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急著下結論,何不稍等片刻,看朕還有什麽提議。”朱由檢悠然的道。
林丹汗沒有說話。
朱由檢先向曹變蛟招招手,又道:“朕會派人將宣府張家口堡邊市收管,以後隻對察哈爾部開放,每月開市一次。
不過你要自行在口外檢查客商,如果被混進來別的部落,大明可是分不清的。”
這很正常,蒙古大小部落沒有100也有99,大明很難分得清。
“大明會購買你們的牛馬羊駝,各種皮毛,堿,等等,你需要的貨物,朕會盡量提供,包括這些。”伸手指了指遠處的曹變蛟。
大明堿的來源,很大一部分就是蒙古人提供的。
曹變蛟正抱著一堆刀劍鎧甲走來,旁邊一個台吉緊張的跟著他。
來到近前,將軍器放在桌上:“大汗請看。”
站到朱由檢一側兩人中間,手已經按在了腰刀柄上。
林丹汗看了他一眼,笑著讚道:“好一員戰將,可惜太俊了些。”
曹變蛟尷尬了,這是什麽話?長得俊也有錯?
朱由檢也是大笑,他也一直這麽認為。
林丹汗站起身,為了避嫌,轉到朱由檢斜對麵。
伸手拿起一把腰刀,卡簧‘嗆啷’一聲,刀已經出鞘,細細打量幾眼:“不錯!算得好刀。”
看了看自己的佩刀,沒有舍得:“珠穆爾,你來試試。”
珠穆爾台吉隻想罵娘,你不舍得,我就舍得了?
無奈,拔出腰刀一刀砍了上去。
心疼的看看,還好,隻是崩了個細微的豁口。
再看另一把,多了個米粒大小的豁口。
再拿起鎧甲掂量掂量,用豁口的腰刀砍了兩刀試了試。
箭頭槍頭都一一試過,示意珠穆爾退下,他轉身坐回椅子。
曹變蛟也識趣的拿起軍器退下。
林丹汗默默的權衡利弊。
很誘人,好處很明顯,可以敞開與大明做生意了。
因為經濟結構的原因,蒙古缺鐵器,缺布匹,缺瓷器之類的日用品,總之除了牛馬羊,什麽都缺。
蒙古入侵大明的時候,是連鐵鍋都當好東西搶回家的。
就別說軍器了。
所以,蒙古人必須與大明做生意。
為了生意往來,這二百餘年來,蒙古與大明是時打時談。
好的時候,接受大明封官接受朝貢,壞的時候,連續打上十幾年的仗也有,總之,我們就非得與大明做生意不可。
大明也硬氣,拿著貿易做武器,時不時就掐斷貿易往來。
反正我大明地大物博什麽也不缺,倒是你們蒙古人離了茶葉就會腹脹而死——直到清朝,大國官員還認為茶葉有如此巨大的作用。
為了貿易,右翼俺答汗於1550年甚至圍了京師,提出‘予我幣,通我貢,則退兵。不者一歲一虜爾郭。’
必須給點賞賜,必須讓我來進貢,不然一年來搶你一次!
其實就是要做生意,不過大明要麵子,就將蒙古人的貨物稱為進貢,將貨款叫做賞賜。
為了表示善意,俺答汗又遣義子為質,又將大明叛將押還給大明。
這次鬧的有些厲害,大明有些招架不住了,大明皇帝這才表示看他們可憐,與他們做一點小生意養家糊口吧。
次年先後在宣府.大同.花馬池三處開啟邊市,每年貿易兩次。
但是由於種種矛盾,邊市開啟不久又關閉了。
直到1570年,因為俺答汗搶了自個孫子把漢那吉的未婚妻三娘子,把漢那吉憤而降明。
以此為契機,雙方幾經商談後在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四鎮開啟馬市,以後又陸續開啟了一些小市場。
發展到現在,已經頗具規模。
馬市是明朝官府與蒙古貴族的官方貿易,主要是馬匹貿易,每年一次,每次二三日,大多在夏秋進行。
也有限額,宣府是3.6萬匹,馬價18.5萬兩。
大同1.55萬匹,馬價10萬兩。
山西6000匹,馬價4萬兩。
雖然按照雙方約定,馬分三等,上馬12兩,中馬10兩,下馬8兩,可實際上是按照市價計算的,從定額也可以計算出均價隻有6-7兩。
小市則是民市,每月開放一處,每次開二三日,多是牛羊駝與毛皮交換布匹等日用品。
還有私市,這個規模就小得多了。
花馬池邊市則因為與鄂爾多斯部落摩擦不斷,開閉不定,即使開了規模也小得多。
眼前這個大明皇帝答應每月都與他們做不限額的生意,這可是幾代蒙古人求之不得的好事。
如果因為看得見摸不著的20萬兩撫賞就翻臉,似乎有些不值得。
一旦展開貿易,日用品有了穩定充足的保障,足以安撫部眾了。
再者,部族的產出也有了銷路,也就是牲口。
每年秋冬時分,因為過冬的原因,蒙古人都要宰殺大量的牲畜,可大明忒壞,卡著邊關就是不與他們做生意,結果就不用說了。
而且,有了不限額的貿易,似乎可以做個中間商賺些差價。
倒賣一些給西邊與北邊那些蒙古哥們,也能彌補一些損失。
而且,或許對他收服右翼蒙古部族有所幫助。
今日所談與他預想的差的太多,不過也不是不能接受。
實際上,曆史上他與大明的商談結果就是撫賞隻有8萬餘兩。
林丹汗又仔細考慮半響方道:“我覺得可以再談談。”
“軍器,能提供多少?什麽價格?”
“鎧甲帶頭盔10兩,刀2兩...
鎧甲開始數量開始不會太多,每月500套。
刀劍你要多少有多少。
你也看見了,我的軍隊都沒全換上鎧甲。”
“太貴。”
“十斤鐵鍛打成一斤,加上人工與運費,不貴了。”朱由檢隨口道,反正大明官員就是拿這理由糊弄他的,糊弄下林丹汗毫無問題。
林丹汗算了算,也差不多:“長期供應?”
“隻要你我沒有翻臉成仇。”
廢話。
“鎧甲,一年內我要2萬套。”
“太多,1萬套最多,一年後可以增加。”產量不夠,否則朱由檢一定會敞開了賣。
至於後果?
如果連蒙古都怕,幹脆跑路去江南吧!
“綢緞.棉布.鐵鍋.瓷器...”
朱由檢打斷他的話:“這些你要多少,我給你多少,當然,要按照市價給銀子。”
“馬的價格太低。”盤算半響,問題又回到銀子上.
林丹汗沒錢!
有些尷尬。
“按照市價來,你如果牽來戰馬,我自然會給你12兩的價格。
如果你提供戰馬,我每月至少要3000匹。
如果是瘦弱的駑馬,六七兩已經不少了。”
林丹汗搖頭:“戰馬沒有那麽多。”
戰馬確實沒有這麽多,這東西不是隨便拉過來一匹就叫戰馬的。
何況他自己也消耗大量的戰馬,每月提供幾千匹確實吃力。
就是消耗,戰馬是一種很嬌氣的動物。
不說別的,如果是連續作戰三個月,光是因跑路以及喂養不善至少會廢掉一半戰馬。
何況,即使有那麽多,他也不會賣,戰馬這玩意,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戰略物資。
“普通馬也行,駑馬也要,隨行就市。”朱由檢不挑食。
用普通馬成本還低,反正他的騎兵也並不是非要上好戰馬。
牛也不錯,種地。
羊吃肉,京師百萬人口每年消耗多少不知道,但是經寶和等幾處皇店征稅的數目就有50頭豬,30萬頭羊,不愁賣。
“糧食?”
“糧食不會多,你也知道,這幾年天氣不好,我也沒有多餘的。”
“沒有糧食,其他談了也沒用。”林丹汗搖頭。
林丹汗沒有說話。
朱由檢先向曹變蛟招招手,又道:“朕會派人將宣府張家口堡邊市收管,以後隻對察哈爾部開放,每月開市一次。
不過你要自行在口外檢查客商,如果被混進來別的部落,大明可是分不清的。”
這很正常,蒙古大小部落沒有100也有99,大明很難分得清。
“大明會購買你們的牛馬羊駝,各種皮毛,堿,等等,你需要的貨物,朕會盡量提供,包括這些。”伸手指了指遠處的曹變蛟。
大明堿的來源,很大一部分就是蒙古人提供的。
曹變蛟正抱著一堆刀劍鎧甲走來,旁邊一個台吉緊張的跟著他。
來到近前,將軍器放在桌上:“大汗請看。”
站到朱由檢一側兩人中間,手已經按在了腰刀柄上。
林丹汗看了他一眼,笑著讚道:“好一員戰將,可惜太俊了些。”
曹變蛟尷尬了,這是什麽話?長得俊也有錯?
朱由檢也是大笑,他也一直這麽認為。
林丹汗站起身,為了避嫌,轉到朱由檢斜對麵。
伸手拿起一把腰刀,卡簧‘嗆啷’一聲,刀已經出鞘,細細打量幾眼:“不錯!算得好刀。”
看了看自己的佩刀,沒有舍得:“珠穆爾,你來試試。”
珠穆爾台吉隻想罵娘,你不舍得,我就舍得了?
無奈,拔出腰刀一刀砍了上去。
心疼的看看,還好,隻是崩了個細微的豁口。
再看另一把,多了個米粒大小的豁口。
再拿起鎧甲掂量掂量,用豁口的腰刀砍了兩刀試了試。
箭頭槍頭都一一試過,示意珠穆爾退下,他轉身坐回椅子。
曹變蛟也識趣的拿起軍器退下。
林丹汗默默的權衡利弊。
很誘人,好處很明顯,可以敞開與大明做生意了。
因為經濟結構的原因,蒙古缺鐵器,缺布匹,缺瓷器之類的日用品,總之除了牛馬羊,什麽都缺。
蒙古入侵大明的時候,是連鐵鍋都當好東西搶回家的。
就別說軍器了。
所以,蒙古人必須與大明做生意。
為了生意往來,這二百餘年來,蒙古與大明是時打時談。
好的時候,接受大明封官接受朝貢,壞的時候,連續打上十幾年的仗也有,總之,我們就非得與大明做生意不可。
大明也硬氣,拿著貿易做武器,時不時就掐斷貿易往來。
反正我大明地大物博什麽也不缺,倒是你們蒙古人離了茶葉就會腹脹而死——直到清朝,大國官員還認為茶葉有如此巨大的作用。
為了貿易,右翼俺答汗於1550年甚至圍了京師,提出‘予我幣,通我貢,則退兵。不者一歲一虜爾郭。’
必須給點賞賜,必須讓我來進貢,不然一年來搶你一次!
其實就是要做生意,不過大明要麵子,就將蒙古人的貨物稱為進貢,將貨款叫做賞賜。
為了表示善意,俺答汗又遣義子為質,又將大明叛將押還給大明。
這次鬧的有些厲害,大明有些招架不住了,大明皇帝這才表示看他們可憐,與他們做一點小生意養家糊口吧。
次年先後在宣府.大同.花馬池三處開啟邊市,每年貿易兩次。
但是由於種種矛盾,邊市開啟不久又關閉了。
直到1570年,因為俺答汗搶了自個孫子把漢那吉的未婚妻三娘子,把漢那吉憤而降明。
以此為契機,雙方幾經商談後在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四鎮開啟馬市,以後又陸續開啟了一些小市場。
發展到現在,已經頗具規模。
馬市是明朝官府與蒙古貴族的官方貿易,主要是馬匹貿易,每年一次,每次二三日,大多在夏秋進行。
也有限額,宣府是3.6萬匹,馬價18.5萬兩。
大同1.55萬匹,馬價10萬兩。
山西6000匹,馬價4萬兩。
雖然按照雙方約定,馬分三等,上馬12兩,中馬10兩,下馬8兩,可實際上是按照市價計算的,從定額也可以計算出均價隻有6-7兩。
小市則是民市,每月開放一處,每次開二三日,多是牛羊駝與毛皮交換布匹等日用品。
還有私市,這個規模就小得多了。
花馬池邊市則因為與鄂爾多斯部落摩擦不斷,開閉不定,即使開了規模也小得多。
眼前這個大明皇帝答應每月都與他們做不限額的生意,這可是幾代蒙古人求之不得的好事。
如果因為看得見摸不著的20萬兩撫賞就翻臉,似乎有些不值得。
一旦展開貿易,日用品有了穩定充足的保障,足以安撫部眾了。
再者,部族的產出也有了銷路,也就是牲口。
每年秋冬時分,因為過冬的原因,蒙古人都要宰殺大量的牲畜,可大明忒壞,卡著邊關就是不與他們做生意,結果就不用說了。
而且,有了不限額的貿易,似乎可以做個中間商賺些差價。
倒賣一些給西邊與北邊那些蒙古哥們,也能彌補一些損失。
而且,或許對他收服右翼蒙古部族有所幫助。
今日所談與他預想的差的太多,不過也不是不能接受。
實際上,曆史上他與大明的商談結果就是撫賞隻有8萬餘兩。
林丹汗又仔細考慮半響方道:“我覺得可以再談談。”
“軍器,能提供多少?什麽價格?”
“鎧甲帶頭盔10兩,刀2兩...
鎧甲開始數量開始不會太多,每月500套。
刀劍你要多少有多少。
你也看見了,我的軍隊都沒全換上鎧甲。”
“太貴。”
“十斤鐵鍛打成一斤,加上人工與運費,不貴了。”朱由檢隨口道,反正大明官員就是拿這理由糊弄他的,糊弄下林丹汗毫無問題。
林丹汗算了算,也差不多:“長期供應?”
“隻要你我沒有翻臉成仇。”
廢話。
“鎧甲,一年內我要2萬套。”
“太多,1萬套最多,一年後可以增加。”產量不夠,否則朱由檢一定會敞開了賣。
至於後果?
如果連蒙古都怕,幹脆跑路去江南吧!
“綢緞.棉布.鐵鍋.瓷器...”
朱由檢打斷他的話:“這些你要多少,我給你多少,當然,要按照市價給銀子。”
“馬的價格太低。”盤算半響,問題又回到銀子上.
林丹汗沒錢!
有些尷尬。
“按照市價來,你如果牽來戰馬,我自然會給你12兩的價格。
如果你提供戰馬,我每月至少要3000匹。
如果是瘦弱的駑馬,六七兩已經不少了。”
林丹汗搖頭:“戰馬沒有那麽多。”
戰馬確實沒有這麽多,這東西不是隨便拉過來一匹就叫戰馬的。
何況他自己也消耗大量的戰馬,每月提供幾千匹確實吃力。
就是消耗,戰馬是一種很嬌氣的動物。
不說別的,如果是連續作戰三個月,光是因跑路以及喂養不善至少會廢掉一半戰馬。
何況,即使有那麽多,他也不會賣,戰馬這玩意,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戰略物資。
“普通馬也行,駑馬也要,隨行就市。”朱由檢不挑食。
用普通馬成本還低,反正他的騎兵也並不是非要上好戰馬。
牛也不錯,種地。
羊吃肉,京師百萬人口每年消耗多少不知道,但是經寶和等幾處皇店征稅的數目就有50頭豬,30萬頭羊,不愁賣。
“糧食?”
“糧食不會多,你也知道,這幾年天氣不好,我也沒有多餘的。”
“沒有糧食,其他談了也沒用。”林丹汗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