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古代女子記事(雙重生) 作者:青橋細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間有一人,穿著身半舊折枝蓮深紅棉裙,左手拿書,凝視思索,袖口半折,露出雪白皓腕。
夏嬤嬤上前拜見,“姑娘有禮。”
李婠自深思中醒來,放下書本道:“當不得,快快起身就坐。”後倒滿一杯茶水遞過去。夏嬤嬤忙接過,拿出一漆木盒子,笑道:“老太太吩咐我送來的。”
李婠好奇打量,笑道:“莫不是祖母又給我送珠花來了。”打開後,她神色一愣,裏麵竟是幾張地契房契。
一上寫有“立典賣房屋文契於李婠,今將坐落拱辰巷房屋兩層,一前廳一後院,外有房二十四,半新,占地半畝,其房並無重疊交易,亦無他人爭執,如有等情,由典賣人理論,與現業者無幹。空口無憑,立此文契為證。”另兩張仿佛,各蓋有官印。
“這三處地方,一是酒樓,一是布莊,另還有一處是個莊子,均是紅契,今早兒才從官府裏取回來。老太太原話是說,她如今體力不濟,又見這海棠苑井井有條,遂先把這三處交到你手上,這三處利潤也給姑娘添些嚼用。這地方本就要給你的,如今不過是提前些時候罷了,也不必煩心,待避暑回來便讓幾個掌櫃的來給姑娘請安便是。”
李婠垂眼一瞬,複抬頭說道:“祖母待我極好,隻是管個院子和管酒樓茶坊可不相同,隻怕……”
“怕甚?姑娘隻管放心,管事的有什麽不是直接打發出去就是了。就是虧了賠了也不要緊,隻當是長個經驗。”
“嬤嬤既如此說,再推辭倒是我的不是了,不知祖母現可在安喜苑?”夏嬤嬤擺手:“我來時老太太才交代過,讓姑娘你可別再來回勞累,明日便要去莊子避暑,路上折騰,好生歇息才是。再有,你最知她不過,她不耐煩聽那些煩膩的感激話。我也不擾你,先走了。”說完回轉了。
小佛堂裏一白瓷菩薩低眉,案上梵香繚繞,老夫人雙目微閉,手持佛珠,口中念經。
夏嬤嬤捧著一物去,又捧著一物回,進了佛堂後,放輕腳步,候在一旁。
少許時刻,老夫人稍停,夏嬤嬤趕緊上前。
老夫人抬眼撇了盒子一眼道:“怎麽?沒送出去?”夏嬤嬤道:“哪能。姑娘前些日子繡了個抹額,讓我帶來。”老夫人看向盒中,隻見這抹額中間寬、兩邊窄,以絲綢做底,上繡有壽菊,墜以珠翠花飾,精致典雅。
老夫人下垂的嘴角微微一提,平聲道:“繡工倒有進益,沒成日子裏撲到那堆書裏去。”夏嬤嬤喜道:“姑娘可是您一手教養,舉止嫻雅,秀麗端莊,再好不過了。”
“她那罕言寡語的性子,也就你能誇出個一二三來。”
“何止一二三。姑娘小時雖有些頑劣,但有顆糖也要捏在手裏,讓您嚐嚐,現如今您喜靜不讓人打擾,也是隔三差五差人送東西,姑娘是個孝順的,準錯不了。”說完夏嬤嬤一頓,似是想起什麽來了,遲疑地問道:“姑娘房裏前些時候去了上百兩紋銀的事,現今也沒甚眉目,要不再打發小子問問?”
老夫人斂目道:“罷了,她如今也大了,左不過就是哪家小姐妹借錢周轉,抑或是給了濟慈堂那些孤寡,以前也不是沒有過。隨她去吧。”
話說李婠接了幾張契子後,心神有些不定,麵上卻沒露出分毫,隻打發夏菱又去看望柳媽媽,且叫她悄悄去問問常去探望柳媽媽的有哪些人。
夏菱不多時便回來回話:“前些日子來探望的不少,除柳媽媽親子孫侄外,大夫人院裏的蒲媽媽,老夫人院裏的翠兒都來過。”
李婠又問:“近日,府上可有什麽要事?”夏菱思索半響,說道:“隻連姐兒遠嫁那一件事,姑娘也是知曉的。”
李婠斂眉,自白馬寺後,地契一事便是唯一與夢中不同的一樁事,那夢中,她從頭到尾都沒見過這些契子。
李婠深知自己祖母為人,斷不會做那等瞞昧錢財之事,遂百思不得其解,隻得暫且記在心上。
至次日,天色蒙蒙亮,各個院子燈火便亮起來了。
春慧夏菱等人領著幾個粗使婆子抬著幾個箱籠從角門出去,那處早有馬夫小廝候著裝車,提前把行禮送往莊子。
待箱籠裝車,又回過頭伺候大小主子梳洗、吃朝食,匆匆忙忙一早上。太陽東掛在半空時,終於見幾輛富貴馬車從青蓮巷頭魚貫而出,駛入灑金街。
李婠坐於繡墊上,自紗窗往外瞧去,沿途見商販叫賣,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在此時,有幾個年輕公子沿街打馬而來,後十幾個小子背箭囊彎弓各物跟在後邊,一群人轉瞬又呼嘯而去。
她見其中一人著猩紅暗紋團花長袍,身形甚偉,有幾分熟悉,正要細想,這時夏菱掀簾子進來,“姑娘,要不先歇歇。”隨後小心打量她神色後輕聲說:“剛老夫人打發人來,說掀開簾子不大莊重。怕有心人知曉了瞎做文章。”
李婠一怔,臉上活泛的神色褪去,她緩緩地道:“是我不是。”後一路端坐,並不言語。
行到半路,在小楊樹岔路口時,老夫人馬車便與她們岔開,往靈石寺方向,李婠她們仍往莊子裏去。
要去的莊子莊頭姓孫,前幾日得了消息,就使喚人把裏裏外外都歸置了一遍。今日太陽未出,便與自己婆娘、一幹下人候在門口,到正午才迎著人。
隔著一屏風,李婠姐妹幾人高坐榻上,孫莊頭又作揖請安,說了些許場麵話,得了賞銀便下去了。
終於萬般事了,李婠姐妹幾人鬆快幾分,安排起行程來。
李姝先開口道:“我聽人說,這涼亭是一絕,可不能不去。”無長輩在一旁,李婠隻覺少了束縛,笑著接口:“後麵梨園也不差。”
“要不還是去果園,邊摘果子邊吃?。”“亦或是後山,尋芳探幽。”
李嫦在一旁笑道:“瞧瞧,瞧瞧,這你一言我一語的,小妹話也多起來,這真是個好地方。”
後轉頭對李娟、李妍二人說,“你們也別呆坐著,好不容易就咱幾個,也說說想去哪兒玩。”
用了午膳,一莊裏丫鬟在前頭帶路,七拐八拐的,來到一亭子。
放眼望去,那涼亭立在山腰,有一山澗飛流而下,聚水成潭,霧氣騰騰,好似仙境。又有一水車架於山腰,一股水流從半空順亭頂飛瀉而下,積水成簾,後飛灑潭中。
李嫦幾人走進一看,亭上匾額書“三千尺”,於是紛紛稱讚:“好俊的心思。”
幾人繞潭邊遊玩片刻,而後撐傘步入亭中,周圍水簾朦朧,自成一景。
李娟:“果真如傳言所說,是消暑納涼的寶地。”李妍:“這處造物與人合為一體,頗有幾分天人合一之意,當真稱得上鬼斧神工四字。”
正說著,李姝驚呼:“你們瞧,這水流好似大了些。”幾人一看,原是外麵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李嫦說道:“真是六月的天,小娃娃的臉,下雨了。”
這時,莊門外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
第5章
卻說月前,尚書右丞二房玄孫羅英耀代母下梁州看望長親。尚書右丞官居三品,掌錢糧之事,又為陳家蔭親,陳家不敢怠慢,遂命二房嫡長子陳昌作陪。
陳昌先前不知其性情,隻挑練些中規中矩的去處,與幾位才子書生吟詩作對,賞畫賞玉。後見他興趣怏怏,知其不喜,遂廣邀梁州豪富親友、權貴子弟作陪,設酒宴、逛瓦窯,把戲多不勝數,賽馬舞劍、賭博壓妓、投壺蹴鞠、鬥雞遛狗,讓羅英耀目不暇接,樂不思蜀。
這日晚,陳昌於長樂坊中設宴,與羅英耀與幾個紈絝子吃酒賭牌,這幾人皆是富貴子弟,家道豐厚,又是年少好玩之時,其中一人開口道:“牌九投壺俱都是老三樣,真沒甚好玩,怎不玩點新奇?”羅英耀好奇問道:“甚新奇玩意兒?”
那人名馮內,本沒主意,隻隨口一提。但他自認也是風流場裏的浪子,玩家子弟中的魁首,眼睛一打量紗縵上的銅鉤,有了主意:“‘兩朋高語任爭籌,夜半君王與打鉤。恐欲天明催促漏,贏朋先起舞纏頭。’古人皆喜,何不‘藏鉤’?”
藏鉤,便是讓一人手中藏一物,另外人去猜出鉤子藏在誰的手裏。眾人一聽,紛紛推拒:“不玩不玩,隻我們幾人,三兩下就猜中,不得勁兒。”那人本是梁州有名紈絝,性情矯橫,頗有不服,但自己又說不出一二三來。
陳昌見此,笑道:“怕甚?長樂坊百餘人,怎麽都夠了。”
其餘人愣怔一瞬,後撫掌大笑:“不愧是你陳昌,真真聲勢浩大——”
待笑聲漸止,陳昌道:“那銅鉤可使不得,還沒藏就露餡了。你們可有好物?”羅英耀這時解下腰間玉環,“便以此做‘鉤’吧。”一旁的三七躬身接過,後退出門安排。
這長樂坊本本是陳家產業,現客人不多。管事知此趕客命令,進退維穀,焦頭爛額。
三七手拿玉環,安撫道:“怕甚?天塌了有高個兒頂著。你隻管去,或威逼,或利誘,哪有辦不成的事。”管事無法,隻好硬著頭皮去了。
房間稍靜,屋內人隻聽外麵喧鬧聲漸小漸無。趁此時,馮內道:“可有彩頭?”陳昌道:“我出彩娟千匹,中者可得。”
其餘人心想,好大的手筆,卻紛紛不落人後,押注甚多。最後所具之物,珍奇異物,不知幾凡。有黃金,有好玉,有奇硯,有古畫,樣類繁多,人人摩拳擦掌。
待三七回稟,眾人推門而出。坊內已大變樣。此時歌舞已停,客人已無。歌姬舞女、侍女護院、龜公老鴇,一百多人都在大廳或坐或立,雙手需握,作藏鉤狀。
七八位公子進去,便如魚苗入海。一人邊辨認、邊朗聲說:“可不能和我搶,我找那幅畫甚久,沒成想會在彩頭裏。”
羅英耀一連辨別幾人未中,聽此話被激得興致高昂,忽的他見一女子色若春花,身段窈窕,雙手作西子捧心狀,眼神直勾勾地向他望來。
他徑直走去,“敢問姑娘手中可有一物?”那女子雙手張開,正是玉環。羅英耀大喜。一眼尖的富家子叫嚷道:“怎地不是我、怎地不是我。”幾人圍過來紛紛道喜。
羅英耀意得誌滿,興高采烈地被人簇擁回屋宴飲。那捧玉環的女子也隨在一旁。這女子名嬌嬌,日後被陳家贖身,給羅英耀做了外室,也是這風塵裏的一樁俗事,各有各的際遇,暫不贅言。
隻說第二日天不見亮,馮內嚷著要去獵白狐,原是昨日他喝醉酒後和一妓子說了些獵虎驅狼的大話,今日抹不開臉,硬是要山上去。
羅、陳二人不置可否,大家遂吆五喝六,帶了十幾個好手往城外去了。誰知白狐沒找到,隻獵了幾個野雞兔子,一群人就被雨淋成了落湯雞。
陳昌道:“你們且等著,待我尋一避雨之地。”說罷,不顧下人勸誡,揚鞭策馬,疾馳而去,三七見忙跟在他身後,卻漸漸被落下,隻能垂頭喪氣的回來。
不消片刻,雨中有一影子疾馳而來,眾人趕緊圍過去。羅英耀道:“陳兄可找到避雨之處?”“前頭有一莊子,可前去避雨。”其餘人大喜,均驅馬趕路。
行至莊門口,三七上前敲門:“裏麵可有人在?我等是涼州陳家人,想借貴莊稍避風雨!”門口開了一條縫,一小廝見麵前約一二十個年輕人,唬了一跳,道:“你們且等等,待我回稟莊頭。”三七忙遞上一物,那小廝接過,複又把門鎖上。
孫莊頭一聽到消息便覺為難,此次出門兩位夫人要留在照看大小公子爺們兒,老夫人又去了廟宇,現莊子裏隻幾位小姐,來者是二十餘名漢子,萬一對方有歹心,他十條命都不夠賠。思前想後,孫莊頭便想讓下人回絕。
孫娘子也在一旁,此時問道:“那十幾人衣著如何?”小廝回道:“雨太大,沒怎看清,不過當頭幾人均是錦衣華服。”
聽此,孫娘子勸道:“何不請府上幾位小姐做主。這些人穿著富貴,還有信物,莫不是豪族陳家人,萬不可得罪。”孫莊頭覺著有理,便讓人速去通稟。
李婠姐妹幾人從三尺亭回,換了幹爽衣衫,在廳中賞雨吃酒。聽聞此事,李嫦左右思量:“莊上均是女子,怕是不便。”
李嫦居長,李娟、李姝、李妍三人也覺不便,閉口不言。李婠說道:“這雨大,還是請進來吧。”李嫦道:“不妥,若是歹人如何是好。”
李婠道:“若是歹人,那莊門也抵不過二十人一人幾腳,莊上下人也護不住這麽大的地方。不若退至中門,差人守著,倒能保全。況且,這地方雖為城郊,但無謀財害命的匪盜,那些人穿著富貴,又有信物,怕是真的。”
李娟皺眉:“這又不是十拿九穩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李婠道:“離這處最近的廟宇騎快馬也得一時辰,看這雨短時間不會停,怕是得淋壞了。”李娟回道:“他們淋壞與否我是不知,但若出事,我們名聲可不好聽。”
李婠輕聲說道:“姐姐勿憂,這莊子占地百畝不止,又有幾十個丫鬟婆子,雙方見不上麵,前些日子我們還嚐了他家果子,現在把人拒了,怕也不妥。”
李娟聞言冷笑三聲:“這話說得,倒是我多冷血似的,好人倒是你做去了。我不過也是為姐妹著想,這又無長輩在旁,萬一傳出風言風語的,我們幾個兒可算是完了。”
李婠聽此,心中不知是何滋味,不再言語。
李嫦道:“怎一不留神又吵起來了。原是我想偏了。快讓人進吧,莫淋壞了。另把中門鎖了,多差幾個下人伺候著。”
陳、羅等人候在莊門前的屋簷下,衣衫盡濕、冷風拂麵,甚是難熬。偏偏左等右等,左盼右盼也不見人來。
這時,莊門打開,孫莊頭忙捧著玉佩出來拜見:“幾位爺久等,快快請進。”馮內當即冷哼一聲:“當真是要多謝你這麽快出來,沒趕上我們凍死冷死。這梁州哪家不是請著求著我們哥幾個進門,若不是遇上這老天不長眼,嗬——”
孫莊頭苦著臉告饒:"這這這——實屬下人手腳太慢,誤了時辰——幾位爺見諒、見諒。"
其餘人臉色也不好。陳昌心中暗惱這莊子不識抬舉,在羅英耀麵前下他麵子,麵上卻不動聲色,道:“馮二,勿要起爭端,還請莊頭帶路。”
孫莊頭連忙撐傘,領眾人入內,後備熱水,奉上幹爽衣物、食物薑湯等。
這日大雨淋漓,天色暗沉,至傍晚也未停。眾人用了晚膳,又無耍處,隻覺無趣,虛度了光陰。
馮內道:“怪我,若不是我偏要上山,也不至於困在此處。”其餘人正要安慰,又聽他道:“也不怪我。若不是昨日兩個女嬌娘太美,我便不會喝醉。”
羅英耀打趣道:“可不是,也怪今日大雨,沒讓你馮二使出吞狼驅虎的本事。”眾人大笑不已。
馮內不理,看向窗外,歎了一口氣:“隻是不知何時才能雨停,若下個兩三日,那天氣兔子皮怕是要爛了。”
一人笑道:“一隻兔子皮可有兩位佳人,你到底要給誰?”“去去去——怎麽一直拿我打趣。”說完,他眼睛一轉,看向陳昌:“這倒是要問陳兄取取經了。”
陳昌聞言放下茶盞,大笑道:“這倒是問住我了,畢竟誰也不像馮兄一樣隻得了一張皮子。”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馮內冷哼:“那這兩位夫人總要有一正一副,到時候又是誰正誰副?”其餘人麵麵相覷,看天的看天,喝茶的喝茶,均不接這一話茬子。
兩年前,陳家二房夫人胞弟攜二女投奔而來,那二女生得明眸皓齒、杏臉桃腮,陳昌為其拒了貴女,這一事在這圈子中已是舊談,眾人心照不宣,但還從未有人當麵談起。遂做此態。
其中一人道不知這番緣由,見此打了個圓場:“哪來的什麽正副。依我之見,士族貴女才堪配陳兄。”其餘人也紛紛道:“是極是極。”
陳昌渾不在意:“什麽貴女不貴女,那木頭樁子的作態我不喜。至於誰正誰副,當然是我喜便為正。”聽此言,眾人轟然叫好,“為此言,當浮三大白——”
次日,雲消雨散,萬裏無雲。李、羅等人騎馬離去,到城門散了。
夏嬤嬤上前拜見,“姑娘有禮。”
李婠自深思中醒來,放下書本道:“當不得,快快起身就坐。”後倒滿一杯茶水遞過去。夏嬤嬤忙接過,拿出一漆木盒子,笑道:“老太太吩咐我送來的。”
李婠好奇打量,笑道:“莫不是祖母又給我送珠花來了。”打開後,她神色一愣,裏麵竟是幾張地契房契。
一上寫有“立典賣房屋文契於李婠,今將坐落拱辰巷房屋兩層,一前廳一後院,外有房二十四,半新,占地半畝,其房並無重疊交易,亦無他人爭執,如有等情,由典賣人理論,與現業者無幹。空口無憑,立此文契為證。”另兩張仿佛,各蓋有官印。
“這三處地方,一是酒樓,一是布莊,另還有一處是個莊子,均是紅契,今早兒才從官府裏取回來。老太太原話是說,她如今體力不濟,又見這海棠苑井井有條,遂先把這三處交到你手上,這三處利潤也給姑娘添些嚼用。這地方本就要給你的,如今不過是提前些時候罷了,也不必煩心,待避暑回來便讓幾個掌櫃的來給姑娘請安便是。”
李婠垂眼一瞬,複抬頭說道:“祖母待我極好,隻是管個院子和管酒樓茶坊可不相同,隻怕……”
“怕甚?姑娘隻管放心,管事的有什麽不是直接打發出去就是了。就是虧了賠了也不要緊,隻當是長個經驗。”
“嬤嬤既如此說,再推辭倒是我的不是了,不知祖母現可在安喜苑?”夏嬤嬤擺手:“我來時老太太才交代過,讓姑娘你可別再來回勞累,明日便要去莊子避暑,路上折騰,好生歇息才是。再有,你最知她不過,她不耐煩聽那些煩膩的感激話。我也不擾你,先走了。”說完回轉了。
小佛堂裏一白瓷菩薩低眉,案上梵香繚繞,老夫人雙目微閉,手持佛珠,口中念經。
夏嬤嬤捧著一物去,又捧著一物回,進了佛堂後,放輕腳步,候在一旁。
少許時刻,老夫人稍停,夏嬤嬤趕緊上前。
老夫人抬眼撇了盒子一眼道:“怎麽?沒送出去?”夏嬤嬤道:“哪能。姑娘前些日子繡了個抹額,讓我帶來。”老夫人看向盒中,隻見這抹額中間寬、兩邊窄,以絲綢做底,上繡有壽菊,墜以珠翠花飾,精致典雅。
老夫人下垂的嘴角微微一提,平聲道:“繡工倒有進益,沒成日子裏撲到那堆書裏去。”夏嬤嬤喜道:“姑娘可是您一手教養,舉止嫻雅,秀麗端莊,再好不過了。”
“她那罕言寡語的性子,也就你能誇出個一二三來。”
“何止一二三。姑娘小時雖有些頑劣,但有顆糖也要捏在手裏,讓您嚐嚐,現如今您喜靜不讓人打擾,也是隔三差五差人送東西,姑娘是個孝順的,準錯不了。”說完夏嬤嬤一頓,似是想起什麽來了,遲疑地問道:“姑娘房裏前些時候去了上百兩紋銀的事,現今也沒甚眉目,要不再打發小子問問?”
老夫人斂目道:“罷了,她如今也大了,左不過就是哪家小姐妹借錢周轉,抑或是給了濟慈堂那些孤寡,以前也不是沒有過。隨她去吧。”
話說李婠接了幾張契子後,心神有些不定,麵上卻沒露出分毫,隻打發夏菱又去看望柳媽媽,且叫她悄悄去問問常去探望柳媽媽的有哪些人。
夏菱不多時便回來回話:“前些日子來探望的不少,除柳媽媽親子孫侄外,大夫人院裏的蒲媽媽,老夫人院裏的翠兒都來過。”
李婠又問:“近日,府上可有什麽要事?”夏菱思索半響,說道:“隻連姐兒遠嫁那一件事,姑娘也是知曉的。”
李婠斂眉,自白馬寺後,地契一事便是唯一與夢中不同的一樁事,那夢中,她從頭到尾都沒見過這些契子。
李婠深知自己祖母為人,斷不會做那等瞞昧錢財之事,遂百思不得其解,隻得暫且記在心上。
至次日,天色蒙蒙亮,各個院子燈火便亮起來了。
春慧夏菱等人領著幾個粗使婆子抬著幾個箱籠從角門出去,那處早有馬夫小廝候著裝車,提前把行禮送往莊子。
待箱籠裝車,又回過頭伺候大小主子梳洗、吃朝食,匆匆忙忙一早上。太陽東掛在半空時,終於見幾輛富貴馬車從青蓮巷頭魚貫而出,駛入灑金街。
李婠坐於繡墊上,自紗窗往外瞧去,沿途見商販叫賣,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在此時,有幾個年輕公子沿街打馬而來,後十幾個小子背箭囊彎弓各物跟在後邊,一群人轉瞬又呼嘯而去。
她見其中一人著猩紅暗紋團花長袍,身形甚偉,有幾分熟悉,正要細想,這時夏菱掀簾子進來,“姑娘,要不先歇歇。”隨後小心打量她神色後輕聲說:“剛老夫人打發人來,說掀開簾子不大莊重。怕有心人知曉了瞎做文章。”
李婠一怔,臉上活泛的神色褪去,她緩緩地道:“是我不是。”後一路端坐,並不言語。
行到半路,在小楊樹岔路口時,老夫人馬車便與她們岔開,往靈石寺方向,李婠她們仍往莊子裏去。
要去的莊子莊頭姓孫,前幾日得了消息,就使喚人把裏裏外外都歸置了一遍。今日太陽未出,便與自己婆娘、一幹下人候在門口,到正午才迎著人。
隔著一屏風,李婠姐妹幾人高坐榻上,孫莊頭又作揖請安,說了些許場麵話,得了賞銀便下去了。
終於萬般事了,李婠姐妹幾人鬆快幾分,安排起行程來。
李姝先開口道:“我聽人說,這涼亭是一絕,可不能不去。”無長輩在一旁,李婠隻覺少了束縛,笑著接口:“後麵梨園也不差。”
“要不還是去果園,邊摘果子邊吃?。”“亦或是後山,尋芳探幽。”
李嫦在一旁笑道:“瞧瞧,瞧瞧,這你一言我一語的,小妹話也多起來,這真是個好地方。”
後轉頭對李娟、李妍二人說,“你們也別呆坐著,好不容易就咱幾個,也說說想去哪兒玩。”
用了午膳,一莊裏丫鬟在前頭帶路,七拐八拐的,來到一亭子。
放眼望去,那涼亭立在山腰,有一山澗飛流而下,聚水成潭,霧氣騰騰,好似仙境。又有一水車架於山腰,一股水流從半空順亭頂飛瀉而下,積水成簾,後飛灑潭中。
李嫦幾人走進一看,亭上匾額書“三千尺”,於是紛紛稱讚:“好俊的心思。”
幾人繞潭邊遊玩片刻,而後撐傘步入亭中,周圍水簾朦朧,自成一景。
李娟:“果真如傳言所說,是消暑納涼的寶地。”李妍:“這處造物與人合為一體,頗有幾分天人合一之意,當真稱得上鬼斧神工四字。”
正說著,李姝驚呼:“你們瞧,這水流好似大了些。”幾人一看,原是外麵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李嫦說道:“真是六月的天,小娃娃的臉,下雨了。”
這時,莊門外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
第5章
卻說月前,尚書右丞二房玄孫羅英耀代母下梁州看望長親。尚書右丞官居三品,掌錢糧之事,又為陳家蔭親,陳家不敢怠慢,遂命二房嫡長子陳昌作陪。
陳昌先前不知其性情,隻挑練些中規中矩的去處,與幾位才子書生吟詩作對,賞畫賞玉。後見他興趣怏怏,知其不喜,遂廣邀梁州豪富親友、權貴子弟作陪,設酒宴、逛瓦窯,把戲多不勝數,賽馬舞劍、賭博壓妓、投壺蹴鞠、鬥雞遛狗,讓羅英耀目不暇接,樂不思蜀。
這日晚,陳昌於長樂坊中設宴,與羅英耀與幾個紈絝子吃酒賭牌,這幾人皆是富貴子弟,家道豐厚,又是年少好玩之時,其中一人開口道:“牌九投壺俱都是老三樣,真沒甚好玩,怎不玩點新奇?”羅英耀好奇問道:“甚新奇玩意兒?”
那人名馮內,本沒主意,隻隨口一提。但他自認也是風流場裏的浪子,玩家子弟中的魁首,眼睛一打量紗縵上的銅鉤,有了主意:“‘兩朋高語任爭籌,夜半君王與打鉤。恐欲天明催促漏,贏朋先起舞纏頭。’古人皆喜,何不‘藏鉤’?”
藏鉤,便是讓一人手中藏一物,另外人去猜出鉤子藏在誰的手裏。眾人一聽,紛紛推拒:“不玩不玩,隻我們幾人,三兩下就猜中,不得勁兒。”那人本是梁州有名紈絝,性情矯橫,頗有不服,但自己又說不出一二三來。
陳昌見此,笑道:“怕甚?長樂坊百餘人,怎麽都夠了。”
其餘人愣怔一瞬,後撫掌大笑:“不愧是你陳昌,真真聲勢浩大——”
待笑聲漸止,陳昌道:“那銅鉤可使不得,還沒藏就露餡了。你們可有好物?”羅英耀這時解下腰間玉環,“便以此做‘鉤’吧。”一旁的三七躬身接過,後退出門安排。
這長樂坊本本是陳家產業,現客人不多。管事知此趕客命令,進退維穀,焦頭爛額。
三七手拿玉環,安撫道:“怕甚?天塌了有高個兒頂著。你隻管去,或威逼,或利誘,哪有辦不成的事。”管事無法,隻好硬著頭皮去了。
房間稍靜,屋內人隻聽外麵喧鬧聲漸小漸無。趁此時,馮內道:“可有彩頭?”陳昌道:“我出彩娟千匹,中者可得。”
其餘人心想,好大的手筆,卻紛紛不落人後,押注甚多。最後所具之物,珍奇異物,不知幾凡。有黃金,有好玉,有奇硯,有古畫,樣類繁多,人人摩拳擦掌。
待三七回稟,眾人推門而出。坊內已大變樣。此時歌舞已停,客人已無。歌姬舞女、侍女護院、龜公老鴇,一百多人都在大廳或坐或立,雙手需握,作藏鉤狀。
七八位公子進去,便如魚苗入海。一人邊辨認、邊朗聲說:“可不能和我搶,我找那幅畫甚久,沒成想會在彩頭裏。”
羅英耀一連辨別幾人未中,聽此話被激得興致高昂,忽的他見一女子色若春花,身段窈窕,雙手作西子捧心狀,眼神直勾勾地向他望來。
他徑直走去,“敢問姑娘手中可有一物?”那女子雙手張開,正是玉環。羅英耀大喜。一眼尖的富家子叫嚷道:“怎地不是我、怎地不是我。”幾人圍過來紛紛道喜。
羅英耀意得誌滿,興高采烈地被人簇擁回屋宴飲。那捧玉環的女子也隨在一旁。這女子名嬌嬌,日後被陳家贖身,給羅英耀做了外室,也是這風塵裏的一樁俗事,各有各的際遇,暫不贅言。
隻說第二日天不見亮,馮內嚷著要去獵白狐,原是昨日他喝醉酒後和一妓子說了些獵虎驅狼的大話,今日抹不開臉,硬是要山上去。
羅、陳二人不置可否,大家遂吆五喝六,帶了十幾個好手往城外去了。誰知白狐沒找到,隻獵了幾個野雞兔子,一群人就被雨淋成了落湯雞。
陳昌道:“你們且等著,待我尋一避雨之地。”說罷,不顧下人勸誡,揚鞭策馬,疾馳而去,三七見忙跟在他身後,卻漸漸被落下,隻能垂頭喪氣的回來。
不消片刻,雨中有一影子疾馳而來,眾人趕緊圍過去。羅英耀道:“陳兄可找到避雨之處?”“前頭有一莊子,可前去避雨。”其餘人大喜,均驅馬趕路。
行至莊門口,三七上前敲門:“裏麵可有人在?我等是涼州陳家人,想借貴莊稍避風雨!”門口開了一條縫,一小廝見麵前約一二十個年輕人,唬了一跳,道:“你們且等等,待我回稟莊頭。”三七忙遞上一物,那小廝接過,複又把門鎖上。
孫莊頭一聽到消息便覺為難,此次出門兩位夫人要留在照看大小公子爺們兒,老夫人又去了廟宇,現莊子裏隻幾位小姐,來者是二十餘名漢子,萬一對方有歹心,他十條命都不夠賠。思前想後,孫莊頭便想讓下人回絕。
孫娘子也在一旁,此時問道:“那十幾人衣著如何?”小廝回道:“雨太大,沒怎看清,不過當頭幾人均是錦衣華服。”
聽此,孫娘子勸道:“何不請府上幾位小姐做主。這些人穿著富貴,還有信物,莫不是豪族陳家人,萬不可得罪。”孫莊頭覺著有理,便讓人速去通稟。
李婠姐妹幾人從三尺亭回,換了幹爽衣衫,在廳中賞雨吃酒。聽聞此事,李嫦左右思量:“莊上均是女子,怕是不便。”
李嫦居長,李娟、李姝、李妍三人也覺不便,閉口不言。李婠說道:“這雨大,還是請進來吧。”李嫦道:“不妥,若是歹人如何是好。”
李婠道:“若是歹人,那莊門也抵不過二十人一人幾腳,莊上下人也護不住這麽大的地方。不若退至中門,差人守著,倒能保全。況且,這地方雖為城郊,但無謀財害命的匪盜,那些人穿著富貴,又有信物,怕是真的。”
李娟皺眉:“這又不是十拿九穩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李婠道:“離這處最近的廟宇騎快馬也得一時辰,看這雨短時間不會停,怕是得淋壞了。”李娟回道:“他們淋壞與否我是不知,但若出事,我們名聲可不好聽。”
李婠輕聲說道:“姐姐勿憂,這莊子占地百畝不止,又有幾十個丫鬟婆子,雙方見不上麵,前些日子我們還嚐了他家果子,現在把人拒了,怕也不妥。”
李娟聞言冷笑三聲:“這話說得,倒是我多冷血似的,好人倒是你做去了。我不過也是為姐妹著想,這又無長輩在旁,萬一傳出風言風語的,我們幾個兒可算是完了。”
李婠聽此,心中不知是何滋味,不再言語。
李嫦道:“怎一不留神又吵起來了。原是我想偏了。快讓人進吧,莫淋壞了。另把中門鎖了,多差幾個下人伺候著。”
陳、羅等人候在莊門前的屋簷下,衣衫盡濕、冷風拂麵,甚是難熬。偏偏左等右等,左盼右盼也不見人來。
這時,莊門打開,孫莊頭忙捧著玉佩出來拜見:“幾位爺久等,快快請進。”馮內當即冷哼一聲:“當真是要多謝你這麽快出來,沒趕上我們凍死冷死。這梁州哪家不是請著求著我們哥幾個進門,若不是遇上這老天不長眼,嗬——”
孫莊頭苦著臉告饒:"這這這——實屬下人手腳太慢,誤了時辰——幾位爺見諒、見諒。"
其餘人臉色也不好。陳昌心中暗惱這莊子不識抬舉,在羅英耀麵前下他麵子,麵上卻不動聲色,道:“馮二,勿要起爭端,還請莊頭帶路。”
孫莊頭連忙撐傘,領眾人入內,後備熱水,奉上幹爽衣物、食物薑湯等。
這日大雨淋漓,天色暗沉,至傍晚也未停。眾人用了晚膳,又無耍處,隻覺無趣,虛度了光陰。
馮內道:“怪我,若不是我偏要上山,也不至於困在此處。”其餘人正要安慰,又聽他道:“也不怪我。若不是昨日兩個女嬌娘太美,我便不會喝醉。”
羅英耀打趣道:“可不是,也怪今日大雨,沒讓你馮二使出吞狼驅虎的本事。”眾人大笑不已。
馮內不理,看向窗外,歎了一口氣:“隻是不知何時才能雨停,若下個兩三日,那天氣兔子皮怕是要爛了。”
一人笑道:“一隻兔子皮可有兩位佳人,你到底要給誰?”“去去去——怎麽一直拿我打趣。”說完,他眼睛一轉,看向陳昌:“這倒是要問陳兄取取經了。”
陳昌聞言放下茶盞,大笑道:“這倒是問住我了,畢竟誰也不像馮兄一樣隻得了一張皮子。”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馮內冷哼:“那這兩位夫人總要有一正一副,到時候又是誰正誰副?”其餘人麵麵相覷,看天的看天,喝茶的喝茶,均不接這一話茬子。
兩年前,陳家二房夫人胞弟攜二女投奔而來,那二女生得明眸皓齒、杏臉桃腮,陳昌為其拒了貴女,這一事在這圈子中已是舊談,眾人心照不宣,但還從未有人當麵談起。遂做此態。
其中一人道不知這番緣由,見此打了個圓場:“哪來的什麽正副。依我之見,士族貴女才堪配陳兄。”其餘人也紛紛道:“是極是極。”
陳昌渾不在意:“什麽貴女不貴女,那木頭樁子的作態我不喜。至於誰正誰副,當然是我喜便為正。”聽此言,眾人轟然叫好,“為此言,當浮三大白——”
次日,雲消雨散,萬裏無雲。李、羅等人騎馬離去,到城門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