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聽後很是不悅,“王叔不曾念及母後嗎?母後為朕爭取來的時間,不該用以混沌度日。”
一個國家如何用兵,說到底要看國君的意思。相王的意見不重要,他隻要重操舊業,領兵出征就是了。
宜鸞也忙起來,反正自己的學問是做不好了,不想靠著三從四德,當個無所事事的貴女。她決定為戰事盡一份力,憑她的騎射本事去鄉野間招募義士,是男是女都可以。
沒有親身嚐試,不知道西陵原來有那麽多尚武的女子。那天搖旗呐喊間,來了兩個包著頭巾的女郎,靦腆而小心地詢問:“有薪俸嗎?要上陣殺敵嗎?”
宜鸞說當然,“我不是招繡花娘,要那種掄得起大刀,願意見血的鐵娘子,和軍營中的男人一樣。”
那兩名女郎一聽,扯下頭巾摜在地上,“我們是軍戶人家,男人都戰死沙場了。如今每月領取的恤銀雖夠溫飽,心中卻實在憋屈,連國母都去和親了,我們還有什麽可怕的?渤海蠻子欺人太甚,我們要殺盡仇讎,搶回太後,請長公主殿下成全。”
一番慷慨陳詞,說得人熱血沸騰。宜鸞道好,“我與你們同生共死,既要上戰場,就殺他個片甲不留。”
如此到處招募,竟然招了四五百人,清一色都是紅妝。
宜鳳來找她時都驚呆了,指點著校場上操練的娘子軍問:“一下子養了這麽多人?”
宜鸞不以為意,“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聞譽和太傅都讚同我。”
宜鳳還是想不明白,“不好好當你的長公主,做什麽要這樣?”
宜鸞正想回答,見來了個公主府的傅母。那老婆子滿臉橫肉絲,也不說話,就這麽掖著手,在一旁站著,等宜鳳自己來詢問。
宜鸞眼裏留意,嘴上仍舊和宜鳳攀談。想是因為宜鳳沒有立即理會那傅母,那老婆子清嗓子,清得山響,連校場上的人都聽見了。
宜鸞心裏來氣,宜鳳如今在家就是這樣的地位,一個傅母都敢給她臉色看。但她不能隨意插手公主府的事,隻是偏頭問那傅母,“怎麽?你嗓子裏長疔了?”
傅母臉色不善,皮笑肉不笑道:“並非我嗓子裏長疔,是駙馬請大公主回去,有要事相商。我已然把話帶到了,殿下回不回去,自行看著辦吧。”
結果話剛說完,就招來宜鸞狠狠的一巴掌,“駙馬算個什麽東西,長公主是君,他是臣。一個臣子,竟發話讓長公主回去,他是斷了手腳,走不得路了,為什麽不來這裏回話請安?”
第33章
傅母被打得一趔趄,半跪在地上,一手捂住臉,回頭道:“殿下怎麽打人呢。”
宜鸞哼笑一聲,“不光打你,我還要殺你呢,讓你知道什麽是尊卑。”說著就發令,讓人把這婆子綁了起來。
傅母被扭了雙臂,叫得殺豬一樣,宜鳳見狀又來打圓場,“算了算了,她上了年紀糊塗,就饒了她這回吧。”
宜鸞說不成,“阿姊府上越來越沒規矩,一個仆婦,竟然敢對主人頤指氣使,那還得了!她究竟是誰的人,現跟在誰身邊侍候?”
宜鳳解救不得,隻好如實相告,“她是我出降的時候帶出去的,上回施微診出懷了身孕,我就把她派到施微房裏侍候了。”
宜鸞聽得瞪大了眼,“阿姊,你還未曾生孩子,那個女官趕在你前麵,要給駙馬生長子了?”
宜鳳麵色赧然,訕訕撫了撫肚子,“我也有了。”
好極了,這回是長公主和女官打擂台,看到底是誰先生了。
宜鸞恨鐵不成鋼,惱火道:“回去把施微送出城,送得遠遠的,別讓她回來了。”
可宜鳳竟還在擔心駙馬的情緒,“把人送走,恐怕又要鬧得家無寧日了。”
“怕什麽?”宜鸞道,“阿姊,聞譽親政了,你是皇姐,是欽封的淮南長公主,隻有他們忌憚你,沒有你忌憚他們的道理。你就是平時性子太軟,連個保姆都敢欺負你。”說著狠狠踹了倒地咕蛹的傅母一腳,“我見不得你受氣,我手上有兵權了,我要替你清理門戶,好好整治整治那個周弼。”
不想宜鳳還是個求太平的,見宜鸞要走,忙一把拽住了她,央告道:“阿妹,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可我有了身孕,駙馬是孩子的爹,你整治了他,往後日子還怎麽過?”
宜鸞氣道:“不要他了,你和我過。還有二姊,我們三個人,還愁帶不大孩子?”
宜鳳左右為難,“光是帶大,有什麽難,難的是沒了家,要受人恥笑。”
宜鸞已經對這位長姐的保守無話可說了,“國君的親外甥,誰敢恥笑?”
豈知宜鳳仍是搖頭,她不像宜凰性情剛硬,也不像宜鸞雄心勃勃要建功立業,她隻想過自己簡單的日子,和丈夫孩子永不分離,所以任何會造成夫離子散的可能都要杜絕,就算受點委屈也在所不惜。
宜鸞執拗,還是要找駙馬算賬,宜鳳拽著她不放手,她幾次掙都掙不脫,最後氣得甩手,“你的事,我往後不管了。”
宜鳳期期艾艾,“宜鸞,你不要生氣……”
本以為放了狠話,她會改主意,結果她猶豫半晌竟提出個要求,看了看地上的傅母道:“把她放了吧。”
宜鸞氣得咬牙,又無可奈何,忿然對宜鳳道:“將來你可不要後悔。”
“不後悔、不後悔……”宜鳳道。幫著解了傅母身上的繩子,跟那傅母回家去了。
邊上旁觀的一名小旗感慨,“帝王家也有這種家務事。”
宜鸞歎了口氣,“有人的地方就有家務事,除非沒家,那就什麽事都沒有了。”
說的就是太傅,無家無口的單身男人,帶著幾個童子過日子。現在除了和聞譽談論軍國大事,就是指派少師少傅教授學生,連華光殿都鮮少去了。
他當然有他的道理,先前不問朝政,對於學生們來說就是單純的恩師,沒有別的想法。如今他在中樞,交際的人越多,人情往來便越多。像當初的寧少耘,出了事淩王來央求,他賣了麵子不得不應承。將來還有比這更要緊的事,那些皇親國戚紛紛出麵,他管不管?
所以要有鐵腕,就得獨善其身。太傅再也不在學生堆裏打轉了,隻與國君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蕩平四國,唯西陵獨尊。
宜鸞有好幾次去見他,他都是淡淡地,隻有說起她想和組建的娘子軍一同上戰場,他才有了反應,十分堅定地說不行。
西陵幫助後應對抗大朔,溶水一戰大捷,把大朔打得後退百裏,成功接掌了三府十六州。擴張版圖就像過日子,站住了腳跟,積少成多。後應國君是個安於現狀的人,邊關暫且太平,他就消極怠戰了。西陵主張乘勝追擊,後應搖頭不迭,於是太傅出麵與後應國君商談,借後應七府繼續向東圍剿,後應答應了。有了後應的地盤落腳,大朔無疑潰敗,國君倉皇退出了中原。當然,後應的七府也再沒能收回去。
有時候,成功有賴於對手的鼠目寸光。
建朝以來的西陵,從未如此揚眉吐氣過,宜鸞趁著朝中辦慶功宴,又找到了太傅,央求下次對戰後應,讓她帶領麾下參戰。
太傅起先是毫不理會,忙於應付台閣,但被她吵得沒辦法了,才板著臉將她帶到了僻靜處,寒聲道:“我說過很多次,殿下可以募兵,可以養兵,但上陣殺敵一事,斷乎不行。”
宜鸞急道:“為什麽?你不是說過從不低看女子,也不認為女子不能建功立業嗎?”
話是這樣說,但事情要分輕重。太傅道:“誰都可以上陣,唯獨你不行。我問你,你設想過一刀下去人頭落地的情景嗎?見過鋪天蓋地處處是血的慘況嗎?你是西陵的長公主,身份與別人不一樣,萬一落入敵軍之手,陛下便要受製於人,這些你想過嗎?”
宜鸞氣極,“要是我沒有脫困的可能了,寧願自盡,也不會讓人要挾陛下。”
太傅臉上的神色,陰冷得令人害怕。他確實生氣了,狠狠瞪了她半晌,才吐出四個字來,“匹夫之勇!”
可匹夫之勇又怎麽樣,宜鸞一心隻想做出些成績來,對得起那些跟隨她的人。
太傅這裏說不通,讓她十分失望,垂手道:“老師嘴上不說,心裏其實就是看不起我,覺得我不能上陣殺敵,會拖大軍的後腿。”
太傅臉色發青,千言萬語最終匯聚成一句話,“你果然不識好歹。”
宜鸞畢竟年少,想法很簡單,太後和親暫時爭取來的時間,不能平白浪費了,誰知道渤海國會不會出爾反爾。萬一什麽時候回過神來,又大舉進攻西陵,那麽之前的硬仗便白打了,渤海黃雀在後,輕而易舉就能鏟除三大死敵。
“反正我一定要去邊關。”她斷然道,“老師若不答應,我就去求陛下。我招募了這麽多人,不是用來鬧著玩的。”
太傅拗不過她,隻得退讓一步,“把你的人送到相王手下,讓他收編。”
宜鸞說不行,“我的人都是女郎,非得我在,我才能放心。”
太傅聽後哂笑,“你如此擔心她們在軍中受辱,卻沒想過上了戰場,遇見敵軍會怎麽樣。”
宜鸞道:“遇見敵軍不可怕,可以以死相拚,可以殺。我記得老師曾說過,軍中沒有專為女子設立的營地,更需提防的,是那些混入軍營的兵痞。”
她牙尖嘴利,太傅再要與她爭執,卻發現她滿臉倨傲,再也不是兩年前討乖阿諛的孩子了。
仿佛老邁的恩師,無力勸說盛年的學生一般,太傅頹然道:“我隻是擔心你,自小嬌生慣養,到了戰場上無法適應。”
宜鸞笑了笑,“老師太小看學生了。我四處募兵,最遠處跑到鏡州,那裏窮鄉僻壤,一呆便是兩個月,我早就不是原來嬌滴滴的長公主了。”
這下太傅終於沉默了,沒有辦法,孩子長大了,再也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勸告了。
輕歎一口氣,他還是鬆了口,“去左衛將軍麾下吧,李崇川也在那裏,彼此好有個照應。”
宜鸞大喜,糾纏了那麽久,太傅終於答應了。她蹦起來,急切地抱了他一下,“多謝老師。”
近來這樣的擁抱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她歡喜了來抱一下,傷心了也來抱一下,不會停留太久,也不需要他的任何回應。
這次又是這樣,她急於去宣布好消息,甚至來不及和他多說一句話,轉身快步走開了。
太傅看著她的背影,眼神充斥著擔憂,還有無奈。
回去與少帝說起,少帝倒是很理解這位胞姐,反過來寬慰太傅:“老師不必擔憂,我阿姊生來有大誌,小時候就說過,要領兵保家衛國,將那些賊寇都驅逐出西陵。後來長大些,為了保護我,打遍華光殿無敵手。那些宗室子弟老師也知道,個個心高氣傲不懂謙讓,打起來是真打。但我阿姊就是有本事拳拳到肉,打得他們賓服了,就沒人再敢欺負我了。”
太傅聽少帝繪聲繪色,唯有苦笑。他想的遠比他們姐弟多,他擔心她在前線不便,擔心上陣之後九死一生,她不能活著回來。可他的擔憂,在他們看來很多餘。
算了,聽天由命吧,管不了那許多。然而她遠赴邊陲的那日,他憂心忡忡,甚至不敢露麵。
西陵終於與後應交戰了,後應的兵力本就薄弱,攻打起來並不太難,照左衛將軍信上說的,正可以用來給娘子軍曆練。但戰場上刀劍無眼,能保證沒有傷亡嗎?那晚夜襲,太傅遠在中都卻一夜未睡,等到七日之後傳來捷報,才敢鬆一口氣。
果然人是需要曆練的,誰能想到那個讀書一團糟的孩子,經曆過大大小小十幾次戰役,已經變得無堅不摧。
隻是人一直在邊關,連續一年多沒有回中都,也不知現在怎麽樣了。西陵吞並了大朔和後應,下一個就是上吳,渤海終於發現不妙,派兵增援上吳,被宜鸞率領的大軍阻截在湟水。那條連通兩國的大橋也被斬斷了,反正短期之內,上吳是不會有援兵了。
那日班師回朝,太傅在萬人中央看見了宜鸞,一年多的征戰,把狡黠的貓兒錘煉成了迅捷的豹子。她望向他的時候,一雙靈巧會說話的眼睛,攪得死水微瀾。如今的她皮膚黝黑,但堅定更勝從前,即便隻是站在那裏,也煥發出烈火一般熾熱的氣息。
城中百姓都圍著她,一聲聲“戰公主”,猶如眾星拱月。
太傅欣喜於她的成長,卻也忍不住落寞,像養大的雛鳥出了窩,再也不需要依靠誰了。
朝中大辦盛宴,為凱旋的將領接風洗塵。太傅與少帝商議,須得和渤海國好好交涉了,督促對方不要破壞兩國的關係。
宜鸞帶回了新消息,“我活捉了渤海的一名郎將,拷問後得知呼延淙聿這兩年身體很不好,國家大事都由魯太後做主。”
少帝問:“可探得母後的消息?”
宜鸞說:“呼延淙聿病著,一直是母後在照顧。呼延淙聿獨寵母後,為了母後,把後宮都遣散了。”
所以鄢太後真是個奇才,在西陵時能讓先帝唯命是從,去了渤海,居然也能籠絡住君心,弄得龍泉府隻剩她一位皇後。
他們談論戰事,談論接下來的用兵策略,太傅隻是靜靜聽著,沒有過多參與。後來借故辭出來,一個人先回了官署,提著一壺酒坐在廊下獨飲,看今晚的月色淒迷,心情也無端低落。
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聽見輕輕一聲喚:“老師。”
回頭看,見宜鸞朝他走來。征戰沙場的女將,不需要胭脂和留仙裙點綴了,她穿著一件鴉青色的圓領袍,束著發髻,素麵朝天。
漸漸走近了,臉上也沒有笑容,皺著眉道:“老師,我舊傷發作了,背後疼得厲害,你替我瞧瞧。”
第34章
太傅微怔了下,原本該問她為什麽不召禦醫的,但話到嘴邊還是咽下了。
“來。”他放下酒壺,站起身推開門,把人引進了禪房。
燭火在跳動,幽微的光影裏,宜鸞盤腿坐了下來,太傅在她身後跽坐,抬起手隔著衣裳觸及她的背心,“哪裏痛?”
她說哪裏都痛,“老師,我身上有好多傷,不過我年輕力壯,恢複得快,有些刀傷隻留下淺淺的疤,已經看不太清了。”
她這麽說,讓他心頭微微抽了下。
“隻是有一處傷,刺得太深,險些刺穿我的心髒。還好命大,否則今日就見不到老師了。”她邊說,邊扯開了衣襟,左肩從領口滑出來,果然背後一個寸來寬的疤,愈合不久,傷口處的肉還是嫩紅的。
一個國家如何用兵,說到底要看國君的意思。相王的意見不重要,他隻要重操舊業,領兵出征就是了。
宜鸞也忙起來,反正自己的學問是做不好了,不想靠著三從四德,當個無所事事的貴女。她決定為戰事盡一份力,憑她的騎射本事去鄉野間招募義士,是男是女都可以。
沒有親身嚐試,不知道西陵原來有那麽多尚武的女子。那天搖旗呐喊間,來了兩個包著頭巾的女郎,靦腆而小心地詢問:“有薪俸嗎?要上陣殺敵嗎?”
宜鸞說當然,“我不是招繡花娘,要那種掄得起大刀,願意見血的鐵娘子,和軍營中的男人一樣。”
那兩名女郎一聽,扯下頭巾摜在地上,“我們是軍戶人家,男人都戰死沙場了。如今每月領取的恤銀雖夠溫飽,心中卻實在憋屈,連國母都去和親了,我們還有什麽可怕的?渤海蠻子欺人太甚,我們要殺盡仇讎,搶回太後,請長公主殿下成全。”
一番慷慨陳詞,說得人熱血沸騰。宜鸞道好,“我與你們同生共死,既要上戰場,就殺他個片甲不留。”
如此到處招募,竟然招了四五百人,清一色都是紅妝。
宜鳳來找她時都驚呆了,指點著校場上操練的娘子軍問:“一下子養了這麽多人?”
宜鸞不以為意,“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聞譽和太傅都讚同我。”
宜鳳還是想不明白,“不好好當你的長公主,做什麽要這樣?”
宜鸞正想回答,見來了個公主府的傅母。那老婆子滿臉橫肉絲,也不說話,就這麽掖著手,在一旁站著,等宜鳳自己來詢問。
宜鸞眼裏留意,嘴上仍舊和宜鳳攀談。想是因為宜鳳沒有立即理會那傅母,那老婆子清嗓子,清得山響,連校場上的人都聽見了。
宜鸞心裏來氣,宜鳳如今在家就是這樣的地位,一個傅母都敢給她臉色看。但她不能隨意插手公主府的事,隻是偏頭問那傅母,“怎麽?你嗓子裏長疔了?”
傅母臉色不善,皮笑肉不笑道:“並非我嗓子裏長疔,是駙馬請大公主回去,有要事相商。我已然把話帶到了,殿下回不回去,自行看著辦吧。”
結果話剛說完,就招來宜鸞狠狠的一巴掌,“駙馬算個什麽東西,長公主是君,他是臣。一個臣子,竟發話讓長公主回去,他是斷了手腳,走不得路了,為什麽不來這裏回話請安?”
第33章
傅母被打得一趔趄,半跪在地上,一手捂住臉,回頭道:“殿下怎麽打人呢。”
宜鸞哼笑一聲,“不光打你,我還要殺你呢,讓你知道什麽是尊卑。”說著就發令,讓人把這婆子綁了起來。
傅母被扭了雙臂,叫得殺豬一樣,宜鳳見狀又來打圓場,“算了算了,她上了年紀糊塗,就饒了她這回吧。”
宜鸞說不成,“阿姊府上越來越沒規矩,一個仆婦,竟然敢對主人頤指氣使,那還得了!她究竟是誰的人,現跟在誰身邊侍候?”
宜鳳解救不得,隻好如實相告,“她是我出降的時候帶出去的,上回施微診出懷了身孕,我就把她派到施微房裏侍候了。”
宜鸞聽得瞪大了眼,“阿姊,你還未曾生孩子,那個女官趕在你前麵,要給駙馬生長子了?”
宜鳳麵色赧然,訕訕撫了撫肚子,“我也有了。”
好極了,這回是長公主和女官打擂台,看到底是誰先生了。
宜鸞恨鐵不成鋼,惱火道:“回去把施微送出城,送得遠遠的,別讓她回來了。”
可宜鳳竟還在擔心駙馬的情緒,“把人送走,恐怕又要鬧得家無寧日了。”
“怕什麽?”宜鸞道,“阿姊,聞譽親政了,你是皇姐,是欽封的淮南長公主,隻有他們忌憚你,沒有你忌憚他們的道理。你就是平時性子太軟,連個保姆都敢欺負你。”說著狠狠踹了倒地咕蛹的傅母一腳,“我見不得你受氣,我手上有兵權了,我要替你清理門戶,好好整治整治那個周弼。”
不想宜鳳還是個求太平的,見宜鸞要走,忙一把拽住了她,央告道:“阿妹,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可我有了身孕,駙馬是孩子的爹,你整治了他,往後日子還怎麽過?”
宜鸞氣道:“不要他了,你和我過。還有二姊,我們三個人,還愁帶不大孩子?”
宜鳳左右為難,“光是帶大,有什麽難,難的是沒了家,要受人恥笑。”
宜鸞已經對這位長姐的保守無話可說了,“國君的親外甥,誰敢恥笑?”
豈知宜鳳仍是搖頭,她不像宜凰性情剛硬,也不像宜鸞雄心勃勃要建功立業,她隻想過自己簡單的日子,和丈夫孩子永不分離,所以任何會造成夫離子散的可能都要杜絕,就算受點委屈也在所不惜。
宜鸞執拗,還是要找駙馬算賬,宜鳳拽著她不放手,她幾次掙都掙不脫,最後氣得甩手,“你的事,我往後不管了。”
宜鳳期期艾艾,“宜鸞,你不要生氣……”
本以為放了狠話,她會改主意,結果她猶豫半晌竟提出個要求,看了看地上的傅母道:“把她放了吧。”
宜鸞氣得咬牙,又無可奈何,忿然對宜鳳道:“將來你可不要後悔。”
“不後悔、不後悔……”宜鳳道。幫著解了傅母身上的繩子,跟那傅母回家去了。
邊上旁觀的一名小旗感慨,“帝王家也有這種家務事。”
宜鸞歎了口氣,“有人的地方就有家務事,除非沒家,那就什麽事都沒有了。”
說的就是太傅,無家無口的單身男人,帶著幾個童子過日子。現在除了和聞譽談論軍國大事,就是指派少師少傅教授學生,連華光殿都鮮少去了。
他當然有他的道理,先前不問朝政,對於學生們來說就是單純的恩師,沒有別的想法。如今他在中樞,交際的人越多,人情往來便越多。像當初的寧少耘,出了事淩王來央求,他賣了麵子不得不應承。將來還有比這更要緊的事,那些皇親國戚紛紛出麵,他管不管?
所以要有鐵腕,就得獨善其身。太傅再也不在學生堆裏打轉了,隻與國君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蕩平四國,唯西陵獨尊。
宜鸞有好幾次去見他,他都是淡淡地,隻有說起她想和組建的娘子軍一同上戰場,他才有了反應,十分堅定地說不行。
西陵幫助後應對抗大朔,溶水一戰大捷,把大朔打得後退百裏,成功接掌了三府十六州。擴張版圖就像過日子,站住了腳跟,積少成多。後應國君是個安於現狀的人,邊關暫且太平,他就消極怠戰了。西陵主張乘勝追擊,後應搖頭不迭,於是太傅出麵與後應國君商談,借後應七府繼續向東圍剿,後應答應了。有了後應的地盤落腳,大朔無疑潰敗,國君倉皇退出了中原。當然,後應的七府也再沒能收回去。
有時候,成功有賴於對手的鼠目寸光。
建朝以來的西陵,從未如此揚眉吐氣過,宜鸞趁著朝中辦慶功宴,又找到了太傅,央求下次對戰後應,讓她帶領麾下參戰。
太傅起先是毫不理會,忙於應付台閣,但被她吵得沒辦法了,才板著臉將她帶到了僻靜處,寒聲道:“我說過很多次,殿下可以募兵,可以養兵,但上陣殺敵一事,斷乎不行。”
宜鸞急道:“為什麽?你不是說過從不低看女子,也不認為女子不能建功立業嗎?”
話是這樣說,但事情要分輕重。太傅道:“誰都可以上陣,唯獨你不行。我問你,你設想過一刀下去人頭落地的情景嗎?見過鋪天蓋地處處是血的慘況嗎?你是西陵的長公主,身份與別人不一樣,萬一落入敵軍之手,陛下便要受製於人,這些你想過嗎?”
宜鸞氣極,“要是我沒有脫困的可能了,寧願自盡,也不會讓人要挾陛下。”
太傅臉上的神色,陰冷得令人害怕。他確實生氣了,狠狠瞪了她半晌,才吐出四個字來,“匹夫之勇!”
可匹夫之勇又怎麽樣,宜鸞一心隻想做出些成績來,對得起那些跟隨她的人。
太傅這裏說不通,讓她十分失望,垂手道:“老師嘴上不說,心裏其實就是看不起我,覺得我不能上陣殺敵,會拖大軍的後腿。”
太傅臉色發青,千言萬語最終匯聚成一句話,“你果然不識好歹。”
宜鸞畢竟年少,想法很簡單,太後和親暫時爭取來的時間,不能平白浪費了,誰知道渤海國會不會出爾反爾。萬一什麽時候回過神來,又大舉進攻西陵,那麽之前的硬仗便白打了,渤海黃雀在後,輕而易舉就能鏟除三大死敵。
“反正我一定要去邊關。”她斷然道,“老師若不答應,我就去求陛下。我招募了這麽多人,不是用來鬧著玩的。”
太傅拗不過她,隻得退讓一步,“把你的人送到相王手下,讓他收編。”
宜鸞說不行,“我的人都是女郎,非得我在,我才能放心。”
太傅聽後哂笑,“你如此擔心她們在軍中受辱,卻沒想過上了戰場,遇見敵軍會怎麽樣。”
宜鸞道:“遇見敵軍不可怕,可以以死相拚,可以殺。我記得老師曾說過,軍中沒有專為女子設立的營地,更需提防的,是那些混入軍營的兵痞。”
她牙尖嘴利,太傅再要與她爭執,卻發現她滿臉倨傲,再也不是兩年前討乖阿諛的孩子了。
仿佛老邁的恩師,無力勸說盛年的學生一般,太傅頹然道:“我隻是擔心你,自小嬌生慣養,到了戰場上無法適應。”
宜鸞笑了笑,“老師太小看學生了。我四處募兵,最遠處跑到鏡州,那裏窮鄉僻壤,一呆便是兩個月,我早就不是原來嬌滴滴的長公主了。”
這下太傅終於沉默了,沒有辦法,孩子長大了,再也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勸告了。
輕歎一口氣,他還是鬆了口,“去左衛將軍麾下吧,李崇川也在那裏,彼此好有個照應。”
宜鸞大喜,糾纏了那麽久,太傅終於答應了。她蹦起來,急切地抱了他一下,“多謝老師。”
近來這樣的擁抱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她歡喜了來抱一下,傷心了也來抱一下,不會停留太久,也不需要他的任何回應。
這次又是這樣,她急於去宣布好消息,甚至來不及和他多說一句話,轉身快步走開了。
太傅看著她的背影,眼神充斥著擔憂,還有無奈。
回去與少帝說起,少帝倒是很理解這位胞姐,反過來寬慰太傅:“老師不必擔憂,我阿姊生來有大誌,小時候就說過,要領兵保家衛國,將那些賊寇都驅逐出西陵。後來長大些,為了保護我,打遍華光殿無敵手。那些宗室子弟老師也知道,個個心高氣傲不懂謙讓,打起來是真打。但我阿姊就是有本事拳拳到肉,打得他們賓服了,就沒人再敢欺負我了。”
太傅聽少帝繪聲繪色,唯有苦笑。他想的遠比他們姐弟多,他擔心她在前線不便,擔心上陣之後九死一生,她不能活著回來。可他的擔憂,在他們看來很多餘。
算了,聽天由命吧,管不了那許多。然而她遠赴邊陲的那日,他憂心忡忡,甚至不敢露麵。
西陵終於與後應交戰了,後應的兵力本就薄弱,攻打起來並不太難,照左衛將軍信上說的,正可以用來給娘子軍曆練。但戰場上刀劍無眼,能保證沒有傷亡嗎?那晚夜襲,太傅遠在中都卻一夜未睡,等到七日之後傳來捷報,才敢鬆一口氣。
果然人是需要曆練的,誰能想到那個讀書一團糟的孩子,經曆過大大小小十幾次戰役,已經變得無堅不摧。
隻是人一直在邊關,連續一年多沒有回中都,也不知現在怎麽樣了。西陵吞並了大朔和後應,下一個就是上吳,渤海終於發現不妙,派兵增援上吳,被宜鸞率領的大軍阻截在湟水。那條連通兩國的大橋也被斬斷了,反正短期之內,上吳是不會有援兵了。
那日班師回朝,太傅在萬人中央看見了宜鸞,一年多的征戰,把狡黠的貓兒錘煉成了迅捷的豹子。她望向他的時候,一雙靈巧會說話的眼睛,攪得死水微瀾。如今的她皮膚黝黑,但堅定更勝從前,即便隻是站在那裏,也煥發出烈火一般熾熱的氣息。
城中百姓都圍著她,一聲聲“戰公主”,猶如眾星拱月。
太傅欣喜於她的成長,卻也忍不住落寞,像養大的雛鳥出了窩,再也不需要依靠誰了。
朝中大辦盛宴,為凱旋的將領接風洗塵。太傅與少帝商議,須得和渤海國好好交涉了,督促對方不要破壞兩國的關係。
宜鸞帶回了新消息,“我活捉了渤海的一名郎將,拷問後得知呼延淙聿這兩年身體很不好,國家大事都由魯太後做主。”
少帝問:“可探得母後的消息?”
宜鸞說:“呼延淙聿病著,一直是母後在照顧。呼延淙聿獨寵母後,為了母後,把後宮都遣散了。”
所以鄢太後真是個奇才,在西陵時能讓先帝唯命是從,去了渤海,居然也能籠絡住君心,弄得龍泉府隻剩她一位皇後。
他們談論戰事,談論接下來的用兵策略,太傅隻是靜靜聽著,沒有過多參與。後來借故辭出來,一個人先回了官署,提著一壺酒坐在廊下獨飲,看今晚的月色淒迷,心情也無端低落。
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聽見輕輕一聲喚:“老師。”
回頭看,見宜鸞朝他走來。征戰沙場的女將,不需要胭脂和留仙裙點綴了,她穿著一件鴉青色的圓領袍,束著發髻,素麵朝天。
漸漸走近了,臉上也沒有笑容,皺著眉道:“老師,我舊傷發作了,背後疼得厲害,你替我瞧瞧。”
第34章
太傅微怔了下,原本該問她為什麽不召禦醫的,但話到嘴邊還是咽下了。
“來。”他放下酒壺,站起身推開門,把人引進了禪房。
燭火在跳動,幽微的光影裏,宜鸞盤腿坐了下來,太傅在她身後跽坐,抬起手隔著衣裳觸及她的背心,“哪裏痛?”
她說哪裏都痛,“老師,我身上有好多傷,不過我年輕力壯,恢複得快,有些刀傷隻留下淺淺的疤,已經看不太清了。”
她這麽說,讓他心頭微微抽了下。
“隻是有一處傷,刺得太深,險些刺穿我的心髒。還好命大,否則今日就見不到老師了。”她邊說,邊扯開了衣襟,左肩從領口滑出來,果然背後一個寸來寬的疤,愈合不久,傷口處的肉還是嫩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