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趨步上前,與皇上並肩而立。她雙眸緊盯著那枚玉佩。
少頃,她踉踉蹌蹌後退數步,才勉強站穩,滿臉恐懼地驚叫道:“這玉佩……這……這不是梅妃的玉佩嗎?臣妾記得,此乃她進宮後皇上所賜,她幾乎日日佩戴,從不離身!”
皇後之言,不啻驚雷,震得人頭皮發麻。在場嬪妃皆齊刷刷看向蕙蘭。
瞬間,蕙蘭便處於或質疑、或驚悚、或畏懼的目光之下。就連站在蕙蘭身旁的婉嬪,也小聲、急切、連珠炮般問道:“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那是不是皇上賞你的玉佩?怎會在此處?”
蕙蘭尚未答話,皇後的聲音已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和肅穆,緩緩響起:“皇上,三皇子顯然是遭人謀害後掩埋於此。凶手真是心機深沉,不僅選了最不易被察覺的埋屍之地,還偽造了三皇子出宮的假象,迷惑了眾人,其罪當誅啊!
奇怪的是,梅妃平素所佩玉佩,竟與三皇子屍骨一同出現在墳中。若臣妾沒記錯,確已許久未見梅妃佩戴此玉佩了……梅妃,你是否該解釋一下?”
皇後之意,再明顯不過。她似乎毫無畏懼,將他人不敢言明之事也問了出來。
霎時,四周鴉雀無聲,眾人皆懷心思,帶著震驚又恐懼的神情,引頸而望,欲聽蕙蘭如何作答。
蕙蘭沉默不語,仿若嚇呆了一般,渾身僵直,嘴唇顫抖,怔怔地望著那枚玉佩,呆立原地。
見蕙蘭不說話,皇後心中暗喜,一雙鳳眼,以咄咄逼人之氣勢盯著蕙蘭。
繼而,她以挑釁且解氣的語調,再度逼問:“梅妃,你心虛了不成?為何不答話?你的玉佩,怎會在三皇子墳中?豈非過於巧合……本宮記得清楚,三皇子失蹤那晚,唯有你,經過了棠梨宮……”
此時,慕容複驀地側身,直直凝視著皇後。他的目光甚是怪異,有失望,有憤怒,有輕蔑,更多的是厭惡。
直視許久,慕容複的聲音,仿若從牙縫中艱難擠出,冷冰冰的。他指著皇後,厲喝:“住口,你這毒婦!”
在場嬪妃見皇上不僅未追究玉佩之事,反而對皇後嚴加斥責,頓時麵麵相覷,嘩然一片。
皇後更是驚愕呆住。
須臾,她麵如青鐵,高抬下巴怒視皇上,豁出去般,高聲嚷道:“皇上,臣妾萬沒料到,事已至此,您依舊袒護梅妃。證據確鑿,您難道還看不明白嗎?是梅妃害死了三皇子,是她害死了您的親生兒子啊。
她隨身玉佩在此,要麽是她殺害三皇子時,被三皇子扯下;要麽,就是埋葬三皇子時,不慎掉落於土中……她才是真正的毒婦!所以皇上,您現下明白了吧?臣妾為何要讓她服下避子藥?臣妾早就懷疑她是殺害三皇子的真凶,隻是苦無證據……此等邪惡狠毒的女人,不配懷有龍裔。
皇上,您為何一直被這毒婦迷惑,卻不體諒臣妾的一片苦心?”言至最後兩句,皇後表忠心般,喊得聲嘶力竭,語氣中,既有被人誤解的悲憤,又有得理不饒人的倔強。
全場鴉雀無聲。
驀然,蕙蘭如遭雷擊,身體一顫,似幡然醒悟,遂緩步行至皇後麵前。
她直接走到皇後身前,輕掀暖襖衣領。眾人皆驚,眼睜睜看著她從頸項間,緩掏出一枚玉佩。
蕙蘭將玉佩取下,舉至皇後麵前,言語吞吐道:“皇後娘娘……您何出此言?三皇子之死與臣妾無關……此玉佩乃皇上所賜,臣妾前些時日確曾遺失,不過現已尋回……至於您手中那枚……那絕非臣妾之物啊!”
皇後目光如電,直刺向蕙蘭,緊盯著她手中的翡翠玉佩。須臾,她又疾速側身,望向皇上手中之玉佩。兩枚玉佩,大小形狀,幾近相同。
皇後怔了怔,忽地輕笑起來,笑聲中充滿輕蔑,似是在嘲諷蕙蘭所做乃愚行。
她指著蕙蘭,篤定道:“梅妃,本宮實是小覷了你,你竟如此心懷叵測……本宮問你,你所戴玉佩,可是初入宮時皇上所賜?”
蕙蘭尚未答話,慕容複卻先開口了,他直視皇後,字字清晰:“不錯,梅妃所戴之玉佩,確乃朕所賜!”
慕容複此語,令皇後怒不可遏。她一改往日端莊,如受傷之豹,在地上踱來踱去,口不擇言:“皇上,您……您這是偏袒梅妃,她害死三皇子,又尋得一枚相同玉佩,妄圖魚目混珠,您非但不徹查,反要為其開脫……您……三皇子若在天有靈……”
慕容複額頭青筋凸起,他厲喝一聲,打斷皇後:“住口!若三皇子泉下有知,豈會饒恕害他之人!你這毒婦,你且看……”
他舉起剛從土裏取出的玉佩,輕輕撣去其上泥土,與蕙蘭頸間所戴玉佩放在一起,咬牙切齒道:“這兩枚玉佩,材質、大小、形狀雖相似,但並非完全相同。朕所賜梅妃那枚,雕刻的是並蒂蓮花……而此枚,則是喜上梅梢。
皇後若不信,可去內務府查看存檔……梅妃的玉佩,曾滾落至床榻之下,前些時日,朕親眼看著宮女尋出……朕從不包庇壞人,更不會冤枉無辜!”慕容複此語,說得堅定無比,鏗鏘有力。
皇後呆愣地看著皇上,緩緩將目光移至兩枚玉佩上,似乎尚未回神。
她整個人如癡如傻,臉上神情僵滯,眼珠亦似凝固不動。此刻的她,宛如一尊滑稽可笑的木雕。
過了片刻,她的目光才如輕羽般,在蕙蘭臉上拂過,麵色頹然,如死灰般黯淡。
蕙蘭心想,以皇後的心機,此時想必已猜到自己先前為何敢與她翻臉,以及眼前這一幕究竟是何緣由。
她看了皇後一眼,暗道:“沒錯,皇後,自從我故意讓皇上撞破我飲避子藥,你便已落入我精心謀劃的陷阱之中了。”
慕容複手中的玉佩,乃是蕙蘭早前從思冰和思菱口中套出對丟失玉佩的描述,特意尋來充作替代品的。
那個雪夜,思冰自三皇子墳中取走真玉佩後,也依蕙蘭之命,將這枚足以魚目混珠的“贗品”,放了進去。
蕙蘭據皇後昔日回憶,一年前深夜,真梅妃侍疾時,將玉佩遺落於鳳鸞宮。隨後,歸還玉佩的皇後與言若,目睹三皇子身亡。倉促之間,她們將玉佩與三皇子合葬,作為梅妃謀害三皇子的鐵證。
故蕙蘭推斷,皇後當時定然無暇、亦不會細察玉佩。時過境遷,她或許記憶模糊。即便記得,埋於墳中的那枚玉佩,其圖案被泥土掩蓋,亦難以一眼看清。
因此,隻要玉佩大小、形狀、材質相似,三皇子之事敗露,皇後見到玉佩,必然會毫不猶豫地針對蕙蘭。
皇後過於自信,玉佩係她親手所放,三皇子下葬之地,亦是她精心挑選,一年多來相安無事,她早已萬無一失。
然而,她絕想不到,蕙蘭會提前調換玉佩。並且,真正的玉佩,是皇上親眼所見,從床榻下取出。
“因此,皇後,今日你所言每一句,於皇上而言,皆是造謠汙蔑於我。你言詞越激烈,越篤定,便越顯得你信口胡謅,心懷不軌。”
思及此,蕙蘭亦不禁汗流浹背,不知皇後會否惱羞成怒,不惜自曝,堅稱她與言若曾親見梅妃將三皇子推下假山石致死。
然,良久之後,皇後斂眉垂首,諂媚、尷尬地對皇上道:“臣妾見三皇子屍骨,悲痛欲絕,心火亢盛,未看清便妄下斷言,望皇上恕罪!”
蕙蘭心中冷笑,“皇後,你果真識趣!此時此刻,即便你指認我,也毫無證據可言,反而更易坐實你對我的汙蔑陷害。倒不如直接承認,說是自己急火攻心看錯了。你閉口不言,妄想此事就此作罷,我卻不能讓你如願。”
蕙蘭輕拍胸口,如釋重負般對皇上道:“幸而臣妾的玉佩掉在了床榻之下,若丟至別處,被居心叵測之人撿到,臣妾今日恐是百口莫辯了……且說,這塊玉佩與臣妾的確實頗為相似,難怪皇後娘娘會認錯。臣妾尋思著,這玉佩怎會出現在三皇子的墳中?莫非是有人蓄意放置?”
皇後聽出蕙蘭言外之意,臉色愈發難看。
慕容複看著蕙蘭,正欲開口,皇後急忙插話道:“皇上,梅妃所言不無道理,臣妾亦有同感,此玉佩必有來曆……不過,依臣妾之見,隻要查明三皇子的死因,揪出真凶,玉佩之事,自然也會水落石出。試想,是誰故意放進去的?必是真正的凶手,他知曉梅妃玉佩丟失,便尋了一枚相似的,放置在三皇子的墳中,意圖轉移視線,誣陷梅妃……”
慕容複並未理會皇後,甚至不曾看她一眼。他的目光,再次停留在那具小小的屍骸,和那些殘破的小衣裳上。那張英俊的麵龐,罕見地蒼白,眉眼間彌漫著清晰可見的悲傷與恨意。
見到慕容複這般神情,蕙蘭心中亦是難受。
眼前,是一個孩子的屍骨,年僅四歲,本應有無限美好的未來。卻因生於皇家,年幼之時便要卷入後宮爭鬥的旋渦,被重重算計,命喪黃泉。
而他,乃慕容複之親子。此一年餘,他從未放棄尋子,始終堅信其子尚存於世。然目睹其子屍骨,其絕望心情,實難想象。
此亦難怪,適才慕容複為何厲斥皇後?皇後於其悲痛之際攪擾生事,著實令其厭惡至極。
此刻,蕙蘭幾忘與皇後之生死相爭,輕握慕容複之手,欲予其些許慰藉。方覺,他向來溫暖之手掌,此刻卻冰冷異常。
慕容複回過神來,茫然且痛楚地望蕙蘭一眼,歎息道:“路德海,速傳大理寺卿柳如海入宮覲見……朕要知真相,朕要知究竟是誰……”
言至此,他哽噎,似已難再語。
蕙蘭微閉雙眸,皇後誣陷己事,較之三皇子之死,實微不足道。
“罷了,我之首要目的,已全然達成,自今而後,我將徹底擺脫皇後之脅迫,擺脫三皇子之死所帶來之枷鎖。皇後再無任何把柄可要挾我、掌控我矣。即便皇後能逃過此劫,以其今日之表現,皇上亦懶得再多看她一眼,她將失信於皇上矣。”
蕙蘭心中暗想,“目下,查出三皇子之死亡真相,確為當務之急。”
潛意識中,她一直懷疑皇後與三皇子之死有關。但見皇後如此不設防備地提議查找真凶,又令蕙蘭覺得,她似置身事外且另有盤算。
如此一想,蕙蘭不禁緊張起來,如困於黑暗山洞中,前方似有聲音傳來,卻不知那聲音是敵是友。
兩個侍衛須臾離去,未及半個時辰,大理寺卿柳如海,領數衙役及二仵作,匆匆而至。
無需皇上下令,侍衛將三皇子的屍骨、衣裳、鞋子取上來後,仵作便迅速取出隨身工具,神色凝重地開始忙碌。
柳如海深知事情嚴重,親自督陣,催促衙役和仵作加快速度。
寒冷冬日,眾嬪妃本隨皇後去給太後請安,此時卻都不得不站在風口,圍著駭人白骨。寒冷與恐懼交加,個個麵色如紙。
蕙蘭心中亦是忐忑,三皇子的真正死因,或許很快就要水落石出。“若是他當真墜下假山石摔死,以皇上此刻的態度,定然不會善罷甘休,萬一……”
蕙蘭瞬間汗流浹背。
時間緩緩流逝,臨近正午,一位年長的仵作站起身,麵色凝重地與柳如海低語。
柳如海點頭,又細細詢問幾句,這才走來,語氣篤定地稟報:“啟稟皇上……已查明,三皇子,乃中毒身亡!”
“中毒?!”在場眾人皆驚愕不已。
隻聽柳如海又道:“皇上,此毒非比尋常,乃江湖流寇所用之毒。中毒後,不會立刻發作,而是先致失語與癲狂,約一小時後,才會毒發身亡,且表麵毫無痕跡!”
蕙蘭的心先是猛地一提,又沉沉落下。“果然,三皇子並非姐姐推下摔死,與姐姐無關。那麽,這毒,是何人所下?”
蕙蘭不由自主看向皇後,而她,也恰好正向蕙蘭看來。
待看清她此刻的表情,蕙蘭整個人都僵住了。
少頃,她踉踉蹌蹌後退數步,才勉強站穩,滿臉恐懼地驚叫道:“這玉佩……這……這不是梅妃的玉佩嗎?臣妾記得,此乃她進宮後皇上所賜,她幾乎日日佩戴,從不離身!”
皇後之言,不啻驚雷,震得人頭皮發麻。在場嬪妃皆齊刷刷看向蕙蘭。
瞬間,蕙蘭便處於或質疑、或驚悚、或畏懼的目光之下。就連站在蕙蘭身旁的婉嬪,也小聲、急切、連珠炮般問道:“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那是不是皇上賞你的玉佩?怎會在此處?”
蕙蘭尚未答話,皇後的聲音已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和肅穆,緩緩響起:“皇上,三皇子顯然是遭人謀害後掩埋於此。凶手真是心機深沉,不僅選了最不易被察覺的埋屍之地,還偽造了三皇子出宮的假象,迷惑了眾人,其罪當誅啊!
奇怪的是,梅妃平素所佩玉佩,竟與三皇子屍骨一同出現在墳中。若臣妾沒記錯,確已許久未見梅妃佩戴此玉佩了……梅妃,你是否該解釋一下?”
皇後之意,再明顯不過。她似乎毫無畏懼,將他人不敢言明之事也問了出來。
霎時,四周鴉雀無聲,眾人皆懷心思,帶著震驚又恐懼的神情,引頸而望,欲聽蕙蘭如何作答。
蕙蘭沉默不語,仿若嚇呆了一般,渾身僵直,嘴唇顫抖,怔怔地望著那枚玉佩,呆立原地。
見蕙蘭不說話,皇後心中暗喜,一雙鳳眼,以咄咄逼人之氣勢盯著蕙蘭。
繼而,她以挑釁且解氣的語調,再度逼問:“梅妃,你心虛了不成?為何不答話?你的玉佩,怎會在三皇子墳中?豈非過於巧合……本宮記得清楚,三皇子失蹤那晚,唯有你,經過了棠梨宮……”
此時,慕容複驀地側身,直直凝視著皇後。他的目光甚是怪異,有失望,有憤怒,有輕蔑,更多的是厭惡。
直視許久,慕容複的聲音,仿若從牙縫中艱難擠出,冷冰冰的。他指著皇後,厲喝:“住口,你這毒婦!”
在場嬪妃見皇上不僅未追究玉佩之事,反而對皇後嚴加斥責,頓時麵麵相覷,嘩然一片。
皇後更是驚愕呆住。
須臾,她麵如青鐵,高抬下巴怒視皇上,豁出去般,高聲嚷道:“皇上,臣妾萬沒料到,事已至此,您依舊袒護梅妃。證據確鑿,您難道還看不明白嗎?是梅妃害死了三皇子,是她害死了您的親生兒子啊。
她隨身玉佩在此,要麽是她殺害三皇子時,被三皇子扯下;要麽,就是埋葬三皇子時,不慎掉落於土中……她才是真正的毒婦!所以皇上,您現下明白了吧?臣妾為何要讓她服下避子藥?臣妾早就懷疑她是殺害三皇子的真凶,隻是苦無證據……此等邪惡狠毒的女人,不配懷有龍裔。
皇上,您為何一直被這毒婦迷惑,卻不體諒臣妾的一片苦心?”言至最後兩句,皇後表忠心般,喊得聲嘶力竭,語氣中,既有被人誤解的悲憤,又有得理不饒人的倔強。
全場鴉雀無聲。
驀然,蕙蘭如遭雷擊,身體一顫,似幡然醒悟,遂緩步行至皇後麵前。
她直接走到皇後身前,輕掀暖襖衣領。眾人皆驚,眼睜睜看著她從頸項間,緩掏出一枚玉佩。
蕙蘭將玉佩取下,舉至皇後麵前,言語吞吐道:“皇後娘娘……您何出此言?三皇子之死與臣妾無關……此玉佩乃皇上所賜,臣妾前些時日確曾遺失,不過現已尋回……至於您手中那枚……那絕非臣妾之物啊!”
皇後目光如電,直刺向蕙蘭,緊盯著她手中的翡翠玉佩。須臾,她又疾速側身,望向皇上手中之玉佩。兩枚玉佩,大小形狀,幾近相同。
皇後怔了怔,忽地輕笑起來,笑聲中充滿輕蔑,似是在嘲諷蕙蘭所做乃愚行。
她指著蕙蘭,篤定道:“梅妃,本宮實是小覷了你,你竟如此心懷叵測……本宮問你,你所戴玉佩,可是初入宮時皇上所賜?”
蕙蘭尚未答話,慕容複卻先開口了,他直視皇後,字字清晰:“不錯,梅妃所戴之玉佩,確乃朕所賜!”
慕容複此語,令皇後怒不可遏。她一改往日端莊,如受傷之豹,在地上踱來踱去,口不擇言:“皇上,您……您這是偏袒梅妃,她害死三皇子,又尋得一枚相同玉佩,妄圖魚目混珠,您非但不徹查,反要為其開脫……您……三皇子若在天有靈……”
慕容複額頭青筋凸起,他厲喝一聲,打斷皇後:“住口!若三皇子泉下有知,豈會饒恕害他之人!你這毒婦,你且看……”
他舉起剛從土裏取出的玉佩,輕輕撣去其上泥土,與蕙蘭頸間所戴玉佩放在一起,咬牙切齒道:“這兩枚玉佩,材質、大小、形狀雖相似,但並非完全相同。朕所賜梅妃那枚,雕刻的是並蒂蓮花……而此枚,則是喜上梅梢。
皇後若不信,可去內務府查看存檔……梅妃的玉佩,曾滾落至床榻之下,前些時日,朕親眼看著宮女尋出……朕從不包庇壞人,更不會冤枉無辜!”慕容複此語,說得堅定無比,鏗鏘有力。
皇後呆愣地看著皇上,緩緩將目光移至兩枚玉佩上,似乎尚未回神。
她整個人如癡如傻,臉上神情僵滯,眼珠亦似凝固不動。此刻的她,宛如一尊滑稽可笑的木雕。
過了片刻,她的目光才如輕羽般,在蕙蘭臉上拂過,麵色頹然,如死灰般黯淡。
蕙蘭心想,以皇後的心機,此時想必已猜到自己先前為何敢與她翻臉,以及眼前這一幕究竟是何緣由。
她看了皇後一眼,暗道:“沒錯,皇後,自從我故意讓皇上撞破我飲避子藥,你便已落入我精心謀劃的陷阱之中了。”
慕容複手中的玉佩,乃是蕙蘭早前從思冰和思菱口中套出對丟失玉佩的描述,特意尋來充作替代品的。
那個雪夜,思冰自三皇子墳中取走真玉佩後,也依蕙蘭之命,將這枚足以魚目混珠的“贗品”,放了進去。
蕙蘭據皇後昔日回憶,一年前深夜,真梅妃侍疾時,將玉佩遺落於鳳鸞宮。隨後,歸還玉佩的皇後與言若,目睹三皇子身亡。倉促之間,她們將玉佩與三皇子合葬,作為梅妃謀害三皇子的鐵證。
故蕙蘭推斷,皇後當時定然無暇、亦不會細察玉佩。時過境遷,她或許記憶模糊。即便記得,埋於墳中的那枚玉佩,其圖案被泥土掩蓋,亦難以一眼看清。
因此,隻要玉佩大小、形狀、材質相似,三皇子之事敗露,皇後見到玉佩,必然會毫不猶豫地針對蕙蘭。
皇後過於自信,玉佩係她親手所放,三皇子下葬之地,亦是她精心挑選,一年多來相安無事,她早已萬無一失。
然而,她絕想不到,蕙蘭會提前調換玉佩。並且,真正的玉佩,是皇上親眼所見,從床榻下取出。
“因此,皇後,今日你所言每一句,於皇上而言,皆是造謠汙蔑於我。你言詞越激烈,越篤定,便越顯得你信口胡謅,心懷不軌。”
思及此,蕙蘭亦不禁汗流浹背,不知皇後會否惱羞成怒,不惜自曝,堅稱她與言若曾親見梅妃將三皇子推下假山石致死。
然,良久之後,皇後斂眉垂首,諂媚、尷尬地對皇上道:“臣妾見三皇子屍骨,悲痛欲絕,心火亢盛,未看清便妄下斷言,望皇上恕罪!”
蕙蘭心中冷笑,“皇後,你果真識趣!此時此刻,即便你指認我,也毫無證據可言,反而更易坐實你對我的汙蔑陷害。倒不如直接承認,說是自己急火攻心看錯了。你閉口不言,妄想此事就此作罷,我卻不能讓你如願。”
蕙蘭輕拍胸口,如釋重負般對皇上道:“幸而臣妾的玉佩掉在了床榻之下,若丟至別處,被居心叵測之人撿到,臣妾今日恐是百口莫辯了……且說,這塊玉佩與臣妾的確實頗為相似,難怪皇後娘娘會認錯。臣妾尋思著,這玉佩怎會出現在三皇子的墳中?莫非是有人蓄意放置?”
皇後聽出蕙蘭言外之意,臉色愈發難看。
慕容複看著蕙蘭,正欲開口,皇後急忙插話道:“皇上,梅妃所言不無道理,臣妾亦有同感,此玉佩必有來曆……不過,依臣妾之見,隻要查明三皇子的死因,揪出真凶,玉佩之事,自然也會水落石出。試想,是誰故意放進去的?必是真正的凶手,他知曉梅妃玉佩丟失,便尋了一枚相似的,放置在三皇子的墳中,意圖轉移視線,誣陷梅妃……”
慕容複並未理會皇後,甚至不曾看她一眼。他的目光,再次停留在那具小小的屍骸,和那些殘破的小衣裳上。那張英俊的麵龐,罕見地蒼白,眉眼間彌漫著清晰可見的悲傷與恨意。
見到慕容複這般神情,蕙蘭心中亦是難受。
眼前,是一個孩子的屍骨,年僅四歲,本應有無限美好的未來。卻因生於皇家,年幼之時便要卷入後宮爭鬥的旋渦,被重重算計,命喪黃泉。
而他,乃慕容複之親子。此一年餘,他從未放棄尋子,始終堅信其子尚存於世。然目睹其子屍骨,其絕望心情,實難想象。
此亦難怪,適才慕容複為何厲斥皇後?皇後於其悲痛之際攪擾生事,著實令其厭惡至極。
此刻,蕙蘭幾忘與皇後之生死相爭,輕握慕容複之手,欲予其些許慰藉。方覺,他向來溫暖之手掌,此刻卻冰冷異常。
慕容複回過神來,茫然且痛楚地望蕙蘭一眼,歎息道:“路德海,速傳大理寺卿柳如海入宮覲見……朕要知真相,朕要知究竟是誰……”
言至此,他哽噎,似已難再語。
蕙蘭微閉雙眸,皇後誣陷己事,較之三皇子之死,實微不足道。
“罷了,我之首要目的,已全然達成,自今而後,我將徹底擺脫皇後之脅迫,擺脫三皇子之死所帶來之枷鎖。皇後再無任何把柄可要挾我、掌控我矣。即便皇後能逃過此劫,以其今日之表現,皇上亦懶得再多看她一眼,她將失信於皇上矣。”
蕙蘭心中暗想,“目下,查出三皇子之死亡真相,確為當務之急。”
潛意識中,她一直懷疑皇後與三皇子之死有關。但見皇後如此不設防備地提議查找真凶,又令蕙蘭覺得,她似置身事外且另有盤算。
如此一想,蕙蘭不禁緊張起來,如困於黑暗山洞中,前方似有聲音傳來,卻不知那聲音是敵是友。
兩個侍衛須臾離去,未及半個時辰,大理寺卿柳如海,領數衙役及二仵作,匆匆而至。
無需皇上下令,侍衛將三皇子的屍骨、衣裳、鞋子取上來後,仵作便迅速取出隨身工具,神色凝重地開始忙碌。
柳如海深知事情嚴重,親自督陣,催促衙役和仵作加快速度。
寒冷冬日,眾嬪妃本隨皇後去給太後請安,此時卻都不得不站在風口,圍著駭人白骨。寒冷與恐懼交加,個個麵色如紙。
蕙蘭心中亦是忐忑,三皇子的真正死因,或許很快就要水落石出。“若是他當真墜下假山石摔死,以皇上此刻的態度,定然不會善罷甘休,萬一……”
蕙蘭瞬間汗流浹背。
時間緩緩流逝,臨近正午,一位年長的仵作站起身,麵色凝重地與柳如海低語。
柳如海點頭,又細細詢問幾句,這才走來,語氣篤定地稟報:“啟稟皇上……已查明,三皇子,乃中毒身亡!”
“中毒?!”在場眾人皆驚愕不已。
隻聽柳如海又道:“皇上,此毒非比尋常,乃江湖流寇所用之毒。中毒後,不會立刻發作,而是先致失語與癲狂,約一小時後,才會毒發身亡,且表麵毫無痕跡!”
蕙蘭的心先是猛地一提,又沉沉落下。“果然,三皇子並非姐姐推下摔死,與姐姐無關。那麽,這毒,是何人所下?”
蕙蘭不由自主看向皇後,而她,也恰好正向蕙蘭看來。
待看清她此刻的表情,蕙蘭整個人都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