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聽她的
農家小嬌娘:姐靠第六感發家致富 作者:偶爾養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婆子從旌德書院出來,就覺得了了一樁事,回到鋪子裏繼續招呼客人,等到下午要打烊的時候,匆匆忙忙地趕回了家。
將陸夫子的話轉告給袁旭和袁未兩人,袁旭便道:“這事我一個人就夠了,不用麻煩袁曉,現在妞妞識字起了蒙,學習能力又強,我每日給她授半個時辰的課想必就夠了。”
袁未忽閃著卡姿蘭大眼睛,心想:半個時辰就是一個小時,如果每天自己先學一遍,或許用不了這麽多久。
不過還沒等她說話,袁旭就道:“順便叫兩個弟弟一起加課,沒有妞妞在一旁帶著他們學,想必他倆會偷懶。”
袁未瞬間為兩小子默哀,袁朝和袁晨則在旁邊叫出了聲,“白天在書院學習還不夠,晚上放學還得加課!那什麽時候能玩啊!”
一旁的周氏一聽就揚起巴掌要往袁朝身上招呼,喝道:“玩玩玩,你哥像你這麽大,農活讀書兩不誤,你姐也開始想著法兒給家裏掙錢了,就你天天享福不夠還叫著沒時間玩?”
袁朝一見發怒的周氏,嚇得拔腿就跑,剛好碰上回家的袁三郎夫婦,立即躲在袁三郎的身後。
周氏也不好再追著打,舉著的巴掌默默放下,幹笑著道:“三弟三弟妹回來啦!這一路還順利吧?”
袁朝見親娘不準備打他了,立馬從袁三郎身後鑽出來,一溜煙地往堂屋跑去,還道:“三叔三嬸一路辛苦了,我去給您二位倒水。”
秦寧應著周氏的話,回道:“去潛川時順水走得快,回來逆流要慢一點,這不,到現在才到家。”
袁三郎則問道:“這皮小孩又惹大嫂生氣啦?”
周氏沒好氣地道:“一天到晚不好好學習,他哥要給他們晚上加課,瞧他叫的!我不收拾他一頓怎麽行?”
等在正堂的方婆子半天不見人,看到他們站在門口就聊起了天,忙催促道:“快進屋,這正月的天站外麵不冷啊!”
周氏這才回過神來,失笑道:“看我!也是糊塗了!快進屋。”
袁朝在屋裏早已倒好了茶水,袁三郎與秦寧一落座就乖巧地給一眾長輩奉茶,殷勤地堪比茶館的小二哥,全然不見剛剛狼狽的模樣。
方婆子問了幾句袁三郎回門的事,得知在秦家一切都好,心就放下了,秦寧則讓她的丫鬟柳條將帶來的禮品拿出來。
道:“我爹讓我帶了兩瓶老酒和兩包茶葉,我娘給我裝了十斤米麵條還有一些山核桃,都是自家做的,陪嫁時我爹給了我一間妝粉鋪子,我給娘和兩位嫂嫂還有袁未都選了幾樣口脂,東西輕賤,還望大家不要嫌棄。”
周氏等人都道她客氣,方婆子則道:“回來就回來,都是自家人帶什麽禮物!口脂這些的留在鋪子賣就是,下回可別這麽破費了。”
袁家沒有肖想過兒媳婦的嫁妝,秦寧陪嫁的時候帶了一個丫鬟一個小廝,傍身的財產有十畝田地和一間鋪子,不多,但是於普通人家來也是一筆不少的財富了。
秦寧原本嫁過來時還想著,若是婆家想過問她的嫁妝,她也準備了腹稿,打算以距離太遠不好管來回絕。
哪知在她過門第二天的時候,方婆子就與她說,她帶來的嫁妝都自己掌管,若是她自己打理不過來,也可以讓袁三郎幫忙,但家裏是不沾手的。
至於她帶來的兩個下人還在她身邊服侍,工錢從各個房頭的分紅裏扣,秦寧覺得合理,原本她對袁家眾人還有防備之心,不想準備了滿肚子的腹稿一點都沒派上用場,甚至連心防都少了許多。
同時她也感歎,隻有這樣正直的人家才能養出袁三郎這般心善的人。
袁未則對秦寧帶回來的口脂頗感興趣,拿著自己的那一份仔細研究著,秦寧見她瞧著入神便問道:“妞妞在瞧什麽呢?”
袁未抬頭露出一個笑臉,道:“我在想這口脂是不是和香膏的做法差不多?”
秦寧含笑道:“應該是差不多的,隻是用起來一個油一點,一個幹一點罷了,不過我鋪子裏的都是從外麵進來的貨,具體方子卻是不知的。”
袁未笑著道:“沒事,我就是瞧瞧,等以後有空了再研究看看,說不定能自己做出來。”
袁未剛把自己最近的生活規劃好,除了留給自己必要的讀書時間,她還要想著給自家的作物增產,還有粉絲那一攤的生意,她不打算斷供,紅薯那些快用完了,之後隻能做綠豆粉絲,而配方她還沒試做出來,短時間內怕是沒有空研究這些古代化妝品。
袁三郎聽她說起這個,就想起神廟鎮的鋪子來,道:“哎,神廟鎮的鋪子,空間太大,大哥還說想把鋪子從中間隔開,把空置的那一半給租出去,如此看來直接開個小的妝粉鋪子就很不錯嘛!”
說起生意,在座的幾人都來勁了,剛好袁大郎從神廟鎮回來,便讚同地道:“這倒是個好主意,隻是這貨源還得三弟妹費心。”
袁三郎不當回事地道:“一家人別這麽客氣,再說了有妞妞在,就是沒有貨源,她也能一個個給咱試出來,她之前不就做出了那個香膏嗎?”
袁未瞧著三叔給她戴的高帽子,不接他的話茬,隻道:“三叔你說的容易,我也是經曆過許多失敗才做出來的,哪有那麽簡單啊!”
方婆子一想到她在廚房煉豬油時燒炸的那個罐子,也不同意,道:“你就會累你侄女,既有那貨源還非得自己做幹什麽?也不嫌累得慌!要做這門生意就去外麵進貨,還能少費那麽些神。”
袁未也在一旁點頭,這做香膏口脂這些的不僅要在花期選用合適的花,還得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製作周期,就拿上次的香膏來說,她光每隔兩三日就去尋那新鮮的臘梅,就費了不少勁了,與其這樣還不如先把吃食做好!
不過袁未也沒回絕,隻道:“奶說得對,神廟鎮到底比不得縣城,妝粉鋪子開在那裏還不知道會是什麽樣呢!尋些平常得用的用品和花色賣著,先別費太大的神,等忙完了粉絲那一攤子咱再看情況!”
袁三郎覺得侄女說的話也有道理,便道:“那成,聽你的!”袁家這幾樁生意基本上都是袁未一手搗鼓出來的,沒道理不聽她的。
將陸夫子的話轉告給袁旭和袁未兩人,袁旭便道:“這事我一個人就夠了,不用麻煩袁曉,現在妞妞識字起了蒙,學習能力又強,我每日給她授半個時辰的課想必就夠了。”
袁未忽閃著卡姿蘭大眼睛,心想:半個時辰就是一個小時,如果每天自己先學一遍,或許用不了這麽多久。
不過還沒等她說話,袁旭就道:“順便叫兩個弟弟一起加課,沒有妞妞在一旁帶著他們學,想必他倆會偷懶。”
袁未瞬間為兩小子默哀,袁朝和袁晨則在旁邊叫出了聲,“白天在書院學習還不夠,晚上放學還得加課!那什麽時候能玩啊!”
一旁的周氏一聽就揚起巴掌要往袁朝身上招呼,喝道:“玩玩玩,你哥像你這麽大,農活讀書兩不誤,你姐也開始想著法兒給家裏掙錢了,就你天天享福不夠還叫著沒時間玩?”
袁朝一見發怒的周氏,嚇得拔腿就跑,剛好碰上回家的袁三郎夫婦,立即躲在袁三郎的身後。
周氏也不好再追著打,舉著的巴掌默默放下,幹笑著道:“三弟三弟妹回來啦!這一路還順利吧?”
袁朝見親娘不準備打他了,立馬從袁三郎身後鑽出來,一溜煙地往堂屋跑去,還道:“三叔三嬸一路辛苦了,我去給您二位倒水。”
秦寧應著周氏的話,回道:“去潛川時順水走得快,回來逆流要慢一點,這不,到現在才到家。”
袁三郎則問道:“這皮小孩又惹大嫂生氣啦?”
周氏沒好氣地道:“一天到晚不好好學習,他哥要給他們晚上加課,瞧他叫的!我不收拾他一頓怎麽行?”
等在正堂的方婆子半天不見人,看到他們站在門口就聊起了天,忙催促道:“快進屋,這正月的天站外麵不冷啊!”
周氏這才回過神來,失笑道:“看我!也是糊塗了!快進屋。”
袁朝在屋裏早已倒好了茶水,袁三郎與秦寧一落座就乖巧地給一眾長輩奉茶,殷勤地堪比茶館的小二哥,全然不見剛剛狼狽的模樣。
方婆子問了幾句袁三郎回門的事,得知在秦家一切都好,心就放下了,秦寧則讓她的丫鬟柳條將帶來的禮品拿出來。
道:“我爹讓我帶了兩瓶老酒和兩包茶葉,我娘給我裝了十斤米麵條還有一些山核桃,都是自家做的,陪嫁時我爹給了我一間妝粉鋪子,我給娘和兩位嫂嫂還有袁未都選了幾樣口脂,東西輕賤,還望大家不要嫌棄。”
周氏等人都道她客氣,方婆子則道:“回來就回來,都是自家人帶什麽禮物!口脂這些的留在鋪子賣就是,下回可別這麽破費了。”
袁家沒有肖想過兒媳婦的嫁妝,秦寧陪嫁的時候帶了一個丫鬟一個小廝,傍身的財產有十畝田地和一間鋪子,不多,但是於普通人家來也是一筆不少的財富了。
秦寧原本嫁過來時還想著,若是婆家想過問她的嫁妝,她也準備了腹稿,打算以距離太遠不好管來回絕。
哪知在她過門第二天的時候,方婆子就與她說,她帶來的嫁妝都自己掌管,若是她自己打理不過來,也可以讓袁三郎幫忙,但家裏是不沾手的。
至於她帶來的兩個下人還在她身邊服侍,工錢從各個房頭的分紅裏扣,秦寧覺得合理,原本她對袁家眾人還有防備之心,不想準備了滿肚子的腹稿一點都沒派上用場,甚至連心防都少了許多。
同時她也感歎,隻有這樣正直的人家才能養出袁三郎這般心善的人。
袁未則對秦寧帶回來的口脂頗感興趣,拿著自己的那一份仔細研究著,秦寧見她瞧著入神便問道:“妞妞在瞧什麽呢?”
袁未抬頭露出一個笑臉,道:“我在想這口脂是不是和香膏的做法差不多?”
秦寧含笑道:“應該是差不多的,隻是用起來一個油一點,一個幹一點罷了,不過我鋪子裏的都是從外麵進來的貨,具體方子卻是不知的。”
袁未笑著道:“沒事,我就是瞧瞧,等以後有空了再研究看看,說不定能自己做出來。”
袁未剛把自己最近的生活規劃好,除了留給自己必要的讀書時間,她還要想著給自家的作物增產,還有粉絲那一攤的生意,她不打算斷供,紅薯那些快用完了,之後隻能做綠豆粉絲,而配方她還沒試做出來,短時間內怕是沒有空研究這些古代化妝品。
袁三郎聽她說起這個,就想起神廟鎮的鋪子來,道:“哎,神廟鎮的鋪子,空間太大,大哥還說想把鋪子從中間隔開,把空置的那一半給租出去,如此看來直接開個小的妝粉鋪子就很不錯嘛!”
說起生意,在座的幾人都來勁了,剛好袁大郎從神廟鎮回來,便讚同地道:“這倒是個好主意,隻是這貨源還得三弟妹費心。”
袁三郎不當回事地道:“一家人別這麽客氣,再說了有妞妞在,就是沒有貨源,她也能一個個給咱試出來,她之前不就做出了那個香膏嗎?”
袁未瞧著三叔給她戴的高帽子,不接他的話茬,隻道:“三叔你說的容易,我也是經曆過許多失敗才做出來的,哪有那麽簡單啊!”
方婆子一想到她在廚房煉豬油時燒炸的那個罐子,也不同意,道:“你就會累你侄女,既有那貨源還非得自己做幹什麽?也不嫌累得慌!要做這門生意就去外麵進貨,還能少費那麽些神。”
袁未也在一旁點頭,這做香膏口脂這些的不僅要在花期選用合適的花,還得經過一個比較漫長的製作周期,就拿上次的香膏來說,她光每隔兩三日就去尋那新鮮的臘梅,就費了不少勁了,與其這樣還不如先把吃食做好!
不過袁未也沒回絕,隻道:“奶說得對,神廟鎮到底比不得縣城,妝粉鋪子開在那裏還不知道會是什麽樣呢!尋些平常得用的用品和花色賣著,先別費太大的神,等忙完了粉絲那一攤子咱再看情況!”
袁三郎覺得侄女說的話也有道理,便道:“那成,聽你的!”袁家這幾樁生意基本上都是袁未一手搗鼓出來的,沒道理不聽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