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兩人穿洗好,拘束的站在院子裏等著主家的安排。
趙父趙母也過來了,看著麵前束手束腳的兩個人,知道是兒子兒媳買回來的人,仔細打量過後點點頭,看著都是老實的。
“這是老太爺和老夫人,我和夫人你們今天已經見過了,少爺和小姐還沒有回來,等傍晚回來了我再給你們介紹。”趙懷玉在一旁開口道。
“老太爺,老夫人好。”文婆子趕緊俯身行禮,身後的小子也跟著。
“我們趙家主子不多,如今你們到了家裏,隻要好好做事,我們必定不會虧待你們,但是你們要是有什麽花花腸子,就別怪我們狠心。”
陳秋月肅著臉說道,雖然他們不會可苛待下人,但是該立威的時候也要立,要不然到時候他們輕慢主子了還是事情。
“夫人放心,我們肯定會好好做事的。”
“文婆子,你的名字就不改了,至於小樹,你是給少爺添的書童,到時候少爺再給你賜個名字。”趙懷玉開口安排道,陳秋月跟著點點頭。
接下來陳秋雨帶著文婆子和小樹在家裏轉了一圈,把兩人該做的事情一一吩咐,兩人安安靜靜的跟著陳秋月,交代的事情也都認真記下。
至於住處,兩人暫時都先住在倒座房,鋪蓋什麽的陳秋月找了兩床之前破舊的給兩人,事情安排的差不多 ,陳秋月長舒一口氣。
以後家裏就有下人在了,他們也要有主人的樣子,一時間還有些不習慣。
回到房間,趙懷玉正靠在椅子上喝茶。
“咱們以後也是老爺夫人了,真是有些不習慣。”陳秋月坐到旁邊的椅子上,拿起茶壺給自己也倒了一杯茶。
“哈哈哈,這才哪裏到哪裏,以後等時間長了,慢慢咱們身邊伺候的人也要加,到時候才是夫人享福的時候。”趙懷玉咽下嘴裏的茶水笑道。
“那咱們可得加把勁,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陳秋月美滋滋的喝下茶水感歎道。
“以後家裏有了文婆子,家裏的雜事就不用你操心了,這段時間我看看你要不要找個學徒,慢慢教教手藝,再過些年,你就可以慢慢撒開手,到時候隻要每天去鋪子裏指點指點,也不用每天都做那麽長時間繡活。”
趙懷玉還好,每天還能走走坐坐,陳秋月一坐下開始繡東西就要好久,天天這麽看著,趙懷玉心疼得厲害,他們現在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也不算年輕了,身體還是要早些保養才好。
“你倒是提醒我了,我也可以收個小徒弟帶帶了,我嫂子家的女兒現在也有七八歲了,等我去信問問,看看願不願意送來跟著我學手藝,學會了也是本事,將來日子過不差。”
肥水不流外人田,陳秋月的手藝現在到如今的地步,要是想招收學徒,隻怕門檻都要被踩破,穩賺不賠的買賣誰不想要。
“是個好主意,那我今天就去信問問,反正大哥現在每年都要來府城做工,把姑娘送過來也不是見不著,就是看大哥大嫂舍不舍得了。”
孫二娘第一胎生的也是兒子,所以陳家現在就大房一個閨女,在家裏也是捧在手心裏長大,學繡活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想要學好吃的苦必定不少,這些東西趙懷玉準備都寫到信裏,畢竟是小姑娘,要是吃不了這份苦也省的來回折騰。
“剛好,再過不久大哥也要來府城了,要是他們同意的話,到時候可以直接一起來。”陳秋月拍手道,時間就是這麽巧。
陳秋月知道自己這份手藝給自己多大的底氣,同時也給這個家添了多少力,所以更想傳承給家裏的小輩,安安現在在學堂念書,等過了十三歲不去了就看看安安願不願意學,願意的話陳秋月連帶著一起教。
安安的學堂到了十三歲就算是結業,這個歲數的姑娘一般也出門的少了,所以這幾年陳秋月沒有拘著安安學刺繡,再有幾年的時間,想要這麽無憂無慮的時候少了。
陳秋月自己沒有什麽童年,每天除了幫著家裏做事就是帶弟弟,所以對安安算是放養了,隻要小姑娘開心,學到東西,陳秋月管的也不多。
說做就做,剛好也沒什麽事,趙懷玉直接就拿了紙筆過來。
“娘子,有什麽要跟家裏人說的,我一起寫上去。”趙懷玉提筆問道。
“當然有,你得在信上把我們煥新家的事情寫上,爹娘要是知道我們在府城都住上二進的宅子,指定驕傲的不行,另外現在的住址也要寫上,省的到時候大哥來了找不著我們。”陳秋月喜滋滋的說道。
“娘子說的對,為夫差點忘記嶽父嶽母還不知道我們要搬家的事情。”
趙懷玉在信上關心了嶽父嶽母和陳家其他人的身體,又把自家最近的好消息說了說,最後提到了陳家小姑娘的事情,重點說了學習刺繡不是簡單的事情,要有吃苦的準備。
信寫好也不拖著,趙懷玉直接出門找鏢局讓幫忙捎回去。
陳家收到信已經是十天後,陳大哥確實正準備這幾天就出發去府城,這幾年都是這樣,陳大哥已經對府城很熟悉,每年去兩三趟掙點銀子貼補家用,陳家現在的日子好過很多。
信是狗蛋拿回來,現在狗蛋已經學了很多字,看信不在話下,把信上的內容仔仔細細的跟家裏人一一道來。
“妹妹一家真有本事,都住上大宅子了。”陳大嫂聽到陳秋月他們搬家的事情羨慕道。
“那可不是,以後隻會越來越好。”陳大哥與榮有焉。
“好了,一會兒再說,狗蛋,繼續往下讀。”陳母示意狗蛋繼續。
等狗蛋把陳秋月想要收徒弟的事情念出來,一家人都愣住了,特別是陳大嫂,心裏撲通撲通跳的厲害。
“老大,老大媳婦,你們是怎麽想的,信上說的很清楚,我自己小時候也學過繡活,其中要吃的苦可不是說說而已,當然要是學成了,你妹妹的本事你們也看到了,受益終身。”陳母開口問道。
趙父趙母也過來了,看著麵前束手束腳的兩個人,知道是兒子兒媳買回來的人,仔細打量過後點點頭,看著都是老實的。
“這是老太爺和老夫人,我和夫人你們今天已經見過了,少爺和小姐還沒有回來,等傍晚回來了我再給你們介紹。”趙懷玉在一旁開口道。
“老太爺,老夫人好。”文婆子趕緊俯身行禮,身後的小子也跟著。
“我們趙家主子不多,如今你們到了家裏,隻要好好做事,我們必定不會虧待你們,但是你們要是有什麽花花腸子,就別怪我們狠心。”
陳秋月肅著臉說道,雖然他們不會可苛待下人,但是該立威的時候也要立,要不然到時候他們輕慢主子了還是事情。
“夫人放心,我們肯定會好好做事的。”
“文婆子,你的名字就不改了,至於小樹,你是給少爺添的書童,到時候少爺再給你賜個名字。”趙懷玉開口安排道,陳秋月跟著點點頭。
接下來陳秋雨帶著文婆子和小樹在家裏轉了一圈,把兩人該做的事情一一吩咐,兩人安安靜靜的跟著陳秋月,交代的事情也都認真記下。
至於住處,兩人暫時都先住在倒座房,鋪蓋什麽的陳秋月找了兩床之前破舊的給兩人,事情安排的差不多 ,陳秋月長舒一口氣。
以後家裏就有下人在了,他們也要有主人的樣子,一時間還有些不習慣。
回到房間,趙懷玉正靠在椅子上喝茶。
“咱們以後也是老爺夫人了,真是有些不習慣。”陳秋月坐到旁邊的椅子上,拿起茶壺給自己也倒了一杯茶。
“哈哈哈,這才哪裏到哪裏,以後等時間長了,慢慢咱們身邊伺候的人也要加,到時候才是夫人享福的時候。”趙懷玉咽下嘴裏的茶水笑道。
“那咱們可得加把勁,這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陳秋月美滋滋的喝下茶水感歎道。
“以後家裏有了文婆子,家裏的雜事就不用你操心了,這段時間我看看你要不要找個學徒,慢慢教教手藝,再過些年,你就可以慢慢撒開手,到時候隻要每天去鋪子裏指點指點,也不用每天都做那麽長時間繡活。”
趙懷玉還好,每天還能走走坐坐,陳秋月一坐下開始繡東西就要好久,天天這麽看著,趙懷玉心疼得厲害,他們現在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也不算年輕了,身體還是要早些保養才好。
“你倒是提醒我了,我也可以收個小徒弟帶帶了,我嫂子家的女兒現在也有七八歲了,等我去信問問,看看願不願意送來跟著我學手藝,學會了也是本事,將來日子過不差。”
肥水不流外人田,陳秋月的手藝現在到如今的地步,要是想招收學徒,隻怕門檻都要被踩破,穩賺不賠的買賣誰不想要。
“是個好主意,那我今天就去信問問,反正大哥現在每年都要來府城做工,把姑娘送過來也不是見不著,就是看大哥大嫂舍不舍得了。”
孫二娘第一胎生的也是兒子,所以陳家現在就大房一個閨女,在家裏也是捧在手心裏長大,學繡活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想要學好吃的苦必定不少,這些東西趙懷玉準備都寫到信裏,畢竟是小姑娘,要是吃不了這份苦也省的來回折騰。
“剛好,再過不久大哥也要來府城了,要是他們同意的話,到時候可以直接一起來。”陳秋月拍手道,時間就是這麽巧。
陳秋月知道自己這份手藝給自己多大的底氣,同時也給這個家添了多少力,所以更想傳承給家裏的小輩,安安現在在學堂念書,等過了十三歲不去了就看看安安願不願意學,願意的話陳秋月連帶著一起教。
安安的學堂到了十三歲就算是結業,這個歲數的姑娘一般也出門的少了,所以這幾年陳秋月沒有拘著安安學刺繡,再有幾年的時間,想要這麽無憂無慮的時候少了。
陳秋月自己沒有什麽童年,每天除了幫著家裏做事就是帶弟弟,所以對安安算是放養了,隻要小姑娘開心,學到東西,陳秋月管的也不多。
說做就做,剛好也沒什麽事,趙懷玉直接就拿了紙筆過來。
“娘子,有什麽要跟家裏人說的,我一起寫上去。”趙懷玉提筆問道。
“當然有,你得在信上把我們煥新家的事情寫上,爹娘要是知道我們在府城都住上二進的宅子,指定驕傲的不行,另外現在的住址也要寫上,省的到時候大哥來了找不著我們。”陳秋月喜滋滋的說道。
“娘子說的對,為夫差點忘記嶽父嶽母還不知道我們要搬家的事情。”
趙懷玉在信上關心了嶽父嶽母和陳家其他人的身體,又把自家最近的好消息說了說,最後提到了陳家小姑娘的事情,重點說了學習刺繡不是簡單的事情,要有吃苦的準備。
信寫好也不拖著,趙懷玉直接出門找鏢局讓幫忙捎回去。
陳家收到信已經是十天後,陳大哥確實正準備這幾天就出發去府城,這幾年都是這樣,陳大哥已經對府城很熟悉,每年去兩三趟掙點銀子貼補家用,陳家現在的日子好過很多。
信是狗蛋拿回來,現在狗蛋已經學了很多字,看信不在話下,把信上的內容仔仔細細的跟家裏人一一道來。
“妹妹一家真有本事,都住上大宅子了。”陳大嫂聽到陳秋月他們搬家的事情羨慕道。
“那可不是,以後隻會越來越好。”陳大哥與榮有焉。
“好了,一會兒再說,狗蛋,繼續往下讀。”陳母示意狗蛋繼續。
等狗蛋把陳秋月想要收徒弟的事情念出來,一家人都愣住了,特別是陳大嫂,心裏撲通撲通跳的厲害。
“老大,老大媳婦,你們是怎麽想的,信上說的很清楚,我自己小時候也學過繡活,其中要吃的苦可不是說說而已,當然要是學成了,你妹妹的本事你們也看到了,受益終身。”陳母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