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對侯亮平徹底失望的高老師
舅舅祁同偉,開局帶高啟蘭狂飆! 作者:木水年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影視或文學作品中,是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可現實的情況,可能卻是大相徑庭。
高育良不敢言自身對錯,可這是政治!
侯亮平冠冕堂皇的時候,總該想想他今日的一切是誰創造的,是誰給他的!
張口閉口對錯是非,說來說去,不就是想要自己這顆項上人頭?
拿去,拿去!
做老師的,豈有不滿足於學生的道理?
高育良隻是覺得寒心。
“你剛出社會,在漢東待個一年半載就被調去京城,多少人打破腦袋求門無路?”
“你的老學長也好,陳海也罷,有人說過你一句不是嗎?”
“這麽多年,你在京城威風八麵,你這些昔日的師兄弟,有求過你,為難過你一次嗎?”
“你回漢東,進反貪局的第一天就爭權奪利,打壓陳海。”
“陳海把你當兄弟,你把他當什麽了?”
“祁同偉對錯與否,他真真正正為百姓謀求實事的時候,你在哪裏?”
“在公安部門主持工作,他這些年打掉了多少犯罪團夥?”
“他當檢察長的時候,廢寢忘食,審判過多少不法之人?”
“你要論對錯是非?”
“你眼裏隻有錯,隻有非!”
“事極功利,坐井觀天!”
“鍾小艾也算有手段,有城府之一,鍾老更是政治場上的老資格,老江湖。”
“你在他們身上都學到了什麽?”
“亮平啊亮平,你比別人有著更高的起點,可以走的更遠,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
“你明明可以做一個改變社會現狀,而不是一個適應社會的人。”
“可你看看你現在,你看看你現在,你真是著了相了!”
這一刻的高育良,宛如小閣老附體。
措辭激烈,不留情麵。
也許是痛心疾首,也許是失望透頂。
總之,這算是他對侯亮平最後的忠告,也算是師生之間的最後一堂課。
侯亮平如果知行合一,就算指著鼻子罵他高育良,做老師的也會感到很欣慰。
這才是真正的知對錯,辨是非!
可這些東西,高育良在侯亮平身上看不到。
以前是,現在是,估計以後還是!
言盡於此,高育良認為自己沒什麽好說的了, 隻是有氣無力的擺了擺手。
“你走吧,真懷疑什麽就去好好查,而不是故意來我麵前,彰顯你那違心的是非觀。”
“不入此山,終在山外。”
“不識此劫,終受此劫!”
他送了八個字給侯亮平,其餘的,已經無話可講。
侯亮平臉色陰晴不定,但說實在的,內心肯定不可能一點波動都沒有。
上學也好,進入官場也罷。
高老師給人的印象,永遠是溫文爾雅,知書達理。
所以他今天是真生氣了,否則也不至於把話說的那麽直白露骨,甚至是有些難聽。
這讓侯亮平感到彷徨,第一次懷疑自己的堅持,到底是否正確。
論事,高育良認為他有可取之處。
論人........這人真不行。
可師生情分已盡,高育良不願再談論任何話題。
目送他轉身離開後,高書記一屁股坐回沙發,悶悶不樂的抽煙。
吳惠芬走出臥室,神色複雜。
其實就連她,都很少見到高育良發這麽大的火。
“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聽不進去也就算了,何必跟自己生氣?”
吳惠芬輕聲安慰,高育良自嘲一笑,頭發都給他氣的有些淩亂。
“吳老師,你我都是搞教育出身的。”
“敏感話題不去說,可你我都該知道,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是在哪裏。”
“五千年的時間,也不過是麥子熟了五千次。”
“割了一岔長一岔,治標不治本。”
“我們的無奈,那猴子沒法體會,這也無可厚非。”
“可我畢竟曾對他寄予厚望,如果他真能平心而論,割下我的腦袋去當墊腳石,我又豈會不給他呢?”
“他這個人啊,空有一張嘴,隻會吃別人送到嘴邊的飯,缺少實幹,空中樓閣。”
高育良苦澀搖頭,做老師的良苦用心,到頭來,侯亮平估計一輩子也不會懂。
他可以放棄一切,包括之前和祁同偉談了很多次,已經把自己的態度表示的很清楚。
高小鳳的問題,高育良可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找沙瑞金攤牌的。
幾十年的官場生涯,要說沒人提醒,蒙在鼓裏還說的過去。
可既然橫空出世一個徐朝陽,百般叮囑,高書記又怎麽可能看不清楚當前的形勢。
他可以犧牲,前提是這個人要值得!
“你啊,還是書生氣太重,不然也不至於被一個小輩搞得灰頭土臉。”
吳惠芬有些於心不忍,但也能明白,侯亮平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了,那麽多人給他準備的機會。
高育良不置可否,也不否認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但這也恰好是,他身上最有魅力,也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落馬前還要給自己的學生上課,告訴他這條路該怎麽走,可惜最後被侯亮平斥責為“虛偽”。
而恰恰是這兩個字,成為了吳惠芬對侯亮平的評價。
“你發現沒有,他一直以來,都想讓你們主動坦白情況,光想靠著一張嘴,靠著條條框框的大道理來說服人。”
“事是不做的,證據靠別人送上門。”
“人是不抓的,權力卻要握在自己手裏。”
“漢東最大的根源是趙家,放著趙家的事不去查,屢次來找自己老師和學長的麻煩。”
“育良,我現在真是好奇,你和同偉當年是不是有什麽地方得罪他了?”
高育良緩緩搖頭,抽著煙,心裏五味雜陳。
“人心裏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不僅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減輕,甚至有可能逐漸加重。”
“在漢大上學時,他親眼目睹同偉跪地求婚,把這當做對於權力的妥協,因此心中對這位老學長感到失望。”
“換句話說,祁同偉出身寒微,這就是錯!”
“一個山溝溝裏爬出來的泥腿子,他賺的錢就是髒的,他得到的東西就是偷來搶來的。”
“你家三代貧困,就是因為你不努力,就是因為你不肯吃苦,不肯再多吃一點,多吃一點,多吃億點點苦!”
“吳老師,高高在上者,是不會跟底層的人講道理。”
“因為他們的道理,就是道理,才是道理!”
可現實的情況,可能卻是大相徑庭。
高育良不敢言自身對錯,可這是政治!
侯亮平冠冕堂皇的時候,總該想想他今日的一切是誰創造的,是誰給他的!
張口閉口對錯是非,說來說去,不就是想要自己這顆項上人頭?
拿去,拿去!
做老師的,豈有不滿足於學生的道理?
高育良隻是覺得寒心。
“你剛出社會,在漢東待個一年半載就被調去京城,多少人打破腦袋求門無路?”
“你的老學長也好,陳海也罷,有人說過你一句不是嗎?”
“這麽多年,你在京城威風八麵,你這些昔日的師兄弟,有求過你,為難過你一次嗎?”
“你回漢東,進反貪局的第一天就爭權奪利,打壓陳海。”
“陳海把你當兄弟,你把他當什麽了?”
“祁同偉對錯與否,他真真正正為百姓謀求實事的時候,你在哪裏?”
“在公安部門主持工作,他這些年打掉了多少犯罪團夥?”
“他當檢察長的時候,廢寢忘食,審判過多少不法之人?”
“你要論對錯是非?”
“你眼裏隻有錯,隻有非!”
“事極功利,坐井觀天!”
“鍾小艾也算有手段,有城府之一,鍾老更是政治場上的老資格,老江湖。”
“你在他們身上都學到了什麽?”
“亮平啊亮平,你比別人有著更高的起點,可以走的更遠,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
“你明明可以做一個改變社會現狀,而不是一個適應社會的人。”
“可你看看你現在,你看看你現在,你真是著了相了!”
這一刻的高育良,宛如小閣老附體。
措辭激烈,不留情麵。
也許是痛心疾首,也許是失望透頂。
總之,這算是他對侯亮平最後的忠告,也算是師生之間的最後一堂課。
侯亮平如果知行合一,就算指著鼻子罵他高育良,做老師的也會感到很欣慰。
這才是真正的知對錯,辨是非!
可這些東西,高育良在侯亮平身上看不到。
以前是,現在是,估計以後還是!
言盡於此,高育良認為自己沒什麽好說的了, 隻是有氣無力的擺了擺手。
“你走吧,真懷疑什麽就去好好查,而不是故意來我麵前,彰顯你那違心的是非觀。”
“不入此山,終在山外。”
“不識此劫,終受此劫!”
他送了八個字給侯亮平,其餘的,已經無話可講。
侯亮平臉色陰晴不定,但說實在的,內心肯定不可能一點波動都沒有。
上學也好,進入官場也罷。
高老師給人的印象,永遠是溫文爾雅,知書達理。
所以他今天是真生氣了,否則也不至於把話說的那麽直白露骨,甚至是有些難聽。
這讓侯亮平感到彷徨,第一次懷疑自己的堅持,到底是否正確。
論事,高育良認為他有可取之處。
論人........這人真不行。
可師生情分已盡,高育良不願再談論任何話題。
目送他轉身離開後,高書記一屁股坐回沙發,悶悶不樂的抽煙。
吳惠芬走出臥室,神色複雜。
其實就連她,都很少見到高育良發這麽大的火。
“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聽不進去也就算了,何必跟自己生氣?”
吳惠芬輕聲安慰,高育良自嘲一笑,頭發都給他氣的有些淩亂。
“吳老師,你我都是搞教育出身的。”
“敏感話題不去說,可你我都該知道,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是在哪裏。”
“五千年的時間,也不過是麥子熟了五千次。”
“割了一岔長一岔,治標不治本。”
“我們的無奈,那猴子沒法體會,這也無可厚非。”
“可我畢竟曾對他寄予厚望,如果他真能平心而論,割下我的腦袋去當墊腳石,我又豈會不給他呢?”
“他這個人啊,空有一張嘴,隻會吃別人送到嘴邊的飯,缺少實幹,空中樓閣。”
高育良苦澀搖頭,做老師的良苦用心,到頭來,侯亮平估計一輩子也不會懂。
他可以放棄一切,包括之前和祁同偉談了很多次,已經把自己的態度表示的很清楚。
高小鳳的問題,高育良可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找沙瑞金攤牌的。
幾十年的官場生涯,要說沒人提醒,蒙在鼓裏還說的過去。
可既然橫空出世一個徐朝陽,百般叮囑,高書記又怎麽可能看不清楚當前的形勢。
他可以犧牲,前提是這個人要值得!
“你啊,還是書生氣太重,不然也不至於被一個小輩搞得灰頭土臉。”
吳惠芬有些於心不忍,但也能明白,侯亮平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了,那麽多人給他準備的機會。
高育良不置可否,也不否認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但這也恰好是,他身上最有魅力,也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落馬前還要給自己的學生上課,告訴他這條路該怎麽走,可惜最後被侯亮平斥責為“虛偽”。
而恰恰是這兩個字,成為了吳惠芬對侯亮平的評價。
“你發現沒有,他一直以來,都想讓你們主動坦白情況,光想靠著一張嘴,靠著條條框框的大道理來說服人。”
“事是不做的,證據靠別人送上門。”
“人是不抓的,權力卻要握在自己手裏。”
“漢東最大的根源是趙家,放著趙家的事不去查,屢次來找自己老師和學長的麻煩。”
“育良,我現在真是好奇,你和同偉當年是不是有什麽地方得罪他了?”
高育良緩緩搖頭,抽著煙,心裏五味雜陳。
“人心裏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不僅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減輕,甚至有可能逐漸加重。”
“在漢大上學時,他親眼目睹同偉跪地求婚,把這當做對於權力的妥協,因此心中對這位老學長感到失望。”
“換句話說,祁同偉出身寒微,這就是錯!”
“一個山溝溝裏爬出來的泥腿子,他賺的錢就是髒的,他得到的東西就是偷來搶來的。”
“你家三代貧困,就是因為你不努力,就是因為你不肯吃苦,不肯再多吃一點,多吃一點,多吃億點點苦!”
“吳老師,高高在上者,是不會跟底層的人講道理。”
“因為他們的道理,就是道理,才是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