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幾次試探之後,薛仁貴輕易的便降低了崔明智的戒備之心。
於是,在崔盈盈再一次下令,讓其與嶺南軍,與薛仁貴搞好關係,並簽訂同盟協議的當天晚上。
薛仁貴趁著城內守軍鬆懈,崔明智與一眾將領官員因為慶祝,而喝的酩酊大醉的時候,果斷下令,炸開了防守薄弱的北城城門,而後一馬當先的率軍突襲。
戰鬥發生的非常突然。
此前基本沒有跡象表明,城外的嶺南軍會有進攻江寧城的意圖,更不會有人會想到,薛仁貴竟會在同盟協議簽署的當天,就突襲江寧城。
所以,隻是經過短暫的交鋒之後,毫無防備的江寧守軍就被早有準備的嶺南軍打的節節敗退。
薛仁貴幾乎沒費吹灰之力,就帶著人馬殺到了江寧城的太守府。
當手下的士卒將崔明智等一眾將領官員押解上來的時候,對方的酒都還沒醒。
還嚷嚷著要和薛仁貴一醉方休,酣戰到天亮。
對於此等草包,薛仁貴自然是不屑的。
當即便下令將一眾人等全都關進了太守府的地牢當中。
並命令麾下的士卒,趁著城內其餘各處的守軍群龍無首的時候,火速圍剿招降。
城內的士卒大部分都是本地招募的士兵,對於崔家和五姓七望本就沒有多少忠誠度。
更何況,崔明智這個草包,在接手了江寧城,火速就將原本的軍中將領全部撤換。
新上任的將領,對於本地招募的這些兵丁持著鄙夷的態度,根本看不起這群泥腿子。
平日裏不但克扣軍餉夥食,更是動輒打罵。
所以,當得知嶺南軍進城的消息後,隻有極少部分的崔家親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其餘那些江南本地的士卒,根本連手都沒抬一下,就主動放下兵刃,跪地投降了。
對於膽敢抵抗的崔家親兵,薛仁貴直接下令殺無赦。
而對於江南的這些本地士卒,薛仁貴卻是寬容的很。
對方隻要沒有抵抗,隻要放下兵刃的,全都赦免其罪過。
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凡是願意留下來跟隨自己,繼續當兵的,一律獎賞三個月餉銀。
凡是不想繼續當兵,想要回家務農的,不僅發放路費,還每人額外發放一個月的餉銀。
對於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薛仁貴,他是十分同情這些底層士卒的,也明白他們的苦楚。
所以,在對方放下武器投降之後,他並沒有想著趕盡殺絕,而是盡量想辦法給他們另謀出路。
更何況,這些錢糧都是從崔家府庫查抄出來的,算是白得的,散播一些給底層士卒,用以提高嶺南軍的聲望,他是一點都不心疼。
在得知薛仁貴下達的命令之後,原本心懷忐忑的江寧軍士卒立馬感激涕零。
原本一些想要離開的人,也因為薛仁貴的仁善,而選擇直接留下,加入了嶺南軍。
當然,更多被強征而來的江南子弟,則是選擇解甲歸田。
畢竟投軍本就不是他們的本意,回家務農,老婆孩子熱炕頭才是他們真正的向往。
對此,薛仁貴也沒多說什麽,而是按照先前頒布的命令,足額發放路費和餉銀,讓他們自由離開。
剩餘的士兵見狀,對薛仁貴愈發感激,也漸漸有了歸心。
而就在薛仁貴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拿下江寧的時候,蘇定方這邊卻遇到了麻煩。
原本鄂州乃是北周的重鎮,是連接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淮南道三地的重要關卡。
之前北周就有派重兵把守,奈何此前一戰,北周計策失誤,錯信了長孫衝,而忽視了楚湘的活死人軍團。
致使長孫衝部差點全軍覆沒,鄂州守軍敗逃,整個淮南道岌岌可危。
要不是當時崔林聯軍元氣大傷,五姓七望內鬥,致使崔盈盈無力再戰,而楚湘又將重點放在了山南東道,追擊長孫衝的話,估計整個淮南道早就已經落入了崔林聯軍的手上。
但即便這樣,鄂州也成為了崔林聯軍對陣北周的前沿陣地。
這裏本就被北周建的跟個鐵桶一般。
崔盈盈接手之後,更是調集來無數人力和資源,重新修葺了一番。
若不是對方圖謀大唐,將各地一半兵力調往山南東道,估計蘇定方想要進攻鄂州,也要惦念一番。
可即便如此,麵對武裝到牙齒的鄂州,一時半會,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將其拿下。
更何況,鄂州不比江寧,這裏的守將,乃是林菀的麾下,與崔明智那個草包完全就是兩極分化。
能被林菀任命為鄂州守將的,那絕對是身經百戰的老將。
可能謀略上不如蘇定方,但在守城方麵,對方隻要不是犯渾,隻要決策上不出大的紕漏,隻要固守待援,那蘇定方想要將其拿下,那隻能拿人命去填,隻能用時間來慢慢消耗。
可對方之所以放棄與薛仁貴的對峙,轉戰鄂州,也正是因為形勢不得不逼迫其轉戰鄂州。
北周的後勤,根本就不允許蘇定方與鄂州方麵打持久戰。
且若不能及時拿下鄂州,一旦崔林聯軍回援,一旦對方越過隨州,堵住自己的後路,那自己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為此,他一開始的打算是想速戰速決,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可沒想到的是,他這邊剛一出發,林菀那邊便已得到了消息。
且鄂州守將林峰,第一時間便下令堅壁清野,將所有百姓以及糧食和一切有用的物品,盡數撤入鄂州城。
不僅如此,林峰還下令,將鄂州城周邊的山林盡數焚毀摧毀,保證不給蘇定方留下任何可以利用和使用的木材,讓其無法打造攻城器械。
當蘇定方來到鄂州城外,見到的就是滿地荒涼。
城外別說人了,就是條野狗,也被鄂州城守軍提前打死,弄回去扒皮吃肉了。
看著旌旗招展,全副戒備,早已做好一切準備的鄂州城,蘇定方有種獅子吃王八,無從下嘴的感覺。
思索了許久,最後,蘇定方決定來個引蛇出洞。
他先是下令,讓隊伍繞過鄂州,佯裝前往江州,而後在路上設伏,打算來個引蛇出洞。
於是,在崔盈盈再一次下令,讓其與嶺南軍,與薛仁貴搞好關係,並簽訂同盟協議的當天晚上。
薛仁貴趁著城內守軍鬆懈,崔明智與一眾將領官員因為慶祝,而喝的酩酊大醉的時候,果斷下令,炸開了防守薄弱的北城城門,而後一馬當先的率軍突襲。
戰鬥發生的非常突然。
此前基本沒有跡象表明,城外的嶺南軍會有進攻江寧城的意圖,更不會有人會想到,薛仁貴竟會在同盟協議簽署的當天,就突襲江寧城。
所以,隻是經過短暫的交鋒之後,毫無防備的江寧守軍就被早有準備的嶺南軍打的節節敗退。
薛仁貴幾乎沒費吹灰之力,就帶著人馬殺到了江寧城的太守府。
當手下的士卒將崔明智等一眾將領官員押解上來的時候,對方的酒都還沒醒。
還嚷嚷著要和薛仁貴一醉方休,酣戰到天亮。
對於此等草包,薛仁貴自然是不屑的。
當即便下令將一眾人等全都關進了太守府的地牢當中。
並命令麾下的士卒,趁著城內其餘各處的守軍群龍無首的時候,火速圍剿招降。
城內的士卒大部分都是本地招募的士兵,對於崔家和五姓七望本就沒有多少忠誠度。
更何況,崔明智這個草包,在接手了江寧城,火速就將原本的軍中將領全部撤換。
新上任的將領,對於本地招募的這些兵丁持著鄙夷的態度,根本看不起這群泥腿子。
平日裏不但克扣軍餉夥食,更是動輒打罵。
所以,當得知嶺南軍進城的消息後,隻有極少部分的崔家親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其餘那些江南本地的士卒,根本連手都沒抬一下,就主動放下兵刃,跪地投降了。
對於膽敢抵抗的崔家親兵,薛仁貴直接下令殺無赦。
而對於江南的這些本地士卒,薛仁貴卻是寬容的很。
對方隻要沒有抵抗,隻要放下兵刃的,全都赦免其罪過。
不僅如此,他還下令,凡是願意留下來跟隨自己,繼續當兵的,一律獎賞三個月餉銀。
凡是不想繼續當兵,想要回家務農的,不僅發放路費,還每人額外發放一個月的餉銀。
對於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薛仁貴,他是十分同情這些底層士卒的,也明白他們的苦楚。
所以,在對方放下武器投降之後,他並沒有想著趕盡殺絕,而是盡量想辦法給他們另謀出路。
更何況,這些錢糧都是從崔家府庫查抄出來的,算是白得的,散播一些給底層士卒,用以提高嶺南軍的聲望,他是一點都不心疼。
在得知薛仁貴下達的命令之後,原本心懷忐忑的江寧軍士卒立馬感激涕零。
原本一些想要離開的人,也因為薛仁貴的仁善,而選擇直接留下,加入了嶺南軍。
當然,更多被強征而來的江南子弟,則是選擇解甲歸田。
畢竟投軍本就不是他們的本意,回家務農,老婆孩子熱炕頭才是他們真正的向往。
對此,薛仁貴也沒多說什麽,而是按照先前頒布的命令,足額發放路費和餉銀,讓他們自由離開。
剩餘的士兵見狀,對薛仁貴愈發感激,也漸漸有了歸心。
而就在薛仁貴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拿下江寧的時候,蘇定方這邊卻遇到了麻煩。
原本鄂州乃是北周的重鎮,是連接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淮南道三地的重要關卡。
之前北周就有派重兵把守,奈何此前一戰,北周計策失誤,錯信了長孫衝,而忽視了楚湘的活死人軍團。
致使長孫衝部差點全軍覆沒,鄂州守軍敗逃,整個淮南道岌岌可危。
要不是當時崔林聯軍元氣大傷,五姓七望內鬥,致使崔盈盈無力再戰,而楚湘又將重點放在了山南東道,追擊長孫衝的話,估計整個淮南道早就已經落入了崔林聯軍的手上。
但即便這樣,鄂州也成為了崔林聯軍對陣北周的前沿陣地。
這裏本就被北周建的跟個鐵桶一般。
崔盈盈接手之後,更是調集來無數人力和資源,重新修葺了一番。
若不是對方圖謀大唐,將各地一半兵力調往山南東道,估計蘇定方想要進攻鄂州,也要惦念一番。
可即便如此,麵對武裝到牙齒的鄂州,一時半會,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將其拿下。
更何況,鄂州不比江寧,這裏的守將,乃是林菀的麾下,與崔明智那個草包完全就是兩極分化。
能被林菀任命為鄂州守將的,那絕對是身經百戰的老將。
可能謀略上不如蘇定方,但在守城方麵,對方隻要不是犯渾,隻要決策上不出大的紕漏,隻要固守待援,那蘇定方想要將其拿下,那隻能拿人命去填,隻能用時間來慢慢消耗。
可對方之所以放棄與薛仁貴的對峙,轉戰鄂州,也正是因為形勢不得不逼迫其轉戰鄂州。
北周的後勤,根本就不允許蘇定方與鄂州方麵打持久戰。
且若不能及時拿下鄂州,一旦崔林聯軍回援,一旦對方越過隨州,堵住自己的後路,那自己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為此,他一開始的打算是想速戰速決,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可沒想到的是,他這邊剛一出發,林菀那邊便已得到了消息。
且鄂州守將林峰,第一時間便下令堅壁清野,將所有百姓以及糧食和一切有用的物品,盡數撤入鄂州城。
不僅如此,林峰還下令,將鄂州城周邊的山林盡數焚毀摧毀,保證不給蘇定方留下任何可以利用和使用的木材,讓其無法打造攻城器械。
當蘇定方來到鄂州城外,見到的就是滿地荒涼。
城外別說人了,就是條野狗,也被鄂州城守軍提前打死,弄回去扒皮吃肉了。
看著旌旗招展,全副戒備,早已做好一切準備的鄂州城,蘇定方有種獅子吃王八,無從下嘴的感覺。
思索了許久,最後,蘇定方決定來個引蛇出洞。
他先是下令,讓隊伍繞過鄂州,佯裝前往江州,而後在路上設伏,打算來個引蛇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