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古代女子記事(雙重生) 作者:青橋細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期間,陳昌作了文章多去羅家請教,羅文鴻見了,更心喜之,陳昌本善於人交,又有羅家子弟引見,不過半月,便在京中有了名聲。
這裏自過了那一遭,梅兒便有意躲著陳昌,平日裏屋內也伺候得不那麽勤了,遇著陳昌到了院子來,也借口倒茶、澆花之類走開。
春慧因問她:“平日就你勤快,這幾天到會躲閑了。姑娘剛還問起你了,叫你有委屈與她說,她來想法子。”梅兒垂著眼,找了由頭支吾了兩句,糊弄過去。
春慧見她如此,想訓她幾句,又思及她哥菊生,沒再多話,隻說:“罷了,你不說我也不多追問。”後回了李婠:道:“梅兒隻含糊說了兩句,想著也是小事,姑娘不必憂心。”
李婠聽了隻說:“她經事少,平日你多擔待些。”春慧道:“梅兒與我幾個是早年間跟了姑娘的,情分自是有的,姑娘放心罷。”
李婠點頭,說起其他事來:“算著日子,兩位管事也要到了,派人接沒?”因著李婠要入京裏,早先便與眾管事商議,分撥兩個管事來京中建坊子。
願來者不少,李婠挑了一個叫胡月的管事,這管事以往當過妓子,當日李婠升她為管事時,底下風浪不少,但胡月識字,又精明強幹,能服眾。另一人是秦成,說隻願追隨李婠,李婠左右權衡,也點了他。
定了人後,李婠命秦成沿滄江而下,先收幾船棉花原料入京,又命胡氏打點交接,帶十多個熟手後行。
如此過了大半月,李婠沒還沒見著人,方有一問。春慧雖對這什勞子坊子、布沒興致,但夏菱沒在,少不得擔起這些往來迎送來,回道:“命菊生幾個早早在城門看著了。”
李婠又問了木匠造機子如何了?春慧道:“隻說沒這般多木頭,先做百架。”李婠又問:“新買的幾個給坊子做飯四食的婆子可安置了?”春慧道:“安置在了下人房頭。”又問了些其他瑣事,春慧一一答了。
李婠點頭又說:“前幾日我尋這邊尋摸地方,今兒說有了因信兒,我想著‘眼見為實’,紙上寫的到底差些……”李婠看著春慧似笑非笑地盯著她,把後頭話吞下肚了,側開眼。
春慧笑道:“你是主子,出門尋這麽說這麽多由頭作甚,我又不是夏菱那小妮子,不讓你出門。”李婠問:“你應了?”春慧便笑:“應了應了,我的姑娘欸。”說罷,取來衣裳伺候李婠換上,又命小丫頭打熱水來給李婠擦臉理妝。
李婠一麵換衣裳,一麵命婆子備好車馬,點了七八個膀大腰圓的婆子並五六個小廝隨伺。一行十多人自北邊角門往正街去了。
路上人煙阜盛,往來叫賣聲不絕,李婠透過紗窗往外瞧,道:“初來人疲馬乏,隻得走馬觀花的一瞧,今日細細一看,果真不同凡響。”
春慧因家裏頭窮吃不上飯,自小被父母賣到了李府上,後頭又調到李婠身邊,自以為是到了福窩窩了。這會兒往外頭一瞧,隻覺人多繁雜,吵吵嚷嚷。隻春慧不會拂了李婠興致,隻道:“確實與梁州不同。”
如此行了大半時辰,到了牙行後門口。早有婆子上前知會,那牙人忙迎出門,隔著車簾,一麵輕輕扇了幾下自個兒臉,一麵彎腰笑著道:“全怪我不利索,勞東家親自來了。”說罷,要接了李婠進屋說話。
李婠道:“不必了,此來去看看便走。”那牙人忙說:“勞東家先行,我套了車便來。”春慧道:“麻煩什麽?去前頭車的車軾坐就是了,別耽誤了行程,日落前得回府上。”那牙人忙點頭笑道:“是是是。”說著,去坐了。
牙人引路,先到了處地僻幽靜的院子。那牙人開了門鎖,道:“這處人少,地方也大,容個千人也是行的。”李婠見了點頭,問作價幾何。那牙人道:“這處原是個左同知的府邸,後頭人外放出去了。這院子也空了下來,每月給七千貫也是了。”
這數目唬了春慧等一跳,春慧道:“尋常官員年俸怕也沒七千貫,怕不是見我幾個婦孺,便要欺瞞我等?”
那牙人忙道:“豈敢豈敢。京中,居大不易,此處鬧中取靜,臨著正街,占地大,市價如此,絕不敢欺瞞東家與諸位。”說罷,又上瞟了眼李婠,可李婠麵上並無訝色,牙人有莫不準她心思,眼睛一轉也不開口了。
李婠問:“另兩處在哪兒?”牙人道:“一處在北邊兒街上,一處在城郊。”李婠道:“去看看另兩處。”那牙人忙指路。餘下兩處也各有各的短處,一處地方小,一處離得遠。眾人看過,袖手立在一旁等李婠發話,李婠思忖半響,道:“定城郊那兒的莊子。”
牙人聽了笑得合不攏嘴,道:“東家好眼光,好魄力。”李婠命春惠取來定金給了,那牙人忙取來紙筆,又問了李婠姓氏名字,後將租契奉上。
春慧仔細一看,隻見上頭寫著:京都在城北陳府住人賃到房子一所,正房幾間,西房幾間,東房幾間,暖閣幾間,房幾間,馬房幾間,廚房幾間,窗炕、壁俱全,井一眼,空地幾畝,兩言議定,賃房錢每月五千貫,按月送納。如至日無錢送納,將賃房人家內應有直錢物件,準折無詞。恐後無憑,故立次賃房文字為用。某年、月、日,賃房人某,代保人某。(1)
春慧見了,並無差漏,才將定金給了。事一了,李婠有了倦意,遂回府去了。
過了兩日,菊生來報,胡管事到了。李婠命其進府,話了些正事,將十幾人安置到了城郊莊子。又三日,秦成也入了京,照例安置。
次日,李婠出府,到了城郊宅子,與胡、秦二人商議坊子諸事。因著家活什兒一應全備,又有梁州那處坊子章程再先,另胡月、秦成二人精明強幹,十二月初八,並未大肆宣揚,京中坊子悄然開張。
所來入坊子之人,不過周邊農莊佃戶、農戶妻女,僅僅五六十人,在滿是權貴子弟、富貴人家的京中,激不起半點浪花來。
第76章
卻說一晃到了年關, 一應灑掃置辦采買、供香祭宗祠之事,李婠雖頭次打點,但早見過多回,也無甚紕漏。
至除夕, 羅文鴻因憐二人孤身在外, 無親友相聚, 邀陳、李二人至府上吃別歲飯。次日, 陳昌友人相請, 李婠與府上諸人飲宴。
初三, 無甚要事,李婠宴請坊上管事並坊子諸人。胡管事領命, 在城郊莊子處空地上擺了七八十個桌子,上有各色新奇果子點心酒水, 又搭看台, 請雜耍班子, 唱戲說書的。
申時不到,胡管事正清點菜色, 聽一婆子來報:“管事,來人了。”胡月聽了, 便迎出門去,隻見一農婦遠遠拽著自家漢子來至門前, 躊躇不前,遠處還有兩個老甕老婦連帶著四個孩子望著這處。
胡管事滿臉是笑, 叫人名兒:“往日幹活都是爽利人物,怎地拖拖拉拉的?叫你將家裏頭人帶來, 可來了?”說著往遠處一望:“可是後頭幾位?”
那婦人聽她這般說,鬆了口氣, 將手裏頭裝了十個雞蛋的竹籃提過去,也笑說:“來了來了。本來大過年的便發了匹布,又包了錢,這又請我幾個吃席,東家破費了。”
胡管事接過籃子,一麵說:“都是東家恩典。快與我進屋,裏頭熱鬧著了。”一麵上前去請遠站的幾人入莊子去。而後又拖家帶口的來了不少,胡月一一迎入了莊裏。
漸漸人來多了。來者見主家沒身影,隻有管事並些婆子,不覺怠慢,反而鬆了口氣,吃著果子點心酒水,聽看台上雜耍說書,四下走走聚聚。
莊子上下滿打滿算七十人,人人拖家帶口七八個,不多時熱鬧起來了。
至申時三刻,忽聽儀門一聲響,鑼鼓又敲了三聲,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先出來七八個小廝,分兩排立在門兩邊,後出來三四個婦人,據都穿紅著綠,頭戴銀釵,又出來幾個美貌丫頭,捧了酒盞、手爐等物,十多人擁著一女子出門,後跟著胡、秦兩位管事。
那女子穿著縷金緞窄裉襖、大紅羽緞披風,豐容盛鬋,朱唇皓齒,身姿提拔,目光泠泠,立在儀門當前,其餘人兩溜雁翅立在台階下,眾人見了,畏其威儀,漸漸歇了口,遠處戲班也停了,半點鴉雀不聞。
李婠舉起酒,道:“今日正逢佳節,各位父老鄉鄰捧場過來,不勝榮幸,在此謝過。”說罷,仰脖喝了。底下人見了,忙端起酒來,連道“不謝不謝”,“豈敢豈敢”之詞。
一旁小丫頭添酒,李婠舉杯再謝:“再謝各位父老鄉鄰幫扶,讓家中女子到坊子來,感念至今。”底下人又倒不敢。丫頭添酒,李婠又道:“後謝坊中諸人,沒你們作為,我焉得今?”
李婠飲畢,見底下人一麵嘈嘈雜雜,一麵端起酒水喝了,既有眼神避開她的,又有暗地打量的,既有恭敬畏懼的,也有渾不在意的,神色各一,隻大都不自在。
李婠笑了笑,便道:“開宴罷”。接著一婆子高聲喊:“開宴。”話音未落,便有小丫頭婆子來將桌上碗碟酒盞收了,端出道道雞鴨魚肉酒水來,層層疊疊,滿桌子酒菜。
莊稼人此時見了肉,眼直盯著,卻顧及李婠在此,也不動彈。李婠見後入了儀門內,留胡、秦兩位管事在外頭招待人。胡、秦二人忙勸了勸,這下也不消人說,一盤盤肉便見了底。後頭婆子也不閑著,一盤盤肉菜往上端。
至日落時分,早有婆子丫鬟拿了高杆將四下燈籠點亮,眾人酒足飯飽,正要散了,又有丫鬟婆子將剩下的大盆雞鴨魚肉分好。胡管事笑道:“今兒估摸錯人,菜還剩不少,請諸位都帶回去嚐嚐。”底下人忙推拒,胡管事又勸,如此三回,才送出手。
今日來人,莫不歡欣鼓舞,於李婠多有讚譽。後兩月,坊子招人,多拉親友入坊,多是河西、十裏村人。至七月,織坊於城郊另開兩處,染坊一處,共四五千人,每月產布萬餘匹。
因著坊子擴招人,打織機時所需木料甚多,隻京裏地勢平緩,少山林,又逢聖人去年至今大興土木,興建宮室,以至民間木料短缺。
李婠著胡月來商議此事。李婠問:“木材找著多少了?”胡月麵露羞愧,回道:“自從原先那商人失信後,其餘木商都謝絕了。城外山頭都有權貴圈著,一時百裏內到尋不著這麽大數目。”
李婠問:“原先那些木料賣給誰了?”胡月麵色難看,搖頭道:“都堆在倉房頭,沒賣出去。”李婠道:“這倒是奇了。”後思忖片刻,命胡月:“再提價兩成試試他口風,打探打探其他販木料的商人。”
胡月領命要走,正掀簾子出屋去,後又聽李婠喚住她。李婠笑道:“才將想起一事要你打聽。”說罷,附耳與胡月說了。
胡月聽後,若有所思,道:“若是如此,但難辦了。”李婠笑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快去罷。”
兩日後,胡月回。京中無一商人願意出貨。胡月冷道:“那商人不知道撞了哪路邪神,加了銀子也不鬆口。其餘商人也個個‘品行高潔’得很,要不是他們做的是這‘低買高賣’的營生,我還當他們個個是‘淡泊名利’的世外人了。”
李婠聽了隻道:“這可真是拿了銀子也沒地兒使去了。”胡月心中既憤又愧,低頭道:“辜負東家所托了。”李婠道:“不怪你。”
兩人正說著,忽聽人來報:“秦管事來了。”秦成亦麵色黑沉,隻見了李婠稍收斂了些。行禮問安畢,李婠命人端了茶水來,問:“急急得過來,是為了哪樣事?”
秦成一一說了。原是坊子自頭年至今日積攢了不少布,李婠便命秦成以市價八成供於京中多家布莊。那些布莊見這坊子頭的布價比市價低了兩成,布更密,色更鮮,欣然同意。
隻不知為何,今日秦成壓貨去,卻見他們全都舍了定金,也不要布匹,因而秦成匆匆來稟,請李婠拿主意。
李婠冷笑道:“這京中水倒深得很。”說罷,望向窗外不言,胡月、秦成二人袖手站著。半響,李婠回身說道:“也罷,先出了庫裏頭攢著的貨再說其他。”
遂命秦成走水路以低價沿江往南販布,後在轉道蜀地,運木料回,秦成躬身領命。李婠道:“蜀地崇山峻嶺,山高路遠,又多瘴氣,定要多加小心,切記。”秦成聽了,目光朝上快速地從李婠眉目間劃過,複又低頭應是。
後命胡月在城中開兩處鋪子販布,李婠道:“先雇幾個夥計將鋪子開起來,賬一並掛在坊子上,讓賬房記著。能回些現銀,出些貨,這兩個鋪子能收支平了賬目便好,也不求多的。”
胡月道:“短日子還好,隻怕越往後頭,越‘治標不治本’,不若價低些,出的布也多,雖說利薄了,但出得多,怕也有賺頭。”
李婠聽了便笑:“所謂‘槍打出頭鳥’。這法子日後可行,現如今我們人生地不熟的,上頭沒人,先小心行事罷。”胡月點頭,笑道:“這也是。”
李婠又問:“原先命你打聽的可有信兒了?”胡月忙點頭,兩日前,李婠命胡月打聽盤踞京中的木料商人與布行商人消息。
胡月自袖中取出單子來,道:“都在上頭。木商裏有個姓沈的商人在京中最有名氣,除開一來京裏便找著買主的,有六、七成是從外地商人都是從他手上過的貨,據說,昨年聖上修的大殿,也是他供的木頭。”
李婠問:“原先說賣木料給我們的和這個沈商人有什麽牽扯?”胡月道:“麵上沒甚牽扯,隻這姓沈的勢大,放個風聲出去,別人懼怕也是有的。”
李婠點頭,將單子遞給秦成,道:“你在與布莊那頭打交道,瞧瞧上頭有沒有見過的名兒?”秦成接過,仔細一看,點了點一個名字,說道:“這個褚義我聽過幾次,好多家布莊原先是他供的貨。”
褚義為京中人士,以貧寒起家,如今是京中布行頭頭,與織造局有幾分牽連。
李婠聽了道:“罷,容我想想法子,先這般行事。”胡、秦二人領命而去。
這裏春慧見人走了,忙掀簾子進屋道:“好懸沒錯過時候,姑娘,午時到哪處用膳?”
李婠因道:“隨意哪處罷。”春慧見她麵上思索,也不多問,回身命幾個丫頭:“今兒沒風,太陽也好,擺到外頭小亭子裏去。”於是抬桌擺飯,捧飯添筷。
李婠與春慧道:“同我坐下一道吃。”因著心中有事,略動了幾筷子便不吃了,她起身到欄杆處,見這近有荷塘,遠有假山,道:“這處視野到開闊。”
春慧仍舊捧了碗吃著,聽此放下筷子,笑道:“可不是,昨兒冬青與我說的,幾說這處景色好,你定會喜歡。”說罷,春慧話題一轉,歎道:“隻可惜了景。”
李婠問:“這又何處此言?”春慧道:“都講‘秀色可餐’,可見‘以景佐飯’古來有之,可這景好,姑娘也沒多添兩筷子。”李婠聽後一笑,道:“成我的不是了。”說罷,回身添了半碗飯吃了。
飯畢,丫頭來撤了碗筷。春慧道:“我是不曉得外頭的那些布阿人阿的,但也能說兩句寬慰話,姑娘可與我說說?”
李婠心知她心意,笑道:“這可難得你開口了。這說來也話長,我原先在梁州開了坊子,我如今想著在京裏邊兒也開個。”
春慧笑:“近來都忙這事兒了,我曉得。”李婠道:“我便置了房、地、一應物件開張了。隻可惜。”春慧問:“可惜什麽?”
李婠道:“‘同行是冤家’。”春慧道:“這我到曉得,雖說京裏頭人多,可行商也多,本地的抱團,不叫外頭人進去。”
李婠點頭笑道:“是了,正是如此。這也在我意料之中,隻又更棘手些。這京中商人不以血緣姻親和地緣鄉誼結成,反倒各自抱團成行。木料、布、米、茶、鹽行,銀、藥材,都各有各行會。這行會當家人偏偏又組了個‘同心商會’,木行沈家,布行褚家都在裏頭。既築學館,捐橋修路,協理捐稅,又囤積居奇、以權牟利、放京債。一層層,蛛網樣的。”
春慧聽了,暗念那句:“一層層,蛛網樣的。”似有所感,隻覺一張網鋪天蓋地籠在她們頭上,讓人動彈不得。半響,春慧道:“我聽了,可說不出什麽其他話了,隻得說‘天無絕人之路’。”
李婠笑道:“正是如此,明日便替我送帖子去褚家罷。”
第77章
卻說李婠頭天送了帖子, 次日往褚家去。褚家一管事媳婦抬轎子來接,李婠道了謝,坐上轎去。一行人徑直到垂花門前,轎子歇了, 那管事媳婦掀起轎簾, 扶李婠下轎。
李婠見三五人欲擁她過垂花門進後院去, 便問:“褚當家在後院裏頭待客?”那媳婦笑回:“今日不巧, 老爺外出去了。”
李婠聽了, 心道:好個下馬威, 遂問:“既接了拜帖,給了回信, 如何又外出了?”那媳婦支吾著說不出話來。
這時,一未留頭的小丫頭轉過屏風出來:“太太請奶奶進屋說話。”那媳婦忙道:“奶奶送來拜帖, 老爺見了命太太在院裏置辦酒席, 太太正屋裏候著奶奶了, 已等了許多時候。”
李婠正待推拒,又見屏風後一豐腴婦人麵上帶笑迎了出來, 後隨著七八個姬妾、大堆丫頭婆子。
這婦人是褚義夫人,笑道:“我坐屋裏頭左右等不到人, 索性我親自來請。”又與李婠道:“出來的小丫頭手腳不利索,怠慢了。”李婠連道不敢。
因著主家出門來迎, 李婠也不好再言其他,隻得隨眾人進了裏屋。
見禮畢, 眾人落座,又有下人捧了茶水果子來。那婦人將李婠視為尋常親戚, 言語親和,待人周到, 隻說些京中趣事,姬妾也妙語連珠,李婠雖話少,但言之有物,一時十分相和。
半道有人來請宴,又一番推讓,眾人告了坐。褚夫人舉著酒盞道:“我家老爺有要事今日外出,失禮了。”
李婠心下明白,也舉了酒盞,道:“無妨、無妨。”兩人飲了杯中酒水。
李婠往窗外一望,笑道:“此時天色也不早了,敢問褚當家哪時候回?”褚夫人聽後,勉強回道:“怕要晚些。”
待吃了酒席,已是掌燈時分。褚夫人與眾姬妾陪坐著,茶已吃了七八盞,咕嚕話也說了十幾籮筐,均麵帶倦意,李婠隻端坐在圓凳上,端著茶吃著。
來客並未告辭,主家也沒得趕客的理兒。褚夫人落下笑來,淡聲道:“老爺今兒怕還要晚回些。”李婠道:“應當的,褚當家事忙。”
聽了此言,褚夫人麵色越發不好,道:“敢問是哪樣事,不如我代為傳達。”李婠先道了聲謝,後道:“事關重大,當麵談好些。”
褚夫人瞬間冷了臉,使眼色給旁立著的一姬妾。那姬妾見了,上前陪笑道:“我見著李小娘子便覺得麵熟,有幾句良言贈她,太太準我說了罷。”褚夫人吃了口茶,點頭道:“說罷。”
這裏自過了那一遭,梅兒便有意躲著陳昌,平日裏屋內也伺候得不那麽勤了,遇著陳昌到了院子來,也借口倒茶、澆花之類走開。
春慧因問她:“平日就你勤快,這幾天到會躲閑了。姑娘剛還問起你了,叫你有委屈與她說,她來想法子。”梅兒垂著眼,找了由頭支吾了兩句,糊弄過去。
春慧見她如此,想訓她幾句,又思及她哥菊生,沒再多話,隻說:“罷了,你不說我也不多追問。”後回了李婠:道:“梅兒隻含糊說了兩句,想著也是小事,姑娘不必憂心。”
李婠聽了隻說:“她經事少,平日你多擔待些。”春慧道:“梅兒與我幾個是早年間跟了姑娘的,情分自是有的,姑娘放心罷。”
李婠點頭,說起其他事來:“算著日子,兩位管事也要到了,派人接沒?”因著李婠要入京裏,早先便與眾管事商議,分撥兩個管事來京中建坊子。
願來者不少,李婠挑了一個叫胡月的管事,這管事以往當過妓子,當日李婠升她為管事時,底下風浪不少,但胡月識字,又精明強幹,能服眾。另一人是秦成,說隻願追隨李婠,李婠左右權衡,也點了他。
定了人後,李婠命秦成沿滄江而下,先收幾船棉花原料入京,又命胡氏打點交接,帶十多個熟手後行。
如此過了大半月,李婠沒還沒見著人,方有一問。春慧雖對這什勞子坊子、布沒興致,但夏菱沒在,少不得擔起這些往來迎送來,回道:“命菊生幾個早早在城門看著了。”
李婠又問了木匠造機子如何了?春慧道:“隻說沒這般多木頭,先做百架。”李婠又問:“新買的幾個給坊子做飯四食的婆子可安置了?”春慧道:“安置在了下人房頭。”又問了些其他瑣事,春慧一一答了。
李婠點頭又說:“前幾日我尋這邊尋摸地方,今兒說有了因信兒,我想著‘眼見為實’,紙上寫的到底差些……”李婠看著春慧似笑非笑地盯著她,把後頭話吞下肚了,側開眼。
春慧笑道:“你是主子,出門尋這麽說這麽多由頭作甚,我又不是夏菱那小妮子,不讓你出門。”李婠問:“你應了?”春慧便笑:“應了應了,我的姑娘欸。”說罷,取來衣裳伺候李婠換上,又命小丫頭打熱水來給李婠擦臉理妝。
李婠一麵換衣裳,一麵命婆子備好車馬,點了七八個膀大腰圓的婆子並五六個小廝隨伺。一行十多人自北邊角門往正街去了。
路上人煙阜盛,往來叫賣聲不絕,李婠透過紗窗往外瞧,道:“初來人疲馬乏,隻得走馬觀花的一瞧,今日細細一看,果真不同凡響。”
春慧因家裏頭窮吃不上飯,自小被父母賣到了李府上,後頭又調到李婠身邊,自以為是到了福窩窩了。這會兒往外頭一瞧,隻覺人多繁雜,吵吵嚷嚷。隻春慧不會拂了李婠興致,隻道:“確實與梁州不同。”
如此行了大半時辰,到了牙行後門口。早有婆子上前知會,那牙人忙迎出門,隔著車簾,一麵輕輕扇了幾下自個兒臉,一麵彎腰笑著道:“全怪我不利索,勞東家親自來了。”說罷,要接了李婠進屋說話。
李婠道:“不必了,此來去看看便走。”那牙人忙說:“勞東家先行,我套了車便來。”春慧道:“麻煩什麽?去前頭車的車軾坐就是了,別耽誤了行程,日落前得回府上。”那牙人忙點頭笑道:“是是是。”說著,去坐了。
牙人引路,先到了處地僻幽靜的院子。那牙人開了門鎖,道:“這處人少,地方也大,容個千人也是行的。”李婠見了點頭,問作價幾何。那牙人道:“這處原是個左同知的府邸,後頭人外放出去了。這院子也空了下來,每月給七千貫也是了。”
這數目唬了春慧等一跳,春慧道:“尋常官員年俸怕也沒七千貫,怕不是見我幾個婦孺,便要欺瞞我等?”
那牙人忙道:“豈敢豈敢。京中,居大不易,此處鬧中取靜,臨著正街,占地大,市價如此,絕不敢欺瞞東家與諸位。”說罷,又上瞟了眼李婠,可李婠麵上並無訝色,牙人有莫不準她心思,眼睛一轉也不開口了。
李婠問:“另兩處在哪兒?”牙人道:“一處在北邊兒街上,一處在城郊。”李婠道:“去看看另兩處。”那牙人忙指路。餘下兩處也各有各的短處,一處地方小,一處離得遠。眾人看過,袖手立在一旁等李婠發話,李婠思忖半響,道:“定城郊那兒的莊子。”
牙人聽了笑得合不攏嘴,道:“東家好眼光,好魄力。”李婠命春惠取來定金給了,那牙人忙取來紙筆,又問了李婠姓氏名字,後將租契奉上。
春慧仔細一看,隻見上頭寫著:京都在城北陳府住人賃到房子一所,正房幾間,西房幾間,東房幾間,暖閣幾間,房幾間,馬房幾間,廚房幾間,窗炕、壁俱全,井一眼,空地幾畝,兩言議定,賃房錢每月五千貫,按月送納。如至日無錢送納,將賃房人家內應有直錢物件,準折無詞。恐後無憑,故立次賃房文字為用。某年、月、日,賃房人某,代保人某。(1)
春慧見了,並無差漏,才將定金給了。事一了,李婠有了倦意,遂回府去了。
過了兩日,菊生來報,胡管事到了。李婠命其進府,話了些正事,將十幾人安置到了城郊莊子。又三日,秦成也入了京,照例安置。
次日,李婠出府,到了城郊宅子,與胡、秦二人商議坊子諸事。因著家活什兒一應全備,又有梁州那處坊子章程再先,另胡月、秦成二人精明強幹,十二月初八,並未大肆宣揚,京中坊子悄然開張。
所來入坊子之人,不過周邊農莊佃戶、農戶妻女,僅僅五六十人,在滿是權貴子弟、富貴人家的京中,激不起半點浪花來。
第76章
卻說一晃到了年關, 一應灑掃置辦采買、供香祭宗祠之事,李婠雖頭次打點,但早見過多回,也無甚紕漏。
至除夕, 羅文鴻因憐二人孤身在外, 無親友相聚, 邀陳、李二人至府上吃別歲飯。次日, 陳昌友人相請, 李婠與府上諸人飲宴。
初三, 無甚要事,李婠宴請坊上管事並坊子諸人。胡管事領命, 在城郊莊子處空地上擺了七八十個桌子,上有各色新奇果子點心酒水, 又搭看台, 請雜耍班子, 唱戲說書的。
申時不到,胡管事正清點菜色, 聽一婆子來報:“管事,來人了。”胡月聽了, 便迎出門去,隻見一農婦遠遠拽著自家漢子來至門前, 躊躇不前,遠處還有兩個老甕老婦連帶著四個孩子望著這處。
胡管事滿臉是笑, 叫人名兒:“往日幹活都是爽利人物,怎地拖拖拉拉的?叫你將家裏頭人帶來, 可來了?”說著往遠處一望:“可是後頭幾位?”
那婦人聽她這般說,鬆了口氣, 將手裏頭裝了十個雞蛋的竹籃提過去,也笑說:“來了來了。本來大過年的便發了匹布,又包了錢,這又請我幾個吃席,東家破費了。”
胡管事接過籃子,一麵說:“都是東家恩典。快與我進屋,裏頭熱鬧著了。”一麵上前去請遠站的幾人入莊子去。而後又拖家帶口的來了不少,胡月一一迎入了莊裏。
漸漸人來多了。來者見主家沒身影,隻有管事並些婆子,不覺怠慢,反而鬆了口氣,吃著果子點心酒水,聽看台上雜耍說書,四下走走聚聚。
莊子上下滿打滿算七十人,人人拖家帶口七八個,不多時熱鬧起來了。
至申時三刻,忽聽儀門一聲響,鑼鼓又敲了三聲,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先出來七八個小廝,分兩排立在門兩邊,後出來三四個婦人,據都穿紅著綠,頭戴銀釵,又出來幾個美貌丫頭,捧了酒盞、手爐等物,十多人擁著一女子出門,後跟著胡、秦兩位管事。
那女子穿著縷金緞窄裉襖、大紅羽緞披風,豐容盛鬋,朱唇皓齒,身姿提拔,目光泠泠,立在儀門當前,其餘人兩溜雁翅立在台階下,眾人見了,畏其威儀,漸漸歇了口,遠處戲班也停了,半點鴉雀不聞。
李婠舉起酒,道:“今日正逢佳節,各位父老鄉鄰捧場過來,不勝榮幸,在此謝過。”說罷,仰脖喝了。底下人見了,忙端起酒來,連道“不謝不謝”,“豈敢豈敢”之詞。
一旁小丫頭添酒,李婠舉杯再謝:“再謝各位父老鄉鄰幫扶,讓家中女子到坊子來,感念至今。”底下人又倒不敢。丫頭添酒,李婠又道:“後謝坊中諸人,沒你們作為,我焉得今?”
李婠飲畢,見底下人一麵嘈嘈雜雜,一麵端起酒水喝了,既有眼神避開她的,又有暗地打量的,既有恭敬畏懼的,也有渾不在意的,神色各一,隻大都不自在。
李婠笑了笑,便道:“開宴罷”。接著一婆子高聲喊:“開宴。”話音未落,便有小丫頭婆子來將桌上碗碟酒盞收了,端出道道雞鴨魚肉酒水來,層層疊疊,滿桌子酒菜。
莊稼人此時見了肉,眼直盯著,卻顧及李婠在此,也不動彈。李婠見後入了儀門內,留胡、秦兩位管事在外頭招待人。胡、秦二人忙勸了勸,這下也不消人說,一盤盤肉便見了底。後頭婆子也不閑著,一盤盤肉菜往上端。
至日落時分,早有婆子丫鬟拿了高杆將四下燈籠點亮,眾人酒足飯飽,正要散了,又有丫鬟婆子將剩下的大盆雞鴨魚肉分好。胡管事笑道:“今兒估摸錯人,菜還剩不少,請諸位都帶回去嚐嚐。”底下人忙推拒,胡管事又勸,如此三回,才送出手。
今日來人,莫不歡欣鼓舞,於李婠多有讚譽。後兩月,坊子招人,多拉親友入坊,多是河西、十裏村人。至七月,織坊於城郊另開兩處,染坊一處,共四五千人,每月產布萬餘匹。
因著坊子擴招人,打織機時所需木料甚多,隻京裏地勢平緩,少山林,又逢聖人去年至今大興土木,興建宮室,以至民間木料短缺。
李婠著胡月來商議此事。李婠問:“木材找著多少了?”胡月麵露羞愧,回道:“自從原先那商人失信後,其餘木商都謝絕了。城外山頭都有權貴圈著,一時百裏內到尋不著這麽大數目。”
李婠問:“原先那些木料賣給誰了?”胡月麵色難看,搖頭道:“都堆在倉房頭,沒賣出去。”李婠道:“這倒是奇了。”後思忖片刻,命胡月:“再提價兩成試試他口風,打探打探其他販木料的商人。”
胡月領命要走,正掀簾子出屋去,後又聽李婠喚住她。李婠笑道:“才將想起一事要你打聽。”說罷,附耳與胡月說了。
胡月聽後,若有所思,道:“若是如此,但難辦了。”李婠笑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快去罷。”
兩日後,胡月回。京中無一商人願意出貨。胡月冷道:“那商人不知道撞了哪路邪神,加了銀子也不鬆口。其餘商人也個個‘品行高潔’得很,要不是他們做的是這‘低買高賣’的營生,我還當他們個個是‘淡泊名利’的世外人了。”
李婠聽了隻道:“這可真是拿了銀子也沒地兒使去了。”胡月心中既憤又愧,低頭道:“辜負東家所托了。”李婠道:“不怪你。”
兩人正說著,忽聽人來報:“秦管事來了。”秦成亦麵色黑沉,隻見了李婠稍收斂了些。行禮問安畢,李婠命人端了茶水來,問:“急急得過來,是為了哪樣事?”
秦成一一說了。原是坊子自頭年至今日積攢了不少布,李婠便命秦成以市價八成供於京中多家布莊。那些布莊見這坊子頭的布價比市價低了兩成,布更密,色更鮮,欣然同意。
隻不知為何,今日秦成壓貨去,卻見他們全都舍了定金,也不要布匹,因而秦成匆匆來稟,請李婠拿主意。
李婠冷笑道:“這京中水倒深得很。”說罷,望向窗外不言,胡月、秦成二人袖手站著。半響,李婠回身說道:“也罷,先出了庫裏頭攢著的貨再說其他。”
遂命秦成走水路以低價沿江往南販布,後在轉道蜀地,運木料回,秦成躬身領命。李婠道:“蜀地崇山峻嶺,山高路遠,又多瘴氣,定要多加小心,切記。”秦成聽了,目光朝上快速地從李婠眉目間劃過,複又低頭應是。
後命胡月在城中開兩處鋪子販布,李婠道:“先雇幾個夥計將鋪子開起來,賬一並掛在坊子上,讓賬房記著。能回些現銀,出些貨,這兩個鋪子能收支平了賬目便好,也不求多的。”
胡月道:“短日子還好,隻怕越往後頭,越‘治標不治本’,不若價低些,出的布也多,雖說利薄了,但出得多,怕也有賺頭。”
李婠聽了便笑:“所謂‘槍打出頭鳥’。這法子日後可行,現如今我們人生地不熟的,上頭沒人,先小心行事罷。”胡月點頭,笑道:“這也是。”
李婠又問:“原先命你打聽的可有信兒了?”胡月忙點頭,兩日前,李婠命胡月打聽盤踞京中的木料商人與布行商人消息。
胡月自袖中取出單子來,道:“都在上頭。木商裏有個姓沈的商人在京中最有名氣,除開一來京裏便找著買主的,有六、七成是從外地商人都是從他手上過的貨,據說,昨年聖上修的大殿,也是他供的木頭。”
李婠問:“原先說賣木料給我們的和這個沈商人有什麽牽扯?”胡月道:“麵上沒甚牽扯,隻這姓沈的勢大,放個風聲出去,別人懼怕也是有的。”
李婠點頭,將單子遞給秦成,道:“你在與布莊那頭打交道,瞧瞧上頭有沒有見過的名兒?”秦成接過,仔細一看,點了點一個名字,說道:“這個褚義我聽過幾次,好多家布莊原先是他供的貨。”
褚義為京中人士,以貧寒起家,如今是京中布行頭頭,與織造局有幾分牽連。
李婠聽了道:“罷,容我想想法子,先這般行事。”胡、秦二人領命而去。
這裏春慧見人走了,忙掀簾子進屋道:“好懸沒錯過時候,姑娘,午時到哪處用膳?”
李婠因道:“隨意哪處罷。”春慧見她麵上思索,也不多問,回身命幾個丫頭:“今兒沒風,太陽也好,擺到外頭小亭子裏去。”於是抬桌擺飯,捧飯添筷。
李婠與春慧道:“同我坐下一道吃。”因著心中有事,略動了幾筷子便不吃了,她起身到欄杆處,見這近有荷塘,遠有假山,道:“這處視野到開闊。”
春慧仍舊捧了碗吃著,聽此放下筷子,笑道:“可不是,昨兒冬青與我說的,幾說這處景色好,你定會喜歡。”說罷,春慧話題一轉,歎道:“隻可惜了景。”
李婠問:“這又何處此言?”春慧道:“都講‘秀色可餐’,可見‘以景佐飯’古來有之,可這景好,姑娘也沒多添兩筷子。”李婠聽後一笑,道:“成我的不是了。”說罷,回身添了半碗飯吃了。
飯畢,丫頭來撤了碗筷。春慧道:“我是不曉得外頭的那些布阿人阿的,但也能說兩句寬慰話,姑娘可與我說說?”
李婠心知她心意,笑道:“這可難得你開口了。這說來也話長,我原先在梁州開了坊子,我如今想著在京裏邊兒也開個。”
春慧笑:“近來都忙這事兒了,我曉得。”李婠道:“我便置了房、地、一應物件開張了。隻可惜。”春慧問:“可惜什麽?”
李婠道:“‘同行是冤家’。”春慧道:“這我到曉得,雖說京裏頭人多,可行商也多,本地的抱團,不叫外頭人進去。”
李婠點頭笑道:“是了,正是如此。這也在我意料之中,隻又更棘手些。這京中商人不以血緣姻親和地緣鄉誼結成,反倒各自抱團成行。木料、布、米、茶、鹽行,銀、藥材,都各有各行會。這行會當家人偏偏又組了個‘同心商會’,木行沈家,布行褚家都在裏頭。既築學館,捐橋修路,協理捐稅,又囤積居奇、以權牟利、放京債。一層層,蛛網樣的。”
春慧聽了,暗念那句:“一層層,蛛網樣的。”似有所感,隻覺一張網鋪天蓋地籠在她們頭上,讓人動彈不得。半響,春慧道:“我聽了,可說不出什麽其他話了,隻得說‘天無絕人之路’。”
李婠笑道:“正是如此,明日便替我送帖子去褚家罷。”
第77章
卻說李婠頭天送了帖子, 次日往褚家去。褚家一管事媳婦抬轎子來接,李婠道了謝,坐上轎去。一行人徑直到垂花門前,轎子歇了, 那管事媳婦掀起轎簾, 扶李婠下轎。
李婠見三五人欲擁她過垂花門進後院去, 便問:“褚當家在後院裏頭待客?”那媳婦笑回:“今日不巧, 老爺外出去了。”
李婠聽了, 心道:好個下馬威, 遂問:“既接了拜帖,給了回信, 如何又外出了?”那媳婦支吾著說不出話來。
這時,一未留頭的小丫頭轉過屏風出來:“太太請奶奶進屋說話。”那媳婦忙道:“奶奶送來拜帖, 老爺見了命太太在院裏置辦酒席, 太太正屋裏候著奶奶了, 已等了許多時候。”
李婠正待推拒,又見屏風後一豐腴婦人麵上帶笑迎了出來, 後隨著七八個姬妾、大堆丫頭婆子。
這婦人是褚義夫人,笑道:“我坐屋裏頭左右等不到人, 索性我親自來請。”又與李婠道:“出來的小丫頭手腳不利索,怠慢了。”李婠連道不敢。
因著主家出門來迎, 李婠也不好再言其他,隻得隨眾人進了裏屋。
見禮畢, 眾人落座,又有下人捧了茶水果子來。那婦人將李婠視為尋常親戚, 言語親和,待人周到, 隻說些京中趣事,姬妾也妙語連珠,李婠雖話少,但言之有物,一時十分相和。
半道有人來請宴,又一番推讓,眾人告了坐。褚夫人舉著酒盞道:“我家老爺有要事今日外出,失禮了。”
李婠心下明白,也舉了酒盞,道:“無妨、無妨。”兩人飲了杯中酒水。
李婠往窗外一望,笑道:“此時天色也不早了,敢問褚當家哪時候回?”褚夫人聽後,勉強回道:“怕要晚些。”
待吃了酒席,已是掌燈時分。褚夫人與眾姬妾陪坐著,茶已吃了七八盞,咕嚕話也說了十幾籮筐,均麵帶倦意,李婠隻端坐在圓凳上,端著茶吃著。
來客並未告辭,主家也沒得趕客的理兒。褚夫人落下笑來,淡聲道:“老爺今兒怕還要晚回些。”李婠道:“應當的,褚當家事忙。”
聽了此言,褚夫人麵色越發不好,道:“敢問是哪樣事,不如我代為傳達。”李婠先道了聲謝,後道:“事關重大,當麵談好些。”
褚夫人瞬間冷了臉,使眼色給旁立著的一姬妾。那姬妾見了,上前陪笑道:“我見著李小娘子便覺得麵熟,有幾句良言贈她,太太準我說了罷。”褚夫人吃了口茶,點頭道:“說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