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硫二硝三木炭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 作者:秋田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俞悅:“最後再來說說重量級選手——火藥。一硫二硝三木炭,爆炸的藝術,穿越必備技能之一。”
來了!嬴政和劉徹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凝神細聽。
俞悅:“它是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藥,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
在采用無煙火藥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藥。火藥是華夏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兩位千古一帝:......
他們已經有預感後人會如何揶揄他們了,別罵了別罵了,知道方士都是騙人的了,討厭沒有邊界感的網友。
果然,彈幕一片歡聲笑語。
九州一色的霜:這還是個連續劇啊,一個欒大一個徐福,真是給了兩位陛下好大的驚喜呢。
草莓奶糖:他倆比較出名吧,畢竟縱觀整個華夏封建王朝,就沒幾個皇帝不想長生的。
始皇大大的狗:你們真的很過分誒,一直把我家始皇大大拉出來反複鞭屍,多來點,我愛看。
明月鬆間照:一會兒你家陛下出來扣個問號你就不蹦躂了。
秦—始皇—嬴政:?
始皇大大的狗:大大看我id,剛剛不是本人,我表弟在玩手機。
俞悅:“好好好,你是會甩鍋的,以後川劇變臉沒你我不看。
火藥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教的煉丹術,道士們為求長生不老而煉製丹藥,雖然毒死了不少道士和帝王,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藥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藥,火藥的發明是副產品。”
九州一色的霜:所以始皇當時把這些人都活埋了真的好虧,隻殺幾個特別過分的剩下的都關起來讓他們搞研究多好。
明月鬆間照:被騙財又騙人,還抓不到首惡惱羞成怒了吧,一大把年紀攢點家業不容易啊。
就要芋泥波波:你big膽!不過這麽一說感覺真穿過去會點高中化學裝神弄鬼估計也能活得挺滋潤。
老祖宗們:本來可以的,現在不太行。
俞悅:“問題不大,穿不回去在朕的直播間朕直接封你為芋泥國師,其他的加九錫,讚拜不名什麽的你需要自取。”
就要芋泥波波:謝謝你,清湯大老爺。
明月鬆間照:然後結局清君側。
某些正在幹大事的老祖宗們:不是你這個後輩真的有點過分了哈。
俞悅:“哈哈哈哈主打一個隨意,我們繼續說回火藥。
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藥,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
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唐朝中期著名道士柴炫圻,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
‘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藥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裏內,煙漸起。’
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
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藥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
破案了,原來他們自己也知道這些東西是有毒的,不過自己不吃,進獻給皇帝讓皇帝哐哐炫。”
皇帝們:丹藥這事兒看來是過不去了,累了,毀滅吧。
俞悅:“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采取措施控製反應速度,但是因藥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生。
《太平廣記》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隋朝初年,有一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一位煉丹老人。當晚住在那裏。
半夜杜春子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頓時屋子燃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家配置易燃藥物時疏忽而引起火災。
還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煉丹書也談到用硫磺、硝石、雄黃和蜜一起煉丹失火的事。
火把人的臉和手燒壞了,還直衝屋頂,把房子也燒了。
書中告誡煉丹者要防止這類事故發生。這說明唐代的煉丹者已經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
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一種極易燃燒的藥,這種藥被稱為“著火的藥”,即火藥。
由於火藥的發明來自製丹配藥的過程中,在火藥發明之後,曾被當做藥類。《明熹宗實錄》:
‘天啟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遼總兵毛文龍以登撫(袁可立)所遣管運參將黃胤恩、推官孟養誌等發到糧餉並布疋、軍器、火藥等物,複蒙頒給敕印、旗牌,授以援遼總兵便宜行事,具謝恩。’
《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藥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瘟疫。
火藥不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又容易著火,煉丹家對他並不感興趣。
所以說咱們老祖宗還是挺虎的,有東西他們是真往藥方裏懟啊,我以前聽中藥名字都覺得這也太好聽了,直到我知道它們的原材料。”
九州一色的霜:想起那個傳世名梗,某小說裏女主和男主來到一片開滿紫河車的山坡。
草莓奶糖:不知道的時候感覺還挺美,以為是薰衣草什麽的,知道以後就覺得這男女主為了談戀愛也是拚了。
就要芋泥波波:還有什麽人中白,人中黃之類的,呃,怎麽說呢,就很難評。
咪咪是隻小貓:所以中藥名字這麽好聽是有原因的,這會兒就覺得吃倆膠囊也挺好的。
曆朝曆代的大夫們都麵色尷尬,咳,那不是要是用原來的名字怕病人有情緒嗎,你就說這病治沒治好吧。
而好奇心比較重的病人追問出這些中藥的原材料後,臉都綠了,他們一直喝的就是這個??!
破防了。
俞悅笑著道:“但是火藥的配方由煉丹家轉到軍事家手裏,就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色火藥。
球狀火藥包紮在箭杆頭附近,點著引線以後,用弓箭將火藥射出去燒傷敵人。
還有把火藥、毒藥,再加上一些瀝青、桐油等,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
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藥裝填在竹筒裏,火藥背後紮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裏的火藥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
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藥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
歐洲人約在13世紀時才懂得黑火藥的作用,而經過數個世紀的發展與改良。
主要是粒狀火藥和火帽等發明,黑火藥兵器乃逐步取代冷兵器,在陸地戰爭戰術、攻城築城技術以及海軍戰列艦的發展和戰術等各方麵,造成革命性的影響。
而黑火藥作為爆炸藥和推進劑,一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逐漸被無煙火藥、三硝基甲苯、苦味酸、季戊炸藥、旋風炸藥等新發明的炸藥所取代,這些新炸藥則不是中國人的發明。
所以說,傲慢偏見要不得,我都不敢想要是古代皇家大力支持工業發展那得有多卷,畢竟古代工匠們要是活幹得不好可能會物理意義上的摸不著頭腦。
那到我們現代,高低也得是上四休三吧,我也想讓非洲老鐵們養我啊嗚嗚嗚。”
來了!嬴政和劉徹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凝神細聽。
俞悅:“它是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藥,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
在采用無煙火藥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藥。火藥是華夏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兩位千古一帝:......
他們已經有預感後人會如何揶揄他們了,別罵了別罵了,知道方士都是騙人的了,討厭沒有邊界感的網友。
果然,彈幕一片歡聲笑語。
九州一色的霜:這還是個連續劇啊,一個欒大一個徐福,真是給了兩位陛下好大的驚喜呢。
草莓奶糖:他倆比較出名吧,畢竟縱觀整個華夏封建王朝,就沒幾個皇帝不想長生的。
始皇大大的狗:你們真的很過分誒,一直把我家始皇大大拉出來反複鞭屍,多來點,我愛看。
明月鬆間照:一會兒你家陛下出來扣個問號你就不蹦躂了。
秦—始皇—嬴政:?
始皇大大的狗:大大看我id,剛剛不是本人,我表弟在玩手機。
俞悅:“好好好,你是會甩鍋的,以後川劇變臉沒你我不看。
火藥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教的煉丹術,道士們為求長生不老而煉製丹藥,雖然毒死了不少道士和帝王,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藥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藥,火藥的發明是副產品。”
九州一色的霜:所以始皇當時把這些人都活埋了真的好虧,隻殺幾個特別過分的剩下的都關起來讓他們搞研究多好。
明月鬆間照:被騙財又騙人,還抓不到首惡惱羞成怒了吧,一大把年紀攢點家業不容易啊。
就要芋泥波波:你big膽!不過這麽一說感覺真穿過去會點高中化學裝神弄鬼估計也能活得挺滋潤。
老祖宗們:本來可以的,現在不太行。
俞悅:“問題不大,穿不回去在朕的直播間朕直接封你為芋泥國師,其他的加九錫,讚拜不名什麽的你需要自取。”
就要芋泥波波:謝謝你,清湯大老爺。
明月鬆間照:然後結局清君側。
某些正在幹大事的老祖宗們:不是你這個後輩真的有點過分了哈。
俞悅:“哈哈哈哈主打一個隨意,我們繼續說回火藥。
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藥,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
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唐朝中期著名道士柴炫圻,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
‘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藥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裏內,煙漸起。’
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
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藥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
破案了,原來他們自己也知道這些東西是有毒的,不過自己不吃,進獻給皇帝讓皇帝哐哐炫。”
皇帝們:丹藥這事兒看來是過不去了,累了,毀滅吧。
俞悅:“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采取措施控製反應速度,但是因藥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生。
《太平廣記》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隋朝初年,有一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一位煉丹老人。當晚住在那裏。
半夜杜春子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頓時屋子燃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家配置易燃藥物時疏忽而引起火災。
還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煉丹書也談到用硫磺、硝石、雄黃和蜜一起煉丹失火的事。
火把人的臉和手燒壞了,還直衝屋頂,把房子也燒了。
書中告誡煉丹者要防止這類事故發生。這說明唐代的煉丹者已經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
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一種極易燃燒的藥,這種藥被稱為“著火的藥”,即火藥。
由於火藥的發明來自製丹配藥的過程中,在火藥發明之後,曾被當做藥類。《明熹宗實錄》:
‘天啟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遼總兵毛文龍以登撫(袁可立)所遣管運參將黃胤恩、推官孟養誌等發到糧餉並布疋、軍器、火藥等物,複蒙頒給敕印、旗牌,授以援遼總兵便宜行事,具謝恩。’
《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藥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瘟疫。
火藥不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又容易著火,煉丹家對他並不感興趣。
所以說咱們老祖宗還是挺虎的,有東西他們是真往藥方裏懟啊,我以前聽中藥名字都覺得這也太好聽了,直到我知道它們的原材料。”
九州一色的霜:想起那個傳世名梗,某小說裏女主和男主來到一片開滿紫河車的山坡。
草莓奶糖:不知道的時候感覺還挺美,以為是薰衣草什麽的,知道以後就覺得這男女主為了談戀愛也是拚了。
就要芋泥波波:還有什麽人中白,人中黃之類的,呃,怎麽說呢,就很難評。
咪咪是隻小貓:所以中藥名字這麽好聽是有原因的,這會兒就覺得吃倆膠囊也挺好的。
曆朝曆代的大夫們都麵色尷尬,咳,那不是要是用原來的名字怕病人有情緒嗎,你就說這病治沒治好吧。
而好奇心比較重的病人追問出這些中藥的原材料後,臉都綠了,他們一直喝的就是這個??!
破防了。
俞悅笑著道:“但是火藥的配方由煉丹家轉到軍事家手裏,就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色火藥。
球狀火藥包紮在箭杆頭附近,點著引線以後,用弓箭將火藥射出去燒傷敵人。
還有把火藥、毒藥,再加上一些瀝青、桐油等,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
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藥裝填在竹筒裏,火藥背後紮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裏的火藥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
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藥火箭。以後又發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製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
歐洲人約在13世紀時才懂得黑火藥的作用,而經過數個世紀的發展與改良。
主要是粒狀火藥和火帽等發明,黑火藥兵器乃逐步取代冷兵器,在陸地戰爭戰術、攻城築城技術以及海軍戰列艦的發展和戰術等各方麵,造成革命性的影響。
而黑火藥作為爆炸藥和推進劑,一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逐漸被無煙火藥、三硝基甲苯、苦味酸、季戊炸藥、旋風炸藥等新發明的炸藥所取代,這些新炸藥則不是中國人的發明。
所以說,傲慢偏見要不得,我都不敢想要是古代皇家大力支持工業發展那得有多卷,畢竟古代工匠們要是活幹得不好可能會物理意義上的摸不著頭腦。
那到我們現代,高低也得是上四休三吧,我也想讓非洲老鐵們養我啊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