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嫂張嘴就想應下來,雖然知道閨女會吃些苦,但是現在吃幾年苦頭,將來一輩子都有本事在自己手裏,這種好事別人想要還沒有呢。
但是還不等陳大嫂答應下來,陳大哥就開口了:“等我們回去問問宜丫頭。”
陳大嫂一聽也不再張嘴,她知道陳大哥疼閨女的性子,把事情的好壞給閨女說清楚,讓孩子自己選也好,畢竟要是真去了,一年到頭一家人能在一起的時間就沒多久了。
“行,你們回去跟宜丫頭說說,想好了到時候給秋月那邊回信兒,省的他們幹等。”都是做人爹娘的,陳母也不會覺得這是好事就逼著兒子兒媳強行把閨女送過去,能不能把握住機會還是要看他們自己。
回到房間,陳大嫂就把閨女叫進來屋裏。
“娘,怎麽了?”陳宜被她娘叫過來還不知道是發生什麽事情了,不過看他娘的臉色不太好,問出來的話也有些忐忑。
“你做,我們有件事要跟你說,是關於你的,我們一家好好商量商量。”陳大嫂深吸一口氣說道。
“娘你們說吧,女兒聽著。”陳宜走到椅子邊坐下,緊張的開口道。
陳家就她一個女孩兒,比當年陳秋月還要嬌寵一些,沒辦法,以前陳家人少,陳秋月必須要幫家裏做事,陳宜出生的時候,家裏已經有兩個哥哥,加上陳樹的孩子也是男孩,所以就這一個女娃娃,算是受盡寵愛。
陳父陳母,陳大哥陳大嫂,哥哥弟弟,叔叔嬸嬸,陳宜在這麽多人的寵愛下,一直長到現在,不過陳家雖然寵孩子,但是道理還是教的,盡管陳宜有時候有些小性子,但是該懂的規矩都懂,性格還是很明朗的女孩子。
“你姑姑寫信回來,說是他們現在府城鋪子的生意好,打算收一個徒弟教導刺繡的手藝,想到你年紀也合適,就寫信回來問,願不願意把你送去學手藝。”陳大哥開口說道,就這一個女兒,他也很疼寵,但是要是長遠考慮,還是把孩子送去府城最好。
“跟著姑姑學刺繡?”陳宜聽完這個消息,張著嘴巴驚訝的不行。
她姑姑可是他們陳家的驕傲,陳宜從小到大耳邊就沒有少過對她小姑小姑夫的稱讚,她不說對陳秋月的事情如數家珍,但是陳秋月怎麽一步步走到今天,她也算是知道大概。
隻要陳秋月他們有什麽好消息傳回來,晚上陳家的飯桌上的話題中心就是姑姑姑父他們,從最開始在村裏到鎮上到府城,這些事情陳宜從小耳濡目染,所以陳秋月就是她心目中的榜樣。
今天突然聽到這個消息,一時間驚喜的不知所以。
“對,你現在年紀剛剛好,到時候你姑姑手把手教你。”陳大嫂緊張的盯著女兒的反應,唯恐女兒有很大的抵觸情緒,要不然他們也不能押著閨女去府城不是。
“我願意,我願意,我願意去府城跟著姑姑學手藝!”愣了片刻,陳宜激動的看著陳大哥和陳大嫂說道。
陳家的教養一直很好,以前日子苦的時候就沒有忽略孩子的成長,現在家裏日子好過,陳父陳母對下麵孫輩的教導也沒有忽略,他們陳家沒有重男輕女的習慣,所以有些道理男孩女孩都一起教了。
陳宜這幾年聽的最多的就是人要想將來過得好,第一是要努力肯吃苦,第二就是抓住機會學一門手藝,第三就是敢想敢做。
這也是陳父陳母這些年的經驗之談,陳秋月和趙懷玉為什麽能攢下這麽大的家底,甚至培養出來平平這麽出息的孩子,還不是他們兩個各自有各自的本領。
最開始兩人成婚的時候日子和大家沒什麽區別的,要是趙懷玉按部就班就做一個賬房,沒有進取心,那就不可能短短幾年就做到掌櫃的位置上,陳秋月更是一個典範,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繡娘,一步步精進自己的手藝,肯吃苦,抓住機會,如今算是在刺繡上有所成。
陳家和之前的趙家一樣,就是普通的農戶,趙懷玉和陳秋月能從農家脫離出來往上走,在沒有祖輩積累的情況下,靠的就是自己的本事。
陳父陳母正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對後輩的教導就更用心了,特別是狗蛋在鎮上做工以後,他們知道了要想把日子過好,不看天吃飯,有一門手藝是多麽重要。
他們家現在男孩子已經開始送去念書了,就在附近村子裏的秀才家,陳宜也跟著哥哥們學了不少字,這還是因為狗蛋的前例在,識字是一個門檻,將來要想有所成,盡早學認字百裏無一害,要是狗蛋那時候識字,現在就能更受掌櫃重用了。
所以陳家現在盡管掙得不少,但是家裏的日子跟前些年也沒什麽區別,就是因為供養下麵的孩子念書了,錢到用時方很少,為了孩子們的將來,現在節儉一些兩房都沒有什麽意見。
特別是孫二娘,她本身娘家就有家底,加上她自己本身的嫁妝,在看到大姑姐家的平平之後,自然想讓自己的兒子去念書,但是要是她自己花嫁妝錢去送孩子念書,大麵上也不好看,而且也不是長久之計,幸好陳父陳母在狗蛋去鎮上做工之後就提起了這件事。
當時陳家大房和二房就同意了,有了平平的例子在,隻要孩子們想念書,他們緊緊褲腰帶也要送孩子去。
“你可是要想好了,學刺繡可不是輕鬆的事情,別看你姑姑現在繡花輕鬆,最開始的時候手上沒少被紮針眼,你別到時候吃不了苦,沒去多久哭著鼻子鬧著要回家。”陳大嫂還是要把醜話說前頭,省的到時候閨女真這樣做了,鬧得不好看。
“我願意吃這份苦,別人想要姑姑教還沒有機會呢,我想要成為姑姑那樣有本事的人。”陳宜說起這個眼睛都亮起來了,每次提起姑姑,家裏人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爹娘叔嬸都是驕傲的不行的樣子,她也想成為爹娘的驕傲。
但是還不等陳大嫂答應下來,陳大哥就開口了:“等我們回去問問宜丫頭。”
陳大嫂一聽也不再張嘴,她知道陳大哥疼閨女的性子,把事情的好壞給閨女說清楚,讓孩子自己選也好,畢竟要是真去了,一年到頭一家人能在一起的時間就沒多久了。
“行,你們回去跟宜丫頭說說,想好了到時候給秋月那邊回信兒,省的他們幹等。”都是做人爹娘的,陳母也不會覺得這是好事就逼著兒子兒媳強行把閨女送過去,能不能把握住機會還是要看他們自己。
回到房間,陳大嫂就把閨女叫進來屋裏。
“娘,怎麽了?”陳宜被她娘叫過來還不知道是發生什麽事情了,不過看他娘的臉色不太好,問出來的話也有些忐忑。
“你做,我們有件事要跟你說,是關於你的,我們一家好好商量商量。”陳大嫂深吸一口氣說道。
“娘你們說吧,女兒聽著。”陳宜走到椅子邊坐下,緊張的開口道。
陳家就她一個女孩兒,比當年陳秋月還要嬌寵一些,沒辦法,以前陳家人少,陳秋月必須要幫家裏做事,陳宜出生的時候,家裏已經有兩個哥哥,加上陳樹的孩子也是男孩,所以就這一個女娃娃,算是受盡寵愛。
陳父陳母,陳大哥陳大嫂,哥哥弟弟,叔叔嬸嬸,陳宜在這麽多人的寵愛下,一直長到現在,不過陳家雖然寵孩子,但是道理還是教的,盡管陳宜有時候有些小性子,但是該懂的規矩都懂,性格還是很明朗的女孩子。
“你姑姑寫信回來,說是他們現在府城鋪子的生意好,打算收一個徒弟教導刺繡的手藝,想到你年紀也合適,就寫信回來問,願不願意把你送去學手藝。”陳大哥開口說道,就這一個女兒,他也很疼寵,但是要是長遠考慮,還是把孩子送去府城最好。
“跟著姑姑學刺繡?”陳宜聽完這個消息,張著嘴巴驚訝的不行。
她姑姑可是他們陳家的驕傲,陳宜從小到大耳邊就沒有少過對她小姑小姑夫的稱讚,她不說對陳秋月的事情如數家珍,但是陳秋月怎麽一步步走到今天,她也算是知道大概。
隻要陳秋月他們有什麽好消息傳回來,晚上陳家的飯桌上的話題中心就是姑姑姑父他們,從最開始在村裏到鎮上到府城,這些事情陳宜從小耳濡目染,所以陳秋月就是她心目中的榜樣。
今天突然聽到這個消息,一時間驚喜的不知所以。
“對,你現在年紀剛剛好,到時候你姑姑手把手教你。”陳大嫂緊張的盯著女兒的反應,唯恐女兒有很大的抵觸情緒,要不然他們也不能押著閨女去府城不是。
“我願意,我願意,我願意去府城跟著姑姑學手藝!”愣了片刻,陳宜激動的看著陳大哥和陳大嫂說道。
陳家的教養一直很好,以前日子苦的時候就沒有忽略孩子的成長,現在家裏日子好過,陳父陳母對下麵孫輩的教導也沒有忽略,他們陳家沒有重男輕女的習慣,所以有些道理男孩女孩都一起教了。
陳宜這幾年聽的最多的就是人要想將來過得好,第一是要努力肯吃苦,第二就是抓住機會學一門手藝,第三就是敢想敢做。
這也是陳父陳母這些年的經驗之談,陳秋月和趙懷玉為什麽能攢下這麽大的家底,甚至培養出來平平這麽出息的孩子,還不是他們兩個各自有各自的本領。
最開始兩人成婚的時候日子和大家沒什麽區別的,要是趙懷玉按部就班就做一個賬房,沒有進取心,那就不可能短短幾年就做到掌櫃的位置上,陳秋月更是一個典範,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繡娘,一步步精進自己的手藝,肯吃苦,抓住機會,如今算是在刺繡上有所成。
陳家和之前的趙家一樣,就是普通的農戶,趙懷玉和陳秋月能從農家脫離出來往上走,在沒有祖輩積累的情況下,靠的就是自己的本事。
陳父陳母正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對後輩的教導就更用心了,特別是狗蛋在鎮上做工以後,他們知道了要想把日子過好,不看天吃飯,有一門手藝是多麽重要。
他們家現在男孩子已經開始送去念書了,就在附近村子裏的秀才家,陳宜也跟著哥哥們學了不少字,這還是因為狗蛋的前例在,識字是一個門檻,將來要想有所成,盡早學認字百裏無一害,要是狗蛋那時候識字,現在就能更受掌櫃重用了。
所以陳家現在盡管掙得不少,但是家裏的日子跟前些年也沒什麽區別,就是因為供養下麵的孩子念書了,錢到用時方很少,為了孩子們的將來,現在節儉一些兩房都沒有什麽意見。
特別是孫二娘,她本身娘家就有家底,加上她自己本身的嫁妝,在看到大姑姐家的平平之後,自然想讓自己的兒子去念書,但是要是她自己花嫁妝錢去送孩子念書,大麵上也不好看,而且也不是長久之計,幸好陳父陳母在狗蛋去鎮上做工之後就提起了這件事。
當時陳家大房和二房就同意了,有了平平的例子在,隻要孩子們想念書,他們緊緊褲腰帶也要送孩子去。
“你可是要想好了,學刺繡可不是輕鬆的事情,別看你姑姑現在繡花輕鬆,最開始的時候手上沒少被紮針眼,你別到時候吃不了苦,沒去多久哭著鼻子鬧著要回家。”陳大嫂還是要把醜話說前頭,省的到時候閨女真這樣做了,鬧得不好看。
“我願意吃這份苦,別人想要姑姑教還沒有機會呢,我想要成為姑姑那樣有本事的人。”陳宜說起這個眼睛都亮起來了,每次提起姑姑,家裏人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爹娘叔嬸都是驕傲的不行的樣子,她也想成為爹娘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