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一邊查看一邊往下走,時不時的,王智還給他說說住戶的情況。
中間有一戶的電表餘量隻有幾度了,“這個已經跳閘報警過一次了,業主還是沒買電,必須趕緊通知他了,不然,今天晚上可夠嗆。”王智一邊說著,一邊掏出手機拍了下來,又操作了一會兒,應該是給對方發了信息。
“這個跳閘後是一推就好嗎?”張俊濤沒有用過這種,好奇的問道,說不定以後自己能用的上。
“不用,用電卡再插一次就好了。王智見他問起,就又給他講了幾句。
業主平常買電價格是0.4983元一度,但供電局每年都會有一次核算。
電價構成和你的用電量以及使用的峰穀時間有關。
現在實行的階梯電價每年使用在二千一百度左右是0.4983元,一旦超出這個用電量,那超出部分的價格可就是0.5483元一度了,如果在超出四千二百度,那麽超出部分的電價就高達0.7983元一度了。
當然,正常居民家庭根本用不到這麽多,但是偶爾可能會有部分達到第二階梯的價格。
那麽核算完上年度用電量,業主再買電的時候就會自動扣除這部分費用,所以有的業主不知道,買了兩百元錢,卻顯示充進去的不夠。有時候就會問到物業,當然,具體的解釋還是由供電局那邊,咱們有個了解能簡單回複就行。
張俊濤聽到這兒點了點頭,他還真不知道這些。他們家的小區還沒有由供電局直供,平常還是在物業買電,一度好像是0.62元,據說是含了公攤。這兩個到底哪個更劃算些?
“這個問題咱們之前還真培訓過,這邊是直供電,所以當時讓工程算了公攤,為了給業主解答,專門請工程總監和客服兩方麵一起做的分析。
聽到張俊濤問起,王智就給他把這個中緣由講了起來。
原來之前供電局沒有直供的時候,小區用電分為居民、動力和商業這幾大塊,電價也都不同。
除了電費,每月還有電損、無功等費用在內,再加上公共區域用電,物業核算後賣給業主,一度電基本在0.58元到0.65元之間。
這個沒有什麽標準,都是各公司根據自己小區情況自行核算,業主對此意見很大。
直供以後就好多了,隻分個居民和非居民用電,業主用電直接在供電局購買,物業隻需要結算其餘公區和設備用電就好。
那麽除了采暖和供水,這兩者用電在采暖費和水費裏麵包含,在去掉物業自身用電和電梯用電、地下室照明用電,其他的照明、消防、門禁、景觀等等都屬於公攤電費,需要業主按麵積繳納了。
經過測算,以一百平方的房屋為例,全年平均月用電量差不多在180度,因為夏季空調和冬季供暖前後的采暖用電量比較高,所以分攤下來也就大差不差了。
當然,這個也和小區有關,這種小區業主的收入決定了家裏電器的數量,以及對舒適度追求的高低,這個也是測算的依據之一。
這樣算下來,之前購電多繳的部分差不多每月就是二十元出頭的樣子。和現在按麵積交公攤費,兩者區別不大。
反而是一些大戶型或者家裏用電量大的,反倒還能省點。
“那這麽說對物業沒啥影響?”張俊濤聽完,心裏盤算了一下。
“影響當然有,還不小。”王智看著他笑著說,隻是笑容看起來有點怪怪的。
有影響,還不小,這是個什麽道理?費用相差不大能有什麽影響?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看著眼前的電表箱, 他一擊掌,“對了,繳費方式不同,現在這種模式的收入應該更高更穩定了。”
王智定定的看著他搖搖頭,“我去,真沒勁,你咋就這麽快想明白了。”
過去的繳費方式,公攤和損耗收入的高低,取決於業主用電量的高低。而且對新建小區來說,入住率如果不高,人家不用電你就根本收不上來錢。
現在不管你來不來。也不管你用多少電,這筆公攤費是一分不少的收上來了。倒不一定比原先收的多,但是非常穩定是真的。
“現在政策越來越透明了,每年收支都要公示,隻能說這種方式對我們這種新建入住率低,但是景觀這些用電量還大的小區是比較好的。可對過去那種小區來說,在想從電上掙錢可就不容易了。”
一旦直供電後,公攤費就和你小區實際配套有關了。價格高低,一眼就能看明白了。
王智看張俊濤以為能掙多少錢的樣子就笑著解釋。
“公攤部分是小區運行的基礎部分,你來不來這些費用都會產生。我覺得現在的方法更科學更公平些。”
張俊濤覺得物業就是掙該掙的物業費,其餘的再多吃多拿的就不應該了。而這種方法收取更透明,也就杜絕了物業亂收費的渠道了。
“啥時候得讓領導給你上課了,在物業各種費用上就沒有絕對的公平。”
聽了這話,張俊濤一怔,“怎麽說?”
“就拿電梯費來說,最早的時候還有一些收費方式是樓層越高電梯費越貴,有逐層加的,也有分高低區加的。
領導那會兒也是剛進物業,有高層業主為此找過來,他就給人家說,你樓層高,坐的時間長,電梯高來高去的還有一趟空載,你貴點兒有問題嗎?”王智看著張俊濤。
“這個好像沒毛病。”張俊濤有些不明白。
“沒毛病,人家業主說了,你要這麽算那咱也算算,我是住的高,可我家房子大就三口人,因為高沒必要的話也懶得下去,一天就這三口人上下不了幾次。
可你看那低層有的小戶型,家裏老少三代五六口人,每天上上下下多少次?憑什麽讓我掏這麽多?”
“你上下幾次又沒人給你算,也沒人約束你的,這麽講不合理吧?”
“可你就是按高低運行用電量這麽合算的,那你的依據不是這個又是什麽?”
張俊濤有點兒發愣,心裏覺得怪怪的。
“那領導咋說?”
“和你一樣唄!”王智使勁的笑。
想了一會,“你就在這兒瞎扯,硬是給我繞進去了。”張俊濤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
“這小區的支出都是按麵積分攤的,你買了這兒的房,就有義務有責任維持它的運轉,這和你怎麽用和用多少有什麽關係?”
“咦,你悟的挺快,這話都是領導幹了好幾年才想明白的。實際上,這也和認知有關,慢慢的商品房普及,大家也都能接受物業了,更多的是在服務方麵關注了。”看著張俊濤的眼神,他趕忙補充了一句。“領導說的。”
“就拿你剛才說的公平來說,你隻是考慮業主,那物業呢?”
“物業不是有物業費嗎?”
“那點費用十幾年前都這個價,現在人工啥的什麽哪個不翻了幾倍?你電上不讓掙,水上不讓掙,供暖也按麵積給熱力公司交錢,那我問你物業指啥活?”
“不是還有廣告收入和車位收入嗎?”
“你像咱這有廣告嗎?那電梯展板裏全是公益宣傳。這一年多,車位費也還沒收過。我問你這期間物業拿啥運行?拿啥給咱發工資?就算你財大氣粗,可這以後總得補回來吧,你這不讓賺那不讓賺的,合著物業跑這兒是做公益獻愛心來了?”
“這隻是暫時的你往後不就收了嗎?”張俊濤的話,多少有點沒底氣。
他聽到王智那句這也不能賺,那也不能賺的。這幾天下來,他心裏大概有點底,這個物業在人工方麵的投入好像是比較大。
“咱是有開發商給支持,正常的話你看誰撐得下來?不對,正常也能幹。減員增效唄,那大門口你坐在那也行,有人在就行還要啥自行車?”王智這個老實人一邊說一邊攤了攤手。
這幹物業的是不是幹的越久怨氣就越大?這一個個的咋都這樣,張俊濤看著王智的樣子,無奈地跟著笑了笑。
中間有一戶的電表餘量隻有幾度了,“這個已經跳閘報警過一次了,業主還是沒買電,必須趕緊通知他了,不然,今天晚上可夠嗆。”王智一邊說著,一邊掏出手機拍了下來,又操作了一會兒,應該是給對方發了信息。
“這個跳閘後是一推就好嗎?”張俊濤沒有用過這種,好奇的問道,說不定以後自己能用的上。
“不用,用電卡再插一次就好了。王智見他問起,就又給他講了幾句。
業主平常買電價格是0.4983元一度,但供電局每年都會有一次核算。
電價構成和你的用電量以及使用的峰穀時間有關。
現在實行的階梯電價每年使用在二千一百度左右是0.4983元,一旦超出這個用電量,那超出部分的價格可就是0.5483元一度了,如果在超出四千二百度,那麽超出部分的電價就高達0.7983元一度了。
當然,正常居民家庭根本用不到這麽多,但是偶爾可能會有部分達到第二階梯的價格。
那麽核算完上年度用電量,業主再買電的時候就會自動扣除這部分費用,所以有的業主不知道,買了兩百元錢,卻顯示充進去的不夠。有時候就會問到物業,當然,具體的解釋還是由供電局那邊,咱們有個了解能簡單回複就行。
張俊濤聽到這兒點了點頭,他還真不知道這些。他們家的小區還沒有由供電局直供,平常還是在物業買電,一度好像是0.62元,據說是含了公攤。這兩個到底哪個更劃算些?
“這個問題咱們之前還真培訓過,這邊是直供電,所以當時讓工程算了公攤,為了給業主解答,專門請工程總監和客服兩方麵一起做的分析。
聽到張俊濤問起,王智就給他把這個中緣由講了起來。
原來之前供電局沒有直供的時候,小區用電分為居民、動力和商業這幾大塊,電價也都不同。
除了電費,每月還有電損、無功等費用在內,再加上公共區域用電,物業核算後賣給業主,一度電基本在0.58元到0.65元之間。
這個沒有什麽標準,都是各公司根據自己小區情況自行核算,業主對此意見很大。
直供以後就好多了,隻分個居民和非居民用電,業主用電直接在供電局購買,物業隻需要結算其餘公區和設備用電就好。
那麽除了采暖和供水,這兩者用電在采暖費和水費裏麵包含,在去掉物業自身用電和電梯用電、地下室照明用電,其他的照明、消防、門禁、景觀等等都屬於公攤電費,需要業主按麵積繳納了。
經過測算,以一百平方的房屋為例,全年平均月用電量差不多在180度,因為夏季空調和冬季供暖前後的采暖用電量比較高,所以分攤下來也就大差不差了。
當然,這個也和小區有關,這種小區業主的收入決定了家裏電器的數量,以及對舒適度追求的高低,這個也是測算的依據之一。
這樣算下來,之前購電多繳的部分差不多每月就是二十元出頭的樣子。和現在按麵積交公攤費,兩者區別不大。
反而是一些大戶型或者家裏用電量大的,反倒還能省點。
“那這麽說對物業沒啥影響?”張俊濤聽完,心裏盤算了一下。
“影響當然有,還不小。”王智看著他笑著說,隻是笑容看起來有點怪怪的。
有影響,還不小,這是個什麽道理?費用相差不大能有什麽影響?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看著眼前的電表箱, 他一擊掌,“對了,繳費方式不同,現在這種模式的收入應該更高更穩定了。”
王智定定的看著他搖搖頭,“我去,真沒勁,你咋就這麽快想明白了。”
過去的繳費方式,公攤和損耗收入的高低,取決於業主用電量的高低。而且對新建小區來說,入住率如果不高,人家不用電你就根本收不上來錢。
現在不管你來不來。也不管你用多少電,這筆公攤費是一分不少的收上來了。倒不一定比原先收的多,但是非常穩定是真的。
“現在政策越來越透明了,每年收支都要公示,隻能說這種方式對我們這種新建入住率低,但是景觀這些用電量還大的小區是比較好的。可對過去那種小區來說,在想從電上掙錢可就不容易了。”
一旦直供電後,公攤費就和你小區實際配套有關了。價格高低,一眼就能看明白了。
王智看張俊濤以為能掙多少錢的樣子就笑著解釋。
“公攤部分是小區運行的基礎部分,你來不來這些費用都會產生。我覺得現在的方法更科學更公平些。”
張俊濤覺得物業就是掙該掙的物業費,其餘的再多吃多拿的就不應該了。而這種方法收取更透明,也就杜絕了物業亂收費的渠道了。
“啥時候得讓領導給你上課了,在物業各種費用上就沒有絕對的公平。”
聽了這話,張俊濤一怔,“怎麽說?”
“就拿電梯費來說,最早的時候還有一些收費方式是樓層越高電梯費越貴,有逐層加的,也有分高低區加的。
領導那會兒也是剛進物業,有高層業主為此找過來,他就給人家說,你樓層高,坐的時間長,電梯高來高去的還有一趟空載,你貴點兒有問題嗎?”王智看著張俊濤。
“這個好像沒毛病。”張俊濤有些不明白。
“沒毛病,人家業主說了,你要這麽算那咱也算算,我是住的高,可我家房子大就三口人,因為高沒必要的話也懶得下去,一天就這三口人上下不了幾次。
可你看那低層有的小戶型,家裏老少三代五六口人,每天上上下下多少次?憑什麽讓我掏這麽多?”
“你上下幾次又沒人給你算,也沒人約束你的,這麽講不合理吧?”
“可你就是按高低運行用電量這麽合算的,那你的依據不是這個又是什麽?”
張俊濤有點兒發愣,心裏覺得怪怪的。
“那領導咋說?”
“和你一樣唄!”王智使勁的笑。
想了一會,“你就在這兒瞎扯,硬是給我繞進去了。”張俊濤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
“這小區的支出都是按麵積分攤的,你買了這兒的房,就有義務有責任維持它的運轉,這和你怎麽用和用多少有什麽關係?”
“咦,你悟的挺快,這話都是領導幹了好幾年才想明白的。實際上,這也和認知有關,慢慢的商品房普及,大家也都能接受物業了,更多的是在服務方麵關注了。”看著張俊濤的眼神,他趕忙補充了一句。“領導說的。”
“就拿你剛才說的公平來說,你隻是考慮業主,那物業呢?”
“物業不是有物業費嗎?”
“那點費用十幾年前都這個價,現在人工啥的什麽哪個不翻了幾倍?你電上不讓掙,水上不讓掙,供暖也按麵積給熱力公司交錢,那我問你物業指啥活?”
“不是還有廣告收入和車位收入嗎?”
“你像咱這有廣告嗎?那電梯展板裏全是公益宣傳。這一年多,車位費也還沒收過。我問你這期間物業拿啥運行?拿啥給咱發工資?就算你財大氣粗,可這以後總得補回來吧,你這不讓賺那不讓賺的,合著物業跑這兒是做公益獻愛心來了?”
“這隻是暫時的你往後不就收了嗎?”張俊濤的話,多少有點沒底氣。
他聽到王智那句這也不能賺,那也不能賺的。這幾天下來,他心裏大概有點底,這個物業在人工方麵的投入好像是比較大。
“咱是有開發商給支持,正常的話你看誰撐得下來?不對,正常也能幹。減員增效唄,那大門口你坐在那也行,有人在就行還要啥自行車?”王智這個老實人一邊說一邊攤了攤手。
這幹物業的是不是幹的越久怨氣就越大?這一個個的咋都這樣,張俊濤看著王智的樣子,無奈地跟著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