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報榜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衙門的人敲鑼打鼓前來報榜的時候,袁二爺正領著三個兒子在地裏挖紅薯。
遠遠就聽見張狗蛋飛奔過來,“袁二爺爺,快回家,衙門報喜的人來了,您家袁旭考中秀才啦!”
袁二爺頓時就把手裏土揚歪了,灑了旁邊袁三郎一身都是,然後就見老爺子把泥鍬一扔,張著兩隻手大笑著往家跑。
袁大郎瞧著,他爹簡直快樂瘋了,隻好撿起他扔在地裏的泥鍬跟了上去。
這活還幹什麽?當然是回家啦!
袁二爺剛到村的時候,那一隊衙役正在發放黃花箋,村裏人見了,忙喊道:“袁二爺一家回來了。”
黃花箋也就是這個時代的錄取通知書。
為首的衙役高聲念著那灑金箋貼上的字,“捷報:貴府少老爺袁名曉癸酉年廬州府院試中試第四名。學官報金聊元,何建中。”
念完後雙手遞給袁大爺,袁大爺忙從袖口中掏出一包喜錢,道:“辛苦官爺們,小小心意,不成敬意,還請官爺們進屋喝茶。”
那為首的人捏著不輕的錢袋子笑眯眯地道:“不敢打擾,在下還有另外一家的名帖要送,還請老漢指個方向。”
袁大爺見此也不好耽擱,指了袁立仁給他們帶路。
那一班衙役重新吹吹打打的聲音傳來時,袁二爺和袁大郎剛換好衣服,聽見聲音越來越近,便不住地催促袁三郎,“水燒開了沒?茶葉是用的過年買的那種不?”
直催得袁三郎心頭冒火,手上的扇子猛搖,口裏更是嘟囔著:“這水怎麽還不開?”
袁二爺一行人剛換好衣服,拿好荷包便迎到門外,那衙役站定,拿出一張黃花箋來,象征性得問道:“這裏可是登科秀才袁旭宅邸?”
袁二爺高聲應道:“是。”許是因為太激動,長長的尾音都有些尖利了。
人群中一見袁二爺喜成這樣,好一陣哄笑。
袁二爺隻裝作不見,傾心聽著那為首的衙役念著箋貼:“捷報:貴府少老爺袁名旭癸酉年廬州府院試中試第六名。學官報金聊元,何建中。”
袁二爺忽然熱淚盈眶,雙手接過那薄薄的黃花灑金箋,高聲謝道:“謝官爺。”
原本還嬉笑的人群陡然一靜,紛紛與身邊人對視一眼。
也是,袁二爺也算如願以償了。
袁大郎倒是鎮定得多,忙把他爹準備的荷包從袖子裏掏出,塞到那衙役的手裏,還笑著道:“讓眾位官爺見笑了,二郎三郎,請眾位官爺進屋喝茶。”
報榜的衙役也是見慣了的,一邊笑著點頭,一邊說道:“喜事,老人家高興的,能理解,我們這忙了一上午,那就叨擾討杯水喝喝。”
袁家村的村民與袁二爺相熟的,則紛紛上前來打趣他:“二爺,雙喜臨門啊!前兩日得了個寶貝孫女,今兒大孫又中了秀才,就這您還抹眼淚呢!”“二爺,這回不開個三天的流水席,怕是說不過去了吧!”
袁二爺被他們一番打趣,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隻揩了揩眼淚,說道:“放心,放心,保管叫你們吃好喝好。”氣氛這才重新活躍了起來。
袁二郎前兩日新添了個閨女,一家人今天早上才回來,誰知今兒就到了秀才報榜的時候。
袁二郎拿出袁未給做的喜餅,這是今早回村特意帶回來的,分了一些給村民,剩下的都在這裏了。
橙黃的酥皮上印了福祿壽喜四個紅字,裏麵是肉鬆、紅豆沙、綠豆沙和棗泥的,但凡家裏有喜事的,都好買上一套圖彩頭。
為首的衙役知道這糕點名氣不小,直道袁家人客氣。
就在袁二爺打算請個鄰居幫忙來給官爺做頓午飯的時候,袁大爺並著宋婆子來了,說時候不早了,來請官爺並袁二爺家四人去用午飯。
那一班衙役也看到袁二爺家沒有女人在家,飯菜自然是難張羅,便半推半就地回到袁大爺家。
袁二爺從家裏拎了兩壇好酒帶了過去,這還是過年的時候剩下的,兩桌子人裏除了那群衙役,幾乎都喝了個仰倒。
宋婆子喜氣洋洋的與兒媳婦說:“你瞧這幾個喝的,過年都沒這麽高興。”
隻是苦了袁曉,叫了隔壁袁五叔的兒子來幫忙,才把這些人一個個都搬到床上歇著。
那廂方婆子也沒閑著,有那老主顧知曉他家孫子今年考秀才特意問了名兒,衙門口剛貼出名榜,就有人飛奔到鋪子門口報喜。
方婆子歡歡喜喜地給了那人報喜錢,忽然間想到當初這家店開門營業時做的滿減活動。
手一揚就對著鬧哄哄的門口說道:“大家都別急,今日我袁家長孫考上秀才功名,誠邀大家同喜,全場滿二十文減一,滿五十文減五,滿一百文減十送半斤紅薯片,先到先得!”
這一席話出,就有那人“嗷”地一嗓子衝進了鋪子。
人群中也有老主顧拍著手後悔,道:“哎呀,我買早了!我今日剛買了十幾文的點心。”
然後就對著守著門的方婆子問道:“掌櫃的,我再進去買個幾文錢的你給我退一文錢行不?”
方婆子也好說話,道:“你進去買的著,我就退你!”
那人看著鋪子裏擠滿了的人,再看家裏人愛吃的點心幾乎都被搶光了,便懊惱的摸著頭,恨自己沒趕緊衝進去,隻匆匆添了點豆腐和素雞,打算中午回去加餐。
方婆子也利索地少收了他一文錢,不多時,鋪子裏的點心賣了個幹淨。
通知後院的沈師傅下半天休息後,方婆子和周氏鎖了鋪子回家。
胡氏的母親喜笑顏開地來給她們開了門。
最近幾日袁家幾乎忙不過來,家裏的秋收還沒幹完,二兒媳生了孩子需要人伺候著坐月子,鋪子裏又忙放不開。
沒法兒,隻好將胡氏的老娘請過來幫忙,好在胡氏的兄弟跟袁二郎他們走的親近,不僅把老娘送到縣裏,還問秋收要不要去袁家幫忙。
袁二郎很是感激,直說幹得過來。
本來家裏的稻子那些就是村裏人你幫我我幫你收的,家裏又請了兩個長工,地裏種的豆子花生山藥都一日一日地收完了,剩下的就是一點紅薯沒挖完。
聽袁未說這東西到霜降前挖了就得,袁二爺等人便也不急。
遠遠就聽見張狗蛋飛奔過來,“袁二爺爺,快回家,衙門報喜的人來了,您家袁旭考中秀才啦!”
袁二爺頓時就把手裏土揚歪了,灑了旁邊袁三郎一身都是,然後就見老爺子把泥鍬一扔,張著兩隻手大笑著往家跑。
袁大郎瞧著,他爹簡直快樂瘋了,隻好撿起他扔在地裏的泥鍬跟了上去。
這活還幹什麽?當然是回家啦!
袁二爺剛到村的時候,那一隊衙役正在發放黃花箋,村裏人見了,忙喊道:“袁二爺一家回來了。”
黃花箋也就是這個時代的錄取通知書。
為首的衙役高聲念著那灑金箋貼上的字,“捷報:貴府少老爺袁名曉癸酉年廬州府院試中試第四名。學官報金聊元,何建中。”
念完後雙手遞給袁大爺,袁大爺忙從袖口中掏出一包喜錢,道:“辛苦官爺們,小小心意,不成敬意,還請官爺們進屋喝茶。”
那為首的人捏著不輕的錢袋子笑眯眯地道:“不敢打擾,在下還有另外一家的名帖要送,還請老漢指個方向。”
袁大爺見此也不好耽擱,指了袁立仁給他們帶路。
那一班衙役重新吹吹打打的聲音傳來時,袁二爺和袁大郎剛換好衣服,聽見聲音越來越近,便不住地催促袁三郎,“水燒開了沒?茶葉是用的過年買的那種不?”
直催得袁三郎心頭冒火,手上的扇子猛搖,口裏更是嘟囔著:“這水怎麽還不開?”
袁二爺一行人剛換好衣服,拿好荷包便迎到門外,那衙役站定,拿出一張黃花箋來,象征性得問道:“這裏可是登科秀才袁旭宅邸?”
袁二爺高聲應道:“是。”許是因為太激動,長長的尾音都有些尖利了。
人群中一見袁二爺喜成這樣,好一陣哄笑。
袁二爺隻裝作不見,傾心聽著那為首的衙役念著箋貼:“捷報:貴府少老爺袁名旭癸酉年廬州府院試中試第六名。學官報金聊元,何建中。”
袁二爺忽然熱淚盈眶,雙手接過那薄薄的黃花灑金箋,高聲謝道:“謝官爺。”
原本還嬉笑的人群陡然一靜,紛紛與身邊人對視一眼。
也是,袁二爺也算如願以償了。
袁大郎倒是鎮定得多,忙把他爹準備的荷包從袖子裏掏出,塞到那衙役的手裏,還笑著道:“讓眾位官爺見笑了,二郎三郎,請眾位官爺進屋喝茶。”
報榜的衙役也是見慣了的,一邊笑著點頭,一邊說道:“喜事,老人家高興的,能理解,我們這忙了一上午,那就叨擾討杯水喝喝。”
袁家村的村民與袁二爺相熟的,則紛紛上前來打趣他:“二爺,雙喜臨門啊!前兩日得了個寶貝孫女,今兒大孫又中了秀才,就這您還抹眼淚呢!”“二爺,這回不開個三天的流水席,怕是說不過去了吧!”
袁二爺被他們一番打趣,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隻揩了揩眼淚,說道:“放心,放心,保管叫你們吃好喝好。”氣氛這才重新活躍了起來。
袁二郎前兩日新添了個閨女,一家人今天早上才回來,誰知今兒就到了秀才報榜的時候。
袁二郎拿出袁未給做的喜餅,這是今早回村特意帶回來的,分了一些給村民,剩下的都在這裏了。
橙黃的酥皮上印了福祿壽喜四個紅字,裏麵是肉鬆、紅豆沙、綠豆沙和棗泥的,但凡家裏有喜事的,都好買上一套圖彩頭。
為首的衙役知道這糕點名氣不小,直道袁家人客氣。
就在袁二爺打算請個鄰居幫忙來給官爺做頓午飯的時候,袁大爺並著宋婆子來了,說時候不早了,來請官爺並袁二爺家四人去用午飯。
那一班衙役也看到袁二爺家沒有女人在家,飯菜自然是難張羅,便半推半就地回到袁大爺家。
袁二爺從家裏拎了兩壇好酒帶了過去,這還是過年的時候剩下的,兩桌子人裏除了那群衙役,幾乎都喝了個仰倒。
宋婆子喜氣洋洋的與兒媳婦說:“你瞧這幾個喝的,過年都沒這麽高興。”
隻是苦了袁曉,叫了隔壁袁五叔的兒子來幫忙,才把這些人一個個都搬到床上歇著。
那廂方婆子也沒閑著,有那老主顧知曉他家孫子今年考秀才特意問了名兒,衙門口剛貼出名榜,就有人飛奔到鋪子門口報喜。
方婆子歡歡喜喜地給了那人報喜錢,忽然間想到當初這家店開門營業時做的滿減活動。
手一揚就對著鬧哄哄的門口說道:“大家都別急,今日我袁家長孫考上秀才功名,誠邀大家同喜,全場滿二十文減一,滿五十文減五,滿一百文減十送半斤紅薯片,先到先得!”
這一席話出,就有那人“嗷”地一嗓子衝進了鋪子。
人群中也有老主顧拍著手後悔,道:“哎呀,我買早了!我今日剛買了十幾文的點心。”
然後就對著守著門的方婆子問道:“掌櫃的,我再進去買個幾文錢的你給我退一文錢行不?”
方婆子也好說話,道:“你進去買的著,我就退你!”
那人看著鋪子裏擠滿了的人,再看家裏人愛吃的點心幾乎都被搶光了,便懊惱的摸著頭,恨自己沒趕緊衝進去,隻匆匆添了點豆腐和素雞,打算中午回去加餐。
方婆子也利索地少收了他一文錢,不多時,鋪子裏的點心賣了個幹淨。
通知後院的沈師傅下半天休息後,方婆子和周氏鎖了鋪子回家。
胡氏的母親喜笑顏開地來給她們開了門。
最近幾日袁家幾乎忙不過來,家裏的秋收還沒幹完,二兒媳生了孩子需要人伺候著坐月子,鋪子裏又忙放不開。
沒法兒,隻好將胡氏的老娘請過來幫忙,好在胡氏的兄弟跟袁二郎他們走的親近,不僅把老娘送到縣裏,還問秋收要不要去袁家幫忙。
袁二郎很是感激,直說幹得過來。
本來家裏的稻子那些就是村裏人你幫我我幫你收的,家裏又請了兩個長工,地裏種的豆子花生山藥都一日一日地收完了,剩下的就是一點紅薯沒挖完。
聽袁未說這東西到霜降前挖了就得,袁二爺等人便也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