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錯綜複雜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 作者:道心悠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確實,對於朱翊鈞而言,申時行主動上密奏的行為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朱翊鈞在看了申時行的密奏後,所展現出的笑容,不僅是對申時行忠誠表態的認可,更是對朝堂政治生態深刻洞察的體現。
申時行的舉動表明,盡管文官之間可能存在著師生情誼、故舊關係等紐帶,但這些關係並不足以讓他們在麵對皇帝時形成牢不可破的同盟。
相反,文官們往往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利益訴求,他們會根據形勢的變化和自身的利益考慮,做出不同的選擇。
顯然士大夫階層並非鐵板一塊,內部存在著複雜的利益關係和不同的政治立場。
申時行的密奏,恰好揭示了這一點,也讓他看到了士大夫中有人願意直接向他表達忠心,試圖在改革中占據有利位置。
朱翊鈞對張宏和鄭陽兩大太監在徐階與張居正言和一事上的分歧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種分歧,實際上源於兩人對朝局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即信息差。
鄭陽可能更側重於宦官集團的利益,傾向於重用宦官以鞏固皇權;
而張宏則可能更關注士大夫階層的動態,意識到士大夫中仍有不少人是值得皇帝信任的。
申時行的密奏行為,更是讓朱翊鈞確信了自己的判斷。
申時行選擇直接向他報告張居正的意圖,並表達自己對朝廷繼續改製的支持,這既是對張居正的一種微妙製衡,也是對皇帝本人的一種政治投資。
申時行顯然已經意識到,朝廷的未來不僅僅取決於張居正一人的意誌,更取決於皇帝本人的態度和決策。
這些文官們都是通過嚴格的考試選拔出來的精英,都是老狐狸!
朱翊鈞進一步推測,申時行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是出於多種原因。
一方麵,他可能確實在意自己的權勢和未來的政治地位,希望通過向皇帝表明忠心來獲得更多的支持;
另一方麵,他也可能真的認為皇帝應該掌握更多的權力,以避免出現權臣專權的局麵,從而維護朝廷的穩定和綱常。
朱翊鈞還注意到,與申時行不同,同樣巡視全國的次輔馬自強並沒有向他奏報關於改製的事情。
這可能是因為馬自強更傾向於將改製的決定權交給張居正和其他文官,以維護士大夫階層在實際政務中的主導地位。
沒有對錯,隻是立場不同,
可惜朱翊鈞是天子,跟天子不一樣的立場哪有對的!
現在還沒到攤牌的時候,可以慢慢來,當然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釜底抽薪開民智,這樣所有的政事不會依賴於一個所謂優秀的首輔改革,
而是直接改變底下做事的人,扶植新的階層,不過就是太過耗時。
為什麽這些士紳和代表地主階級的官員有很大的話語權,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教書育人來控製輿論和洗腦,而這個時代讀書人就是社會精英。
很多平民老百姓大字不識一個,隻能通過這些讀書人獲取各方麵信息,但是這個消息對不對,平民老百姓就很難判斷了,即使後世網絡那麽發達,有一些謠言也有很多人相信。
所以必須開民智,還好京城報紙已經交給徐廷輔籌辦,目前已經發了幾期,雖然還比較稚嫩,借助百貨坊為據點慢慢推廣到全國,不過已經是個好的開頭。
同時讓禮部侍郎李興牽頭聯合國子監在京城區域試點幼童免費入學,目前已經在籌備準備推廣到北方
這樣雙管齊下慢慢就能改變。
...............................................
數日後,
在那文華殿的莊嚴光影下,氣氛微妙而緊張,仿佛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權力與忠誠的較量。
朱翊鈞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深邃,嘴角掛著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他深知這場看似平靜的會麵,實則暗流湧動。
張居正緩步上前,雙手高舉,那封信如同燙手山芋,卻也是他忠誠與智謀的見證。
“陛下,此信非同小可,乃徐老先生對國政之深思,臣鬥膽請陛下禦覽。”他的聲音沉穩有力,每一個字都敲打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弦。
朱翊鈞輕挑眉頭,眼神中閃過一絲好奇與玩味,他示意張宏取信,自己則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張居正與沈鯉的反應。
沈鯉心中暗笑,這朝堂之上,戲碼真是越來越精彩了。
“哦?徐老先生要與先生結親?這倒是新鮮。”朱翊鈞故作驚訝,言語間帶著幾分調侃,實則是在試探張居正的態度。
張居正聞言,嘴角微抽,迅速瞥了沈鯉一眼,心中暗自苦笑,這皇帝陛下,真是會找樂子。
“陛下,非是如此,徐老先生欲將愛女贈予臣為妾,實則是表達其對朝廷改製的堅定支持。”張居正正色道,言語間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忠誠與決心。
朱翊鈞聞言,哈哈大笑,聲震屋瓦,“沈卿,速速記下,此乃佳話一段,定要流傳千古!”沈鯉心中雖覺不妥,卻也隻得拱手遵命,心中暗歎:這君臣二人,真是戲精附體。
“先生高風亮節,朕深知之。但先生所言,改製之事,仍需徐家表態,方可定奪。”朱翊鈞話鋒一轉,將話題拉回正事,眼神中閃爍著對權力的渴望與掌控。
張居正深吸一口氣,他知道,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陛下聖明,臣之所憂,非一家一姓之榮辱,而是恐陛下效仿前朝,令內臣掌權,以致皇權旁落,國本動搖。”他言辭懇切,字字句句皆是對大明的忠誠與憂慮。
朱翊鈞聽後,麵色凝重,他深知張居正所言非虛,這朝堂之上,風雲變幻,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先生放心,朕自有分寸,絕不會讓大明重蹈覆轍。”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仿佛是在向張居正,也是向整個大明宣告。
“至於改製是否繼續,非我等臣子所能擅斷,一切皆由聖裁。”張居正再次表態,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朱翊鈞的信任與尊重,也透露出對大明未來的期許。
此時,沈鯉在一旁默默記錄,心中卻已翻江倒海。
朱翊鈞在看了申時行的密奏後,所展現出的笑容,不僅是對申時行忠誠表態的認可,更是對朝堂政治生態深刻洞察的體現。
申時行的舉動表明,盡管文官之間可能存在著師生情誼、故舊關係等紐帶,但這些關係並不足以讓他們在麵對皇帝時形成牢不可破的同盟。
相反,文官們往往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利益訴求,他們會根據形勢的變化和自身的利益考慮,做出不同的選擇。
顯然士大夫階層並非鐵板一塊,內部存在著複雜的利益關係和不同的政治立場。
申時行的密奏,恰好揭示了這一點,也讓他看到了士大夫中有人願意直接向他表達忠心,試圖在改革中占據有利位置。
朱翊鈞對張宏和鄭陽兩大太監在徐階與張居正言和一事上的分歧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種分歧,實際上源於兩人對朝局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即信息差。
鄭陽可能更側重於宦官集團的利益,傾向於重用宦官以鞏固皇權;
而張宏則可能更關注士大夫階層的動態,意識到士大夫中仍有不少人是值得皇帝信任的。
申時行的密奏行為,更是讓朱翊鈞確信了自己的判斷。
申時行選擇直接向他報告張居正的意圖,並表達自己對朝廷繼續改製的支持,這既是對張居正的一種微妙製衡,也是對皇帝本人的一種政治投資。
申時行顯然已經意識到,朝廷的未來不僅僅取決於張居正一人的意誌,更取決於皇帝本人的態度和決策。
這些文官們都是通過嚴格的考試選拔出來的精英,都是老狐狸!
朱翊鈞進一步推測,申時行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是出於多種原因。
一方麵,他可能確實在意自己的權勢和未來的政治地位,希望通過向皇帝表明忠心來獲得更多的支持;
另一方麵,他也可能真的認為皇帝應該掌握更多的權力,以避免出現權臣專權的局麵,從而維護朝廷的穩定和綱常。
朱翊鈞還注意到,與申時行不同,同樣巡視全國的次輔馬自強並沒有向他奏報關於改製的事情。
這可能是因為馬自強更傾向於將改製的決定權交給張居正和其他文官,以維護士大夫階層在實際政務中的主導地位。
沒有對錯,隻是立場不同,
可惜朱翊鈞是天子,跟天子不一樣的立場哪有對的!
現在還沒到攤牌的時候,可以慢慢來,當然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釜底抽薪開民智,這樣所有的政事不會依賴於一個所謂優秀的首輔改革,
而是直接改變底下做事的人,扶植新的階層,不過就是太過耗時。
為什麽這些士紳和代表地主階級的官員有很大的話語權,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教書育人來控製輿論和洗腦,而這個時代讀書人就是社會精英。
很多平民老百姓大字不識一個,隻能通過這些讀書人獲取各方麵信息,但是這個消息對不對,平民老百姓就很難判斷了,即使後世網絡那麽發達,有一些謠言也有很多人相信。
所以必須開民智,還好京城報紙已經交給徐廷輔籌辦,目前已經發了幾期,雖然還比較稚嫩,借助百貨坊為據點慢慢推廣到全國,不過已經是個好的開頭。
同時讓禮部侍郎李興牽頭聯合國子監在京城區域試點幼童免費入學,目前已經在籌備準備推廣到北方
這樣雙管齊下慢慢就能改變。
...............................................
數日後,
在那文華殿的莊嚴光影下,氣氛微妙而緊張,仿佛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權力與忠誠的較量。
朱翊鈞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深邃,嘴角掛著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他深知這場看似平靜的會麵,實則暗流湧動。
張居正緩步上前,雙手高舉,那封信如同燙手山芋,卻也是他忠誠與智謀的見證。
“陛下,此信非同小可,乃徐老先生對國政之深思,臣鬥膽請陛下禦覽。”他的聲音沉穩有力,每一個字都敲打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弦。
朱翊鈞輕挑眉頭,眼神中閃過一絲好奇與玩味,他示意張宏取信,自己則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張居正與沈鯉的反應。
沈鯉心中暗笑,這朝堂之上,戲碼真是越來越精彩了。
“哦?徐老先生要與先生結親?這倒是新鮮。”朱翊鈞故作驚訝,言語間帶著幾分調侃,實則是在試探張居正的態度。
張居正聞言,嘴角微抽,迅速瞥了沈鯉一眼,心中暗自苦笑,這皇帝陛下,真是會找樂子。
“陛下,非是如此,徐老先生欲將愛女贈予臣為妾,實則是表達其對朝廷改製的堅定支持。”張居正正色道,言語間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忠誠與決心。
朱翊鈞聞言,哈哈大笑,聲震屋瓦,“沈卿,速速記下,此乃佳話一段,定要流傳千古!”沈鯉心中雖覺不妥,卻也隻得拱手遵命,心中暗歎:這君臣二人,真是戲精附體。
“先生高風亮節,朕深知之。但先生所言,改製之事,仍需徐家表態,方可定奪。”朱翊鈞話鋒一轉,將話題拉回正事,眼神中閃爍著對權力的渴望與掌控。
張居正深吸一口氣,他知道,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陛下聖明,臣之所憂,非一家一姓之榮辱,而是恐陛下效仿前朝,令內臣掌權,以致皇權旁落,國本動搖。”他言辭懇切,字字句句皆是對大明的忠誠與憂慮。
朱翊鈞聽後,麵色凝重,他深知張居正所言非虛,這朝堂之上,風雲變幻,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先生放心,朕自有分寸,絕不會讓大明重蹈覆轍。”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仿佛是在向張居正,也是向整個大明宣告。
“至於改製是否繼續,非我等臣子所能擅斷,一切皆由聖裁。”張居正再次表態,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朱翊鈞的信任與尊重,也透露出對大明未來的期許。
此時,沈鯉在一旁默默記錄,心中卻已翻江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