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菱把紙包收好,默默頷首。
蕙蘭忍不住又追問她道:“陳同的父母,可有再尋你?你方才說陳同依然杳無音信,他可是仍被扣押在青岩山的林家別院?”
思菱輕聲道:“娘娘,他父母再未托人尋過奴婢……也不知陳同他,現今如何了?沒有他的任何消息!”
聽出思菱的聲音裏帶出幾分淒楚,蕙蘭心下惻然。
這幾日,思菱確實是心急如焚啊!這邊,蕙蘭身在離宮,那邊陳同被寧安侯扣押。
蕙蘭也不知該如何寬慰她,隻能泛泛地說了一句:“再等等吧,說不準很快就會有轉機的……”
思菱怔了會兒,遲疑著問蕙蘭道:“娘娘,都已數日,寧安侯並未鬧到太後那兒,是否說明……陳同已應了寧安侯,要娶念瑤姑娘了?”
蕙蘭斬釘截鐵地回答:“絕無可能,陳同斷不會應的!”
思菱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轉到爍兒身上,向蕙蘭稟報了爍兒的情況。
蕙蘭看時間不早,便催促她盡快回去。
就在這時,不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正朝著離宮這邊走來。
猝不及防間,蕙蘭驚慌失措,急忙吩咐思菱道:“快,先躲起來!” 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思菱的臉,剛離開那個洞口,向角門那兒挪了兩步。
蕙蘭也剛俯身蹲下,便聽到一聲低沉的厲喝:“誰在那兒?出來!”
她嚇得魂飛魄散,來者究竟是誰?難道是把守正門的侍衛,發現了端倪?
就在她迅速思考著一旦被侍衛發現並捅到太後那裏,該如何解釋時,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驚喜的聲音:“思菱?是你!”
天哪,竟然是陳同!
蕙蘭猛地站起身,透過角門的門縫向外望去,朦朧的月光下,那個瘦高挺拔的身影,除了陳同還能是誰?
再看思菱,像是傻了一般,呆呆地看著從天而降的陳同,一步步朝他走近。
她愣了片刻,喜極而泣,用難以置信的口吻,喃喃道:“陳同,是你……你怎麽來了?”
陳同先隔著門向蕙蘭請安,然後安撫思菱道:“是我,我回來了!”
蕙蘭很快恢複平靜,繼而有些擔憂地問道:“陳同,你是剛從林家別院逃出來的嗎?”
陳同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回答道:“娘娘放心,微臣是正大光明出來的……寧安侯把微臣給放了!”
蕙蘭和思菱幾乎同時驚訝地望向他。蕙蘭驚愕地問道:“放了?他怎麽會主動把你放了?”
陳同用嘲諷的語氣說:“不放微臣走,他也無法收場啊!”
頓了下,他才沉聲道:“娘娘,林念瑤走了!”
“去哪兒了?”蕙蘭一時有些驚愕,不明白陳同所言何意。
陳同解釋說:“昨夜子時,林念瑤悄然離開林家別院,如同她歸來時那般突然……寧安侯暴跳如雷,卻也無計可施,更不敢聲張。女兒都失蹤了,他扣著微臣已無用處,自然隻能將微臣放了!”
蕙蘭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很快便明白過來。
此計甚妙!
她遂沉聲道:“失蹤?林念瑤定然是去襄陽找溫秋實了吧?她一人可否安全?”
陳同輕笑道:“昨夜子時,林念瑤在榮威將軍府裏兩名家丁的協助下,順利逃出林家別院。娘娘放心,他們會護送林念瑤前往襄陽。聽林念瑤說,她回林家別院那天,就已與溫秋實約好,溫秋實會在京郊的一家客棧等她!”
蕙蘭靜靜地看著陳同,一邊思索著他的話,一邊緩緩問道:“如果本宮沒猜錯,此次寧安侯在林念瑤的閨房抓到你們,應是你故意為之吧?”
陳同微微一愣,這才頷首道:“果然什麽都瞞不過娘娘,微臣確實是故意的……每次到林家別院,都來去匆忙,無法久留,難以與那些家丁仆婦多交流。所以微臣才和林念瑤一起,想出此計……
微臣知曉寧安侯一直想拉攏微臣,即便發現,也不會要了微臣的性命。微臣反而可趁此機會,在林家別院多待幾日。不瞞娘娘說,微臣被扣押的這幾日,收獲頗豐。
微臣暗中聯絡到白元的兄長白興,他聞知白元已逝,甚為震驚。他告知微臣,前些時日,他方收到兄弟來信,言稱隨聖上赴西北……原來寧安侯一直令人假冒白元、高湛等人筆跡,給別院中他們的親人寫信報平安,以此隱瞞死訊……
知曉真相後,白興憤慨難當。表示他會聯絡別院中的其他仆役,待時機成熟,微臣將協助他們逃出林家別院,一同告發寧安侯!
陳同所言,令多日陰霾盡掃。須臾,蕙蘭隻覺心中澄澈。
她看著立於陳同身側的思菱,不禁戲謔道:“陳同倒是機敏,想出如此妙計,一箭雙雕,連林念瑤脫身之法都考慮周詳……隻是苦了思菱,這幾日她憂心忡忡,既憂你出事,又懼你真娶了林念瑤……”
思菱跺足,羞澀喊道:“娘娘……”
陳同神色肅然道:“這怎會呢?微臣與思菱,乃聖上親賜良緣,微臣自是非她不娶!”
蕙蘭頷首,長舒口氣:“罷了,時辰不早了,你們速去吧!”
思菱向蕙蘭辭別:“娘娘也早些歇息吧,夜深了,仔細著涼!”
陳同卻未動,他目光閃爍,凝視蕙蘭,似有未盡之言。
他的舉動令蕙蘭略感不安,主動問道:“陳同,你這是怎麽了?可是有何事瞞著本宮?”
陳同猶豫片刻,才小心翼翼、吞吞吐吐地說:“娘娘,此次微臣在林家別院,還意外獲知了一個消息,關乎敬國公。娘娘聽後,務必要撐住!”
一聽到敬國公三個字,蕙蘭隻感覺渾身血液倒流,直衝頭頂。
陳同話裏的意思,她豈能不明白。
父親,肯定是出了什麽意外!
蕙蘭深吸口氣,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用沉穩的語氣對陳同說道:“你說吧,本宮受得住……本宮的父親,他到底怎麽了?”
陳同遲疑片刻,語速緩慢,字斟句酌道:“微臣在林家別院時,聽兩個家丁說的……當初寧安侯派人在冠綏山下劫走敬國公和夫人之後,便在半山腰那兒找了兩個石洞,分開關押。
寧安侯的本意,並不是想要害死他們,純粹是為了阻止敬國公前往西北,怕他立了戰功。
他想把敬國公囚禁一段時間,等皇上和榮威將軍率大軍走了之後,再放了他。
誰料到,幾天後的一個晚上,敬國公半夜趁幾個看守的家丁熟睡之際,在石頭上磨斷縛住他手腳的繩子,逃出了石洞……”
陳同頓住,似乎不忍再說下去。
蕙蘭把臉別到一邊,心瞬間縮成一團,低聲命令道:“繼續說,然後呢?”
陳同咳嗽了一下,才又艱難地開口:“看守的家丁聽到動靜,醒過來,很快緊追其後……敬國公慌不擇路之下,闖了冠綏山土匪設下的關卡,當場被土匪擄走。
娘娘可能聽說過,冠綏山的土匪,窮凶極惡,他們有個規矩,凡是私闖他們地盤的,不管是誰,一律割下項上人頭,懸掛在山石上,以示震懾和警告……”
說著,陳同的聲音越來越低,幾不可聞:“那家丁說,第二天一早,土匪就掛出一顆血肉模糊的人頭,還貼了告示在山石上,說是昨天半夜有人私闖關卡,按照規矩,割下人頭示眾……”
蕙蘭木然地站著,仿佛對陳同的話充耳不聞。
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過了許久,她的腦海中突然響起一個清晰的聲音:父親死了,被土匪殺了!
這個聲音不斷在她腦海中回響,越來越響亮,一遍又一遍地折磨著她。每響起一次,她的心就像被刀子狠狠地捅了一下,她想要大聲尖叫,想要放聲痛哭,但她清楚自己的處境,隻能緊緊咬住嘴唇。
這樣的忍耐讓她的身體不住地顫抖。
終於,她抱住頭,踉蹌著後退了兩步,幾乎要跌倒在地。
在陳同和思菱低聲的驚呼聲中,一直在角落默默守候的思冰,連忙衝上前扶住了她。
蕙蘭倚著牆,好不容易才站穩,意識也逐漸恢複了清醒。
其實,早在這之前,鄧夫人被放回來,而鄧百川杳無音信時,蕙蘭就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
她知道以父親的性格,絕不會輕易屈服。很可能會因為激烈的反抗,導致林家痛下殺手。
但這也隻是她的猜測,雖然心中憂慮,但總還抱有一絲希望。
沒想到,現實竟然如此殘酷。
蕙蘭緊緊握起拳頭,心中猶如刀割一般,以至於指甲深深陷入肉裏都不覺得疼。
她恨透了這些殘忍的土匪。同時,她也更加痛恨寧安侯和端妃。恨他們心狠手辣,不擇手段,致使父親命喪黃泉。
她咬緊牙關,這一刻,她比任何時候都想要報複林氏父女,將他們碎屍萬段,讓他們不得好死。
當著陳同思菱的麵,蕙蘭強壓著內心洶湧而至的仇恨與悲痛,用低沉沙啞的嗓音,交代他們道:“你們走吧,思菱記得去找蘇太醫,查清楚端妃給大皇子吃的藥,究竟是什麽……陳同,你送思菱回醉心殿,走小路,莫要被人發現!”
陳同和思菱雖滿臉擔憂,但見夜色漸深,已近三更,隻得關切地囑咐蕙蘭節哀,而後緩緩離去。
他們走後,蕙蘭仍站在角門口,紋絲不動,直至雙腿麻木。
淚水緩緩溢出,在同樣麻木的臉上肆意流淌著。
許久,思冰走上前來,小心翼翼道:“娘娘,起風了,奴婢……扶您回去吧!”
蕙蘭沒有回答,任由思冰攙著她的手臂,繞過房後的小徑,走到她們住的小屋前。
站在屋門前,她默默佇立了片刻。
擦幹臉上的淚水,又調整了呼吸,才伸手開門。
父親的事,她想暫時先瞞著鄧蕙梅。
然而,在她推開房門的一刹那,卻不禁呆住了。
窗台上,一支細細的蠟燭,正安靜地燃燒著,散發出微弱的光芒。
燭光下,並非隻有鄧蕙梅一人,廢皇後宋氏竟然也在。
鄧蕙梅坐在床邊,而宋氏則端坐在床邊的椅子上,二人離得很近,似乎正在交談,且頗為投機。
蕙蘭萬沒想到,宋氏和姐姐竟有一日能坐在一起,心平氣和地聊天。
宋氏見她回來,趕忙站起身,掛著討好的笑容,溫和問道:“蘭貴妃回來了?”
鄧蕙梅也跟著解釋道:“蘭兒,皇……宋氏,她說有急事找你,我跟她說你出去散步了,她便在這兒等了一會兒!”
蕙蘭用沉穩的目光看著宋氏,她臉上依然帶著笑,語氣堅定地懇求道:“蘭貴妃可否借一步說話!”
剛剛聽到的那個悲痛的消息,如巨石般壓在蕙蘭心上,她沒有心情和宋氏寒暄,便直截了當地說:“有何事,在此說便是,姐姐和思冰都不是外人!”
宋氏遲疑了一下,有些結巴地說:“我……昨晚,見到熙兒了,我們母子……終於見麵了!”
蕙蘭點點頭,一臉沉靜。
宋氏愣住了,詫異地問她:“你……你一點兒都不驚訝嗎?”
蕙蘭直言道:“本宮看見了,也聽到了……昨夜,本宮在宮外散步,聽到你和大皇子在離宮正門口談話!”
宋氏更加吃驚了:“那你……你竟然……”
蕙蘭垂眸道:“本宮竟然沒有聲張?竟然沒有將你們當場抓獲?對嗎?你們母子將近一年未見麵,你思兒心切,難得重逢……本宮也是母親,自然知道想念自己的孩子是何滋味!”
宋氏的臉上露出感動的神情,淚水迅速充盈了眼眶。
蕙蘭審視著她,單刀直入地問道:“不過,你能見到大皇子,應該是有宮外的人相助吧?若本宮沒記錯,你曾說過,被囚禁離宮近一年,無人願幫你,就連把守離宮的侍衛,都不願替你給大皇子傳個口信。
那麽,如今是誰如此好心?竟能讓你們母子相見?”
宋氏猶豫了一下,很快就如實回答道:“是端妃……熙兒如今不是由端妃撫養嗎?幾天前,她傳了口諭,讓正門口的侍衛傳話進來,要本宮在五日後的子時一刻,就在正門口候著,她會讓熙兒來和本宮見麵!”
蕙蘭忍不住又追問她道:“陳同的父母,可有再尋你?你方才說陳同依然杳無音信,他可是仍被扣押在青岩山的林家別院?”
思菱輕聲道:“娘娘,他父母再未托人尋過奴婢……也不知陳同他,現今如何了?沒有他的任何消息!”
聽出思菱的聲音裏帶出幾分淒楚,蕙蘭心下惻然。
這幾日,思菱確實是心急如焚啊!這邊,蕙蘭身在離宮,那邊陳同被寧安侯扣押。
蕙蘭也不知該如何寬慰她,隻能泛泛地說了一句:“再等等吧,說不準很快就會有轉機的……”
思菱怔了會兒,遲疑著問蕙蘭道:“娘娘,都已數日,寧安侯並未鬧到太後那兒,是否說明……陳同已應了寧安侯,要娶念瑤姑娘了?”
蕙蘭斬釘截鐵地回答:“絕無可能,陳同斷不會應的!”
思菱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轉到爍兒身上,向蕙蘭稟報了爍兒的情況。
蕙蘭看時間不早,便催促她盡快回去。
就在這時,不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正朝著離宮這邊走來。
猝不及防間,蕙蘭驚慌失措,急忙吩咐思菱道:“快,先躲起來!” 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思菱的臉,剛離開那個洞口,向角門那兒挪了兩步。
蕙蘭也剛俯身蹲下,便聽到一聲低沉的厲喝:“誰在那兒?出來!”
她嚇得魂飛魄散,來者究竟是誰?難道是把守正門的侍衛,發現了端倪?
就在她迅速思考著一旦被侍衛發現並捅到太後那裏,該如何解釋時,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驚喜的聲音:“思菱?是你!”
天哪,竟然是陳同!
蕙蘭猛地站起身,透過角門的門縫向外望去,朦朧的月光下,那個瘦高挺拔的身影,除了陳同還能是誰?
再看思菱,像是傻了一般,呆呆地看著從天而降的陳同,一步步朝他走近。
她愣了片刻,喜極而泣,用難以置信的口吻,喃喃道:“陳同,是你……你怎麽來了?”
陳同先隔著門向蕙蘭請安,然後安撫思菱道:“是我,我回來了!”
蕙蘭很快恢複平靜,繼而有些擔憂地問道:“陳同,你是剛從林家別院逃出來的嗎?”
陳同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回答道:“娘娘放心,微臣是正大光明出來的……寧安侯把微臣給放了!”
蕙蘭和思菱幾乎同時驚訝地望向他。蕙蘭驚愕地問道:“放了?他怎麽會主動把你放了?”
陳同用嘲諷的語氣說:“不放微臣走,他也無法收場啊!”
頓了下,他才沉聲道:“娘娘,林念瑤走了!”
“去哪兒了?”蕙蘭一時有些驚愕,不明白陳同所言何意。
陳同解釋說:“昨夜子時,林念瑤悄然離開林家別院,如同她歸來時那般突然……寧安侯暴跳如雷,卻也無計可施,更不敢聲張。女兒都失蹤了,他扣著微臣已無用處,自然隻能將微臣放了!”
蕙蘭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很快便明白過來。
此計甚妙!
她遂沉聲道:“失蹤?林念瑤定然是去襄陽找溫秋實了吧?她一人可否安全?”
陳同輕笑道:“昨夜子時,林念瑤在榮威將軍府裏兩名家丁的協助下,順利逃出林家別院。娘娘放心,他們會護送林念瑤前往襄陽。聽林念瑤說,她回林家別院那天,就已與溫秋實約好,溫秋實會在京郊的一家客棧等她!”
蕙蘭靜靜地看著陳同,一邊思索著他的話,一邊緩緩問道:“如果本宮沒猜錯,此次寧安侯在林念瑤的閨房抓到你們,應是你故意為之吧?”
陳同微微一愣,這才頷首道:“果然什麽都瞞不過娘娘,微臣確實是故意的……每次到林家別院,都來去匆忙,無法久留,難以與那些家丁仆婦多交流。所以微臣才和林念瑤一起,想出此計……
微臣知曉寧安侯一直想拉攏微臣,即便發現,也不會要了微臣的性命。微臣反而可趁此機會,在林家別院多待幾日。不瞞娘娘說,微臣被扣押的這幾日,收獲頗豐。
微臣暗中聯絡到白元的兄長白興,他聞知白元已逝,甚為震驚。他告知微臣,前些時日,他方收到兄弟來信,言稱隨聖上赴西北……原來寧安侯一直令人假冒白元、高湛等人筆跡,給別院中他們的親人寫信報平安,以此隱瞞死訊……
知曉真相後,白興憤慨難當。表示他會聯絡別院中的其他仆役,待時機成熟,微臣將協助他們逃出林家別院,一同告發寧安侯!
陳同所言,令多日陰霾盡掃。須臾,蕙蘭隻覺心中澄澈。
她看著立於陳同身側的思菱,不禁戲謔道:“陳同倒是機敏,想出如此妙計,一箭雙雕,連林念瑤脫身之法都考慮周詳……隻是苦了思菱,這幾日她憂心忡忡,既憂你出事,又懼你真娶了林念瑤……”
思菱跺足,羞澀喊道:“娘娘……”
陳同神色肅然道:“這怎會呢?微臣與思菱,乃聖上親賜良緣,微臣自是非她不娶!”
蕙蘭頷首,長舒口氣:“罷了,時辰不早了,你們速去吧!”
思菱向蕙蘭辭別:“娘娘也早些歇息吧,夜深了,仔細著涼!”
陳同卻未動,他目光閃爍,凝視蕙蘭,似有未盡之言。
他的舉動令蕙蘭略感不安,主動問道:“陳同,你這是怎麽了?可是有何事瞞著本宮?”
陳同猶豫片刻,才小心翼翼、吞吞吐吐地說:“娘娘,此次微臣在林家別院,還意外獲知了一個消息,關乎敬國公。娘娘聽後,務必要撐住!”
一聽到敬國公三個字,蕙蘭隻感覺渾身血液倒流,直衝頭頂。
陳同話裏的意思,她豈能不明白。
父親,肯定是出了什麽意外!
蕙蘭深吸口氣,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用沉穩的語氣對陳同說道:“你說吧,本宮受得住……本宮的父親,他到底怎麽了?”
陳同遲疑片刻,語速緩慢,字斟句酌道:“微臣在林家別院時,聽兩個家丁說的……當初寧安侯派人在冠綏山下劫走敬國公和夫人之後,便在半山腰那兒找了兩個石洞,分開關押。
寧安侯的本意,並不是想要害死他們,純粹是為了阻止敬國公前往西北,怕他立了戰功。
他想把敬國公囚禁一段時間,等皇上和榮威將軍率大軍走了之後,再放了他。
誰料到,幾天後的一個晚上,敬國公半夜趁幾個看守的家丁熟睡之際,在石頭上磨斷縛住他手腳的繩子,逃出了石洞……”
陳同頓住,似乎不忍再說下去。
蕙蘭把臉別到一邊,心瞬間縮成一團,低聲命令道:“繼續說,然後呢?”
陳同咳嗽了一下,才又艱難地開口:“看守的家丁聽到動靜,醒過來,很快緊追其後……敬國公慌不擇路之下,闖了冠綏山土匪設下的關卡,當場被土匪擄走。
娘娘可能聽說過,冠綏山的土匪,窮凶極惡,他們有個規矩,凡是私闖他們地盤的,不管是誰,一律割下項上人頭,懸掛在山石上,以示震懾和警告……”
說著,陳同的聲音越來越低,幾不可聞:“那家丁說,第二天一早,土匪就掛出一顆血肉模糊的人頭,還貼了告示在山石上,說是昨天半夜有人私闖關卡,按照規矩,割下人頭示眾……”
蕙蘭木然地站著,仿佛對陳同的話充耳不聞。
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過了許久,她的腦海中突然響起一個清晰的聲音:父親死了,被土匪殺了!
這個聲音不斷在她腦海中回響,越來越響亮,一遍又一遍地折磨著她。每響起一次,她的心就像被刀子狠狠地捅了一下,她想要大聲尖叫,想要放聲痛哭,但她清楚自己的處境,隻能緊緊咬住嘴唇。
這樣的忍耐讓她的身體不住地顫抖。
終於,她抱住頭,踉蹌著後退了兩步,幾乎要跌倒在地。
在陳同和思菱低聲的驚呼聲中,一直在角落默默守候的思冰,連忙衝上前扶住了她。
蕙蘭倚著牆,好不容易才站穩,意識也逐漸恢複了清醒。
其實,早在這之前,鄧夫人被放回來,而鄧百川杳無音信時,蕙蘭就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
她知道以父親的性格,絕不會輕易屈服。很可能會因為激烈的反抗,導致林家痛下殺手。
但這也隻是她的猜測,雖然心中憂慮,但總還抱有一絲希望。
沒想到,現實竟然如此殘酷。
蕙蘭緊緊握起拳頭,心中猶如刀割一般,以至於指甲深深陷入肉裏都不覺得疼。
她恨透了這些殘忍的土匪。同時,她也更加痛恨寧安侯和端妃。恨他們心狠手辣,不擇手段,致使父親命喪黃泉。
她咬緊牙關,這一刻,她比任何時候都想要報複林氏父女,將他們碎屍萬段,讓他們不得好死。
當著陳同思菱的麵,蕙蘭強壓著內心洶湧而至的仇恨與悲痛,用低沉沙啞的嗓音,交代他們道:“你們走吧,思菱記得去找蘇太醫,查清楚端妃給大皇子吃的藥,究竟是什麽……陳同,你送思菱回醉心殿,走小路,莫要被人發現!”
陳同和思菱雖滿臉擔憂,但見夜色漸深,已近三更,隻得關切地囑咐蕙蘭節哀,而後緩緩離去。
他們走後,蕙蘭仍站在角門口,紋絲不動,直至雙腿麻木。
淚水緩緩溢出,在同樣麻木的臉上肆意流淌著。
許久,思冰走上前來,小心翼翼道:“娘娘,起風了,奴婢……扶您回去吧!”
蕙蘭沒有回答,任由思冰攙著她的手臂,繞過房後的小徑,走到她們住的小屋前。
站在屋門前,她默默佇立了片刻。
擦幹臉上的淚水,又調整了呼吸,才伸手開門。
父親的事,她想暫時先瞞著鄧蕙梅。
然而,在她推開房門的一刹那,卻不禁呆住了。
窗台上,一支細細的蠟燭,正安靜地燃燒著,散發出微弱的光芒。
燭光下,並非隻有鄧蕙梅一人,廢皇後宋氏竟然也在。
鄧蕙梅坐在床邊,而宋氏則端坐在床邊的椅子上,二人離得很近,似乎正在交談,且頗為投機。
蕙蘭萬沒想到,宋氏和姐姐竟有一日能坐在一起,心平氣和地聊天。
宋氏見她回來,趕忙站起身,掛著討好的笑容,溫和問道:“蘭貴妃回來了?”
鄧蕙梅也跟著解釋道:“蘭兒,皇……宋氏,她說有急事找你,我跟她說你出去散步了,她便在這兒等了一會兒!”
蕙蘭用沉穩的目光看著宋氏,她臉上依然帶著笑,語氣堅定地懇求道:“蘭貴妃可否借一步說話!”
剛剛聽到的那個悲痛的消息,如巨石般壓在蕙蘭心上,她沒有心情和宋氏寒暄,便直截了當地說:“有何事,在此說便是,姐姐和思冰都不是外人!”
宋氏遲疑了一下,有些結巴地說:“我……昨晚,見到熙兒了,我們母子……終於見麵了!”
蕙蘭點點頭,一臉沉靜。
宋氏愣住了,詫異地問她:“你……你一點兒都不驚訝嗎?”
蕙蘭直言道:“本宮看見了,也聽到了……昨夜,本宮在宮外散步,聽到你和大皇子在離宮正門口談話!”
宋氏更加吃驚了:“那你……你竟然……”
蕙蘭垂眸道:“本宮竟然沒有聲張?竟然沒有將你們當場抓獲?對嗎?你們母子將近一年未見麵,你思兒心切,難得重逢……本宮也是母親,自然知道想念自己的孩子是何滋味!”
宋氏的臉上露出感動的神情,淚水迅速充盈了眼眶。
蕙蘭審視著她,單刀直入地問道:“不過,你能見到大皇子,應該是有宮外的人相助吧?若本宮沒記錯,你曾說過,被囚禁離宮近一年,無人願幫你,就連把守離宮的侍衛,都不願替你給大皇子傳個口信。
那麽,如今是誰如此好心?竟能讓你們母子相見?”
宋氏猶豫了一下,很快就如實回答道:“是端妃……熙兒如今不是由端妃撫養嗎?幾天前,她傳了口諭,讓正門口的侍衛傳話進來,要本宮在五日後的子時一刻,就在正門口候著,她會讓熙兒來和本宮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