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言及此處,停頓下來,凝視著蕙蘭,許久才繼續道:“你姐姐手腕上的傷口,亦是她自己所為……她將瓷片藏匿於袖中,在太後審訊她時,先是偷偷劃開手腕的脈管;失血過多跌倒後,又借機服用了端妃的毒藥。
前者,是為了諉罪端妃,掩蓋自己自殘的真相;後者,是擔心死不徹底,再度被人救活……她如此雙管齊下,顯然是下定決心求死!”
宋氏的這番話,令蕙蘭心如刀絞。
淚水在她臉上肆意流淌,她並未擦拭,隻是淚流滿麵地問道:“所以,她騙了你……姐姐拿走那藥,是存心給自己用的……”
宋氏微微閉目,慨歎道:“是啊,今日晚間,我趕到西牆根,見你姐姐竟以碎瓷片刺殺端妃,第一反應便是她癡了。既有毒藥,神不知鬼不覺便能除掉端妃,何必用如此危險之法……損人不利己。
直至後來,你走後,她低聲怒吼,命我設法將侍衛引來,我才徹底明白她的意圖。她啊,非但不癡,而且此次比任何人都考慮周全。之所以不給端妃下毒,是懼怕牽連於你。
你想,下毒乃是暗中所為,是無聲無息的,若端妃無緣無故死去,首先遭懷疑的,必定是你。而這般大張旗鼓的刺殺,誰是凶手,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你姐姐又故意讓我大喊大叫,引來當值侍衛,將她當場擒拿。便是要徹底與你撇清關係,證明此事與你毫無瓜葛!”
蕙蘭以手掩麵,嗚咽不止。
宋氏的話語,依舊在她耳畔回蕩:“我想,自你姐姐被端妃送至太後跟前,又與你一同被囚禁離宮後,她便已決心赴死。無論你是否認同,你姐姐如此抉擇,於你於她,皆是最佳之選。
而今,她殺了端妃,臨終前還為你求情,更讓太後明白,是你從端妃處得來了治療秋疫的藥方。目前,太後正為秋疫憂心忡忡,你此功足以消除太後對你的成見。
此後,太後應該不會再追究你先前冒充姐姐入宮、所謂的欺君之罪了。即便有人重提舊事,你姐姐已逝,死無對證,亦難掀起波瀾。
更為重要的是,你姐姐這一去,她昔日之過也隨之消散。不然,你試想,單是她與章威私奔這一條,太後豈會輕易放過。即便饒她性命,也必是終身囚禁離宮,如此生不如死,倒不如一了百了……
說實在的,我著實羨慕你姐姐,當機立斷,毫不拖泥帶水。而我,尚有牽掛,難以狠心……”
蕙蘭鬆開手,順勢抹去眼淚。
宋氏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好了,你不必再懼怕端妃依仗其兄林鴻飛卷土重來了,此等陰險狠辣之人,總算徹底完蛋了……
我估量太後不會對外宣稱端妃遭人刺殺,而會稱她死於秋疫……說她捂著藥方,本欲害人,卻終害己……如此理由,再合理不過。”
蕙蘭深深地看了宋氏一眼,意味深長地問:“端妃……真的死了嗎?本宮倒不想讓她就這麽輕易死去,便宜了她!”
宋氏一怔,頓了頓,反問道:“蘭貴妃這是何意?適才當著太後的麵,陳同已然言明……”
蕙蘭示意宋氏莫要再言。稍作停頓,深吸一口氣,對守在門邊的思冰說:“傳陳同進來,本宮有話要問他!”
陳同一直在廊下候著,未曾離開。思冰呼喊一聲,他旋即入內。
蕙蘭直截了當地問道:“本宮適才聽你向太後稟報,言端妃命在須臾,幾無生還之望……如今她狀況如何?究竟是生是死?”
陳同猶豫不決,看了宋氏一眼,欲言又止。
蕙蘭下令道:“說吧……如實道來!”
陳同這才字斟句酌地答道:“啟稟娘娘,微臣適才……確實說了謊,端妃身負重傷,但並非絕無生路。
微臣之所以如此對太後言說,實存私心,特來請示娘娘,是否要……示意太醫……直接宣告端妃不治身亡,已然殞命?”
蕙蘭冷笑道:“未死,甚好……”
話未說完,門外,忽然傳來思冰緊張的聲音:“太後……駕到!”
陳同和宋氏皆是一愣,臉上皆現驚惶之色。
蕙蘭卻頗為鎮定,話中有話地對他們說:“太後此來甚巧,端妃之事,必得太後恩準。否則,僅憑本宮一己之力,實難達成!”
宋氏疑惑地看向她,正欲發問,太後已然走了進來。
她先是環顧四周,繼而,目光落在蕙梅的遺體上,神色凝重地歎道:“鄧氏……已然故去了?”
蕙蘭頷首,俯身跪下:“臣妾給太後請安!”
太後端詳蕙蘭片刻,用幾不可聞的聲音說:“你姐姐她……去了也好,去了……哀家也不必為難了!”
說罷,她步履沉穩地走到蕙蘭麵前,伸手將她扶起,麵色凝重道:“蘭貴妃,時候不早了,趁著此刻夜深人靜,不會有人出沒,將你姐姐送出去吧……這段時間,真是難為你了。”
蕙蘭心中一震,這是太後第一次如此神色嚴肅地跟自己說話。
太後繼續道:“你姐姐被端妃送到哀家麵前,講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哀家隻能將你們姐妹二人雙雙囚禁離宮。這麽做,既是為了保你,也是想盡量瞞著此事,免得傳揚出去……真要是鬧得滿城風雨盡人皆知,蘭貴妃你日後還如何……”
她止住話頭,不再多言,而是話鋒一轉,又提及蕙梅:“你姐姐的後事,切不可大張旗鼓。她……沒有諡號,也不能入皇陵……至於緣由,無需哀家多言,你自然心知肚明……
有些錯,一旦犯下,就再無回旋餘地……所以,哀家會派人在京郊尋一處墓地,悄悄將她安葬。如此,既讓她有所歸依,又不會太過顯眼!”
蕙蘭扭過頭去,走到床邊,下意識握住蕙梅的手。
自她與章威私奔那一刻起,便已不再是皇上的嬪妃,自然無緣入皇陵。
所以,太後所言,蕙蘭明白;她的安排,蕙蘭也隻能接受。
蕙蘭強忍著內心的悲痛,對太後道:“臣妾並無異議,隻求太後先不要將姐姐的死訊告知母親,臣妾……怕她承受不住!”
太後長歎一聲:“你放心,你母親那邊,哀家自會妥善處置!”
蕙蘭正在思忖著如何向太後稟報端妃的事,太後卻突然話鋒一轉,主動說道:“此次藥方之事,幸虧有你。否則,若端妃的陰謀得逞,京城和宮內秋疫同時蔓延,後果將不堪設想。
林正修的這張方子,堪稱無價之寶。十年前,正是他的這張方子,拯救了京城成千上萬的百姓。那時,皇上尚未登基,先皇臥病在床,諸位皇子為爭奪皇位,可謂費盡心機……趁著瘟疫肆虐,他們都想拉攏林正修,將這張方子據為己有,以增加奪嫡的籌碼。
而這林正修,偏偏是個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他不願為任何一方效力,所以周旋一番,待瘟疫消散後,便悄然離去,離開京城,從此杳無音訊。直到四年前,他從雲南回京,住進了位於青岩山的林家別院。
那次,皇上想讓寧安侯說服林正修,讓他到太醫院任職。他當時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期間還曾幾次進宮,為熙兒診治腿疾。誰也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麽,半個月後,林正修的馬受驚,馬車側翻,他也當場身亡……哀家一直以為林正修的藥方已經失傳,卻不想一直在端妃手中……”
機會終於來了,蕙蘭毫不避諱地說道:“太後,依臣妾之見,林正修不可能將如此重要的方子傳給端妃。這其中,定有內情。極有可能是端妃為得到叔父的珍藏秘方,蓄意謀害林正修……
以林氏父女的陰險惡毒,他們完全做得出來。而端妃,她得到藥方,也絕非是為了治病救人,而是為了達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她的親筆信,太後也看過了,知道臣妾並非蓄意汙蔑她!”
太後緊咬著牙關說道:“哀家如何不知,就拿此次事件來說,她不僅妄圖讓秋疫擴散,還想讓哀家也染上秋疫。哀家年事已高,死不足惜,但是慈寧宮裏,還住著三位皇子呢,大皇子的身子才剛恢複些,爍兒尚且不滿周歲。若是這些孩子不幸染上,恐怕就……”
她舒了口氣,臉上仍有後怕之色。緊接著,她再次看向蕙蘭,溫和地說:“還好你機敏,及時察覺了端妃的陰謀,回想起來真是後怕……哀家向來賞罰分明,此次,你算是立了大功,哀家記下了。待皇帝歸來,定會讓他好好賞賜你的!”
說罷,她的聲音突然拔高:“至於端妃……陳同,你速去傳哀家旨意,責令太醫,無需再救端妃了,她……死有餘辜。同時,全力緝拿寧安侯!
本來,哀家考慮到榮威將軍在前線奮勇殺敵,如果此時處死他的父親和妹妹,恐怕會令他心寒,故而一直猶豫不決……現在看來,林氏父女作惡多端,死有餘辜!”
陳同點點頭,語氣沉重地說:“微臣這些日子,也一直暗中派人搜尋寧安侯的下落,卻遲遲沒有消息……”
蕙蘭沉思片刻,走到太後麵前,緩緩跪下:“太後娘娘,臣妾有一計策,讓太醫救治端妃……然後,將她重傷垂危,尚有一息的消息,散布出去!”
她的話讓宋氏和陳同皆是一驚,二人一同看向她,滿臉疑惑。
太後卻是眼中一亮,沉凝道:“引蛇出洞,暗中一舉殲滅……如此,既無需大動幹戈,亦不會人盡皆知,待榮威將軍歸來,隻說是一場意外……”
蕙蘭頷首,輕聲補充道:“不僅如此,若太後此時搜捕寧安侯,將其收監候刑。待皇上回宮後,必左右為難。
下旨處死寧安侯,會令榮威將軍這等功臣心生不滿;饒寧安侯不死,以其所犯罪行,又難平眾怒。
故在皇上凱旋之前,務必將寧安侯與端妃妥善處置。皇上歸來後,可網開一麵,將收監的林家老小,盡數無罪釋放……
原本所有罪責,皆是端妃與寧安侯所為,與他人並無關聯……如此一來,化殺為放,便可徹底籠絡榮威將軍,使其對皇上感恩戴德!”
太後目光深邃,凝視著蕙蘭,許久,微微一笑:“蘭貴妃之意,狠辣之事皆由哀家先行做下。待皇上歸來,所留皆是善舉,從而博得寬宏大量善待功臣之名?”
蕙蘭心跳驟然加速,暗自觀察太後神色,卻看不出其喜怒,索性橫下心來,正容道:“太後此言差矣,臣妾如此建議,實不想讓皇上,亦不想讓太後遭人非議。畢竟,寧安侯在皇上登基時,曾立下不世之功。
太後方才也言,待榮威將軍歸來,隻說是一場意外……實則,不止榮威將軍,世人所見,皆是端妃與寧安侯之惡貫滿盈,而太後卻念及林家之功和榮威將軍之麵,一再寬容。
是寧安侯不知悔改,畏罪潛逃後,又心生惡念,陰差陽錯中丟了性命……故而,事了之後,無人會言太後心狠手辣!”
蕙蘭邊說邊注視著太後的神情,見太後臉上的笑意愈發深沉,這才放下心來。
待她言罷,太後長出一口氣,如釋重負道:“蘭貴妃考慮得甚是周全,哀家多日來的煩惱,總算可以放下了……那此事,就交由你親自操辦。
哀家這些日子也疲累了,往後後宮諸事,蘭貴妃你就多費些心思吧。
明日一早,哀家便下旨,準你搬回醉心殿,重新執掌後宮事務!”
蕙蘭上前一步,誠摯道:“謝太後,隻是臣妾此時離開,便等於給寧安侯提了醒,他警覺之下,多半不會上鉤……所以臣妾這些日子還須在離宮守著,直至……所有後顧之憂皆圓滿解決!”
太後沉思片刻,握住蕙蘭的手,放在掌心拍了拍,關切道:“如此也好,隻是委屈你了,要在離宮多住些時日……至於此計的細節,你們再好好商議商議……而後吩咐陳同,盡快安排下去!”
說著,她看了一眼宋氏和陳同,笑道:“能從端妃手中套出這張珍貴的藥方,若無旁人配合,僅憑蘭貴妃你一己之力,定然是不行的。
故而,蘭貴妃身邊的智囊,皆是個中翹楚……哀家信得過你們,定能將此事辦妥。
蘭貴妃你自己亦要多加小心。說起此事,皇上遠在西北戰場,而後宮,亦如戰場。這麽多年,早該來一次徹底清理了。
你與皇上雖相距千裏,卻也算並肩作戰。哀家等著,等著皇上擊潰匈奴,平定西北;也等著蘭貴妃鏟除奸邪,穩定後宮。如此,哀家便可了無牽掛,安享晚年了。”
前者,是為了諉罪端妃,掩蓋自己自殘的真相;後者,是擔心死不徹底,再度被人救活……她如此雙管齊下,顯然是下定決心求死!”
宋氏的這番話,令蕙蘭心如刀絞。
淚水在她臉上肆意流淌,她並未擦拭,隻是淚流滿麵地問道:“所以,她騙了你……姐姐拿走那藥,是存心給自己用的……”
宋氏微微閉目,慨歎道:“是啊,今日晚間,我趕到西牆根,見你姐姐竟以碎瓷片刺殺端妃,第一反應便是她癡了。既有毒藥,神不知鬼不覺便能除掉端妃,何必用如此危險之法……損人不利己。
直至後來,你走後,她低聲怒吼,命我設法將侍衛引來,我才徹底明白她的意圖。她啊,非但不癡,而且此次比任何人都考慮周全。之所以不給端妃下毒,是懼怕牽連於你。
你想,下毒乃是暗中所為,是無聲無息的,若端妃無緣無故死去,首先遭懷疑的,必定是你。而這般大張旗鼓的刺殺,誰是凶手,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你姐姐又故意讓我大喊大叫,引來當值侍衛,將她當場擒拿。便是要徹底與你撇清關係,證明此事與你毫無瓜葛!”
蕙蘭以手掩麵,嗚咽不止。
宋氏的話語,依舊在她耳畔回蕩:“我想,自你姐姐被端妃送至太後跟前,又與你一同被囚禁離宮後,她便已決心赴死。無論你是否認同,你姐姐如此抉擇,於你於她,皆是最佳之選。
而今,她殺了端妃,臨終前還為你求情,更讓太後明白,是你從端妃處得來了治療秋疫的藥方。目前,太後正為秋疫憂心忡忡,你此功足以消除太後對你的成見。
此後,太後應該不會再追究你先前冒充姐姐入宮、所謂的欺君之罪了。即便有人重提舊事,你姐姐已逝,死無對證,亦難掀起波瀾。
更為重要的是,你姐姐這一去,她昔日之過也隨之消散。不然,你試想,單是她與章威私奔這一條,太後豈會輕易放過。即便饒她性命,也必是終身囚禁離宮,如此生不如死,倒不如一了百了……
說實在的,我著實羨慕你姐姐,當機立斷,毫不拖泥帶水。而我,尚有牽掛,難以狠心……”
蕙蘭鬆開手,順勢抹去眼淚。
宋氏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好了,你不必再懼怕端妃依仗其兄林鴻飛卷土重來了,此等陰險狠辣之人,總算徹底完蛋了……
我估量太後不會對外宣稱端妃遭人刺殺,而會稱她死於秋疫……說她捂著藥方,本欲害人,卻終害己……如此理由,再合理不過。”
蕙蘭深深地看了宋氏一眼,意味深長地問:“端妃……真的死了嗎?本宮倒不想讓她就這麽輕易死去,便宜了她!”
宋氏一怔,頓了頓,反問道:“蘭貴妃這是何意?適才當著太後的麵,陳同已然言明……”
蕙蘭示意宋氏莫要再言。稍作停頓,深吸一口氣,對守在門邊的思冰說:“傳陳同進來,本宮有話要問他!”
陳同一直在廊下候著,未曾離開。思冰呼喊一聲,他旋即入內。
蕙蘭直截了當地問道:“本宮適才聽你向太後稟報,言端妃命在須臾,幾無生還之望……如今她狀況如何?究竟是生是死?”
陳同猶豫不決,看了宋氏一眼,欲言又止。
蕙蘭下令道:“說吧……如實道來!”
陳同這才字斟句酌地答道:“啟稟娘娘,微臣適才……確實說了謊,端妃身負重傷,但並非絕無生路。
微臣之所以如此對太後言說,實存私心,特來請示娘娘,是否要……示意太醫……直接宣告端妃不治身亡,已然殞命?”
蕙蘭冷笑道:“未死,甚好……”
話未說完,門外,忽然傳來思冰緊張的聲音:“太後……駕到!”
陳同和宋氏皆是一愣,臉上皆現驚惶之色。
蕙蘭卻頗為鎮定,話中有話地對他們說:“太後此來甚巧,端妃之事,必得太後恩準。否則,僅憑本宮一己之力,實難達成!”
宋氏疑惑地看向她,正欲發問,太後已然走了進來。
她先是環顧四周,繼而,目光落在蕙梅的遺體上,神色凝重地歎道:“鄧氏……已然故去了?”
蕙蘭頷首,俯身跪下:“臣妾給太後請安!”
太後端詳蕙蘭片刻,用幾不可聞的聲音說:“你姐姐她……去了也好,去了……哀家也不必為難了!”
說罷,她步履沉穩地走到蕙蘭麵前,伸手將她扶起,麵色凝重道:“蘭貴妃,時候不早了,趁著此刻夜深人靜,不會有人出沒,將你姐姐送出去吧……這段時間,真是難為你了。”
蕙蘭心中一震,這是太後第一次如此神色嚴肅地跟自己說話。
太後繼續道:“你姐姐被端妃送到哀家麵前,講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哀家隻能將你們姐妹二人雙雙囚禁離宮。這麽做,既是為了保你,也是想盡量瞞著此事,免得傳揚出去……真要是鬧得滿城風雨盡人皆知,蘭貴妃你日後還如何……”
她止住話頭,不再多言,而是話鋒一轉,又提及蕙梅:“你姐姐的後事,切不可大張旗鼓。她……沒有諡號,也不能入皇陵……至於緣由,無需哀家多言,你自然心知肚明……
有些錯,一旦犯下,就再無回旋餘地……所以,哀家會派人在京郊尋一處墓地,悄悄將她安葬。如此,既讓她有所歸依,又不會太過顯眼!”
蕙蘭扭過頭去,走到床邊,下意識握住蕙梅的手。
自她與章威私奔那一刻起,便已不再是皇上的嬪妃,自然無緣入皇陵。
所以,太後所言,蕙蘭明白;她的安排,蕙蘭也隻能接受。
蕙蘭強忍著內心的悲痛,對太後道:“臣妾並無異議,隻求太後先不要將姐姐的死訊告知母親,臣妾……怕她承受不住!”
太後長歎一聲:“你放心,你母親那邊,哀家自會妥善處置!”
蕙蘭正在思忖著如何向太後稟報端妃的事,太後卻突然話鋒一轉,主動說道:“此次藥方之事,幸虧有你。否則,若端妃的陰謀得逞,京城和宮內秋疫同時蔓延,後果將不堪設想。
林正修的這張方子,堪稱無價之寶。十年前,正是他的這張方子,拯救了京城成千上萬的百姓。那時,皇上尚未登基,先皇臥病在床,諸位皇子為爭奪皇位,可謂費盡心機……趁著瘟疫肆虐,他們都想拉攏林正修,將這張方子據為己有,以增加奪嫡的籌碼。
而這林正修,偏偏是個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他不願為任何一方效力,所以周旋一番,待瘟疫消散後,便悄然離去,離開京城,從此杳無音訊。直到四年前,他從雲南回京,住進了位於青岩山的林家別院。
那次,皇上想讓寧安侯說服林正修,讓他到太醫院任職。他當時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期間還曾幾次進宮,為熙兒診治腿疾。誰也不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麽,半個月後,林正修的馬受驚,馬車側翻,他也當場身亡……哀家一直以為林正修的藥方已經失傳,卻不想一直在端妃手中……”
機會終於來了,蕙蘭毫不避諱地說道:“太後,依臣妾之見,林正修不可能將如此重要的方子傳給端妃。這其中,定有內情。極有可能是端妃為得到叔父的珍藏秘方,蓄意謀害林正修……
以林氏父女的陰險惡毒,他們完全做得出來。而端妃,她得到藥方,也絕非是為了治病救人,而是為了達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她的親筆信,太後也看過了,知道臣妾並非蓄意汙蔑她!”
太後緊咬著牙關說道:“哀家如何不知,就拿此次事件來說,她不僅妄圖讓秋疫擴散,還想讓哀家也染上秋疫。哀家年事已高,死不足惜,但是慈寧宮裏,還住著三位皇子呢,大皇子的身子才剛恢複些,爍兒尚且不滿周歲。若是這些孩子不幸染上,恐怕就……”
她舒了口氣,臉上仍有後怕之色。緊接著,她再次看向蕙蘭,溫和地說:“還好你機敏,及時察覺了端妃的陰謀,回想起來真是後怕……哀家向來賞罰分明,此次,你算是立了大功,哀家記下了。待皇帝歸來,定會讓他好好賞賜你的!”
說罷,她的聲音突然拔高:“至於端妃……陳同,你速去傳哀家旨意,責令太醫,無需再救端妃了,她……死有餘辜。同時,全力緝拿寧安侯!
本來,哀家考慮到榮威將軍在前線奮勇殺敵,如果此時處死他的父親和妹妹,恐怕會令他心寒,故而一直猶豫不決……現在看來,林氏父女作惡多端,死有餘辜!”
陳同點點頭,語氣沉重地說:“微臣這些日子,也一直暗中派人搜尋寧安侯的下落,卻遲遲沒有消息……”
蕙蘭沉思片刻,走到太後麵前,緩緩跪下:“太後娘娘,臣妾有一計策,讓太醫救治端妃……然後,將她重傷垂危,尚有一息的消息,散布出去!”
她的話讓宋氏和陳同皆是一驚,二人一同看向她,滿臉疑惑。
太後卻是眼中一亮,沉凝道:“引蛇出洞,暗中一舉殲滅……如此,既無需大動幹戈,亦不會人盡皆知,待榮威將軍歸來,隻說是一場意外……”
蕙蘭頷首,輕聲補充道:“不僅如此,若太後此時搜捕寧安侯,將其收監候刑。待皇上回宮後,必左右為難。
下旨處死寧安侯,會令榮威將軍這等功臣心生不滿;饒寧安侯不死,以其所犯罪行,又難平眾怒。
故在皇上凱旋之前,務必將寧安侯與端妃妥善處置。皇上歸來後,可網開一麵,將收監的林家老小,盡數無罪釋放……
原本所有罪責,皆是端妃與寧安侯所為,與他人並無關聯……如此一來,化殺為放,便可徹底籠絡榮威將軍,使其對皇上感恩戴德!”
太後目光深邃,凝視著蕙蘭,許久,微微一笑:“蘭貴妃之意,狠辣之事皆由哀家先行做下。待皇上歸來,所留皆是善舉,從而博得寬宏大量善待功臣之名?”
蕙蘭心跳驟然加速,暗自觀察太後神色,卻看不出其喜怒,索性橫下心來,正容道:“太後此言差矣,臣妾如此建議,實不想讓皇上,亦不想讓太後遭人非議。畢竟,寧安侯在皇上登基時,曾立下不世之功。
太後方才也言,待榮威將軍歸來,隻說是一場意外……實則,不止榮威將軍,世人所見,皆是端妃與寧安侯之惡貫滿盈,而太後卻念及林家之功和榮威將軍之麵,一再寬容。
是寧安侯不知悔改,畏罪潛逃後,又心生惡念,陰差陽錯中丟了性命……故而,事了之後,無人會言太後心狠手辣!”
蕙蘭邊說邊注視著太後的神情,見太後臉上的笑意愈發深沉,這才放下心來。
待她言罷,太後長出一口氣,如釋重負道:“蘭貴妃考慮得甚是周全,哀家多日來的煩惱,總算可以放下了……那此事,就交由你親自操辦。
哀家這些日子也疲累了,往後後宮諸事,蘭貴妃你就多費些心思吧。
明日一早,哀家便下旨,準你搬回醉心殿,重新執掌後宮事務!”
蕙蘭上前一步,誠摯道:“謝太後,隻是臣妾此時離開,便等於給寧安侯提了醒,他警覺之下,多半不會上鉤……所以臣妾這些日子還須在離宮守著,直至……所有後顧之憂皆圓滿解決!”
太後沉思片刻,握住蕙蘭的手,放在掌心拍了拍,關切道:“如此也好,隻是委屈你了,要在離宮多住些時日……至於此計的細節,你們再好好商議商議……而後吩咐陳同,盡快安排下去!”
說著,她看了一眼宋氏和陳同,笑道:“能從端妃手中套出這張珍貴的藥方,若無旁人配合,僅憑蘭貴妃你一己之力,定然是不行的。
故而,蘭貴妃身邊的智囊,皆是個中翹楚……哀家信得過你們,定能將此事辦妥。
蘭貴妃你自己亦要多加小心。說起此事,皇上遠在西北戰場,而後宮,亦如戰場。這麽多年,早該來一次徹底清理了。
你與皇上雖相距千裏,卻也算並肩作戰。哀家等著,等著皇上擊潰匈奴,平定西北;也等著蘭貴妃鏟除奸邪,穩定後宮。如此,哀家便可了無牽掛,安享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