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李世民和李玄霸回中原前,竇夫人早就開始準備。
李世民和李玄霸成親前很閑,但竇夫人可是忙得腳不沾地。
現在賓客越來越多,地位又不一般,婚禮許多原本預定的環節需要更改,竇夫人非常勞累。
但她很開心。
還有比看到孩子出息更開心的事嗎?
李淵長籲短歎了一番後,也將這些事拋之腦後,忙著接待賓客。
他苦笑著想,本應該是他給兒子們帶來人脈,現在怎麽感覺是兩個兒子給自己帶來了人脈?兒子太厲害,讓身為父親的自己壓力很大啊。
但壓力雖大,如竇夫人一樣,李淵也對兒子出息非常開心。
不過當東西突厥都派人來慶賀時,李淵就不是開心,是驚嚇了。
李淵把李世民和李玄霸拎到跟前來:“你們怎麽還和東突厥有聯係了?”
李世民撓頭:“沒有啊。”
李玄霸道:“若說有,那就是我們正準備聯合西突厥去打東突厥。”
李淵納悶;“那東突厥可汗派人來是怎麽回事?”
李世民道:“父親你防備東突厥,說不定東突厥可汗是看在你臉麵上呢?”
李玄霸道:“或許二哥說得對。”
李淵撓頭,這是真的嗎?他怎麽不自信呢?就當這是真的吧。
李淵趕緊拉著長孫晟一同接待突厥人,生怕出什麽事。
“陛下還在親征高麗,我們可不能讓陛下誤會。”李淵嚇得滿頭汗。
長孫晟笑道:“突厥人隻是來討杯喜酒,你想多了,陛下不會在意。我們將此事告知陛下,說突厥人為了向大隋示好,趁著李二郎李三郎成親,來讓你幫忙轉送陛下禮物不就行了?”在意更好,早點把李淵逼反。
李淵笑道:“還是你厲害,就這麽做。”
李淵送出誠惶誠恐的文書,得到楊廣讚賞的回信,剛鬆了口氣。一個意外來客,讓他的心又提了起來。
被皇帝冷落的太子楊暕,居然拿著皇帝為李世民、李玄霸賀喜的旨意,親自來參加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婚禮。
李淵知道皇帝與太子越發不睦,甚至說出楊玄感叛亂是不是太子裏應外合的胡話。太子來參加自己兒子的親事,皇帝不會猜忌自己和太子,以為自己和太子是一夥吧?
雖然楊暕的權力已經被皇帝下得差不多,但楊暕現在還是太子,李淵再擔心也隻能裝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恭恭敬敬接待這位重量級賓客。
太原城的百姓不知道皇帝和太子不睦,見唐國公的二郎君三郎君居然能讓太子親自參加婚禮,紛紛昂首挺胸,與有榮焉。
楊暕以“不用麻煩”為由住在唐國公府裏。夜裏,楊暕又如曾經在洛陽時那樣,翻了李世民和李玄霸的牆。
他提著酒壇子笑道:“唐國公不歡迎我,你們呢?”
李世民沒好氣道:“你若不來,我和阿玄才不高興。”
李玄霸點頭道:“今夜不醉不歸。”
楊暕和李世民對視一眼,把李玄霸趕到一邊去喝水,兩人拚起了酒。
楊暕道:“你三杯倒,喝什麽喝。”
李世民道:“得了吧,你喝了酒還怎麽陪二表兄聊天,去去去。”
李玄霸:“……”
他這次是很真心的想和二表兄不醉不歸。以前二表兄不是老埋怨自己不和他喝酒,不如二哥和他親近嗎?怎麽現在還嫌棄了?
第124章 成親與滿天星河
隋時成親遵循古禮, “六禮為聘”。
“六禮”即為“納采”求婚、“問名”問姓名八字、“納吉”合八字定吉凶、“納征”送聘禮、“請期”定婚期、“親迎”成親。
李世民和李玄霸兩個甩手新郎官,前麵五個步驟都是雙方父母定了,他們隻需要等到迎親那一日。
楊暕對李世民和李玄霸笑道:“我本來準備陪同你們一同去迎親, 給你們幫襯幫襯。誰知道你倆居然同時迎親?”
李世民指李玄霸, 李玄霸指李世民, 兄弟二人異口同聲道:“二表兄去幫他。”
楊暕捧腹大笑:“了解你們的人知道你們是想讓對方好,不了解的還以為你們嫌棄我這個太子呢。”
李世民打趣道:“怎麽就不能是我真的嫌棄你長得太英俊,搶了我這個新郎的風頭。”
李玄霸打量了二表兄雖然消瘦頹廢但美貌不減的臉, 認真點頭:“二哥說得對。”
楊暕笑得更厲害,眼淚都笑出來了。
他伸出兩隻手拍著兩位表弟的肩膀:“好吧,為了不讓你們二人風頭被搶, 我就在唐國公府等你們。”
李玄霸猶豫了一瞬,道:“要不……要不二表兄來幫我吧。如果丈人家要考我射箭什麽的, 我肯定需要外援。”
李世民道:“說得對, 二表兄去幫阿玄。”
楊暕微笑。
他知道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心意。兩人這樣說,是對他表示不在乎皇帝對他的冷落和忌憚。
這兩個表弟,在自己與皇位無緣的時候與自己很親近,在自己權勢如日中天時故意疏遠,當自己即將滑入深淵時卻又毫不忌諱地仍舊與自己交好。
他這一世, 在兄弟緣分上肯定是超出常人遠矣。
“我在唐國公府等你們。”楊暕難得一次對兩位表弟露出身為兄長的成熟表情,“東西突厥都派人來參加你們的婚禮, 沒有我鎮場子,我怕父皇會疑心。”
那皇帝就不會對你起更多的疑心嗎?還是已經無所謂了?
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對視一眼,將疑問藏在心中, 接受了楊暕的好意。
見到楊暕時, 兩人本來勸說楊暕不要衝動。楊廣好臉麵, 他已經有了殺兄弟的名聲, 隻要楊暕一直忍耐,他隻會磋磨楊暕,不會在楊暕沒有過錯的時候背負殺子之名。
但楊暕隻是笑而不語。
兩人便不再多勸。
臨到天下大變之時,楊暕無論是自保還是為了保住大隋,奮力一搏或許都是唯一能做的事。
李玄霸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的二表兄不是曆史中那個連死的時候都稀裏糊塗的漂亮花瓶。
二表兄有名師教導,有賢才陪伴,已經是一個很優秀的大隋太子,在民間和朝中聲望已經不輸已故的長兄。
所以這樣的人,他的心誌也一定很堅定。
雖然與楊暕交好可能會在楊廣那裏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他們二人的計劃,但不提李世民,就是心思深沉如李玄霸,也不是純粹以利益處事的人。
楊暕對他們好,他們便對楊暕好。
少年時若不識得“情和義”,豈不白白當一次少年郎。
李世民和李玄霸頂著父母長輩擔憂的神情,頂著其他賓客探究的眼神,與太子楊暕談笑風生,然後騎上駿馬,各自迎親而去。
李世民上馬前還在笑話長孫無忌:“二表兄,有空來張掖,我請你喝羊奶酒。長孫四郎來了太原,沒等到我和他妹妹成親又匆匆回去,氣得都快哭了。我們到時一起好好嘲笑他。”
李玄霸無語:“你娶長孫四郎的妹妹,居然還嘲笑他?世上怎麽會有你這樣的人?”
李世民和楊暕皆大笑,李玄霸苦笑搖頭。
楊暕站在原地,目送李世民和李玄霸離去。
待看不到兩人背影後,楊暕才對李淵道:“唐國公,不用擔心,這是我最後一次叨擾。”
李淵背後冷汗都冒出來了,忙道:“太子何出此言?以後也請太子多多照顧臣的兩位犬子。”
楊暕微笑,他與李淵一起進府等候李世民、李玄霸回來,老弱的護衛與他同行。
賓客們紛紛在心中歎息。
堂堂太子,此次出行的護衛竟然皆是老弱之人,隻有一位年輕文吏看著像個真正的太子屬官。
庾儉佩著長劍跟在楊暕身後,任由周圍人打量,目不斜視,堅定不移地跟隨在太子楊暕身側。
……
唐國公府的兩位公子成親,儀仗吹吹打打穿城而過,分成兩路迎接新娘。
宗羅睺和羅士信已經回來。羅士信的父母仍舊不想離開家鄉。見老人倔強,羅士信隻能留下錢財和地圖,讓他們見勢不妙就躲進郡城。
回來後,宗羅睺陪同李世民迎親,羅士信被李智雲拉著一同幫李玄霸迎親。
李建成留在唐國公府幫李淵招呼賓客,李元吉則在李世民的迎親隊伍裏。
楊暕的到來轉移了一點李玄霸心中對新婚的緊張。當騎馬走在迎親的路上時,李玄霸終於又緊張起來。
樂聲嘈雜,人聲鼎沸。
路旁老百姓都在翹首踮腳看著這長長的迎親隊伍拍手歡笑。
李玄霸卻像是與這個世界隔了一層什麽,聲音和景象在他的視野中都變得模糊。
這一路上好像很長,長得他把與宇文珠相識相遇的點點滴滴都回憶了一遍不說,還又回憶了一遍前世的家庭。
他已經很久沒有再想過、夢過前世的事,仿佛已經完全變成了大唐的李三郎君。
現在想起前世的家人,李玄霸恍若隔世……嗯,是已經隔了一世了。
這一路又好像很短。
李玄霸還在神思恍惚中,李智雲就大喊道:“停停停,三兄!到了!”
李玄霸回過神,竟已經到了宇文家在太原新置辦的宅院門前。
老師和丈人麵容慈祥地看著自己,對自己微笑。
李玄霸昏呼呼地下馬,昏呼呼地被人簇擁著上前,仿佛木偶般一板一眼地按照迎親流程,一步一步走到了後院。
他念了催妝詩,又給了催妝錢。
宇文珠以團扇掩麵,在母親的攙扶下走出門。
“三兄,你怎麽又發呆了?”李智雲無奈道,“你高興傻了嗎?”
李智雲的聲音超大,引得周圍人紛紛大笑。
李世民和李玄霸成親前很閑,但竇夫人可是忙得腳不沾地。
現在賓客越來越多,地位又不一般,婚禮許多原本預定的環節需要更改,竇夫人非常勞累。
但她很開心。
還有比看到孩子出息更開心的事嗎?
李淵長籲短歎了一番後,也將這些事拋之腦後,忙著接待賓客。
他苦笑著想,本應該是他給兒子們帶來人脈,現在怎麽感覺是兩個兒子給自己帶來了人脈?兒子太厲害,讓身為父親的自己壓力很大啊。
但壓力雖大,如竇夫人一樣,李淵也對兒子出息非常開心。
不過當東西突厥都派人來慶賀時,李淵就不是開心,是驚嚇了。
李淵把李世民和李玄霸拎到跟前來:“你們怎麽還和東突厥有聯係了?”
李世民撓頭:“沒有啊。”
李玄霸道:“若說有,那就是我們正準備聯合西突厥去打東突厥。”
李淵納悶;“那東突厥可汗派人來是怎麽回事?”
李世民道:“父親你防備東突厥,說不定東突厥可汗是看在你臉麵上呢?”
李玄霸道:“或許二哥說得對。”
李淵撓頭,這是真的嗎?他怎麽不自信呢?就當這是真的吧。
李淵趕緊拉著長孫晟一同接待突厥人,生怕出什麽事。
“陛下還在親征高麗,我們可不能讓陛下誤會。”李淵嚇得滿頭汗。
長孫晟笑道:“突厥人隻是來討杯喜酒,你想多了,陛下不會在意。我們將此事告知陛下,說突厥人為了向大隋示好,趁著李二郎李三郎成親,來讓你幫忙轉送陛下禮物不就行了?”在意更好,早點把李淵逼反。
李淵笑道:“還是你厲害,就這麽做。”
李淵送出誠惶誠恐的文書,得到楊廣讚賞的回信,剛鬆了口氣。一個意外來客,讓他的心又提了起來。
被皇帝冷落的太子楊暕,居然拿著皇帝為李世民、李玄霸賀喜的旨意,親自來參加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婚禮。
李淵知道皇帝與太子越發不睦,甚至說出楊玄感叛亂是不是太子裏應外合的胡話。太子來參加自己兒子的親事,皇帝不會猜忌自己和太子,以為自己和太子是一夥吧?
雖然楊暕的權力已經被皇帝下得差不多,但楊暕現在還是太子,李淵再擔心也隻能裝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恭恭敬敬接待這位重量級賓客。
太原城的百姓不知道皇帝和太子不睦,見唐國公的二郎君三郎君居然能讓太子親自參加婚禮,紛紛昂首挺胸,與有榮焉。
楊暕以“不用麻煩”為由住在唐國公府裏。夜裏,楊暕又如曾經在洛陽時那樣,翻了李世民和李玄霸的牆。
他提著酒壇子笑道:“唐國公不歡迎我,你們呢?”
李世民沒好氣道:“你若不來,我和阿玄才不高興。”
李玄霸點頭道:“今夜不醉不歸。”
楊暕和李世民對視一眼,把李玄霸趕到一邊去喝水,兩人拚起了酒。
楊暕道:“你三杯倒,喝什麽喝。”
李世民道:“得了吧,你喝了酒還怎麽陪二表兄聊天,去去去。”
李玄霸:“……”
他這次是很真心的想和二表兄不醉不歸。以前二表兄不是老埋怨自己不和他喝酒,不如二哥和他親近嗎?怎麽現在還嫌棄了?
第124章 成親與滿天星河
隋時成親遵循古禮, “六禮為聘”。
“六禮”即為“納采”求婚、“問名”問姓名八字、“納吉”合八字定吉凶、“納征”送聘禮、“請期”定婚期、“親迎”成親。
李世民和李玄霸兩個甩手新郎官,前麵五個步驟都是雙方父母定了,他們隻需要等到迎親那一日。
楊暕對李世民和李玄霸笑道:“我本來準備陪同你們一同去迎親, 給你們幫襯幫襯。誰知道你倆居然同時迎親?”
李世民指李玄霸, 李玄霸指李世民, 兄弟二人異口同聲道:“二表兄去幫他。”
楊暕捧腹大笑:“了解你們的人知道你們是想讓對方好,不了解的還以為你們嫌棄我這個太子呢。”
李世民打趣道:“怎麽就不能是我真的嫌棄你長得太英俊,搶了我這個新郎的風頭。”
李玄霸打量了二表兄雖然消瘦頹廢但美貌不減的臉, 認真點頭:“二哥說得對。”
楊暕笑得更厲害,眼淚都笑出來了。
他伸出兩隻手拍著兩位表弟的肩膀:“好吧,為了不讓你們二人風頭被搶, 我就在唐國公府等你們。”
李玄霸猶豫了一瞬,道:“要不……要不二表兄來幫我吧。如果丈人家要考我射箭什麽的, 我肯定需要外援。”
李世民道:“說得對, 二表兄去幫阿玄。”
楊暕微笑。
他知道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心意。兩人這樣說,是對他表示不在乎皇帝對他的冷落和忌憚。
這兩個表弟,在自己與皇位無緣的時候與自己很親近,在自己權勢如日中天時故意疏遠,當自己即將滑入深淵時卻又毫不忌諱地仍舊與自己交好。
他這一世, 在兄弟緣分上肯定是超出常人遠矣。
“我在唐國公府等你們。”楊暕難得一次對兩位表弟露出身為兄長的成熟表情,“東西突厥都派人來參加你們的婚禮, 沒有我鎮場子,我怕父皇會疑心。”
那皇帝就不會對你起更多的疑心嗎?還是已經無所謂了?
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對視一眼,將疑問藏在心中, 接受了楊暕的好意。
見到楊暕時, 兩人本來勸說楊暕不要衝動。楊廣好臉麵, 他已經有了殺兄弟的名聲, 隻要楊暕一直忍耐,他隻會磋磨楊暕,不會在楊暕沒有過錯的時候背負殺子之名。
但楊暕隻是笑而不語。
兩人便不再多勸。
臨到天下大變之時,楊暕無論是自保還是為了保住大隋,奮力一搏或許都是唯一能做的事。
李玄霸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的二表兄不是曆史中那個連死的時候都稀裏糊塗的漂亮花瓶。
二表兄有名師教導,有賢才陪伴,已經是一個很優秀的大隋太子,在民間和朝中聲望已經不輸已故的長兄。
所以這樣的人,他的心誌也一定很堅定。
雖然與楊暕交好可能會在楊廣那裏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他們二人的計劃,但不提李世民,就是心思深沉如李玄霸,也不是純粹以利益處事的人。
楊暕對他們好,他們便對楊暕好。
少年時若不識得“情和義”,豈不白白當一次少年郎。
李世民和李玄霸頂著父母長輩擔憂的神情,頂著其他賓客探究的眼神,與太子楊暕談笑風生,然後騎上駿馬,各自迎親而去。
李世民上馬前還在笑話長孫無忌:“二表兄,有空來張掖,我請你喝羊奶酒。長孫四郎來了太原,沒等到我和他妹妹成親又匆匆回去,氣得都快哭了。我們到時一起好好嘲笑他。”
李玄霸無語:“你娶長孫四郎的妹妹,居然還嘲笑他?世上怎麽會有你這樣的人?”
李世民和楊暕皆大笑,李玄霸苦笑搖頭。
楊暕站在原地,目送李世民和李玄霸離去。
待看不到兩人背影後,楊暕才對李淵道:“唐國公,不用擔心,這是我最後一次叨擾。”
李淵背後冷汗都冒出來了,忙道:“太子何出此言?以後也請太子多多照顧臣的兩位犬子。”
楊暕微笑,他與李淵一起進府等候李世民、李玄霸回來,老弱的護衛與他同行。
賓客們紛紛在心中歎息。
堂堂太子,此次出行的護衛竟然皆是老弱之人,隻有一位年輕文吏看著像個真正的太子屬官。
庾儉佩著長劍跟在楊暕身後,任由周圍人打量,目不斜視,堅定不移地跟隨在太子楊暕身側。
……
唐國公府的兩位公子成親,儀仗吹吹打打穿城而過,分成兩路迎接新娘。
宗羅睺和羅士信已經回來。羅士信的父母仍舊不想離開家鄉。見老人倔強,羅士信隻能留下錢財和地圖,讓他們見勢不妙就躲進郡城。
回來後,宗羅睺陪同李世民迎親,羅士信被李智雲拉著一同幫李玄霸迎親。
李建成留在唐國公府幫李淵招呼賓客,李元吉則在李世民的迎親隊伍裏。
楊暕的到來轉移了一點李玄霸心中對新婚的緊張。當騎馬走在迎親的路上時,李玄霸終於又緊張起來。
樂聲嘈雜,人聲鼎沸。
路旁老百姓都在翹首踮腳看著這長長的迎親隊伍拍手歡笑。
李玄霸卻像是與這個世界隔了一層什麽,聲音和景象在他的視野中都變得模糊。
這一路上好像很長,長得他把與宇文珠相識相遇的點點滴滴都回憶了一遍不說,還又回憶了一遍前世的家庭。
他已經很久沒有再想過、夢過前世的事,仿佛已經完全變成了大唐的李三郎君。
現在想起前世的家人,李玄霸恍若隔世……嗯,是已經隔了一世了。
這一路又好像很短。
李玄霸還在神思恍惚中,李智雲就大喊道:“停停停,三兄!到了!”
李玄霸回過神,竟已經到了宇文家在太原新置辦的宅院門前。
老師和丈人麵容慈祥地看著自己,對自己微笑。
李玄霸昏呼呼地下馬,昏呼呼地被人簇擁著上前,仿佛木偶般一板一眼地按照迎親流程,一步一步走到了後院。
他念了催妝詩,又給了催妝錢。
宇文珠以團扇掩麵,在母親的攙扶下走出門。
“三兄,你怎麽又發呆了?”李智雲無奈道,“你高興傻了嗎?”
李智雲的聲音超大,引得周圍人紛紛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