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知道河東郡那把火是李密放的,隻是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和李密又各為其主,雖然他肯定會殺了李密,哪怕李密降了他也會找機會弄死李密,但他心裏對李密的仇恨其實沒多少,隻是單純有仇報仇。
現在李密已經死了,李玄霸也就把這件事放下了。
宇文珠知道李玄霸還讓李密的骨灰入土了,氣得給李玄霸寫信,第一次把李玄霸罵了一頓。
她還記得當初李玄霸有多危險。她不知道為李玄霸流了多少淚,一度認為要與李玄霸天人相別。
宇文珠知道那把火是李密放的後,就一直咬牙切齒等著報仇雪恨。結果李玄霸卻跟個沒事人似的,還把李密好好安葬了?!
李玄霸不認為把骨灰埋在亂葬崗算好好安葬,但這時候……咳,乖乖認錯就行。
李世民得知了李密的結局,也寫信把李玄霸罵了一頓,還說要回來挖了李密的墳。
李玄霸對二哥可沒有好脾氣,他寫信把李世民回罵了一頓,罵人的文字量是李世民的兩倍。
竇慧明笑出了眼淚:“他隻是說說,不會真的這麽做。你表現了你的仁慈大度,得到了士人交口稱讚,他為了你,也會捏著鼻子大度。”
李玄霸道:“我知道,但他罵我,我就要罵他。”
竇慧明掩嘴笑道:“好,好,罵就罵。”
萬貴妃正剝著柴紹送來的荔枝,李智雲這個不孝子隻知道張嘴吃荔枝,就像個弱智媽寶一樣。
聞言,李智雲吞下荔枝肉道:“我不怕名聲,我去挖。”
“吃你的荔枝吧。”李玄霸從荔枝盆栽上摘了一顆荔枝,連殼塞入李智雲嘴裏。
荔枝容易腐爛,進貢荔枝都是進貢的掛果的荔枝樹,能讓荔枝多保鮮一段時間。
柴紹在荔枝掛果的時候就差人把荔枝盆栽送來,到長安後差不多成熟。
可惜就算把荔枝果樹栽種下去,果樹就算存活,明年也不會結果了。所以荔枝特別金貴,皇帝都是按顆賞人。
李玄霸吃了一顆荔枝。雖然荔枝掛在樹上,據說是新鮮的,但他仍舊覺得有一股子腐爛味,和他記憶中的荔枝味道完全不一樣。
他在當營銷號小編的時候已經還完了債,經濟水平好轉,荔枝當季的時候還是吃得起荔枝的。何況他當初在南方打工的時候,荔枝便宜得能爛在樹上。有段時間他剛還了一筆賬,窮得把荔枝當菜下米飯,齁得翻酸水。
現在回憶起來,李玄霸居然覺得那些苦難也算過得不錯了。
至少自己能吃鮮荔枝吃到吐。
因有這樣的記憶,李玄霸不喜荔枝,將自己的份額都給了特別嗜甜的李智雲。
李智雲在口味的愛好上和李世民一致,都是嗜甜如命。李玄霸吃什麽口味都偏清淡。
李世民接到李玄霸的罵人信時,李玄霸還送來了荔枝幹。
他吃了一塊荔枝幹,笑了笑,對高熲道:“阿玄脾氣還是這麽大。”
高熲頷首。大德對大雄的脾氣還這麽大,他也就放心了。至少兄弟二人現在的感情沒有改變。
李世民道:“母親已經鬆口,不再阻止我讓阿玄幫我教育太子。隻要母親鬆口,阿玄就翻不波浪。”
高熲歎氣:“希望將來你的儲君之位不會再起波折。”
李世民笑道:“就算再起波折,我隻會自責,不會怪別人。”
李世民這麽一說,高熲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安慰道:“隻要好好教導,儲君一定會很優秀。”
李世民像是想起了什麽,麵色古怪道:“我曾經讓阿玄給我兒子當老師時,也是這麽對阿玄說。阿玄回答,如果給我一個李元吉,我該如何應對?”
高熲:“??!”
李世民道:“我還能如何應對?當然是狠狠揍阿玄一頓!”
高熲沉默半晌,臉色陰沉:“揍得好!”
……
“阿嚏!”李玄霸揉了揉鼻子,“不用猜就知道是二哥在說我壞話。”
高盛道哭笑不得。
他未見李玄霸時,聽過李玄霸很多傳聞,無外乎都是智多近妖、足智多謀和老城早熟之類。
相處了一段時間,他才明白為何弟弟會提起李世民和李玄霸時露出仿佛溺愛幼弟般的表情。李世民他了解不多,但李玄霸確實很孩子氣。
李玄霸罵了二哥幾句後,繼續給高盛道安排任務。
高老師都把人送到自己手中了,他怎麽能不壓榨?可惜自己的老丈人一家都閑散慣了,不好用。
四位老師中,隻有自家丈人這家沒有人壓榨,李玄霸心裏頗不是滋味。
“慈善拍賣會和慈善排行榜大概就是這個流程,高大兄還有什麽不明白?”李玄霸問道。
高盛道再次勸說道:“你叫我的字即可,不用這麽客氣。”
李玄霸笑道:“大兄都說了多少次了?我回答了多少次了?還不煩嗎?我叫你大兄,可不是因為客氣,而是親近。我還叫高三兄師兄呢。”
高盛道歎氣:“好吧。我差不多都明白了,隻是需要實踐。若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再來請教你。”
李玄霸所提出的“慈善”雖然聽著新穎,但細思之下內在含義很簡單,不過就是利用權貴的虛榮心,用榮譽換取權貴的錢財,用於賑濟貧寒百姓。所謂損有餘而補不足,便是如此。
高盛道又看了一遍李玄霸寫的計劃書,眉頭突然緊皺:“大德,我相信你一定能好好運用這筆錢,但若換成居心不良的人,恐怕會變成新的橫征暴斂的工具。”
李玄霸道:“慈善就是這樣,說是慈善,其實斂財。所謂權貴捐贈的錢如數奉還,然後主辦方和權貴三七分成,就是這個慈善的真麵目。”
高盛道沉默地看著李玄霸。
李玄霸道:“世上所有政策都是如此,在好人手中就是好事,在壞人手中就是壞事。我們隻能保證這些政策在我們手中是好的,能用來救人即可。”
高盛道歎息:“你看得很開。這也是因為你會讖緯,看透了未來的原因嗎?”
李玄霸開玩笑道:“我看到的不是未來,而是與這個世界不同的發展。所以說我是騙子也對。”
高盛道也半開玩笑道:“你說得很對。介意我問一問我在另一個世界的未來嗎?”
李玄霸道:“被楊廣流放北疆柳城,病逝柳城。”
高盛道嘴角微抽:“在你看到的未來中,難道就沒有一點好事?”
他早就聽三弟悄悄吐槽過,李玄霸給朋友的“讖緯”,幾乎沒有好事。
李玄霸道:“有啊,隻是他們都隻記得不好的事。我說房玄齡和杜克明能當宰相,我二哥能當皇帝,這還不算好事?”
高盛道覺得李玄霸這話很有哲理。
確實,李玄霸也做了許多很好的預言,但聽到預言的人都對不好的事印象深刻,才傳言李玄霸的讖緯不說好話。
高盛道離開後,對許多人歎息了這件事,說他人誤會了李玄霸。
他又歎息,李玄霸曾坦言,他看到的未來是沒有讖緯者自身存在的未來。但這樣的未來已經改變,所以讖緯相麵都成了“虛妄之言”,旁人實在不需要因為李玄霸會讖緯,好像就被李玄霸看透了一切,繼而排斥李玄霸。
高盛道作為高熲的繼承人,名聲在外,他的話很多人附和。
在高盛道的賣力宣傳下,試圖求關係讓李玄霸相麵的人變少,京中再說起李玄霸的“讖緯”和“相麵”,多把這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
李玄霸把高盛道所做的事看在眼裏,記在心中。
他雖不在乎外界的評價,這些評價不能損他絲毫。那些人越敬畏他,他倒是越耳根清淨。
但高大哥的細致體貼,還是讓李玄霸心頭一暖。
高老師家兩位師兄,真像是聖賢書裏走出來的完美兄長。
房喬、杜如晦等人聽到高盛道的歎息之後,居然來找李玄霸道歉,說自己不是故意抱怨,隻是一時說漏了嘴,他們並無真的認為李玄霸隻會說不好的事。
李玄霸道:“其實我確實更常對你們說壞事。壞事需要改變,好事不需要,那麽自然知道壞事就夠了。不過既然你們都誠心來道歉了,我不討點什麽多不好意思。”
說罷,李玄霸就把華清宮的修建方案提前拿了出來,讓房喬和杜如晦在百忙之中為他監督修宮殿。
華清宮即驪山腳下的溫泉行宮,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時,現在已經荒廢。
李世民當皇帝後,想修個新房子很困難,但以給太上皇修新宮殿為由建造溫泉行宮,就無人會反對。
地震之後正好需要安置災民,李玄霸做了這麽多準備,足以給災民提供能夠幹體力活的賑濟糧,能以為太上皇修溫泉行宮的名義以工代賑,既賑濟了災民,又能刷一刷“孝順”的名聲。
房喬和杜如晦雖然已經忙得腳不沾地,但還是拿著李玄霸新分派的工作離開了,以表示自己的歉意。
就是李玄霸這人嘴欠,逢人就說這工作本來想交給李智雲,讓房玄齡和杜克明稍稍歇口氣。既然他們自己撞上門來,那就是自己不想休息。
李玄霸還唏噓,說不準房玄齡和杜克明就是不想休息,才故意來向自己道歉討活。
已經有了“房謀杜斷”名聲的兩位朝中相公私下約酒,提起李玄霸就罵。
李世民奪得洛陽後本準備回京,得知李玄霸等人要用地震為他刷聲望後,感歎了一聲“民生多艱”,繼續南下。
李靖已經基本打下了長江沿線,正在和占據嶺南的豪強商談。
嶺南地形崎嶇,氣候悶熱,瘴氣叢生,不好攻打。還好現在嶺南的實際掌控人馮盎心係中原,並不想脫離中原王朝自立,所以還能先商談。
馮盎此人可能後世知名度不高,但他祖母冼夫人可是聲名赫赫。
冼夫人是俚族首領,嫁給高涼郡太守馮寶。嶺南漢俚聯姻的傳統由此開始。
馮寶死後,冼夫人安撫百越、鎮壓叛亂、打擊豪強、推行漢化,極大地推動了嶺南生產技術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她被梁、陳、隋三代冊封,曾為陳朝中郎將,被隋文帝冊封為譙國夫人,準許冼夫人開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並掌管嶺南六州兵馬的權力。
別的國公夫人都是因為嫁給了國公才得以冊封國公夫人,冼夫人夫妻倆正好相反,因為冼夫人戰功卓越,她的亡夫才在各個朝代被追封為國公。
因中原王朝目前還難以完全控製嶺南等偏遠等地,所以嶺南與南詔等地都是羈縻府州,即少數民族領袖自治製度。馮盎隻要向大唐遞降書,嶺南道就不用打了。
嶺南離中原遙遠,馮盎正在打探中原的消息。他是半個漢人,雖然馮家會仍舊世代鎮守嶺南,但他也希望能有子弟能回中原。所以隻要大唐確實已經基本問鼎天下,他就肯定會投降。
李靖敬佩冼夫人滿門忠良,願意給馮盎時間。
李世民南下親自招降馮盎,馮盎誠惶誠恐,對李靖哭喪著臉道:“我是不是投降得太慢?”
李靖安慰道:“嶺南消息閉塞,你不過是花些時間打探消息,以免被賊人騙而已。你身為大隋忠臣,小心謹慎並不為錯。主公親自來招撫你,隻是因為他重視你。”
他在心裏補充,隻是因為東|突厥和洛陽太沒用,降得太快,導致主公沒事可做,跑南邊來了。
主公你沒事可做就回京啊!
聽聞晉王殿下列了天災列表,房公和杜公等朝中相公都忙得焦頭爛額,晉王殿下更是一翻年就已經病了兩次。打仗這麽簡單的事,別說全權交給我,就是裴行儼、長孫無忌等人,也能主帥一方,主公還是應該回京城早日登基。
李靖不是喜歡勸諫的人,但這次他不得不勸諫。他知道主公剛及冠不久,正是閑不住的時候,很想親自打下所有江山。但現在主公掃平中原,北定東|突厥,西突厥也已經派人前來稱臣,隻剩嶺南一地,大可不必如此強迫症,非要跑這麽遠來完成最後一塊輿圖填色。
高熲坐鎮洛陽,一邊屯田一邊恢複東都附近生產秩序,掃平零星匪患。李世民帶著自己的心腹下屬來到長江邊上,首先被李靖一頓勸諫。
李世民笑著對長孫無忌和裴行儼道:“李藥師怎麽也要轉職諫臣了?我麾下的諫臣是不是太多了一點?”
長孫無忌和李靖共事過一段時間,對李靖較為了解。他麵無表情道:“能把李藥師逼成諫臣,主公你應該多多反省。”
裴行儼不了解李靖,也不妨礙他附和長孫無忌。
現在李密已經死了,李玄霸也就把這件事放下了。
宇文珠知道李玄霸還讓李密的骨灰入土了,氣得給李玄霸寫信,第一次把李玄霸罵了一頓。
她還記得當初李玄霸有多危險。她不知道為李玄霸流了多少淚,一度認為要與李玄霸天人相別。
宇文珠知道那把火是李密放的後,就一直咬牙切齒等著報仇雪恨。結果李玄霸卻跟個沒事人似的,還把李密好好安葬了?!
李玄霸不認為把骨灰埋在亂葬崗算好好安葬,但這時候……咳,乖乖認錯就行。
李世民得知了李密的結局,也寫信把李玄霸罵了一頓,還說要回來挖了李密的墳。
李玄霸對二哥可沒有好脾氣,他寫信把李世民回罵了一頓,罵人的文字量是李世民的兩倍。
竇慧明笑出了眼淚:“他隻是說說,不會真的這麽做。你表現了你的仁慈大度,得到了士人交口稱讚,他為了你,也會捏著鼻子大度。”
李玄霸道:“我知道,但他罵我,我就要罵他。”
竇慧明掩嘴笑道:“好,好,罵就罵。”
萬貴妃正剝著柴紹送來的荔枝,李智雲這個不孝子隻知道張嘴吃荔枝,就像個弱智媽寶一樣。
聞言,李智雲吞下荔枝肉道:“我不怕名聲,我去挖。”
“吃你的荔枝吧。”李玄霸從荔枝盆栽上摘了一顆荔枝,連殼塞入李智雲嘴裏。
荔枝容易腐爛,進貢荔枝都是進貢的掛果的荔枝樹,能讓荔枝多保鮮一段時間。
柴紹在荔枝掛果的時候就差人把荔枝盆栽送來,到長安後差不多成熟。
可惜就算把荔枝果樹栽種下去,果樹就算存活,明年也不會結果了。所以荔枝特別金貴,皇帝都是按顆賞人。
李玄霸吃了一顆荔枝。雖然荔枝掛在樹上,據說是新鮮的,但他仍舊覺得有一股子腐爛味,和他記憶中的荔枝味道完全不一樣。
他在當營銷號小編的時候已經還完了債,經濟水平好轉,荔枝當季的時候還是吃得起荔枝的。何況他當初在南方打工的時候,荔枝便宜得能爛在樹上。有段時間他剛還了一筆賬,窮得把荔枝當菜下米飯,齁得翻酸水。
現在回憶起來,李玄霸居然覺得那些苦難也算過得不錯了。
至少自己能吃鮮荔枝吃到吐。
因有這樣的記憶,李玄霸不喜荔枝,將自己的份額都給了特別嗜甜的李智雲。
李智雲在口味的愛好上和李世民一致,都是嗜甜如命。李玄霸吃什麽口味都偏清淡。
李世民接到李玄霸的罵人信時,李玄霸還送來了荔枝幹。
他吃了一塊荔枝幹,笑了笑,對高熲道:“阿玄脾氣還是這麽大。”
高熲頷首。大德對大雄的脾氣還這麽大,他也就放心了。至少兄弟二人現在的感情沒有改變。
李世民道:“母親已經鬆口,不再阻止我讓阿玄幫我教育太子。隻要母親鬆口,阿玄就翻不波浪。”
高熲歎氣:“希望將來你的儲君之位不會再起波折。”
李世民笑道:“就算再起波折,我隻會自責,不會怪別人。”
李世民這麽一說,高熲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安慰道:“隻要好好教導,儲君一定會很優秀。”
李世民像是想起了什麽,麵色古怪道:“我曾經讓阿玄給我兒子當老師時,也是這麽對阿玄說。阿玄回答,如果給我一個李元吉,我該如何應對?”
高熲:“??!”
李世民道:“我還能如何應對?當然是狠狠揍阿玄一頓!”
高熲沉默半晌,臉色陰沉:“揍得好!”
……
“阿嚏!”李玄霸揉了揉鼻子,“不用猜就知道是二哥在說我壞話。”
高盛道哭笑不得。
他未見李玄霸時,聽過李玄霸很多傳聞,無外乎都是智多近妖、足智多謀和老城早熟之類。
相處了一段時間,他才明白為何弟弟會提起李世民和李玄霸時露出仿佛溺愛幼弟般的表情。李世民他了解不多,但李玄霸確實很孩子氣。
李玄霸罵了二哥幾句後,繼續給高盛道安排任務。
高老師都把人送到自己手中了,他怎麽能不壓榨?可惜自己的老丈人一家都閑散慣了,不好用。
四位老師中,隻有自家丈人這家沒有人壓榨,李玄霸心裏頗不是滋味。
“慈善拍賣會和慈善排行榜大概就是這個流程,高大兄還有什麽不明白?”李玄霸問道。
高盛道再次勸說道:“你叫我的字即可,不用這麽客氣。”
李玄霸笑道:“大兄都說了多少次了?我回答了多少次了?還不煩嗎?我叫你大兄,可不是因為客氣,而是親近。我還叫高三兄師兄呢。”
高盛道歎氣:“好吧。我差不多都明白了,隻是需要實踐。若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再來請教你。”
李玄霸所提出的“慈善”雖然聽著新穎,但細思之下內在含義很簡單,不過就是利用權貴的虛榮心,用榮譽換取權貴的錢財,用於賑濟貧寒百姓。所謂損有餘而補不足,便是如此。
高盛道又看了一遍李玄霸寫的計劃書,眉頭突然緊皺:“大德,我相信你一定能好好運用這筆錢,但若換成居心不良的人,恐怕會變成新的橫征暴斂的工具。”
李玄霸道:“慈善就是這樣,說是慈善,其實斂財。所謂權貴捐贈的錢如數奉還,然後主辦方和權貴三七分成,就是這個慈善的真麵目。”
高盛道沉默地看著李玄霸。
李玄霸道:“世上所有政策都是如此,在好人手中就是好事,在壞人手中就是壞事。我們隻能保證這些政策在我們手中是好的,能用來救人即可。”
高盛道歎息:“你看得很開。這也是因為你會讖緯,看透了未來的原因嗎?”
李玄霸開玩笑道:“我看到的不是未來,而是與這個世界不同的發展。所以說我是騙子也對。”
高盛道也半開玩笑道:“你說得很對。介意我問一問我在另一個世界的未來嗎?”
李玄霸道:“被楊廣流放北疆柳城,病逝柳城。”
高盛道嘴角微抽:“在你看到的未來中,難道就沒有一點好事?”
他早就聽三弟悄悄吐槽過,李玄霸給朋友的“讖緯”,幾乎沒有好事。
李玄霸道:“有啊,隻是他們都隻記得不好的事。我說房玄齡和杜克明能當宰相,我二哥能當皇帝,這還不算好事?”
高盛道覺得李玄霸這話很有哲理。
確實,李玄霸也做了許多很好的預言,但聽到預言的人都對不好的事印象深刻,才傳言李玄霸的讖緯不說好話。
高盛道離開後,對許多人歎息了這件事,說他人誤會了李玄霸。
他又歎息,李玄霸曾坦言,他看到的未來是沒有讖緯者自身存在的未來。但這樣的未來已經改變,所以讖緯相麵都成了“虛妄之言”,旁人實在不需要因為李玄霸會讖緯,好像就被李玄霸看透了一切,繼而排斥李玄霸。
高盛道作為高熲的繼承人,名聲在外,他的話很多人附和。
在高盛道的賣力宣傳下,試圖求關係讓李玄霸相麵的人變少,京中再說起李玄霸的“讖緯”和“相麵”,多把這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
李玄霸把高盛道所做的事看在眼裏,記在心中。
他雖不在乎外界的評價,這些評價不能損他絲毫。那些人越敬畏他,他倒是越耳根清淨。
但高大哥的細致體貼,還是讓李玄霸心頭一暖。
高老師家兩位師兄,真像是聖賢書裏走出來的完美兄長。
房喬、杜如晦等人聽到高盛道的歎息之後,居然來找李玄霸道歉,說自己不是故意抱怨,隻是一時說漏了嘴,他們並無真的認為李玄霸隻會說不好的事。
李玄霸道:“其實我確實更常對你們說壞事。壞事需要改變,好事不需要,那麽自然知道壞事就夠了。不過既然你們都誠心來道歉了,我不討點什麽多不好意思。”
說罷,李玄霸就把華清宮的修建方案提前拿了出來,讓房喬和杜如晦在百忙之中為他監督修宮殿。
華清宮即驪山腳下的溫泉行宮,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時,現在已經荒廢。
李世民當皇帝後,想修個新房子很困難,但以給太上皇修新宮殿為由建造溫泉行宮,就無人會反對。
地震之後正好需要安置災民,李玄霸做了這麽多準備,足以給災民提供能夠幹體力活的賑濟糧,能以為太上皇修溫泉行宮的名義以工代賑,既賑濟了災民,又能刷一刷“孝順”的名聲。
房喬和杜如晦雖然已經忙得腳不沾地,但還是拿著李玄霸新分派的工作離開了,以表示自己的歉意。
就是李玄霸這人嘴欠,逢人就說這工作本來想交給李智雲,讓房玄齡和杜克明稍稍歇口氣。既然他們自己撞上門來,那就是自己不想休息。
李玄霸還唏噓,說不準房玄齡和杜克明就是不想休息,才故意來向自己道歉討活。
已經有了“房謀杜斷”名聲的兩位朝中相公私下約酒,提起李玄霸就罵。
李世民奪得洛陽後本準備回京,得知李玄霸等人要用地震為他刷聲望後,感歎了一聲“民生多艱”,繼續南下。
李靖已經基本打下了長江沿線,正在和占據嶺南的豪強商談。
嶺南地形崎嶇,氣候悶熱,瘴氣叢生,不好攻打。還好現在嶺南的實際掌控人馮盎心係中原,並不想脫離中原王朝自立,所以還能先商談。
馮盎此人可能後世知名度不高,但他祖母冼夫人可是聲名赫赫。
冼夫人是俚族首領,嫁給高涼郡太守馮寶。嶺南漢俚聯姻的傳統由此開始。
馮寶死後,冼夫人安撫百越、鎮壓叛亂、打擊豪強、推行漢化,極大地推動了嶺南生產技術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她被梁、陳、隋三代冊封,曾為陳朝中郎將,被隋文帝冊封為譙國夫人,準許冼夫人開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並掌管嶺南六州兵馬的權力。
別的國公夫人都是因為嫁給了國公才得以冊封國公夫人,冼夫人夫妻倆正好相反,因為冼夫人戰功卓越,她的亡夫才在各個朝代被追封為國公。
因中原王朝目前還難以完全控製嶺南等偏遠等地,所以嶺南與南詔等地都是羈縻府州,即少數民族領袖自治製度。馮盎隻要向大唐遞降書,嶺南道就不用打了。
嶺南離中原遙遠,馮盎正在打探中原的消息。他是半個漢人,雖然馮家會仍舊世代鎮守嶺南,但他也希望能有子弟能回中原。所以隻要大唐確實已經基本問鼎天下,他就肯定會投降。
李靖敬佩冼夫人滿門忠良,願意給馮盎時間。
李世民南下親自招降馮盎,馮盎誠惶誠恐,對李靖哭喪著臉道:“我是不是投降得太慢?”
李靖安慰道:“嶺南消息閉塞,你不過是花些時間打探消息,以免被賊人騙而已。你身為大隋忠臣,小心謹慎並不為錯。主公親自來招撫你,隻是因為他重視你。”
他在心裏補充,隻是因為東|突厥和洛陽太沒用,降得太快,導致主公沒事可做,跑南邊來了。
主公你沒事可做就回京啊!
聽聞晉王殿下列了天災列表,房公和杜公等朝中相公都忙得焦頭爛額,晉王殿下更是一翻年就已經病了兩次。打仗這麽簡單的事,別說全權交給我,就是裴行儼、長孫無忌等人,也能主帥一方,主公還是應該回京城早日登基。
李靖不是喜歡勸諫的人,但這次他不得不勸諫。他知道主公剛及冠不久,正是閑不住的時候,很想親自打下所有江山。但現在主公掃平中原,北定東|突厥,西突厥也已經派人前來稱臣,隻剩嶺南一地,大可不必如此強迫症,非要跑這麽遠來完成最後一塊輿圖填色。
高熲坐鎮洛陽,一邊屯田一邊恢複東都附近生產秩序,掃平零星匪患。李世民帶著自己的心腹下屬來到長江邊上,首先被李靖一頓勸諫。
李世民笑著對長孫無忌和裴行儼道:“李藥師怎麽也要轉職諫臣了?我麾下的諫臣是不是太多了一點?”
長孫無忌和李靖共事過一段時間,對李靖較為了解。他麵無表情道:“能把李藥師逼成諫臣,主公你應該多多反省。”
裴行儼不了解李靖,也不妨礙他附和長孫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