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王妃被她這麽一打岔,屬實有點不上不下。轉念一想,既然話趕話說到這裏了,幹脆對太傅道:“我家雖寒微,但門風尚好,太傅與我們王爺同朝多年,彼此也算知根知底。太傅,您看我家小女如何?”見太傅不像立刻要拒絕的樣子,相王妃又增加了幾分信心,“我家懸子,對太傅敬仰已久,她的心思,料太傅是知道的。若是有幸,咱們締結了姻親,小女得償所願,太傅也有了知心的人,這樣不是兩全其美嗎。”


    三雙眼睛齊刷刷盯住太傅,簡直要把他生吞活剝。宜鸞在邊上看著,知道又到了她擋駕的時候,突兀地“哦”了聲,“王嬸說了半天,原來是要給堂姐做媒。我看這門親事不相配,堂姐已經拜在老師門下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怎麽能生出這種背德的念頭來。要不然王嬸再想想別人吧,不管是誰,都比堂姐強……”轉頭看看太傅,“是吧,老師?”


    太傅這回沒有沉默,“臣發過願,立過誓,絕不反悔。”


    宜鸞攤手,“看吧,老師說了,不會娶親。”


    相王妃還在試圖遊說,“此一時彼一時,人要應時而變,這不是太傅的原話嗎。”


    宜鸞接口道:“隻有小人才出爾反爾,老師是君子,王嬸就不要為難老師了。”


    這回相王妃也忍不住要瞪眼了,李懸子隔著太傅朝她嗬斥:“長輩說話,你做什麽要插嘴!”


    本以為她會反唇相譏,誰知並沒有。她委屈巴巴地仰頭看太傅,“老師,堂姐她又罵我。今日我們是來向她致歉的,你看她咄咄逼人,一點也不給老師麵子。”


    清河郡主張口結舌,真沒想到她居然還會用這招。


    太傅則是配合的,略顯悵惘之色,“看來羅某今日是白跑一趟了,也罷,那就不叨擾相王了。”說著便站起了身。


    雞飛蛋打不過如此。相王一家慌忙安撫,“小孩子之間拌嘴,今日吵明日好,不要當真。太傅也別聽了三公主的話,鬧出什麽誤會來。”


    宜鸞跟在太傅身邊,不時上眼藥,“這頓飯吃的一點也不舒心。哎喲,我的胃都疼了,回去還得招太醫。”


    太傅袍袖翩翩向相王拱手,“多謝款待,改日得閑,再請相王飲茶。”


    他們說走就要走,再強行挽留就失了分寸了。相王見狀,隻好把人送到府門上,再三致歉:“今日怠慢了,請太傅見諒。”


    宜鸞懶得聽他們虛與委蛇,自己就著燈光登上了車輦。偏頭朝外看,星河璀璨,月亮從東邊升起,掛在了柳梢上。原來在宮外賞星賞月,別有一番悠閑滋味,以前怎麽不知道。


    太傅與相王又寒暄了兩句,方轉身坐進車輿內。駕車的童子回身掩上門,甩了甩馬鞭,驅策著馬車朝巷口緩緩去了。


    清河郡主不屈地死盯著車輦走遠,滿心的憤怒壓抑不住了,哭鬧起來,“這個李宜鸞,竟和太傅同乘!她每天都在華光殿顯擺,說太傅與她多親近,難道太傅當真和她有染嗎!”


    相王妃是入了骨地疼女兒,見她一鬧,趕忙安撫:“太傅不是說了嗎,發願今生不娶,又怎麽會和三公主廝混在一起。三公主在他眼裏就是個孩子,與孩子同乘有什麽奇怪的……哎呀,好了好了,別哭了,哭壞了眼睛可怎麽辦。”


    相王徒勞無功,早就不高興了,見了眼淚更不耐煩,怒聲道:“人家既然終身不娶,就別在一棵樹上吊死了。礱城的男子千千萬,為何偏偏看上他?”說著用力拂袖,“哭哭哭,哭個冬菜,好沒出息的東西!”


    第15章


    那廂宜鸞卻是高興的,沒有付出太多的顏麵,把事情擺平了,且李懸子對太傅的覬覦,到這裏應當是沒有下文了。


    最讓她放心的,是太傅壓根沒有想過和相王結成同盟,這樣聞譽手上的權力就不會被相王完全控製。大不了再容忍他一段時間,等時機一成熟,聞譽就能自己掌權了。


    幹成了一樁大事,心裏四平八穩,不過初秋的夜裏已經有了幾分涼意,風吹過來,寒浸浸的呢。


    宜鸞偏過身子,車圍可以替她抵擋涼風,先前喝了好幾盞酒,到現在顴骨還有些發熱。正好,臉露出窗口,憋悶的胸懷也坦蕩了,更覺得這夜色迷人,人間值得。


    “還是西陵好,西陵的星星也比渤海國的亮。”她喃喃自語,想起自己和藩的一路上,好像都沒怎麽見過星月,那段時光,真是黯淡。


    通常聽她莫名提起渤海國,總會有幾分好奇吧,宜鸞等著太傅來打聽,可以順勢挑起話頭,結果等了等,一點下文都沒有。


    她隻好回頭觀望,發現太傅正支著腦袋假寐。車蓋下懸掛的燈籠搖曳著,溫暖的光,把太傅的整個人都籠罩住了。


    他的臉,大多時候看上去清雋冷漠,閉上眼,反倒顯得更隨和了。難怪李懸子緊追不舍,那丫頭雖然驕縱,但眼光確實不錯,但凡被她相準的,必定是人間至寶。


    “老師,您睡著了嗎?”宜鸞忍不住喚了一聲。


    太傅那修長的鳳眼,終於掀開了一道縫,輕輕瞟了瞟她,沒有應答。


    她挪了下身子,靠過來一些,“老師,相王留您用飯,不是說要與您商談陛下親政的事嗎,怎麽後來再也不曾提起?”


    太傅可能真的乏了,眨眼的動作也顯得很遲緩,半晌才道:“不過是借口,殿下難道還當真嗎?”


    宜鸞歎了口氣,“知道是借口,但還是願意試一試,果然上當了。”


    太傅見了太多官場上的真真假假,慢慢合上了眼道:“政客的話,聽一半信一半,到最後十句裏有兩三句肺腑之言,已經是幸事了。”


    宜鸞最愛哪壺不開提哪壺,“老師也務政啊,不算是政客嗎?”


    太傅又拿眼梢瞥她,慵懶裏帶了點責難。她知道,不該拿他和相王之流相提並論。


    但這酒啊,真是有點上頭,宜鸞打了個嗝,慶幸地說:“還好我酒量不錯,要是任由郡主給老師斟酒,老師今日必定醉倒在相王府。這一醉,會發生什麽難說,第二日消息就會遍布朝野,然後相王就要逼婚,讓您娶郡主啦。”邀功一番,又探身道,“老師,學生問您個問題可以嗎?郡主今年二十五,配您是大了還是小了?老師入朝已經十年了,今年春秋幾何?什麽時候過整壽啊?”


    西陵的風俗,三十、六十為整壽。太傅門生遍地,三十好像有點不切實際,可以期待一下六十。


    本以為太傅會覺得她唐突,不加理會,誰知太傅竟破天荒地應了她,“再過三個月,過八十整壽。”


    宜鸞“啊”了聲,“真的嗎……不是真的吧!”


    太傅無奈地調換了個睡姿,有這樣的學生,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你說她不聰明,人家可是西陵的長公主;你說她機靈……倒也尊師重道,什麽話都相信。


    當然,宜鸞對自己腦子偶爾的卡殼,是持原諒態度的。以前與太傅不相熟,私下裏從來沒有交集,當然也不得機會探聽虛實。現在都同乘一輛車了,閑話兩句家常也不為過吧。


    她正了正坐姿,小心翼翼問:“老師,皋府是不是神仙所在的地方?那裏出來的人,可以長生不老嗎?”


    太傅可能覺得她太過好奇了,不該打聽的事瞎打聽,因此沒有回答她。


    宜鸞不死心,趁著太傅閉眼之際,湊近好生打量了他一通。說實話,太傅的臉頰白淨無暇,眼尾一絲皺紋都沒有,就這樣的皮相,很難相信他已經上了年紀了。


    反倒是午真,少年老成,難得笑一次,笑起來鼻翼兩側還有褶子,看上去年紀比太傅還要大。


    正胡思亂想,忽然心頭一緊,等回過神來,發現太傅那雙眼睛與她對上了,那樣清透的眼眸,像開疆拓土的利刃,筆直插進她心裏來。


    她猛地一震,“老師,您怎麽忽然睜眼了?”


    太傅冷冷道:“臣是閉目養神,不是死了,忽然睜眼有什麽不妥嗎?”


    宜鸞頓時有些訕訕,笑著說,“學生正瞻仰老師,心無旁騖。您這樣,嚇了學生一跳。”


    太傅臉上鮮少地出現了費解的神色,瞻仰這個詞,仔細推敲沒什麽錯,但聽上去總覺得不是滋味。


    罷了罷了,他抬起兩指勾挑窗上垂簾,怎麽還未到?


    永和裏在大宮東南方,西苑直道的盡頭就是三大官署,遂吩咐趕車的童子:“去宣平門,拿我手令入宮門。


    童子應了聲是,從蒼龍門徑直往南,不多久車輦就停在了宣平門外。


    宮門高而深廣,出牆的椽子上挑著巨大的白紗燈籠,照得滿地迷迷滂滂。內城的每一道宮門都有人把手,隻是這宣平門平時進出的人不多,不知是不是領軍府的人懈怠了,隻有兩名禁軍守在門前。


    見有車輦到跟前,出於慣例要上前盤問。童子取出太傅的手令,查驗過後即刻就要放行。


    結果扣響門環,裏麵森森然,毫無動靜。又大力拍打門扉,這宮門何等的厚重,那點聲響像雨點落進了湖裏,沒有激起半分漣漪。


    可以確定裏麵的人玩忽職守了,門外的禁軍嚇得臉色驟變,拿刀柄撞擊大門,也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宜鸞靠著窗,看了半晌,這急脾氣實在是忍不住了,跳下車站在門前大喊:“開門!今日是誰輪值,叫領軍來處置!”


    門外兩名禁軍麵麵相覷,這事要是鬧起來,恐怕領軍府不得安寧了。其中一人忙安撫,“請內人稍安勿躁……”


    “什麽內人!”一旁的童子叱道,“這位是常山長公主!”


    雖然不知道為什麽長公主會和太傅一起漏夜趕回宮,但這兩位不管是哪一位都不敢怠慢。於是乎兩名禁軍叫得愈發賣力了,從先前的宮禁不得喧嘩,到後來放開了嗓門連喊帶罵,吵吵嚷嚷連遠處的開陽門和中東門都聽見動靜了。


    也不知是不是開陽門上的人通傳了裏麵,隔了一會兒宮門終於打開了,裏麵跑出來的班值戰戰兢兢俯首。借著光看,眼皮浮腫著,不是睡了就是在聚賭。


    折騰了這麽久,太傅也已下了車。他不是個喜怒形於色的人,看臉色好像風平浪靜,但不耽誤他秋後算賬,“傳話給領軍,帶好今日班值名冊,明日入章台門回話。”


    領隊的班頭嚇得麵無人色,結結巴巴道:“請……請太傅恕罪……”


    他的神色忽然嚴厲起來,“宮門重地,疏於值守,萬一有人闌入闖宮,你們誰能擔待?恕罪?如何恕罪?”


    宜鸞是頭一次見他當真生氣,結結實實地被鎮唬住了,手忙腳亂爬上車輦,打算暫避風頭。


    結果太傅站在宮門前,無奈地回頭望她,“入內宮了,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殿下還想乘車嗎?”


    哦對,自己一慌,就忘了章程了。


    她忙又從車上下來,跟在太傅身後進了宣平門。這一路閑碎的話一句也沒有了,亦步亦趨著,一直跟到了太傅官署前。


    門內午真出來接應,太傅終於停下了步子,回身見她一副铩羽的樣子,蹙眉問:“殿下噤若寒蟬,為什麽?”


    “老師剛才生氣了,學生不敢出聲,不出聲保平安……”她咧著嘴,勉強笑了笑。


    這說明太傅甚有威嚴,倒也沒什麽不好。


    太傅慢慢頷首,“殿下回金馬殿吧,恕臣不相送了。”邊說邊喚午真,“你將殿下送回寢宮,再回來複命。”


    午真道是,牽袖比了比手,“殿下請吧。”


    宜鸞沒挪步,仰頭虔誠道:“學生看老師進了官署再走。”


    然後太傅果然提袍邁進門檻,頭也不回地走遠了。


    看看,真是不講什麽人情啊,好歹還同桌吃過飯呢。


    宜鸞撇了下嘴,對午真道:“老師滿肚子學問,卻不懂憐香惜玉。”


    聽得午真詫然,“憐香惜玉?哪裏有什麽香和玉?”


    宜鸞氣惱,“我啊,我是年輕姑娘,怎麽夠不上香和玉?”


    午真這才轉過彎來,眼神似乎帶著幾分質疑,但終究不便多言,最後順從地應了聲“是”。


    挑上一盞宮燈,走在寬而直的夾道裏,午真佛頭青的袍子在夜風裏飄搖著。宜鸞在後麵打量,才發現他頭發的顏色和一般人不一樣,燈火之下隱隱泛著靛藍色的光澤,再使勁盯一會兒,就要現出原形似的。


    上次的問題,沒能問出個結果來,這次正好趕上有機會,宜鸞便喚他,“午真童子,你是幾歲到老師身邊的?陪伴了老師多年,一定對老師很了解吧?”


    午真預感不妙,她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了,本著能不說話就不說話的原則,他抿著嘴搖頭不語。


    宜鸞很不解,“怎麽了?你被人施了禁言術,不能說話了?”可是再一想,剛才還聽見他說話呢,於是好言好語套近乎,“我拜在老師門下,與你也算同門,同門之間,不能交談嗎?午真,你是因何追隨老師的呀?是自己入皋府的,還是被家裏人賣了?”


    她問題很多,想法也古怪,午真知道繞不過去,便道:“我不是被賣的,是想明些事理,自願追隨太傅的。”


    宜鸞點了點頭,“那麽,老師家中還有什麽人?他入朝這麽多年,好像從來沒有舉薦過羅家人。”


    午真心下哀歎,就知道她會刨根問底。


    可是不答又不行,隻好敷衍:“我是太傅入世之後才追隨左右的,沒有見過太傅的家裏人。羅家確實無人在朝做官,或許誌不在此,羅家人更喜歡方外和山野也未可知。”


    方外?山野?


    僅僅這兩個詞,就讓宜鸞腦內演繹出了白狐奔於曠野的景象。


    太傅的來曆,果然成謎啊,唯一知情的,恐怕隻有當初請他出山委以重任的先帝了。如今先帝沒了,這個秘密也就無解了,隻知道太傅從皋府來,至於皋府具體是個什麽所在,無人知曉。


    “那午真童子,老師可曾夜行千裏,回過皋府?皋府當真是天帝的藏書閣嗎?”


    午真忍住沒回頭,朝著廣袤的天際翻了個白眼,“我不曾去過皋府,太傅也不會飛,殿下就別問了。”


    宜鸞無奈地閉上了嘴,這時已經到了金馬殿門前,午真再沒給她開口的機會,嗬了嗬腰道:“已將殿下送達寢殿,殿下請回吧,午真告退了。”


    殿裏的鹹嬤嬤迎出來接了手,直著嗓子喊:“殿下回來了,預備洗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鉤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尤四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尤四姐並收藏金鉤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