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古代女子記事(雙重生) 作者:青橋細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婠笑道:“在此間戰場,可沒男女之別。這梁州布行生意,不是他死便是我亡,若我怯戰,便先輸人一城,快快去罷,我琢磨琢磨,能否有個兩全的法子。”
夏菱道:瞧,不是說出來了嗎?夏菱又問:“姑娘可要和二爺說說?”
李婠道:“不與他相關。”夏菱無法,隻得退下。隻她左思右想,也覺得不好。一則,論禮,沒哪家大家奶奶去私見外男的,二則,若被人曉得了,有個風言風語傳出來,隻能伸脖子吊死。如此想著,她腳下一轉,往外頭去了。
二門外守著幾個小子,見夏菱來,紛紛問好。夏菱問:“二爺在哪處?”其中一個答道:“二爺外出去往王大儒府上去了,今兒又聽三七說,監司家公子請酒,怕是要戌時才回。菱姑娘找二爺?我們叫出個人去看著,二爺一回來,便使人去叫你。”
夏菱說道:“我這是要事,莫要遲了。”說著,她拿了幾百大錢來給他們:“拿去吃酒罷。”那幾個小子忙笑著接過。
次日早,李婠去了老太太處回,見陳昌暖閣中圈椅上坐著溫書,心頭納悶,按理這時他應去書房溫書,這會兒怎又坐在這兒了?又見日頭早,隻得耐下心來。李婠叫春慧取來賬目,在榻幾上撥了一通算盤。半時辰後,清脆地劈裏啪啦聲小了些。
李婠輕輕地往陳昌處瞧了兩下,又收回眼。她無聲吐了口氣,又輕輕吸氣。陳昌翻了一頁書,餘光見她鬼鬼祟祟樣子,一時心頭好笑得緊,隻他麵上不動,仍舊作讀書狀。
又過了半刻鍾,李婠放下筆來,輕聲問道:“你不去吃酒?”陳昌回道:“推了。”李婠問:“為甚麽推了?”陳昌不答。李婠又起話頭:“你不往書房去?”陳昌道:“書房陰濕,這處有地龍,暖和些。”
如此一來一回了幾個來回,陳昌樂得與她說話,言語間回轉,這麵李婠倒是看明白了,冷笑道:“你故意的?”陳昌道:“奶奶說的什麽話,我倒是不明白了?”李婠不應聲了。
陳昌收起書,起身在她對麵坐了,望著她眼睛,笑吟吟地哄她說道:“就像是攜著個帕子、扇子般,請奶奶攜帶我出門去漲漲見識罷,我必定不發一言。”
李婠不答反問:“可是夏菱說的?”陳昌覷見她麵露些怒色,也不答反笑:“奶奶慣會是自個兒做主,隻也請顧惜著家裏人些,我們提心吊膽的,隻怕人有個三長兩短。”
李婠道:“你出門吃酒,也會與人說你去了哪處?也會攜帶我去不成?”陳昌一聽,心頭暗道不好,他也不知為何,一到這男女有分別,李婠總是執坳些。他不是那起子自己妻子見男人一麵便要殺要打的慫包,隻是左思右想也摸不準李婠的脈,遂當她守在這方院子裏無趣了些,有個布行營生叫她打發時日。
他順著毛捋:“我日後定當先與你說。”至於攜帶人出去?陳昌哪肯讓她被旁人瞧了她去。陳昌又道:“時辰怕是要到了。”李婠見日頭偏正,也不與他糾纏,自出門去。
陳昌隨在她身後,打馬在側,徑直往蝴蝶閣去。此閣隻一層,中有小院,設有假山奇石,瑤草異花,四麵回廊環顧,中有一間正屋,左右各一間小花廳。待至門前,一掌櫃迎上前來,請陳、李二人入內,方在窗邊坐下,便有使女端上菜來。
半刻鍾後,馱馬兒走至廊下,隔著窗向裏頭說道:“鄙人大膽,邀女東家來,實屬罪過。”李婠道:“羅老爺請進來敘話。”馱馬兒道:“不敢擅入。女東家喚我一聲馱馬兒便是。”
李婠道:“在商言商,羅老爺請進。”馱馬兒聽此,又推辭再三,李婠又再三相邀,他告了聲罪,推門進去。
馱馬兒隻見坐上女子著一身華服、珠圍翠繞,霧鬢風鬟、眉目如畫,她脊梁挺直,目光清正,似世家千金貴人,不像是個做營生的。在其側的男子玉質金相、一表非凡,他略微斜坐在一旁,一手放在女子的圈椅上,也讓人不敢小覷。
他心頭啐了一口:媽媽的,楞個小娘皮穿金戴銀的,不在後院裏頭生兒育女,瞎折騰啥?麵上卻倒滿三盞酒來,道:“今日請女東家前來,實屬冒昧,許我自罰三杯。”說罷,他端起酒來喝了。
他喟歎一聲:“我隻識得幾個大字,說不來拐彎抹角的話,隻能開門見山了,女東家見笑了。”李婠道:“羅老爺是爽快人物。”馱馬兒道:“此番請女東家前來,我有一事相求。”
李婠道:“但說無妨。”馱馬兒苦笑一聲,道:“也不怕女東家笑話,我十四歲離家,年過四十回了梁州,如今五十五了才在梁州立住腳。女東家一出手,我這營生也差不多沒了。我是有些銀錢,夠下半輩子花用。隻我手下上千號中人,起早貪黑,翻山越嶺,這是個苦買賣。他們背後的婆娘、子女,都指著這幾個大錢。還請姑娘高抬貴手,饒他們一命,給他們個活路。”
李婠麵上動容,隻道:“羅老爺大義。可自古沒有砸了我的碗,讓你好去端飯的理兒,你有上千底下人要顧全,我何嚐沒有?我有兩個兩全法子,請羅老爺一聽。”
馱馬兒忙道:“願聞其詳。”
李婠道:“羅老爺不若轉個營生,我有大宗貨,卻少能人販去遠地,不如你我聯合,順倉江而下,自有厚利。”馱馬兒眼睛一轉,問道:“不知東家能讓多少利?”李婠道:“三成。”
馱馬一聽,臉上便是一僵,擺手道:“東家,你莫不是說玩笑話,這可不是將貨拉了去買便成,一路花費打點成本不低,若沒五成,我也養不活底下人。”
李婠道:“前期利少,養活千人卻也綽綽有餘。另七成利有他用,若能廣建織坊,日後布匹成本更低些,待此布遠販西域、琉球等地時,三成利也價值連城。”
馱馬兒心頭一算,心說:這小娘皮倒是內裏藏奸的,光說好話,便要貪我一千手下,連帶我給她做苦工。馱馬兒笑問:“女東家,可再有法子?”
李婠道:“羅老爺不若與我一般,建個織坊,日後除去本錢,能得不少利。若羅老爺有此意,我願以革新之法相贈,如此,定有厚利。”
馱馬兒也不問甚革新之法,他一聽,心中便搖頭:驅使些中人去多收些布便可,哪有這般麻煩。他笑嗬嗬道:“女東家,這兩個法子都甚好,隻是我得仔細思量思量,不知女東家可否容我些時日?”
李婠笑道:“應是如此,我在此恭候佳音。”
事畢,馱馬兒便起身告辭。他出了這門,吩咐底下人收貨時,再壓些價下來。
第50章
卻說這邊, 陳昌在側聽了一道,也曉得了李婠現今作的是甚麽買賣,笑道:“奶奶好生厲害,這買賣我見做得, 不若我出些銀子入一股。”
李婠道:“日後怕是牽扯不清楚。”李婠這話說得見外, 陳昌心中不樂, 又見她小家子算計樣, 有幾分好笑, 遂故作聽不見, 他拿過酒壺倒了杯酒喝了,笑道:“我見那馱馬兒是個心口不一的。”
李婠問道:“這話怎麽說?”
陳昌笑道:“你畫個大餅吊著他, 隻是空話,沒有實利, 卻要人認你為尊, 助你成事, 或直接斷了人本來的財路,再另走一條不知前路的, 他必定心中不服,麵上點頭哈腰, 說得卻都是虛詞。”
李婠左右思忖,神色有幾分猶疑, 最後說道:“虛詞不虛詞,隻看來日罷。”陳昌也笑笑, 不多說。他見席上均是大婚大肉,命外頭候著的小廝去再上些清淡的吃食來, 小廝忙去了。不多時,飯菜上來, 兩人用了些便歸家了。
回了院子,夏菱候在院門口,心中忐忑,遠遠見李婠歸家,神色一慌,往旁邊躲開。李婠見了,有心晾晾她,故作不見。
如此過了兩三日,不見馱馬兒那邊登門,李婠歎了口氣,雖曉得這萬事不會順遂,也難免有幾分失落。隻這庫房中布匹越積越多,怕梁州城中吃不下,得作長遠打算。
李婠左右思量,如今馬管事管著織坊,花管事管著梁州與橫州、淮水一帶買賣,又要兼顧著染坊,怕是分身乏術,一時到是沒了可用之人。
突地她想起一人來,喚來馬管事,道:“如今坊內布匹壓在倉中,來日必當遠販外地,隻左右無人,我這倒有個法子,你同我分辨分辯。
這有個人物,你也認得,名喚秦成。原先隨我一道去了宿州,他行走多地,現今回了,到沒了他用武之地,隻能讓他去坊內,當個打手頭頭,倒是屈才了。
現今我想著橫州、淮水一帶買賣請他去,也不肖他再去動口舌之功,照著花管事一路行事便可。花管事便能騰出手來,去往西京、台州,紹南三地販布。”
提起此人,馬管事連連點頭,笑道:“東家說的這人,怕是能成,在坊內我見著他做事有幾分章法。”李婠點點頭,道:“便請翠娘先去和秦先生說說,若他不願也罷了,再想想其他法子。”馬管事忙應是。秦、花二人自是無所不應。
此番一動作,自是花費不少銀兩。先不提坊內租金、月錢、工匠錢、木料子錢等,先前花管事組船隊去買棉便花費不小,要不是在梁州市布又進了幾百金,怕這窟窿隻得讓李婠嫁妝添上。這廂,又要去西京、台州,紹南三地,必定要花費不少,李婠左右騰挪才填上。
夏菱管著她家姑娘嫁妝,進出多少心頭都有數,眼見摟在腰包裏的銀子還沒揣熱乎,又要填些進去,自是‘心’疼‘肝’疼,偏生她又躲著李婠,隻得暗自擔心。
這廂,春慧端著茶壺一掀簾子出來,便見夏菱在門廊邊靠坐著,手上拿針線亂戳,她冷不丁地開口:“你倒是個會躲閑的。”夏菱問道:“姑娘可說起我了?”春慧道:“這倒沒說。”夏菱一聽,經不住流下淚來,她連忙拿袖子抹了,道:“姑娘定是不喜我了,連帶好幾日都沒叫我。”
春慧見她坐立難安,好笑道:“到底是你躲著姑娘,還是姑娘沒叫你?姑娘可不是那起子性子的人,你去給姑娘倒些茶罷。”說著,一麵將茶壺塞在她手中。夏菱去到了熱茶,期期艾艾地進屋,隻在案邊呆呆立著,不敢多說話。
李婠道:“這幾日倒是不見你。”夏菱落下淚珠兒,道:“姑娘,我不該去知會二爺。”李婠道:“我沒怪你。隻是我有些不知道了,你是為我好的,才去知會二爺,若日後你覺得,我隻能呆在這方院子才是為我好,你會不會待我一出院門,便知會旁人來拿我?”
夏菱嚇得臉一白,她直擺手,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說道:“姑娘,我哪會、這般?”
李婠見此歎了口氣,遞了方帕子給她,說道:“莫哭了,我自是信你的,我說的那情形也不會有。”夏菱一麵哭,一麵從帕子露出一隻眼來瞧著李婠,問道:“當真?”李婠點頭道:“當真!”聽此,夏菱哭聲才緩過來。
春回大地,又是半月光景,一瞬即過。這日,三處女子織紡才上工,便有三五個府衙差役腰纏鋼刀前來,守門的兩個漢子一見,忙去叫人,一人見勢不妙,去請馬管事去了。
幾個漢子忙奔出門來。其中一人含笑拱手道:“幾位差爺,不知今日來此所為何事?”領頭的那差役手擺了擺手:“有人上告衙門,稱此處‘非時聚眾’,我等前來驗看,若無事,且讓開,莫擾了我幾個辦差。”
那漢子陪笑道:“差爺,這處是個織紡,同酒樓、飯莊似,不敢有絲毫越暨。”
那領頭的差役見此,拉下臉來:“爾等可是要阻礙官差辦案?速速讓開,不然休怪刀劍無眼。”說著,他一把抽出刀來,後頭幾個差役也抽出刀來。
這時,馬管事從門口出來,道:“幾位差爺且慢。”說著,已走到跟前,她塞了幾個一兩的銀角子過去,那領頭的差役掂量了分量,滿意地揣回懷裏。他臉色一緩,收回了刀,說道:“總算來了個能說話的。”
馬管事笑問道:“幾位爺,不知是哪家來告?”那領頭的差役搖搖頭:“我幾個隻奉命行事,多的也不知。”
馬管事道:“幾位官爺,我已命人備好酒席,不若裏麵請,一麵吃喝一麵商談此事。”那幾個官差互相看看,領頭的那人道:“如此,便麻煩了。”
馬管事忙引人入內,請人坐了。幾個婆子端來飯食,一一擺上,馬管事一麵斟酒,一麵請幾個差役喝了。
酒過三巡,馬管事道:“這世道,女子不易,我東家在這兒開個織紡,讓女人賺幾個錢補貼家用,也不知道惹著了哪路神仙?還請差爺指點。”
領頭的差役擺手道:“這我確實不知,不過…”馬管事忙道:“還請差爺提點提點。”
那領頭的差役道:“這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左右也逃不過這個‘利’字。”
第51章
這裏幾位官差大吃大喝一頓, 酒酣耳熱地走後,馬管事忙叫了頂二人小轎往陳府去,她遠遠便見了菊生,道:“事急!”菊生一聽, 也不多問, 忙吆喝兩個小廝抬了轎子來, 一路去了二門, 馬管事下了轎, 又有一小丫頭引著去小書房。
夏菱聽了信兒忙出來迎, 她一麵掀簾子引著馬管事進屋,一麵與幾個站在門外正說悄悄話的幾個丫頭說:“你們先別處去。”那幾個小丫頭吐吐舌頭去了別處。
李婠一見人來, 命夏菱端來茶水,又叫人坐。馬管事先行了禮, 端端正正地在書案下方椅子上坐下, 她先接了夏菱端的茶水, 按下心中焦急,四平八穩地將此事一一說了。
馬管事冷道:“若以這律例, 三人成眾,怕是街上略作一堆的那些個兒賣菜的、買小食的, 也要抓起來。這律例也是個由頭,專做栽贓陷害使的。這次咬著我們不放, 隻怕有人後搗鬼!”
李婠早料到如此,並不十分慌張, 她點了點頭:“這背後搗鬼的倒好猜,隻這事牽扯到了官家, 怕是不好善了。”夏菱聽了直皺眉,道:“都說八字衙門朝南開, 有理無錢莫進來!不知道這回該如何。”馬管事也沒了主意。
李婠想了想,問道:“那幾個差役穿得是黑衣還是青衣?”馬管事不明白,照實回道:“黑衣紅腰帶,掛著把大鋼刀。”
李婠回道:“這倒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前些日子我讀了本《三江遊記》,說這衙門裏有人專管府庫,上供官物,有人籌辦宴會,送迎官吏,各司其職。
‘捕役’一職著青衣、戴黑帽,專捉拿盜賊、管城中奸非之事,‘人吏’一職黑衣紅腰帶,專管城中追催賦稅。雖各州各府有差,但應當也大不相離。這次的來得是黑衣,定的卻是‘非法’之罪,看來,還要交些‘稅’。
現今梁州稅課司由梁州府尹孫少堂代掌,他此次沒讓捕役封了坊子,怕也是有所顧慮。不好得罪這麵太深,又接了那麵好處,受了人情不好不動作,所以點了幾個‘人吏’來提點,一則能多得些‘甜頭’,二則又全了那麵人情。”
馬管事道:“果真還是要銀錢!”她恨道:“貪官不顧民窮,閻王不嫌鬼瘦!如今商稅不收實布,改折白銀,如此便多出不少稅錢,差役又定布匹為中下,每匹布又折去三五文,所交商稅,有十稅一,怕是給了百金不止,這般竟然還不夠。
隻清清白白地做個營生,老老實實割了肉喂虎狼還不成,硬是要‘敲骨吸髓’才成!”
夏菱皺著眉頭道:“這可如何是好?哪還有閑錢挪得動?”
李婠低頭思索,半響她笑了笑,說道:“這事我來想法子。”她接著說道:“馬管事,還請你先回去安撫著坊內人,一切隻照舊罷了,若有人害怕,也隻管據實相告,有人要走的,也不必攔著。”
馬管事也知這事她幫不上忙,忙點頭:“東家,若有事來,定使人知會我。”說罷,又急急離去。
夏菱聽了此事心慌,一麵將馬管事喝過的茶水杯子收撿了,一麵用餘光瞟見李婠麵色如常,故意歎了長長一口氣,低聲嚷道:“這下好了,這營生怕是要虧本了,不知道日後我們幾個的月錢還發不發得出來?”
李婠本在思索,聽此回過神來笑道:“怕是不行了,不如我把你挪去兩位姑娘那處怎麽樣?”前些日子夏、李二人去兩位姑娘院子坐了坐,半路李婠叫夏菱去提點下那邊院裏丫鬟婆子,次日,夏菱便去給人罵了個狗血淋頭!直讓那邊丫頭們繞著夏菱走。此為前話,也不多提。
這裏夏菱見她家姑娘笑,知道是她家姑娘玩笑話,故意說出來逗她,她鬆了口氣,自那日她家姑娘說了狠話,她就一直提著心,現在才放下。
夏菱擺手笑道:“姑娘,可別挪我出去。”兩人正說著,冬青過來說道:“太太那邊打發了一個小丫頭來說:再過五日便是孫府引生日,叫姑娘先打點好二爺要穿的衣裳,那日去的人家多,得備好體麵衣裳,以免來日苦手,誤了時辰。”
李婠聽此,心說:倒是瞌睡來了送枕頭,正正好。她麵上道:“一腦門子事,這倒是騰不開來,讓清簟、善舒、水浼、南喬四個瞧著看看,依照往常便是了。”
夏菱一聽,正想說個甚,又瞧了瞧李婠,隻好將話咽下,使眼色給冬青,誰知冬青立即領命下去了,她頓時氣結。
李婠自是不知夏菱這邊心緒,她似是想起來了什麽,又摸不著其中關竅。李婠道:“我去外頭走走。”夏菱道:“外頭天陰,姑娘多添件衣裳。”說著,去紅木立櫃裏拿了件大紅金絲蝶花披風來給李婠披上。
李婠一麵朝外走,一麵說道:“我自個兒走走,你也去給我看看孫府引生辰穿什麽才好。”夏菱點頭,不放心跟出來,說道:“遇著台階千萬小心些。”
才將走到抄手遊廊,李婠靈光一閃,她頓住腳,又往回走。夏菱正與春慧商量著那日妝麵首飾,一抬頭,又見李婠回了。
夏菱迎上前去,將披風解開,問道:“姑娘怎麽這麽快回了,這點子時辰,怕是還沒走出院子。”李婠笑道:“想到了好事,便回了。”
夏菱問:“什麽好事?”李婠道:“才將想著了法子。”夏菱大喜,問道:“什麽法子?”
春慧正擺弄這那些釵子,聽此好奇問道:“什麽法子不法子?”李婠便叫夏菱大致說了說。春慧可有可無地聽完,道:“照我說,直接關了坊子罷了,安安穩穩的。”說著,她又瞧了瞧李婠:“不過,姑娘不愛聽這些,我也不多說。”李婠笑了笑。夏菱橫了春慧一眼。
夏菱被一打岔,又問:“姑娘,什麽法子?可從哪處弄銀錢來堵了那豺狼的口?”李婠道:“我可沒點石成金的本事,能變出銀子來,我隻想著了如何給官府送銀子。”
夏菱道:“這,有了銀子還送不出去?”李婠道:“這可沒有抬著銀錢從門口去的。我記得大伯曾招了個琉璃鋪的掌櫃的去府上,我幼時不懂事,在牆下聽了兩人說話,那掌櫃的說了句:老爺正事,小人定當辦妥,明日便去買畫,不久大伯便升遷了。”
講到這兒時,春慧笑道:“姑娘記性果真好,這犄角旮旯地也能想起來,不過這也太湊巧了,也牽強了些。”
李婠也笑:“著實牽強了些。隻是我猜著,怕是要托一個信得過人,去上麵開的鋪子買一幅古畫、或者一個奇石,或是一個扇子,把‘好處’給了,到時,尋個時機,將古畫、奇石、扇子送了。那時,既知道是誰給的,又收到‘好處’,可不就好了嗎?不過也是我猜測,得讓菊生去探探。”
夏菱、春慧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春慧道:“虧得他們想出來,這個法子倒是好,人不知鬼不覺的,銀子就過去了。”
夏菱問:“隻是這銀子從哪處來?”李婠道:“我那嫁妝裏不是有些田地、鋪子,應該是夠了。”夏菱一時當自個兒聽錯了,又問道:“姑娘、是要賣自個兒嫁妝?”李婠道:“隻是先墊著,花管事那麵回了,空缺便填上了。”
夏菱有一肚子話要說,又咽下,低聲勸道:“那邊買賣這般遠,若遇著個盜賊劫匪,豈不是一場空,可這嫁妝投進去了,又拿不回來,要不等花管事回來再說。”李婠道:“機不可失,若等他回來,怕是晚了。”
夏菱道:瞧,不是說出來了嗎?夏菱又問:“姑娘可要和二爺說說?”
李婠道:“不與他相關。”夏菱無法,隻得退下。隻她左思右想,也覺得不好。一則,論禮,沒哪家大家奶奶去私見外男的,二則,若被人曉得了,有個風言風語傳出來,隻能伸脖子吊死。如此想著,她腳下一轉,往外頭去了。
二門外守著幾個小子,見夏菱來,紛紛問好。夏菱問:“二爺在哪處?”其中一個答道:“二爺外出去往王大儒府上去了,今兒又聽三七說,監司家公子請酒,怕是要戌時才回。菱姑娘找二爺?我們叫出個人去看著,二爺一回來,便使人去叫你。”
夏菱說道:“我這是要事,莫要遲了。”說著,她拿了幾百大錢來給他們:“拿去吃酒罷。”那幾個小子忙笑著接過。
次日早,李婠去了老太太處回,見陳昌暖閣中圈椅上坐著溫書,心頭納悶,按理這時他應去書房溫書,這會兒怎又坐在這兒了?又見日頭早,隻得耐下心來。李婠叫春慧取來賬目,在榻幾上撥了一通算盤。半時辰後,清脆地劈裏啪啦聲小了些。
李婠輕輕地往陳昌處瞧了兩下,又收回眼。她無聲吐了口氣,又輕輕吸氣。陳昌翻了一頁書,餘光見她鬼鬼祟祟樣子,一時心頭好笑得緊,隻他麵上不動,仍舊作讀書狀。
又過了半刻鍾,李婠放下筆來,輕聲問道:“你不去吃酒?”陳昌回道:“推了。”李婠問:“為甚麽推了?”陳昌不答。李婠又起話頭:“你不往書房去?”陳昌道:“書房陰濕,這處有地龍,暖和些。”
如此一來一回了幾個來回,陳昌樂得與她說話,言語間回轉,這麵李婠倒是看明白了,冷笑道:“你故意的?”陳昌道:“奶奶說的什麽話,我倒是不明白了?”李婠不應聲了。
陳昌收起書,起身在她對麵坐了,望著她眼睛,笑吟吟地哄她說道:“就像是攜著個帕子、扇子般,請奶奶攜帶我出門去漲漲見識罷,我必定不發一言。”
李婠不答反問:“可是夏菱說的?”陳昌覷見她麵露些怒色,也不答反笑:“奶奶慣會是自個兒做主,隻也請顧惜著家裏人些,我們提心吊膽的,隻怕人有個三長兩短。”
李婠道:“你出門吃酒,也會與人說你去了哪處?也會攜帶我去不成?”陳昌一聽,心頭暗道不好,他也不知為何,一到這男女有分別,李婠總是執坳些。他不是那起子自己妻子見男人一麵便要殺要打的慫包,隻是左思右想也摸不準李婠的脈,遂當她守在這方院子裏無趣了些,有個布行營生叫她打發時日。
他順著毛捋:“我日後定當先與你說。”至於攜帶人出去?陳昌哪肯讓她被旁人瞧了她去。陳昌又道:“時辰怕是要到了。”李婠見日頭偏正,也不與他糾纏,自出門去。
陳昌隨在她身後,打馬在側,徑直往蝴蝶閣去。此閣隻一層,中有小院,設有假山奇石,瑤草異花,四麵回廊環顧,中有一間正屋,左右各一間小花廳。待至門前,一掌櫃迎上前來,請陳、李二人入內,方在窗邊坐下,便有使女端上菜來。
半刻鍾後,馱馬兒走至廊下,隔著窗向裏頭說道:“鄙人大膽,邀女東家來,實屬罪過。”李婠道:“羅老爺請進來敘話。”馱馬兒道:“不敢擅入。女東家喚我一聲馱馬兒便是。”
李婠道:“在商言商,羅老爺請進。”馱馬兒聽此,又推辭再三,李婠又再三相邀,他告了聲罪,推門進去。
馱馬兒隻見坐上女子著一身華服、珠圍翠繞,霧鬢風鬟、眉目如畫,她脊梁挺直,目光清正,似世家千金貴人,不像是個做營生的。在其側的男子玉質金相、一表非凡,他略微斜坐在一旁,一手放在女子的圈椅上,也讓人不敢小覷。
他心頭啐了一口:媽媽的,楞個小娘皮穿金戴銀的,不在後院裏頭生兒育女,瞎折騰啥?麵上卻倒滿三盞酒來,道:“今日請女東家前來,實屬冒昧,許我自罰三杯。”說罷,他端起酒來喝了。
他喟歎一聲:“我隻識得幾個大字,說不來拐彎抹角的話,隻能開門見山了,女東家見笑了。”李婠道:“羅老爺是爽快人物。”馱馬兒道:“此番請女東家前來,我有一事相求。”
李婠道:“但說無妨。”馱馬兒苦笑一聲,道:“也不怕女東家笑話,我十四歲離家,年過四十回了梁州,如今五十五了才在梁州立住腳。女東家一出手,我這營生也差不多沒了。我是有些銀錢,夠下半輩子花用。隻我手下上千號中人,起早貪黑,翻山越嶺,這是個苦買賣。他們背後的婆娘、子女,都指著這幾個大錢。還請姑娘高抬貴手,饒他們一命,給他們個活路。”
李婠麵上動容,隻道:“羅老爺大義。可自古沒有砸了我的碗,讓你好去端飯的理兒,你有上千底下人要顧全,我何嚐沒有?我有兩個兩全法子,請羅老爺一聽。”
馱馬兒忙道:“願聞其詳。”
李婠道:“羅老爺不若轉個營生,我有大宗貨,卻少能人販去遠地,不如你我聯合,順倉江而下,自有厚利。”馱馬兒眼睛一轉,問道:“不知東家能讓多少利?”李婠道:“三成。”
馱馬一聽,臉上便是一僵,擺手道:“東家,你莫不是說玩笑話,這可不是將貨拉了去買便成,一路花費打點成本不低,若沒五成,我也養不活底下人。”
李婠道:“前期利少,養活千人卻也綽綽有餘。另七成利有他用,若能廣建織坊,日後布匹成本更低些,待此布遠販西域、琉球等地時,三成利也價值連城。”
馱馬兒心頭一算,心說:這小娘皮倒是內裏藏奸的,光說好話,便要貪我一千手下,連帶我給她做苦工。馱馬兒笑問:“女東家,可再有法子?”
李婠道:“羅老爺不若與我一般,建個織坊,日後除去本錢,能得不少利。若羅老爺有此意,我願以革新之法相贈,如此,定有厚利。”
馱馬兒也不問甚革新之法,他一聽,心中便搖頭:驅使些中人去多收些布便可,哪有這般麻煩。他笑嗬嗬道:“女東家,這兩個法子都甚好,隻是我得仔細思量思量,不知女東家可否容我些時日?”
李婠笑道:“應是如此,我在此恭候佳音。”
事畢,馱馬兒便起身告辭。他出了這門,吩咐底下人收貨時,再壓些價下來。
第50章
卻說這邊, 陳昌在側聽了一道,也曉得了李婠現今作的是甚麽買賣,笑道:“奶奶好生厲害,這買賣我見做得, 不若我出些銀子入一股。”
李婠道:“日後怕是牽扯不清楚。”李婠這話說得見外, 陳昌心中不樂, 又見她小家子算計樣, 有幾分好笑, 遂故作聽不見, 他拿過酒壺倒了杯酒喝了,笑道:“我見那馱馬兒是個心口不一的。”
李婠問道:“這話怎麽說?”
陳昌笑道:“你畫個大餅吊著他, 隻是空話,沒有實利, 卻要人認你為尊, 助你成事, 或直接斷了人本來的財路,再另走一條不知前路的, 他必定心中不服,麵上點頭哈腰, 說得卻都是虛詞。”
李婠左右思忖,神色有幾分猶疑, 最後說道:“虛詞不虛詞,隻看來日罷。”陳昌也笑笑, 不多說。他見席上均是大婚大肉,命外頭候著的小廝去再上些清淡的吃食來, 小廝忙去了。不多時,飯菜上來, 兩人用了些便歸家了。
回了院子,夏菱候在院門口,心中忐忑,遠遠見李婠歸家,神色一慌,往旁邊躲開。李婠見了,有心晾晾她,故作不見。
如此過了兩三日,不見馱馬兒那邊登門,李婠歎了口氣,雖曉得這萬事不會順遂,也難免有幾分失落。隻這庫房中布匹越積越多,怕梁州城中吃不下,得作長遠打算。
李婠左右思量,如今馬管事管著織坊,花管事管著梁州與橫州、淮水一帶買賣,又要兼顧著染坊,怕是分身乏術,一時到是沒了可用之人。
突地她想起一人來,喚來馬管事,道:“如今坊內布匹壓在倉中,來日必當遠販外地,隻左右無人,我這倒有個法子,你同我分辨分辯。
這有個人物,你也認得,名喚秦成。原先隨我一道去了宿州,他行走多地,現今回了,到沒了他用武之地,隻能讓他去坊內,當個打手頭頭,倒是屈才了。
現今我想著橫州、淮水一帶買賣請他去,也不肖他再去動口舌之功,照著花管事一路行事便可。花管事便能騰出手來,去往西京、台州,紹南三地販布。”
提起此人,馬管事連連點頭,笑道:“東家說的這人,怕是能成,在坊內我見著他做事有幾分章法。”李婠點點頭,道:“便請翠娘先去和秦先生說說,若他不願也罷了,再想想其他法子。”馬管事忙應是。秦、花二人自是無所不應。
此番一動作,自是花費不少銀兩。先不提坊內租金、月錢、工匠錢、木料子錢等,先前花管事組船隊去買棉便花費不小,要不是在梁州市布又進了幾百金,怕這窟窿隻得讓李婠嫁妝添上。這廂,又要去西京、台州,紹南三地,必定要花費不少,李婠左右騰挪才填上。
夏菱管著她家姑娘嫁妝,進出多少心頭都有數,眼見摟在腰包裏的銀子還沒揣熱乎,又要填些進去,自是‘心’疼‘肝’疼,偏生她又躲著李婠,隻得暗自擔心。
這廂,春慧端著茶壺一掀簾子出來,便見夏菱在門廊邊靠坐著,手上拿針線亂戳,她冷不丁地開口:“你倒是個會躲閑的。”夏菱問道:“姑娘可說起我了?”春慧道:“這倒沒說。”夏菱一聽,經不住流下淚來,她連忙拿袖子抹了,道:“姑娘定是不喜我了,連帶好幾日都沒叫我。”
春慧見她坐立難安,好笑道:“到底是你躲著姑娘,還是姑娘沒叫你?姑娘可不是那起子性子的人,你去給姑娘倒些茶罷。”說著,一麵將茶壺塞在她手中。夏菱去到了熱茶,期期艾艾地進屋,隻在案邊呆呆立著,不敢多說話。
李婠道:“這幾日倒是不見你。”夏菱落下淚珠兒,道:“姑娘,我不該去知會二爺。”李婠道:“我沒怪你。隻是我有些不知道了,你是為我好的,才去知會二爺,若日後你覺得,我隻能呆在這方院子才是為我好,你會不會待我一出院門,便知會旁人來拿我?”
夏菱嚇得臉一白,她直擺手,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說道:“姑娘,我哪會、這般?”
李婠見此歎了口氣,遞了方帕子給她,說道:“莫哭了,我自是信你的,我說的那情形也不會有。”夏菱一麵哭,一麵從帕子露出一隻眼來瞧著李婠,問道:“當真?”李婠點頭道:“當真!”聽此,夏菱哭聲才緩過來。
春回大地,又是半月光景,一瞬即過。這日,三處女子織紡才上工,便有三五個府衙差役腰纏鋼刀前來,守門的兩個漢子一見,忙去叫人,一人見勢不妙,去請馬管事去了。
幾個漢子忙奔出門來。其中一人含笑拱手道:“幾位差爺,不知今日來此所為何事?”領頭的那差役手擺了擺手:“有人上告衙門,稱此處‘非時聚眾’,我等前來驗看,若無事,且讓開,莫擾了我幾個辦差。”
那漢子陪笑道:“差爺,這處是個織紡,同酒樓、飯莊似,不敢有絲毫越暨。”
那領頭的差役見此,拉下臉來:“爾等可是要阻礙官差辦案?速速讓開,不然休怪刀劍無眼。”說著,他一把抽出刀來,後頭幾個差役也抽出刀來。
這時,馬管事從門口出來,道:“幾位差爺且慢。”說著,已走到跟前,她塞了幾個一兩的銀角子過去,那領頭的差役掂量了分量,滿意地揣回懷裏。他臉色一緩,收回了刀,說道:“總算來了個能說話的。”
馬管事笑問道:“幾位爺,不知是哪家來告?”那領頭的差役搖搖頭:“我幾個隻奉命行事,多的也不知。”
馬管事道:“幾位官爺,我已命人備好酒席,不若裏麵請,一麵吃喝一麵商談此事。”那幾個官差互相看看,領頭的那人道:“如此,便麻煩了。”
馬管事忙引人入內,請人坐了。幾個婆子端來飯食,一一擺上,馬管事一麵斟酒,一麵請幾個差役喝了。
酒過三巡,馬管事道:“這世道,女子不易,我東家在這兒開個織紡,讓女人賺幾個錢補貼家用,也不知道惹著了哪路神仙?還請差爺指點。”
領頭的差役擺手道:“這我確實不知,不過…”馬管事忙道:“還請差爺提點提點。”
那領頭的差役道:“這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左右也逃不過這個‘利’字。”
第51章
這裏幾位官差大吃大喝一頓, 酒酣耳熱地走後,馬管事忙叫了頂二人小轎往陳府去,她遠遠便見了菊生,道:“事急!”菊生一聽, 也不多問, 忙吆喝兩個小廝抬了轎子來, 一路去了二門, 馬管事下了轎, 又有一小丫頭引著去小書房。
夏菱聽了信兒忙出來迎, 她一麵掀簾子引著馬管事進屋,一麵與幾個站在門外正說悄悄話的幾個丫頭說:“你們先別處去。”那幾個小丫頭吐吐舌頭去了別處。
李婠一見人來, 命夏菱端來茶水,又叫人坐。馬管事先行了禮, 端端正正地在書案下方椅子上坐下, 她先接了夏菱端的茶水, 按下心中焦急,四平八穩地將此事一一說了。
馬管事冷道:“若以這律例, 三人成眾,怕是街上略作一堆的那些個兒賣菜的、買小食的, 也要抓起來。這律例也是個由頭,專做栽贓陷害使的。這次咬著我們不放, 隻怕有人後搗鬼!”
李婠早料到如此,並不十分慌張, 她點了點頭:“這背後搗鬼的倒好猜,隻這事牽扯到了官家, 怕是不好善了。”夏菱聽了直皺眉,道:“都說八字衙門朝南開, 有理無錢莫進來!不知道這回該如何。”馬管事也沒了主意。
李婠想了想,問道:“那幾個差役穿得是黑衣還是青衣?”馬管事不明白,照實回道:“黑衣紅腰帶,掛著把大鋼刀。”
李婠回道:“這倒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前些日子我讀了本《三江遊記》,說這衙門裏有人專管府庫,上供官物,有人籌辦宴會,送迎官吏,各司其職。
‘捕役’一職著青衣、戴黑帽,專捉拿盜賊、管城中奸非之事,‘人吏’一職黑衣紅腰帶,專管城中追催賦稅。雖各州各府有差,但應當也大不相離。這次的來得是黑衣,定的卻是‘非法’之罪,看來,還要交些‘稅’。
現今梁州稅課司由梁州府尹孫少堂代掌,他此次沒讓捕役封了坊子,怕也是有所顧慮。不好得罪這麵太深,又接了那麵好處,受了人情不好不動作,所以點了幾個‘人吏’來提點,一則能多得些‘甜頭’,二則又全了那麵人情。”
馬管事道:“果真還是要銀錢!”她恨道:“貪官不顧民窮,閻王不嫌鬼瘦!如今商稅不收實布,改折白銀,如此便多出不少稅錢,差役又定布匹為中下,每匹布又折去三五文,所交商稅,有十稅一,怕是給了百金不止,這般竟然還不夠。
隻清清白白地做個營生,老老實實割了肉喂虎狼還不成,硬是要‘敲骨吸髓’才成!”
夏菱皺著眉頭道:“這可如何是好?哪還有閑錢挪得動?”
李婠低頭思索,半響她笑了笑,說道:“這事我來想法子。”她接著說道:“馬管事,還請你先回去安撫著坊內人,一切隻照舊罷了,若有人害怕,也隻管據實相告,有人要走的,也不必攔著。”
馬管事也知這事她幫不上忙,忙點頭:“東家,若有事來,定使人知會我。”說罷,又急急離去。
夏菱聽了此事心慌,一麵將馬管事喝過的茶水杯子收撿了,一麵用餘光瞟見李婠麵色如常,故意歎了長長一口氣,低聲嚷道:“這下好了,這營生怕是要虧本了,不知道日後我們幾個的月錢還發不發得出來?”
李婠本在思索,聽此回過神來笑道:“怕是不行了,不如我把你挪去兩位姑娘那處怎麽樣?”前些日子夏、李二人去兩位姑娘院子坐了坐,半路李婠叫夏菱去提點下那邊院裏丫鬟婆子,次日,夏菱便去給人罵了個狗血淋頭!直讓那邊丫頭們繞著夏菱走。此為前話,也不多提。
這裏夏菱見她家姑娘笑,知道是她家姑娘玩笑話,故意說出來逗她,她鬆了口氣,自那日她家姑娘說了狠話,她就一直提著心,現在才放下。
夏菱擺手笑道:“姑娘,可別挪我出去。”兩人正說著,冬青過來說道:“太太那邊打發了一個小丫頭來說:再過五日便是孫府引生日,叫姑娘先打點好二爺要穿的衣裳,那日去的人家多,得備好體麵衣裳,以免來日苦手,誤了時辰。”
李婠聽此,心說:倒是瞌睡來了送枕頭,正正好。她麵上道:“一腦門子事,這倒是騰不開來,讓清簟、善舒、水浼、南喬四個瞧著看看,依照往常便是了。”
夏菱一聽,正想說個甚,又瞧了瞧李婠,隻好將話咽下,使眼色給冬青,誰知冬青立即領命下去了,她頓時氣結。
李婠自是不知夏菱這邊心緒,她似是想起來了什麽,又摸不著其中關竅。李婠道:“我去外頭走走。”夏菱道:“外頭天陰,姑娘多添件衣裳。”說著,去紅木立櫃裏拿了件大紅金絲蝶花披風來給李婠披上。
李婠一麵朝外走,一麵說道:“我自個兒走走,你也去給我看看孫府引生辰穿什麽才好。”夏菱點頭,不放心跟出來,說道:“遇著台階千萬小心些。”
才將走到抄手遊廊,李婠靈光一閃,她頓住腳,又往回走。夏菱正與春慧商量著那日妝麵首飾,一抬頭,又見李婠回了。
夏菱迎上前去,將披風解開,問道:“姑娘怎麽這麽快回了,這點子時辰,怕是還沒走出院子。”李婠笑道:“想到了好事,便回了。”
夏菱問:“什麽好事?”李婠道:“才將想著了法子。”夏菱大喜,問道:“什麽法子?”
春慧正擺弄這那些釵子,聽此好奇問道:“什麽法子不法子?”李婠便叫夏菱大致說了說。春慧可有可無地聽完,道:“照我說,直接關了坊子罷了,安安穩穩的。”說著,她又瞧了瞧李婠:“不過,姑娘不愛聽這些,我也不多說。”李婠笑了笑。夏菱橫了春慧一眼。
夏菱被一打岔,又問:“姑娘,什麽法子?可從哪處弄銀錢來堵了那豺狼的口?”李婠道:“我可沒點石成金的本事,能變出銀子來,我隻想著了如何給官府送銀子。”
夏菱道:“這,有了銀子還送不出去?”李婠道:“這可沒有抬著銀錢從門口去的。我記得大伯曾招了個琉璃鋪的掌櫃的去府上,我幼時不懂事,在牆下聽了兩人說話,那掌櫃的說了句:老爺正事,小人定當辦妥,明日便去買畫,不久大伯便升遷了。”
講到這兒時,春慧笑道:“姑娘記性果真好,這犄角旮旯地也能想起來,不過這也太湊巧了,也牽強了些。”
李婠也笑:“著實牽強了些。隻是我猜著,怕是要托一個信得過人,去上麵開的鋪子買一幅古畫、或者一個奇石,或是一個扇子,把‘好處’給了,到時,尋個時機,將古畫、奇石、扇子送了。那時,既知道是誰給的,又收到‘好處’,可不就好了嗎?不過也是我猜測,得讓菊生去探探。”
夏菱、春慧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春慧道:“虧得他們想出來,這個法子倒是好,人不知鬼不覺的,銀子就過去了。”
夏菱問:“隻是這銀子從哪處來?”李婠道:“我那嫁妝裏不是有些田地、鋪子,應該是夠了。”夏菱一時當自個兒聽錯了,又問道:“姑娘、是要賣自個兒嫁妝?”李婠道:“隻是先墊著,花管事那麵回了,空缺便填上了。”
夏菱有一肚子話要說,又咽下,低聲勸道:“那邊買賣這般遠,若遇著個盜賊劫匪,豈不是一場空,可這嫁妝投進去了,又拿不回來,要不等花管事回來再說。”李婠道:“機不可失,若等他回來,怕是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