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複興(renaissance)這個詞最早的意思是再生或複活,當時的人們稱讚一個詩人的作品好,就說像古典時期的大師那樣美好。
有一個人,他名叫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他是一個佛羅倫薩公證人的兒子,41歲時轉行當建築師。在那個解放人類想象力的時代,似乎可以毫不費力的孕育出許多類似的人,工程師、建築師、數學家。
當時的聖雷帕拉塔大教堂不僅老舊了,而且意大利城市正在經曆著巨變。人們越是思念羅馬帝國的美好、在遙遠的過去,意大利曾經是文明的中心,越是能感覺到從日耳曼部落的哥特人和汪代爾人入侵,將羅馬帝國打得七零八落後那種衰敗。人們責怪那段“中間時代”,並稱呼其為“中世紀”。“複興”和“宏偉的羅馬”的觀念是息息相關的,新建新的地標不僅僅可以顯示國家的實力和榮譽,而且可以一改城市麵貌,尤其是佛羅倫薩這樣的商業城市,人們希望可以看到讓人驚愕的國際時髦風格。
1295年動工時,百花聖母教堂是在佛羅蒂諾大教堂的原址上興建,花了一百多年才建成。百花聖母大教堂的旁邊是洗禮堂,它在7世紀已經建成,後來改成了白色的八角形模樣,佛羅倫薩的孩童都在這裏洗禮,包括但丁、馬基雅維利等,洗禮堂上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國之門”。
大教堂曾一度因為黑死病停工,再一次停工則是因為大圓頂的方案,穹頂在教會中不僅僅代表天堂,還與精神專製有關。盡管當時教會在佛羅倫薩的勢力很薄弱,使用這種古羅馬或拜占庭式大穹頂還是麵臨著挑戰。
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年輕時曾去過羅馬,並且參觀過萬神殿。在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24歲時,曾經參與競爭製作佛羅倫薩洗禮堂大門的青銅浮雕,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成功,他選用的題材是以撒的獻祭,講述的是上帝為了考驗亞伯拉罕,叫他把獨子以撒殺了做燔祭,正當亞伯拉罕準備持刀殺子的時候,天使加以阻止,用山羊代替以撒。
盡管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的作品很生動也很優秀,但對於參加洗禮的人們來說這個題材或許稍顯“太刺激”了,可能這就是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轉行從事建築的原因。
但除了百花聖母教堂封頂之外,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還有個重大的發現,那就是直線透視的結構原理,古希臘和羅馬人已經知道,隻是被淹沒了。
在達芬奇《最後的晚餐》中就存在這樣一個“消失的點”,平麵上的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的,比如建築物一麵牆上的房簷和屋角,然而隨著距離與物體在空間越往後越顯得縮小的原理,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線相交了,《最後的晚餐》中這個所有線的交點位於耶穌的頭部,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則用了佛羅倫薩的街道與建築物的油畫板來證明他的發現。
原本的畫板已經遺失了,人們普遍用聖約翰洗禮堂的八角形建築來做這個實驗,當喬治安娜回到客廳的時候,菲涅爾就在和女孩們一起玩這個“戲法”,他擺放了一個類似聖約翰洗禮堂建築的模型在桌上,然後手持一副油畫和一麵鏡子,他在油畫板的門的位置開了一個洞,讓女孩們通過洞看建築物,接著又將鏡子擺放一個角度,可以倒影油畫裏的建築,二者的映像幾乎重疊了。
這種透視技法能在平麵上創造出三維空間,仿若真實世界的延伸,人們也漸漸從隱忍克製的苦行中解放出來了。
喬治安娜回到客廳裏的時候,看到拉格特和法爾榮正在一起看一副畫,一個女人正手拿天平,站在窗戶的邊上。
這幅畫是維米爾的作品,除了它之外,還有另外兩幅畫也擺放在畫架上,一副是上鋼琴課的場麵,還有一副是倒牛奶的女人。
看到它們的瞬間,喬治安娜覺得很不真實,要是放在21世紀,這兩幅畫都是放在博物館裏的,如今卻放在她的客廳裏……
“您來了。”法爾榮取下了老花眼鏡,向喬治安娜鞠躬。
“你們在討論什麽?”喬治安娜好奇得問。
“請您看看。”拉格特將手裏的畫遞給了喬治安娜。
她拿著那幅畫看了半天。
“有什麽問題麽?”
“維米爾的技法,和傳統的油畫家不同。”法爾榮說“我見過畫家們繪畫,他們會將顏料一層一層得蓋在上麵,但您看這幅畫。”
喬治安娜又低頭看,法爾榮指著一個地方。
“您瞧這裏,這裏的顏料本來該很厚的。”
她很想告訴法爾榮,她對鑒定筆觸一竅不通。
“更關鍵的是維米爾沒有畫線稿。”拉格特說。
“你怎麽知道的?”喬治安娜追問著,19世紀又沒有x光掃描,可以看到油畫下麵被蓋住的油畫。
“我們找到了一副他的風景畫。”拉格特歎息著“那幅畫受潮了,我的朋友嚐試修補它。”
“怎麽會這樣?”喬治安娜嘀咕著。
“您想一下,他是如何在沒有底稿的情況下將一副畫畫出來的?”拉格特問。
喬治安娜低頭看著手裏的畫。
“會不會像這樣?”菲涅爾走了過來“他製作了一個暗室,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將景物倒影在畫布上,然後隻需要照著填色就行了。”
“但是這樣的景物是倒著的。”喬治安娜說。
“可以利用鏡子。”法爾榮說“但問題是,他怎麽在黑暗中作畫。”
喬治安娜想起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她的背景就是一大團黑暗,隻有少女和她的珍珠耳環格外醒目。
“你們覺得這是藝術家?”拉格特問。
所有人都看著他。
“他就像是一個印刷機。”拉格特解釋道。
“我們還不能確定之前的做法能不能實現。”法爾榮說“而且無論這個方法成功與否,這都是一種技法,雖然和我們所理解的畫家技法不一樣。”
“你接受過藝術教育嗎?”拉格特問菲涅爾。
“沒有,先生。”菲涅爾說。
“如果那個方式可以成功,那麽像他這樣毫無基礎的人也可以做畫,如此一來我們還有必要開設藝術學院,培養畫家嗎?”拉格特問。
“您是怎麽看呢?”法爾榮問喬治安娜。
“讓我們做實驗吧!”喬治安娜放下了手裏的畫,順便遠離這個話題。
“我來幫您。”菲涅爾連忙說。
於是他們走到了隔壁的房間。
但是當菲涅爾拉上窗簾,製造暗室的時候,喬治安娜卻警惕了。
她連忙退出了那個房間,命人將她的監護人埃奇沃斯叫來,在他來之前喬治安娜不會和一個年輕男子共處一室,雖然菲涅爾在她眼裏看著還是個孩子。
有一個人,他名叫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他是一個佛羅倫薩公證人的兒子,41歲時轉行當建築師。在那個解放人類想象力的時代,似乎可以毫不費力的孕育出許多類似的人,工程師、建築師、數學家。
當時的聖雷帕拉塔大教堂不僅老舊了,而且意大利城市正在經曆著巨變。人們越是思念羅馬帝國的美好、在遙遠的過去,意大利曾經是文明的中心,越是能感覺到從日耳曼部落的哥特人和汪代爾人入侵,將羅馬帝國打得七零八落後那種衰敗。人們責怪那段“中間時代”,並稱呼其為“中世紀”。“複興”和“宏偉的羅馬”的觀念是息息相關的,新建新的地標不僅僅可以顯示國家的實力和榮譽,而且可以一改城市麵貌,尤其是佛羅倫薩這樣的商業城市,人們希望可以看到讓人驚愕的國際時髦風格。
1295年動工時,百花聖母教堂是在佛羅蒂諾大教堂的原址上興建,花了一百多年才建成。百花聖母大教堂的旁邊是洗禮堂,它在7世紀已經建成,後來改成了白色的八角形模樣,佛羅倫薩的孩童都在這裏洗禮,包括但丁、馬基雅維利等,洗禮堂上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國之門”。
大教堂曾一度因為黑死病停工,再一次停工則是因為大圓頂的方案,穹頂在教會中不僅僅代表天堂,還與精神專製有關。盡管當時教會在佛羅倫薩的勢力很薄弱,使用這種古羅馬或拜占庭式大穹頂還是麵臨著挑戰。
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年輕時曾去過羅馬,並且參觀過萬神殿。在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24歲時,曾經參與競爭製作佛羅倫薩洗禮堂大門的青銅浮雕,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成功,他選用的題材是以撒的獻祭,講述的是上帝為了考驗亞伯拉罕,叫他把獨子以撒殺了做燔祭,正當亞伯拉罕準備持刀殺子的時候,天使加以阻止,用山羊代替以撒。
盡管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的作品很生動也很優秀,但對於參加洗禮的人們來說這個題材或許稍顯“太刺激”了,可能這就是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轉行從事建築的原因。
但除了百花聖母教堂封頂之外,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還有個重大的發現,那就是直線透視的結構原理,古希臘和羅馬人已經知道,隻是被淹沒了。
在達芬奇《最後的晚餐》中就存在這樣一個“消失的點”,平麵上的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的,比如建築物一麵牆上的房簷和屋角,然而隨著距離與物體在空間越往後越顯得縮小的原理,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線相交了,《最後的晚餐》中這個所有線的交點位於耶穌的頭部,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則用了佛羅倫薩的街道與建築物的油畫板來證明他的發現。
原本的畫板已經遺失了,人們普遍用聖約翰洗禮堂的八角形建築來做這個實驗,當喬治安娜回到客廳的時候,菲涅爾就在和女孩們一起玩這個“戲法”,他擺放了一個類似聖約翰洗禮堂建築的模型在桌上,然後手持一副油畫和一麵鏡子,他在油畫板的門的位置開了一個洞,讓女孩們通過洞看建築物,接著又將鏡子擺放一個角度,可以倒影油畫裏的建築,二者的映像幾乎重疊了。
這種透視技法能在平麵上創造出三維空間,仿若真實世界的延伸,人們也漸漸從隱忍克製的苦行中解放出來了。
喬治安娜回到客廳裏的時候,看到拉格特和法爾榮正在一起看一副畫,一個女人正手拿天平,站在窗戶的邊上。
這幅畫是維米爾的作品,除了它之外,還有另外兩幅畫也擺放在畫架上,一副是上鋼琴課的場麵,還有一副是倒牛奶的女人。
看到它們的瞬間,喬治安娜覺得很不真實,要是放在21世紀,這兩幅畫都是放在博物館裏的,如今卻放在她的客廳裏……
“您來了。”法爾榮取下了老花眼鏡,向喬治安娜鞠躬。
“你們在討論什麽?”喬治安娜好奇得問。
“請您看看。”拉格特將手裏的畫遞給了喬治安娜。
她拿著那幅畫看了半天。
“有什麽問題麽?”
“維米爾的技法,和傳統的油畫家不同。”法爾榮說“我見過畫家們繪畫,他們會將顏料一層一層得蓋在上麵,但您看這幅畫。”
喬治安娜又低頭看,法爾榮指著一個地方。
“您瞧這裏,這裏的顏料本來該很厚的。”
她很想告訴法爾榮,她對鑒定筆觸一竅不通。
“更關鍵的是維米爾沒有畫線稿。”拉格特說。
“你怎麽知道的?”喬治安娜追問著,19世紀又沒有x光掃描,可以看到油畫下麵被蓋住的油畫。
“我們找到了一副他的風景畫。”拉格特歎息著“那幅畫受潮了,我的朋友嚐試修補它。”
“怎麽會這樣?”喬治安娜嘀咕著。
“您想一下,他是如何在沒有底稿的情況下將一副畫畫出來的?”拉格特問。
喬治安娜低頭看著手裏的畫。
“會不會像這樣?”菲涅爾走了過來“他製作了一個暗室,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將景物倒影在畫布上,然後隻需要照著填色就行了。”
“但是這樣的景物是倒著的。”喬治安娜說。
“可以利用鏡子。”法爾榮說“但問題是,他怎麽在黑暗中作畫。”
喬治安娜想起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她的背景就是一大團黑暗,隻有少女和她的珍珠耳環格外醒目。
“你們覺得這是藝術家?”拉格特問。
所有人都看著他。
“他就像是一個印刷機。”拉格特解釋道。
“我們還不能確定之前的做法能不能實現。”法爾榮說“而且無論這個方法成功與否,這都是一種技法,雖然和我們所理解的畫家技法不一樣。”
“你接受過藝術教育嗎?”拉格特問菲涅爾。
“沒有,先生。”菲涅爾說。
“如果那個方式可以成功,那麽像他這樣毫無基礎的人也可以做畫,如此一來我們還有必要開設藝術學院,培養畫家嗎?”拉格特問。
“您是怎麽看呢?”法爾榮問喬治安娜。
“讓我們做實驗吧!”喬治安娜放下了手裏的畫,順便遠離這個話題。
“我來幫您。”菲涅爾連忙說。
於是他們走到了隔壁的房間。
但是當菲涅爾拉上窗簾,製造暗室的時候,喬治安娜卻警惕了。
她連忙退出了那個房間,命人將她的監護人埃奇沃斯叫來,在他來之前喬治安娜不會和一個年輕男子共處一室,雖然菲涅爾在她眼裏看著還是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