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是基礎,蒙古人由於經濟結構的問題,糧食一直是大問題。


    朱由檢搖頭:“糧食我是真沒有多少,每年最多賣給你們一兩萬石。


    你可以在邊市自己想辦法。”


    有大名鼎鼎的晉商呢,你要是舍得花錢,估計買他老婆都沒問題。


    也不隻是晉商,隻要有足夠的銀子,大明的商人就沒有不賣的。


    林丹汗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可是,他沒錢。


    察哈爾部這幾年不斷的作戰,現在雖然打敗了右翼三部,占了右翼蒙古的地盤。


    可自身也元氣大傷,牲畜瘦弱不說,數量也大幅減少。


    他連每年正常貿易的五六萬匹馬都不容易湊齊。


    這卻是有些難以啟齒。


    “我的部族這幾年為你們大明數次作戰,部族上下已是疲憊不堪,這個季節需要休養生息,沒法與你交易。”林丹汗期期艾艾的道。


    朱由檢琢磨半天,還是沒明白什麽意思:“你是說?”


    “我暫時沒有牲畜交易。”


    朱由檢啞然失笑,琢磨一會:“朕可以先給你價值5萬兩銀子的貨物,下次交易時,付清欠賬後再取新的貨物。


    隻要你別賴賬,以後每個月都如此。”


    這5萬,算是誘餌。


    林丹汗也覺得似乎還不錯,等於變著花樣給了5萬兩撫賞。


    這個方案,如果換了其他蒙古人,肯定是一口拒絕的。


    笑話,20萬兩銀子可是裝進我自己腰包的,做生意可是整個部族的事,憑什麽要拿我個人的利益去換!


    可他是立誌要統一蒙古的,部族富強了,對他的幫助更大。


    可畢竟是20萬,不是20兩,終究是有些舍不得。


    林丹汗下不了決心,決定先聽聽朱由檢的要求:“你有什麽要求?”


    “如果有蒙古部落犯邊,你負責將人抓住送來。”


    “有蒙古人犯邊,我可以抓住貶為奴隸。”


    “必須送到大明,由大明審理。”


    林丹汗雖然不知道什麽審判權,卻知道這是臉麵,堅決拒絕:“不成,隻能由我們自己處理。”


    朱由檢想了想,退了一步:“你們自己審也可以,但是要由你們負責賠償。


    朕要派人常駐你們那裏,作為朕的代表負責居中聯絡,有事時監督執行。


    如果處理不好,這邊市不開也罷。”


    林丹汗再爭論幾句,朱由檢隻同意在細節做些改動。


    派人倒沒意見,使節古已有之,這個不過是常駐罷了。


    等了片刻,見朱由檢不再說話,奇怪的問:“就這些?”


    “就這些了。”


    這就奇怪了,林丹汗一臉迷惑,還有這等好事?


    “不請我協助守關?”


    “你願意的話,我當然不會攔著。


    不願意,我也不強求。”


    林丹汗再次權衡利弊,片刻後不再猶豫:“就這麽說定了,這幾日,選個好日子咱們對天盟誓。”


    對天盟誓,蒙古人最隆重的結盟儀式,至於效果,恐怕也就那麽樣。


    科爾沁部可以作證,這部落幾次反複,在北元與後金間搖擺不定。


    朱由檢嗤之以鼻,不過不能說,還得假假模假樣的道:“明日咱們就交換盟書,朕國事繁忙,恐怕不能等到吉日,朕會交代大臣來辦。”


    對此,林丹汗自然沒什麽意見。


    ------


    大明與蒙古的貿易中,大明明顯賺得很大便宜。


    戰馬之外,大明對駑馬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軍需.運輸.耕田.驛站,處處都需要馬。


    大明甚至有專門的馬政籌措馬匹。


    在普通商品貿易中,利潤更堪稱暴利!


    蒙古人每隻羊隻能換布兩匹,每頭牛僅作價2兩,如果換糧食,牛能換1石多米,羊隻能換雜糧數鬥。


    京師市價,一匹棉布市價1.8錢,加上運費也不會超過2錢,而羊一隻至少7-8錢,牛則高達7-8兩。


    朱由檢一直不明白,這麽暴利的生意,而且還能換來邊境的和平,大明官員怎麽就不去做。


    次日一早交換了盟書,朱由檢打道回府。


    一路盤算得失,很滿意。


    本來打算給8萬兩撫賞,咱也當一回敗家子大方一次。


    再提供一些武器鎧甲,隻要林丹汗能堅持兩三年就算賺了。


    現在省了8萬,用貿易權換來西部邊境和平,還有什麽可說的?


    後金?


    別逗了。


    林丹汗要是不願意幫忙,他也沒轍。


    即使林丹汗願意幫忙,隻怕也有心無力,否則也不會西遷了。


    一路盤算著,朱由檢決定暫時歇一歇。


    他已經覺察到,步子太大。


    而步子太大是會扯著蛋的。


    短短半年中,禁軍.邊軍.東江鎮.關寧軍.水師.海運.海貿.漕運.鹽務.教育.情報.法司.政務試點,通通按照他的意願在運作。


    各方麵能做的都做了,不能做的也埋下釘子或者做個試點。


    陝西也丟給洪承疇了,蒙古也安撫完了。


    可是,這其中有幾個人能真正按照他的意願做事?


    值得懷疑。


    會不會引發不可預料的後果?


    很可能。


    不知為何,他總有些心神不寧。


    ------


    回到京師,也有些雜音,一些不同意見。


    關鍵是盟約中沒有了以往慣有的‘封’這個環節,大明第一次以平等的姿態與蒙古打交道,這引起了文官們的集體非議。


    不過朱由檢直接無視了。


    在魏忠賢的壓製下,幾日後就平息了此事。


    說起來,既然皇帝自己都不顧這個麵子,文官又何苦折騰,做出個姿態表示表示咱很有骨氣就行了。


    ————


    對這個會談結果,林丹汗不是太滿意的,不過也可以接受。


    很心疼20萬銀子,雖然這銀子隻是紙麵上的。


    不過也不是不能接受,換來長期的貿易,應該是利大於弊。


    雖然來前發狠,稍有不如意就劫掠大明,可實際上,劫掠對蒙古人來說也不是毫無代價的。


    戰士死亡,牲畜損失,耽擱遊牧,這都是損失。


    最重要的,一旦劫掠導致大明關閉邊市,生活物資的缺乏必然導致林丹汗的威望受損。


    因此,得了5萬兩後,林丹汗見好就收了。


    等待數日後,選擇了個吉日,林丹汗與趕來的禮部尚書孟紹虞一同主持盟誓儀式。


    雙方共同對天發誓,以後不會再起兵戈,以兄弟之道相處。


    ---


    回程上,林丹汗思索著下一步的行動,有充足的物資在手,或許,對右翼蒙古不能一味的強硬了。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曆史上,林丹汗也是個悲劇人物,空有雄心壯誌,卻沒有與之匹配的智謀。


    對內策略接連出錯,最後身死異鄉。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奇怪,各部都各自作威作福慣了,誰先招惹他們就會將仇恨拉到身上。


    如果沒有絕對的實力,後果很嚴重。


    嚴重到最後土默特等部寧願去給黃台吉當奴隸,也不願意團結在蒙古大汗的旗幟下。


    就比如大明,都知道大明三大毒瘤,士大夫鄉紳.勳貴皇親.邊軍與衛所製,可就是沒敢動手的。


    崇禎試了試,搭上了一個五皇子的性命,萎了。


    李自成試了試,而且幹成了,可後果很嚴重。


    嚴重到大明變成南明了,東林黨與閹黨還聯手提出了聯清反順的戰略。


    什麽意思?


    聯合辮子打擊李自成留下的勢力。


    國仇算個屁,誰動了勞資的奶酪,勞資就與誰沒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