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度朔山。
自從李雍趕來這裏,到今天為止,已經有些時日了,隻是任憑他已走過很多地方,也仍是一無所獲。
這一天,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陰冷入骨,在天上的烏雲已經醞釀了許久之後,終於洋洋灑灑的飛落下來。而在鬼山一角,盡頭就是落雲崖的山間小路上,李雍一身鐵甲,正被這場陰雨霏霏打得鏗鏘作響。
身為慶國最後一位天策上將,生前曾經征戰多年,一身肅殺鐵血豪氣,死亦長存,便與此地陰氣滾滾,顯得格格不入,行走其中,就好像是在無形之中有著一場極為激烈的戰場廝殺,陰氣如刀,豪氣似劍,無形中的交戈碰撞,總會帶起一些肉眼難見的氣機亂流,以及分明可聞的金鐵聲響。可越是如此,對於如今已經隻剩一縷殘魄的李雍而言,就越是凶險,無形中的陰氣侵蝕,已經讓他這幅沒有軀殼保護的“身軀”,變得越發黯淡,像是風中殘燭,搖搖欲熄。
而這隱隱之中透出一些纏綿悱惻之意的陰雨,對他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李雍的腳步與背影,就顯得格外沉重。
臨近正午,這場陰雨已經逐漸變得小了一些,但也隻是眼下如此,生前也曾位高權重的李雍,雖然很少關心那些行走江湖才要知道的事情,但也曾對一些與他無關的事情有所聽聞,就像一旦午時過半,陽氣就會由盛轉衰,陰氣則會觸底反彈,故而陽弱陰盛,所以隻要再過片刻,這場看似已經越來越小的陰雨,說不得就會忽然變得格外急促,並且於他而言,還會凶險更甚。
陰氣與豪氣的交戈,無形之中,依然激烈。
李雍暫停腳步,抬手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神情凝重,眉關緊蹙,抬頭望向前方斷崖。以其目力,自是能夠認出落雲崖這種險地,並且深知此地往往被人說做“飛鳥不能渡,雲霧垂山穀”,哪怕如他這般聖人修士,也一時間麵露難色。
可若原路返回,路上也無躲雨之處。
李雍胸膛起伏,喘了口粗氣,頂著這場淅淅瀝瀝的小雨繼續緩步上前,想要靠近瞧一瞧,附近是否有些可以通往別處的小路,哪怕險峻一些也無妨,而若實在無計可施,那就隻得以淩空蹈虛之法,去往別處。
雖然此法更費力氣,但也總要好過強行抵抗陰盛之雨。
行走途中,李雍偶爾抬頭,麵露疑惑之色。
這座鬼山,與他生前聽人說過的鬼山模樣,似乎有著某些不同之處。
但具體又是哪裏不同...許是時日太久,已經想不起來當初那位茶館裏的說書先生具體是個什麽說法,也就實在瞧不出來究竟哪裏不對。
很快,李雍就已來到落雲崖前,低頭看去,正見黑霧滾滾,沉入其中,而在上空,陰雲密布之間,則是極為詭異地留有一座模樣近似深淵懸崖的天坑,天光直射,垂落下來,有著肉眼可見的軌跡,並且還能見到絲絲縷縷的雲霧也被拉扯落下,墜入穀底深處。偶有陰風吹襲,雨絲亂飛,一旦來到懸崖上空,就會立刻直線墜落。
李雍轉頭分別看向左右兩邊,眼神當中露出些許狐疑之色。
地麵、崖邊,分明能夠見到一些廝殺過後留下的痕跡,看似已經有些年頭,但這所謂的“有些年頭”,絕對不長。
但他很快就將此事拋之腦後。
諸如此類的痕跡,在度朔山上,並不罕見。
就像不久之前,約莫四五裏外,他才剛剛經過一片黑草稀疏的石坪,那裏同樣有著極為明顯的打鬥痕跡,並且破壞嚴重,甚至是在一些裂隙與角落當中,還有不少“味道”古怪的佛蘊殘留。
所以比起這個,李雍更加在意的,還是有無躲雨之處。
隻是四下看過之後,李雍就麵露失望之色,隨後稍作沉吟,就轉身回去那片黑草稀疏的石坪附近,抬頭張望片刻,便向著山崖上方一躍而去,途中腳尖偶爾點在山壁上麵,不斷借力,前後隻是短短片刻,就以來到山頂高處。
居高望遠,整座鬼山在其眼中一覽無餘。
水霧渺渺,陰氣靡靡。
李雍眯眼四望,最終目光看向遠處一座向外突出的石崖,隨後心下暗自估算時間,距離午時過半,還有約莫一盞茶左右,便不再遲疑,腳尖一點,便以兔起鶻落之勢,往遠處那座石崖而去。
不過在此之外,李雍還另外瞧見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景象。
像是鬼山手掌所在之處,正有兩位衣著打扮看似十分老舊的野修散修,正在一位土夫子的帶領之下,沿著鬼山手臂側麵的小路,緩緩攀登。像是在這鬼山孤島的邊緣,正有一艘大船緩緩靠岸,船上除了許多裝扮尋常的野修散修之外,還有不少光鮮亮麗之人,其中又以一堆年輕男女最為矚目,各自身後有人打傘,並且身旁還有大能修士保駕護航。再就是鬼山另一邊,一夥三人,一老兩少,看似也該有些來頭,卻也不知怎的,竟然惹到了一處殺人惡土,正被一潑黑水化作巨蟒,瘋狂追殺,還沒來得及跑出多遠,就被這潑黑水劈頭蓋臉砸在身上,當場落到一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許是因為年關前後的兩場激烈廝殺,經過一些好事之人的以訛傳訛之後,就有某些利欲熏心並且膽大包天之輩,信以為真,還以為此地真的出了什麽值錢的寶物,便跑來這被世人叫做“鬼門關”的度朔山,追尋機緣。
好言難全該死的鬼,李雍自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便也不曾多管閑事,否則真要上前好言相勸,說不得還要被人當做居心叵測之輩,阻礙他們的發財大計。
但這些冒險之人,來得確實不是好時候。
片刻後,這場原本看似已經快要停下的陰雨,在午時過半之後,果真變得大了許多。
並且顯得尤為急促。
偶有陰風吹襲,吹得黑霧滾滾,吹過一些險地惡土,還會帶來孤魂野鬼的哀嚎之聲。
李雍已經來到石崖下方,雙臂環胸,任憑周身無形之中的陰氣豪氣激烈廝殺,發出陣陣鏗鏘之聲,抬頭看著這場突然急促的大雨,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概。
若是那些來此尋覓機緣之人,有著足夠的眼力手段,能夠看出這場陰雨肯定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便趁早離開,那麽回去之後,雖然難免大病一場,但也不會丟了性命,可若隻有手段,沒有眼力,非得冒雨尋寶,隻怕十之八九都會因為這場殺性極重的陰雨,身死道消。
這場陰雨,頗為古怪。
李雍眼神之中盡是擔憂,但他畢竟隻剩一縷殘魄,沒有肉身保護,便在陰雨之下,哪怕身為聖人修士,也會顯得格外脆弱,便也不曾冒險離開此間躲雨之處,又用力搖頭,將此地那些膽大包天的尋寶之人丟之腦後,轉身來到石崖根部,抬頭看去。
石崖頂端,確是極為突出,形似尖錐一般,但在眼前,卻是一片極為平整的石壁,其上隱隱有些莫名給人以“幹淨”感覺的妖氣殘留,再要細看,還能勉強瞧見一些橫平豎直的痕跡,看似人為刻就,像是文字筆畫一般,隻是這些所謂的“筆畫”,偏偏又是左邊一道,右邊一道,並且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難以分辨的雜亂痕跡,就讓這片平整石壁,看起來尤為坑坑窪窪。
李雍抬頭觀看許久,眯眼皺眉,緩步走上前去,伸手撫摸上麵那些規整痕跡,隨後原地盤坐下來,從旁隨手拿了一顆黑色石子,就地將那石壁上的諸多“筆畫”,全部抄了下來,嚐試拚湊。
石崖外部,雨聲連綿。
此後過了整整兩日,這場大雨,雖然時緩時急,卻始終不停。
在此期間,曾有一位年事已高的土夫子,遍體鱗傷的模樣,踉踉蹌蹌尋到此地,想要在此躲雨,李雍姿勢不曾拒絕。
土夫子自稱一鳴道人,乃是海內道一觀的長老之一,此番是受門內某位道號叫做無為子的“前輩”吩咐,前來尋覓機緣造化,隻可惜機緣沒尋到,話也沒說完,這位早就已經陰氣入體、病入膏肓的一鳴道人,就被體內陰氣化作“鋼刀”,斬斷了生機,饒是李雍已經盡力出手阻攔陰氣,也依然沒能留住此人性命。
所以石崖底下,就隨之多了一座低矮墳頭,緊靠崖壁。
再到第三日,正午過半。
李雍忽然心有所感,轉身望去,正見鬼頭方向,忽然出現殺雞滾滾,陰氣衝天,甚至攪得漫天烏雲倒灌下來,狀如漩渦,又似天坑,緊隨其後,就有一束天光垂至落下,照在鬼山其中一顆頭顱上麵,之後便有一道形似常人又如猿猴的身影,在這天光之中緩緩浮空,待到身影浮上一半,天穹之上,立刻出現無數黑色雷霆編織如網,再隨那道身影發出一聲宛如嬰兒啼哭一半的聲響,就有無數黑色陰雷滾滾砸下,幾乎覆蓋整座鬼山。
天驚地動,四海沸騰!
自從李雍趕來這裏,到今天為止,已經有些時日了,隻是任憑他已走過很多地方,也仍是一無所獲。
這一天,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陰冷入骨,在天上的烏雲已經醞釀了許久之後,終於洋洋灑灑的飛落下來。而在鬼山一角,盡頭就是落雲崖的山間小路上,李雍一身鐵甲,正被這場陰雨霏霏打得鏗鏘作響。
身為慶國最後一位天策上將,生前曾經征戰多年,一身肅殺鐵血豪氣,死亦長存,便與此地陰氣滾滾,顯得格格不入,行走其中,就好像是在無形之中有著一場極為激烈的戰場廝殺,陰氣如刀,豪氣似劍,無形中的交戈碰撞,總會帶起一些肉眼難見的氣機亂流,以及分明可聞的金鐵聲響。可越是如此,對於如今已經隻剩一縷殘魄的李雍而言,就越是凶險,無形中的陰氣侵蝕,已經讓他這幅沒有軀殼保護的“身軀”,變得越發黯淡,像是風中殘燭,搖搖欲熄。
而這隱隱之中透出一些纏綿悱惻之意的陰雨,對他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李雍的腳步與背影,就顯得格外沉重。
臨近正午,這場陰雨已經逐漸變得小了一些,但也隻是眼下如此,生前也曾位高權重的李雍,雖然很少關心那些行走江湖才要知道的事情,但也曾對一些與他無關的事情有所聽聞,就像一旦午時過半,陽氣就會由盛轉衰,陰氣則會觸底反彈,故而陽弱陰盛,所以隻要再過片刻,這場看似已經越來越小的陰雨,說不得就會忽然變得格外急促,並且於他而言,還會凶險更甚。
陰氣與豪氣的交戈,無形之中,依然激烈。
李雍暫停腳步,抬手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神情凝重,眉關緊蹙,抬頭望向前方斷崖。以其目力,自是能夠認出落雲崖這種險地,並且深知此地往往被人說做“飛鳥不能渡,雲霧垂山穀”,哪怕如他這般聖人修士,也一時間麵露難色。
可若原路返回,路上也無躲雨之處。
李雍胸膛起伏,喘了口粗氣,頂著這場淅淅瀝瀝的小雨繼續緩步上前,想要靠近瞧一瞧,附近是否有些可以通往別處的小路,哪怕險峻一些也無妨,而若實在無計可施,那就隻得以淩空蹈虛之法,去往別處。
雖然此法更費力氣,但也總要好過強行抵抗陰盛之雨。
行走途中,李雍偶爾抬頭,麵露疑惑之色。
這座鬼山,與他生前聽人說過的鬼山模樣,似乎有著某些不同之處。
但具體又是哪裏不同...許是時日太久,已經想不起來當初那位茶館裏的說書先生具體是個什麽說法,也就實在瞧不出來究竟哪裏不對。
很快,李雍就已來到落雲崖前,低頭看去,正見黑霧滾滾,沉入其中,而在上空,陰雲密布之間,則是極為詭異地留有一座模樣近似深淵懸崖的天坑,天光直射,垂落下來,有著肉眼可見的軌跡,並且還能見到絲絲縷縷的雲霧也被拉扯落下,墜入穀底深處。偶有陰風吹襲,雨絲亂飛,一旦來到懸崖上空,就會立刻直線墜落。
李雍轉頭分別看向左右兩邊,眼神當中露出些許狐疑之色。
地麵、崖邊,分明能夠見到一些廝殺過後留下的痕跡,看似已經有些年頭,但這所謂的“有些年頭”,絕對不長。
但他很快就將此事拋之腦後。
諸如此類的痕跡,在度朔山上,並不罕見。
就像不久之前,約莫四五裏外,他才剛剛經過一片黑草稀疏的石坪,那裏同樣有著極為明顯的打鬥痕跡,並且破壞嚴重,甚至是在一些裂隙與角落當中,還有不少“味道”古怪的佛蘊殘留。
所以比起這個,李雍更加在意的,還是有無躲雨之處。
隻是四下看過之後,李雍就麵露失望之色,隨後稍作沉吟,就轉身回去那片黑草稀疏的石坪附近,抬頭張望片刻,便向著山崖上方一躍而去,途中腳尖偶爾點在山壁上麵,不斷借力,前後隻是短短片刻,就以來到山頂高處。
居高望遠,整座鬼山在其眼中一覽無餘。
水霧渺渺,陰氣靡靡。
李雍眯眼四望,最終目光看向遠處一座向外突出的石崖,隨後心下暗自估算時間,距離午時過半,還有約莫一盞茶左右,便不再遲疑,腳尖一點,便以兔起鶻落之勢,往遠處那座石崖而去。
不過在此之外,李雍還另外瞧見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景象。
像是鬼山手掌所在之處,正有兩位衣著打扮看似十分老舊的野修散修,正在一位土夫子的帶領之下,沿著鬼山手臂側麵的小路,緩緩攀登。像是在這鬼山孤島的邊緣,正有一艘大船緩緩靠岸,船上除了許多裝扮尋常的野修散修之外,還有不少光鮮亮麗之人,其中又以一堆年輕男女最為矚目,各自身後有人打傘,並且身旁還有大能修士保駕護航。再就是鬼山另一邊,一夥三人,一老兩少,看似也該有些來頭,卻也不知怎的,竟然惹到了一處殺人惡土,正被一潑黑水化作巨蟒,瘋狂追殺,還沒來得及跑出多遠,就被這潑黑水劈頭蓋臉砸在身上,當場落到一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許是因為年關前後的兩場激烈廝殺,經過一些好事之人的以訛傳訛之後,就有某些利欲熏心並且膽大包天之輩,信以為真,還以為此地真的出了什麽值錢的寶物,便跑來這被世人叫做“鬼門關”的度朔山,追尋機緣。
好言難全該死的鬼,李雍自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便也不曾多管閑事,否則真要上前好言相勸,說不得還要被人當做居心叵測之輩,阻礙他們的發財大計。
但這些冒險之人,來得確實不是好時候。
片刻後,這場原本看似已經快要停下的陰雨,在午時過半之後,果真變得大了許多。
並且顯得尤為急促。
偶有陰風吹襲,吹得黑霧滾滾,吹過一些險地惡土,還會帶來孤魂野鬼的哀嚎之聲。
李雍已經來到石崖下方,雙臂環胸,任憑周身無形之中的陰氣豪氣激烈廝殺,發出陣陣鏗鏘之聲,抬頭看著這場突然急促的大雨,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概。
若是那些來此尋覓機緣之人,有著足夠的眼力手段,能夠看出這場陰雨肯定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便趁早離開,那麽回去之後,雖然難免大病一場,但也不會丟了性命,可若隻有手段,沒有眼力,非得冒雨尋寶,隻怕十之八九都會因為這場殺性極重的陰雨,身死道消。
這場陰雨,頗為古怪。
李雍眼神之中盡是擔憂,但他畢竟隻剩一縷殘魄,沒有肉身保護,便在陰雨之下,哪怕身為聖人修士,也會顯得格外脆弱,便也不曾冒險離開此間躲雨之處,又用力搖頭,將此地那些膽大包天的尋寶之人丟之腦後,轉身來到石崖根部,抬頭看去。
石崖頂端,確是極為突出,形似尖錐一般,但在眼前,卻是一片極為平整的石壁,其上隱隱有些莫名給人以“幹淨”感覺的妖氣殘留,再要細看,還能勉強瞧見一些橫平豎直的痕跡,看似人為刻就,像是文字筆畫一般,隻是這些所謂的“筆畫”,偏偏又是左邊一道,右邊一道,並且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難以分辨的雜亂痕跡,就讓這片平整石壁,看起來尤為坑坑窪窪。
李雍抬頭觀看許久,眯眼皺眉,緩步走上前去,伸手撫摸上麵那些規整痕跡,隨後原地盤坐下來,從旁隨手拿了一顆黑色石子,就地將那石壁上的諸多“筆畫”,全部抄了下來,嚐試拚湊。
石崖外部,雨聲連綿。
此後過了整整兩日,這場大雨,雖然時緩時急,卻始終不停。
在此期間,曾有一位年事已高的土夫子,遍體鱗傷的模樣,踉踉蹌蹌尋到此地,想要在此躲雨,李雍姿勢不曾拒絕。
土夫子自稱一鳴道人,乃是海內道一觀的長老之一,此番是受門內某位道號叫做無為子的“前輩”吩咐,前來尋覓機緣造化,隻可惜機緣沒尋到,話也沒說完,這位早就已經陰氣入體、病入膏肓的一鳴道人,就被體內陰氣化作“鋼刀”,斬斷了生機,饒是李雍已經盡力出手阻攔陰氣,也依然沒能留住此人性命。
所以石崖底下,就隨之多了一座低矮墳頭,緊靠崖壁。
再到第三日,正午過半。
李雍忽然心有所感,轉身望去,正見鬼頭方向,忽然出現殺雞滾滾,陰氣衝天,甚至攪得漫天烏雲倒灌下來,狀如漩渦,又似天坑,緊隨其後,就有一束天光垂至落下,照在鬼山其中一顆頭顱上麵,之後便有一道形似常人又如猿猴的身影,在這天光之中緩緩浮空,待到身影浮上一半,天穹之上,立刻出現無數黑色雷霆編織如網,再隨那道身影發出一聲宛如嬰兒啼哭一半的聲響,就有無數黑色陰雷滾滾砸下,幾乎覆蓋整座鬼山。
天驚地動,四海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