度。與此同時,還派人押送了大量的物資糧草過來,讓宋遠軍和周宵安心打仗,盡快攻下商邑。
看著怎麽樣都改變不了安朝的態度,商邑明著敵不過安朝,便想要暗著來,趁著黑夜派人過來燒了安朝的糧草,把睡夢之中的安朝士兵殺死燒死。
明的打不過就來陰的,這在哪裏都不稀奇。
尤其商邑國可是有前科的,是以,為了防止商邑搞偷襲,塬城明麵上加強了進城的盤查手續,暗地派人細細盯著每一個進城的陌生人。
也是這段時間打仗,除了塬城本來的百姓,很少有過路人會進塬城。
突然從一天開始,三三兩兩就有人進城了,要麽是路過的小商隊,要麽是走鏢的,要麽是來投奔親戚的。
誰會來戰亂的地方跑商、走鏢、投奔親戚,隻怕能有多遠跑多遠吧。
果然,很快就查出來這些新進城住下的人都是商邑的精銳士兵。
堵不如疏,宋遠軍和周宵等幾位將領商量著幹脆將計就計,到時候直接一鍋端了。
這幾日,宋遠軍露出消息,要讓塬城的士兵去那幾個新攻下來的城池內守著,以防商邑卷土重來。
每天都有商邑的大批士兵出城。
很快,塬城的官兵走了大半,算上原本就駐紮在這裏的士兵,也隻有一萬人左右。
每日在城內探查各種消息的商邑士兵果然放鬆了警惕。
昨天夜裏,商邑隱藏在塬城的士兵出動了。將近一百人的小隊分成了三隊,一隊去燒糧草,一隊製造動靜引大量的官兵過去,最後一隊人則是摸到城門口,幹掉守城的士兵,大開城門,讓早已埋伏在外的商邑軍隊進城,一舉殲滅塬城內的安朝士兵。
到時候,占據了塬城,這個號稱安朝口袋入口的城池,安朝人還敢繼續攻下去嗎?
商邑想的很好,隻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安朝人的監視之下。
毫無意外,商邑昨晚的行動失敗了。
燒毀掉的糧倉是假的,城門還未打開商邑的士兵就迅速被安朝的士兵反殺。
而周宵早已借著前去駐守其他城池的說辭,帶精兵在城外埋伏,並把人馬分成兩隊,等著前後夾擊商邑軍隊。
昨晚等到商邑的軍隊摸著黑行到塬城附近時,周宵立即率軍攻打,看著商邑走進了包圍圈的士兵也紛紛出動。
商邑的軍隊在前後圍攻之下,四處逃竄,卻還是被周宵帶隊盡數消滅。
第134章 身子不大好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很快就到了年關跟前。
安朝與商邑的戰役也進入了尾聲,商邑節節敗退,已經無力再戰了。
皇宮內,紫宸殿。
皇帝看完塬城送過來的折子後,他把折子放在案桌上,身子向後仰靠在椅背上,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折子上寫著,宋遠軍和周宵已經率著將士攻進商邑的都城之中,上至皇帝貴族,下到公卿大臣都已經投降。
沒有一個統治者不想要開疆擴土,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商邑的國土不及安朝的五分之一,實力也遠不能和安朝相比。
有一個這樣實力不強,麵積不大的小國家緊挨著安朝的邊緣,且這個小國家還一點都不安分,總想搞事情。
皇帝怎麽可能會一直容忍下去,心裏早就恨不得能將商邑這個蕞爾小國夷為平地。
可是商邑作為安朝的附屬國是先皇定下的,皇帝不好公然反對他爹的旨意,隻能一直引而不發。
直到幾年前皇帝身邊的暗衛發現了京城竟然有商邑派來的奸細。
發現了這事之後,皇帝當即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可以借此向商邑出兵。
皇帝順藤摸瓜把商邑派來京城的所有奸細一個個都查出來,查出來之後他沒有當場就發作,任由著他們費盡心思拉攏安朝的官員。
他倒是要看一看,什麽樣的人會蠢成這樣,真信了商邑的諾言。這樣的蠢人,也不配再為官了。
一個個查看人員名單的時候,皇帝發現李相廉的夫人竟然也是商邑派來的奸細。
看到李夫人的名字,皇帝玩味地笑了笑。
聽說李相廉和夫人鶼鰈情深,感情甚篤,李相廉一輩子不曾有過通房,也不曾納妾。
三子兩女皆是李夫人所出。
端看李夫人會如何選擇了。
李夫人的選擇果然沒讓皇帝失望,她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丈夫和兒女,用自己一條命護住家裏其他人的生命。
之後就順理成章有了李夫人在城外寺廟和拾一見麵的事情被周宵發現。
以李夫人為誘餌,拔出了所有商邑的奸細以及投靠了商邑的官員。
進而對商邑發兵也是師出有名。
如今,商邑已經攻下,了了皇帝的一樁心事。
皇帝直起身子,揚聲道:“來人,去傳太子。”
下了朝之後,太子去給皇後請安,此刻還在宮中未曾離去。
是以,大約一炷香的時間,太子就過來了。
“兒臣給父皇請安。”
“起來吧。”皇帝擺擺手,讓太子在他身邊坐下,順手把塬城的折子遞過去,笑著說道:“你看看。”
高福祿給太子上了茶就放輕手腳退下去了。
太子很快就看完了折子,他笑道:“還是我安朝的將士勇猛,一路高歌猛進,直達得商邑毫無招架之力。”
聽到太子這麽說,皇帝倒是想起來周宵了。
皇帝說道:“這次周宵可是立下不少功勞,倒也是個能幹的。”
塬城的一舉一動自然都瞞不過皇帝。
皇帝早前就對周宵有所改觀,說話總能說到點子上,很多想法都和他不謀而合。現在對周宵倒是越發刮目相看了,沒想到他這個孫子倒是帶兵打仗的一把好手。
太子笑道:“這孩子自小就習武,如今倒也算是派上用場了。”
皇帝剛想說些什麽,喉頭突然感到一陣癢意,“咳咳咳,咳咳。”
太子連忙給皇帝遞了茶杯,又起身給皇帝順了順背,他擔心道:“父皇,沒事吧。”
皇帝猛灌了幾口茶,這才好受許多,他擺擺手,道:“不打緊。”
看著皇帝的臉都咳紅了,太子有些不放心,“父皇,傳太醫來看看吧。”
皇帝拒絕道:“用不著,你又不是不知道,多少年的老毛病了,一到冬天就咳嗽。”
聽到皇帝這麽說,太子這才沒有再繼續勸。可看著父皇的臉色遠遠不如從前,頭發都快全白了,明顯比以前見老,精神也不如以往,太子心中到底存了一分擔憂。
自祖母和宏兒去了,父皇病了一場,病好了之後臉色就沒以前那麽健康了。
想到這裏,太子心底歎了一口氣。
說沒事,結果晚上皇帝就病了。
皇帝睡得昏昏沉沉,身上還發著熱。
還是高福祿進來給皇帝掖被子的時候發現的,高福祿狠狠嚇了一大跳,當即就派人趕緊去請太醫。
紫宸殿很快就忙活起來了。
聽到消息的皇後和各宮娘娘也都趕了過來。
皇後坐在床邊,有些著急地看著太醫,“陛下如何了?”
太醫還未說話,就聽到皇帝的咳嗽聲。
皇後趕緊轉頭,就見皇帝慢慢睜開了眼睛。
皇後驚喜道:“陛下,您醒過來了?”
皇帝隻覺得腦袋沉得很,耳邊也是嗡嗡的,吵得他睡不著,睜開眼睛之後發現周圍果然都是人。
皇帝皺了皺眉頭,正要說話,這才察覺出自己有些不舒服,渾身酸軟,四肢無力,頭也很疼。
“皇後留下。”皇帝不悅道:“其他人都出去。”
年紀越大,皇帝對後宮的鶯鶯燕燕就越發不耐煩。
眾人不敢違抗皇帝的話,紛紛退了出去。
很快,屋裏就剩下了皇帝,皇後,太醫和高福祿。
看著一下子開闊了不少的寢殿,皇帝皺著的眉頭鬆開了。
皇帝看著太醫,問道:“朕現在怎麽樣?”
太醫擦了擦額頭,道:“陛下,陛下您……”
看著太醫的模樣,皇帝心下一沉,有了不好的預感。
宋遠軍和周宵當即就齊齊應道:“臣遵旨。”
有了皇帝的話,兩人率著軍隊到了塬城之後,第二天就派軍隊攻打商邑的邊城。
商邑盡管做足了準備,奈何實力遠遠不敵安朝,一路節節敗退,而安朝的大軍勢如破竹,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攻下了商邑五座城池。
商邑本就是個小國,土地麵積實在算不得多大,攏共也隻有大大小小二十來座城池,如今,四分之一的國土已經歸入了安朝。
軍隊也講禮儀尊卑,但更能讓士兵服氣的是實打實拚出來的軍功。對於周宵這個空降者,很多人都是極其不服氣的。一個郡王爺,連戰場都沒見過,上了戰場隻怕會嚇得抱頭鼠竄的公子哥兒,有什麽資格直接擔任副將的位置。
可經過了幾次戰役之後,軍中上上下下對周宵的態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因無他,周宵在戰場上的表現實在是異常勇猛,幾場戰役之中屢立奇功。
商邑的軍隊一路節節敗退,眼看再打下去的話,都城都快保不住了。
商邑的人慌了,上到皇帝大臣,下到普通百姓。商邑的皇帝和大臣原本以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商邑就算不說能和安朝平分秋色吧,起碼也能擋住安朝的大軍的攻勢。
結果呢?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啊,城池丟了四分之一。
這下子,商邑的人慌了,上到貴族大臣,下到黎民百姓,紛紛咒罵皇帝,一時間倒是民怨沸騰的,簡直是內憂外患。
商邑的皇帝立馬給安朝皇帝修書一封,姿態放的更低了。
可安朝皇帝對此置之不理,甚至給宋遠軍下了命令,讓他加快速度。與此同時,還派人押送了大量的物資糧草過來,讓宋遠軍和周宵安心打仗,盡快攻下商邑。
看著怎麽樣都改變不了安朝的態度,商邑明著敵不過安朝,便想要暗著來,趁著黑夜派人過來燒了安朝的糧草,把睡夢之中的安朝士兵殺死燒死。
明的打不過就來陰的,這在哪裏都不稀奇。
尤其商邑國可是有前科的,是以,為了防止商邑搞偷襲,塬城明麵上加強了進城的盤查手續,暗地派人細細盯著每一個進城的陌生人。
也是這段時間打仗,除了塬城本來的百姓,很少有過路人會進塬城。
突然從一天開始,三三兩兩就有人進城了,要麽是路過的小商隊,要麽是走鏢的,要麽是來投奔親戚的。
誰會來戰亂的地方跑商、走鏢、投奔親戚,隻怕能有多遠跑多遠吧。
果然,很快就查出來這些新進城住下的人都是商邑的精銳士兵。
堵不如疏,宋遠軍和周宵等幾位將領商量著幹脆將計就計,到時候直接一鍋端了。
這幾日,宋遠軍露出消息,要讓塬城的士兵去那幾個新攻下來的城池內守著,以防商邑卷土重來。
每天都有商邑的大批士兵出城。
很快,塬城的官兵走了大半,算上原本就駐紮在這裏的士兵,也隻有一萬人左右。
每日在城內探查各種消息的商邑士兵果然放鬆了警惕。
昨天夜裏,商邑隱藏在塬城的士兵出動了。將近一百人的小隊分成了三隊,一隊去燒糧草,一隊製造動靜引大量的官兵過去,最後一隊人則是摸到城門口,幹掉守城的士兵,大開城門,讓早已埋伏在外的商邑軍隊進城,一舉殲滅塬城內的安朝士兵。
到時候,占據了塬城,這個號稱安朝口袋入口的城池,安朝人還敢繼續攻下去嗎?
商邑想的很好,隻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安朝人的監視之下。
毫無意外,商邑昨晚的行動失敗了。
燒毀掉的糧倉是假的,城門還未打開商邑的士兵就迅速被安朝的士兵反殺。
而周宵早已借著前去駐守其他城池的說辭,帶精兵在城外埋伏,並把人馬分成兩隊,等著前後夾擊商邑軍隊。
昨晚等到商邑的軍隊摸著黑行到塬城附近時,周宵立即率軍攻打,看著商邑走進了包圍圈的士兵也紛紛出動。
商邑的軍隊在前後圍攻之下,四處逃竄,卻還是被周宵帶隊盡數消滅。
第134章 身子不大好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很快就到了年關跟前。
安朝與商邑的戰役也進入了尾聲,商邑節節敗退,已經無力再戰了。
皇宮內,紫宸殿。
皇帝看完塬城送過來的折子後,他把折子放在案桌上,身子向後仰靠在椅背上,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折子上寫著,宋遠軍和周宵已經率著將士攻進商邑的都城之中,上至皇帝貴族,下到公卿大臣都已經投降。
沒有一個統治者不想要開疆擴土,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商邑的國土不及安朝的五分之一,實力也遠不能和安朝相比。
有一個這樣實力不強,麵積不大的小國家緊挨著安朝的邊緣,且這個小國家還一點都不安分,總想搞事情。
皇帝怎麽可能會一直容忍下去,心裏早就恨不得能將商邑這個蕞爾小國夷為平地。
可是商邑作為安朝的附屬國是先皇定下的,皇帝不好公然反對他爹的旨意,隻能一直引而不發。
直到幾年前皇帝身邊的暗衛發現了京城竟然有商邑派來的奸細。
發現了這事之後,皇帝當即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可以借此向商邑出兵。
皇帝順藤摸瓜把商邑派來京城的所有奸細一個個都查出來,查出來之後他沒有當場就發作,任由著他們費盡心思拉攏安朝的官員。
他倒是要看一看,什麽樣的人會蠢成這樣,真信了商邑的諾言。這樣的蠢人,也不配再為官了。
一個個查看人員名單的時候,皇帝發現李相廉的夫人竟然也是商邑派來的奸細。
看到李夫人的名字,皇帝玩味地笑了笑。
聽說李相廉和夫人鶼鰈情深,感情甚篤,李相廉一輩子不曾有過通房,也不曾納妾。
三子兩女皆是李夫人所出。
端看李夫人會如何選擇了。
李夫人的選擇果然沒讓皇帝失望,她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丈夫和兒女,用自己一條命護住家裏其他人的生命。
之後就順理成章有了李夫人在城外寺廟和拾一見麵的事情被周宵發現。
以李夫人為誘餌,拔出了所有商邑的奸細以及投靠了商邑的官員。
進而對商邑發兵也是師出有名。
如今,商邑已經攻下,了了皇帝的一樁心事。
皇帝直起身子,揚聲道:“來人,去傳太子。”
下了朝之後,太子去給皇後請安,此刻還在宮中未曾離去。
是以,大約一炷香的時間,太子就過來了。
“兒臣給父皇請安。”
“起來吧。”皇帝擺擺手,讓太子在他身邊坐下,順手把塬城的折子遞過去,笑著說道:“你看看。”
高福祿給太子上了茶就放輕手腳退下去了。
太子很快就看完了折子,他笑道:“還是我安朝的將士勇猛,一路高歌猛進,直達得商邑毫無招架之力。”
聽到太子這麽說,皇帝倒是想起來周宵了。
皇帝說道:“這次周宵可是立下不少功勞,倒也是個能幹的。”
塬城的一舉一動自然都瞞不過皇帝。
皇帝早前就對周宵有所改觀,說話總能說到點子上,很多想法都和他不謀而合。現在對周宵倒是越發刮目相看了,沒想到他這個孫子倒是帶兵打仗的一把好手。
太子笑道:“這孩子自小就習武,如今倒也算是派上用場了。”
皇帝剛想說些什麽,喉頭突然感到一陣癢意,“咳咳咳,咳咳。”
太子連忙給皇帝遞了茶杯,又起身給皇帝順了順背,他擔心道:“父皇,沒事吧。”
皇帝猛灌了幾口茶,這才好受許多,他擺擺手,道:“不打緊。”
看著皇帝的臉都咳紅了,太子有些不放心,“父皇,傳太醫來看看吧。”
皇帝拒絕道:“用不著,你又不是不知道,多少年的老毛病了,一到冬天就咳嗽。”
聽到皇帝這麽說,太子這才沒有再繼續勸。可看著父皇的臉色遠遠不如從前,頭發都快全白了,明顯比以前見老,精神也不如以往,太子心中到底存了一分擔憂。
自祖母和宏兒去了,父皇病了一場,病好了之後臉色就沒以前那麽健康了。
想到這裏,太子心底歎了一口氣。
說沒事,結果晚上皇帝就病了。
皇帝睡得昏昏沉沉,身上還發著熱。
還是高福祿進來給皇帝掖被子的時候發現的,高福祿狠狠嚇了一大跳,當即就派人趕緊去請太醫。
紫宸殿很快就忙活起來了。
聽到消息的皇後和各宮娘娘也都趕了過來。
皇後坐在床邊,有些著急地看著太醫,“陛下如何了?”
太醫還未說話,就聽到皇帝的咳嗽聲。
皇後趕緊轉頭,就見皇帝慢慢睜開了眼睛。
皇後驚喜道:“陛下,您醒過來了?”
皇帝隻覺得腦袋沉得很,耳邊也是嗡嗡的,吵得他睡不著,睜開眼睛之後發現周圍果然都是人。
皇帝皺了皺眉頭,正要說話,這才察覺出自己有些不舒服,渾身酸軟,四肢無力,頭也很疼。
“皇後留下。”皇帝不悅道:“其他人都出去。”
年紀越大,皇帝對後宮的鶯鶯燕燕就越發不耐煩。
眾人不敢違抗皇帝的話,紛紛退了出去。
很快,屋裏就剩下了皇帝,皇後,太醫和高福祿。
看著一下子開闊了不少的寢殿,皇帝皺著的眉頭鬆開了。
皇帝看著太醫,問道:“朕現在怎麽樣?”
太醫擦了擦額頭,道:“陛下,陛下您……”
看著太醫的模樣,皇帝心下一沉,有了不好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