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君臣互信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 作者:道心悠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紫禁城內,禦書房內燭火通明,朱翊鈞與張居正相對而坐,桌上攤開著戚繼光的密奏,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微妙的緊張。
窗外夜色深沉,而室內,兩人的對話卻正在進行。
朱翊鈞微微一笑,眼神中閃爍著對張居正的信任與期待:“先生所言極是,朕心甚慰。
這大明江山,還有新政,還需元輔掌舵。
有先生輔佐,實乃朕之幸,萬民之福。
戚將軍的密奏,朕已閱過,其忠勇可嘉,但朕更信賴的,始終是先生您的智謀與忠誠。”
張居正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眼中閃過一絲複雜情緒,既有欣慰也有決絕。
“陛下明鑒,臣之所行,皆出於公心,為陛下分憂,為大明社稷計。
戚將軍等忠良之士,心係陛下,臣亦深知。
至於徐階之事,臣不過是以誠相待,望陛下能洞悉朝堂風雲,勿被小人所惑。”
關於戚繼光的所謂軍事密報,他並不介意,因為他知道戚繼光等將領的忠誠對象始終是皇帝。
所以他才他選擇坦白徐階要和他求和的事。
朱翊鈞輕輕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先生之心,朕已深知。
朕雖年少,卻非不明事理之人。
先生此舉,實乃高風亮節,讓朕敬佩不已。
隻是,這朝堂之上,風起雲湧,先生可曾想過,一旦您選擇繼續前行,便是與那些既得利益者徹底決裂?”
張居正眼神堅定,仿佛已做好了一切準備:“陛下,臣既為臣子,便當以國事為重,個人榮辱,早已置之度外。
臣相信,隻要陛下與臣同心協力,定能掃除積弊,開創大明新篇章。”
朱翊鈞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激動之色,他站起身,走到張居正麵前,雙手輕輕按在對方的肩上:“先生之言,如春風化雨,令朕心潮澎湃。
從今往後,朕與先生,便是這大明江山最堅實的後盾,任何風雨,都休想動搖我們的決心!”
.............................
張居正作為首輔,其態度對朝廷內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他對於徐階的求和一直保持著謹慎和未明確表態的態度。
這可把徐瑛急得團團轉,在京師滯留期間,他小心翼翼地打探張居正的態度,卻不敢直接詢問,生怕激怒對方。
隻能通過張敬修這條線,試圖了解張居正的真正意圖,但得到的答複卻是需要等待馬自強、申時行等人回京後再做決定。隨後徐瑛寫信把張居正模糊的態度告訴了徐階。
鬆江府,
徐階坐在書房內,窗外月色如水,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
他緩緩展開徐瑛的回信,心中五味雜陳。
信中的字句雖未直接拒絕,卻也未給出明確的承諾,這讓徐階不禁暗自揣測張居正的真實意圖。
“哼,張居正啊張居正,你究竟在顧慮什麽?”徐階輕歎一聲,心中既有對張居正能力的認可,也有對其遲遲不決的不滿。
他深知,張居正一旦下定決心,無人能擋,但這份決心似乎總被什麽所牽絆。
“家族?個人?還是那高高在上的皇權?”徐階心中暗想,隨即搖了搖頭,覺得自己或許過於武斷了。
他相信,張居正與他一樣,一定十分在乎家族和個人利益,隻是現在還有顧慮。
於是,徐階提筆,決定再下一劑猛藥。
他吩咐下人備紙研墨,準備給馬自強、申時行等張居正的心腹重臣寫信。
在信中,他尤為重視申時行,這位同樣來自南直的同僚,他相信申時行能理解他作為江南士大夫領袖的苦心。
“時行啊,你我雖非至交,但同為南直子民,自當為江南士大夫的整體利益著想。”徐階的字跡蒼勁有力,字裏行間透露著真誠與期盼,“張居正雖是你之師,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此刻他若有遲疑,你我當共力勸之,以免誤了國家大事。”
徐階覺得申時行也應該和他一樣,在乎南直士大夫整體的利益。
信使快馬加鞭,不久便將徐階的信件送到了申時行手中。
申時行讀完信後,沉默良久,心中也是波瀾起伏。
“師相啊師相,您這是在考驗我嗎?”申時行苦笑一聲,提筆給徐階回了信,表示自己會盡力轉達其意。然而,在另一張紙上,他又給張居正寫了一封信,將徐階的來信內容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張居正,並附上了自己的看法。
“師相,學生深知您誌在千裏,但徐公之言亦非全無道理。望您在決策之時,能兼顧各方利益,尤其是天子的感受。
畢竟,事君宜以誠,而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天下也。”申時行的筆觸溫柔而堅定,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張居正的尊重與提醒。
【張居正府邸,深夜書房內】
燭光搖曳,張居正端坐於案前,眉頭緊鎖,手中把玩著一塊溫潤的玉佩,那是徐階送來的求和之禮,卻遲遲未能成為兩家聯姻的信物。
一旁,張敬修輕手輕腳地進入,手中拿著一封剛收到的信件。
“父親,這是申時行大人的回信。”張敬修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謹慎。
張居正接過信件,快速瀏覽一遍,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申時行啊申時行,倒是兩邊都不得罪,好一個圓滑之士。”
他放下信,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夜色看到遠方的京城風雲。“敬修,你可知這信中深意?”
張敬修沉吟片刻:“孩兒以為,申大人既想保全徐階,又不願得罪父親,故而采取此等迂回之策。”
張居正點頭,眼中閃過一抹讚賞:“不錯,但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天子的心思。
徐階以為我能輕易被說服,卻不知我張居正行事,向來以國為重,不以私情左右。”
正當此時,門外傳來輕微的響動,一名心腹侍衛低聲稟報:“大人,有密信自宮中傳來,陛下親筆。”
張居正心中一動,接過密信,展開一看,嘴角漸漸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看來,陛下也注意到了這場暗流湧動。”
他放下信,目光如炬,對張敬修道:“去,備車,我要連夜進宮。”
窗外夜色深沉,而室內,兩人的對話卻正在進行。
朱翊鈞微微一笑,眼神中閃爍著對張居正的信任與期待:“先生所言極是,朕心甚慰。
這大明江山,還有新政,還需元輔掌舵。
有先生輔佐,實乃朕之幸,萬民之福。
戚將軍的密奏,朕已閱過,其忠勇可嘉,但朕更信賴的,始終是先生您的智謀與忠誠。”
張居正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眼中閃過一絲複雜情緒,既有欣慰也有決絕。
“陛下明鑒,臣之所行,皆出於公心,為陛下分憂,為大明社稷計。
戚將軍等忠良之士,心係陛下,臣亦深知。
至於徐階之事,臣不過是以誠相待,望陛下能洞悉朝堂風雲,勿被小人所惑。”
關於戚繼光的所謂軍事密報,他並不介意,因為他知道戚繼光等將領的忠誠對象始終是皇帝。
所以他才他選擇坦白徐階要和他求和的事。
朱翊鈞輕輕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先生之心,朕已深知。
朕雖年少,卻非不明事理之人。
先生此舉,實乃高風亮節,讓朕敬佩不已。
隻是,這朝堂之上,風起雲湧,先生可曾想過,一旦您選擇繼續前行,便是與那些既得利益者徹底決裂?”
張居正眼神堅定,仿佛已做好了一切準備:“陛下,臣既為臣子,便當以國事為重,個人榮辱,早已置之度外。
臣相信,隻要陛下與臣同心協力,定能掃除積弊,開創大明新篇章。”
朱翊鈞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激動之色,他站起身,走到張居正麵前,雙手輕輕按在對方的肩上:“先生之言,如春風化雨,令朕心潮澎湃。
從今往後,朕與先生,便是這大明江山最堅實的後盾,任何風雨,都休想動搖我們的決心!”
.............................
張居正作為首輔,其態度對朝廷內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他對於徐階的求和一直保持著謹慎和未明確表態的態度。
這可把徐瑛急得團團轉,在京師滯留期間,他小心翼翼地打探張居正的態度,卻不敢直接詢問,生怕激怒對方。
隻能通過張敬修這條線,試圖了解張居正的真正意圖,但得到的答複卻是需要等待馬自強、申時行等人回京後再做決定。隨後徐瑛寫信把張居正模糊的態度告訴了徐階。
鬆江府,
徐階坐在書房內,窗外月色如水,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
他緩緩展開徐瑛的回信,心中五味雜陳。
信中的字句雖未直接拒絕,卻也未給出明確的承諾,這讓徐階不禁暗自揣測張居正的真實意圖。
“哼,張居正啊張居正,你究竟在顧慮什麽?”徐階輕歎一聲,心中既有對張居正能力的認可,也有對其遲遲不決的不滿。
他深知,張居正一旦下定決心,無人能擋,但這份決心似乎總被什麽所牽絆。
“家族?個人?還是那高高在上的皇權?”徐階心中暗想,隨即搖了搖頭,覺得自己或許過於武斷了。
他相信,張居正與他一樣,一定十分在乎家族和個人利益,隻是現在還有顧慮。
於是,徐階提筆,決定再下一劑猛藥。
他吩咐下人備紙研墨,準備給馬自強、申時行等張居正的心腹重臣寫信。
在信中,他尤為重視申時行,這位同樣來自南直的同僚,他相信申時行能理解他作為江南士大夫領袖的苦心。
“時行啊,你我雖非至交,但同為南直子民,自當為江南士大夫的整體利益著想。”徐階的字跡蒼勁有力,字裏行間透露著真誠與期盼,“張居正雖是你之師,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此刻他若有遲疑,你我當共力勸之,以免誤了國家大事。”
徐階覺得申時行也應該和他一樣,在乎南直士大夫整體的利益。
信使快馬加鞭,不久便將徐階的信件送到了申時行手中。
申時行讀完信後,沉默良久,心中也是波瀾起伏。
“師相啊師相,您這是在考驗我嗎?”申時行苦笑一聲,提筆給徐階回了信,表示自己會盡力轉達其意。然而,在另一張紙上,他又給張居正寫了一封信,將徐階的來信內容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張居正,並附上了自己的看法。
“師相,學生深知您誌在千裏,但徐公之言亦非全無道理。望您在決策之時,能兼顧各方利益,尤其是天子的感受。
畢竟,事君宜以誠,而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天下也。”申時行的筆觸溫柔而堅定,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張居正的尊重與提醒。
【張居正府邸,深夜書房內】
燭光搖曳,張居正端坐於案前,眉頭緊鎖,手中把玩著一塊溫潤的玉佩,那是徐階送來的求和之禮,卻遲遲未能成為兩家聯姻的信物。
一旁,張敬修輕手輕腳地進入,手中拿著一封剛收到的信件。
“父親,這是申時行大人的回信。”張敬修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謹慎。
張居正接過信件,快速瀏覽一遍,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申時行啊申時行,倒是兩邊都不得罪,好一個圓滑之士。”
他放下信,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夜色看到遠方的京城風雲。“敬修,你可知這信中深意?”
張敬修沉吟片刻:“孩兒以為,申大人既想保全徐階,又不願得罪父親,故而采取此等迂回之策。”
張居正點頭,眼中閃過一抹讚賞:“不錯,但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天子的心思。
徐階以為我能輕易被說服,卻不知我張居正行事,向來以國為重,不以私情左右。”
正當此時,門外傳來輕微的響動,一名心腹侍衛低聲稟報:“大人,有密信自宮中傳來,陛下親筆。”
張居正心中一動,接過密信,展開一看,嘴角漸漸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看來,陛下也注意到了這場暗流湧動。”
他放下信,目光如炬,對張敬修道:“去,備車,我要連夜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