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惶急道:“鄧氏如何了?太醫呢?速傳太醫來看看!”
一片嘈雜中,陳同高喊:“血……太後快看,滿地是血……”蕙蘭再難忍受,瘋癲般從回廊台階一躍而下。
黑暗中,她踩著滿地雜草,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西牆根奔去。
陳同所言那幾個可怕字眼,在其腦海中不斷回響:血!滿地是血!
“何來之血?姐姐怎麽了?究竟發生何事?”
思冰始終跟在她身後,見此情形,急忙追上,扯住她衣襟,帶哭腔輕聲道:“娘娘,莫要過去,快回屋吧……”
她往前看了一眼,聲音即刻緊張得變了調:“娘娘,有人朝這邊來了,快回去,莫讓他們發現您!”
蕙蘭抬頭望去,果然,有影影綽綽的黑影,正自西牆根緩緩朝她移動。
隻聽有人輕聲道:“小心些,莫要絆倒了……”
思冰緊貼著牆根走了一段,又迅速折返回來,惶恐道:“娘娘,是大小姐,他們抬著大小姐過來了……奴婢剛剛也聽到了,大小姐對太後說她是趁你吃了藥睡著,才偷偷溜出來的……所以您快回房間候著,萬不可露出破綻!”
“抬著……姐姐是被抬著過來的!”盡管尚不清楚發生了何事,但此刻,強烈的不祥預感,已使蕙蘭心如刀割。
她跟隨思冰,重新沿著回廊,步履蹣跚地回到屋裏,在一片漆黑中,摸索著爬上床。
不過須臾,紛雜的腳步聲便由遠及近,緊接著,是急促的敲門聲。
思冰點亮蠟燭,旋即奔過去開了門。
門外,正是平日在正門值守的那兩個侍衛,隻見他們用一個竹床板抬著蕙梅,小心翼翼地跨入房門。
蕙蘭從床上驚坐起來,目光所及,是雙眸緊閉、一動不動的蕙梅。
燭光下,她的臉色慘白得嚇人,連一向紅潤的嘴唇,都毫無血色,呈現出病態的幹燥灰白。
蕙蘭的目光,掃視片刻,便驚恐地落在蕙梅的手臂上。
她驚恐地看到,蕙梅的一隻手臂,無力地垂著,隨著侍衛的搬抬動作,像斷了一般,不由自主地搖晃著。鮮紅的血,從她纖細的手腕處,順著她白皙修長的手指,淋漓而下。
今晚,蕙梅身著一件月白色的夾衫,和同色的襦裙。夾衫寬大的袖口處,早已被鮮血染紅。
滴落在地上的血,在光線晦暗的室內,呈現出濃重的黑色。一紅一黑,那麽刺眼,讓蕙蘭幾乎不忍直視。
這一刻,她的心仿佛被一隻手掌緊緊攥著,攥成小小的一團,壓抑得她幾乎無法呼吸。她的頭腦一片空白,幾乎是下意識地跳下了床,向門口撲去,痛苦地喊了一聲“姐姐”。
這聲“姐姐”一出口,瞬間,內心的絞痛,讓她冷汗涔涔,幾欲昏厥。
思冰急忙上前扶住她,她眼睜睜地看著侍衛將蕙梅抬下來,小心翼翼地放在床上。
蕙梅那隻流血的手臂,此時無力地垂在床側。鮮血,依然源源不斷地往下滴著。
蕙蘭回過神來,快步衝過去,一把掀起蕙梅的衣袖。
隻見蕙梅的手腕上,有一道觸目驚心的傷口。
蕙蘭扯下腰間的帕子,想要包紮傷口。但她的手指,卻不由自主地顫抖著。
好不容易,她才將帕子係緊。
然後,她捧著蕙梅那隻受傷的手,看著她臉色蒼白、氣息奄奄的樣子,又看著帕子迅速被鮮血染紅,頓時淚如泉湧:“姐姐,你醒醒,你怎麽了?你說話啊!”
身後,忽然傳來熟悉的聲音:“啟稟蘭貴妃,鄧氏在刺殺端妃時,也被端妃所傷……右手手腕的脈管被割斷了,但她卻隱瞞傷情,一言不發。
剛才,太後在西牆根那兒審問她,又是晚上,所以根本沒人注意到。直到她失血過多,體力不支摔倒時,微臣才發現滿地的鮮血……太後傳太醫過來,太醫說……”
陳同的聲音越來越低:“太醫說已經來不及了,鄧氏……她也拒絕包紮,說浪費時間,想趕緊回來,見您最後一麵!”
由於過於關注蕙梅的傷勢,蕙蘭竟然沒有注意到他也跟在後麵。這會兒,他一邊解釋著,一邊走了進來。
陳同的話,猶如晴天霹靂,讓蕙蘭難以置信。她瞪大眼睛看著他,拚命搖頭:“本宮不信,怎麽就來不及了……快傳太醫過來……快啊!”
陳同揮手讓那兩個侍衛退下,又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蕙梅,麵色凝重地對蕙蘭說:“娘娘,微臣不會騙你,真的沒救了……沒多少時間了,趁她還有意識,趕緊說幾句話吧!”
說完,他用眼神示意思冰隨他出去,並輕輕地關上了門。
室內,隻剩下了蕙蘭姐妹,一片死寂。
蕙蘭凝視著自己姐姐的臉,緩緩地趴在她的身邊,忍不住失聲痛哭:“姐姐,你怎麽這麽傻……為什麽不跟我說一聲就去冒這樣的險……”
聽到蕙蘭的哭聲,蕙梅終於睜開了眼睛。
她艱難地抬起另一隻手,輕柔地撫摸著蕙蘭的麵頰,嘴唇微微顫動,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蘭兒,別哭,也別傷心……姐姐做了太多對不起你的事,不值得你傷心……這是姐姐……唯一能為你做的了,也算是……彌補之前的過錯!”
淚水順著蕙蘭的臉頰,滴在了蕙梅的衣裳上。
蕙蘭泣不成聲:“端妃作惡多端,早已是罪大惡極了……你為什麽要為了她犧牲自己?”
蕙梅露出一個蒼白的笑容:“蘭兒,我……罪孽深重……活著,你、爹爹和娘,都會受到牽連……隻有我死了,你們才能自由自在,不被牽連。
我死了以後……不會再有人拿你的真實身份來……大做文章了。既然我注定要死……就不能死得毫無價值。我替你除掉端妃,以免……她再興風作浪……這樣一來,就沒有人能害你了……
待到聖上歸來,你便可安然生活。我們本是孿生姐妹,隻要你安好,我便此生無憾。我真懊悔,懊悔自己往昔太過任性,懊悔自己醒悟太遲……
蕙梅言罷,聲息漸弱,直至杳不可聞。覆在蕙蘭麵頰的手,亦無力滑落。
蕙蘭端坐床沿,透過朦朧淚眼,凝望蕙梅麵容。如此平靜,如此安詳,她仿若隻是沉睡,那張蒼白無血色的臉,卻一如往昔秀美。
良久,蕙蘭忐忑不安地推了推她,渾身戰栗,輕聲呼喚:“姐姐,姐姐……”
然而,蕙梅躺著紋絲未動,毫無反應。
蕙蘭伸出顫抖的手,放在她的鼻下,卻已感受不到絲毫溫度。
蕙蘭深知,最殘酷的時刻,終究還是降臨了。
她癱倒在地,禁不住放聲慟哭。
這一瞬,太多的往事,一股腦湧上蕙蘭心頭。
“我與姐姐,同年同月同日生,自幼一起長大。我們是姐妹,是兒時形影不離的玩伴,亦是少女時互訴衷腸的摯友。
那年,她入宮之日,我扯著她的衣袖,哭得肝腸寸斷;整整三年,我依舊住在我們共同的閨房,所有的陳設,都保留著她在時的模樣。
她懇求聖上讓母親帶我入宮省親,我喜出望外,卻未曾留意她的滿腹愁腸;
她不辭而別,留下一堆爛攤子給我。姐妹情分,自此生出嫌隙。
她自西南歸來,在雲若寺的小樹林,我們反目成仇,勢同水火;
津城的客棧裏,父親揮劍削去她的長發;
郊外的小山崗下,真相大白時,我們徹底分道揚鑣,恩斷義絕。
本以為,我與姐姐此生便是天各一方,再無相見之期。卻不想,她竟被端妃擄了回來,更不曾想,她曆經折磨後,終是大徹大悟,改過自新。
於太後跟前,她為我求情,據理力爭。
當我們一同被囚禁離宮,卻又重拾了真正的姐妹情。這些日子,她一直伴我左右,陪我度過一場場劫難。
今日夜間,她為了我,冒險行事,在鏟除端妃的同時,也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這些年,我雖怪她,怨她,恨她,然而,哪怕再傷心、再憤怒、再痛苦,我也從未想過要她死。她是我的姐姐,同父同母的親姐姐,與我流淌著相同的血液,有著一模一樣的麵容,我又如何舍得?”
蕙蘭蹲坐在地,懊惱、悔恨、內疚交織在一起。
不知過了多久,她猛然驚醒,撲在蕙梅身上,又叫了一聲“姐姐”。她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內心的一角,隨著蕙梅的離去,驟然變得空寂而荒蕪。
門無聲地被推開了,一陣秋風湧了進來,蕙蘭噙著淚水,遲鈍地看過去。
是宋氏!她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到蕙蘭身旁,與蕙蘭一同凝視著蕙梅。
許久,她長歎一聲:“莫要難過了,這……或許是她最好的歸宿!”
蕙蘭抬起頭,近乎呆滯地喃喃問道:“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
宋氏沒有看蕙蘭,隻是微微點頭。
蕙蘭忍不住厲聲喝問:“你早就知道她的打算,為何不阻止她?”
宋氏轉回頭,直視著蕙蘭,麵無表情地說:“你可還記得那晚,你從外麵回來,我與你姐姐正在房中促膝長談?
當時你很吃驚,你應該吃驚我們倆怎麽會坐在一起……按理來說,你姐姐這輩子,最恨的人應該是我了……你想不想知道我們都聊了些什麽?”
“那天晚上……沒錯,”蕙蘭想起來了。
那晚,她和思冰在西北角門見了思菱和陳同,也正是那天晚上,她得知了父親鄧百川被冠綏山土匪殺害的消息。
強忍悲痛回來後,發現蕙梅正坐在床邊,而宋氏則端坐在床邊的椅子上,她們倆離得很近,聊得甚是投機。
當時,蕙蘭很是疑惑,曾特意問了蕙梅,但她閃爍其詞地敷衍了幾句,蕙蘭因為太過困倦,就沒再追問。
“你們到底聊了什麽?” 蕙蘭帶著詢問的目光看向宋氏。
宋氏沉默了一會兒,終於緩緩地開口道:“那天晚上,我過來找你,談熙兒的事……你姐姐求我,讓我幫她找個機會,殺了端妃……
也就是說,早在那個時候,她已經動了這樣的心思…… 或者說,在她被關進離宮的那一刻,她已經下定決心,要替你除掉端妃這個心頭大患,以這種方式向你贖罪!”
蕙蘭身體震了一下,眼淚再一次流出來:“那你為什麽不告訴我?今天晚上,你是故意配合她的對不對?你故意在屋裏跟我說除掉端妃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你當時不住地向外看,姐姐她……她就在外麵聽著對不對?”
宋氏毫不掩飾:“對,今天晚上是個絕佳的機會,我就是故意讓她聽到的……我知道她在門外。端妃的那封信,也是我帶過去的。我催你離開以後,我們倆商量了對策……也是你姐姐讓我大喊大叫,把侍衛引過去的!”
待宋氏言罷,蕙蘭目光如炬,緊緊凝視她,冷然問道:“那你告訴本宮,姐姐的手腕,當真是端妃所割?”
宋氏毫無懼色,與蕙蘭對視,字斟句酌道:“非也,且她並非失血過多而亡……實乃,中毒身亡!”
蕙蘭滿臉狐疑,驚愕道:“你言何意?姐姐她……竟是中毒而亡?”
宋氏眼神平靜,頷首示意。
蕙蘭驚詫萬分,雙目圓睜,連珠炮般追問:“毒從何來?太醫緣何未曾查出?姐姐又為何未有……”
她戛然而止,如醍醐灌頂,心中謎團霎時煙消雲散。
蕙蘭直視宋氏,脫口而出:“可是端妃的藥粉……那晚,她離宮欲勸你,讓你唆使姐姐,將那毒藥粉摻入本宮膳食中……
本宮記憶猶新,端妃曾親口告知你,此藥粉毒發後,絕無中毒之跡象。”
宋氏頷首:“蘭貴妃果真睿智,正是如此。那晚風波平息後,我悄然將端妃所攜藥粉藏匿……”
她苦笑一聲,淒然道:“本欲留予己用,待某日生無可戀,便吞之了卻殘生。而後,你姐姐執意要替你鏟除端妃,求我獻策。
我深思熟慮,遂建議她將此藥粉摻入端妃膳食,令端妃自食惡果。你姐姐甚喜,稱此計可行,我便將藥粉分她一半……亦怪我,彼時未曾深思……”
一片嘈雜中,陳同高喊:“血……太後快看,滿地是血……”蕙蘭再難忍受,瘋癲般從回廊台階一躍而下。
黑暗中,她踩著滿地雜草,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西牆根奔去。
陳同所言那幾個可怕字眼,在其腦海中不斷回響:血!滿地是血!
“何來之血?姐姐怎麽了?究竟發生何事?”
思冰始終跟在她身後,見此情形,急忙追上,扯住她衣襟,帶哭腔輕聲道:“娘娘,莫要過去,快回屋吧……”
她往前看了一眼,聲音即刻緊張得變了調:“娘娘,有人朝這邊來了,快回去,莫讓他們發現您!”
蕙蘭抬頭望去,果然,有影影綽綽的黑影,正自西牆根緩緩朝她移動。
隻聽有人輕聲道:“小心些,莫要絆倒了……”
思冰緊貼著牆根走了一段,又迅速折返回來,惶恐道:“娘娘,是大小姐,他們抬著大小姐過來了……奴婢剛剛也聽到了,大小姐對太後說她是趁你吃了藥睡著,才偷偷溜出來的……所以您快回房間候著,萬不可露出破綻!”
“抬著……姐姐是被抬著過來的!”盡管尚不清楚發生了何事,但此刻,強烈的不祥預感,已使蕙蘭心如刀割。
她跟隨思冰,重新沿著回廊,步履蹣跚地回到屋裏,在一片漆黑中,摸索著爬上床。
不過須臾,紛雜的腳步聲便由遠及近,緊接著,是急促的敲門聲。
思冰點亮蠟燭,旋即奔過去開了門。
門外,正是平日在正門值守的那兩個侍衛,隻見他們用一個竹床板抬著蕙梅,小心翼翼地跨入房門。
蕙蘭從床上驚坐起來,目光所及,是雙眸緊閉、一動不動的蕙梅。
燭光下,她的臉色慘白得嚇人,連一向紅潤的嘴唇,都毫無血色,呈現出病態的幹燥灰白。
蕙蘭的目光,掃視片刻,便驚恐地落在蕙梅的手臂上。
她驚恐地看到,蕙梅的一隻手臂,無力地垂著,隨著侍衛的搬抬動作,像斷了一般,不由自主地搖晃著。鮮紅的血,從她纖細的手腕處,順著她白皙修長的手指,淋漓而下。
今晚,蕙梅身著一件月白色的夾衫,和同色的襦裙。夾衫寬大的袖口處,早已被鮮血染紅。
滴落在地上的血,在光線晦暗的室內,呈現出濃重的黑色。一紅一黑,那麽刺眼,讓蕙蘭幾乎不忍直視。
這一刻,她的心仿佛被一隻手掌緊緊攥著,攥成小小的一團,壓抑得她幾乎無法呼吸。她的頭腦一片空白,幾乎是下意識地跳下了床,向門口撲去,痛苦地喊了一聲“姐姐”。
這聲“姐姐”一出口,瞬間,內心的絞痛,讓她冷汗涔涔,幾欲昏厥。
思冰急忙上前扶住她,她眼睜睜地看著侍衛將蕙梅抬下來,小心翼翼地放在床上。
蕙梅那隻流血的手臂,此時無力地垂在床側。鮮血,依然源源不斷地往下滴著。
蕙蘭回過神來,快步衝過去,一把掀起蕙梅的衣袖。
隻見蕙梅的手腕上,有一道觸目驚心的傷口。
蕙蘭扯下腰間的帕子,想要包紮傷口。但她的手指,卻不由自主地顫抖著。
好不容易,她才將帕子係緊。
然後,她捧著蕙梅那隻受傷的手,看著她臉色蒼白、氣息奄奄的樣子,又看著帕子迅速被鮮血染紅,頓時淚如泉湧:“姐姐,你醒醒,你怎麽了?你說話啊!”
身後,忽然傳來熟悉的聲音:“啟稟蘭貴妃,鄧氏在刺殺端妃時,也被端妃所傷……右手手腕的脈管被割斷了,但她卻隱瞞傷情,一言不發。
剛才,太後在西牆根那兒審問她,又是晚上,所以根本沒人注意到。直到她失血過多,體力不支摔倒時,微臣才發現滿地的鮮血……太後傳太醫過來,太醫說……”
陳同的聲音越來越低:“太醫說已經來不及了,鄧氏……她也拒絕包紮,說浪費時間,想趕緊回來,見您最後一麵!”
由於過於關注蕙梅的傷勢,蕙蘭竟然沒有注意到他也跟在後麵。這會兒,他一邊解釋著,一邊走了進來。
陳同的話,猶如晴天霹靂,讓蕙蘭難以置信。她瞪大眼睛看著他,拚命搖頭:“本宮不信,怎麽就來不及了……快傳太醫過來……快啊!”
陳同揮手讓那兩個侍衛退下,又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蕙梅,麵色凝重地對蕙蘭說:“娘娘,微臣不會騙你,真的沒救了……沒多少時間了,趁她還有意識,趕緊說幾句話吧!”
說完,他用眼神示意思冰隨他出去,並輕輕地關上了門。
室內,隻剩下了蕙蘭姐妹,一片死寂。
蕙蘭凝視著自己姐姐的臉,緩緩地趴在她的身邊,忍不住失聲痛哭:“姐姐,你怎麽這麽傻……為什麽不跟我說一聲就去冒這樣的險……”
聽到蕙蘭的哭聲,蕙梅終於睜開了眼睛。
她艱難地抬起另一隻手,輕柔地撫摸著蕙蘭的麵頰,嘴唇微微顫動,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蘭兒,別哭,也別傷心……姐姐做了太多對不起你的事,不值得你傷心……這是姐姐……唯一能為你做的了,也算是……彌補之前的過錯!”
淚水順著蕙蘭的臉頰,滴在了蕙梅的衣裳上。
蕙蘭泣不成聲:“端妃作惡多端,早已是罪大惡極了……你為什麽要為了她犧牲自己?”
蕙梅露出一個蒼白的笑容:“蘭兒,我……罪孽深重……活著,你、爹爹和娘,都會受到牽連……隻有我死了,你們才能自由自在,不被牽連。
我死了以後……不會再有人拿你的真實身份來……大做文章了。既然我注定要死……就不能死得毫無價值。我替你除掉端妃,以免……她再興風作浪……這樣一來,就沒有人能害你了……
待到聖上歸來,你便可安然生活。我們本是孿生姐妹,隻要你安好,我便此生無憾。我真懊悔,懊悔自己往昔太過任性,懊悔自己醒悟太遲……
蕙梅言罷,聲息漸弱,直至杳不可聞。覆在蕙蘭麵頰的手,亦無力滑落。
蕙蘭端坐床沿,透過朦朧淚眼,凝望蕙梅麵容。如此平靜,如此安詳,她仿若隻是沉睡,那張蒼白無血色的臉,卻一如往昔秀美。
良久,蕙蘭忐忑不安地推了推她,渾身戰栗,輕聲呼喚:“姐姐,姐姐……”
然而,蕙梅躺著紋絲未動,毫無反應。
蕙蘭伸出顫抖的手,放在她的鼻下,卻已感受不到絲毫溫度。
蕙蘭深知,最殘酷的時刻,終究還是降臨了。
她癱倒在地,禁不住放聲慟哭。
這一瞬,太多的往事,一股腦湧上蕙蘭心頭。
“我與姐姐,同年同月同日生,自幼一起長大。我們是姐妹,是兒時形影不離的玩伴,亦是少女時互訴衷腸的摯友。
那年,她入宮之日,我扯著她的衣袖,哭得肝腸寸斷;整整三年,我依舊住在我們共同的閨房,所有的陳設,都保留著她在時的模樣。
她懇求聖上讓母親帶我入宮省親,我喜出望外,卻未曾留意她的滿腹愁腸;
她不辭而別,留下一堆爛攤子給我。姐妹情分,自此生出嫌隙。
她自西南歸來,在雲若寺的小樹林,我們反目成仇,勢同水火;
津城的客棧裏,父親揮劍削去她的長發;
郊外的小山崗下,真相大白時,我們徹底分道揚鑣,恩斷義絕。
本以為,我與姐姐此生便是天各一方,再無相見之期。卻不想,她竟被端妃擄了回來,更不曾想,她曆經折磨後,終是大徹大悟,改過自新。
於太後跟前,她為我求情,據理力爭。
當我們一同被囚禁離宮,卻又重拾了真正的姐妹情。這些日子,她一直伴我左右,陪我度過一場場劫難。
今日夜間,她為了我,冒險行事,在鏟除端妃的同時,也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這些年,我雖怪她,怨她,恨她,然而,哪怕再傷心、再憤怒、再痛苦,我也從未想過要她死。她是我的姐姐,同父同母的親姐姐,與我流淌著相同的血液,有著一模一樣的麵容,我又如何舍得?”
蕙蘭蹲坐在地,懊惱、悔恨、內疚交織在一起。
不知過了多久,她猛然驚醒,撲在蕙梅身上,又叫了一聲“姐姐”。她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內心的一角,隨著蕙梅的離去,驟然變得空寂而荒蕪。
門無聲地被推開了,一陣秋風湧了進來,蕙蘭噙著淚水,遲鈍地看過去。
是宋氏!她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到蕙蘭身旁,與蕙蘭一同凝視著蕙梅。
許久,她長歎一聲:“莫要難過了,這……或許是她最好的歸宿!”
蕙蘭抬起頭,近乎呆滯地喃喃問道:“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
宋氏沒有看蕙蘭,隻是微微點頭。
蕙蘭忍不住厲聲喝問:“你早就知道她的打算,為何不阻止她?”
宋氏轉回頭,直視著蕙蘭,麵無表情地說:“你可還記得那晚,你從外麵回來,我與你姐姐正在房中促膝長談?
當時你很吃驚,你應該吃驚我們倆怎麽會坐在一起……按理來說,你姐姐這輩子,最恨的人應該是我了……你想不想知道我們都聊了些什麽?”
“那天晚上……沒錯,”蕙蘭想起來了。
那晚,她和思冰在西北角門見了思菱和陳同,也正是那天晚上,她得知了父親鄧百川被冠綏山土匪殺害的消息。
強忍悲痛回來後,發現蕙梅正坐在床邊,而宋氏則端坐在床邊的椅子上,她們倆離得很近,聊得甚是投機。
當時,蕙蘭很是疑惑,曾特意問了蕙梅,但她閃爍其詞地敷衍了幾句,蕙蘭因為太過困倦,就沒再追問。
“你們到底聊了什麽?” 蕙蘭帶著詢問的目光看向宋氏。
宋氏沉默了一會兒,終於緩緩地開口道:“那天晚上,我過來找你,談熙兒的事……你姐姐求我,讓我幫她找個機會,殺了端妃……
也就是說,早在那個時候,她已經動了這樣的心思…… 或者說,在她被關進離宮的那一刻,她已經下定決心,要替你除掉端妃這個心頭大患,以這種方式向你贖罪!”
蕙蘭身體震了一下,眼淚再一次流出來:“那你為什麽不告訴我?今天晚上,你是故意配合她的對不對?你故意在屋裏跟我說除掉端妃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你當時不住地向外看,姐姐她……她就在外麵聽著對不對?”
宋氏毫不掩飾:“對,今天晚上是個絕佳的機會,我就是故意讓她聽到的……我知道她在門外。端妃的那封信,也是我帶過去的。我催你離開以後,我們倆商量了對策……也是你姐姐讓我大喊大叫,把侍衛引過去的!”
待宋氏言罷,蕙蘭目光如炬,緊緊凝視她,冷然問道:“那你告訴本宮,姐姐的手腕,當真是端妃所割?”
宋氏毫無懼色,與蕙蘭對視,字斟句酌道:“非也,且她並非失血過多而亡……實乃,中毒身亡!”
蕙蘭滿臉狐疑,驚愕道:“你言何意?姐姐她……竟是中毒而亡?”
宋氏眼神平靜,頷首示意。
蕙蘭驚詫萬分,雙目圓睜,連珠炮般追問:“毒從何來?太醫緣何未曾查出?姐姐又為何未有……”
她戛然而止,如醍醐灌頂,心中謎團霎時煙消雲散。
蕙蘭直視宋氏,脫口而出:“可是端妃的藥粉……那晚,她離宮欲勸你,讓你唆使姐姐,將那毒藥粉摻入本宮膳食中……
本宮記憶猶新,端妃曾親口告知你,此藥粉毒發後,絕無中毒之跡象。”
宋氏頷首:“蘭貴妃果真睿智,正是如此。那晚風波平息後,我悄然將端妃所攜藥粉藏匿……”
她苦笑一聲,淒然道:“本欲留予己用,待某日生無可戀,便吞之了卻殘生。而後,你姐姐執意要替你鏟除端妃,求我獻策。
我深思熟慮,遂建議她將此藥粉摻入端妃膳食,令端妃自食惡果。你姐姐甚喜,稱此計可行,我便將藥粉分她一半……亦怪我,彼時未曾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