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子的黃疸雖然不很嚴重,但恢複得很慢,直到入梅後才開始好轉。有一天,姐姐打電話來探問病情,順便告訴了她一個意外的消息:這次姐夫升任東京丸之內支行行長,最近本家就會從上本町舉家搬往東京。
“嗯,什麽時候走呢?”
“你姐夫下個月就要在東京上班,必須讓他先去東京,等找下住所我們隨後再去。不過,孩子們要轉學,最晚八月底以前也得走了……”姐姐說著說著嗚咽起來,在電話中也聽得很分明。
“早就有消息了嗎?”
“哪裏?真是突如其來的,連你姐夫也說從來沒聽說過。”
“下個月不是太急了嗎?大阪的房子怎麽處理呢?”
“怎麽處理才好,壓根兒還沒考慮。我做夢也沒想過要搬到東京去呀。”
一打電話就說個沒完的這位姐姐,剛要掛斷又說了起來,反複了幾次,足足講了三十分鍾,絮絮不止地傾訴著:有生以來從未離開大阪的土地,到三十七歲這年卻不得不離開,多麽辛酸……
姐姐說,親戚和丈夫的同事都異口同聲祝賀榮升,無一人能理解她的心情。偶爾向誰吐露一言半語,人家聽了隻是一笑置之,說她時至今日還如此因循守舊,並不認真搭理她。的確如他們所說,這既非遠赴異國外邦,也非投身交通閉塞之窮鄉僻壤,而是去東京中心丸之內任職,有幸遷居天子膝下,還有什麽值得悲傷的呢?她自己也未嚐不作如是想,並在心中自寬自解,但一想到要離開大阪這塊住熟了的土地,就不由得悲傷起來,甚至流下眼淚,連孩子們都笑話她。
幸子聽姐姐這麽一說也覺得可笑,她也未嚐不能體諒姐姐的心情。姐姐很早就代替母親照料父親和妹妹們,父親去世,妹妹們漸漸長大成人的時候,她又招了女婿生了小孩,和丈夫一起盡力挽回日漸衰落的家運,在四姐妹中數她操勞最多。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接受的是最舊式的教育,至今還保有昔日那種不輕易拋頭露麵的大家閨秀的純潔氣質。現如今大阪的中產階級太太們活到三十七歲還未去過東京,簡直匪夷所思,而事實上姐姐一次也沒去過。當然,大阪家庭裏的女孩兒一般不像東京的姑娘那樣外出旅遊。幸子和兩個妹妹也很少去過京都以東的地方。盡管如此,由於有學校組織的修學旅行等機會,三姐妹都曾去過東京一兩次。然而,姐姐老早就承擔起了家務,根本沒有空閑去旅行,另一方麵,她篤信天下沒有比大阪更好的地方,看戲有雁治郎[41],下飯館有播半和鶴屋[42],足以令她心滿意足,從來不想去陌生的地方。所以,縱有外出的機會她也讓給妹妹們,自己樂得留在家裏。
姐姐現在上本町居住的也是一幢純大阪式的古色古香的建築。從高牆門進去便是有欞子格門窗的房屋,從大門的土間起到後門,中間穿過一個中庭,庭中栽有樹木花草,光線微弱,使得室內哪怕是白晝也是昏昏暗暗的,隻有擦得光滑鋥亮的鐵杉柱子在暗中熠熠發光。幸子她們不知道它是什麽年代修建的,大概是一兩代以前的先祖所建,作為別第和隱居處所,有時又租借給分家和析居另住的族人使用。她們原來住在船場的店鋪裏麵,到了父親晚年,時興住宅與店鋪分開,她們才搬來這裏。因此,她們住的時間也不長,不過在幼年時代,有些親戚們住在這裏時,也曾來過幾次,加上父親又是在這裏咽氣的,所以對這個家有特殊的記憶。幸子察覺到姐姐對大阪故鄉的一片深情中,對這個家的執著恐怕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盡管幸子為姐姐的古板戀舊感到可笑,但當她在突然聽見這個消息時,也不免大吃一驚,因為她想到今後再也不能去那個家了。平時,她老愛和雪子、妙子背地裏說那幢房子如何不好,什麽“再也沒有那樣光線差、不利於健康的房子了”,什麽“真不懂住在那裏的姐姐他們是什麽樣的心情”,什麽“我們住上三天一準會頭痛”等。不過,從此以後,大阪的家就全然烏有了,也喪失了故鄉的依托之處,幸子自然產生了一種難以言狀的寂寞感。
說到底,自從姐夫放棄世代經營的祖業而充任銀行職員以來,本就有轉至地方支行任職的可能,姐姐說不定哪一天就要離開這個家。然而,不論姐姐還是幸子和妹妹們,都從沒想到這種可能性,這便是她們的迂闊之處。不過,在八九年前,曾有一次上司要調辰雄去福岡支行,當時辰雄報告上司,因家庭關係實難離開大阪,寧可不加薪也希望留在現在的職位上,終於得到同意。此後,銀行方麵也考慮到了他是世家女婿的身份,好像默認了唯獨他不再調任外地。盡管從未得到明確的認可,但她們卻無形中認定了能夠永遠定居大阪。因此,這個消息對於她們不啻晴天霹靂。這次調動一是銀行高層有人事變動,改變了方針,二是辰雄也希望能晉升,哪怕是離開大阪也成。因為在辰雄看來,和他同年輩的人都先後出人頭地了,唯獨自己是“吳下阿蒙”,未免窩囊;另一方麵,這幾年孩子也多了,生活費用也看漲,由於經濟界的變動和其他原因,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依賴嶽父的遺產過日子了。
幸子十分同情姐姐被迫離開故土的酸楚,自己也對那個家依依難舍,本想盡早去看望姐姐,但是老有事兒纏著,磨磨蹭蹭又過了兩三天。姐姐又打電話來說:“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再回大阪,已經決定便宜一些租給‘音爺爺’一家來住,順帶也請他們守著這個屋。眼看就到八月了,必須收拾好行裝,我最近每天都趴在倉庫裏。父親去世以後,家具、器物都堆積在倉庫裏,看著這七零八落、堆積如山的東西,我一直茫無頭緒,不知從哪兒著手才好。這些東西中或許有我們不用而你看得上的,你還是來一趟吧。”
“音爺爺”叫金井音吉,是父親以前在濱寺的別墅使喚的一個老爺子。如今他兒子娶了媳婦,在南海[43]的高島屋百貨店幹活兒,他也過上了悠閑的日子,但是自那以後始終還有來往,所以托他們一家子看管家屋。
接到第二個電話的第二天下午,幸子回本家去了。一進門隻見中庭那邊的倉庫門正開著,幸子在左右兩扇分開的門口叫了聲“姐姐”朝裏走去,姐姐正在樓上蹲著,頭上包著頭巾,全神貫注地清理東西。正值梅雨季節,倉庫裏潮潤潤的,充滿了黴味兒。姐姐的前後左右,都是碼得五六層高的舊箱子,箱子皮上寫著“紅漆胡桃木腿食案二十隻”“湯碗二十隻”等字樣,旁邊有一個長方形衣箱,箱蓋已經打開,裏麵裝滿了小盒子。姐姐小心翼翼地解開盒子的絛帶,把誌野窯[44]的點心碟、九穀[45]產的酒壺等等一一檢查後放歸原處,把要帶走的、要留下的和要處置的東西一一分開。
“姐姐,這是不要的?”幸子問她。
“嗯、嗯。”姐姐心不在焉地答應著,一雙手忙個不停。幸子忽然看見姐姐拿出來的箱子裏有一方端硯,馬上想起了當年父親被蒙哄買下它時的情景。父親這人對書畫古玩毫無眼力,卻有個毛病,認為無論什麽東西隻要價格高準不錯,經常被人糊弄買下一些毫無價值的貨色。這方硯石也是一個經常來往的古董商送來的,開口要價幾百元,父親二話沒說就買下來了。幸子當時正好在場看見,幼稚的她心裏在嘀咕:一塊硯石值那麽多錢嗎?父親既不是書法家也不是畫家,買那玩意兒幹什麽?更糊塗的是和這方硯石一起,他還買了兩塊治印的雞血石。父親一位摯友,擅長寫漢詩的醫學博士,不久就到花甲壽辰,父親準備選一些祝詞刻在印石上贈以慶賀,誰知那篆刻家卻把石頭退回來了,說是非常抱歉,石頭有雜質,不宜雕刻。但這又是花了大價錢買下來的,舍不得丟,就長期收藏在一個什麽處所,後來幸子也見到過幾次。
“姐姐,不是有兩塊叫雞血石的石頭嗎?”
“嗯……”
“那東西還在嗎?”
“……”
“喂,姐姐!”
“……”
姐姐正把一隻寫有“高台寺泥金畫文卷箱”字樣的小箱子擱在膝上,手指死勁插進關緊了的箱蓋縫隙間,一心想把它掰開,幸子的話她像是一句也沒聽見。
幸子很少看見姐姐這個模樣,爭分奪秒、專心致誌地幹活,甚至連別人說話也充耳不聞。要是讓知道的人瞅見,誰都會稱讚她是一位能幹、勤勉的主婦,但實際上姐姐並不能幹。每逢發生了什麽事情,一開始她就茫然不知所措,精神恍惚,過一陣子,就像今天這樣鬼神附體似的幹開了。因此,旁人見此情景,一定會認為她是一位舍死忘命幹活的能幹妻子,其實她隻是陷入亢奮狀態,昏頭昏腦地瞎忙乎罷了。
“姐姐可真有意思,昨天她在電話裏哭出了聲,說什麽‘哪怕我說得流淚也沒人聽,幸子你一定要來聽我說一說’,但是,我今天去看她,她卻一頭鑽在倉庫裏整理東西,我叫‘姐姐’她都不吭一聲。”傍晚,幸子回來後和妹妹們談著。
“姐姐不就是那麽個人嗎?”雪子也說道,“你們等著瞧,等她緩了這口氣,一準又會哭鼻子的。”
隔一天,姐姐打電話叫雪子去一趟。雪子說“這次讓我去看看她是個什麽樣子”便去了,住了一個星期才回來。
“行李似乎大致整理好了,不過姐姐還是那副鬼神附體的架勢。”雪子說著笑了起來。據雪子說,姐姐叫她去看家,因為夫妻倆要回名古屋辰雄的老家辭行。她去後第二天即星期六的下午他倆動身,星期天深夜便回來了。可是,那以後的五六天中,姐姐每天伏在書案前練習寫字。問她為什麽練字,她說在名古屋還走訪了辰雄的一些親戚,受到了盛情款待,必須給每家寫封致謝信,這對於姐姐來說無異於一項大工程。特別是辰雄的嫂子書法上乘,姐姐想寫得毫不遜色,於是鉚足了勁兒練字。平日給名古屋這位嫂子寫信時,她案頭總是擺著字典和《尺牘文範》,草書的寫法也毫不含糊地查清,遣詞造句反複斟酌,打幾遍草稿,寫一封信就要花一整天時間。何況這次要寫五六封,光草稿就不容易完成,所以,她成天就鼓搗這事兒。而且,她還拿著草稿給雪子看,商量怎樣修改:“雪妹,這樣寫行嗎?還有什麽寫漏了的?”今天,直到雪子要回來時,好不容易才寫了一封信。
“總之,姐姐每逢要去銀行董事家裏問候的時候,早兩三天就暗暗背誦準備要說的話,甚至自言自語地念叨。”
“所以我說呀,這回去東京的事來得太突然,所以前些日子總是悲悲戚戚、哭哭啼啼的,不過,她現在已經做好思想準備了:沒事兒,既然這樣,幹脆盡早去東京,非讓親戚們大吃一驚不可。”
“真的,姐姐總是把這些事情看作人生的意義。”
你一言我一語,三位妹妹把姐姐笑話了好一陣。
“嗯,什麽時候走呢?”
“你姐夫下個月就要在東京上班,必須讓他先去東京,等找下住所我們隨後再去。不過,孩子們要轉學,最晚八月底以前也得走了……”姐姐說著說著嗚咽起來,在電話中也聽得很分明。
“早就有消息了嗎?”
“哪裏?真是突如其來的,連你姐夫也說從來沒聽說過。”
“下個月不是太急了嗎?大阪的房子怎麽處理呢?”
“怎麽處理才好,壓根兒還沒考慮。我做夢也沒想過要搬到東京去呀。”
一打電話就說個沒完的這位姐姐,剛要掛斷又說了起來,反複了幾次,足足講了三十分鍾,絮絮不止地傾訴著:有生以來從未離開大阪的土地,到三十七歲這年卻不得不離開,多麽辛酸……
姐姐說,親戚和丈夫的同事都異口同聲祝賀榮升,無一人能理解她的心情。偶爾向誰吐露一言半語,人家聽了隻是一笑置之,說她時至今日還如此因循守舊,並不認真搭理她。的確如他們所說,這既非遠赴異國外邦,也非投身交通閉塞之窮鄉僻壤,而是去東京中心丸之內任職,有幸遷居天子膝下,還有什麽值得悲傷的呢?她自己也未嚐不作如是想,並在心中自寬自解,但一想到要離開大阪這塊住熟了的土地,就不由得悲傷起來,甚至流下眼淚,連孩子們都笑話她。
幸子聽姐姐這麽一說也覺得可笑,她也未嚐不能體諒姐姐的心情。姐姐很早就代替母親照料父親和妹妹們,父親去世,妹妹們漸漸長大成人的時候,她又招了女婿生了小孩,和丈夫一起盡力挽回日漸衰落的家運,在四姐妹中數她操勞最多。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接受的是最舊式的教育,至今還保有昔日那種不輕易拋頭露麵的大家閨秀的純潔氣質。現如今大阪的中產階級太太們活到三十七歲還未去過東京,簡直匪夷所思,而事實上姐姐一次也沒去過。當然,大阪家庭裏的女孩兒一般不像東京的姑娘那樣外出旅遊。幸子和兩個妹妹也很少去過京都以東的地方。盡管如此,由於有學校組織的修學旅行等機會,三姐妹都曾去過東京一兩次。然而,姐姐老早就承擔起了家務,根本沒有空閑去旅行,另一方麵,她篤信天下沒有比大阪更好的地方,看戲有雁治郎[41],下飯館有播半和鶴屋[42],足以令她心滿意足,從來不想去陌生的地方。所以,縱有外出的機會她也讓給妹妹們,自己樂得留在家裏。
姐姐現在上本町居住的也是一幢純大阪式的古色古香的建築。從高牆門進去便是有欞子格門窗的房屋,從大門的土間起到後門,中間穿過一個中庭,庭中栽有樹木花草,光線微弱,使得室內哪怕是白晝也是昏昏暗暗的,隻有擦得光滑鋥亮的鐵杉柱子在暗中熠熠發光。幸子她們不知道它是什麽年代修建的,大概是一兩代以前的先祖所建,作為別第和隱居處所,有時又租借給分家和析居另住的族人使用。她們原來住在船場的店鋪裏麵,到了父親晚年,時興住宅與店鋪分開,她們才搬來這裏。因此,她們住的時間也不長,不過在幼年時代,有些親戚們住在這裏時,也曾來過幾次,加上父親又是在這裏咽氣的,所以對這個家有特殊的記憶。幸子察覺到姐姐對大阪故鄉的一片深情中,對這個家的執著恐怕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盡管幸子為姐姐的古板戀舊感到可笑,但當她在突然聽見這個消息時,也不免大吃一驚,因為她想到今後再也不能去那個家了。平時,她老愛和雪子、妙子背地裏說那幢房子如何不好,什麽“再也沒有那樣光線差、不利於健康的房子了”,什麽“真不懂住在那裏的姐姐他們是什麽樣的心情”,什麽“我們住上三天一準會頭痛”等。不過,從此以後,大阪的家就全然烏有了,也喪失了故鄉的依托之處,幸子自然產生了一種難以言狀的寂寞感。
說到底,自從姐夫放棄世代經營的祖業而充任銀行職員以來,本就有轉至地方支行任職的可能,姐姐說不定哪一天就要離開這個家。然而,不論姐姐還是幸子和妹妹們,都從沒想到這種可能性,這便是她們的迂闊之處。不過,在八九年前,曾有一次上司要調辰雄去福岡支行,當時辰雄報告上司,因家庭關係實難離開大阪,寧可不加薪也希望留在現在的職位上,終於得到同意。此後,銀行方麵也考慮到了他是世家女婿的身份,好像默認了唯獨他不再調任外地。盡管從未得到明確的認可,但她們卻無形中認定了能夠永遠定居大阪。因此,這個消息對於她們不啻晴天霹靂。這次調動一是銀行高層有人事變動,改變了方針,二是辰雄也希望能晉升,哪怕是離開大阪也成。因為在辰雄看來,和他同年輩的人都先後出人頭地了,唯獨自己是“吳下阿蒙”,未免窩囊;另一方麵,這幾年孩子也多了,生活費用也看漲,由於經濟界的變動和其他原因,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依賴嶽父的遺產過日子了。
幸子十分同情姐姐被迫離開故土的酸楚,自己也對那個家依依難舍,本想盡早去看望姐姐,但是老有事兒纏著,磨磨蹭蹭又過了兩三天。姐姐又打電話來說:“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再回大阪,已經決定便宜一些租給‘音爺爺’一家來住,順帶也請他們守著這個屋。眼看就到八月了,必須收拾好行裝,我最近每天都趴在倉庫裏。父親去世以後,家具、器物都堆積在倉庫裏,看著這七零八落、堆積如山的東西,我一直茫無頭緒,不知從哪兒著手才好。這些東西中或許有我們不用而你看得上的,你還是來一趟吧。”
“音爺爺”叫金井音吉,是父親以前在濱寺的別墅使喚的一個老爺子。如今他兒子娶了媳婦,在南海[43]的高島屋百貨店幹活兒,他也過上了悠閑的日子,但是自那以後始終還有來往,所以托他們一家子看管家屋。
接到第二個電話的第二天下午,幸子回本家去了。一進門隻見中庭那邊的倉庫門正開著,幸子在左右兩扇分開的門口叫了聲“姐姐”朝裏走去,姐姐正在樓上蹲著,頭上包著頭巾,全神貫注地清理東西。正值梅雨季節,倉庫裏潮潤潤的,充滿了黴味兒。姐姐的前後左右,都是碼得五六層高的舊箱子,箱子皮上寫著“紅漆胡桃木腿食案二十隻”“湯碗二十隻”等字樣,旁邊有一個長方形衣箱,箱蓋已經打開,裏麵裝滿了小盒子。姐姐小心翼翼地解開盒子的絛帶,把誌野窯[44]的點心碟、九穀[45]產的酒壺等等一一檢查後放歸原處,把要帶走的、要留下的和要處置的東西一一分開。
“姐姐,這是不要的?”幸子問她。
“嗯、嗯。”姐姐心不在焉地答應著,一雙手忙個不停。幸子忽然看見姐姐拿出來的箱子裏有一方端硯,馬上想起了當年父親被蒙哄買下它時的情景。父親這人對書畫古玩毫無眼力,卻有個毛病,認為無論什麽東西隻要價格高準不錯,經常被人糊弄買下一些毫無價值的貨色。這方硯石也是一個經常來往的古董商送來的,開口要價幾百元,父親二話沒說就買下來了。幸子當時正好在場看見,幼稚的她心裏在嘀咕:一塊硯石值那麽多錢嗎?父親既不是書法家也不是畫家,買那玩意兒幹什麽?更糊塗的是和這方硯石一起,他還買了兩塊治印的雞血石。父親一位摯友,擅長寫漢詩的醫學博士,不久就到花甲壽辰,父親準備選一些祝詞刻在印石上贈以慶賀,誰知那篆刻家卻把石頭退回來了,說是非常抱歉,石頭有雜質,不宜雕刻。但這又是花了大價錢買下來的,舍不得丟,就長期收藏在一個什麽處所,後來幸子也見到過幾次。
“姐姐,不是有兩塊叫雞血石的石頭嗎?”
“嗯……”
“那東西還在嗎?”
“……”
“喂,姐姐!”
“……”
姐姐正把一隻寫有“高台寺泥金畫文卷箱”字樣的小箱子擱在膝上,手指死勁插進關緊了的箱蓋縫隙間,一心想把它掰開,幸子的話她像是一句也沒聽見。
幸子很少看見姐姐這個模樣,爭分奪秒、專心致誌地幹活,甚至連別人說話也充耳不聞。要是讓知道的人瞅見,誰都會稱讚她是一位能幹、勤勉的主婦,但實際上姐姐並不能幹。每逢發生了什麽事情,一開始她就茫然不知所措,精神恍惚,過一陣子,就像今天這樣鬼神附體似的幹開了。因此,旁人見此情景,一定會認為她是一位舍死忘命幹活的能幹妻子,其實她隻是陷入亢奮狀態,昏頭昏腦地瞎忙乎罷了。
“姐姐可真有意思,昨天她在電話裏哭出了聲,說什麽‘哪怕我說得流淚也沒人聽,幸子你一定要來聽我說一說’,但是,我今天去看她,她卻一頭鑽在倉庫裏整理東西,我叫‘姐姐’她都不吭一聲。”傍晚,幸子回來後和妹妹們談著。
“姐姐不就是那麽個人嗎?”雪子也說道,“你們等著瞧,等她緩了這口氣,一準又會哭鼻子的。”
隔一天,姐姐打電話叫雪子去一趟。雪子說“這次讓我去看看她是個什麽樣子”便去了,住了一個星期才回來。
“行李似乎大致整理好了,不過姐姐還是那副鬼神附體的架勢。”雪子說著笑了起來。據雪子說,姐姐叫她去看家,因為夫妻倆要回名古屋辰雄的老家辭行。她去後第二天即星期六的下午他倆動身,星期天深夜便回來了。可是,那以後的五六天中,姐姐每天伏在書案前練習寫字。問她為什麽練字,她說在名古屋還走訪了辰雄的一些親戚,受到了盛情款待,必須給每家寫封致謝信,這對於姐姐來說無異於一項大工程。特別是辰雄的嫂子書法上乘,姐姐想寫得毫不遜色,於是鉚足了勁兒練字。平日給名古屋這位嫂子寫信時,她案頭總是擺著字典和《尺牘文範》,草書的寫法也毫不含糊地查清,遣詞造句反複斟酌,打幾遍草稿,寫一封信就要花一整天時間。何況這次要寫五六封,光草稿就不容易完成,所以,她成天就鼓搗這事兒。而且,她還拿著草稿給雪子看,商量怎樣修改:“雪妹,這樣寫行嗎?還有什麽寫漏了的?”今天,直到雪子要回來時,好不容易才寫了一封信。
“總之,姐姐每逢要去銀行董事家裏問候的時候,早兩三天就暗暗背誦準備要說的話,甚至自言自語地念叨。”
“所以我說呀,這回去東京的事來得太突然,所以前些日子總是悲悲戚戚、哭哭啼啼的,不過,她現在已經做好思想準備了:沒事兒,既然這樣,幹脆盡早去東京,非讓親戚們大吃一驚不可。”
“真的,姐姐總是把這些事情看作人生的意義。”
你一言我一語,三位妹妹把姐姐笑話了好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